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城文化背景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出地域文化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背景资料)

容城基本情况

容城县位于河北省中部,京、津、石三角腹地,距北京、天津均120公里,南距省会160公里,东部紧接“华北明珠”白洋淀,其东岸有度假胜地温泉城,北有气势恢宏的明月禅寺,近临全国最大的小商品、箱包集散地白沟,津保公路、津保高速横贯全境。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总面积314平方公里,全县设3乡5镇,辖127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人。

服装经济富容城

全县各类工业企业2523家,形成一业为主,多业支撑的格局,工业总产值146.9亿元,工业化率达58.8%。容城县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被誉为“服装之乡”,素有“南石狮、北容城”之称。2006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评为“中国男装名城”和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是全国著名的三大衬衫生产基地之一。全县共有服装生产企业830家,年产值亿元企业12家,从业人员达7万多名;年产时装、衬衫、童装、针织品、棉服、休闲服等各类服装4.1亿件(套),产值达到120亿元,服装业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贡献率分别达到39.4%和45.1%。

三贤故土出英豪

容城自秦置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磁山文化遗址”、“杨六郎晾马台”、“明月禅寺”等名胜古迹,勾起人无限遐思。

容城人民的勤劳、勇敢、朴实、智慧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元初诗人刘因、明代忠臣杨继盛、清代大儒孙奇逢并称“容城三贤”,以狼牙山五壮士中的胡德林、胡福才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先驱为容城增添了光辉。近年来容城县更是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举办“十佳孝顺儿女”、“十佳公仆”、“感动容城”年度人物评选等一系列活动,涌现出了2006年河北年度十大新闻人物阴艳池、全国劳模夏长黑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

容城历史文化简介

磁山文化遗址位于容城县城南上坡村南的台地上。为新石器时代至商代遗址。遗址为长方形,南北长100米,东西宽20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1981年4月至1982年5月,省、地、县文物工作者对上坡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988平方米,文化层堆积一般在1~3米左右,共分四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和骨器500多件。磁山文化层出土有陶盂、支架、磨盘、磨棒等。器物形制和组合特征均与磁山文化遗址相同;仰韶文化层出土有彩陶钵和双耳褐陶罐;龙山文化层中出土有折腹盆、篮纹陶罐和双耳罐;商代文化层陶器有

鬲、簋、豆、盆、纺轮、网坠等。骨器有骨锥、刀、匕和鹿角锤。石器有刀、镰、斧、凿、杵、磨盘、磨棒等。此外还发现了商代晚期的2座房址和83个灰坑。房址为长方形,有门口、门槛、顶柱(仅存柱洞)以及门口外的排水设施,房内门口均有做饭用的灶,并有烟囱通往室外,这些遗迹揭示了3000年前商民居住和生活的背景。上坡遗址的发掘,把磁山文化的分布范围由豫北冀南扩大到保定以北地区,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和考古价值。该遗址也是保定地区首次发现的磁山文化层。1982年7月,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杨六郎晾马台遗址位于容城县城东17公里的晾马台乡晾马台村。为商、周时代遗址,周围地势平坦,遗址为一长方形台地,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00米,面积15000平方米。高出地表2~4米,文化层厚2~3米。197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此进行调查时发现了该遗址。199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在晾马台村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暴露的灰坑遗迹和遗物,其中陶片以夹砂灰陶为主,纹饰为粗绳纹,可辨器物有罐、鬲、豆等,还有牛、羊、猪,鹿等动物骨骼、鹿角。较完整的器物有燕式筒状两件麻光球型盖豆两件、陶罐一件、鱼梭标、蚌刀各一件。1958年曾出土“燕侯职”铜戈,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属于商文化的文物有绳纹陶鬲、鹿角鱼梭和双孔蚌刀等,属于周文化的遗物有陶鬲等。目前尚未进行考古发掘。台上现有古柏7株,其中一棵较大者,

高10米以上,粗细三人合抱不拢。1982年7月,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明月禅寺位于晾马台乡晾马台村西北角,晾马台遗址的土台上,高出四周地面约4~6米,面积约有4公顷。相传此高地曾为尧舜祭天的地方,名曰工谢台。商、周时的天子都曾到此祭祠。至唐武则天时,在此台上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使用印度佛教艺术修建的大寺庙,并亲自题名“明月禅寺”。并把释迦牟尼佛祖生前所用之物红檀香木放在明月禅寺,见此如见释伽佛祖。至明成化年间,宪宗朱见深为超度他的父母升入西方极乐世界,在全国遴选讲经僧人。当时已败落到只有一个僧人的明月禅寺的净普奉旨进京讲经,留下了明成化三年(1466)的一通碑。现存明月禅寺为20世纪90年代重建。由赵朴初题写寺名。

容城三贤之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

刘因建祠堂。

容城三贤之杨继盛(1516年-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追谥忠愍。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明代著名谏臣。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因弹劾严嵩而死,被奉为北京城的城隍。著有《杨忠愍文集》。

容城三贤之孙奇逢(1584—1675 )明末清初理学大家。字启泰,号钟元,晚年讲学于辉县夏峰村20余年,从者甚众,世称夏峰先生。明亡,清廷屡召不仕,人称孙征君。与李颙、黄宗羲齐名,合称明末清初三大儒。孙奇逢一生著述颇丰,他的学术著作主要有:《理学宗传》、《圣学录》、《北学编》、《洛学编》、《四书近指》、《读易大旨》五卷、《书经近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