宁波市科技园区发展模式选择_徐鸿钧

合集下载

宁波科技园区分区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宁波科技园区分区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宁波科技园区分区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一、项目背景宁波市是现代化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

城区由“北仑、镇海、三江”三大组团构成。

宁波市科技园区位于宁波三江片区的东北部,紧邻现状城区,总面积约17.5平方公里。

新时期,宁波市政府为了寻找新的空间增长点,提出了“城市东扩计划”,力求通过行政中心、会展中心、高教园区、科技园区等核心项目在东部地区的建设,为城市发展知识经济和提升服务功能提供良好的平台。

本项目的核心内容:一是体现城市东扩意图、与城市共同成长;二是在方案上诠释知识经济对空间功能结构和环境景观氛围的要求。

本方案获得该此国际竞赛第一名。

二、分区规划1.概念与构思规划认为宁波科技园区作为城市生长支点、东扩中心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在服务环境方面——与商业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功能中心联系便捷,园区南部紧邻会展中心和行政中心;在知识环境方面——北部与以宁波大学为核心的高教园区隔江相望;在生态环境方面——科技园区地处城市天童山—保国寺、东钱湖—东海、甬江—奉化江三条生态走廊的交汇点,东依龙山,内部河道纵横,远连山、带湖、系海,近观江、望山、亲河。

规划将科技园区定位为“具有校园文化氛围的宁波市高级生产服务中心”。

通过采用高级生产服务这一概念,强调园区未来经济活动知识性、创新性和服务性,并将这类经济活动特定的人文氛围和文化品位融入到园区的景观设计中去,使之具有幽雅的环境、良好的交流、富有活力的生活的校园气氛。

2.规划方案特点分区规划在空间布局上,从城市整体要求出发,充分考虑知识经济的特点,采用“层状带形结构”,形成“功能均好、有利交流的五彩空间”——蓝(甬江综合景观带)、红(公共服务带)、黄(居住生活带)、绿(生态休闲带)、橙(研发孵化带),并通过由水系、绿带组成的开敞空间将“五彩空间”有机的串接在一起。

这种结构在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的基础上,使得每个功能区均具有带形交流界面,增强了与外界“信息服务、山水生态”等的交流能力,同时串接功能带的带状开敞空间为功能带之间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场所。

宁波科技园区分区规划方案2

宁波科技园区分区规划方案2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宁波市科技园区规划方案咨询1、背景与发展环境1.1背景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已成为各国推进经济高增长,并在政治和军事上具有决定性的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

我国为这一发展趋势,亦已制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积极和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目前已创建了53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大量省市等地方的科技园区。

宁波市为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

为了实施科技兴市的战略目标,提高城市发展的综合实力,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加快宁波市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步伐,宁波市政府加强科技园区开发与建设,并于1999年成立了专设的园区管理机构,加速实施的进程。

1.2发展环境1.2.1宁波市科技园区位于宁波城市发展的中心部位,宁波城区的东部。

本次规划的科技园区位于甬江南岸,由已组织实施的东外环路和接连宁波城市和北片区的通途路以及梅墟镇东侧的规划路所包范围,面积约17.6km。

1.2.2在科技园区规划范围的西侧已有占地1km2的启动区,内中路网已经形成。

在规划范围东部建有梅墟工业区。

在西北区和东部已有房产开发,形成小规模的别墅类住区。

横穿规划区中部的江南公路沿线已形成部分商贸与办公等设施地带。

1.2.3科技园区隔江北部已分布有住宅、畜牧等设施,具有相当规模。

规划区外东、南方向有着广阔的再发展空间。

基础设施的供水方面,近期已有多条通道,远期也有可靠保证;污水目前排放能力较小,但有扩大的可能;在供电与电讯方面,目前容量宽余;供气方面有待-------------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宁波高端制造业创新发展探索

