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治疗3种类型月经先期病人
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https://img.taocdn.com/s3/m/aff9429cb0717fd5360cdc40.png)
月经先期:丹青两不顾
月经后期:当今大良乌芎
月经先后不定期:小硅谷
月经过多:失保举
月经过少:苍滋归桃
经期延长:举桃失二两
经间期出血:二两龟清煮
崩漏:肾苁蓉左右归,脾虚固本热相清,血瘀逐瘀止血汤
闭经:人从苍寺量蚁穴
痛经:气隔寒腹湿热调,气血圣愈肾气调
经行乳房胀痛:时而一笑乳胀自好
经行头痛:灵通八辨
经行感冒:小桑荆
经行身痛:
经行泄泻:见死神
经行浮肿:
经行吐衄:顺水人情
经行口糜:
经行风疹块:
经行发热:
经行情志异常:生丹养肝
绝经见后诸证:肾阴阳左右归,阴阳俱虚二仙汤
经断复来:
绝经妇女骨质疏松:
带下病:脾虚完带肾阳补,阴柏热止热毒味,肝肾左归血枯煎妊娠恶阻:香橘
妊娠腹痛:党校教贵
胎漏、胎动不安:肾虚寿胎血热保,血虚胎元血瘀桂
滑胎:保安康,贵(在)于补肾
胎萎不长:
子肿:天真白
子晕:八瓣奇菊
子痫:
妊娠小便淋痛:武林指导
产后发热:邪毒五味外感荆,血虚生化血虚补
产后腹痛:
产后身痛:
产后恶露不绝:
缺乳:
产后抑郁:
产后小便不通:不祭祀
症瘕:想大补用苍桂
盆腔炎:急请五大仙
不孕症:肾气毓麟肾阳胞,肾阴种玉肝开郁,瘀滞少腹痰苍导。
中药对于缓解经前期综合症的作用
![中药对于缓解经前期综合症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b94545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b.png)
中药对于缓解经前期综合症的作用经前期综合症(Premenstrual Syndrome,简称PMS)是指在月经来潮前1~2周,或月经来潮后的第1周内,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的一种疾病。
这些症状包括:情绪波动、疲劳、乳房胀痛、腹痛、头痛、食欲改变、失眠、痤疮加重等,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被广泛应用于缓解经前期综合症的治疗中。
本文将探讨中药在缓解经前期综合症中的作用,并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
一、中药的治疗原理中药对于缓解经前期综合症有其独特的治疗原理。
中医认为,经前期综合症的产生与女性体内的阴阳失衡密切相关。
中药通过调节女性内分泌系统、平衡气血运行,来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
具体来说,中药可以调节肝经、脾胃、肾脏等脏腑功能,改善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缓解症状,并提高女性的整体身体素质。
二、常用的中药方剂1. 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散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主要由当归、白芍两味中药组成。
当归芍药散可以活血调经,舒缓经前期综合症的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当归芍药散对于经前期综合症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缓解情绪波动、疲劳、乳房胀痛等症状。
2. 逍遥丸逍遥丸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药方剂,由多种中草药组成。
逍遥丸具有调节气血、活血化瘀、调理肝脾的作用,对于经前期综合症有一定的疗效。
临床研究表明,逍遥丸可以缓解经前期综合症的腹痛、头痛、失眠等症状,提高女性生活质量。
3.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使用艾叶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穴位,来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艾灸疗法在缓解经前期综合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舒缓疲劳、缓解月经不调、改善睡眠质量等症状。
三、中药在缓解经前期综合症中的优势相比西药治疗,中药在缓解经前期综合症中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综合调理:中药通过调理整个机体的功能,对多个症状进行综合治疗,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个具体的症状。
2. 耐受性好:中药一般来说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可以长期使用而不用担心产生耐药性。
经前期综合征的中成药应用
![经前期综合征的中成药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8535c10581b6bd97f19ead6.png)
经前期综合征的中成药应用作者: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6年第04期经前期综合征对应的中医病名是“月经前后诸证”。
临床选用中成药时,需根据患者临床证型、表现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药物。
肝郁气滞证主要临床表现经前乳房胀痛,或下腹胀痛,烦躁易怒,或情绪抑郁。
常用中成药逍遥丸(颗粒),妇科十味片等。
用药指导服药期间应忌辛辣、生冷食物;感冒发热时不宜服用;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过少,或经期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者应去医院就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
●逍遥丸(颗粒)适用于经前乳房胀痛,或下腹胀痛,烦躁易怒者;月经过多者不宜服用本药;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服药2周症状无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妇科十昧片适用于经前双乳胀痛,烦躁,经行下腹胀痛,伴月经量少者;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慎用;服药1个月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青春期少女及更年期妇女慎用。
肝肾阴虚证主要临床表现经前或经后乳房作胀,按之柔软无块,经行或经期午后发热,手脚心热,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口、咽、眼干燥。
