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三个层次 三种哲学
管理学教案
《管理学》教案课程说明课程概述:《管理学》是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进行研究的科学,其目的在于阐明组织进行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的一般规律,为组织的经营提供一种指导框架。
《管理学》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三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活动、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人力、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管理的职能活动;第三层次是管理的改进与创新。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编号:授课教师:杨永杰授课年级:一年级、二年级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增强管理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针对我国的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经验。
课程的基本要求:1. 了解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 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熟悉各种管理学派产生的背景和应用特点;3. 掌握决策的基本概念,了解决策制定过程的工作内容;4. 了解组织职能的一般概念以及相关组织理论;5. 了解领导职能的一般概念以及相关的领导理论和激励理论;6. 掌握控制职能的基本概念,了解预算控制和预算外控制的基本内容;7. 了解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
使用教材:周三多主编,《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教学参考书:1、[美]理查德·L·达夫特著,韩经纶等译.管理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2、[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黄卫伟等译.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3、[美]H·孔茨、H·韦里克著,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4、杨文士、张雁主编,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尤建新编著,管理学概论,同济大学出版社6、王雨田主编.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课程教学的方法: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讨论、个人与小组书面报告、文献阅读、模拟考核方法:课堂参与:10%平时作业:20%期末考核:70%教学时数:72学时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教学的目的与要求:1.掌握管理的概念,谁是管理者,管理者的角色与管理技能2.知道管理的产生过程、管理学研究方法3.了解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管理的作用4. 理解管理的性质和管理的职能★教学难点:管理产生的原因,管理的概念,管理者的角色★教学重点:管理的概念、性质、管理的职能及管理技能★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师讲授2.个案教学3.课堂讨论法★计划学时:2学时★课堂考勤,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导论: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1.管理学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领域美国管理学家出自于实践,他们用Exciting 来表达。
管理“三角形”
管理“三角形”在本书即将交稿之际,仍觉得言犹未尽,还需再说几句:首先,越研究越觉得管理的深奥和变幻莫测,书中所描绘的管理研究轮廓只是一家之言,所提出的研究问题只是基于目前的认识,还可继续罗列并随着研究的进行不断深化,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却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因为人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制造许多新问题。
我经常在想,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得越深入,人类控制和利用自然就越容易;但管理研究越深入,人类面临的管理任务越艰巨,因为管理学家面对的是有智力的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以管理学家必须不断挑战自我!这里,让我以拙著《管理之道》结语中的几句话结束这段话:“未来在召唤我们,但迎接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全球化、竞争化、信息化、技术化、复杂化、多变化的社会。
社会活动日益多彩多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人类的需求和自身实现的需要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法律制度逐步完善,政治民主化程度步步提高,经济日趋发达但不均衡状态可能有增无减,人类追求的高质量生活越来越受到生态环境的挑战和有限资源的强劲约束。
作为一位管理研究者我们下一个理论是什么?作为一个有强烈事业感的人,我们下一步做什么?为回答这两个问题可提出一组永恒的方程式:未来发展趋势-现实﹦缺陷缺陷+新理论(?) ﹦适应未来发展谁+怎样﹦?(新理论)但愿这个“怎样”﹦奇迹也但愿这个“谁”﹦你!因为未来是永恒的,发展是绝对的,除非人类毁灭,否则这组方程也是永恒的。
”其次,“三”这个数字比较神奇,许多不同种类的东西都可用三来归类总结,三角形最稳定,等等。