宁波高端制造业创新发展探索

宁波高端制造业创新发展探索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3)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4)二、宁波高端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5)2.1 总体发展概况 (6)2.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7)2.3 优势与潜力 (8)三、宁波高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9)3.1 创新体系建设 (10)3.2 技术创新与研发 (11)3.3 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 (12)3.4 人才培养与引进 (14)四、宁波高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支撑体系 (15)4.1 政策支持与引导 (16)4.2 资金投入与保障 (17)4.3 基础设施建设 (19)4.4 服务体系建设 (20)五、宁波高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 (22)5.1 典型企业案例分析 (23)5.2 产业链协同创新案例 (24)5.3 创新平台建设案例 (25)六、结论与展望 (26)6.1 主要研究结论 (27)6.2 发展前景展望 (28)6.3 政策建议与措施 (29)一、内容概括本文档深入探讨了宁波在高端制造业创新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在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宁波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急需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提升整体竞争力。

文档首先分析了宁波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在研发投入、创新能力、品牌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和政策建议,旨在推动宁波制造业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文档还详细阐述了宁波高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包括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通过本文档的研究,我们期望为宁波乃至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1 背景与意义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地位愈发显著。

而高端制造业,作为制造业中的精英,更是引领着技术革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官路上的明珠

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官路上的明珠

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官路上的明珠作者:吴剑来源:《宁波通讯·综合版》2017年第04期中官路本是镇海区一条普通的马路,名字“中官”听上去颇有点像北京的“中关村”,地处宁波北高教园区。

2016年,这里提出了“北有中关村,南有中官路”的口号。

想与北京的中关村相提并论,是需要实力和勇气的。

中官路的底气在哪?2003年5月,经宁波市政府批准,镇海区政府与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合作,共同搭建了一个创业创新平台——宁波市大学科技园。

2010年,宁波市大学科技园被冠以“国”字号,成为“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宁波市唯一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作为招才引智、创业创新、转型发展的主阵地,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致力于聚业模式、平台模式、功能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构建新型创业生态系统,园区功能集成度、产业集中度、人才集聚度和知名设计企业数均走在全市前列。

近年来,一批顶级文化创意公司如洛可可、太火鸟、木马设计、功夫动漫等相继入驻。

截至2016年,园区集聚企业近1200家,其中文化创意企业数量占镇海区89.2%,文创产业产出占镇海区92.5%。

这些企业先后获得工业设计红点奖、红星奖等行业高级别奖项20余项,2014年获市“五个一工程”奖的3部动漫作品中有2部出自园区企业,累计获得专利2267项。

4家企业挂牌新三板,32家企业在甬股交挂牌。

吸引“国千”“省千”和市“3315”人才逾100名,各类“双创”人才上万名。

以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为核心,中官路串起了宁波新材料初创产业园、清华校友创业创新基地、西电宁波产业园等十余个协同创新平台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文创产业园、数字产业园等数个产业平台,创造了一种“没有围墙的科技园”建设新模式。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所长崔平曾将中官路沿线散落的大大小小创新创业资源、平台及高校院所比作一粒粒珍珠。

照这么想,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无疑是这条珠链上最大的珠坠。

转型跨越后来居上——记宁波国家高新区发展升级之路

转型跨越后来居上——记宁波国家高新区发展升级之路

转型跨越后来居上——记宁波国家高新区发展升级之路
顾博
【期刊名称】《中国高新区》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宁波国家高新区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宁波市政府共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一特殊的背景使宁波高新区从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产学研结合的使命,同时也为产学研结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作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波高新区一直牢牢地盯着国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业的研发机构,因为这些地方是创新要素最为密集的地方。

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大院大所的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创新创业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页数】6页(P70-75)
【作者】顾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记2011年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暨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高层论坛 [J], 王锐
2.推进“创新驱动”实现“战略提升”——2012年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暨国家高新区(宁波)创新高层论坛侧记 [J], 耕夫;张彭
3.站在新征程的始发点上——宁波国家高新区发展历程纪实 [J], 李湘虹
4."车马炮"的新征程——宁波国家高新区发展纪实 [J], 丁家友
5.谋筹东风再腾翔——宁波国家高新区发展历程纪实 [J], 李湘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施创新提升战略提高宁波市开发区(园区)发展水平

实施创新提升战略提高宁波市开发区(园区)发展水平

实施创新提升战略提高宁波市开发区(园区)发展水平
佚名
【期刊名称】《宁波经济丛刊》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开发区(园区)是我市工业经济的主要集聚地、“高产田”的主要落脚点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试验地。