常用中成药杞菊地黄丸(胶囊、片),归芍地黄丸等。
用药指导感冒发热时不宜服用,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杞菊地黄丸(胶囊、片)适用于经期或经后出现口咽干燥,眼睛干涩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归芍地黄丸适用于经期或经后出现午后发热,头晕耳鸣,腰腿酸痛者。
脾肾阳虚证主要临床表现经前、经期头面四肢水肿,胃部胀满不适,腰酸腿软,食欲减退,大便稀,或经前腹泻,或经行前后头晕沉重,疲倦嗜睡,胸闷,恶心欲呕,月经量多,色淡质稀。
常用中成药右归丸(胶囊),济生肾气丸(片),四神丸等。
用药指导服药期间忌生冷饮食、忌房事。
●右归丸适用于经前、经期腰酸腿软,腹泻者,但因方中含肉桂、附子大温、大热之品,不宜过服,以免伤阴,孕妇慎用。
●济生肾气丸服用后可出现胃肠道症状,但均轻微,通过减量或服用时逐渐增量可得到改善。
月经不调的中医常见症状及调理方法有哪些
![月经不调的中医常见症状及调理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978fc69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cd.png)
月经不调的中医常见症状及调理方法有哪些对于女性来说,月经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而月经不调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给不少女性带来了困扰。
中医在调理月经不调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月经不调的中医常见症状以及相应的调理方法。
一、月经不调的中医常见症状1、月经周期异常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 7 天以上,甚至 10 余天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
这种情况多由气虚、血热等因素导致。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 7 天以上,甚至 3 到 5 个月一行。
其原因可能是血虚、虚寒、气滞等。
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时而提前,时而延后 7 天以上,连续 3 个周期以上。
这通常与肝郁、肾虚有关。
2、月经量异常月经过多:月经量明显增多,超过正常范围。
多因血热、气虚、血瘀等所致。
月经过少:月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
可能是血虚、肾虚、血瘀、痰湿等原因引起。
3、月经颜色和质地异常月经色淡:经血颜色较淡,质地稀薄。
往往是由于气血不足。
月经色紫暗:经血颜色发紫发暗,有血块。
多为血瘀、寒凝所致。
月经质稠:经血质地黏稠,多与血热有关。
4、经期异常经期延长:月经持续时间超过 7 天以上,甚至淋漓半月方净。
常见于气虚、血瘀、湿热等情况。
经期缩短:月经持续时间不足 2 天,量亦甚少。
可能是血虚、肾虚等导致。
5、痛经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
中医认为,痛经可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瘀阻型、气血虚弱型、肾气亏损型等。
6、闭经女子年逾18 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已行经而又中断3 个月以上。
闭经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是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等。
二、月经不调的中医调理方法1、中药调理辨证论治: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然后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气血不足导致的月经不调,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对于肝郁气滞型,常用逍遥散等。
中成药:市面上也有一些针对月经不调的中成药,如乌鸡白凤丸、益母草颗粒等,但使用时也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
干货分享:月经先期(提前)中医方药
![干货分享:月经先期(提前)中医方药](https://img.taocdn.com/s3/m/7cabce0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8.png)
干货分享:月经先期(提前)中医方药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 日以上,甚至十余日一行者,称为月经先期,也称经期超前、经行先期或经早。
相当于西医月经失调中的月经过频。
月经先期诊断要点本病的诊断依据是月经周期提前 l ~ 2 周,连续 2 个周期以上,并非偶然一次。
也可伴有经量、经色、经质等改变。
· 若月经周期提前十余日一行者,需与经间期出血相鉴别;若月经提前同时伴有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时,则应与崩漏鉴别。
月经先期辨证分析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气虚和血热。
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血热则热迫血行,血海不宁;也有由于血瘀,瘀阻冲任,新血不安,使月经提前来潮者。
月经先期的辨证,着重于经色、经质和经量的改变,结合舌、脉,辨其属虚、属热、属瘀。
一般经色淡、质稀、唇舌淡、脉弱者,属气虚;经色紫红或深红、质稠、唇舌红、脉数者,属血热;经色瘀黯有块、舌黯、脉弦 ( 或涩 ) 者,属血瘀。
月经先期的治疗,重在调整月经周期,使之恢复正常。
故须重视平时的调治,按其证候的属性,或补气,或清热,或化瘀,以调理冲任。
月经先期辨证论治气虚型【证见】月经周期提前,经量增多,经色淡,质稀。
神疲肢倦,或小腹空坠,纳少便溏。
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补气摄血调经。
【方药】1 .主方补中益气汤 ( 李杲《脾胃论》 ) 加减处方:党参 25 克,北黄芪 15 克,炙甘草 9 克,当归 12 克,陈皮 6 克,升麻 15 克,柴胡 6 克,白术 15 克,茯苓 20 克,龙眼肉 15 克。
水煎服。
若兼见腰骶酸痛、夜尿多者,为脾肾气虚,宜脾肾双补,原方去升麻、柴胡、陈皮,加菟丝子、熟地黄、山茱萸、续断、杜仲之类,以补肾固冲。
2 .中成药(1) 归脾丸,每次 6 克,每日 3 克,开水送服。
为兼肾虚者,也可早、午服归脾丸,晚上服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
