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

合集下载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大学科技园改革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大学科技园改革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大学科技园改革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12.31•【字号】沪府办规〔2023〕30号•【施行日期】2024.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大学科技园改革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沪府办规〔2023〕3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上海市大学科技园改革发展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12月31日上海市大学科技园改革发展行动方案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平台,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速推进本市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推进高校科研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强化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人才培养、集聚辐射带动等核心功能,顺应新形势新任务,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二、工作原则(一)改革体制机制以高校体制机制改革带动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升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成效,形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早期发现、接续孵化、高质量成长的孵化转化机制。

(二)强化创新理念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和承载地的作用,秉持全过程、全链条创新理念,进一步完善与市场紧密结合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提升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意愿和能力。

(三)提升服务能级优化高校与大学科技园联动发展体系,形成高校科技创新、转化支撑和大学科技园首站承接、企业孵化之间的良好互动,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提升大学科技园全链条专业化服务能级。

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及模式研究

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及模式研究

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及模式研究作者:陈宇来源:《大陆桥视野·下》2016年第03期【摘要】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和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的创新源泉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是关系到大学科技园发展成败的关键。

因此,本研究从分析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提出探索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发展模式高等院校不仅是我国的人才培养中心,而且是我国重要的科研中心。

高等院校集中了国内最优秀的科技人才,拥有最先进的科研仪器和设备,由于国家财政的资助,使得高等院校科技人员能够持续、稳定地从事本学科处于前沿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并取得了一大批高新技术成果。

为了加强科技与经济相结合,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层皮”的现象,高校内部的科技管理体制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改革和深化,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上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产生了一批新的组织形式,其中,大学科技园区的创建,就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闪光亮点,本文试对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意义、发展思路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探讨。

一、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基本发展模式从国外实践来看,根据科技园区主办主体的差异性,可以把国外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分为以下几种:(1)单所大学为主举办和经营;(2)国家主办;(3)地方政府主办;(4)企业与金融机构主办;(5)国家与地方联合主办;(6)官产学联办。

尽管国外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似的,这就是必须有大学参与,因为这是发展大学科技园的技术保证。

在我国,主要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多校一园,即依托多所大学,利用各校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周边环境,形成一个较大范围的科技园。

第二种是一校一园,即依托一所重点大学发展科技园区,采用这种模式的一般是大学本身已经有较好的校办科技产业基础。

从大学科技园区的管理模式来划分,主要有三种:一是政府管理型,这种模式多由政府规划兴建,采用设立园管理机构;二是大学管理型,采用这种模式的不多,该模式由大学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管理大学科技园的运作;三是企业管理型,即把科技园作为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在董事会领导下实行企业化管理。

关于新时代辽宁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思路及模式的建议

关于新时代辽宁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思路及模式的建议

关于新时代辽宁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思路及模式的建议作者:王晓楠张慧来源:《辽宁经济》2024年第05期〔内容提要〕本文在对辽宁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情况深入调研基础上,汲取了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辽宁省发展现状提出了新时代辽宁省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和建议,为辽宁省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今后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思路及模式;建议注:本文受辽宁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时代背景下辽宁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思路及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2JH4/10100099)资助。

一、国内外大学科技园发展及建设模式情况目前,国外大学科技园主要有大学主导型、产业推动型和政府引导型等发展模式,分别以美国斯坦福科技园、英国剑桥大学科技园和日本筑波科学城为典型代表。

尽管它们发展历程、发展目标和驱动主体不同,但在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政产学”结合、完善制度和法律、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等方面基本趋同。

截至2021年底,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累计达到140家,基本上覆盖了全国所有“985”和“211”高校,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创业的核心载体和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基本上依靠政府行政力量推动,优势是发展初期能够推动大学科技园快速建立,但在发展后期很容易出现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市场化进程迟缓、园区运营效率较低下等问题。

新时代对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更好发挥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创业赋能、新兴产业育成、科技集成服务、科教跨界融通、开放创新生态的功能作用。

二、辽宁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一)总体发展情况遼宁是我国最早探索建立大学科技园的省份之一,培育了东软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目前,辽宁省大学科技园发展总体情况良好,已逐步形成了“创业苗圃—孵化—加速”科技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示范引领、“省级—国家级”梯队培育的良性发展格局。

大学科技园建设与运作模式分析

大学科技园建设与运作模式分析


大学科技园各具特 色的建设模式
由于 各 地 区 经济 发展 水平 、大 学 的综 合 实力 及 管 理 体 制 、 技术创新水平、 展战略、 发 文化 背景 有 着 较 大 的差 异 , 此 结 合 因
不同地 区的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情况, 因地制宜, 探索 多种科 技园办 园模式 , 对 建设我国大学科技 园就显得尤 为重要 。 目前 , 我国的大学科技 园建设主要有 3种模式 。 1 第一种模式— . ~校一园 ” 。 这种模式主要 以一家大学的力量来建设大学科技园。建 园 的模式是 以一家或几家校办骨干企业 ( 或学校控股 、 参股企业) 为 核心, 建立 一定规模 的孵 化基地 , 实施重 点产 业和大企业 带
动。
策, 由学校和 地方 政府合作 建设大学科技 园。这个模式 的长处
在于 可 以将政府和 大学两方面 的优 势结合起 来:地方政府 出 地、 出税 收和财政支持政策 、 人才政策 , 大学科技 园纳入 当地 将 的经济科技 发展规划 ; 大学 出科技成果 、 研发 力量 和校 内支持
创新创业政策 。双方合力创造优 良的-业条件 , 同构建适 宜 仓 I J 共

