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考
试大纲
大连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了解零件的常用材料。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第一节运动副及其分类
掌握:运动副概念及其分类
第二节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第三节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重点掌握: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的计算;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
第一节铰链四杆机构的应用
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应用
第二节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和特征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和特征
第三节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第四节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设计
重点掌握:按给定的从动件行程速比系数K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方法
第四章凸轮机构
第一节凸轮机构的分类和应用
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和应用
第二节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掌握: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第三节凸轮轮廓的设计
掌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
第四节设计凸轮机构应注意的问题
掌握:设计凸轮机构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间歇运动机构和组合机构
重点掌握:槽轮机构的运动特性
第五章齿轮机构
第一节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分类
了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分类
第二节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和齿廓曲线
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的内容和共轭齿廓曲线
第三节渐开线齿廓
掌握:渐开线齿廓的形成、渐开线的性质
第四节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尺寸
重点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名称和尺寸计算
第五节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重点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第六节渐开线齿轮的切削原理
了解:渐开线齿轮的切削原理
第七节根切、最少齿数和变位齿轮
重点掌握:齿轮根切原因、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
了解:变位齿轮的概念
第八节斜齿圆柱齿轮机构
重点掌握:斜齿圆柱齿轮机构正确啮合条件、法面参数、端面参数概念和计算
第九节圆锥齿轮机构
了解:圆锥齿轮机构工作特点及基本参数
第十节蜗杆蜗轮机构
了解:蜗杆蜗轮机构工作特点及基本参数
第六章轮系
第一节轮系的类型
掌握:轮系的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重点掌握: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的计算、方向的判断
第三节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重点掌握: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的计算、方向的判断
第四节混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重点掌握:混合轮系及其传动比的计算、方向的判断
第五节轮系的应用
了解:轮系的应用情况
第七章齿轮传动
第一节齿轮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掌握:齿轮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第二节齿轮材料和许用应力
了解:齿轮材料和许用应力的计算
第三节齿轮传动的精度
了解:齿轮传动的精度等级
第四节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第五节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过程
第六节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掌握: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方法及其设计计算
第七节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了解: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第八节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了解: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第九节齿轮的结构与润滑
掌握:齿轮的结构形式
第八章带传动
第一节带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了解:带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第二节V带和V带轮
了解:V带和V带轮的类型、结构
第三节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重点掌握: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包括带传动中各力、应力的关系,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
第四节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重点掌握: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掌握:带传动的主要参数选择并了解设计步骤
第九章链传动
第一节链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了解:链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第二节链传动和链轮
了解:链传动类型、特点及链轮的结构
第三节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和参数选择
重点掌握: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影响链传动工作平稳性的因素及参数选择
第四节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掌握:链传动的设计计算步骤
第五节链传动的布置及润滑
了解:链传动的布置及润滑
第十章联接
第一节螺纹的主要参数及类型
了解:螺纹的主要参数及类型
第二节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重点掌握: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的概念
第三节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联接件
掌握: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联接件
第四节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重点掌握: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方法,包括横向、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第五节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重点掌握: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的方法、措施
第六节螺旋传动
了解:螺旋传动
第十一章轴
第一节轴的类型和材料
了解:轴的类型和材料
第二节轴的结构设计
重点掌握:轴的结构合理设计、轴上零件的安装、定位
第三节轴的强度计算
掌握:轴的强度计算方法
第四节轴毂联接
掌握:键的类型、选择、轴毂联接的方法
第十二章轴承
第一节轴承的分类
了解:轴承的分类
第二节滑动轴承的典型结构
了解:滑动轴承的典型结构
第三节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
重点掌握: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
第四节润滑剂和润滑装置
了解:润滑剂和润滑装置
第五节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代号和应用重点掌握: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代号和应用
第六节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选择
重点掌握: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第七节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掌握: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第八节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了解: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第十三章联轴器和离合器
第一节联轴器
了解:刚性联轴器和弹性联轴器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第二节离合器
了解:常见离合器的类型及特点
第三节联轴器和离合器的选用
了解:联轴器和离合器的选用
试题的组成说明
本门课程为初试考试课,试题为满分150分。
每套试题由填空、计算、简答、综合或计算题等组成。
试题举例:
一、填空
1. 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双曲柄机构的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二.计算自由度,若有复合铰链、虚约束、局部自由度,请指出并确定数目。
三、简答题:
根据受载情况的不同,滚动轴承可以分为哪3大类?各主要承受那种载荷?