(2) 补中益气丸,每次 6 克,每日 3 次。
I .血热实热型【证见】月经提前,经量较多,经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浓。
【名医效方:月经不调、先期、后期】
![【名医效方:月经不调、先期、后期】](https://img.taocdn.com/s3/m/bef9ce1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c.png)
【名医效方:月经不调、先期、后期】一、月经不调1. 育肾培元方【方源】蔡小荪效验方【组成用法】云茯苓12g 生熟地各10g 仙茅10g 仙灵脾12g 鹿角霜10g 女贞子10g 紫石英12g 巴戟肉10g 麦冬12g 山萸肉10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育肾培元,助阳益精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等症,基础体温单相或双相不典型者,本症一般用于月经中期,苔薄或边有齿印,脉细或平。
【加减应用】若兼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血虚者加黄芪、当归,兼阴虚者加炙龟板;腰酸者加杜仲、川断、狗脊;目眩者加枸杞子;大便不爽者加苁蓉、麻仁;大便不实者加菟丝子;白带较多者加蛇床子、海螵蛸;肝肾虚损、下元衰惫者加紫河车。
2.育肾通络方【方源】蔡小荪效验方【组成用法】云茯苓12g 大生地10g 怀牛膝10g 路路通10g 公丁香2.5g 制黄精12g 麦冬10g 仙灵脾12g 石楠叶10g 降香片3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育肾填精,助阳通络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等症,基础体温单相或双相不典型,苔薄,质微红,脉细者。
【加减应用】若络道阻塞者,加当归、川芎、皂角刺、山甲片;寒滞者加桂枝;痰湿阻滞者加制南星、白芥子、月季花。
3.疏肝解郁养血方【方源】王云铭效验方【组成用法】当归15g 白芍15g 熟地黄15g 菟丝子20g 干山药15g 茯苓9g 炒芥穗6g 柴胡6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疏肝解郁养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肝气郁滞之证。
症见经期先后不定,量或多或少,经前小腹两侧痛,经行不畅,情志抑郁,善太息,口苦,脉象弦涩者。
4.调经Ⅰ号方【方源】刘云鹏效验方【组成用法】柴胡9g 香附12g 郁金9g 当归9g 白芍9g 白术9g 云苓9g 甘草6g 川芎9g 益母草15g 水煎服。
【功效主治】疏肝扶脾,行气活血调经。
治疗肝郁脾虚、气血失调所致的月经病。
多用于经前诸证,以胸乳胀痛为主者。
经前综合症的中医治疗方案
![经前综合症的中医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490b4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c.png)
经前综合症的中医治疗方案经前综合症,是指妇女在月经周期的后期(黄体期 D14 D28)表现出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如烦躁易怒、乳房胀痛、头痛、失眠、浮肿等,这些症状在月经来潮后会迅速减轻直至消失。
对于经前综合症,中医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中医认为,经前综合症的发生与女性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冲任二脉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肝郁气滞: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如果情志不畅,如长期焦虑、抑郁、愤怒等,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肝郁气滞则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出现乳房胀痛、胁肋胀痛、烦躁易怒等症状。
脾肾阳虚:脾主运化,肾主水液。
若脾肾阳虚,运化水液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水湿内停,出现浮肿、腹泻等症状。
同时,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胞宫,还会引起小腹冷痛、腰膝酸软等。
气血虚弱: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如果平素体质虚弱,或久病失血,或劳倦过度,导致气血不足。
在经前血海充盈之时,气血更加相对不足,不能濡养心神和头目,就会出现头晕、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痰瘀内阻: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因素可导致痰湿内生,气血运行不畅则易形成瘀血。
痰瘀互结,阻滞经络,也会引发经前综合症的各种症状。
针对经前综合症的不同病因病机,中医治疗主要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通过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手段来调理脏腑功能,平衡气血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经前综合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肝郁气滞型:常用的方剂有逍遥散加减。
逍遥散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功效。
如果乳房胀痛明显,可加青皮、橘叶、川楝子以增强疏肝理气止痛的作用;若烦躁易怒甚者,加牡丹皮、栀子以清热凉血、泻火除烦。
脾肾阳虚型: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金匮肾气丸能温补肾阳,苓桂术甘汤可健脾利湿。
若浮肿明显,可加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小腹冷痛甚者,加艾叶、小茴香以温经散寒止痛。
经期提前、量多,不是气虚就是血热,辨证选用这几个中成药
![经期提前、量多,不是气虚就是血热,辨证选用这几个中成药](https://img.taocdn.com/s3/m/a696350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d.png)
经期提前、量多,不是气虚就是血热,辨证选用这几个中成药典型症状:月经周期提前1-2周,经血量明显多于以往。
月经不调是妇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可伴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
