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规范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规范中国专家共识》要点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CMR)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评估和治疗。
为了规范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和操作,中国专家制定了《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该共识主要包括以下要点:一、适应症:根据不同疾病的诊断和评估要求,CMR可以用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筛查、诊断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冠心病、心肌炎、心肌梗死、心肌肥厚、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
同时,CMR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评估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二、设备要求:CMR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能够获得高质量、高分辨率的图像。
同时,CMR设备应具备完善的软件功能,能够进行动态磁共振图像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
三、检查操作:CMR检查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操作和解读。
在进行检查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确保患者符合CMR的适应症,并评估患者的安全风险。
在检查操作中,应注意保持图像清晰度和对比度,并尽可能避免运动伪影。
同时,还应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序列和参数的选择,以获得理想的图像。
四、对比剂使用:CMR检查中常常需要使用对比剂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
对于使用对比剂的患者,应先行肾功能评估和过敏史询问,并确保对比剂的安全性。
在使用对比剂时,应注意剂量的选择和注射速度,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五、结果解读:CMR图像的解读需要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
解读时应综合考虑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图像表现进行分析。
同时,还应对CMR检查结果进行系统记录,包括图像描述、测量数据和诊断意见。
六、质量控制:CMR检查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质量控制包括设备维护保养、操作规范、图像质量评估和结果解读的质量控制等方面,能够有效提高CMR检查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tof序列特点

TOF序列,全称为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是一种磁共振成像技术,主要应用于血管疾病的检查。
该技术通过流动增强效应来显示血管结构,具有无创、无辐射、无造影剂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TOF序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流动增强效应:TOF序列利用流动增强效应,通过测量流动血液与静态组织之间的信号差异,来区分血管和周围组织,从而清晰地显示血管结构。
2.高信噪比:TOF序列采用快速成像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图像,从而提高信噪比,使图像更清晰。
3.无需造影剂:TOF序列不需要使用造影剂,因此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更为安全。
4.适用范围广:TOF序列适用于各种血管疾病的检查,如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等,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依据。
5.无创检查:TOF序列是一种无创检查技术,不需要开刀或穿刺,患者只需接受一次简单的磁共振检查即可。
6.可重复性好:TOF序列可以重复进行多次检查,对于需要长期随访的患者来说非常方便。
7.定量分析:TOF序列可以定量分析血管狭窄程度、血流速度等参数,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8.多平面成像:TOF序列可以在不同平面进行成像,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血管结构和病变情况。
9.兼容性强:TOF序列可以与其他磁共振成像技术结合使用,如弥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等,为临床提供更多元化的诊断信息。
10.图像处理简单:TOF序列的图像处理相对简单,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后处理和分析,提高了诊断效率。
总之,TOF序列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无造影剂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多种优点和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血管疾病的检查和诊断。
其流动增强效应和高信噪比等特点使得图像更清晰,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同时,其多平面成像和兼容性强等特点也使得该技术可以与其他磁共振成像技术结合使用,为临床提供更多元化的诊断信息。
浅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正 常
MRA对缺血性血管病变 的诊断
MRA技术的临床应用
无创性检出动脉瘤