甚至美国两位教授最近还写了一本书叫《三的法则》,认为在任何市场上都将出现三大巨头控制60%以上的市场,这样市场才能长久稳定。
如美国快餐业有麦当劳、汉堡王和温迪三家,运 动服饰有耐克、锐步和阿迪达斯,汽车是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分天 下,等等。
我在进入管理领域最早接触的就是分为基层管理、中层管理、 上层管理三个层次的管理三角形,见图1。
三种管理思维
第1讲三种主要的管理思维(上)【本讲重点】1. 管理制度化的三个步骤2. 是非判断与思维差异的来源3. 根本问题探讨:一何以生二管理概论1.管理的三个层次管理是什么,对此一般有三个层次的理解,不同层次的管理理解相应有着不同的定义。
管理是一种工具认为管理是一种工具、一门技术,这是对管理第一个层次的理解,也是最低层次的理解。
在这种理解层面上,管理就只是按照一整套的技术模式去操作行动。
管理是一种方法将管理看作是方法,这是对管理第二个层次的理解,它已经比较接近管理的真谛。
既然是方法,那么一方面就必须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必须有灵活的适应性,应该随着企业特点的变化而相应地变化。
管理是一种思维这是对管理第三个层次的理解,也是最高层次的理解。
管理可以看作是一种观念或者文化的体现。
人是思维的动物,人的行为和决定都受思维的支配,思维最终决定是否行动以及采取何种行动。
因此,具有不同管理思维的人会选择和采取不同的管理判断和管理方式。
也就是说,管理思维决定了管理态度与管理行为。
2.三种管理思维管理思维是管理的根本,世界上对于管理思维的看法,如果细分可能有数十种,但主要的只有以下三种:三分法这种管理思维以中国人为代表。
三分法通常一方面给人迟疑和缺乏原则、标准的感觉,但是另一方面又会给人圆融变通的感觉。
二分法这种管理思维以美国人为代表,是目前占据支配地位的管理思维。
二分法一般给人是非分别的清晰感,但另一方面也会给人一种生硬呆板的感觉。
一分法这种管理思维以日本人为代表。
一分法一般给人迅速决断的速度感,但是同时也给人一种缺乏思考的盲目感。
3.管理的制度化不管是哪一种管理思维,都必须遵循和认同以下观念,即:虽然制度化的管理不是好的管理,容易因僵化而与现实脱节,但尽管如此,也仍然必须毫不犹疑地实现管理的制度化。
管理的制度化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即:是非化、标准化和制度化。
是非化管理者必须根据一定的观念(主要是价值体系),判断哪些行为正确,哪些行为错误。
管理学基本知识
管理科学管理科学是研究管理理论、方法和管理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管理科学的初创阶段,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首先,由美国工程师费雷德里克·泰罗创造出"标准劳动方法"和劳动定额,被称为"泰罗制",并于1911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泰罗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与"科学管理理论"同期问世的还有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这三种理论统称为"古典管理理论。
"管理的概念:一个组织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使用以实现目标的过程,就叫管理。
管理科学的第二个里程碑是"行为科学理论"。
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创始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治·奥尔顿·梅奥和费里茨·罗特利斯伯格等。
后来,行为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一些新的理论分支。
现代管理理论是以"系统理论"、"决策理论"、"管理科学理论"等学派为代表,其特点是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其理论基础,应用数学模型和电子计算机手段来研究解决各种管理问题。
管理学的分类管理学是一门多分枝的学科体系.按照不同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细分为很多分枝学科。
按照教育部学科分类目录,管理学下设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工商管理(会计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
我国著名学者提出了中国管理科学“三个基础,三个层次和三个领域”的学科结构理论。
即三个基础三个基础是数学、经济学和心理学.数学是管理科学中数量分析方法的基础,最常使用的是统计学(包括数理统计、回归分析、非参数统计等)、组合数学(主要研究存在性、计数、优化等问题)、数学规划(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目标规划等)、随机过程、离散数学及模糊数学等。
企业战略管理多选
企业战略管理多选1、人们将管理理论分为以下三个不同层次,包括(管理基础,职能管理,战略管理)。
2、明茨博格认为处于低层次管理者所需要的能力主要是(B、人际能力 C、技术能力)3、明茨博格认为处于高层次管理者所需要的能力主要是(A、思维能力 B、人际能力)4、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经历了以下(A、长期规划时代 B、战略规划时代D、战略管理时代)时代的演变。
5、战略管理过程包括(A、战略分析C、战略选择与评价D、战略实施)。
6、战略管理系统的规范性通常与(A、企业的规模C、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两个因素有非常大的关系。
7、设计一个正规的战略管理系统包括(自上而下的模式,自下而上的模式、上下结合的模式,小组计划模式)模式。
8、企业的战略可划分为(A、公司战略B、经营战略C、职能战略)等三个层次。
9、明茨博格认为,中层管理者的有效性主要依赖的能力是(A、思维能力 B、人际能力)。
10、战略管理的构成包括(A、董事会 B、高层管理者 C、中层管理者 D、战略管理部门 E、智囊团 F、非正式组织的领导)。
11竞争对手分析包括以下哪几项:(竞争者的目标、竞争者的能力、竞争者的想法)。
12、以下哪几项会使供应商变得更有讨价还价能力的条件?(B供应商的产品已经给购买者制造了很高的转换成本、D供应商具有前向整合的能力。
)13、以下哪几项是正常的外部分析的数据来源? (A、商贸会展C、与生意有关的“传闻” D、与顾客的交谈)。