比如,月经先期、后期或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或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经行头痛、腹泻、乳房胀痛等。
可以说,月经不调的症状表现和病情轻重千差万别,有的人会同时具备多种症状,所以,临床上用于月经病的药物也多种多样,这就需要先弄清自己的症状,找出病因,再有针对性地选药、用药。
本文主要讲一些月经先期、量多的人如何选药、用药的问题。
月经先期就是指经期提前1-2周;量多是指经血量明显多于以往。
造成经期提前、量多的原因,在中医看来,不是气虚了,就是血热了。
气虚主要是指中气虚,也就是脾胃之气虚弱、运化失职。
比如,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或者工作太忙、劳累过度,或者思虑过度,都会损伤脾气,使得中气虚弱,不能统摄经血,冲任不固,而使月经提前而至。
主要症状表现就是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经量增多、血淡质稀,还会伴有神疲肢倦、小腹空坠、吃饭少、大便溏等脾气虚的症状。
对这种情况,通常选用补中益气的药物治疗,常用的就是补中益气丸。
有的可能会伴有心悸、失眠的症状。
这属于心脾两虚了,可服用归脾丸或人参归脾丸来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血热也包括两种证型。
一种是阳盛血热,如平素身体阳盛,或过多食用温燥、辛辣之品,或感受热邪,使热迫血下行,而导致月经提前,经血的量也多,颜色是深红或紫色,质黏稠,还会伴有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喜喝冷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等症状。
对这种情况,通常选用清热降火的药物治疗,比如清经胶囊、知柏地黄丸等。
还有一种药是荷叶丸,能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所致的崩漏者。
另一种是肝郁化热,如平素性情急躁,总动怒发脾气,爱嫉妒,生闷气。
这些都会伤肝,肝火妄动,就会使热迫血下行,而导致月经提前,经量多或少,经色紫红,质稠有血块,还会伴有经前胸胁、乳房、小腹胀痛,胸闷不舒,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等症状。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缓解月经不调症状的中药药方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缓解月经不调症状的中药药方](https://img.taocdn.com/s3/m/52af5f4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5.png)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缓解月经不调症状的中药药方月经不调是指女性月经周期异常或经量异常的情况,常见的症状包括月经提前、推迟、过长、过少、经期不规律等。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缓解月经不调症状。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帮助女性朋友缓解月经不调症状。
一、适应症一:月经提前月经提前是指月经周期缩短,提前来潮的情况。
常见的中药药方有:1. 黄芩汤组成:黄芩、黄连、半夏、生姜、甘草等。
服法:将以上药材混合,煎汤服用。
每日一剂,连续服用3-5天。
2. 乌鸡白凤丸组成:乌鸡血液、白凤丸等。
服法:每次12克,温水送服。
每日2-3次,饭前服用。
二、适应症二:月经推迟月经推迟是指月经周期延长,延后来潮的情况。
常见的中药药方有:1. 当归芍药散组成:当归、白芍、川芎、炙甘草等。
服法:每日一剂,将以上药材混合,煮水调服。
可以在月经前一周开始服用。
2. 黑芝麻糊材料:炒熟的黑芝麻、红糖。
制作:将炒熟的黑芝麻磨碎,加入适量的热水和红糖,搅拌均匀即可。
服法:每日一次,可在早餐或晚餐后服用,连续服用7-10天。
三、适应症三:经量过多经量过多是指月经期间出血量明显超过正常情况的症状。
常见的中药药方有:1. 留白汤组成:仙灵脾、龙脑香、元青黛等。
服法:将以上药材混合,150毫升开水冲泡,浸泡15分钟,取汁分两次服用,每次75毫升。
每日两次。
2. 赤石脂散组成:赤石脂、黄芪、川芎、当归等。
服法:将以上药材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10-15克,温开水冲服。
每日2-3次,饭前或饭后服用。
本文介绍了中医药中针对月经不调症状的常用中药药方。
需要提醒的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对中药的适应症也会有所差异。
在使用中药治疗月经不调前,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并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调整剂量和服用方法。
同时,中药使用应注意药品的质量和在合理的剂量范围内使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
总结起来,中药是一种缓解月经不调症状的有效方法。
治疗月经先期的中药方剂、处方大全与调理方法
![治疗月经先期的中药方剂、处方大全与调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b028d3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5.png)
治疗月经先期的中药方剂、处方大全与调理方法月经先期月经先期是指月经周期提前1~2周,甚至一月两潮者,或称“经早”。
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热伏冲任、冲任不固、血海不宁、经血失于制约,或气虚不能固摄所致。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黄体不健和盆腔炎所致的子宫出血。
月经先期的同时若伴月经量过多,可进一步发展为崩漏证。
(一)辨证论治1.脾气虚弱型治宜补脾益气,固冲调经,选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2.肾气亏虚型治宜补肾益气,固冲调经,选用固阴煎(《景岳全书》)。
3.阴虚血热型治宜养阴清热,凉血调经,选用两地汤(《傅青主女科》)。
4.阳盛血热型治宜清热降火,凉血调经,选用清经汤(《傅青主女科》)。
5.肝郁化热型治宜清肝解郁,凉血调经,选用丹栀逍遥散(《女科撮要》)。
(二)名医名方先期汤(孔伯华)1.功效清热凉血,滋肝调经。
2.主治症见月经先期,行而自己,脉弦数兼滑,左关较盛。
3.组成莲藕30克,生牡蛎24克,石决明、赤小豆各18克,萆薢、滑石各12克,橘核、延胡索、黄柏、生侧柏叶、血余炭、知母各4克,莲子心6克,炒牡丹皮、旋复花、生赭石各5克。