脑外伤后3天,头 颅MR平扫描,并 行头颅MRA检查。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分析TOF图像注意事项: 1.MRA显示血管光滑,可以基本认为该血管无狭窄。 2.由于湍流等原因造成失相位,导致局部信号丢失,呈现 血管狭窄的假象(夸大血管的狭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 来看,TOF法MRA所获得的血管影像更能反映相应器官在 生理状况下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3.因动脉瘤腔内血流的湍流,造成信号丢失,可能遗漏动 脉瘤。 4.对血管壁的改变(如钙化)不敏感。
MRA技术的临床应用
进一步的安排: 1.完善技术学习,我科技术员经过2轮系统的操作培 训,完全可以完成MRA检查,获得良好的图像。 2.我科加强相关检查前准备、完成病人的筛选,检查 技术总结与规范,加强报告诊断的规范。 3.加大向临床宣传MRA的优越性,特别是其操作简单、 无辐射、无创等优点;当然也应该向临床介绍其局限 性,协助临床合理的选择影像检查方法。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MR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 MRA)是利用MR成像技术 来描绘解剖组织中血管路径的方法。 一般分为: 时间飞跃法(time of fly TOF); 相位对比(phase contrast PC); 对比增强MRA(CE-MRA)。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MRA技术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由于以下几点的发展,使得非对比增强磁共 振血管成像技术重新焕发青春。 1.文献报道使用钆对比剂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即肾 源性系统性纤维化,特别是对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 2.磁共振硬件和软件的进步,如并行采集技术,它可以显 著减低采集时间; 3.昂贵的对比剂,直接导致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 术的迅猛发展。
什么是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什么是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生病后,去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我们的病症让我进行一些相关的检查,例如。
也就是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该方法是临床上影像学检查中比较先进的一种检查方法。
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
经通过磁共振检查后能够对身体的早期病变予以发现,有助于及时的治疗干预。
本次我就和大家一起在下文中了解下什么是我们可以发现身体很多早期病变,并及时治疗。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以及了解其优势等。
一、什么是磁共振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属于磁共振检查中的一种,其检查方法较为特殊。
该方法一般是经血管注射造影剂,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需要检查的位置,之后进行相关检查。
该方法可对病灶部位的大小、分布以及病变供血情况予以充分的表达。
采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病变的情况,从而对治疗有着较好的帮助。
二、磁共振血管造影的分类磁共振血管造影在临床上课将其分为2种类型,也就是不需要注射造影剂和需要注射造影剂的增强血管造影。
前者通常在血管病变的普通筛查中应用较多,例如头颅血管成像,后者与需要注射造影剂的ct相比较,其发生造影剂过敏的几率较低。
根据相关资料得知,肾功能不全患者不能采取该检查方法之外,其没有较多的限制没有过多的限制。
因此与CT增强血管造影进行比较,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的安全性更高,从而不会对身体产生较大的伤害。
三、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头颈部的应用头颈磁共振血管造影是一种用于显示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的技术。
它可以描述血管的解剖腔,还可以反映血管的血流方式和速度信息,从而可以快速预先评估头颈部血管是否有畸形,狭窄,动脉瘤,钙化斑块和其他与血管相关的病变以及各级血管的供血,为临床准确评估血管病变以及制定治疗和手术计划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例如,颈动脉斑块不仅导致管腔狭窄,而且破裂,出血,脱落并阻塞血管。
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颈动脉管腔狭窄,还可以显示管壁和斑块病变,能够对硬化斑块的范围、组成以及易损性予以有效准确评估和精确测量,防止并发症发生。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ppt课件

颈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颈内动脉1 颈外动脉2 颈内静脉4
大脑前动脉6 大脑中动脉7 大脑后动脉8 额叶前内侧支9 横窦11 乙状窦12
上矢状窦13 大脑大静脉14 基底动脉15 距状沟动脉21 椎动脉22 中央前沟动脉23
颈内动脉1
后交通动脉3 大脑前动脉6 大脑中动脉7 大脑后动脉8 额叶前内侧支9 小脑上动脉10 横窦11 上矢状窦13 基底动脉15 直窦16
MRA在脑血管中的应用
颈内动脉
• 颈内动脉起自颈总动脉,经颈动脉管入颅,向前 穿海绵窦至视交叉外侧。主要分支有: ①眼动脉, 发自颈内动脉,经视神经管入眶。 ②后交通动脉, 向后行,与大脑后动脉吻合。 ③脉络膜前动脉, 向后内行,进入侧脑室脉络丛。 ④大脑前动脉, 在视神经上方向前进入大脑纵裂与对侧同名动脉 借前交通支相连,沿胼胝体沟向后行。主要供应 顶枕沟以前的大脑半球内侧面和上外侧面的上部 及部分间脑。 ⑤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延续, 沿外侧沟向后上行走,沿途发出的分支有豆纹动 脉(分布于纹状体和内囊)、额顶升动脉(分布 于额叶和顶叶前部)等。
脑底动脉环