大学科技 园。为了支持 哈尔滨工业大 学科技 园建设 , 哈尔滨市 人民政府 专门为其 制定了十 八条优 惠政策 , 为入 园企业快速成 长提供 了 良好 的绿色环境 ; 在黑龙江省人 民政府积极支持和组 织 下, 学科技 园设立 了 3亿元规 模的风 险投 资基金, 大 扶持 园 内高科技企业和项 目的孵化 ; 经省 、 市政府协商。 地处市中心 将 的一块 3 7公顷土地无偿划 拨给哈尔滨 工业大学科 技园建设主 园区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身也制定 出一系列相关的校 内政策 , 鼓励教师 、 学生携带项 目资金入园, 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 并投资 50 0 0万元购买了建筑面积达 1 万平方米的启动大厦作为高新 3 技术企业孵化场地 ,首批就吸引 了 15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园 。 0 再如浙江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 同样得到 了杭 州市政府 的 大力支持 。杭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支持浙大科技 园的科技成果转化和 科技人员创业 。杭 州市委、 市政府和浙江 大学签订 了建立战略伙 伴合作关 系和 共建浙江大 学国家大学 科技园的协 议书, 明确浙大科技 园是杭卅I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 发区的有机 组成 部分, 比照享受 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的各项优 惠政策 ,同时享受杭州市各 城区科技 经济园区 的各项优 惠政 策, 为科技 园的建设创造了 良好的政策环境 。 3 第三种模式—“ . 多校一 园” 第 三种模式是根据 不 同学校 的优势和特色 ,整合 多校 资 源, 共同推进 大学科技 园的建设。如 南京 大学一鼓楼 高校 大学 科技园 。 南京大学一鼓楼 高校大学科技园采取“ 多校一园” 的模 式, 由多所高校 、 当地政 府、 社会企业组 成联合办 公机 构, 调 协 各方关系 , 同规划 , 同投资 , 共 共 联合促进 大学科技 园的建设, 实行共同经 营, 优势互补 。

国外大学科技园发展的一般运行模式

国外大学科技园发展的一般运行模式

国家大学科技园专刊信息要览P r i m a r y N e w s 中国科技产业S I N &T NO LO GY IND US TRY O F IN P rim a r y Ne w s第八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由四川大学科技处主办、四川大学科产集团——川大科技园承办,共展出了国家973重大项目3项、2006年国家级发明奖2项、科技进步奖2项、3项创新平台和21项校企合作项目。

其中,有三项科技成果被评为第八届中国西部博览会最受欢迎项目,充分体现了四川大学的科研实力及自主创新能力。

在整个展出过程中,四川大学自主研发的各项科技成果引起了众多参观者的浓厚兴趣,有大批的企业和个人前往展位观摩学习。

其中,食用菌废弃生物质循环综川大三项科技成果被评为第八届中国西部博览会最受欢迎项目合利用项目、二氧化氯生产新工艺项目和高纯度低不溶物低能耗三偏磷酸钠生产技术更是备受关注,被评为本届中国西部博览会最受欢迎项目。

同时,被评选参加由四川省政府主办、四川省科技厅协办的科技成果推介会,吸引四川硅谷科技有限公司和山西、攀枝花等地区投资商的青睐,亲自到我校进行考察、洽谈,现已达成了初步意向协议。

这次盛况空前的展会为四川大学科技成果、四川大学科技园以及入园企业和高新技术成果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展示平台。

四川大学科技园部分入园企业,如川大金钟、川大干燥等,也将自己的产品带入现场进行展出,引得众人驻足观看,充分体现了四川大学在创新创业及成果转化领域中的突出贡献和影响力。

国外大学科技园发展的一般运行模式1.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

世界上比较成功的大学科技园一般都与企业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英国剑桥科技园是欧洲最成功的科学园区,苏格兰硅谷和伦敦以西M 4号走廊成为英国闻名于世的两个最大的高技术集聚区域。

苏格兰硅谷主要基于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浓厚的学术氛围。

澳大利亚悉尼的高技术园区,是由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和悉尼理工大学3所著名大学共同创建的,它的日常开发和管理则由悉尼澳大利亚工业园有限公司负责。

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推动方案

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推动方案

大学科技建设工作推动方案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关于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大学科技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等文件要求部署,健全机制,打通堵点,成效显著,全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高校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技、教育和经济融通发展,高质量建设大学科技园,制定本工作推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以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为目标,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以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为着力点,发挥高校和所在区“双主体”作用,坚持"‘三区’联动与协同发展、市场运作与分类指导、突出特色与资源集成、改革创新与激发活力”原则,提升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创业孵化、集聚资源、培育人才和协同创新等核心功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

(二)主要目标瞄准大学科技园”充分体现大学属性、不断提升科技含量、持续优化园区功能"重要方向,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量质并举,今年新认定3-5家市级大学科技园,力争推动2家大学科技园满足国家大学科技园申报条件。

集聚创新创业团队和企业超过300个, 促成技术交易超过200项,推动教育、科技、经济融通发展。

二、重点举措(-)强机制抓落实,推动大学科技园提质增量以大学科技园工作机制为抓手,做好已建大学科技园培育升级,并鼓励有意愿高校结合所在区域定位、产业布局,新建一批大学科技园。

1.提升建设能级。

全面启动市级、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梯度培育。

鼓励已认定市级大学科技园进一步拓展空间规模,优化服务链条, 持续引聚资源,对标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标准和先进地区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模式,形成"一园多基地"发展格局。

积极培育符合条件的市级大学科技园申报国家级,以升促建。

召开大学科技园工作座谈会,找症结、堵点,提思路、对策,形成我市大学科技园建设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年度工作台账。

完善专业公共技术平台,培育专业化的运营队伍,拓展大学科技园服务功能范围, 创新服务模式,形成系统完整的科技服务体系。

自主创新体系下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简析

自主创新体系下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简析


要 : 学科 技 园作 为 国 家科 学技 术创 新 体 系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 转化 科 技 成 果 、 育 高科 技 企 业 、 育创 新 创 大 在 孵 培
业人 才和促进 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做 出了重要 贡献。 为产学研 一体化发展 的特 色模 式, 作 其发展模式也是 多种多样 。 从
如南京大学— —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 园 、 合肥国家大学科 技 园 、 麓 山 国家 大 学 科 技 园 、 南 省 国 家 大学 科 技 园 、 湖 岳 云 东
科技园 _ 大学科技 园已成为产学研 一体化发展的特色模式 。 l J 。
大学科技园紧密依托大学的知识 、 人才密集和创新环境 的优势 , 结合社会的资金 、 管理与市场需求 , 作为 国家重要的 科学技术创新基 地 、 高新技术企业孵 化基地 、 创新创 业人才
21 0 0年第 9期
总第 8 3期
经 济研究导刊
EC ONOMI S C RE EARC GUI H DE
No9, 01 . 2 0
S ra .3 e ilNo8
自 主创新体系下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简析
崔 岩
( 连 交通 大 学 科 技 处 , 宁 大 连 16 2 ) 大 辽 10 8
北京大学 、 西安交通 大学 、 浙江大学 、 东北大学 的大学科技园 等均属于这一模式 。实践证明 , 采取这种发展模式的大学科 技 园容 易 协 调 管 理 、 资 风 险 较 小 、 研 成 果 产 业 化 等 方 面 投 在
取得 了显 著的成效 , 但难 以实现人才 、 知识 、 资金 、 信息 、 硬件 设施等资源共享 和信息集成 , 缺乏开放性。 2“ .多校一 园” 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多所 大学为依托 , 根据 各 自的资 源优 势联 合创建大学科 技 园, 多校一 园” 即“ 模式 。