4.用法水煎服。
琥珀调经汤(钱伯煊)1.功效补气阴,强冲任,兼通膀胱气化。
2.主治用于气阴两虚、冲任不固、膀胱气化失宣所致的月经先期。
症见月经先期,色黑量少,神倦腰痛,时觉口干,大便秘结,舌苔微剥,中黄边白,脉沉细弱。
3.组成生地黄、狗脊、续断、阿胶、车前子各12克,白芍9克,人参、白术各6克,炙甘草、艾叶、小茴香各5克,琥珀末(冲服)1.5克。
4.用法水煎服。
补虚调经汤(钱伯煊)1.功效补气养血,兼调冲任。
2.主治用于气血不足、冲任失调所致的月经先期。
症见头晕纳差,舌淡苔黄腻,脉弦细。
3.组成炒谷芽12克,山药、扁豆、白芍、当归、枸杞子各9克,炙甘草、木香、陈皮各3克,大枣3枚。
4.用法水煎服。
肝肾阴虚先期方(卢国治)1.功效滋阴潜阳,润燥清热。
2.主治肝肾阴虚阳旺型之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辨证论治
![月经先期辨证论治](https://img.taocdn.com/s3/m/8bc226fabcd126fff6050b20.png)
月经先期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主要分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不规则等情况,对于一些中医爱好者野
很想分清楚对于月经先期怎样去辨证论治。
表现为经来先期,量少、色红、质稠。
或伴两颧阐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致。
治宜养阴清热调经。
方用:两地汤生地、地骨皮、元参、麦冬、阿胶、白芍加减。
表现为月经周期提前,量多,色淡,质稀,神疲肢倦,小腔空坠,纳少便塘,舌质谈.脉细弱。
治宜补气摄血调经。
方用: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炙甘草加减。
表现为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或少腹胀痛,或胸闷胁胀、乳房胀痛,
或心烦易怒,或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致。
治宣琉肝清热调经。
方用:丹桅逍遥散丹皮、桅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获苔、甘草、烃姜、薄荷
加减。
表现为经来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质稠粘,或伴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小便短黄,大便焕结,舌红苔黄,脉数。
治宣清热凉血调经。
方用:清经散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荔、获荟加减。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四种经期提前,七种中成药可治
![四种经期提前,七种中成药可治](https://img.taocdn.com/s3/m/5ec063b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2.png)
四种经期提前,七种中成药可治四种月经提前1 气虚型:月经先期,经色淡红,质清稀薄,或伴量多,面色皖白,神疲乏力,头晕心悸,少气懒言,纳少便演。
苔薄,舌质淡,脉细无力。
2 实热型:月经先期,经色深红,经质黏稠,或伴量多,烦躁口干,大便干结,小便短黄。
苔黄,舌质红,脉数。
3. 肝热型:月经提前,经色紫红,有血块,或伴经量多。
胸闷胁胀,乳房胀痛,心烦急躁,或口苦咽干。
苔薄黄,舌红,脉弦数。
4 虚热型:月经先期,色红,或伴经量增多,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口干咽燥。
苔少,舌红少津,脉细数。
七种中成药治疗1 补中益气丸:每日2~3次,每次5克,吞服。
用于气虚月经先期,经后调治。
2 归脾丸: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
用于脾气虚,大便溏薄,心悸纳少,月经先期者。
经后调治。
3 固经丸: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
用于月经先期,伴经量多或淋漓不净属血热者。
经前7天服至经净。
4 白参片:每日2~3片,含于口中。
或取5~7片开水泡,代茶,用于气虚者,经后服。
5 西洋参片(或含片):每日5~7片开水泡代茶,或2~3片含于口中。
用于气阴两虚者,经后服。
6 龙胆泻肝丸: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
用于肝热者,经行服至经净,经后可服知柏地黄九,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以滋阴降火,防止肝热再起。
7 大补阴丸:每日2~3次,每次3~5克,吞服。
用于阴虚内热月经先期者,经后调治。
提醒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
中药缓解经前综合征和月经不调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中药缓解经前综合征和月经不调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900a74e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6.png)
中药缓解经前综合征和月经不调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中药广泛应用于缓解经前综合征(PMS)和调节月经不调的症状。
本文将介绍中药在治疗这两种妇科疾病中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一、中药缓解经前综合征的适应症经前综合征是在月经来潮前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的综合征。
常见的症状包括乳房胀痛、情绪波动、腰酸腹痛、头痛、水肿等。
中药在缓解经前综合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药缓解经前综合征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乳房胀痛、情绪波动、腰酸腹痛、头痛、水肿等与经前综合征相关的症状。
二、中药调节月经不调的适应症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长短异常、经期量多少异常或伴随有月经周期中的其他异常,给女性的生活带来不适。
中药在调节月经不调方面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恢复月经周期的正常、减轻经血量的多少和改善相关的症状。
中药调节月经不调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月经周期异常、经期量过多或过少、伴有腹痛等与月经不调相关的症状。