14、以下哪几项是对互联网的说明不正确?(B、提及互联网时经常被看作是“通信走廊”C、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的网络,由超过20万个计算机网络组成 D、互联网具有战略内涵,不仅仅用于小公司)15、在对中国的商业条件进行分析后,Dell的管理层认定:(A、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不具有不可接受的风险B、中国市场的潜力简直是大得不容忽视)16、在以下哪个条件下,购买者群体没有很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B、当存在很高的转换成本时C、他们不是供应商产品的重要采购者)17、以下哪几项会加剧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C、当固定成本占了公司总成本的大部分时D、产品无差异化)18、竞争对手分析集中在:(A、那些与公司直接进行竞争的企业C、行业中有影响的企业)19、企业资源按其暂时性或可否及时调整来划分,分为(C、流量资源E、存量资源)。
组织的特性——精选推荐
组织的特性——结构性:组织内部各个有机组成的要素相互作用的联系方式或形式,亦可称为组织的各要素相互连接的框架。
具有复杂性、规范性、分权性和协调性。
背景性特征由哪些方面构成:群策、协作和适应,三个维度分别反映了团队主动性的动力基础、行动过程和持续机制方面的特征。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简单结构;职能型结构;优点——适应了大生产分工合作的要求提高了专业化管理水平,减低了设备和职能人员的重复性,减轻了高层管理者的责任压力,使其能专心致力于最主要的决策工作。
缺点——各职能部门往往会片面追求本部门的利益,部门间缺乏交流合作,且矛盾冲突会增多,这又会增加最高主管协调、统筹全局的难度,加大完成任务的压力。
由于受各职能部门狭窄的专业知识限制,职能结构难以培养出“多面手”式的管理通才。
分部型结构(事业部型结构);优点——使高层管理部门摆脱了日常繁杂的行政事务,可以专注于公司的战略决策事物。
各事业部独立经营,充分自主,可以更好地以顾客为中心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
有利于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培养“多面手”级管理通才。
有利于发挥经营者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提高对市场竞争环境的敏捷适应性,是公司较早适应未来的竞争与挑战。
缺点——每个事业部都有完备的职能部门,由于机制重复,会造成管理人员增多和管理成本增加。
各事业部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协调较困难,限制了组织资源的共享,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部门主义倾向,导致组织总体利益受损,并影响到组织长期目标的实现。
矩阵型结构;优点——加强了各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实行了集权与分权的较好结合,有利于发挥专业人才的潜力,有利于培育与各种人才。
缺点——纵向与横向的双重领导,易造成工作中的相互扯皮组织关系的复杂性对项目负责人的要求较高。
任务小组结构;委员会结构。
组织设计的一般原则:1)目标原则2)统一命令统一指挥原则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原则4)责权利对等原则5)明确分工与协调原则6)精简有效原则7)弹性原则可以抽象的把管理层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道家的管理之道
道家的管理之道、处世之道与养生之道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一个哲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出生于春秋末期涡河之滨(今安徽涡阳)的老子、出生于战国时期楚国蒙地(今安徽蒙城)的庄子与出生于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他们的思想分别表达在《老子》、《庄子》与《淮南子》中。
道家是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以“自然”与“无为”为基本观念、追求人性朴真与精神自由的学派。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它同儒家思想相辅相成,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心理及国民性格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对道家文化了解有限,误解较多。
譬如历史上便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道家重天道、轻人道,重自然、轻人事。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实际上,道家既重天道,也重人道,既重自然,也重人事;只是他们没有像儒家那样就人道论人道、就人事论人事,而是将人道、人事问题的研究引向了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将大自然作为参照系,从自然与人事、天道与人道的相互观照中去探讨社会人事与人生之道,提出了一套别具特色的治国方略、管理理念、人生智慧与修养方法,对我们很有启迪意义。
一、道家的管理之道(一)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之道及其现代启示提倡“无为”是道家思想的一大特色,不少人将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不为”,这是一大误解。
道家的“无为”不是指一无所为、无所作为,而是反对违背自然规律的勉强作为,强调要以顺应自然的方式去作为。
事实上,道家的“无为”是“为”的一种极高明的方式与手段,它在现代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首先,“无为而治”提倡一种“抓大放小”的领导策略。
在任何一个机构中都存在着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领导者的工作是宏观的、全局性的,主要是制定大政方针、谋划发展战略、把握发展方向,而非什么事都管。
处理好“为”与“不为”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是领导者应具的领导艺术。