中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发展模式、行业政策及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发展模式、行业政策及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发展模式、行业政策及产业现状分析我国的大学科技园区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同时也是高校不断改革创新的结果。

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我国出现的时间相对较短,各方面的发展和研究还不完全成熟,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我国大学科技园自1991年起步以来,规模不断扩大,模式日益多元,已经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目前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主要是有大学主导型、政府主导型、产业主导型三种模式。

为了给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国家科研事业和经济的发展,中央政府出台了一些关于税收、人才引进以及创新优惠等相关政策来激励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大学科技园区建设,发展中国特设高等院校教育体系,国内大学科技园区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2001年5月,科技部、教育部决定了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22个大学科技园区。

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共建成并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共计1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区累计创办企业数量超过一万家。

《2020-2026年中国国家大学科技园行业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前景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11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布在30个省、市以及自治区,其中华东、华北地区分布较为密集,京、沪、苏三地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占比在37%以上,空间分布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其中北京和江苏分别拥有1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排名榜首,分别占全国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的13.04%,其次为上海,拥有13家科技园,占比为11.30%,其他省市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均在10家以下。

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高校优势学科,完善转化和孵化机制,有力促进园区在孵企业稳步增加,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18年底,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10127家,总收入达到325亿元,其中2018年新孵企业数为2720家,此外国家大学科技园是高科技企业培育壮大的重要载体之一,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一批经过孵化培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毕业”,截至2018年底,中国国家大学科技园累计培育毕业企业10733家。

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

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

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是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一个创业分园,也是江苏工业设计园的重要载体。

工业大学科技园位于模范马路软件设计街区,紧临地铁出口、玄武湖遂道出入口,创办科技园的南京工业大学,拥有3名两院院士、江苏省唯一的1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名“973”首席科学家为首组成的研发队伍和众多的国家、部省级技术研究中心,据此,科技园将全力打造网络信息平台、国书资料平台、分析测试平台、动作服务平台、科技综合服务平台。

目前,工业大学丁家桥校区78000平方米的科技创新大楼已落成,科学园将依托学科优势,在丁家桥校区打造生物化工及新材料设计中心,在虹桥校区打造成为江苏工程设计中心。

一、科技园简介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是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一个创业分园,也是江苏工业设计园的重要载体。

为了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更好地实现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8月创建了大学科技园。

2008年6月江苏省批准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为省级大学科技园,2009年3月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经过八年多的建设,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已经基本形成“一园三区,跨江发展”的格局。

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占地522 亩。

其中研发创新区位于学校新模范马路校区,以一期8万M2的科技创新大楼为核心,最终形成50万平方米的研发“种子”基地;科技园创业孵化区位于浦口经济开发区,最终形成建设面积26万M2的“种苗”孵化区。

科技园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与南京高新区共建海内外领军人才“三创”载体,把引智与引资、引企紧密地结合起来。

目前,共有70余家科技型企业入驻科技创新大楼,其中30余家企业与学校共建研发中心,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整合学校优质资源的技术创新体系,例如:全球化工百强企业---赫克力士公司(Hercules、美国)、江苏中丹集团(泰州)、江苏克胜集团(盐城)、江苏利民化工集团(徐州)、无锡宏盛换热器制造有限公司(无锡)、中圣集团、中狮化学和一夫建材等。

探索发展模式 搭建创新平台 全面促进科技园快速发展

探索发展模式 搭建创新平台 全面促进科技园快速发展

中国科技产业S I N &T NOLOGY I N DUS TRY OF IN T h e N a t i o n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S c i e n c e P a rk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探索发展模式搭建创新平台全面促进科技园快速发展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2003年10月被国家教育部、科技部授予“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是黑龙江省两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

几年来,科技园在发展中始终把握两个原则:一是紧紧抓住大学科技园的主要职能,不断完善孵化服务体系;二是牢牢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经过几年的发展,科技园已经完成了初期建设和原始积累,园区发展重点逐步转向提高园区科技内涵、加快发展科技产业,实现了园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科技园理顺了管理体制,规范了校办产业,明确了在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的职能、定位和目标,发挥了大学科技园在服务地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凭借独特的科技资源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科技园不断加快企业创新步伐,将大学的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不断向社会辐射,推进产学研合作进程,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

□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孙晓梅郑志C E C E E CH CH A1723中国科技产业S I N &T NO LO GY IND US TRY O F IN 国家大学科技园专刊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一、加强市场引导、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针对学校项目与市场需求脱轨的现状,科技园充分发挥市场引导作用,搭建校企沟通与合作的平台,一方面力争使每个项目都要与行业内企业、用户建立联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使学校科研与市场需求接轨,确立产品研发方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一方面通过与地方企业积极合作,推广学校技术能力,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服务。

目前已为企业解决技术攻关课题15项。

地方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

地方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

地方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大学科技园在促进科技转化、产业转型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功能有目共睹,相对于重点大学而言,地方大学科技园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必须正确分析利弊,依据区域经济特点,争取政策支持,做好发展定位,破除体制、资源、人才的壁垒,才能将自己做大做强,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肇庆学院大学科技园筹建于2013年,起初是为了承接中巴软件园【1】顺利入驻肇庆学院,组建了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提出了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构思,后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要求,于2013年正式提出筹建大学科技园,成立至今已经二年,其成败得失,值得总结反思,以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一、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为什么要成立大学科技园,它与大学的关系如何,与常规的企业或产业园区的差别何在?这是事关大学科技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为此,我们走访了国内多家大学科技园,并参加了相关的学习培训,也阅读了很多文献,学术界在研究上也有不同的成果与提法出现,主要集中在创新、孵化、人才、辐射、聚集、反馈等几个方面。

但是,就其核心功能而言,通常归结为四个方面【2】:1、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利用其密集的智力资源优势开展技术研发;2、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开展科技成果的生产力转化,孵化企业;3、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摇篮,发挥学生资源优势,培养产业急需的人才;4、政产学研金结合的重要基地,综合教育、科技、人才及政策优势,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促进各方资源的整合优化,形成科技创新的合力。

