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真实的历史-关于诸葛亮你必须要知道的8个真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原真实的历史-关于诸葛亮你必须要知道的8个真相
诸葛亮足智多谋,忠心耿耿,是我国历史上著名且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发明家。可是现在人们经过小说《三国演义》的洗礼,对于历史上诸葛亮的真实面目,早已变得模糊起来,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纠正一下,那些《三国演义》里关于诸葛亮不符合史实的事迹吧。
1.火烧博望坡
小说《三国演义》里面,把火烧博望坡写成了诸葛亮初出茅庐立下的第一件功劳。可实际上,“火烧博望坡”和诸葛亮没有什么关系,这场战斗其实是刘备亲自指挥的,《三国志》记载,刘备投奔刘表后,便屯兵新野,和曹操的军队在博望坡对峙,刘备在道路两旁埋设好伏兵,然后自己烧掉了驻扎的营地,假装逃走,结果曹将夏侯惇不知有诈,领兵前去追击,被伏兵扑了个正着。而且最主要的是,博望坡战斗发生在公元202年,而诸葛亮直到207年才出山。
2.草船借箭
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使用过“草船借箭”,真正使用这个计策的人是孙权。《三国志》上记载,在公元213年,也就是赤壁之战5年后,曹操平定了关中地区后,又率军南下,准备伺机进攻孙吴,东吴军队和曹军在濡须口对峙。一天,孙权借江面有雾,便亲自派遣出小分队,乘坐战船,前去靠近曹军水军阵地,打探军情。后被曹军发现,因为江面有雾,曹操不敢派军出战,就下令射箭退敌,孙权的船上很快就被射满了弓箭,因为一面受箭,重心不稳,就在快倾覆的时候,孙权下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等船恢复平衡后,便划着小船大摇大摆的离开。孙权本意并没有想借箭的意思,不过这笔意外之财还是让人很惊喜的啊,史书上也没有记载孙权所乘的船就是特意制作的草船。
3.借东风
《三国志》里在描写赤壁之战的时候,确实提到了用火攻,不过这个火攻和诸葛亮可以说没有任何关系,至于《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借东风,史学家们做过大量的研究,最后认定,赤壁之战的战场发生在今湖北省,时间是冬天,而湖北省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
冬季基本上吹不了东风。所以借东风也是作者为了凸显诸葛亮能力而虚构的。而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开战前为孙刘联盟建立的奔波上。
4.三气周瑜
第一气是孙刘为了南郡这个城池而发生的,小说上说,诸葛亮用计策占领了南郡,气坏了周瑜,而事实上,是赤壁之战后,孙刘继续联合力量抗击曹操,孙权作为一名合格的盟友,为了让刘备的势力变得稍微大一点,可以面对曹操,而主动把南郡交给了刘备,小说中所讲的“借荆州”其实只借了一个南郡而已。
第二气是关于刘备和孙尚香结婚的,原著的内容我们就不多赘述了,真实的历史是,当时刘备已经在荆州站稳了脚跟,孙权十分顾忌刘备的力量,于是把妹妹嫁给刘备,希望巩固一下孙刘联盟。现如今我们已经无法猜测当时孙权的真实目的了,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孙权当时是真的想跟刘备联姻的,而非小说中所说的那样。
第三气直接要了周瑜的老命,小说上讲是诸葛亮将周瑜围困,以至于周瑜气急攻心,旧伤复发,吐血身亡。而真实的历史是,公元210年,周瑜向孙权请求发兵攻蜀,然后率兵走到了巴丘这个地方,自己病逝的。
5.八阵图
关于八阵图,读者应该一看就可以感觉出来是杜撰的,摆了几块石头,竟然让刘备七百里连营都打不过的陆逊退兵了,实在是太扯了。后来进入阵中的陆逊出不来,还被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彦给领了出来,我们细想一下,马谡丢了个街亭就被杀,而黄承彦放出了敌将,还安然无事,情节上很明显不严谨。所以关于八阵图,我们看着乐呵乐呵就可以了。
6.七擒孟获
关于七擒孟获,《三国志》中有简要的记载,但是现在史学家们通过研究,普遍认为,七擒孟获发生的可能性太低了,更有人认为,七擒孟获就是完全的虚构,目的就是为了凸显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丰富其人物形象。就连到底是否有孟获这个人存在,也一直都充满了争议。至于为什么史书中会有记载,通过研究,史学家们认为,这是史书收录了地方传说而造成的。
7.空城计
空城计可以说是诸葛亮最具代表性的一场战斗了,很可惜的是,这个故事也是虚构的,发生空城计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228年,当时司马懿还在千里之外的宛城当都督,怎么可能跟西城的诸葛亮对峙呢?也许你会问,那或许是和别的魏将对峙呢?很可惜的是,根据南宋著名的史学家裴松之的考察分析,诸葛亮从来没有在阳平关一带抵抗过魏军。而诸葛亮当时见街亭丢失,就急忙撤军回到汉中了。
8.死诸葛走活仲达
《三国演义》中写到,司马懿知道诸葛亮死了的消息高兴坏了,立刻亲自上马前去追杀,结果半道上发现已经死了的诸葛亮竟然又出现了,以为自己中了埋伏,掉头就跑,跑了老远,才问手下,自己的脑袋是不是还在脖子上。关于这个情节,史书中都有过记载,我们也可以认定,它肯定是发生过的,可是和小说中描写的,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司马懿率军前去追击撤退的蜀军,遇到了蜀军后,蜀军将领杨仪鸣鼓立旗,摆出准备跟司马懿大干一场的架势,司马懿多疑,又不知道虚实,担心有伏兵,只好下令退兵。而根据《晋书》记载,司马懿撤兵是因为本着“穷寇莫追”的原则。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真实的历史和小说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所以当我们观看完精彩的《三国演义》后,一定不要把它和历史弄混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