三、中药使用说明1. 中药的制备和服用方法:中药可以以汤剂、丸剂、颗粒剂、煎煮剂等形式制备。
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按照剂量和使用频率准确使用。
2. 用药时间和疗程:中药的使用时间和疗程因人而异,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和控制。
一般建议持续用药一段时间,观察疗效。
3. 注意事项: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a. 服用中药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b. 对于怀孕、哺乳期间的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应咨询医生的建议后再使用中药。
c.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d. 中药不宜长期连续使用,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间断或调整。
4. 使用中药的注意事项:在使用中药时,建议遵循以下几个注意事项:a. 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和使用频率。
b.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或药师的指导进行制备和使用。
中医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方法
![中医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e31119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1.png)
中医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方法经前期紧张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指在月经来潮前一周至开始时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如情绪波动、疼痛、乳房胀痛、头痛、甚至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等。
中医认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由气血失调、肝郁血瘀、脾虚湿滞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引起的。
下面介绍一些中医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方法。
1.调节情绪中医认为情绪是影响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调节情绪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中药调整情绪,例如服用龙胆泻肝丸、逍遥丸等,能够舒缓情绪波动、减轻焦虑和抑郁。
2.疏肝理气肝气郁结是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主要病机之一,可通过疏肝理气的方法缓解症状。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
此外,可以通过艾灸、拔罐等方法疏肝理气,缓解肝气郁结造成的不适。
3.活血化瘀根据中医理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病机中,肝郁常导致血瘀。
因此,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能够改善症状。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桂枝加芍药汤、川芎茶等。
同时,可以采用艾灸、拔罐等方法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
4.补益脾胃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是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病机。
补益脾胃可以通过调理饮食、运动等方面来实现。
首先,要注意饮食调养,合理搭配营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增加谷类、蔬菜、水果的摄入。
其次,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消化吸收功能,改善脾胃虚弱。
5.调理气血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中,气血失调是一个重要原因。
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四物汤、补中益气汤等。
此外,可以通过针灸、艾灸等方法来调理气血,促进气血的运行。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方法主要包括调节情绪、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补益脾胃以及调理气血等方面。
然而,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不同,所以需要针对个体情况具体施治。
同时,由于中医治疗强调整体平衡,需长期坚持治疗,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达到良好的疗效。
因此,在接受中医治疗时,需要寻求专业的中医师指导,并定期复诊以调整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最佳效果。
月经提前该怎么调理有效?
![月经提前该怎么调理有效?](https://img.taocdn.com/s3/m/bcffc87ff01dc281e53af050.png)
月经提前该怎么调理有效?
月经提前是常见的月经不调的问题,对女性来说,造成的影响还是比较多的,所以要正确的调理解决,但是要辩证的进行治疗,如属于气虚的人一定要注意补气补血。
★1、气血虚弱型提前:
【症状】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脸色白没血色。
【治疗】宜在冬令双补气血,可于立冬后用乌骨鸡1只,当归、黄芪、茯苓各9g,将鸡洗净,把药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放砂锅内煮烂熟、去药渣。
调味后食肉喝汤,分2次服完。
月经前每天1剂,每个月经周期服3~5剂。
★2、血热型月经提前:
【症状】症见吐衄、咳咯、溺血,午后发热,女子月事先期而来,脉弦而数。
【治疗】芹菜一斤,加水1000CC,煎成500CC,可常服。
气虚型月经提前:黑豆一两,党参三钱,红塘一两,将三味一起煎汤饮服。