•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脑底动脉环)位于脑底、 蝶鞍上方。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颈 内动脉的终支、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吻合而 成,围绕在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周围,是一 种代偿的潜在装置。其中,前交通动脉为沟通左、 右颈内动脉的血管,后交通动脉则为沟通颈内动 脉和椎动脉的血管。当动脉环的某一处发育不良 或阻断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大脑动脉环使血 液重新分配和代偿,以维持脑的血液供应。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Willis环的 :旋转从侧位片 (MIP)。 1, 椎动脉. 2, 颈内动脉. 3, 大脑中动脉. 4, 大脑前动脉. 5, 大脑后动脉. 6, 基底动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_图文

• 3、目标血管长度。短、小血管用三维,长度大的 血管如下肢血管用二维。临床:脑动脉----三维; 颈动脉---二维或三维;下肢----二维;静脉---二维 。
相位对比(phase contrast;PC):
• 相位对比(phase contrast;PC):应用快速扫描GE技术和 双极流动编码梯度脉冲,对成像层面内质子加一个先负后 正,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脉冲,静止组织的横向磁矩亦 对应出现一个先负后正,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称性的 相位改变,将正负相位叠加,总的相位差为零,故静止组 织呈低或无信号;而血管内的血液由于流动,正负方向相 反的相位改变不同,迭加以后总的相位差大于零。
脉。 • 正确选择应用预置饱和技术,观察动脉血管,可
在扫描层块上方平行设置静脉预饱和带,观察静 脉血管,在扫描层块下方平行设置动脉预饱和带 。 • 亦可根据不同临床要求,分别设置单侧预饱和带 ,观察对侧动脉供血情况。
临床应用
• 1、血管走行。走行方向比较直如颈部和下肢血管 ----二维,而走行迂曲的血管如脑动脉则三维效果 好。
• 2D-TOF MRA每次只激发1个层面,层厚薄,流入血液均 未饱和,快慢流动均可获得较好的信号。
• 优点:1、背景抑制好;2、单层采集,层面内血流的 饱和现象较轻,有利于静脉等慢血流的显示。3、速度快 ,单层1-5s
• 3D-TOF MRA采用体积成像,慢速流动的无法在一个TR 时间内流出激发范围,在多次激发下产生流入饱和效应, 产生流入端强信号,流出端信号逐渐下降。
大脑大静脉17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Willis环的 :旋转从侧位片 (MIP)。 1, 椎动脉. 2, 颈内动脉. 3, 基底动脉。 4, 大脑前动脉. 5, 大脑中动脉.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方法以及流程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方法以及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方法。
1. 准备。
禁食4小时以上,保证空腹状态。
磁共振血管成像

二、成像参数对MR 图像质量的影响
(一)组织固有参数 被检区域内组织的固有参数会影响信号强度,从而影响MR 图 像质量。组织质子密度高,产生的信号强,SNR 高,如脑组织、 软组织等;组织质子密度低,产生的信号弱,SNR 低,如致密骨、 肺等组织。具有短T1 的组织和长T2 的组织,因其在不同的加权像 上信号强度较高,而所获得的SNR也较高。
层面越厚,产生的信号越多,SNR 越高。但 三)TR、TE、翻转角
1.TR TR 是一个决定信号强度的因素。
2.TE TE 决定着读出信号前横向磁化的衰减量。
3.翻转角 翻转角控制着M0 转换为MXY 的量, 并在接收线圈内感应出信号。
FOV:为成像平面覆盖的几何尺寸,像素矩阵决定了所 选FOV 内分割成的像素的数目。FOV 一定时,像素矩阵 越大,空间分辨率越高;矩阵一定时,FOV 越小,空间 分辨率越高。层面厚度越薄,空间分辨率越高;层面越厚, 空间分辨率越低。
(四)均匀度
均匀度:是指图像上均匀物质信号强度偏差。 偏差越大,则均匀度越低。
(四)信号激发次数
信号激励次数(NEX)也称平均次数(NSA)。 SNR 与NEX1/2成正比,增加NEX 可以降低噪声 对图像的影响,提高图像的SNR。
(五)接收带宽
接收带宽(bandwidth):是指读出梯度采集频率 的范围。窄的带宽可使接收到的噪声量相对减少, SNR 提高。
(六)线圈类型
射频线圈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对SNR 也会有影响。 射频线圈的功能之一是采集信号,信号受噪声干 扰的程度与线圈包含的组织容积有关,而线圈的 敏感容积取决于线圈的大小和形状。
第七节 磁共振血管成像
• 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具有无创伤性、操作 简便、成像时间短、无需对比剂等特点。 MRA 可同时显示动脉与静脉,也可分期显 示各期血管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ppt课件

.
3
TOF
当 流动血液保持在 同一层块(或层面) 的时间较长时,被多 次射频激发也会产生 饱和效应
TOF血管的信号强度 与层块(或层面)厚 度、血管流速以及脉 冲序列的TR有关
当 v=THK/TR 时信号 最强,或者说当血流 流至d=v TR成像厚度 时信号最强
Partially Saturated Spins
.
21
MOTSA
.
22
SLINKY
SLINKY的采集方式: SLINKY是在MOTSA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也使用多
个薄层块3D采集 SLINKY沿Z-轴以连续kz的方式采集,但在层面内相
位 方 向 以 间 隔 的 部 分 的 kY 方 式 采 集 , 在 Nz×Ny/n×TR的时间间隔沿Z-轴以一个层厚的空间 步幅移动采集 MOTSA是以连续kz和连续ky的方式采集,层块采集 中在Nz×Ny×TR的时间间隔,沿Z-轴以大约一个层 块的空间步幅移动采集
TONE技术用以减少在3D TOF成像中血流信号从 成像容积进入端到出口端逐渐降低的现象
但TONE不能去除慢血流最终被饱和的趋势,而且 只能对一个方向的血流起作用
.
11
3D TOF
3D TOF的主要应用:
脑部AVM,Willis环以及动脉瘤 颅内颈部血管
不能应用慢血流,及血管与背景之间对比差的区域
.
