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分工理论(1)
第三章国际贸易理论
当代国际分工
(二)特点
1、国际分工基础在深化 2、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 (1)垂直型国际分工 (2)水平型国际分工 (3)混合型国际分工 (4)外包型国际分工 (5)网状型国际分工
当代国际分工
(二)特点
1、国际分工基础在深化 2、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 3、国际分工格局的主导与层次化 (1)发达国家处于国际分工的主导地位 (2)国际分工格局出现层次化
• 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对重商主义 的思想进行了深刻比判,他指出衡量一国财富的不是其所
拥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少,而是这些贵重金属所能购买的商
品数量。一国拥有的贵重金属再多,但如果可供消费的商
品的数量和种类少得可怜,那么该国的实际生活水平不会
高。可供消费的商品增加,才意味着一国财富的增加。怎 样才能增加一国的财富?亚当·斯密认为扩大生产才能提 高本国的生活水平,而生产的扩大最根本的动力是劳动生 产率的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取决于社会分工-专业化的不断深化,简而言之,财富增加依赖于劳动分工, 这就是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学说的基本思想。
在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重商主义在经济 学发展史上占据着主导地位。重商主义认为货币 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在当时,货币主要是一些贵重 金属,如黄金、白银等。所以重商主义强调国库 和王室成员所拥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寡是衡量国家 是否繁荣昌盛的最重要标志。所以,他们为政府 开具的调节经济的处方是取消进口,因为进口会 导致本国贵重金属的流失,同时鼓励出口,因为 出口会导致贵重金属的流入。这一观点反映了资 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重金属 的认识。
分工后
酒的总产量 毛呢的总产量
英国 0 2.7
葡萄牙 2.4 0
交换后
国际分工理论的主要内容
国际分工理论的主要内容
国际分工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探讨了不同国家之间如何通过分工合作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国际分工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新比较优势理论。
首先,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它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在生产某种商品上拥有比其他国家更大的绝对优势,那么就应该专门生产这种商品,并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取其他商品。
这样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使各国都能获得更多的商品。
其次,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里卡多提出的,它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所有商品上都拥有绝对劣势,但只要它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相对优势,也应该专门生产这种商品,并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取其他商品。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了相对优势的重要性,使得各国能够通过分工合作来实现互利互惠,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最后,新比较优势理论是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它认为国际分工不仅仅取决于生产成本的差异,还取决于市场规模、技术水平、政府政策等因素。
新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了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影响,使得国际分工更加灵活多样,有利于各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进行经济合作。
总的来说,国际分工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新比较优势理论。
这些理论都强调了分工合作对于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为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分工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章 国际分工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
实用文档
1765-1766年在法国巴黎期间,斯密批判性地借鉴重 农主义学派,沿着英国传统的道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上创立了自己的经济理论。同爱尔维修结识后,斯密又将 其关于新伦理的思想用于政治经济学,创造了关于人的本 性和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概念,成了古典学派观点的基础。
1740年,他又进入牛津大学深造,闭门苦读了六 年。由于某些政治事件的原因,斯密不得不于1746年回 到楷考第。之后,他经常到爱丁堡作讲演,内容涵盖法 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这时,斯密开始对政治 经济学表现出了特殊的兴趣。
实用文档
到了五十年代,斯密就提出经济自由主义的基本 思想。从1751年开始,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连续任教 十二年,先后讲授逻辑学和道德哲学(即社会科学), 颇受学生欢迎。在这段被他称之为“一生中最幸福的 时期”中,斯密参加了政治经济学俱乐部活动(被称 为“俱乐部人”),而且,他每年总要到爱丁堡呆上 二至三个月,宣扬他的经济自由思想。他曾在讲演中 说道:“应该让人的天性本身自然发展,并在其追求 自己的目的和实施其本身计划的过程中给予它充分自 由……”
请思考:这个例子能够给予我们什么启发?