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共计23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园区)8家,省级开发区11家,市级重点功能区4家。

经过20多年开发建设,开发区(园区)已成为我市产业集聚、对外开放和城市建设的重要动力,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总页数】5页(P16-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浙江嘉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依托科技实施农业提升战略创新机制推进园区建设发展 [J],
2.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以宁波市科技园区为例 [J], 余宏俊;舒晓
3.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实施创新强商战略提高我省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 [J], 周日星
4.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J], ;
5.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宁波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

浅谈宁波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

浅谈宁波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作者:詹和平来源:《宁波通讯·上半月》2022年第09期2018年,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宁波启动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工作。

2019年1月,宁波出台《关于加快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

近年来,宁波还先后出台小微企业园工业地产发展管理细则(试行)、加快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和奖励暂行办法等配套政策文件,旨在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

宁波小微企业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规模数量持续壮大,集聚集约效应初步显现。

截至2021年底,全市拥有经省级认定的小微企业园164个,增长10.8%,其中生产制造类园区91个、生产性服务类园区73个。

164个园区入驻企业10809家,共吸纳就业人数超过15万人,成为企业集聚集约发展新引擎。

聚焦差异化发展,地区特色布局初步形成。

从区域分布看,中心城区以新兴产业及生产性服务类小微企业园为主,周边区域以传统优势产业和生产制造类小微企业园为主。

其中,海曙区、鄞州区小微企业园数量较多,基本以生产性服务类园区为主;奉化区、余姚市、慈溪市、宁海县、象山县等以气动、纺织服装、智能家电、塑料、模具等传统产业为主。

开发主体多元化,市场化力量参与积极。

坚持“政府引领推动、市场主导改造建设、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开发运营原则,已形成政府主导开发、龙头企业开发、专业机构开发、村集体联建等多元主体开发模式。

在164个经省级认定的小微企业园中,政府和地方国企开发建设共57个,占比达34.7%;龙头企业开发30个,专业机构开发23个,工业产权机构开发27个,企业联建或村集体联建共27个,占比分别达18.3%、14%、16.5%和16.5%。

宁波小微企业园发展尚存不足对照浙江省特色化小微企业园“一园一业”“一园一品”及宁波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宁波小微企业园发展还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如何创建学习型科技园区——对宁波市科技园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整体方案思考

如何创建学习型科技园区——对宁波市科技园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整体方案思考

如何创建学习型科技园区——对宁波市科技园区创建学习型
组织的整体方案思考
余宏俊;徐名发
【期刊名称】《科技进步与对策》
【年(卷),期】2002(019)007
【摘要】阐述了学习型科技园区创建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认为学习型科技园区的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决非一蹴而就.它需要组织领导集体系统设计、稳步推进、持续创建,并在创建过程中形成自身特色.通过持续创建,不断提升园区管理与创新能力,并形成和保持核心竞争优势.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余宏俊;徐名发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6;宁波市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浙江,宁波,315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9
【相关文献】
1.北京市"发展企业教育与学习型企业创建"专题--发展企业教育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型企业--国外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与北京市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工作实践 [J],
邵和平
2.结合实际创新载体创建有油田特色的学习型组织——中原油田创建学习型组织纪
实 [J], 张居震
3.新组建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策略分析——来自A公司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思考[J], 陈绪敖;余谦;汪湧
4.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馆员——记福建省图书馆创建学习型组织 [J], 皮春花
5.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龙头带动职工素质工程深入发展——兵团工会副主席黄炜同志在兵团工会创建学习型组织现场观摩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J], 黄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方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研究——以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为例

地方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研究——以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为例