只有善于在小事上“无为”,才能在大事上更好地“有为”。
抓好大事则会事半功倍,专管小事则可能事倍功半。
这就是道家“无为而治”给我们提供的“抓大放小”的领导策略。
管理者情商学习心得(精选5篇)
管理者情商学习心得(精选5篇)第一篇:管理者情商学习心得管理者情商学习心得(一)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是由“一”所生,所以,掌握了“一”就把握了“万”。
学会做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能够让自己在激烈竞争的职场中脱颖而出,走向成功。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并非高智商或者高学历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情商才是决定管理者才能的关键。
管理者情商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包括心态,行动,习惯以及思维。
成功的管理者往往在网路关系与沟通方面表现很突出。
而一个高效的管理者人力资源和沟通中更占优势。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各层次的管理者的技能要求又是不同的,基层管理者对技术技能的需要更多一些,中层管理者对人际技能更看重一些,而高层管理者在技术与概念技能两方面都要求较高的水平。
我认为,心态是管理者情商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正如世界心理策划大师拿破仑•希尔所说,心态决定命运。
心态其实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待世界的态度,它是一种思维的习惯。
没有谁是天生就有好的心态,对待世界的态度是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锻炼出来的,当我们学着理智、冷静的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时就会发现自己成熟了不少,可以管理自己的情绪。
而管理别人正是从管理自己开始的。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好的心态才能成就自己。
管理者情商学习心得(二)何为智商?对于以前的我来说,的确是比较肤浅。
“智商”是什么?智商就是智力商数,是衡量一个人智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智慧的多少和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
智商表现为智力,人们的智力形成了一个体系: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自学力、吸收力、消化力、研究力、抽象力、组织力、表达力、表演力、创造力、解决力。
其中最基本的是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为一名管理者,首先要有高的商业智慧,商场如战场,在商场中也要以智取胜,这属于商业智慧。
其次还要有管理智慧,管理讲究“三效”——效率、效益、效果。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各小组汇总
期待的上司
希望的部属
1.
1.
2.
2.
3.
3.
2、管理者的技能
(1)管理者的功能 ◆承上:执行上级指令
承担单位职责 达成组织目标
◆平行:协调工作关系
完善流程衔接 创造和谐环境
◆启下:做好组织管理
运用各种资源 培养团队能力
(2)管理者的技能
罗伯特·卡茨
(1)技术技能 掌握和应用解决自己分管
人际关系方面 联络者
建立和维护外部关系网络
象征性首脑 履行例行的社会法律义务
监听者
获取各种内外信息
信息传递方面 传播者
传递内外信息
发言人
向内外发布组织信息
企业家
寻求机会,进行变革
决策制定方面
混乱驾驭者 资源分配者
处理重大的意外的动乱 分配组织的各种资源
谈判者
作为重要谈判中的组织代表
(3)角色转变
描述你心中期待的上司 描述你心中希望的部属
马经理听后直摇头,一句话也没说,就主动来 到丁经理的办公室:“唉,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一 点责任感都没有,我上周三当着你的面安排的 事……唉~”
两周过去了,总经理问丁经理怎么连计划都没 交上来。丁经理说:“这事我请马经理帮忙…… 看来得先培训他们的责任意识。”
◆找出在个人管理范畴内,有那些原理与原则是不可违
技术技能 (最重)
基层管理者
概念技能(较重)
人际关系技能 (同样重要)
技术技能 (较重)
中层管理者
概念技能 (最重)
人际关系技能 (同样重要)
能概念技能(较不重)
高层管理者
3、管理者的心态
(1)强烈的达成目标的使命感
管理基础知识(重庆)
管理基础知识第一章管理的概述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特性1、管理是人类社会协作劳动和共同生活的产物。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管理活动逐步趋向于专业化、科学化,并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重要作用)。
2、※管理定义: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基本职能)的社会活动。
(什么是管理的回答)3、管理者的定义:管理者是指在管理中指挥和领导他人活动的人们,管理者指挥和领导他们的活动称为管理活动,管理者构成了管理活动的主体。
4、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外部环境:①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自然资源状况;② 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制度、法律和政策等;管理内部环境:组织性质、人员状况。
管理环境包括动态和稳态5、为了实现特定目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共性。
6、管理的含义:A、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
(多选题)B、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
C、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D、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