四、指出图示轴系的结构错误,轴承采用脂润滑(用笔圈出错误之处,并简单
说明错误原因,不要求改正)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代码:MEAU2014
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for Mechanical Design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3周(54学时)
开课学期:第5学期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等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司广琚
大纲执笔人:司广琚大纲审核人:倪俊芳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重要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本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和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传动机构和零件类型,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确定尺寸和选择材料,以及较全面的考虑制造工艺、使用和维护等要求,进行结构设计,达到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和方法;进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
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第四章能从机器功能要求出发,拟定机械系统方案,进行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第五章合理地选择电动机,能按机器的工作状况分析和计算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合理地选择零件材料、热处理,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和确定零件主要参数及尺寸;
第六章能考虑制造工艺、安装与调整、使用与维修、经济和安全等问题,对机械零部件进行结构设计;
第七章能按制图标准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标注正确,技术要求完整合理;
第八章掌握设计说明书等技术资料的规范书写方法。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
重点内容:★;难点内容:∆)
第四节概述(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2)
a)课程设计的目的
b)课程设计的任务
c)设计过程
第四节目标及要求:
第六节巩固、加深机械设计及相关先修课程(如制图、公差、材料与热处理等)的理论知识★;
第七节训练机械设计的能力,了解并掌握常用零件的设计方法★;
第八节培养计算、绘图及运用技术资料(手册、图册等)的基本技能★。
第九节作业内容:
每个同学必须独立完成:
1)减速器装配图1张(1号图纸)
2)零件图2张(2号图纸)
3)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第五节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6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2)
a)拟定传动方案
b)选择电动机
c)传动比分配
d)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第五节目标及要求:
第八章传动方案已在设计任务书中给定;
第九章选择电机类型、容量,确定电机的满载转速n m★;
第十章计算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并合理分配传动比★;
第十一章算出各轴的转速、输入及输出功率,输入及输出转矩等数据并整理成表格★∆。
第六节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8学时)(支撑教学目标2、3)
a)减速器外传动零件的设计
b)减速器内传动零件的设计
第六节目标及要求:
第十节确定带传动的所有参数及尺寸★;
第十一节确定链传动的所有参数及尺寸★;
第十二节确定联轴器的类型、尺寸及型号★;
第十三节确定减速器中第一级齿轮传动的参数及尺寸的★∆;
第十四节确定减速器中第二级齿轮传动的参数及尺寸的★∆。
第十五节掌握圆柱齿轮传动,锥齿轮传动及蜗杆传动的设计方法。
第七节装配图设计(20学时)(支撑教学目标4)
第八章设计准备
第九章设计过程
第七节目标及要求:
第十一章估算各轴直径★;
第十二章画出传动零件的中心线及轮廓线,定出轴承及轴承座端面的位置。
画草图,初定减速器的大概外形尺寸:长×宽×高★;
第十三章在图纸上,根据上述外形尺寸,选择适当的比例尺,合理布置好三个视图★;
第十四章进行轴的结构设计,确定各轴段的直径及长度★;
第十五章确定轴的支点距离和力的作用点★;
第十六章轴、键、轴承的强度校核(仅校核中间轴及其键和轴承)★∆;
第十七章进行传动零件的结构设计,确定齿轮、蜗杆、蜗轮的结构尺寸★;
第十八章确定轴承端盖的结构及尺寸;
第十九章确定轴承的润滑与密封方式★;
第二十章进行减速器的机体设计:轴承旁凸台高度,高速级箱盖圆弧半径,机座的高度★;
第二十一章减速器附件设计:包括窥视孔、通气器、放油塞、起盖螺钉、定位销、吊环、吊耳等★。
第八节完成装配图(4学时)(支撑教学目标4)
a)标注尺寸
b)标注技术特性
c)标注技术要求
d)零件编号
e)零件明细表及标题栏
第八节目标及要求:
第七节按齿轮的工作平稳性及精度等级标注传动中心距及其偏差★;