实用文档
• 比较成本学最早是由托伦斯于1815年在《论对 外谷物贸易》中提出,李嘉图于1817年在《政 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加以完善和发展。
实用文档
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 1772-1823)
实用文档
大卫·李嘉图所受的学校教育不多,14岁就开始 跟随父亲在交易所做事。后来,因婚姻和宗教问题与 父亲脱离关系,自己经营交易所,干得非常成功,25 岁就拥有了2,000,000英镑的财产。功成名就后,他利 用空闲时间学习了自然科学;而斯密的《国富论》又 引导他开始关注经济问题。最终,他在分析、批判前 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提出的问题,将经济 理论推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社会财富,在分工的基础上提出了其绝对优势理论,来说明各国进行生产分工,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在其代表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简称《国富论》)(1776)1中,他提出了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的理论。
在对其理论的论述中,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
在他看来,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
(例子:律师与打字员)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从而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各国的物质福利。
这种交换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利益论”。
英国和葡萄牙两国的绝对成本差异(成本用每单位产品所用工时数计算)1这本专著的第一个中文译本是翻译家严复的《原富》。
分工前:从表中可以看出:生产同量的呢绒,英国的生产成本比葡萄牙低,处于绝对优势,而生产同量的酒,葡萄牙的生产成本比英国低,处于绝对优势。
分工后:英国(220/100=2.2)葡萄牙(190/80=2.37)交换后:英国(除了保持1个单位的呢绒和1个单位的酒,还多了0.1个单位的呢绒),葡萄牙(除了保持1个单位的呢绒和1个单位的酒,还多了0.37个单位的酒)二、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Advantage)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于1817年提出的。
李嘉图认为,只要各国之间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着相对差异(即“比较成本”差异),就可参与国际贸易分工并取得贸易利益。
2-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
三、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一)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二)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实现的条件
四、医药行业国际分工的变化和 发展趋势
医药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 国际医药集团重新定位、优化配置企 业资源。
第二节 国际医药贸易的利益
一、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
(一)国际贸易静态利益的含义 指各国的资源总量不增加,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前 提下而出现的实际福利的增长。
产业间分工:国际分工在不同产业间进行,如不同要素密 集型产业间的分工。 产业内分工:一是同类产品差异化分工;二是分工依据同 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来进行 产品内分工:分工按照同一产品的不同工序或零部件进行 。如技术环节、生产环节、营销环节等。
波音777飞机有132,500 个零件,由全球545家供应 商生产。
6、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
有形商品 领域 服务业领 域
(1)发达国家居于国际服务业分工的主导地位。 (2)在服务业的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以高新技术、金融、 信息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参与服务业国际分工;而发展中 国家以建筑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劳动密集型服务参加服 务业国际分工。
7、国际分工格局出现多层次
5、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二)自然条件的因素
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地、水流、自然资源、地 理位臵和国土面积等。 自然条件对分工只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不是决 定性因素,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作用越来越小。
在科技落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时代,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起着决定的作用。
国际分工地 位改变
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加速了资本的国际化进程: 第一,通过国外直接投资,把子公司所在国纳入国际分工体系,发 挥他们的比较优势; 第二,通过承包方式构筑世界性的生产和营销体系
国际分工理论
Rybczynski定理(雷布津斯基定理)
《Econometrica》
雷布津斯基定理的主要内容
降低本国资本密集型商品的产量以转移足够的资本(及小 部分劳动),用来吸收劳动密集型产品增加的劳动,最终增加了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量。
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三、现代贸易理论
(一)“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
(二)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理论
测算 之前 测算 之后
里昂惕夫之 谜( the Leontief Paradox )
• 他推断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 美国应该是资本丰富的国家。
• 证明了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 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
Thank you!