E、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
(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F、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7、※管理的特性:两重性(一般性和特殊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目标性、组织性、创新性。
8、※如何理解管理的两重性(两个方面)①一般性:管理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社会公共生活的产物。
特殊性:管理的社会历史性质是有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决定的,管理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性质,具有它特定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也具有不疼痛的侧重点和不同的方式。
②科学性:按照客观规律、规范要求、运用科学方法来进行艺术性:实践性(对“度”的把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类型9、管理具有两重性:A、首先是指管理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判断题)B、也指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0、一些学者的描述:20 世纪初期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0世纪50 年代孔次——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控制20 世纪30 年代古利克——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人事、沟通(七项)11、※管理的四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07481管理学基础-100%知识点
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 一、管理的基本概念 1.代表观点: 彼得·德鲁克:管理是一个把一群乌合之众变成有效率、有目的、有生产力团队的特殊过程 管理就是决策(罗伯特·西蒙)。
2.深刻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⑴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⑵管理的本质是协调;⑶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中;⑷协调的中心是人;⑸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
3.管理学特点:一般性、多样性、历史性、实践性。
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⑴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⑵降低交易成本。
⑶稳定企业、推动企业的发展。
⑷ 拓展市场,帮助竞争。
⑸有利于企业⑴创新能力。
⑵决策能力。
⑶组织能力。
⑷指挥和控制能力。
⑸协调和激励能力。
二、管理的重要性:⑴管理具有普遍性:①如何实现组织的目标;②如何选择组织的经营者;③如何激励与约束组织成员;④如何解决组织的内部冲突;⑵大部分的人或有管理责任或为其他管理者工作;⑶成为管理者的回报:①创造一个环境让组织成员可以发挥他们的能力,并由此获得工作的成就感;②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③帮助别人发现工作的意义及实现个人的抱负;④接触组织内外不同的成员,为管理者的工作带来挑战,也带来丰富性。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⑴管理的自然属性:①管理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所产生;②管理也是社会分工所产生的社会劳⑵管理的社会属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管理就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
二、掌握管理的两重性的意义:①认真总结我国多年来在管理中正反面的经验,实现科学管理。
②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③结合实际、有效地学习和运用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第三节 管理者及其角色 一、管理者的类型:1.管理者纵向分类:按层级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
2.管理者的横向分类:按工作性质分为职能管理者、一般管理者、行政人员、企业家、小业主 依据美国人迈克.H.莫里斯的观点,企业家至少要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创新性、承受风险、先发制人。
《管理哲学》课件
05
结论:管理哲学的意义与影响
管理哲学对组织发展的影响
1 2
提高组织竞争力
管理哲学能够帮助组织明确核心价值观和使命, 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从而提升组织的竞 争力和市场地位。
促进组织变革与发展
管理哲学能够为组织变革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 组织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增强组织文化凝聚力
创新和变革。
03
可持续发展与管理哲学的融合
面对环境、社会和治理的挑战,管理哲学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
组织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
THANKS。