第八节齿轮、轴承等主要零件的配合处都应标出尺寸、配合性质及精度等级★;
第九节标注安装尺寸:机体底面尺寸:长、宽,地脚螺栓孔的孔径及其中心的定位尺寸,减速器的中心高,主、从动轴外伸部分的长度及直径
★∆;
第十节标注外形尺寸:减速器的总长、总宽、总高等。
第十一节减速器的技术特性包括输入功率、转速、额定输出转矩、总传动比、齿轮的参数(如模数、齿数螺旋角等);
第十二节技术要求包括装配、调整、检验、润滑和密封、维护等方面内容;
第十三节零件编号应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整齐排列;
第十四节明细表是减速器所有零件的详细目录,每一种零件都要在明细表中列出;
第九节零件图设计(6学时)(支撑教学目标4)
a)低速轴大齿轮
b)中间轴
第九节目标及要求:
1)零件图中要清楚地表达零件内、外部的结构形状,并使视图数量最少;
2)标注尺寸要足够而不多余,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所有表
面都要有)的选取要合理★;
3)标注必要的技术要求。
第十节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6学时)(支撑教学目标5)
7.1内容
7.2要求
7.3格式
第十节目标及要求:
1)内容完整:目录(标题及页次);设计任务书;前言;电动机的选择及
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轴的设计计
算及校核;箱体设计及说明;键联接的选择和计算;滚动轴承的选择
和计算;联轴器的选择;)润滑和密封的选择;减速器附件的选择及
说明;设计小结;参考资料★;
2)必须用钢笔工整的书写在规定格式的设计计算说明书上,要求计算正确
,论述清楚、文字精炼、插图简明、书写整洁★;
3)本次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字数不少于6-8千字,要装订成册;
4)格式书写规范。
第十一节准备答辩(2学时)(支撑教学目标5)
8.1整理工作
8.2做好总结
第十一节目标及要求:
1)按要求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把图纸叠好说明书装订好,一同放在《机
械设计课程设计资料袋》内,资料袋封面写上班级、姓名、学号、指
导教师、题目等;
2)认真回顾有关设计过程及设计内容,进一步把还不懂的、不甚懂的或尚
未考虑到的问题弄懂、弄透,以便取得更大的收获。
充分做好答辩前
的准备工作;
3)课程设计答辩采用学生单独答辩的形式进行。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课堂讲授和演示、课堂讨论、课堂练习、发现学习法和自学指导法,通过引入问题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目前的教学条件基础上,采用实际练习法,强化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部分。
教学内容的原理性比较强,计算内容比较多。
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在讲授原理的基础上,用实际例题的方式讲述整个计算流程及注意事项。
2.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部分。
教学内容涉及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及蜗杆传动的设计计算。
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和演示法相结合。
教材上都有对应的例题可以参照,同学只需要带入自己的设计数据,根据实际设计对象做相应的调整即可。
3.装配图及零件图设计部分。
该部分内容所涉及的对象比较多、对于缺乏实际设计经验的学生而言,内容十分繁琐。
教学中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要求每位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随时复习教科书、听课笔记及习题,及时了解有关资料,做好准备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及创造能力,对每个问题都应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认真计算和制图,保证计算正确和图纸质量,反对盲从,杜绝抄袭,按预定计划循序完成任务。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平时考勤,实验报告(图纸,说明书),答辩
成绩评定方式:考勤20%,图纸质量40%,说明书20%,答辩20%。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1]
龚溎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 龚溎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周开勤,机械零件手册(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濮良贵,机械设计(第九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参考书目:
[1]陈秀宁,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二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邱宣怀,.机械设计(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感谢你的观看感谢你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