专业生产葡萄酒
两国同种商品之间存在差别。
国际分工,两国应专业化生产各 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行交换。
与分工前相比,世界总产量增加, 两国的消费均有增加。
(二)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1单位所需要劳动时间 100
1单位所需要劳动时间 90
1单位所需要劳动时间 120
1单位所需要劳动时间 80
01
国与国之间贸易的原因是同种产品在各国之间存在价格差。
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原因
02
开放条件下,实现专业化分工,国际贸易的方向是 一国出口 其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进口其生产力较低的产品。 Click to add title Nhomakorabea03
04
国际交换是以开放条件下的均衡价格为基础,其确立的原则 Click to add title 是国际比价要处于封闭条件下,两国国内价格之间。 贸易利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口商品比封闭条件下更便宜, 二是出口商品比在封闭条件下的贵。 Click to add title
国际分工理论ppt课件
四.政府行为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发展 开放还是封闭?自由主义还是保护主义?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入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10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际贸易商品结构) (五)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后天
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显得比先天的比较优势更重要)
9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二.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主要适用于产业间分工,作用在弱化
四. 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阶段 (二次世界大战后) 在国际分工深化阶段,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 的世界工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具体而言,这个时期国际分工的主要特点是: 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 或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 趋势。 不同型号、不同规格产品的专业化分工 零、配件和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工艺过程的专业化分工
第三阶段,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围绕里昂惕夫之谜 和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出现的新现象,如产业内贸易、 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国家产业领先地位转移等问题寻求 理论上的解释,提出许多观点,如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 说、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论、需求偏好相似说、 产业内贸易说等。
11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A国
PA 价格高
进口
B国
〉
PB
← 价格低+运输费用
出口
2)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
原因,但是并非有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就会 发生国际贸易,还必须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
案例:比较优势陷阱
从中国贸易的商品构成、贸易方式和企业性质等多方面看, 中国贸易与美德等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而这些特色意味着中国不仅算不上一个贸易强国,而且还有 落入“比较优势陷阱”的潜在风险。
发展中国家片面崇拜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分工中过于偏重 劳动密集型产品,虽然依旧能获得些许利益,但在长期中却 会面临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落后于人的“比较优势陷阱”。
1、充分论证了自由贸易所带来的三大好处。
互通有无
增加福利
互惠互利
2、证明了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 。
3、将国际贸易理论纳入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 开创了对国际贸易的经济分析 。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的缺陷:
1.错误的认为交换会引起社会分工,而交换又是人 类的本性所决定的。
1.虽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就整体而言,李嘉图 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这是他未能正确区分价 值与交换价值的结果。
2.李嘉图为了论证他的比较成本说,把多变的经济情 况抽象成静态的凝固的状态,忽略了动态分析。 (比较优势陷阱)
3.比较成本说只提出了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揭 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4. 生产要素是充分就业的,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 家之间流动。
5. 规模报酬和收入分配没有变化 。 6. 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 。 7. 无运输成本。 8. 贸易是按照货物交换的方式进行 。 9. 劳动生产率不变,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的地域间,由 于落后国家和地区各部门的劳动生产 率均显著低于先进国家和地区,用绝 对利益原则作指导,前者就只好闭关 自守,避开同后者的经济交流了。
这种情况与以后的生产力布局和国 际贸易的发展实况不一致。
剩余出路说
假定一国在开展国际贸易之前,存在着闲置的土 地和劳动力,这些多余的资源可以用来生产剩 余产品以供出口,这样贸易就为本国的剩余产 品提供了“出路”。
变化:工农——工业 4.区域性经济组织内部分工加强 5.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发达国家与发
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发展领域各不同。 6.跨国公司内部与外部分工的发展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规律
(一)被纳入国际分工体系的国家和地区 不断增多。
(二)各国参加国际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 。(各产业)
(三)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垂直、水 平、网状)
酒
8
3
英国
布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1/4 1/8
酒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1/8 1/4
葡萄牙
布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1/6 1/3