地方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研究——以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
为例
毛才盛
【期刊名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14)006
【摘要】通过论述我国地方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对现有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并针对地方大学科技园的特殊性--发展中的"区域性",提出了其应有的发展模式.通过对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的深入调研和分析,剖析了它的发展模式及其主要运行模式.最后,在理论说明和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地方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
【总页数】4页(P59-62)
【作者】毛才盛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以宁波市科技园区为例 [J], 余宏俊;舒晓
2.大学科技园创新集群的发展模式研究--以宁波大学科技园为例 [J], 陆晓莉
3.地方高校试办大学科技园的实践——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数字科技园为例 [J], 毛才盛
4.建一流园区获长足发展——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 [J],
5.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宁波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23.08.10•【字号】甬科高〔2023〕73号•【施行日期】2023.09.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甬科高〔2023〕73号各区(县、市)科技局、财政局,开发区(园区)管委会科技管理部门、财政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根据《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 年)》(浙政发〔2023〕6号)等文件精神,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研究制定了《宁波市“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宁波市财政局2023年8月10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战略协同创新计划第三章关键技术突破计划第四章科创生态育成计划第五章重大应用示范计划第六章对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持第七章立项程序与项目管理第八章附则宁波市“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大力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不断探索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组织新模式和新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市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定义】宁波市“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简称“科创甬江2035”计划)是根据省“315”科技创新体系以及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求设计开展的攻关计划。

目标面向2035年,通过发挥全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在国家有需求、宁波有基础的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具有重大引领作用、资金投入量大、协同效应突出、支撑作用明显的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与本市其他科技创新项目实现错位联动,对国家、省重大科技任务形成有效补充,为宁波进一步提升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重要支撑。

建一流园区 获长足发展

建一流园区 获长足发展

建一流园区获长足发展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9年第8期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简称“数字科技园”)坐落在美丽的滨海之城北仑。

北仑位于宁波东部,三面环海,北临杭州湾,南临象山港,是浙江省宁波市对外开放时间最早、程度最高、国家级开发开放功能最为集中的区域。

数字科技园是由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开发区、宁波信息产业局三方出资成立,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载体,紧密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特色,与宁波开发区、宁波信息产业局合作共建的集人才培养、产业培育、研究开发三位一体的“数字科技园区”。

数字科技园以建设国内一流服务外包、物流信息化、工业创意设计、软件开发、人才培养一体化发展的数字科技园为目标,力争把园区打造成为宁波乃至浙江领先、全国一流的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物流信息化基地、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

完善配套服务产教融合发展数字科技园区建有较为完善的配套服务:园区内的“宁波服务外包学院”是浙江省及至全国第一家专门从事外包人才培养的专门学校,面向大专以上学生及在职人员开展各类服务外包人才专业培训,为宁波及至长三角地区提供专业的服务外包人才,同时也为园区企业提供人才配送支持。

数字科技园还搭建了影视动漫技术服务平台和数据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产业发展需求连接实现共建共享。

此外,园区内的“北仑人力资源服务基地”为企业提供各项专业化、个性化的人力资源服务,“北仑科创中心”则可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转化、研发及专利事务申请等各类服务。

园区主要载体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和省重点建设高职院校,坚持立足北仑区,融入区域、服务区域,以“青年北仑”“数字北仑”“美丽北仑”三大工程为路径,以“两整两提”专项行动为抓手,在“十三五”市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中,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府合作”道路。

为了使“数字科技园”和“高等职教园”更好地融于一体,近来,根据《关于公布“十三五”宁波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总结验收评审结果的通知》文件提出的要求,数字科技园承担了“基于‘院园融合’的高校学科—专业—产业链协同发展改革试点项目”,并荣获“十三五”宁波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优秀项目。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区规划的批复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区规划的批复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分区规划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8.01.10
•【字号】甬政发[2008]1号
•【施行日期】2008.01.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正文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区
规划的批复
(甬政发〔2008〕1号)
市规划局:
你局《关于要求审批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区规划的请示》(甬规字〔2007〕141号)收悉。

经2007年12月26日市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讨论,决定批准《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在对原有《科技园区分区规划》评估和研究基础上重新进行编制,是推进“中提升”战略,促进宁波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加快城市空间重构和功能疏解,加强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更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的需要。

《规划》重新考虑了适合当前发展形势的规划结构,对空间布局和功能配套进行了优化和完善,指导思想明确,主要原则合理,内容符合国家高新区的要求,基本达到了规划编制深度,可以作为下阶段该地区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接文后,请按照批准的《规划》,严格依法监管,认真组织实施,并要严格规划用地,依法按政策加强土地使用管理,确保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二○○八年一月十日。

