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浅析高校合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经济学角度浅析高校合并

[摘要] 高校合并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优化教育资源的重要方式,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中体制变动最大、涉及各方利益最深的一种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高校合并的实践表明,这种合并在促进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高校合并所带来的一些弊端也显露出来。本文拟从交易费用理论的角度分析我国高校合并办学的利弊,并提出一些相应对策建议。在高校合并浪潮渐退的今天,对这一行为进行分析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高校合并交易费用政策建议

一、对交易费用的理解

交易费用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交易费用理论虽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却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新制度经济学家的诸多代表人物都曾对交易费用做出过界定。科斯指出交易费用是与发现交易对象、发现相对价格、讨价还价、订立契约和执行契约有关的费用,但另一方面他又将其看做是运用市场机制的费用;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研究团队生产中劳动交易的困难,认为得到有关劳动的信息所花费成本就是交易费用;威廉姆森从契约的角度分析了交易费用,他划分了交易的维度,认为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交易频率以及资产专用性决定了交易费用的高低。他还将缔约费用分为事前的与事后的。事前的缔约费用是起草、谈判和签订协议的成本;事后的缔约费用则包括多项:①当交易偏离了所要求的准则而引起的成本;②为防止事后偏离准则而作的双方努力及争论不休的成本;③伴随建立和运作管理机构而来的成本;④使安全的保证生效的抵押成本;张五常把交易费用理解为识别、考核与测度费用,以及讨价还价与使用仲裁机构的费用;巴泽尔认为交易费用是界定和维护产权的费用。按南京大学刘东的分析,交易费用包括发现交易对象、寻价、签约、修订契约、履约和执行契约的费用,机会主义动机和非机会主义动机导致的讨价还价的费用和由交易条件改变或交易失败导致的费用,也就是运用市场机制的全部费用。盛洪认为交易费用就是人与人之间打交道的费用。

从上述学者的分析可见,他们都是从企业与市场的角度分析交易费用的。交易费用没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大致可以将他们对交易费用的理解划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交易费用。以上专家大多是从狭义的方面来理解交易费用的,刘东和盛洪更多地是从广义方面来理解的。综合众多学者的解释,我们认为高校合并中的交易费用主要体现在具有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费用,监督费用以及决策费用等方面。本文认为,交易费用理论同样可用来分析我国高校合并的现实,并且本文采用的交易费用显然是狭义的。

二、高校合并弊端的成因

(一)我国高校合并产生的诸弊端的原因分析

合并后,我国高校管理制度仍存在诸多缺陷,这有复杂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1 宏观管理体制

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体制,决定大学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与规格、教学内容等。因此,政府集权管理成为我国大学学术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经济制度同样对大学管理制度发生作用。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因此我国高等教育也处于转型期;文化传统影响管理体制,在集权的政治文化下,教育制度必然是大学管理走向“控制”,因此合并后的高校权力过于集中也就不足为奇了。我国高校合并后出现的诸多弊端还源于政府对高校合并的配套政策和机制的不健全,缺乏对合并高校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及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利益补偿等方面的机制。

2 高校主观因素

教育价值观、教育管理观影响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只重视指挥、检查、控制等管理职能,忽视服务、指导、咨询等职能;有的合并高校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和调整新校发展规划并进行正确定位,影响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合并后的高校忽略了文化整合问题,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曾指出:“大学合并后,往往是三种情况:一是发挥了高水平文化的带动作用,这可以表现在各项办学指标的上升;二是反之;三则是不同文化在‘打架’,这会大大增加高校合并的成本。现在,国内并校后‘打架’的为数并不少。”

三、高校合并政策建议

高校合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并且其作用具有明显的时滞性。高校的合并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虽然第二次高校合并浪潮已经趋于结束,但并不代表我们所做的已经完美了,事后的管理显得更为重要。根据对我国大学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政府对高校合并进行宏观管理

高校合并不是为了互相占有对方有利资源,而是为了优势互补;也不是一方吞并另一方,而是在国家统一的教育政策下,对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由于高校与高校间、政府与高校间的信息不对称,需要花费一定成本费用,也就是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搜索各个方面信息,全面了解高校情况;给合并高校以必要的激励,使被合并院校不致陷入生存危机之中。

政府在高校的合并过程中应提供政策性支持。同样,在合并之后,政府也要相应地提供必要的监督约束和资源支持。监督制约主要是针对合并后高校的具体运作以及资源的使用方面,需要有相关的政策措施来制约合并高校的行为。这样,既规范了合并后高校的行为,又不至于造成资源的浪费。

2.促进高校向纵深层次合并

表面的合并不等于实质的合并,表面的合并也不是合并的目的。高校合并是资源配置的方式,其目的是提高办学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在高校的合并过程中,要处理好各方面(机构)的利益关系: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各高校之间的关系,领导集团的利益冲突,高校与教职员工间的关系等等;形式上的合并之后,要获得真正成功,不可忽视合并后的文化整合。文化是一种价值观,统一的文化会形成坚定的向心力,会使合并后的高校朝统一的目标前进。只有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和形成统一的文化,才能实现高校的真正的合并,也才能达到合并的目的。

3以人为本,扩大自主权,构建人性化的高校管理制度

一方面,政府要扩大高校办学的自主权, 引进市场竞争机制,让市场来评价办学的优劣。高校只有拥有自主权,才能够更好地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另一方面,在学校内部, 校部也要适度放权,要充分发挥院系等教学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院系的管理自主权,对于推动学科和专业的教学改革,挖掘院系的潜在能量,增强教学管理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建立健全大学教学服务制度

建立教育沟通制度,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各院系的沟通,实现学术和教学资源共享,健全信息服务制度,为各个机构的沟通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要做好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与沟通,促进大学与大学之间的交流;职能部门的工作模式应该逐步由“以管理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职能部门的服务主要包括技术服务,政策、信息服务和协调保障服务;改革资源使用制度。健全教学的新形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5.形成大学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

大学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大学的利益相关者一般包括政府、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校友、社区公正人士、投资人等。为克服大学的“内部人控制”,要加强大学利益相关者对大学的监督。为了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相互衔接和配合,可以组建利益相关者委员会与党委会进行适当地结合和交叉。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党委会还单独设立,党委会是学校的领导核心,负责干部管理和政策制定;利益相关者委员会作为学校的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在党委政策的指导下对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进行决策;校长是学校执行机构的负责人,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四、结论

由于合并主体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合并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人们不可能完全预期到未来所可能发生的情况,不可能确切地知道将来哪种情况会发生,不可能清楚各种情况下当事双方利益关系的变化,因而高校的合并呈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