通过对大学科技园功能的科学定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可以明确的把握大学科技园区别于普通企业和产业园区的运营特点:1、既要依托于大学,又要独立于大学。

依托于大学,是指借助大学的智慧资源、智力成果、科研设施及场所、环境,独立于大学,是指在运行体制上要去行政化,对经营目标设置、企业管理运营、人才团队建设、资源配置安排等工作要坚持企业化、市场化运作的思路。

2、不片面追求利润,又要兼顾运营效益。

利润与效益,其实质都是指盈利,但利润偏向于短期利益,而效益着眼于长远。

科技园运作模式(总)

科技园运作模式(总)

科技园运作模式一、大学科技园建设的背景及中国的探索大学科技园是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体为依托,利用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优势,通过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多元投资渠道,在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在大学附近区域建立的从事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活动的高科技园。

它是高校技术创新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的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催化的基地。

科学园诞生于高科技发展的年代,研究型大学在科学园的创立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园正式成立。

这一举动适应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律。

因此,斯坦福大学科学园一举成功,并衍生世界著名的“硅谷”,斯坦福大学也因此成为著名的世界一流大学,扬名国内外。

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后,美国各种形式的大学科技园竞相建立。

之后,不仅英、法、德等发达国家,在一些新型的工业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印度、马来西亚等,也纷纷兴起创办高新技术园区的热潮。

我国探索建立大学科技园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据了解,在此后的十几年中,各地先后建立了40多个不同形式的大学科技园。

但由于受各方面条件制约,这些大学科技园取得的效益有限。

在现阶段中国大学科技园主要处于建设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加强园区功能建设,完善园区创新环境,提高园区运行质量,持续不断地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创新人才,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大学科技园政策及其原则分析大学科技园政策是政府为了建立和管理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机构和机制。

也就是说,以政府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经济(市场)、法制手段,进行的调控、整合、检测、评价工作系统。

政府在促进技术创新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成长阶段起着第一推动力的作用。

在大学科技园成熟阶段,政府的工作在于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政府作为大学科技园建设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大学科技园规则的制定者,也是大学科技园建设的直接参与者。

浅谈地方高校大学科技园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浅谈地方高校大学科技园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浅谈地方高校大学科技园的问题及发展建议刘杰慧,王林(成都工业学院,四川成都611730)[摘要]大学科技园承担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和服务地方经济等多重功能。

在分析地方高校大学科技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高校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科技园;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06-0136-02大学科技园是以高等学校和政府以及企业为依托,以高新技术研发、高新技术企业孵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主体的重要平台和科技服务机构,也是大学教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研与产业结合的载体[1-4]。

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研究型大学,具有丰富的科研成果、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以及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发展势头迅猛[5-8]。

地方高校大学科技园则更强调区域性、应用性,它主要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专业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缓解地方就业压力,帮助广大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同时可以更好地促进地方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所以,地方高校大学科技园与国家大学科技园有较大区别,在寻求自身发展的道路上有所不同,本文将针对地方高校大学科技园的发展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地方高校大学科技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地方政策扶持力度偏小,专项资金支持偏少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优势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相关政策,而且从中央到地方均高度重视,部分地方政府还为其专门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为入园企业提供绿色入园通道,大力扶持园内企业和项目的孵化。

与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不同,地方高校大学科技园由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政策扶持与引导不明晰,可操作性不强。

各地方政府对大学科技园在经费支持、税收减免等方面扶持力度很小,也没有持续的扶持政策。

往往地方政府前期基本没有经费支持,而是靠学校建设,待科技园建设到一定规模后,政府才会补助一部分建设经费,但是后期缺少运营经费的支持,造成科技园运营艰难。

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运营方案

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运营方案

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运营方案1. 简介大学科技园是指利用大学的科研成果和人才资源,结合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建设的集科研、孵化、技术转移和产业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本文将探讨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运营方案,包括定位、规划、运营模式等方面。

2. 定位和规划2.1 定位大学科技园的定位应当充分考虑大学的科研优势和专业特长,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确定园区的主导产业方向。

同时,应注重产学研结合,建立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2 规划•园区布局:合理规划园区建设布局,设立科研实验室、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中心等功能区,配套餐饮、住宿、会议等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打造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技术转移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为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绿化环境:注重园区的绿化环境建设,提升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品质,增强园区的吸引力。

3. 运营模式3.1 孵化器模式大学科技园可以引入孵化器模式,吸引初创企业入驻,提供办公场地、资金支持、导师辅导等服务,帮助企业成长壮大。

同时,孵化器可以与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共同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

3.2 科技成果转化大学科技园应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激励教授、科研团队参与产业化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

可以设立技术交易平台,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对接,促进技术转移。

3.3 创新创业支持园区可以开展创新创业大赛、论坛等活动,吸引创新创业人才入驻园区,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同时,提供创业孵化、融资支持等服务,帮助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

4. 经营机制4.1 运营管理大学科技园可以引入专业园区运营管理机构,负责园区的日常运营管理、项目推进、招商引资等工作,保障园区的稳定运行。

4.2 资金支持园区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基金、产业基金、风险投资等渠道,为园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降低其创业成本,促进产业发展。

4.3 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激励政策,支持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运营,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探索——以福州大学科技园为例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探索——以福州大学科技园为例

第10期NO.10福 建 教 育 学 院 学 报2018年10月October.2018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摘 要: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从福州大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调研福州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现状及内外部环境,在重叠三螺旋模型(大学、产业、政府三者交叉影响)的基础上,探讨新时期下福州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的新模式——以大学科技园为螺旋旋转主轴的模式,提出能够融入福州大学“双一流”建设发展的新规划新举措:倡导在科技园内建设若干个产学研中心,以产学研中心盘活科技园的其他资源,促进福州大学科技园运行的日趋稳健,起到筑巢引凤的作用。

关键词:重叠三螺旋模型;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84(2018)10-0030-03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几十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

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培养创新人才、转化创新成果、培育创新企业的重要基地,官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窗口。

随着科技园区在国内的蓬勃兴起,学者们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为大学科技园区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综合这些研究成果,针对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战略、模型架构、管理机制、组织形式、主导类型等方面。

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以及环境、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大学科技园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研究空间。

福州大学科技园2014年9月被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赶上了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的末班车。

拥有一流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如何发挥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后发优势,弥补起步较晚、经验缺乏的不足,使得管理者有必要站在大学科技园当前的理论和现实高度上研究发展模式、制定发展战略,以求适合于福州大学科技园实际情况,更好地促进其快速成长,争创一流的国家大学科技园。