宁波高新区:崛起中的创新高地

宁波高新区:崛起中的创新高地

宁波高新区:崛起中的创新高地作者:来源:《科学中国人·上半月》2021年第05期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简称“宁波高新区”)成立于1999年,2007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进入国家队仅14年,2013年扩容建设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面积也仅55平方公里,在2020年169家国家高新区评价中排名跃居第15位。

与中关村和上海张江、深圳、苏州、广州、武汉工业园等诸多“三十而立”的“老大哥”比肩,宁波高新区犹如一位红日初升的少年,洋溢着自信和朝气,稳稳居于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

鹰击长空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宁波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寄语宁波高新区要“鲲鹏展翅搏长天”。

十多年来,宁波高新区坚持以不忘初心,加速协同创新,跨界融合,兼顾传统制造业的持续赋能和优势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指标在2020年169家国家高新区中位列前十,高质量发展成绩单更是可圈可点。

2020年,宁波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9.4亿元,同比增长5.2%。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1亿元,同比增长7.7%;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8.7亿元,同比增长8.1%,数字经济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6.3%。

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93.4%和70.4%。

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時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关键在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支撑力。

早在2018年,宁波高新区就启动“五引领五倍增”科技争投攻坚行动,以超大力度的举措引进和培育高端创新资源,推动发明专利、技术交易额、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等核心科技竞争力在3年内实现倍增。

科技躬耕机械强农宁波走出强农富民之路

科技躬耕机械强农宁波走出强农富民之路

科技躬耕机械强农宁波走出强农富民之路作者:***来源:《宁波通讯·图话版》2022年第04期“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农业高质量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国之大者”。

受制于“七山二水一分田”资源禀赋的先天不足,宁波土地资源有限,环境要素制约也十分明显,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亩均产出率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如何破难?去年8 月,浙江召开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

当前,宁波市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全力推进“双强行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位于横溪镇的宁波晟泰食用菌农场(以下简称“晟泰农场”)内,大棚里整齐地排列着一根根菌棒,一朵朵松花菇盛放在菌棒上。

“它可不是普通的花菇,是野生松茸和花菇杂交培育出的全新品种,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极高。

”农场负责人柴安琪介绍说,松花菇很“娇贵”,生存环境的湿度、温度、光照、通风条件都类似于野生松茸,较为严苛,培育难度极大。

如何破解松花菇的“培育密码”,让这一农产品鼓起当地农民的“钱袋子”?晟泰农场将目光锚定“高精尖”,依托现代科技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早在2019年建立之初,晟泰农场就以高标准打造低温菌培育环境为目标,在10余个地址中选择了温湿相对稳定的横溪水库下游,并投入400余万元建起高标准栽培大棚、无菌操作间、大型堆料场、高温灭菌室、制种车间等现代化生产设施,开展松花菇研发种植。

在这样的种植条件下,松花菇能够在仿野生环境中生长并自然出菇,确保产品品质优越。

与此同时,农场先后与韩国农业厅、宁波农科院等结成合作伙伴,并与国内食用菌专家保持紧密交流,全力探索菌种核心技术。

仅一年时间,农场就实现营收600余万元,成为横溪当地的现代化农场样本。

种业是农业产业链的源头,是现代农业的“芯片”。

“科技强农,做强种业势在必行,宁波将立足现有优势,加大种业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在种子上求突破,进一步增强农业高质量发展后劲。

宁海科技园区:国际化助推转型升级

宁海科技园区:国际化助推转型升级

宁海科技园区:国际化助推转型升级
王日辉
【期刊名称】《宁波通讯》
【年(卷),期】2014(000)019
【摘要】近年来,宁波科技园区管委会以"国别园"探索国际化合作与交流,有效地推动了宁海县的产业转型升级。

2013年,园区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5.8亿元,占全县43.45%;进出口总额15.9亿美元,占全县67.72%;销售收入230.7亿元,占全县43.41%;合同外资7392万美元,占全县31.26%;实到外资达5520.06万美元,占全县52.07%;引进浙商回归资金6.83亿元,占全县54.64%。

