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环境下地表水资源评价方法(谢平[等]著)思维导图
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典型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案例分析
典型地区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如华 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进行
地下水资源评价案例分析。
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地下水资 源的数量、质量、开发利用潜 力及存在的问题。
评价方法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水文地 质勘察、地下水动态监测、数 值模拟等,对地下水资源进行 评价。
05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措施与手段
立法保护
制定严格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 明确规定开采、使用和污染地下
水的行为将受到的法律制裁。
规划管理
制定科学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 规划,合理安排开采布局和开采 强度,避免过度开采和滥用水资
源。
污染控制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地下水污染源, 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 城市污水等,防止对地下水造成
检测方法
包括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 电导率测量等,用于测定地下水中的 各种成分。
地下水水质的评价与分析
评价方法
根据地下水水质指标与标准的对 比,评估地下水的水质等级和安
全性。
分析方法
对地下水水质数据的统计分析,识 别主要污染源和污染途径,预测地 下水水质的变化趋势。
结果应用
根据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制定相 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包括水源地 的保护、污染源的控制、地下水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等。
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分享实践操 作的经验和心得,提高地下水资源评 价的能力和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和谐性原则要求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维护生态平衡。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
现状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大全思维导图(28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大全思维导图(28页)第1页:地理学简介地理学的定义地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地理学的分支和学科领域第2页: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和组成第3页: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的定义和作用地图的比例尺和方向地图的符号和注记第4页:地球的气候气候的定义和分类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第5页: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的邻国和海域中国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第6页:中国的地形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山脉和高原主要平原和盆地第7页: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8页:中国的河流中国的主要河流河流的源头和流向河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9页:中国的湖泊中国的主要湖泊湖泊的形成和特点湖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0页: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1页:中国的农业中国的农业特点主要农作物和种植区域农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2页:中国的工业中国的工业特点主要工业部门和分布工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3页: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交通枢纽和线路交通运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4页: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城市的特点和发展城市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5页:中国的环境保护中国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挑战环境保护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6页:中国的旅游中国的旅游资源主要旅游目的地和景点旅游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7页: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特点主要文化传统和习俗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8页: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历史概述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9页:中国的民族中国的民族构成主要民族的特点和分布民族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0页:中国的国际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角色主要国际组织和关系国际关系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1页: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经济特点主要经济部门和产业经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2页: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体系主要教育阶段和学校类型教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3页:中国的科技中国的科技发展主要科技领域和成就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4页:中国的体育中国的体育发展主要体育项目和成就体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5页:中国的艺术中国的艺术特点主要艺术形式和作品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6页:中国的宗教中国的宗教信仰主要宗教和教派宗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7页:中国的社会中国的社会结构主要社会问题和挑战社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8页: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主要挑战和机遇未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页: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地图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第2页:气候与天气气候的定义和类型影响气候的因