全球化视野要求企业注重跨文化沟通和合作,尊重不同国 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 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管理哲学的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企业管理也需要关注可持续发展 。企业需要注重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的平衡,推动企业与社会的和谐 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企业注重绿色生产、环保节能等措施的实施,推动企业向更加 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同时,企业也需要关注员工福利和社区发展,积极履 行社会责任。
管理哲学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凝聚 员工的共识和力量,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
管理哲学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
提升个人职业素养
01
通过学习管理哲学,个人可以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增强
职场竞争力。
明确个人职业规划
02
管理哲学能够帮助个人明确职业规划和目标,实现个人职业价
值的最大化。
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
决策伦理考量
管理哲学强调决策的伦理 考量,引导组织在追求利 益的同时关注社会责任和 道德伦理。
决策风险评估
2016管理学最新考试题型解读
单选题1.决策是在几种行动方案中做出抉择,简单地说,决策就是选择。
下列属于决策的是:A你就带着他们干吧;B经理对秘书说:“小刘,关于职工车费补贴的事,你做个方案来。
”;C小张,你找几个人把车上的货卸下来;D战士问班长:“打还是不打?”“打!”班长说。
分析:决策一般就是做出决定对某一件事做还是不做,就四个选项而言,带着他们干是领导,做个方案是拟定方案,找几个人卸货是组织,打不打就是决策了。
答案:D解题点拨:一般对决策的含义不会理解错,主要是对行为的属性判断有误,因此做题时仔细一点2、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安排,是一种对未来的规划谋划等。
下列属于计划的是:A这个月抗震救灾捐献了两千多元,家庭开支得省着点用;B一位妇女干部听说救灾缺少医药消毒和包扎用品,马上找了几个人翻山越岭去采购了药棉、纱布、棉球等;C刘七快大学毕业了,但他不准备工作,打算考研;D激烈的战斗后,干部都牺牲了,一位战士站出来大喊:“同志们,冲啊!”。
分析:这道题涉及了管理职能的四个方面,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节省开支是控制,找人翻山越岭采购药物是组织,打算考研是计划,战士大喊冲啊是领导(指挥)。
答案:C解题点拨:本题要对四个职能的内涵真正理解。
3、主管人员的层次划分是指:A内层外层;B上中下层;C表层里层;D深层浅层。
分析:主管人员层次划分是指一个组织内由于领导权和职别的高低所形成的高中基层,也即通常的上中下层。
答案:B解题点拨:一般习惯于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的说法,上中下的说法较少。
因此有的同学如果不能灵活分析,也许就会选错了。
4、管理具有以下特性:二重性、综合性、艺术性。
下列属于艺术性的是:A “老总,我们公司队伍越来越大,建议安排专人进行管理;”B “老总,我认为需要制订规章制度了,不然不好管理。
”C “管理工作真难呀,自己首先要懂业务,其次还得知道人的心理,甚至还得知道法律政策等。
”D管理原理人人基本都懂,但怎样运用每个人差异就大了。
管理学基础第一章
美国的一家公司要招聘 10 名员工,经过一段严格的面试, 公司从三百多应征者中选出了 10 位佼佼者。放榜这天, 一个叫汤姆的青年看见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悲痛欲死, 回到家中要举枪自尽,幸好亲人及时抢救,汤姆没有死成。 正当汤姆悲伤之时,从公司却传来好消息:汤姆的成绩原 是名列前矛的,只是由于电脑的错误导致了汤姆的落榜。 正当汤姆一家人欣喜若望之时,美国各大州的之知名律师 都来到汤姆的家中,他们千方百计的鼓动汤姆到法院告这 家公司,声称需支付巨额的精神赔偿,并自告奋勇的充当 汤姆的律师。
什么是管理
“Manage”字源于意大利文“Manaeggiare”,原意为“训练马匹”
及“处理”。此字由“man”和“age”构成,故管理的重心在于有经 验的人。不同人对管理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泰罗认为,管理就是“明确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指挥; 管理就是在使人们具有生产力(Peter Drucker)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 孔茨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个人在群体中高效率地完 成既定的目标。 本书的观点:指通过与其他人的共同努力,即有效率又有效果地把工作做
乎都是一样的。 因此,不论你管理一家软件公司、一家医院、一家银行,还是童子军组织, 特殊历史和特殊语汇所决定的。而其他的绝大部分的工作是相同的,是可以交 互的。 ——彼得.德鲁克
其间的差异大约只占你的工作的10%。这10%是由组织的特殊使命、特殊文化、
组织规模对管理活动的影响
小企业员工数量一般在 500人以下。 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的 管理者更象通才
德国的一家公司要招聘 10 名员工,经过一段严格的面试,公司从三 百多应征者中选出了 10 位佼佼者。放榜这天,一个叫萧恩的青年看 见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悲痛欲死,回到家中便要跳河自杀,幸好亲 人及时抢救,萧恩没有死成。正当萧恩悲伤之时,从公司却传来好消 息:萧恩的成绩原是名列前矛的,只是由于电脑的错误导致了萧恩的 落榜。正当萧恩欣喜若望之时,萧恩的父母却坚决反对自己的儿子进 入这家公司。他们的理由不容置疑:这家公司作业效率如此差劲,进 入这家公司对儿子的成绩毫无益处。 中国的一家公司要招聘 10 名员工,经过一段严格的面试,公司从 三百多应征者中选出了 10 位佼佼者。放榜这天,一个叫志强的青年 看见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悲痛欲死,回到家中便要悬梁自尽,幸好 亲人及时抢救,志强没有死成。正当志强悲伤之时,从公司却传来好 消息:志强的成绩原是名列前矛的,只是由于电脑的错误导致了志强 的落榜。正当志强欣喜若望之时,志强的父母来到公司,一看到公司 老板便跪了下来,他们含泪的说:多亏你救了我儿子,我们家世世代 代感谢你的大恩大德!