酒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1/3 1/6
=2 =1/2
=1/2 =2
(2)用相对成本来衡量。所谓“相对成本”, 指的是一个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产品 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入量(aLA)
Y
5
A
4
B
为获得一 种收益而 放弃的另 一种收益
O
34
X
最大产量组合不等于最佳产量组合,确定最佳产量,要引入无差异曲线
(二)无差异曲线
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
Y
UA=UB
A(10,40) B(25,15)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a
16
(二)理论的内容要点
●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社会财富。
●各国按照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国际分工,专门 生产本国具有优势的产品,相互进行贸易, 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 从而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各国的物质福 利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
a
17
英国和葡萄牙两国的绝对成本差异
(成本用每单位产品所用工时数计算)
a
13
第二节
比较成本理论
a
14
本节主要内容: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a
15
一、绝对成本理论
(一)理论产生背景:
英国已开始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方 式开始形成和建立,并显示出其巨大 作用和力量。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进 口原材料,需要广阔的世界市场销售 其产品,并产生了进行生产分工的客 观要求。
a
8
2、劳动强度
劳动强度是指劳动的紧张程度,即单位
时间内劳动消耗的程度。各国劳动强度 的变化会改变世界劳动强度,从而影响 国际价值量的变化。劳动强度与国际价 值量成正比关系:劳动强度越大,意味 着单位时间消耗的劳动越多,因而价值 量也越大;反之,劳动强度越小,单位 时间消耗的劳动越少,因而价值量也越 小。
6
(二)国别价值:
是一国市场范围内的商品市场价值,它是 由一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的。商品的国际价值和国别价值作为一 般人类劳动的凝结物,在本质上是完全相 同的,但在量上存在差别。
a
7
二、影响国际价值量的因素
1、劳动生产率:
商品的国际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国际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国际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是随着世界各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变化而变化的。各国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又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改变的。 所以,商品的国际价值量受劳动生产率的影 响。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1
• 斯密站在产业资本的立场上批 判重商主义,将对资本主义的 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 对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问题 提出了新观点。
绝对成本理论
斯密用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不同工种之 间的分工原则来说明国际贸易。如果每个人都 用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去交换自己不擅长生产 的东西,那对交换双方都有利。裁缝不必自己 做鞋子,而向鞋匠购买;鞋匠也不必自己缝衣 服,而向裁缝买衣服。每个人都应当发挥自己 的优势,集中生产自己的优势产品,然后相互 交换,那是有利的。国际贸易也是如此。
要素丰裕度
• 指两国要素拥有量和要素价格比率的比较
• 要素丰裕的实物定义:若乙国的资本总量与劳动总 量的比率(TK/TL)高于甲国,则乙国资本相对丰裕, 甲国劳动相对丰裕
• 要素丰裕的价格定义:若乙国的利息率与工资率的 比率(R/W)低于甲国,则乙国资本相对丰裕,甲国 劳动相对丰裕
要素密集度
• 指生产各种商品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 • 设生产两种商品X、Y,使用两种生产要素K(资本)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简评
第一,李嘉图用比较成本差异阐述了 贸易互利性的普遍原理,而俄林等则进一 步用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了为什么比较 成本有差异,在理论上有所发展和创新。
第二,俄林把李嘉图的个量分析扩大为总量 分析,不是单单比较两国两种产品的单位劳动耗 费的差异,而直接比较两国生产要素总供给的差 异,从一国经济结构中的资本、土地、劳动力等 这些最基本的因素来解释贸易分工基础和贸易格 局。
绝对成本理论
绝对成本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 密于1776年在《国富论》中适应英国新兴资产阶 级需要而提出的、用以解释国际贸易分工基础的 理论。
斯密对重商主义视金银货币为财富,对外贸 易主要在于追求外贸顺差的思想进行了批判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比较优势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国 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分析中,用以 解释贸易利得、贸易模式和贸易 条件等问题。同时,它也是制定 贸易政策和贸易战略的重要依据 之一。
绝对优势
01
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 品时,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更高的生 产效率,即能够以更少的资源消耗生 产更多的产品。绝对优势的概念最早 由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每个国家都 有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这 些条件使得某些国家在生产某些产品 时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
技术进步与生产要素的流动性
总结词
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是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重 要发展方向。
详细描述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增强,生产过 程被分割成不同的环节,这些环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 行,形成了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和发展为国 际贸易分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同时,技术进步 也加速了产品和服务的更新换代,国际贸易分工需要适 应这种变化,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因此,国际贸易 分工理论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 的流动性来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和优化。