西安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及其实现路径

西安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及其实现路径
经 济 大 视 野
西安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 及其实现路径
党 中楼
( 西省行政 学院 , 陕 西安 7 0 6 ) 10 8
【 摘 要】 西安地区国家大学科技 园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 建立 了具有特色的发展模式, 紧紧围绕各校学科特色 , 实现
科 学 园、 创业 园、 韭 园联 动发 展 , 产 实行 市场 化运 作机 制, 高孵 化成功 率 , 提 实施 走 出去发展 战 略。根据 存 在 的困难和 问题 ,
种合作机制还存在灵活性差、 效率低等问 题。 近年 西 地区 来,安 大学科 在借鉴国内 大学科 成功 技园 外 技园 发展模 基础 式的 上, 结合自 位、 人才等 资源, 身区 学科、 优势 形成了自 特色 展模 己 的发 式。
() 1紧密围绕学科优势。 西安地区的4 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各具特色,
二、 西安地区 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分析 从目 前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情况考察 , 主要采取三种发展模式: 第

的动 力。


以一家和几家较为重要的校办企业( 或学校控股、 参股企业) 为核心, 建立

西安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及问 题
微型的产业基地; 第二, 依托学校所在地的优惠政策条件, 学校再配备一定 的创业服务条件, 构建微型的产业开发环境; 第三, 凭借学校的地产资源或 提供办公条 吸纳企业入园, 件, 形成一定的企业聚 集环境。 在大学科技园发
要通过建 立 新型 的运 营 管理 体 系、 展 投融 资渠道 、 筑综合 服务体 系 、 施人才 强 区战略等路 径来 解决 。 拓 构 实
( 关键词】 国家大学科技 园; 发展模式 ; 实现路径 【 中图分 类号】 5 G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4 82 0 )1- 18 0 1 2 7 0 (0 80 0 00 . 2 0 -

浅析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

浅析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

育基地 、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
1 大 学科 技 园 的功 能 . 2
取何种模式 ,都不能盲 目地生搬硬套 ,而要 根据 自身
的具体 情况 ,因地制宜 ,办出 自己的特色 。
3 大 学 科 技 园 的运 行 机 制
大学科技 园是 发展知识经济 的载体 ,能将发展 知 识经济 的诸 因素在 园区内充 分地组合 配套 ,形成强 大
的创新能力 。大学科技 园的功能应定位 于 :促进高 校 科技成果转 化的基地 ;培育 高新技术企业 的孵化器 ;
社会与企业结 合的桥梁 ,为 国家和地方经 济服务 的重 要渠 道 ;展示 高校科技 实力 、对外合作 交流的窗 口。
2 大 学 科 技 园 的 发 展 模 式
般大学科技 园实行封闭式管理 、开放 式运行 、 企业化运作 的机制 ,充分利用 园区周边 的一 切可利用
产品提供给企业 ,大学与企业 的合作应 以市场机制f 利 益机制) 为基础 ,按 照市场经济规则进行运作 。
()动 力 和 激励 运作 机 制 2
源和周边环境 ,形成一个 较大范 围的科 技 园。第 二种
是 一 校 一 园 ,即 依 托 一 所 重 点 大 学 发 展 科 技 园 区 ,采 用 这 种 模 式 的 一 般 是 大 学 本 身 已经 有 较 好 的校 办 科 技
大学科技 园是 以研究 型大学或大学群 为依托 ,把 大学 的人才 、技术 、信息 、实验设 备 、图书资料等综 合智 力优 势与其他社会 资源优势相 结合 ,为技 术创新 和成果转 化提供服务 的机构 。它应 成为技术创新 的基
地 、 高新 技 术 企 业 孵 化 基 地 、创 新 创 业 人 才 聚集 和 培
大学科技 园是高技术企业 的密集 区,企业是 园区

大学科技园分园运营方案

大学科技园分园运营方案

大学科技园分园运营方案一、前言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了自己的科技园,为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大学科技园分园运营方案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学科技园的功能,提高其运营效率,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为高校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本方案旨在对大学科技园分园的运营进行全面规划和指导,实现各分园的良好运营状态,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分园运营的意义和目标1. 意义大学科技园分园运营是大学科技园运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科技园整体运营效率,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园运营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能够更好地服务创新创业者,提供更专业、更精准的服务;可以拓展大学科技园的服务范围,扩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的规模和效益。

2. 目标(1)提高科技园分园的整体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推动创新创业发展。

(3)拓展大学科技园的服务范围,提高科技园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分园运营的内容和模式1. 内容大学科技园分园运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资源整合:对分园内的资源进行整合,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2)项目培育:重点培育和孵化科技成果,支持创新创业项目发展。

(3)服务支持: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支持和服务,包括技术支持、市场推广、资金支持等。

(4)政策扶持:积极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分园的扶持政策,为分园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5)产业对接:积极开展与相关产业的对接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2. 模式大学科技园分园运营可以选择直接运营或委托运营的模式。

直接运营模式是由科技园自身负责分园的管理和运营,由科技园管理机构直接承担责任;委托运营模式则是将分园的管理和运营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机构,由其负责整体运营和管理。

具体选择哪种模式,需根据分园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地方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研究——以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为例

地方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研究——以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为例

( ) 设 地 方 大 学科 技 园要 利 用 区域 创 新 机 二 建
制 、 化 氛 围 文
在 经 典 案 例 — — 美 国 1 8公 路 地 区 和 硅 谷 地 2
区 的 比 较 中 , 们 认 识 到 , 市 场 经 济 下 , 撑 区 我 在 支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是 一 系 列 与 市 场 经 济 发 展 要 求 相 适 应 的 制 度 安 排 、 励 机 制 和 创 新 精 神 , 不 仅 仅 是 激 而
科 技 园 的 特 殊 性— — 发 展 中 的 “ 域 性 ” 提 出 了 其应 有 的 发展 模 式 。通 过 对 宁波 开 发 区数 字 科 技 园 的 深入 调 区 ,
研 和 分 析 , 析 了它 的发 展 模 式 及 其 主 要 运 行模 式 。 最 后 , 理 论 说 明 和 典 型 案 例 分 析 的 基础 上 , 出 了 完善 剖 在 提 我 国地 方 大 学科 技 园 发展 模 式 的政 策 建 议 。
关 键 词 :地 方 大 学 科 技 园 :发 展模 式 :数 字科 技 园 中 图 分 类 号 :G 4 6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 13 2 1 )6 0 5 — 4 6 12 5 (0 0 0 —0 9 0
大 学 科 技 园 是 依 托 高 等 院 校 , 高 新 技 术 研
模 式 , 以是 以 “ 府 为 主 导 , 校 为 基 础 , 会 为 可 政 高 社
依托 ” 的发 展 模 式 。这种 模 式 不 限 于 办 同 的具 体 模 式 , 管 理 上 更 多 是 多 方 合 作 的管 理 模 式 , 能 使 在 它 政 府 、 校 、 会 能 很 好 的 实 现 分 工 合 作 。地 方 政 高 社 府 主 导 推 动 实 施 , 税 收 减 免 、 项 补 助 、 政 扶 在 专 财 持 、产 业 集 聚 及 其 他 办 园要 素 等 多 方 面 积 极 扶 持