15
2D TOF
2D TOF的主要应用:
慢速血流,及血管与背景之间对比差的区域 特别适用于盆腔和下肢血管 脑部静脉 颈动脉分叉、颈部静脉以及基底动脉 2D TOF在有运动伪影的区域比较成功,每层
2~5秒,在腹部可行屏气扫描
.
16
2D TOF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
10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3D-TOF MRA是针对整个容积进行激发和采集,一般 也采用扰相梯度回波序列。 优势: 高的空间分辨率,原始图像可以厚度小于1mm,高的信噪 比; 体素较小,流动失相位较轻; 对快速和相对中等的血流速度敏感; 多块的重叠扫描可以扩大扫描范围。 缺点: 容积内血流饱和较明显,不利于慢血流的显示;多层薄快 较单层厚块效果好;对显示静脉没有可靠性; 抑制背景组织的效果较差; 扫描时间长。
.
22
造影剂增强MRA(CE-MRA)
原理:利用顺磁性造影剂缩短血液T1值以形成血液 与邻近组织之间明显的对比度进而使血管结构得以清 晰显示;
与非造影剂增强MRA相比,CE-MRA可以更清晰地 反映血管腔的真实的解剖形态而较少受血流状态的影 响;
利用该技术所获得的血管影像勘与DSA相媲美,但 CE-MRA相对无创、可同时显示更多的血管结构;
.
11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TOF MRA常规用于头、颈部及下肢。 2D-TOF的应用范围:
示范颈动脉分叉; 评估颅底动脉底闭塞情况; 盆腔和四肢血管的成像; 皮层静脉的分布; 评估颅内静脉的血栓情况。 3D TOF的应用范围: 评估颈动脉的闭塞性疾病; 显示AVM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显示颅内的动脉瘤; 腹部血管畸形显像。
临床应用最多的是TOF技术及CE-MRA技术,结合我科实际, 也是我科重点推广的检查技术。
.
3
1、Phase Contrast
MRA成像原理
PC是GRE序列,利用血流速度不同引起的相位改变来区分流动和静 止的质子。
0
•PC利用双极梯度采集图像 0
0
0
0
0
+++++
磁共振mag序列

磁共振mag序列
磁共振(MRI)的MAG(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序列是一种用于血管成像的技术。
它通过利用磁共振成像的原理,生成血管的图像。
MAG 序列通常使用对比剂来增强血管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
对比剂可以是通过静脉注射的钆对比剂或通过口服的对比剂。
对比剂在血管内流动,使血管在图像中显示得更清晰。
在MAG 序列中,磁共振成像系统会发送一系列射频脉冲,并接收来自组织的磁共振信号。
通过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和重建,可以生成血管的三维图像。
MAG 序列可以用于诊断血管疾病,如动脉瘤、动脉狭窄、血管畸形等。
它还可以用于手术前的规划和评估,以及治疗后的监测。
MAG 序列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运动、呼吸等。
因此,在进行MRI 检查时,患者需要保持安静和稳定。
磁共振TOF名词解释

磁共振TOF名词解释
磁共振TOF(Time-of-Flight)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也被称为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
该技术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的信号来生成高质量的三维图像,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在进行磁共振TOF扫描时,患者被放置在一个强大的磁场中,并通过一组无线电波进行激励。
这些无线电波会使人体内的原子发出信号,这些信号可以被接收器捕获并转换为数字图像。
通过对这些数字图像进行处理,医生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以便更好地观察身体内部结构和功能。
相比于传统的X射线成像技术,磁共振TOF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少的辐射剂量。
此外,它还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如血管、神经和组织结构等。
因此,在心血管、神经系统、肝脏等领域应用广泛。
总之,磁共振TOF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医学成像技术,在现代医学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它将继续为医学界带来更多的好处。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通用课件

特殊MRA图像解读
血管狭窄
在MRA图像上,血管狭窄表现为 管腔变窄,血流信号增强或不均 匀。狭窄程度可采用半定量方法 进行评估,如目测法、比率法等
。
血管扩张
在MRA图像上,血管扩张表现为 管腔扩大,血流信号增强。扩张 程度可通过测量血管直径或面积
进行评估。