依托"国别园区"建设,发挥平台"驱动"作用。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王日辉
【作者单位】宁海科技园区管委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63
【相关文献】
1.国际化: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园区的国际化和跨国合作论坛侧记[J], 张皓
2.以创新战略助推企业国际化发展与转型升级 [J], 张玉峰
3.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助推定远产业转型升级 [J], 姚志宏
4.民营科技园区: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安徽省民营科技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J],
安徽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调研组
5.文化创意与文具产业的成功联姻——潘天寿设计艺术奖助推宁海文具产业转型升级 [J], 王剑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1.16•【字号】甬政发[2006]105号•【施行日期】2006.11.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甬政发[2006]10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宁波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已经市政府第8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二○○六年十一月十六日宁波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未来15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市科技发展的重要突破期。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关于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省委“八八战略”和市委“六大联动”的要求,加快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与“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编制,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是指导我市科技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背景(一)现实基础“十五”期间,我市积极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科学技术进步明显加快,区域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明显增强,科技整体实力迈上了新台阶。

1.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十五”期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力度逐年加大,累计达到24.4亿元(其中市本级为8.29亿元),年均增长30.5%,财政科技投入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比例由2001年的3.1%提高到3.22%,科技发展的资金支撑力度不断增强。

功能性园区开发的创新

功能性园区开发的创新

功能性园区开发的创新作者:陈健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0年第10期摘要:如何以最小的投入,来带动杜会的资源,以市场化运作来创新开发建设模式,这是非常值得探索和创新的。

文章以宁波研发园开发建设及后续招商、管理等方面的实践为思考的主线,以期为更多类似开发区申功能园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功能性园区;宁波研发园;开发建设模式改革开发以来,各地的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以及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小“特区”,对当地的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土地资源的趋紧、招商政策的趋同,使得各地的开发区的同质化也越来越严重,如何结合当地的资源、产业特色来重新调整和定位发展方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但是,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功能园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动辄以十亿计,这对政府的财政来说,是个巨大的负担。

如何以最小的付出来达成目的,这就需要在建设开发的模式上进行创新。

一、宁波研发园的基本情况(一)项目背景宁波研发园区位于宁波国家高新区核心区域,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基建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

研发园区的建设,主要围绕宁波现有机电一体化的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石化、高档纺织服装五大优势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软件及服务外包、医疗及保健设备五大新兴产业(宁波“5+5”产业),主要集聚以企业工程(5术)中心为主体的各类研发机构、创新服务平台和科技人才,营造资源共享、信息畅通、各类学科交叉融合的良好创新创业环境,降低企业研发创新成本,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发挥“研发、创新、集聚、转化、辐射、示范”六大功能。

(二)目前项目的进展状况2009年初,研发园区3C地块8幢科研办公楼(约20万平方面积)建成投入使用,并于7月16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园典礼。

巴音朝鲁、毛光烈、陈新、余红艺等市政府四套班子领导及各方面代表出席,这标志着宁波自主创新的核心区和引领区——宁波研发园区,正式运行。

宁波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思考

宁波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思考

宁波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思考
何晓南;俞善龙;龚青春;张洪辉
【期刊名称】《宁波通讯》
【年(卷),期】2003(000)006
【摘要】自1999年9月宁波推行一号工程以来,较好的创业环境吸引了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来甬创业。

三年多来,相继建设了宁波科技园区创业中心、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基地、保税区留学生创业园,象山、江东、慈溪创业孵化基地等8个以政府为主导型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用房超过10万平方米,吸引了2000多名科技人员前来创业,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何晓南;俞善龙;龚青春;张洪辉
【作者单位】宁波市科技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6.5
【相关文献】
1.宁波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J], 吴晔旻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健康发展--合肥高新区民营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思考 [J], 姚晓芳;袁建明;唐建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健康发展--合肥高新区民营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思考 [J], 姚晓芳;袁建明;唐建
4.完善投融资体系与推动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对陕西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状
况的调查与思考 [J], 辛积金
5.民营科技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关于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调查与思考[J], 许书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12月第19卷第12期 华 东 经 济 管 理East C hina Economic Management Dec .,2005Vol .19,No .12[收稿日期] 2005—10—24[作者简介] 徐鸿钧(1965—),男,浙江慈溪人,副主编,副编审,研究方向:管理学,编辑学。