★3、肝郁化热型月经提前:
【症状】月经提前,量多或少;色紫红,有血块,经前乳房、胸胁、少腹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可用益母草二两,鸡蛋2个,加水适量同煮,待鸡蛋熟后剥壳取蛋,再煮片刻即可,除去药渣后,吃蛋喝汤。
月经前服用。
★4、平常保健
平时的饮食应清淡,忌食辣椒、大蒜、韭菜、生菜、肉桂、咖啡、胡椒、羊肉、狗肉、鹿肉、酒等动火助热食品。
少食鲨鱼、蟹、山楂、桃子、红糖等有活血作用的食物。
月经提前的女性朋友平时宜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
菊花脑(菊花嫩芽)。
苘蒿菜、黄瓜、生藕、芹菜、苦瓜、茄子、柿子、柚、梨、绿豆、甲鱼等有清热凉血作用,实热证者可以选用。
乌骨鸡、海参、淡菜、榛子、莲子等,有补气益肾固下作用,体弱证者可以选用。
月经不调辨证选择哪些中成药
![月经不调辨证选择哪些中成药](https://img.taocdn.com/s3/m/3e19d047f7ec4afe04a1dfec.png)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异常的一类疾病。
中成药治疗月经不调具有方便、标本兼治的作用,但中成药有很多种,临床仍然需要辨证选药。
1.乌鸡白凤丸本药具有峻补气血作用。
方中动物药乌骨鸡对阴虚发热、虚劳羸弱有良好的疗效。
鹿角胶善助阴中之阳,人参、黄芪、山药益气健脾,四物汤补血养血调经。
本方以滋阴退热、凉血除烦和收敛固涩止带之品以达到补气养血,固摄冲任的良好效果。
本方善治妇女气血亏损,阴精不足而致的经血不调,潮热汗出,崩漏带下等气血两虚之证。
2.加味逍遥丸本药具有清肝解郁调经作用。
方中用柴胡疏肝解郁散热,以薄荷助其疏达肝气。
丹皮、栀子清肝经郁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祛湿健脾,本方常用于肝郁化热所致月经先期的治疗。
3.八珍益母丸具有气血双补作用,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组成,配以“妇科要药”益母草。
四君子汤长于补中气,健脾胃。
四物汤为补血之剂,妇人气虚血亏,月经不调宜用本方。
方中加入益母草达到既补血又行瘀的作用,该药与八珍汤合用,增强了益气养血作用。
本品以平补、调补为特点,不壅不腻,是气血双亏,月经不调之首选药。
4.艾附暖宫丸具有扶阳祛寒的作用,方中四物汤养血调经,黄芪配肉桂、吴茱萸等辛温之品,补气扶阳,温经散寒,暖宫通络。
配以香附疏肝理气活血,续断补肝肾、强腰膝,以达到扶阳祛寒,调经暖宫的作用。
本方常用于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所致的月经不调。
本药实热证禁用,服用时忌食生冷食物,注意保暖。
5.七制香附丸本药具有理气解郁、调经养血作用。
方中用香附疏肝解郁,疏通气滞,调经止痛。
配四物汤养血调经,达到“活血不动血,止血不留瘀”的作用。
方中配砂仁、陈皮等化湿行气温中之药,以助香附疏肝理气之力。
本方常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经行腹痛,月经后期,以及妊娠呕吐等证。
阴虚发热者慎用。
6.益母草膏益母草具有活血化瘀、养血调经的作用,历来被誉为“妇科要药”。
具有活血不动血、养血不留瘀的特点。
本药为化瘀养血之剂,常用于月经不调及产后恶露不尽。
中药土方调理女性生理周期的中药方剂
![中药土方调理女性生理周期的中药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1471f5b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16.png)
中药土方调理女性生理周期的中药方剂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关注自身的生理周期调理。
中药土方作为一种传统的草本药物,因其独特的调理功效备受人们青睐。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帮助女性朋友们调理自身的生理周期,提供一种健康、安全、有效的选择。
第一部分:月经前期调理月经前期是指月经周期中的第一阶段,是女性进入生理周期的前奏,也是女性身体准备迎接新一轮月经的重要时刻。
在月经前期,许多女性常常会出现妇科症状,如经前不适、经前综合征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用于舒缓和调理月经前期不适:1. 龙胆泻肝丸:配方:龙胆草、柴胡、丹参、牡丹皮、泽泻等。
功效:具有清热凉血、解郁降火的作用,可缓解月经前期的情绪波动和经前乳房胀痛等不适症状。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5克,每日2次。
2. 当归活血丸:配方:当归、川芎、红花、丹参、桃仁等。
功效: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可缓解月经前期的经痛和瘀血引起的其他症状。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5克,每日2次。
第二部分:月经期调理月经期是女性生理周期中的关键时期,也是女性身体排毒和更新的时刻。
在月经期,一些女性会出现经量过多、经期过长、经期痛等情况。
下面是一些中药方剂,有助于调理月经期的不适:1. 调经活血颗粒:配方:乌梅、当归、桃仁、川芎、白芍、红花等。
功效: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月经期痛经、经量过多等问题。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1剂,连续服用3-5天。
2. 茯苓温经汤:配方:茯苓、炙甘草、白术、当归、柴胡、川芎等。
功效:有温经通络、调理月经的作用,适用于经期过长、经血稀、贫血等问题。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0克,每日2次,连续服用7-10天。
第三部分:月经后期调理月经后期是女性生理周期中的恢复时期,也是女性身体调理和修复的关键时刻。
以下是一些中药方剂,可帮助女性恢复和调理月经后期:1. 四物汤:配方: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等。
中医对月经先期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对月经先期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2485f12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a.png)
中医对月经先期的诊断与治疗月经来潮比正常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则1月两行,连续出现3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期超前”、“经早”等。
月经仅提前3~5天,或偶尔提前1次,又无任何不适者,不作月经先期论。