血管壁病变
在MRA图像上,血管壁病变表现 为血管壁增厚、钙化或不规则, 血流信号减弱或增强。这些病变 可能提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
THANKS
03 MRA图像解读
CHAPTER
正常MRA图像解读
正常动脉
正常血管壁
在MRA图像上,正常的动脉表现为光 滑、连续的管状结构,边缘清楚,无 明显的狭窄或扩张。血流信号均匀, 无明显的充盈缺损或湍流。
正常的血管壁在MRA图像上表现为均 匀的低信号,无明显的增厚或钙化。
正常静脉
在MRA图像上,正常的静脉表现为管 状结构,通常比动脉略宽,血流信号 相对较弱,无明显的湍流或血栓形成 。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通用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MRA技术简介 • MRA检查流程 • MRA图像解读 • MRA的临床应用 • MRA的未来发展
01 MRA技术简介
CHAPTER
MRA的定义与原理
总结词
MRA是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技术 ,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来评估血管结 构和血流状态。
肾动脉MRA
肾动脉MRA可以无创地评估肾动脉狭窄、闭塞等病变,为肾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提供重要根据。
肾动脉MRA可以清楚显示肾动脉的解剖结构,评估肾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助于预测 和判断肾功能不全的风险。
肾动脉MRA可用于评估肾动脉搭桥手术或肾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血管通畅情况,以 及肾动脉瘤栓塞术后的疗效。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倪红艳祁吉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放射科近年来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技术发展迅速,可供选择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有多种,充分理解MRA技术的原理及其特性,有利于日常工作中恰当地应用这些技术。
本文就目前常用的几种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原理、特点做一些简单介绍。
一几种常用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l.时间飞越法(TOF)MRA时间飞越法(Time of Flight,TOF)血管成像的基本原理是采用了“流动相关增强’机制,是最广泛采用的MRA方法。
TOF血管成像用具有非常短TR的梯度回波序列。
由于TR短,静态组织在没有充分弛豫时就接受到下一个脉冲的激励,在脉冲的反复作用下,其纵向磁化矢量越来越小而达到饱和,信号被衰减对于成像容积以外的血流,因为开始没有接受脉冲激励而处于完全弛豫状态,当该血流进入成像容积内时才被激励而产生较强的信号。
TOF MRA的对比极大地依赖于血管进入的角度,所以在用TOF法进行血管成像时扫描层面一般要垂直于血管走向。
另外,在TOF血管成像中,通过在成像区域远端或近端放置预饱和带,去除来自某一个方向的血流信号,因而可以选择性地对动脉或静脉成像。
目前已有效地应用于身体各部位的TOF技术有多种,并且各具特色。
a.三维(3D)单容积采集TOF法MRA3D TOF同时激励一个容积,这种容积通常3~8mm厚;含有几十个薄层面。
3D TOF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采集簿层,可薄于lmm,最终产生很高分辨率的投影。
另外,3D TOF对容积内任何方向的血流均敏感,所以对于迂曲多变的血管,如脑动脉的显示有一定优势。
但是对于慢血流,因其在成像容积内停留时间较长,反复接受多个脉冲的激励,可能在流出层块远端之前产生饱和而丢失信号,所以3D TOF不适于慢血流的显示,也因此不能对大范围血管(例如颈部血管)成像,这是3D TOF的主要缺陷。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以其无创性和图像的直观清晰性,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
近年来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发展迅速,可供选择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有多种,充分理解MRA技术的原理及其特性,有利于日常工作中恰当地应用这些技术。
目前比较常用的普通磁共振血管造影成像方法有时间飞跃法(time-of-flight,TOF)、相位对比法(phase contrast,PC)以及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法(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CE MRA)。