大学科技园的运营模式选择与发展路径

大学科技园的运营模式选择与发展路径

大学科技园的运营模式选择与发展路径冯㊀健(西安航天基地服务外包产业园有限公司ꎬ陕西㊀西安㊀710100) [摘㊀要]大学科技园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ꎬ其发展水平通常与大学办学能力成正比ꎬ在政府政策鼓励下实现长远发展ꎮ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壮大ꎬ各类院校不断在郊区建设新的校区ꎬ位于市内的老校区为了自身利益乐于与地方政府合作ꎬ双方共同打造大学科技园ꎮ大学科技园是高校科技资源与社会经济结合的产物ꎬ也是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平台ꎮ文章给出推动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措施ꎮ[关键词]大学科技园ꎻ运营模式ꎻ地方政府主导ꎻ院校自治ꎻ董事会运营[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8 24 1591㊀大学科技园运营模式分析不同的运营模式直接体现出大学㊁政府及企业三方面的决心与态度ꎮ目前主要运营模式包括以下内容ꎮ1 1㊀地方政府主导运营如西部D大学ꎬ20世纪末期成立大学科技园ꎬ这是成立较为早的大学科技园之一ꎬ当时还属于一个新生事物ꎮ当地政府与D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ꎬ希望通过建设大学科技园为当地树立起科技创新的旗帜ꎮ地方政府给予大学科技园各方面的支持ꎬ包括土地㊁政策等ꎬ科技园运营由D大学成立公司进行ꎮ科技园硬件设施建设完成后ꎬD大学成立的公司并未发展学科或是定位产业ꎬ向政府争取更多的扶持政策ꎬ并要求整理科技园周边的环境等ꎬ同时出售科技园内部的大部分办公楼ꎮ经过15年发展建设ꎬ科技园管理公司不断压缩自身办公面积以腾出更多面积出售ꎮ目前为止ꎬ整个大学科技园定位不清ꎬ园区内部控制力度较弱ꎬ整体呈现出了无生气的样子ꎮ1 2㊀院校自治运营模式再如C取得G大学科技园建设过程中ꎬ充分结合学科特点与区域优势将自身空间投入建设ꎬ明确科技园产业定位ꎬ通过数年坚持已经形成数个龙头企业ꎬ并在龙头区域周边形成具有竞争力与自身特色的产业链ꎮG大学也对科技园建设大力支持ꎬ首先除过必要部分将80%的小区用于科技园建设ꎻ其次ꎬ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园区内办公楼㊁基础设施等ꎬ并将这些作为企业入驻的载体ꎬ并决定二期投资建设原有建筑物ꎬ如图书馆㊁体育馆及礼堂等ꎮ这种院校自治运营模式下ꎬ校方会给予最大限度支持ꎬ有利于实现大学科技园的长远发展ꎮ1 3㊀董事会的运营模式例如ꎬ位于Y区的T大ꎬ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管理模式下ꎬ科技园公司已经拥有较高的经营和管理水平ꎬ为科技园规模的扩建打下良好基础ꎮ同时将服务区域经济建设㊁服务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㊁转变企业经营发展方式及帮助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ꎮ在Y区发展过程中ꎬ一直提倡 三区联动 发展理念ꎬ即科技园区㊁大学校区以及公共社区间的相互联动ꎮ通过三区联动 的开展ꎬ使大学和地方政府间的交流更加频繁ꎬ沟通更加密切ꎬ为T大大学科技园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ꎮ在科技园创建之初ꎬ学校与地方政府各自出资建立专门的科技园运营公司ꎬ以此吸引其他企业投资者ꎬ最终形成董事会制的运营管理模式ꎬ学校和地方政府通过董事会达成利益的共识ꎬ从而让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权ꎮ2㊀大学科技园运营发展困境分析2 1㊀运营发展受到的制约不同地域的大学科技园的差异性ꎬ主要受到地域经济发展的差别的影响ꎬ这也是为什么同一地区不同大学科技园发展程度存在差异性的原因ꎮD大学科技园虽然起步较早ꎬ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批大学科技园ꎬ当地政府也给予诸多支持ꎬ但是近些年发展情况却不容乐观ꎬ目前已经几乎成为物业管理企业ꎮ分析其失败原因可以得出ꎬ大学科技园及背后院校并不了解自身的定位ꎬ也没有深入挖掘产业优势ꎬ更没有与当地政府对接ꎬ没有利用科技园孵化与培育企业ꎬ长时间发展都为形成属于自身的特色ꎬ造成发展后劲不断降低ꎮ2 2㊀科技园定位不准确大学科技园本身侧重培养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ꎬ也注重转化科研项目与产业化ꎬ侧重培育与集聚和院校学科建设相关㊁符合当地特色产业的优势产业链ꎮ不能将大学科技园作为和学校关联的企业ꎬ而衡量大学科技园发展程度的唯一标准就是科技园区内企业数量㊁规模及收入等数据ꎬ这点需要格外关注ꎮ2 3㊀难以界定政府地位大学科技园与地方政府之间深入合作ꎬ因此大学科技园建设过程中双方都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ꎬ也是双方合作的主要依据ꎮ但是大学科技园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应该发挥什么作用ꎬ科技园建设过程中应该在合作协议中明确主体地位ꎮ此外ꎬ还要照顾院校自身科研转换与市场化的需求ꎬ科技园将地方政府关注的税收问题作为主要工作ꎮ大学科技园建设应该合作共赢处理双方关系ꎮ3㊀完善与推动大学科技园运营模式的方法3 1㊀进一步明确发展规划院校在大学科技园建设计划之初ꎬ需要对自身经济实力㊁科研优势㊁地方政府响应的积极性及当地产业优势等会对大学科技园发展建设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谨慎考虑和冯健:大学科技园的运营模式选择与发展路径创新创业20188评估ꎮ在各种信息收集整理之后ꎬ需要对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和产业形式进行定位ꎬ进一步明确规划大学科技园未来发展目标和路径ꎮ在这些问题解决后ꎬ大学科技园的雏形也将形成ꎬ而且大学科技园也从计划㊁构思阶段发展到实际推进阶段ꎮ在整个筹建工作推进过程中ꎬ还需对各方反馈意见进行收集和整理ꎬ根据实际问题ꎬ对规划工作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ꎮ同时ꎬ根据建设工作进程制定出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计划ꎬ选择一种与自身发展途径相适应的运营模式ꎮ因为规划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目标性ꎬ因此大学科技园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规划内容实施ꎬ但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ꎬ适当进行调整ꎬ以满足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实际需求ꎮ3 