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第3页:中国的地理概况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地形特征中国的气候特征第4页: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的保护第5页:中国的农业中国的主要农作物农业的重要性农业的发展第6页:中国的工业中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工业的重要性工业的发展第7页: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交通运输的发展第8页: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中国的城市与乡村分布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第9页: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国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原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第10页:中国的旅游资源中国的主要旅游资源旅游业的重要性旅游业的发展第11页: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主要文化特点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发展第12页:中国的历史中国的主要历史事件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的发展第13页:中国的民族中国的主要民族民族的重要性民族的发展第14页:中国的国际关系中国的主要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国际关系的发展第15页:中国的经济中国的主要经济部门经济的重要性经济的发展第16页:中国的教育中国的主要教育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发展第17页:中国的科技中国的主要科技领域科技的重要性科技的发展第18页:中国的体育中国的主要体育项目体育的重要性体育的发展第19页:中国的艺术中国的主要艺术形式艺术的重要性艺术的发展第20页:中国的宗教中国的主要宗教宗教的重要性宗教的发展第21页:中国的社会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社会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第22页: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未来的发展第23页:中国的自然资源管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管理策略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管理的挑战第24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特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的未来展望第25页:中国的环境保护措施中国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挑战第26页:中国的旅游业发展中国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旅游业发展的挑战第27页:中国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的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文化创新的挑战第28页:中国的科技发展与应用中国的科技发展现状科技应用的重要性科技应用的挑战中心主题: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主要分支: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地图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 气候与天气气候的定义和类型影响气候的因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3. 中国的地理概况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的保护5. 农业主要农作物农业的重要性农业的发展6. 工业主要工业部门工业的重要性工业的发展7. 交通运输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交通运输的发展8. 城市与乡村城市与乡村分布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城市化与逆城市化9. 环境问题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原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要旅游资源旅游业的重要性旅游业的发展11. 文化主要文化特点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发展12. 历史主要历史事件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的发展13. 民族主要民族民族的重要性民族的发展14. 国际关系主要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国际关系的发展15. 经济主要经济部门经济的重要性经济的发展16. 教育主要教育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发展17. 科技主要科技领域科技的重要性科技的发展18. 体育主要体育项目体育的重要性体育的发展19. 艺术主要艺术形式艺术的重要性艺术的发展20. 宗教主要宗教宗教的重要性宗教的发展21. 社会主要社会问题社会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22. 未来展望发展前景挑战和机遇未来的发展每个主要分支下,您可以继续添加子分支,以涵盖更多的细节和相关信息。
水资源评价PPT

0.7311亿立方米,相应的多年平均径流深为80.6mm
。
出入境水量分析
由北运河入境的河流主要有小中河、温榆河、通惠 河、凉水河、凤港减河,入境的水量,除天然径流外, 还有上游灌溉回归水、城区废污水、京密引水的指 标水。出境水量主要由通州西南西集镇牛牧屯的北 运河干流出境,另有潮白河集水区的少量过境水。
降水资料信息库
数字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使用了北京市1:10000 数字地形高程模型(DEM)和数字地图的通州部 分,图层包括等高线、水系、地物、地名、区界等 基础地图。 图层:通州区乡界、流域、渠系、水文地质分区、 雨量站网、地下水动态观测网等。 GIS:网格化
第三章 地表水资源评价
自产径流分析
通州地区概况
目录
水资源空间信息库的建立
地表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 水质评价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分析
第一章 通州地区的概况
自然地理
地形 地貌
通州区属于洪冲积平原,位于永定河与 潮白河冲积平原的交汇处。地形由西北向 东南缓慢倾斜。该地长期受到永定河和潮 白河的洪冲积交替影响,致使地形形态各不 相同。 通州区位于该洪冲积扇的前缘部位,与 华北大平原相连。其地貌形态可分为河床 、河漫滩、阶地、决口扇、占河道及风成 沙丘。
第六章 水资源承载能力
评价分析
评价指标
水资源承载力对比分析
为了检验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将开发利 用程度与多级综合评判结果进行对比
本文的评判结果与实际水资源开发程度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开采程 度越大承载力小。
水资源评价ppt

表1—3 2002年各流域片用水消耗量及耗率( 单位:亿m3 )
流松 海 黄 淮 长
其中
内
域 辽 河 河 河 江 陆 太湖 珠江 东南诸河 西南诸河
片河
河
耗 310 279 220 393 762 94 393 165 71 390
水 量
(亿 m3)
耗 55 70 57 64 45 32 46 52 69 68 水 率
相协调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一)供水量及其变化情况 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供水量,接