宁波市科技园区发展模式选择徐鸿钧(宁波大学,学报编辑部,浙江 宁波 315211)[摘要]通过对国内外科技园区的三种发展模式即政府推动的外生型发展模式,以市场为主导的内生型发展模式和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互动的内生与外生相结合的混合式发展模式的分析,指出了“内外结合,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混合式发展模式是宁波市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宁波;科技园区;发展模式;外生型;内生型;混合型[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05)12—0015—03Upon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Ningbo City S ci -tech R &D ParkXU Hong -jun(Journal Editing Dept .,Ningbo University ,N ingbo 315211,China )A bstract :The paper analy ses the three domestic and overseas modes of government -planned and -promo ted foreign -invested ,market -based domestically -established and jointly -developed sci -tech R &D par ks .I t suggests that Ningbo City Sci -tech R &D Park ado pt an integra ted mode of the analyzed modes .Key words :Ningbo city ;sci -tech R &D park ;dev elo pment mode ;foreign -inv ested ;domestically -developed ;integrated mode 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是指科技园区如何发展,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的问题,考察国内外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概而言之有三种路径:一是政府推动的外生型发展模式,二是以市场为主导的内生型发展模式,三是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互动的即内生与外生相结合的混合式发展模式。

但无论是国内外较著名的科技园区还是国内运作较成功的科技园区,其发生发展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因而各种模式也无所谓的优劣之分。

具体哪个科技园区选择哪种模式最终都是根据园区所在地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与园区本身的内外部系统环境和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宁波市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选择也不例外。

一、目前宁波市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分析宁波市科技园区自1999年7月开始建立,其产生发展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政府的直接推动与规划,直至现在,其发展的模式可以讲仍然是一种外生型的政府推动型模式,宁波市科技园区创立之初及随后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选择这种模式,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首先是宁波市(包括全国所有的科技园区)高新科技产业化发展方面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需要赶超先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就不可能通过市场调节来等待科技园区的自行发展。

其次是后发展国家和地区科技园区发展的实践证明,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推动是保证科技园区超常规发展并取得成功的重要手段。

再次,我们国家目前的市场和法制尚未发达和完善,在世界上,继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之后,发展中国家更成为需要政府来规划、推动科技园区的发展。

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不会坐等科技园区的自发形成。

即使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自发形成的科技园区也较为罕见了。

建设政府规划推动科技园区已成为了政府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

由此可见,目前我们采用的这种外生的政府推动型发展模式应该说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那么我们的科技园区是否一直沿袭这种模式发展下去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种模式在园区建立与发展之初,其功效与作用是显见的,如政府给园区发展提供大量投资、土地,主管其日常运营,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还提供园区赖以生存的基础研究和培训所需的设施,制定一系列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等优惠措施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落户园区,在需要的情况下,政府还直接参与科技研发和生产,所有这些—15—政府行为都表现出一种优势:它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物质环境和智力环境,使园区能快速成长,超常规发展。

但是,随着园区的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这种由于政策干预过多、机构膨胀、效率低下的弊端就会不断显现。

最为主要的是这种政府的外力推动没有和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与园区经济的发展很好的结合起来,也不能完全促成园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

因为在园区的大多数科技企业类似于硬性嵌入园区的独立单元,而不是根植于园区的社区网络,企业与企业之间也没有形成一种协作与竞争的交织的良性关系。

这样导致的园区的发展模式最终必定是外延性的、粗放式的,只有依赖外部的力量投入引发经济总量的扩张;而没有实现依赖内部的合力推动科技园区的长期持续发展。

因此,为了使科技园区能够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必须选择一种适合宁波实际的发展模式。

二、内生型的发展模式也不适合宁波市科技园区的发展纯粹的由政府推动的外向型的发展模式不利于科技园区的进一步发展,那么内生型的发展模式是不是适合宁波市科技园区的发展呢?所谓的内生型发展模式,其实就是以市场为主导的,即科技园区在其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或力量是以从事经济活动为主体行为的科技企业或民间组织的科研机构等。