2㊀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大学是大学科技园的筹建者ꎬ在科技园建设之初投入了大量的人力㊁物力和财力ꎬ既然大学科技园是为了体现自身市场化的需求ꎬ理所当然对于科技园有着比较高的回报预期ꎮ这点诚然无可厚非ꎬ但高校除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属性之外ꎬ同时还肩负着第三部门的属性ꎬ在科技研发㊁学生培养㊁创业带动就业等问题上都责无旁贷ꎮ所以大学应该认清自己的角色ꎬ不应将科技园作为学校的一个部门来运行ꎬ而应该当作平等的主体ꎬ通过市场的方法来合作ꎮ这样就能给科技园带来更多的自主权ꎬ从而让科技园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来运行ꎮ同样地方政府也应该将科技园作为自己服务的对象ꎬ而不是自己手中掌握的资源ꎬ着力于环境建设ꎮ在合理㊁合法的范围内ꎬ为科技园提供各项服务ꎮ3 3㊀完善科技园运营模式大学科技园的产生是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ꎮ分析大学科技园产生与发展背景ꎬ可以明确科技园的三个主体ꎬ即大专院校㊁地方政府及科技园企业ꎬ科技园的建设㊁发展等离不开这三个主体ꎮ依据大学科技园中三个主体主导权的大小ꎬ将科技园运营模式分成三类:政府主导㊁院校自治及公司董事会制度ꎮ笔者认为ꎬ大学科技园处于不同时期可以自由转换三种运营模式ꎮ政府主导大学科技园中ꎬ如台湾新竹科技园与D大学科技园ꎬ对比两所大学科技园可以发现ꎬ虽然两者均采取政府主导运营模式ꎬ但是却产生不同的结果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扶持力度与决心ꎬ只有地方政府投注更大决心ꎬ才能做好大学科技园的整体规划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㊁制定配套政策㊁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等ꎮ地方政府主导性大学科技园应该努力跨出一步ꎬ实现长远发展ꎮG大学科技园虽然成立时间不久ꎬ但是已经制定相对完善的发展规划ꎬ并按照规划健康发展ꎮ大学科技园选择院校自治模式的话ꎬ同样需要下定决心ꎬ给予科技园更多支持ꎮ分析三种大学科技园运营模式ꎬ笔者认为大学科技园成立初期选择政府主导ꎬ因为除了极个别高校具有雄厚实力外ꎬ地方政府的资源与院校相比更为丰富ꎮ大学自治模式则可以有效补充与过渡初创期的不足ꎮ等到大学科技园的运行㊁发展等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ꎬ可以向公司董事会制度过渡ꎬ整个过渡过程中要保证地方政府与院校的利益ꎮ这样可以让科技园健康发展ꎬ孵化更多科技企业ꎬ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ꎮ4㊀结㊀论综上所述ꎬ随着大学科技园快速发展与实力提升ꎬ来自大学院校内部行政体系制约及政府行政干预ꎬ都会从开始的助力逐渐成为主要干扰因素ꎬ科技园运营模式最终逐渐转向董事会模式ꎬ明确各方面的权利与义务ꎬ体现出各方利益诉求ꎮ但是大学科技园运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ꎬ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运营模式ꎬ依据需求适当调整ꎬ推动大学科技园健康发展ꎮ参考文献:[1]杨静 大学科技园在高科技企业孵化运营中的优化研究[J].创新科技ꎬ2017(11):63-65.[2]张蕾 大学科技园高新企业孵化运营的优势与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ꎬ2017(10):83-85.[3]沈海璐 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ꎬ2017(10):147-148.中国市场㊀2018年第24期(总第979期)创新创业2018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
大学科技园在促进科技转化、产业转型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功能有目共睹,相对于重点大学而言,地方大学科技园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必须正确分析利弊,依据区域经济特点,争取政策支持,做好发展定位,破除体制、资源、人才的壁垒,才能将自己做大做强,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肇庆学院大学科技园筹建于2013年,起初是为了承接中巴软件园【1】顺利入驻肇庆学院,组建了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提出了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构思,后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要求,于2013年正式提出筹建大学科技园,成立至今已经二年,其成败得失,值得总结反思,以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一、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
为什么要成立大学科技园,它与大学的关系如何,与常规的企业或产业园区的差别何在?这是事关大学科技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为此,我们走访了国内多家大学科技园,并参加了相关的学习培训,也阅读了很多文献,学术界在研究上也有不同的成果与提法出现,主要集中在创新、孵化、人才、辐射、聚集、反馈等几个方面。