受水区分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指污水处理再利用量和集 雨工程供水量)统计。海水直接利用量(不包括海水淡化处理量)另 行统计,不计入总供水量中。 根据2002年水资源公报,当年全国总供水量5497亿m3,占当年水资源 总量的19.5%。地表水源供水量占80.1%,地下水源供水量占19.5%, 其他水源供水量(指污水处理再利用量和集雨工程供水量)占0.4%。 在省级行政区中,地下水源供水超过50%的有河北、北京、山西、河 南、山东和辽宁6个省(直辖市),其中河北省高达81%。另外,海 水直接利用量为216亿m3。主要的跨流域调水情况是:海河流域引黄 河水46.4亿m3,淮河流域从长江、黄河分别引水69.0亿m3和20.3亿m3, 山东半岛从黄河引水12.7亿m3,甘肃河西内陆河从黄河引水1.2亿m3。
从中国大陆水资源总量的趋势看:最近的20多年中,由于 环境变化,如受气候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 和植被变化的影响,我国的水资源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无 论是降水和水资源数量略有减少,特别在中国北方地区 (如华北地区等),水资源数量减少的趋势比较明显。北 方缺水地区持续枯水年份的出现,以及黄河、淮河、海河 与汉江同时遭、遇枯水年份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剧了北 方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矛盾。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思维导图

水体补给
水循环过程与环节 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意义
地球上的水
表层洋流 运动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资源的分布
水资源
水资源短缺问题
水资源合理利用
源头
大江大河源流概况
入海;湖,沙漠
气候
气温: 1、冰期 2、补给 3、蒸发量
降水:4、径流总量 5、丰枯水期 6、年际变化
区域落
河流 思维 导图
水能资源开发条件的答题模板
选在河流最窄处或盆地、 洼地出口处(口袋型等高 线收口处)
水能资源 市场需求 建坝条件
水能资 源开发 条件
选在地质条件好处,尽量 经济技术条 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区, 件 防止诱发水库地震
经济水平高、资 考虑占地搬迁状况,
金充足
尽量减少淹没良田和
村镇 交通等基础设施是否完善
寒暖流交汇处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水障—鱼种丰富 海水扰动—营养物质上泛
上升补偿流
海运安全
海雾
海冰
海运速度
污染物净化速度加快
离岸风—深层海水上涌—营养物质 上泛—鱼量大
顺流加速 逆流减速
污染范围扩大
上升流对沿岸环境的影响
上升流对 沿岸环境
的影响
生物 气候
地貌
营养物质上泛提供饵料,鱼类丰富 喜冷动物分布区扩大
浮
游
鱼
生
类
鱼
物
饵
量
大
料
庞
量
丰
大
繁
富
殖
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
中国东部锋面雨带北进加速
北涝南旱
势力增强
地下水资源评价ppt课件

Hh=SiO2+20 γ Mg2++68(γ Cl-+ γ SO42-γNa+- γ K+)
在计算时遇到括弧内出现负值时,可略而不计。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9.3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
一、地下水与大气水、地表水综合考虑的原则 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时,必须“三水”统一考虑。充
分利用均衡单元内部的水量,合理夺取均衡单元外部 的水量。 一方面开采地下水时要尽量使更多的大气降水、地表 水转为地下水,增加地下水资源;另一方面又要考虑 大气降水、地表水转化成地下水后减少当地地表水资 源时,不能使其他企业单位经济受损失,或者超出国 民经济用水规划所允许的范围。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气降水、地表水贫乏,地下水 补给来源少,三水统规划、合理利用就成为采水中一 个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水的腐蚀性可以按腐蚀系数(Kk)进行定量评 价。
对酸性水:Kk=1.008(γ H++ γ Al3++ γ Fe2++ γ Mg2+- γ CO32--γHCO3-)
起泡作用主要是指水煮沸时在水面上产生大量气泡的 作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水中易溶的钠盐、 钾盐以及油脂和悬浊物,受炉水的碱度作用发生皂化 的结果。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地表水的污染和自净地表水是河流、河口、湖泊(水库、池塘)、海洋和湿地等各种水体的统称,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地表水资源地球水97%的水是海水,剩余3%的淡水中2.977%是以冰川或冰川的形式存在,只有0.003%的淡水是可为人类直接利用的,包括土壤水、可开采地下水、水蒸气、江河和湖泊水等。
只要人类不过度开采和滥用并适当的保护,这些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和自净过程还是可以满足人类对水的需求的。
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如图4-1.二、水体污染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的影响可使水的感官性状(色、嗅、味、透明度等)、物理化学性质(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放射性、有机和无机物质组分等)、水生物组成(种类、数量、形态和品质等),以及底部沉积物的数量和组分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的功能,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按排放形式不同,将水体污染分为点污染源和非点污染源。
1.点污染源是指由城市和乡镇生活污水和工企业通过管道和沟渠收集排入水体的废水。
居住区生活污水量Qs计算式(4-1):Qs =86400sqNK(4-1)式中:Qs——居住区生活污水量,L/s;q ——每人每日的排水定额,L/(人.d);N——设计人口数Ks——总变化系数(1.5~1.7)。
]工业废水Qs按式(4-2)估算:Q =tmMK i3600 (4-2) 式中:m ——单位产品废水量,L/t ; M ——该产品的日产量,t;K i ——总变化系数,根据工艺或经验决定; t ——工厂每日工作时数,h. 某些工业的污染物排放系数见表4—1。
2. 非点污染源又称面源,是指分散或均匀地通过岸线进入水体的废水和自然降水通过沟渠进入水体的废水。
(1) 城市非点污染源负荷估计:不同区域径流系数见表4-2 (2) 农田径流污染负荷估算 3.水体污染物由点源和非源排入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可分为:耗氧有机污染物、营养物、有机毒物、重金属、非金属无机毒物、病原微生物、酸碱污染物、石油类、热量和放射核素等。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 判据的档次划分 (4)受纳水体对水质的要求:以
GB3838-2002为依据。(I- V类)
评价等级化分表 • 划分的原则 (1)污水排放量越大,水质越复
杂,建设项目的影响越大,评 价工作要求越高,评价等级也 就越高; (2)受纳水体规模越小,水质要 求越高,则对外界影响的承受 能力就越小,相应的评价工作 就要求越高,评价等级也就越 高。 •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表
衰减变化
• 温度对K1(碳化衰减速率)和硝化速率KN影响:
K1,T=K1,20
T-20 1
1=1.047 , T 10 ~ 350C
KN,T=KN,20
T-20 N
N=1.08 , T 10 ~ 300C
• 脱氮作用:水中溶解氧被耗尽时,硝酸盐将被反硝化 细菌还原为亚硝酸盐再转化为氮气。
• 硫化物的反应:水体中缺少溶解氧和硝酸根离子时, 硫酸盐会被细菌还原为硫化氢,含硫蛋白质在厌氧条 件下被大肠杆菌分解成半胱氨酸,再被还原为硫化氢, 如有铁和亚铁离子,可生成难溶的硫化铁或硫化亚铁。
e BODc
BODa
BOD1
K1t BODa
• 硝化过程:也具有一级反应的性质:
可得:
d BODn
dt
K N BODn
e BODn
KNt BODN
BODN 的估算: BODN=4.57 N K 1.14 NO2
或
BODN =4.57
+ N ,o
NH 3-N
1.14 NO2
应尽量向有关水文测量和水质监测等部门收 集现有资料,当资料不足时,应进行一定的 水文调查与水质调查,特别需要进行与水质 调查同步的水文测量。一般情况,水文调查 与水文测量在枯水期进行,必要时,其它时 期(丰水期、平水期等)可进行补充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