这一模式最主要的优点在于消除了来自政府的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实行园区各类企业、研究机构等主体的自主管理与自主创新发展,企业主体发展的自由度较大,园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但是这种模式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是在政府没有充分参与和实现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园区的有些中小型企业得不到大公司或政府部门的支持,彼此之间关联性与协同性差,因此,发展缺乏后劲,兼并活动增加,许多中小企业被一些大公司接管走上自我毁灭之路,而缺少中小企业的园区会使园区发展的活力降低。

其次是政府没有能系统的投入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使园区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建设落后于园区的发展,并导致园区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不能协调、适应,导致园区发展与地区的各项产业政策发生冲突。

再次,这种发展模式的实行是需要有一定的条件的。

最主要的是需要具有较完备的市场经济体制与园区的各种运行机制,能较快较好的实行科学研究与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的有效结合。

要有较为丰富的科技资源与科技型企业家,还必须具有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文化氛围等。

对照目前宁波市科技园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走单纯的内生型的发展道路也是不可取的。

原因是一些内生型的发展模式的本身的缺陷我们不能避免,因为园区发展才不过短短几年。

而一些外部条件又不十分具备,再如,现代市场经济的制度正在逐步的确立,但不完善,计划体制下的一些弊端虽已消除不少,但尚未完全消除;宁波市的科技资源相对缺乏,这几年经过市委市政府和市科技局、科技园区的各种努力,引进了一些高水平的研发机构,通过科技人才载体建设也集聚了一些高素质人才,通过招商引资集聚了一些高科技产业,但与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园区相比,这些方面,还不十分先进,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因此宁波市科技园区也不能选择纯粹的内生型的发展模式。

三、“内外结合,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宁波市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内外结合,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混合型发展模式,就是将内生型与外生型这两种发展模式结合起来,汲取各自的优点,弥补各自的缺陷,平衡市场与政府功能,是一种能适应宁波市科技园区发展现状,并能促进园区企业与园区的进一步可持续的互动发展的模式。

我国目前还处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虽然市场经济体制已经被确定为改革总目标,但是在客观上,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的转轨,以及市场的发育和成熟,必然要有一个过程。

就资源配置而言,尽管市场最终将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力量,但目前,大量的资源及其配置的权力仍然是掌握在政府的手中。

同时,在市场力量尚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政府在承担本身应承担的公共事务外,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引导资源配置并培育市场需求以加速市场的形成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

在这种背景下,宁波市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选择“内外结合、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混合型发展模式,注重市场与政府两种力量的协同就成为必要。

所谓内外结合,就是将内生型与外生型发展模式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

内生型与外生型发展模式就其对经济发展而言,也可以讲是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模式。

因此内外结合型发展模式也可以说是科技园区的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这与宁波市科技园区目前的主要以单纯外延式的发展相比,显然更具发展的潜力和创新性,其强调了科技园区与园区内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的互动发展。

所谓市场主导,就是指园区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园区内企业的自主创新与发展,注重以内生发展模式为主,提升园区自主创新的力度和竞争力。

其主要着力点:第一是加强园区企业的集群化建设。

企业集群也称产业群、族群,用来定义在某一个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紧密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的现象。

实际上,科技园区内的企业具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大量企业在产业属性的相近,在地域上集中,并由此导致企业之间密集的关系,以及企业间表现的一种鲜明的文化特征。

当代新技术产业—16—化发展的特征是复杂性和拥有不同的知识资本的各个主体间相互依存性都增强。

企业集群正是迎合这个趋势的产物,其本质特征是:在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流动异常频繁的技术与产业环境不确定的条件下,基于企业正式与非正式的联系构成企业创新网络。

这种创新网络同时具有战略互补性和经济外在性特征,其给企业带来的的显著好处就是企业集群的持续效应和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科技园区是高科技企业集中的地方,园区中的企业对创新和市场开拓有更高的需求和新的特点。

我国包括宁波市在内的科技园区在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科技园区企业集群不足从而导致的专业化分工不够,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园区竞争力不足,园区内的企业没有意识到只有根植于园区,积极汲取企业之外的优势资源从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塑造竞争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