但是,就其核心功能而言,通常归结为四个方面【2】:
1、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利用其密集的智力资源优势开展技术研发;
2、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开展科技成果的生产力转化,孵化企业;
3、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摇篮,发挥学生资源优势,培养产业急需的人才;
4、政产学研金结合的重要基地,综合教育、科技、人才及政策优势,搭
建综合服务平台,促进各方资源的整合优化,形成科技创新的合力。

通过对大学科技园功能的科学定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可以明确的把握大学科技园区别于普通企业和产业园区的运营特点:
1、既要依托于大学,又要独立于大学。

依托于大学,是指借助大学的智慧资源、智力成果、科研设施及场所、环境,独立于大学,是指在运行体制上要去行政化,对经营目标设置、企业管理运营、人才团队建设、资源配置安排等工作要坚持企业化、市场化运作的思路。

2、不片面追求利润,又要兼顾运营效益。

利润与效益,其实质都是指盈利,但利润偏向于短期利益,而效益着眼于长远。

大学科技园以企业孵化、科技转化作为主要功能,说明其经营本就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因此,不能像普通企业一样追求每一笔业务的成功和盈利,但没有利润回报,企业和平台就难以持久。

大学科技园的运营的特点是业务创新强、边际投入低、投资风险较高、投资
回报丰厚,对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分析判断能力、市场分析评判运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开放办园,广纳人才,大胆合作。

大学科技园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园区,最突出的特点是创新、突破,而不是简单的同类项合并。

这里是知识、成果、人才、资金、产品、规则的集散地,是学者、官员、企业家、金融家、猎头的乐园,甚至是合作、兼并、收购的战场,如果闭门造车,画地为牢,企图一己独大,而不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很难达到理想的高度的。

二、地方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环境及思路分析
地方大学科技园要想取得办园的成功,必须按照省级、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要求逐项努力,但是,鉴于各地经济特点的不同、政策扶持的差异和高校办学模式的区别,必须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扬长避短,才能少走弯路。

(一)发展环境分析
以肇庆学院大学科技园为例,作为一所地级城市的二本高校,有自身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主要优势:一是智力资源垄断优势,肇庆学院有教授等正高职称人员110人,副高以上职称人员309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87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542人。

二是办学龙头优势,学校有十大学科门类,59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893人,教职工1375人,硬件设施完善。

三是科技、人才与经济协作的本土优势,2014年全校共获得市厅级以上项目及横向项目170项,合同经费1612万元。

不足方面:一是科研成果质量与数量的不足。

二是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的力度不足,与长三角地区的支持政策相比,本地区对大学科技园给予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在土地、工商、税务方面没有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在资金支持上近5年以来仅提供了30万元的科技经费支持。

三是产业对接的资源不足,地方经济企业层次较低,从事的大多是产业链低端的生产活动,对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的要求不高,参与积极性缺乏,制约了大学科技园生存发展的空间。

(二)地方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思路:
1、拓展政产学研结合渠道,融入地方创新体系。

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必须坚持政府支持、学校主导、企业运作的发展原则,在制定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规划时,就一定要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区域行业经济环境的特点来考虑,努力使地方政府明确对大学科研税收、科技三项经费、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在满足大学学科建设需要的同时,要寻找学校应用科学研究方向与地方市场需求的契合点,积极扶持能够解决地方生产生活领域中重大问题的高新技术产业,使这些带有公益性质的项目在立项之初得到地方政府、企业认可和经济支持。

在地方各级政府的指导和推动下,融入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和社会各方优势联姻,广泛开展各个领域的产学研合作,积极融入地方经济,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

2、强化功能定位,与高新区形成功能互补关系。

一个地方的高新区基本上是当地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聚集之地,科技园与高新区相比在政策上并无太多优势。

但多数民营科技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能力不足,也难以承担长期的研发投入。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对于技术咨询、专业人才培养、委托研发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而大学科技园在这个方面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学科技园应与地方政府密切联系,进驻到地方的高新区中,以高新区的“园中园”作为自身的功能定位,借助学校的人才、设备等资源优势,打造公共实验室、专业人才培训等专门的服务平台,发挥科技园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服务功能上与高新区管理部门形成互补的同时,也提高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水平。

3、突出学科平台优势,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大学科技园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主要平台和主要渠道,要将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学校整体建设与发展规划。

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科技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科研水平领先、科技成果产出较高的优势学科领域,发展特色产业,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纲要若干配套政策》中已经指出将重点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产业化技术支撑平台、创业服务公共信息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构建应用技术研究平台,努力促进学校以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为主的工程中心和科技园的平台相融合,高校要发挥各级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工程中心、实验基地集中的优势,通过大学科技园这个平台建立起科研协作体制,搭建起针对某一专业领域的功能检测、质量评价、成份分析等技术服务平台,发挥大学科技园的技术辐射作用,组建形成某一专业领域的产业集群,吸引更多的企业进驻。

1、规范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建立专业化的管理服务团队。

大学科技园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一项科研成果能否最终成为成熟的商品,并使企业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大学科技园的各项服务至关重要,大学科技园要立足学校,积极宣传大学科技园的作用和地位,积极鼓励和支持学校师生以及其他科技人员依靠自己的科研成果或创新项目进入大学科技园创业,并与学校建立起人才双向流动的人事管理制度,解决科技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挑选优秀人才建设一支精通研发项目管理,熟悉市场运作的专业化的管理服务团队,尤其是以风险投资管理为职业的高素质人才要大胆引进和重点培养,能够在项目研发的初始阶段能有效引入风险投资,在项目研发的收尾阶段能主动去寻找、开拓市场,使园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大学科技园公司要产权明晰、自主经营,减少以往学校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的产权问题障碍,要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用制度避免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弊端,采取市场化运作的运行机制,坚持市场导向、开放经营、资源共享,在学校、企业、政府之间建立起人才、资金双向流动的桥梁。

三、肇庆学院大学科技园的建设现状
1、组织机构建设框架成形。

学校成立了科技园管委会办公室,并联合政府发文,成立了以市领导和校领导牵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参与的大学科技园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科技园的建设工作。

同时由校办资产公司投资注册成立了大学科技园公司,作为科技园建设运营的市场主体,并将大学科技园认
定为本市高新区的分园,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2、园区发展规划思路基本确定
重点是建设“一心七区”。

“一心”即:综合办公大楼(公共服务中心及专业技术支撑平台)。

公共服务中心包括:管理咨询服务中心、金融财务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国际合作服务中心人才培训服务中心和科技政务服务中心;专业技术支撑平台包括:肇庆学院科技园信息平台、肇庆市现代农业技术转移信息平台、肇庆市电子与信息技术转移信息平台和肇庆市先进制造技术转移信息平台。

“七区”是指:创新创业孵化区、现代服务产业示范区、现代农业(柑橘)生产示范区、软件园区、文化产业创意园、海归创业园(高科技专家工作站)、商务中心暨文化交流会所。

3、人才培养创新体制逐步完善。

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现代高端服务业的人才需求,依托肇庆学院开展服务外包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并根据创新强校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依托园区建立产业示范和实习实践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集聚互为促进。

4、新兴产业发展渐成雏形。

依托人才与技术的储备优势,肇庆学院科技园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上逐渐成形,一是以水处理为代表的环保产业,二是以柑橘、马铃薯种植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三是智能控制为代表的软件研发制造,四是以端砚宣传、动漫制作为主的文化产业,五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和服务外包产业,都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