管理者定义 德鲁克
管理者定义:德鲁克引言在组织和企业中,管理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需要协调、指导和激励团队成员,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管理学领域,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被广泛认为是管理者的理论和实践先驱。
本文将探讨德鲁克对管理者的定义和他的管理哲学。
德鲁克的管理者定义在德鲁克看来,管理者是组织的关键要素,他们对组织中的人、资源和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管理者的角色不仅仅是执行者,更是决策者和领导者。
德鲁克将管理者的核心职责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和实施战略管理者必须具备宏观的视野,能够洞察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战略。
他们需要了解组织的愿景和目标,并在整个组织中传达和推动实施这些战略。
2. 激励和管理人才管理者需要拥有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并帮助他们发展和成长。
他们应该善于发现人才,合理分配资源,激励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效率。
3. 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和流程一个良好的组织结构和流程是高效运作的基础。
管理者需要设计和优化组织的结构,确保职责和权力的合理分配。
他们还需要确保信息的流动和沟通畅通,以保证团队的协作和协调。
4. 监控和评估绩效管理者应该对组织的绩效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挑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他们应该制定指标和标准,对团队和个人的表现进行量化和评价,以支持决策和绩效改进。
德鲁克的管理哲学德鲁克在他的管理哲学中强调了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 人的尊重和发展德鲁克认为,人是组织的最重要资产,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尊重和发展人的潜力。
他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鼓励员工的参与和创新,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以提升整个组织的绩效。
2. 管理者的自律和自我管理德鲁克认为,管理者需要具备自律和自我管理的品质。
他强调管理者应该有清晰的目标和优先级,善于进行时间管理和决策,并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行为,以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和个人效能。
3. 创新和创业精神德鲁克认为,创新是推动组织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管理者的层次及技能
管理者的层次及技能管理者的层次及技能决定管理者层次的两种高阶能力最近在给一个媒体供稿,涉及中国当前比较热门的80后管理,并借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阐述其中的深层症结,因此突然引发我对一个问题的思考。
文中我把稻式经营哲学分为上下二部,上部主“不变”,以商业伦理与价值观为核心;二部主“变化”,以上部为纲,才能够实现阿米巴单元的最小化切割与自由组合。
这上下二部分别对应的是不同层级的管理能力,包括上层的愿景管理、价值观管理,下层的架构能力、流程能力、以及一般性的管理职能。
问题就来了,上层管理能力是必须有靠山的,愿景管理必须以清晰的企业战略为基础,价值观管理必须以清晰的企业价值观为基础。
这还需要考虑愿景与价值观在企业内的落地能力,毕竟,作为企业高层,内心应当是清晰的,而对中层而言,却未必如此,因为对这两者的把握能力,在企业中往往是个递减的过程。
那么,即便是面向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媒体,也未必能够吸引基数人数更多的中层人士的注意,或者是得到他们的理解。
事实终归如此,在我至今所走的职业生涯中,掌握其一者已为数不多,而同时掌握的更是凤毛麟角,尤其是在中层队伍里更是极其稀缺。
毕竟,战略能力或者策略能力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它的形成需要一定层次的商业情境作为背景,并以相当的心智付出进行前瞻式的商业框架搭建。
更多的管理者因为缺乏相应的整合能力,从而获得的只是是经验式的商业直觉或者不严谨的线性判断。
如此一来,对愿景管理的把握将大打折扣。
而价值观管理更是难以掌握,因为价值观的内容除了以企业价值观为载体以外,作为载体之中的具体管理人士,其心智承接的能力更为重要。
这是一个消化吸收然后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要求管理者对自身价值观有着体系而深层次的理解,并以此由内而外地进行释放或同化,例如转化成普世的商业伦理,或者是用于理解被管理者的价值观模型。
这两种高阶的管理能力,并不完全具备复制性,越至上层的能力,对个体自身的素质与努力要求更高。
尽管现在大热的MBA商学院提供了更为有形的载体供以提升,但最终仍是事在人为。
(完整word版)企业高效管理有哪几个层次
企业高效管理有哪几个层次西方管理学经历了古典管理、行为管理和文化管理几个阶段。
古典管理学主要认为员工是经济人,管理的核心就是围绕金钱和制度来进行的,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员工数量的增加,古典管理学已不适应现实管理的需求,靠僵硬的制度和不断的金钱刺激已无法解决效率的问题,经过管理学重要的霍桑实验后,管理学进入了行为管理阶段。