国际生产分工
跨国公司通过国际生产分工,将生产环节分散到不同国家,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 率。例如,发达国家负责研发和设计,发展中国家负责制造和组装。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跨国公司在技术研发、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优势,通过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 技术进步。
美国的服务业贸易与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总结词
美国在全球服务业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凭借其强大 的经济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成为全球 价值链中的服务业贸易国之一,其在金融服务 、商务服务、教育服务等领域均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美国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使其在全球价值链中 占据了核心地位,同时也成为其他国家服务业出口的 主要目的地之一。此外,美国还通过跨国公司的形式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服务业投资和扩张,进一步巩固了 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国际分工理论
一、国际贸易相关的基本概念1. 国际贸易、世界贸易、全球贸易、对外贸易、海外贸易2.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3. 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4. 对外贸易值与贸易量5. 贸易差额、净出口与净进口6. 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与复进口7.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8. 对外贸易地区结构与国际贸易地区结构9. 外贸依存度10. 贸易条件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绝对成本理论,比较利益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战后国际贸易理论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成本)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名《国富论》分工理论:在对其国际分工理论的论述中,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
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原因在于:①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②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能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③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
结论①亚当·斯密主张分工,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每个人专门从事于一种物品的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
②亚当·斯密认为,国际分工是各种分工形式中的最高形式。
因此,如果外国的产品比自己国内生产要便宜(生成成本绝对地低),那么就应该输出本国在有利的生产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去交换外国(便宜)的产品,而不要自己去生产。
③亚当·斯密认为,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
无论是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都可以使一个国家生产某种生产成本绝对低的产品,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物质财富。
总之,绝对成本学说认为,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国际贸易,对各国都有好处,这就是国际分工、国际贸易所以发生的原因。
局限性:但是,用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原因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他没有能够解释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即生产成本绝对地低于别国),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即生产成本绝对地高于别国),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还能不能发生?如果进行国际贸易是否能增加生产总量,对双方是否有利?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成本)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比较优势论的产生李嘉图比较优势论的产生与“谷物法”有关,当时的历史阶段资本主义形成阶段。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4、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简评 、 科学性: a俄林进一步用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了比较成 本差异,理论上有所创新; b将李嘉图的个量分析扩大为总量分析; c生产要素禀赋论仍属比较成本范畴 局限性: a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 b该理论没考虑政府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c没考虑国际经济关系、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两大分支: 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的理论 西方资产阶级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的理论
1、决定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国际价值由国际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 2、使参加国际贸易的双方都获利
价值 劳动生 产率低 亏 国际价值 盈 劳动生 产率高 甲 乙 国别
第二节
比较成本理论
4、李嘉图理论的局限性 、 1)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 2)静态的观点 3 3)忽视了生产关系在劳动分工中的作用
第三节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和新要素理论
一、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资源禀赋理论) 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创立 1、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 (1)假设 (2)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 a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比率不同 b商品生产的要素密集度不同