一、病因病机(1)气虚不摄: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思虑伤脾等,致使中气不足,统摄无权,冲任不固,月经先期而下。
(2)阳盛血热:素体阳盛,或过食辛烈助阳之品,热邪伏于冲任,迫血先期而下。
(3)肝经郁热:郁怒伤肝,郁久化火,下扰血海,迫血下行,致使月经先期而至。
(4)阴虚内热: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失血过多,房劳损精,阴亏火旺,扰及冲任,血海不宁,经血先期而下。
(5)肾气不固:素体肾虚,或久病伤肾,房劳过度,屡屡坠胎,致肾气亏损,封藏失职,月经提前而行。
(6)瘀血阻滞:气机阻滞日久,或经期、产后不慎避忌,以致瘀血阻滞胞官,新血不安而先期妄行。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临床表现月经先期,是指月经周期缩短到21天以内,甚至1月两行者。
若周期仅提前3~5天,身体并无其他不适,仍属正常范围。
偶尔一次提前,以后仍按时来潮者,不作病论。
2.诊断(1)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3次以上。
(2)月经周期提前半月,应与经间期出血、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先期相鉴别。
三、辨证施治1.气虚型【辨证】月经周期提前,经量增多,经色淡,质稀。
神疲肢倦,或小腹空坠,纳少便溏。
舌质淡,脉细弱。
【施治】补气摄血调经。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25 g,北黄芪15 g,炙甘草9g,当归12 g,陈皮6g,升麻15 g,柴胡6g,白术15 g,茯苓20 g,龙眼肉15 g。
水煎服。
【加减】若兼见腰骶酸痛、夜尿多者,为脾肾气虚,宜脾肾双补,原方去升麻、柴胡、陈皮,加菟丝子、熟地黄、山茱萸、续断、杜仲之类,以补肾固冲。
2.实热型【辨证】月经提前,经量较多,经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浓。
或面红口干,心胸烦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脉数。
哪些中药可以缓解女性经前综合征
![哪些中药可以缓解女性经前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0dfd700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1.png)
哪些中药可以缓解女性经前综合征女性经前综合征是指在月经来潮前 7 14 天,反复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如乳房胀痛、头痛、烦躁、易怒、焦虑、抑郁、失眠、水肿等。
这些症状不仅会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工作和人际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中医认为,女性经前综合征的发生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通过中药调理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可以缓解女性经前综合征的中药。
一、逍遥丸逍遥丸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组成。
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功效。
适用于肝郁血虚脾弱型的经前综合征患者,常见症状有经前乳房胀痛、情绪抑郁或烦躁、食欲不振、腹胀、月经不调等。
二、乌鸡白凤丸乌鸡白凤丸由乌鸡、鹿角胶、鳖甲、牡蛎、桑螵蛸、人参、黄芪、当归、白芍、香附、天冬、甘草、熟地黄、川芎、银柴胡、丹参、山药、芡实等药物组成。
具有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的作用。
对于气血两虚型的经前综合征患者,如有经血量少、色淡、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服用乌鸡白凤丸有较好的效果。
三、益母草颗粒益母草颗粒的主要成分是益母草。
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的功效。
适用于血瘀型的经前综合征患者,表现为经前腹痛、经血不畅、有血块等。
四、加味逍遥丸加味逍遥丸是在逍遥丸的基础上加入了牡丹皮和栀子,增强了清热凉血的作用。
适用于肝郁化火型的经前综合征患者,症状包括经前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乳房胀痛、月经提前等。
五、归脾丸归脾丸由党参、白术、黄芪、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甘草组成。
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
对于心脾两虚型的经前综合征患者,如出现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归脾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六、知柏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由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
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
适用于阴虚火旺型的经前综合征患者,常见症状有经前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虚热型:主要表现为月经赶前,量多,色红,质稠;手足热,口干咽燥,头晕耳鸣,腰腿疫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调经。可从下列药中选用:①知柏地黄丸,每次1丸,1口2次,温开水送服。②乌鸡白风丸,每次1丸,1日2次,温并水送服。③二至丸,每次9克,1日3次,温开水送服。
(3)气虚型:主要表现为月经赶前,量多,色淡,质清稀;精神疲倦,气短心悸,小腹有空坠感,舌质淡,苔白而润,脉虚大无力。治宜益气养血固经。可从下列药中选用:①人参归脾丸,每次1。丸,1日2次,温开水送服。②十全大补丸,每次1丸.1丑2、次,温开水送服。③人参养荣丸,每次1丸,1日2次,温开水送服。
(1)实热型:主要表现为月经赶前,量多,血色紫红,质粘稠或夹血块;口干饮冷,心烦易怒,胸胁刺痛,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热凉血调经。可从下列药中选用:①龙胆泻肝丸,每次6~9克,1日2次,温开水送服。②固经丸,每次9克,1日2次,温开水送服。③荷叶丸,每次1丸,1日2次j温开水送服。④四红丸,每次1丸,1日2次,温开水送服。
来源 怎样才能怀孕
பைடு நூலக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