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高效管理有哪几个层次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行为管理学者一致认为员工是一个社会人,不仅仅是经济人。
尊重的需要和各种福利也是员工的主要诉求之一。
所以管理除了制定严厉的制度外,又增加了一些尊重员工的一些措施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除了给员工一些外在报酬外,内在报酬也被管理者纳入了管理哲学中,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到来,行为管理学被更先进的文化管理所取代,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已成为管理者的共识。
人治、法治和心治是管理的三个层次中国现在看似成功的企业大多是这三个管理层次的某一种选择和三种管理层次的综合体,但无论企业现在多么成功,处于第一和第二种管理层次的企业很难做到基业长青。
早期的中国企业由于创业者的吃苦和拼搏精神,即使靠人治也能使企业成功,因为社会的竞争环境和所处的时代造就了魅力型企业家的英雄用武之地,如柳传志、张瑞敏及马云等企业家。
但是面对日益完善的市场环境和市场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进程,面对魅力型企业家的离去,人治已失去了他的生存环境,光靠人治企业很难再可持续增长。
光靠西方的法制管理,走古典管理学的老路也是行不通的,没有好的机制对于企业是万万不行的,但机制也不是全能的,完善的机制能规范员工的行为,但员工是被迫的,被迫的管理行为就可能产生消极怠工和逆反的心理,这种管理层次也不能使企业很好的发展。
心治管理作为管理的最高层次,实现它必须是有完善的制度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行。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西方管理学在企业中的应用,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来说,就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寻找,儒家的慎独就是心治管理境界的表现形式,王阳明的心学及禅宗的明心见性其实都是心治的哲学思想的表达。
管理学的研究体系
统计调查方法
它是通过统计大样本数据或被调查者 回答问题的数据为基础辨析总体现状 的研究方法。 包括:问卷法,访谈法,间接法
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
运用逻辑方法,通过直接判 断和个人洞察力获得知识的 方法
Story:亚里士多德
专题三:管理学:假设与前提
管理学的人性假定 管理学:管理的科学与艺术之 争 管理学的边界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管理的科学 性揭示管理活动规律。反映管理的共性;管理的艺术性则 揭示管理的个性。
3、管理学的边界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不清晰 什么是研究对象,什么是应用对象?
研究内容拓展随意性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处理的失调
第一章
管理与组织导论
@ Yun Jiang, 2006
1-29
@ Yun Jiang, 2006
1-31
案例讨论---百年老院的现代管理启蒙
《21世纪经济报道》,2003.3.20。原文作者茅以宁
北京同仁医院是一所以眼科闻名中外的百年老“店”,走进医院的行政大楼,其大堂 的指示牌上却令人诧异地标明:五楼MBA办公室。目前该医院已经从北大清华聘请了十 一位MBA,另外还有一名学习会计的研究生,而医院的常务副院长毛羽就是一位留美的 医院管理MBA。
值前提(并未事先言明)。
3、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具体)
案例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 试验法(not实验法) 统计调查方法 思辨方法
Story:近代科学发展史
案例研究方法
对当代某一处于现实环境中的现象进 行考察的一种经验性的研究方法。
探索性(exploratory):探索性案例是去处理有关是什么(what)形 式的问题。它可以提供假设的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管理者:三个层次三种哲学
博大精深的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宝典,它对我们现代的企业管理,尤其是对有中国社会特点的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有三
大流派:道家、儒家与法家。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尊重、顺应客观规律,不做违背
社会和市场的变化要求,要求其行为必须符合自然客观规律;所以,企业高层的处
境与道家的研究的哲学对象很接近,企业的高层应从道家思想中去学习处世的规律
和方法。
中层管理层,是企业运作的中间层,是个承上启下的阶层,从高层来看,
中层他是执行者,从基层来看,他是领导者,他的职责是把高层的意志,通过自己
精心整理
的工作,把它变为基层的行为,所以他的工作,就是从“思想”到“行为”的质变过程。
对于人来说,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就是具有了“人性”;而儒家思想,诠释了人性的优点和特点,研究和遵循儒家思想,就能达到以自己的“点”同化所有下属员工“面”的目的。
基层员工,就是企业内部行为的执行者,基层干部,就是行为执行的组织者和
基层管理者,如果奉行儒家思想,就会使员工丧失战斗力,变成“只会念不会干”的“秀才兵”;在任务的执行上,关键时刻,“打不了硬仗”,会掉“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