第四节 当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新发展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 20世纪60年代 1、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产业内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一国进 口 和出口属于不同产业部门生产的产品。 产业间贸易 (Intra-industry Trade):一国既 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
3 产业内贸易与公司优势
公司的特定优势主要有两类: 知识资产优势 规模节约优势 总结:造成产业内贸易现象的主要原因 产品差别 规模经济 消费者偏好差别 国家之间产品层次结构 消费层次结构
二、公司内贸易理论 公司内贸易理论 (一)、公司内贸易的定义: 公司内贸易是指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 或者子公司之间的国际贸易。 公司内贸易与一般意义上国际贸易的区别: ①公司内贸易双方都处于共同所有权控制之下 ②进行交易的市场是跨国公司的内部市场 ③交换的价格是跨国公司内部制订的转移价格 ④从其交易内容看,公司内贸易的商品大多是具 有特殊意义的中间产品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产业水平上的规模经 济,又称外部经济,是指单个厂商从同产业 内其他厂商的扩大中获得的生产率提高和成 本的下降。
内部规模经商的单位产 品生产成本在一定范围内是随着厂商生产规 模的扩大而下降。
产品,进口另一种产品。产品内贸易的对象既进口 又出口。
•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相似性 消费的可替代性
•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生产中使用相似的要素投入 进出口产品不是自己不能生产的,也不完全是因
为成本和价格上的原因
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分析 偏好相似论 市场结构理论
林德的偏好相似论
• 从需求的角度解释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 基本观点:出口最初为满足国内需求,产品的
外部规模经济不仅是指国内同一产业 的扩大而且是指世界同一产业的扩大。由 于国际贸易的存在,世界上同一产业的扩 大必然会通过各种途径促进本国厂商生产 率提高和成本下降。一般来说,厂商是不 必为获得这种外部经济而付费的。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外部规模经济可以分为技术外部经济和货币外部
一般来说,狭义的外部经济仅指 技术外部经济,广义的外部经济既 包括技术外部经济,又包括货币外 部经济。新贸易理论的重要贡献之 一就是引入了广义外部经济的概念 。
• C为厂商行为,即厂商在市场上为赢得更大利润 • P指运行绩效,即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
• SCP分析范式中正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逻辑结
正统的产业组织理论的缺陷
第一,以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假设前提, 无视厂商的其他目标,忽视垄断或竞争程度的 差异以及厂商内部产权结构的差异所带来的厂 商行为的变异。这种单一的行为目标假定难以 解释厂商类型不同而引起的行为上的差异,从 而将实际上多样化的厂商行为视为仅由市场结 构决定的相对单一的市场行为。
国际贸易理论大全
3、绝对成本论的关键结论
斯密认为,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所
花费的成本绝对地低于他国,就称为“绝对 优势”。如果这种绝对优势是该国所固有的“ 自然优势”或已有的“获得优势”,它就应该 充分利用这优势,发展某种产品的生产,并 且出口这种产品,以换回他国在生产上占有
二、比较成本论的基本概念
• 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 产率上 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 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 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 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 际贸易成为可能。
•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每个 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 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 在分工生产的前提下,英法两国进行产品的等价 交换,即英国用1吨生铁交换法国的1吨小麦。这 种交换是公平的,因为分工生产后的1吨生铁和1 吨小麦都是花费50天的劳动,价值相等。
• 英法两国进行产品交换后,英国比分工前多得1吨 生铁。法国比分工前多得1吨小麦。可见,在进行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后,英法两国的产品产量和 消费水平都提高了。
* 国家获利的原因是劳动生产率比贸易伙伴国高 ,而非重商主义强调的出口大于进口。
* 经济行为主要靠市场调节,而非重商主义所提 倡的要国家严格控制。
• 2、斯密关于交换的倾向产生了分工的观点是 错误的。他认为,交换是人类固有的天性,正 是由于人类有了交换的倾向,才产生了社会分 工。斯密在这里颠倒了分工和交换的关系。
三、比较成本论的主要内容
(一)比较成本论概述
1. 与斯密绝对优势论的同异:
李嘉图国际分工理论
25大米90小麦 1吨大米
1吨小麦
中国
0.625吨小麦
1.6吨大米
美国
1.2吨小麦
0.83吨大米
贸易前后的福利分析
贸易后,中国只生产80吨大米,美国只生产120吨小麦,且中国 用25吨大米按市场1:1的价格与美国的25吨小麦交易。
大米
80
55 50
0 25 50 80
小麦
中国市场
18.75
大米 120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出口商品
劳动密集型产品 如玩具、服装和简单电子配件等
资本密集型产品 如TV、监视器和录影等设备
市场换技术
中国出口什么样的产品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种意见 静态比较优势理论
应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融入国际 分工体系,以解决就业问题;民族产业是次要问题,只要 在中国土地上生产、纳税、增加就业既可;产业结构优化 问题应主要由市场决定,主张搞“产业政策”是沿袭计划 经济的思路。
中国的比较优势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中国成为了 世界贸易大国。这个标志是中国从2000年起,出口贸易 依存度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在2003年中国的出口贸 易额已经占到世界贸易总额的6%。
究其原因,人们通常认为是,中国作为劳动力资源丰 富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放弃赶超战略,实施以劳动密 集型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比较优势战略。
100
25
0
90 95 120小麦
美国市场
比较优势理论的分工原则
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比较优势理论的历史地位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成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推行自 由贸易政策,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格局,进而 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世界的主要生产方式,促进世 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完成了时代赋 予李嘉图的历史使命。 “比较优势”学说不仅在理论上更广泛地论证了贸易的 基础,在实践上也部分解释了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 贸易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生产中使用相似的要素投入 进出口产品不是自己不能生产的,也不完全是 因为成本和价格上的原因