在MRA 中起重要作用的流动效应有二种:饱和效应和相位效应,二者均可区分流动血液和静止组织。
CE-MRA则是利用了对比剂作用,改变血液的弛豫时间下面就几种技术作一简单的分析和比较,希望对我们临床中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的方法有帮助。
一、时间飞越法(TOF)MRA时间飞越法血管成像采用"流动相关增强"机制,是最广泛采用的MRA方法。
TOF血管成像使用具有非常短TR的梯度回波序列。
由于TR 短,静态组织没有充分弛豫就接受下一个脉冲激励,在脉冲的反复作用下,其纵向磁化矢量越来越小而达到饱和,信号被衰减;对于成像容积以外的血流,因为开始没有接受脉冲激励而处于完全弛豫状态,当该血流进入成像容积内时才被激励而产生较强的信号。
TOF MRA的对比极大地依赖于血管进入的角度,所以在用TOF法进行血管成像时扫描层面一般要垂直于血管走行。
另外,在TOF血管成像中,通过在成像区域远端或近端放置预饱和带,去除来自某一个方向的血流信号,因而可以选择性地对动脉或静脉成像。
目前已有效地应用于身体各部位的TOF技术有多种,并且各具特色。
1. 三维(3D)单容积采集TOF法MRA3D TOF同时激励一个容积,这种容积通常3~8cm厚,含有几十个薄层面。
3D TOF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采集薄层,可薄于1mm,最终产生很高分辨率的投影。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MOTSA
SLINKY
SLINKY的采集方式: SLINKY是在MOTSA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也使用多
个薄层块3D采集 S位LI方NK向Y沿以Z-间轴以隔连的续部kz的分方的式采kY集方,式但采在层集面,内相在
Nz×Ny/n×TR的时间间隔沿Z-轴以一个层厚的空间 步幅移动采集 M中O在TNSzA×是N以y×连T续R的kz时和间连间续隔ky的,方沿式Z-采轴集以,大层约块一采个集层 块的空间步幅移动采集
slab acquisition, MOTSA) – 滑动间隔ky采集(sliding interleaved ky,SLINKY)
3D TOF
3D TOF的采集方式:同时采集1个层块(slab) 或1个容积(volume)
3D TOF
3D TOF的优点:
- 具有很高的分辨率、较高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 - TE值较短,可减少失相位,能较准确地评价血管狭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天津第一中心医院放射科 倪红艳 祁 吉
Outline
目前常用的几种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 时间飞越法(Time of Flight, TOF)MRA • 相位对比法(Phase Contrast, PC)MRA • 对比剂增强法(Contrast Enhanced MRA,
CE-MRA)
- MOTSA层块很薄,血液穿过它时很少饱和 - 可在大的血管成像范围内提供高对比和高分辨率
MOTSA
MOTSA的缺点
MOTSA的层块相接处有一条穿过血管的暗线,即 层块边缘伪影(SBA)
层块需要重叠,以减少SBA,因此成像时间较长 MOTSA采用TONE射频激励以补偿层块边缘处的
流动信号饱和,但是仅能部分校正层块边缘伪影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整理版ppt
35
PC
PC图像的优点: 与TOF法相比,PC MRA有更好的背景抑制,具有
较高的血管对比,能区分高信号组织与真实血管, 能提高小血管或慢血流的检测敏感度;而TOF可用 于观察血管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利用PC的速度-相位固有关系可以获得血流的生理 信息,有利于血流定量和方向研究。
整理版ppt
整理版ppt
46
CE-MRA
CE-MRA的特性:
根据对比剂到达各级血管的首过时间,设定 最佳数据采集时间,选择动脉或静脉成像。
可利用团注前、后采集减影提高图像对比
整理版ppt
47
CE-MRA
CE-MRA的主要应用: 生理运动区血管(屏气扫描) 搏动、迂曲等复杂血流 小血管 区分动、静脉
的最小TE值较长,因此对层面内的快速血流和紊流 不敏感,并可能过高估计血管狭窄
整理版ppt
14
2D TOF
心电门控2D TOF
利用心电门控按心动周期的规律采集数据。 一般在心脏收缩期血流速度最快时采集填充K-空间中
央的数据,在其它时刻采集K-空间外围的数据。 用于搏动血流(主动脉分叉、髂动脉等)的伪影。
整理版ppt
38
PC
PC血管成像的方法: – 二维单层面采集(2D PC ) – 二维电影采集(cine PC ) – 三维单层块采集(3D PC)
整理版ppt
39
2D PC
2D PC的采集方式:对一个或多个单层面成 像, 每次只激发一个层面
2D PC的特点:2D PC成像时间短,但空间 分辨力低
– 流动补偿技术(Flow Compensation, FC) – 预饱和技术 (Pre-saturation) – 磁化传递技术(Magnetization Transfer,MT) – 对比剂 – 脂肪抑制
磁共振血管成像方法

磁共振血管成像方法磁共振血管成像,这可真是个神奇的玩意儿啊!你想想,就好像有一双特别的眼睛,能把我们身体里血管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呢!咱平常说的磁共振血管成像,简称 MRA,它就像是一个血管的“摄影师”。
它通过磁场和无线电波这些神奇的力量,不用打针不用开刀,就能拍出血管的照片来。
这多厉害呀!就好比我们走路,我们可以选择走大道,也可以选择走小路。
MRA 也有不同的方法呢!有一种叫时间飞跃法,就好像我们快速地跑过一段路,能一下子抓住那些流动的血液的样子。
还有一种相位对比法,就像是我们能很细腻地分辨出每一滴血液的不同。
做 MRA 检查的时候,可别紧张哦!你就躺在那个机器里,安安静静的,让它给你的血管好好拍个照。
它又不会咬你,对吧?你就把它想象成一个超级厉害的医生,在很认真地给你检查身体呢。
你说血管那么复杂,像蜘蛛网一样遍布我们全身,要是没有 MRA 这样的好东西,医生得多难搞清楚我们身体里的情况呀!它能让医生看到血管有没有变窄呀,有没有堵塞呀,有没有长奇怪的东西呀。
这可太重要了,就好像我们出门要看天气预报一样,得知道前面的路好不好走。
而且 MRA 还有个好处,就是对我们身体没有什么伤害。
不像有些检查,又是打针又是辐射的,让人心里怕怕的。
MRA 就很温柔,就像妈妈的手轻轻抚摸一样。
那有人可能会问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 MRA 呀?也不是啦!如果你身体里有金属的东西,比如说起搏器呀,钢板呀,那可能就不太适合了。
就像你去游泳,如果身上带着铁疙瘩,那不就沉下去啦!所以在做之前,一定要告诉医生你的情况哦。
哎呀呀,磁共振血管成像真的是太神奇了!它能帮医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身体,能让我们早点发现问题,早点解决问题。
这难道不是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福音吗?我们真应该好好感谢那些发明这些技术的科学家们,让我们的健康有了更好的保障。
所以呀,大家可不要小瞧了这个磁共振血管成像哦,它可是我们健康的好帮手呢!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TONE不能去除慢血流最终被饱和的趋势,而且 只能对一个方向的血流起作用
实用文档
11
3D TOF
3D TOF的主要应用:
脑部AVM,Willis环以及动脉瘤 颅内颈部血管
不能应用慢血流,及血管与背景之间对比差的区域
层块需要重叠,以减少SBA,因此成像时间较长 MOTSA采用TONE射频激励以补偿层块边缘处的
流动信号饱和,但是仅能部分校正层块边缘伪影
实用文档
21
MOTSA
实用文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2
SLINKY
SLINKY的采集方式: SLINKY是在MOTSA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也使用多
个薄层块3D采集
S位L方IN向KY以沿间Z隔-轴的以部连分续的kkzY的方方式式采采集集,,在但Nz在×N层y面/n内×T相R
实用文档
6
TOF
影响TOF血管对比的成像参数:
– 重复时间TR – 翻转角FA – 回波时间TE – 成像容积大小 – 像素大小 – 层面方向 (当血流垂直于层面时,血流与静态组织
之间的对比最大)
实用文档
7
TOF
TOF血管成像的方法:
– 三维单层块采集(3D TOF) – 二维单层面采集(2D TOF ) – 多个重叠薄层块采集(multiple verlapped thin
40
2D PC
2D PC的主要应用
提供颅内、颅外血管的方向和速度 利用不同的速度编码检测动静脉畸形和动脉瘤内的慢
血流状态 显示门静脉和肝静脉 常用于3D PC的流速预测成像
实用文档
41
电影PC
电影(cine)PC 利用心电门控或脉博门控, 获得心动周期不同时刻(时相)的图像
电影2D PC能够用于流动定量分析 电影PC在评价搏动血流和各种病理流动状
窄以及迂曲多变的血管
3D TOF的缺点:
血流不够快时,可在流出层块远端之前产生饱和, 因此不适合慢血流成像,也不适于大范围血管成像
实用文档
10
3D TOF
TONE技术:
TONE(Tilted optimized nonselective excitation) 技术也称“ramp pulse’技术,在血流穿过成像 容积过程中逐渐增大序列的翻转角
实用文档
30
几种TOF方法的比较
3D Acq. Flow Signal SNR CNR Resolution Imaging Time Volume Coverage SAR Artifact Application Credit
2D TOF no 5 1 3 1 5 5 5 2 27
3D TOF yes 1 5 1 5 4 1 1 3 21
MOSTA
实用文档
26
SLINKY
SLINKY
SLINKY的主要应用:
SLINKY技术是目前头、颈部非增强MR血管成像, 特别是动脉成像的首选序列方法
SLINKY技术减少了MRA图像伪影,有较好的小血管 显示,并且有利于复杂血流的显示
可以进行大范围的血管成像
实用文档
27
SLINKY
实用文档
施加一个双极的编码梯度,该梯度由幅度和间期相 同,而方向相反的两部分组成
静止组织自旋在正相期获得的相位与负相期丢失的 相位相等,净相位最终为零
流动组织的自旋的剩余相位与移动距离成正比,即 与速度成正比
对采集的两组数据进行减影增加对比
实用文档
34
PC
血流相位与其速度相关: = vTA PC图像能够反映血流的速度和方向信息 速度编码值(Venc):扫描前可根据所要观察的血