可编辑ppt
3
可编辑ppt
4
产业内贸易的解释
• 需求相似论 • 市场结构论
可编辑ppt
5
一、林德的偏好相似论
收入
偏好
需求
收入水平相当的国家,其偏好就 会相似,容易发生产业内贸易
可编辑ppt
30
如韩国汽车相对于美国汽车产业而 言,可能总体上处于劣势,造成了自 由贸易条件下韩国从美国进口汽车, 但同时韩国的大宇汽车其竞争力却高 于国际汽车产业的平均水平,使其汽 车能打入美国市场→韩、美两国汽车 上的产业内贸易。
的
外 部 经
•货币外部经济(集聚,更方便的服 务等,成本降低)
济
新贸易理论引入了广 义的外部经济
可编辑ppt
25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第一,出口的扩大引起产业的扩大,整 个产业的成本降低,产品竞争力上升
第二,首先向需求相似出口,能获得比 较优势
第三,应采取积极的政策干预义获得外 部规模经济的利益
第四,贸易的利益
可编辑ppt
22
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产业水平上的规模 经济,又称外部经济,是指单个厂商从同 产业内其他厂商的扩大中获得的生产率提 高和成本的下降。
内部规模经济是指个别厂商水平上的 规模经济,又称内部经济,是指厂商的单 位产品生产成本在一定范围内是随着厂商 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可编辑ppt
11
产业组织理论简介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在生产要
素投入既定的前提下,为优化资
源配置,既要鼓励市场竞争,使
厂商有足够的改善经营管理,推
动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的动
力和压力,又要充分利用规模经
济性,避免过度竞争带来的低效
率的理论
可编辑ppt
12
产业组织理论
• S C P分析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主流派 最重要的理论内核。
可编辑ppt
19
• 新贸易理论主要利用了产业组织理论中 关于市场结构研究的成果。后来贸易理 论的发展也吸取了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一 些成果。
可编辑ppt
20
市场结构理论对产业内贸易的解释
供给:不完全竞争,产品存在 差异;规模经济 需求:需求多样性,但有重叠
可编辑ppt
21
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规模经济的定义 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
可编辑ppt
23
外部规模经济不仅是指国内同一产 业的扩大而且是指世界同一产业的扩大。 由于国际贸易的存在,世界上同一产业 的扩大必然会通过各种途径促进本国厂 商生产率提高和成本下降。一般来说, 厂商是不必为获得这种外部经济而付费 的。
可编辑ppt
24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广
义 •技术外部经济(狭义的外部经济)
可编辑ppt
26
内部规模经济、产品差别、 需求差别与国际贸易
可编辑ppt
27
内部规模经济产生原因• 生产不Βιβλιοθήκη 分 • 需要高度管理 • 大量复杂活动
一定要具有一定规模 才能使成本降低。因 此一般来说,具有内 部规模经济的行业, 一般都是不完全竞争 的行业。
可编辑ppt
28
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供应: 1、优胜劣汰,国内厂商数有限,国内产品种
• P指运行绩效(Performance),即在一定的市场
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厂商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
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
在技术进步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状态。
可编辑ppt
16
• 正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认为: • 市场结构 厂商行为 影响绩效
改善市场结构就 可以起到提高绩 效的效果
可编辑ppt
17
正统的产业组织理论的缺陷
第一,厂商行为复杂,并不仅仅由市场 结构决定
第二,实际上,市场结构也受厂商行 为的影响 第三,消费者和生产者不完全理性
可编辑ppt
18
新产业组织理论内容
第一,强调市场结构与厂商行为的双 向性
第二,研究重点从市场结构到厂商行 为
第三,吸收其它理论的成果,如博弈
论、理性预期理论
可编辑ppt
13
• S指市场结构(Structure)即厂商之间 市场关系的表现和形式。
• 市场结构的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即 产业集中度、产品差别、进入与退出壁 垒、规模经济等。
可编辑ppt
14
复习:市场的四种形态
• 完全竞争 • 完全垄断 • 寡头竞争 • 垄断竞争
可编辑ppt
15
• C为厂商行为(Conduct),即厂商在市场上为赢 得更大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战略 性行为一般包括制定产品价格、决定产品数量 以及遏制竞争对手等三个方面。
新贸易理论
• 产业内贸易理论 • 公司内贸易理论 •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可编辑ppt
1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指同类的可替代的产品之间的贸
易。这是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
市场结构为基础的国际贸易。这种贸
易通常发生在要素禀赋或需求结构相
似的发达国家之间。
可编辑ppt
2
产业内贸易的特点
• 产品流动的双向性 产业间贸易:出口A, 进口B 单向 产业内贸易:出口A, 进口A’ 双向
有限 2、不同国家产品有差别(垂直、水平) 需求: 多样化、有重叠
产业内贸易
可编辑ppt
29
产业内贸易与公司特定优势
通过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分析,我们
知道,产业内贸易的产生除了需求的重
叠外,更主要的在于市场结构的原因,
即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产品差别、规模
经济。这种产品差别和规模经济来自某
些公司特定的垄断优势。
可编辑ppt
6
Why?
• 国内需求(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研发 在本国、信息交流)
• 收入相近,偏好相似
可编辑ppt
7
• 基于以上分析,林德得出结论: 两国人均收入水平相近,其需求偏好就相似,
两国产业内贸易范围最大; 两国人均收入水平相差大,其需求偏好就相异, 两国产业内贸易存在障碍; 两国中一国是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另一国没有需 求,则两国无从发生贸易。 • 林德的结论在当时瑞典的国际贸易实践中得到了
验证。
可编辑ppt
8
二、市场结构理论
可编辑ppt
9
•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 的产物,其理论假设前提很多,最 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假定规模收益不变 二是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可编辑ppt
10
放松以克鲁格曼等人提出 所谓新贸易 假理定论。
这些经济学家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市 场结构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新现象, 用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产品 差异化等概念和思想来构造新的贸易 理论模型,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