实用文档
12
2D TOF
2D TOF的采集方式:以连续(sequential)方 式,依次采集薄的二维层面(single slice)
2D TOF的优点:
- 在TR之间血流只穿行1个层面的短距离,血流不
易饱和 - 对慢血流和中等流速血流相对敏感 - 可以对大范围血管成像
实用文档
13
2D TOF
MAPS yes 4 3 3 4 2 5 4 2 27
MOTSA yes 3 4 2 4 1 5 2 3 24
SLINKY yes 4 3 4 4 3 5 4 5 32
实用文档
31
几种TOF方法的比较
SLINKY
3D
实用文档
32
几种TOF方法的比较
MOSTA
实用文档
SLINKY
33
PC
PC MRA的机理:磁化矢量的相位或相位差 代表像素强度
2~5秒,在腹部可行屏气扫描
实用文档
16
2D TOF
实用文档
17
2D TOF
2D TOF
实用文档
Gated 2D TOF
18
TOF
2D TOF和3D TOF的比较:
- 对慢血流的敏感性 - 对血流方向的敏感性 - 分辨力和信噪比 - 湍流信号丢失 - 对病人运动的敏感性 - 对血管壁的描述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3
TOF
当 流动血液保持在 同一层块(或层面) 的时间较长时,被多 次射频激发也会产生 饱和效应
TOF血管的信号强度 与层块(或层面)厚 度、血管流速以及脉 冲序列的TR有关
当 v=THK/TR 时信 号最强,或者说当血 流流至d=v TR成像 厚度时信号最强
Partially Saturated Spins
流的速度选择一个Venc值,使某种速度的血流产生 的相位差最大,则该速度的血流在图像上信号最高。 快血流速Venc约为80cm/s,中等速度Venc约 40cm/s,慢血流Venc约10cm/s。
实用文档
35
PC
PC图像的优点: 与TOF法相比,PC MRA有更好的背景抑制,具有
较高的血管对比,能区分高信号组织与真实血管, 能提高小血管或慢血流的检测敏感度;而TOF可用 于观察血管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利用PC的速度-相位固有关系可以获得血流的生理 信息,有利于血流定量和方向研究。
28
SLINKY
实用文档
29
几种TOF方法的比较
SLINKY 图 像 具 有 较 高 的 SNR 和 C/Ns , 且 均 高于其他3种图像
MOTSA图像具有较高的SNR和中等的C/Ns 3D 单 容 积 图 像 具 有 较 高 的 SNR 和 较 低 的
C/Ns 2D图像具有较低的SNR和较高的C/Ns
48
CE MRA
实用文档
49
CE MRA
实用文档
50
CE MRA
实用文档
51
可以获 得不同 期相阶 段的血 管对比 影像
CE MRA
实用文档
52
CE-MRA
最佳扫描时间( scan delay time)和团注 时间(inject delay time)的设置方法:
– 应用特定软件(iPass、iDrive等)进行测定 – 一般方法进行测定(不应用特定软件) – 不提前测定
中央的数据,在其它时刻采集K-空间外围的数据。 用于搏动血流(主动脉分叉、髂动脉等)的伪影。
实用文档
15
2D TOF
2D TOF的主要应用:
慢速血流,及血管与背景之间对比差的区域 特别适用于盆腔和下肢血管 脑部静脉 颈动脉分叉、颈部静脉以及基底动脉 2D TOF在有运动伪影的区域比较成功,每层
的时间间隔沿Z-轴以一个层厚的空间步幅移动采集 MOTSA是以连续kz和连续ky的方式采集,层块采集
中在Nz×Ny×TR的时间间隔,沿Z-轴以大约一个层 块的空间步幅移动采集
实用文档
23
SLINKY
SLINKY的特点:
因此穿过整个层块的层面之间的血流依赖性信号强 度均一化了,就去除了血管内的信号强度波动
实用文档
46
CE-MRA
CE-MRA的特性:
根据对比剂到达各级血管的首过时间,设定 最佳数据采集时间,选择动脉或静脉成像。
可利用团注前、后采集减影提高图像对比
实用文档
47
CE-MRA
CE-MRA的主要应用: 生理运动区血管(屏气扫描) 搏动、迂曲等复杂血流 小血管 区分动、静脉
实用文档
Saturated Static Tissue
Slab
THK
•
Fresh Inflo w
d=v
TR
实用文档
4
TOF
▪ 血流速度越快,其信号越强 ▪ 层块(或层面)越薄,穿越层块时的饱和越
少,血管信号越强 ▪ 脉冲序列的TR越短,静态组织被抑制得越好
实用文档
5
TOF
TOF血管成像的辅助技术:
– 流动补偿技术(Flow Compensation, FC) – 预饱和技术 (Pre-saturation) – 磁化传递技术(Magnetization Transfer,MT) – 对比剂 – 脂肪抑制
slab acquisition, MOTSA) – 滑 动 间 隔 ky 采 集 ( sliding interleaved ky ,
SLINKY)
实用文档
8
3D TOF
3D TOF的采集方式:同时采集1个层块(slab) 或1个容积(volume)
实用文档
9
3D TOF
3D TOF的优点:
- 具有很高的分辨率、较高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 - TE值较短,可减少失相位,能较准确地评价血管狭
19
MOTSA
MOTSA的采集方式:MOTSA结合2D TOF和3D
TOF两种方法,连续采集多个重叠的薄3D层 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