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的三种解释
中国传统武术里的十八般武艺、内家拳、外家拳都指的是什么

中国传统武术里的十八般武艺、内家拳、外家拳都指的是什么十八般武艺是中国武术的一个传统术语,也称“十八般武器”,常见于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指使用各种武术器械的功夫和技能。
作为军事术语“十八般武艺”始见于南宋华岳撰的《翠微北征录》上。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技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
其名称,始见于元曲。
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铲、叉、鞭、锏、锤、戈、镋、棍、槊、棒、矛、钯十八种兵器。
由此可见,所谓“十八般”,并非仅仅局限于十八种兵器,而是古代多种武艺的概说。
实际上,冷兵器时代产生了许多武器,其数目远远超过了“十八般”。
内、外家拳之分,则“以内劲为主,筋劲骨力为臣辅”的拳法,就是“内家拳”;“以筋劲骨力为主,内劲臣辅于筋劲骨力而强化之”的拳法,即为“外家拳”。
内家拳,现在一般是指“内练一口气”,内讲内气,外用内力,表面松柔沉静的一种风格的拳术。
外家拳则是以外功为主,多蹿蹦跳跃的大幅度动作,发力刚猛迅捷。
内家拳的三大代表拳种: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
另外武当派的一些拳术也是内家拳。
外家拳的代表:主要是少林派的武术,包括少林派的各俗家支流派别,以及南拳等。
其实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外家拳。
在中国武术的谚语中常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而内、外家拳法就是以该拳法在练气和练筋骨皮中以何为重来区分的。
练气重于练筋骨皮的拳法叫做内家拳法,它的任何招式都是以用意领先,拳脚随后,更讲究以柔克刚,料敌在先。
例如太极拳、八卦掌、武当拳就是最典型的内家拳。
练筋骨皮重于练气的拳法叫做外家拳法,它更讲究以力量和速度克敌,以招式为先,例如:少林拳、洪家拳法、截拳道都属于外家拳。
另有武术谚语说“太极十年不伤人,形意一年打死人”,意思是说外家拳学得快,功夫不深,而内家拳学得慢,功夫年久方深。
武林揭秘之内家三拳

武林揭秘之内家“三拳”巍巍中华上下五千年,其历史浩如星空,其文明辉同日月。
然历史之运转已将诸多古老技艺遗失殆尽。
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精神不断激励有识之士传承和发展着未尽之技艺。
中华武术渊源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同其它国粹、国宝、国画、国茶一样叫“国术”其内容丰富,多样复杂,其运动方法更是世之罕有。
内家三拳:“形意,八卦,太极”不仅名冠古今,更是中华武术内家拳法的精华所在。
武术界有语云:少年练形意,中年走八卦,老年揉太极。
(相对而言)一语道破了内家“三拳”的技击养生内涵。
形意拳是以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为依据所创的一种刚猛快捷的拳术。
以五行拳为根,十二行为本。
象形取意,走直趟,动作简朴,节奏分明。
讲究: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通过明劲,暗劲,化劲三步功夫达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境界。
八卦掌的理论基础源于《易经》中的易理,是以“走圈”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拳种。
以脚踩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走圈转掌为主,仿佛八卦图上的八卦圈,故名“八卦掌。
”要求“走”中阴阳俱合,形神兼备,内外合一。
掌法分阴阳,用劲取柔刚,步法曲中求直,以此转掌之妙犹如行云,步法之动恰似流水,取舍无常,行藏不定。
讲究:行走如龙,动转若猴,换势似鹰,步似趟泥,手如拧绳,转如磨磨。
通过不断走转达到;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沾走相生,触点即发,以柔用刚,化打合一。
太极拳是以阴阳之变化为理论发展壮大的一种拳法。
技法以八种劲法,倗,捋,挤,按,採,挒,肘,靠(对应八卦),五步;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对应五行),十三式为主。
讲究:“积柔成刚,动中求静”。
是以:阴阳之母,动静之机,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的变化为基础,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动静虚实,开合变化,内外双修。
我的感受是:内家“三拳”虽然演练方式各异,在要求上却不外乎;心静,体松,意远,神敛。
其柔美阳刚之精神,潇洒飘逸之身法,摧枯拉朽之劲道,是明劲求合求刚,暗劲求活求柔,化劲求灵求巧,历经几多寒暑锤炼而来。
何为“内家拳”?三大内家拳简介

何为“内家拳”?三大内家拳简介在中国传统武术的分类上一直存在着“内、外”两家的说法。
拳谚有云“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就几乎诠释了两者最大的区别。
尽管这样的概述或者不尽全面,但“练气或练内功”与所谓的“练筋骨”却实实在在的说出了两者在习练之中不同的路径。
而这里的“内”也就是接下来要介绍的——中国传统内家拳法。
相较于外家拳本身的刚猛,内家拳的拳风更注重以静制动、后发制人、以气驭劲的宗旨。
当然内家拳与外家拳也有联系,两者皆有刚有柔,也都有仿生象形,只是两者立意出发点不同。
在《笑傲江湖》中,金庸先生将华山派内的内、外家之争说到了极致。
清代以后,尤其到民国时期,民间大多把太极、形意、八卦这三家武术流派称为内家拳,此外的拳种统称为外家拳。
当时恰逢乱世,以这三大拳为代表的内家拳宗师辈出、群星璀璨、痛击外敌,更是带动了其他武术拳种的发展。
正是这种大发展成为了我中华武术古往今来的巅峰黄金时期。
其影响之深远,一直到今天还是国人习武的主流正宗。
中国武术在国际上的地位是由李小龙奠定的,少林武术在中国的地位是由电影《少林寺》奠定的,而内家拳在中国的地位是由一位位内家拳宗师奠定的。
太极拳据阴阳、引经络,倚道家吐纳之机,练气劲于内。
尽管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但从其演变发展,再到其真正扬名来看,太极拳的形成显然并非一人、一时、一地所创。
作为现如今世界上习练人数最多的传统拳种,太极拳本身在技击的基础是上,更融入了哲学与儒道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有着“国粹”之称。
作为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导引、吐纳之法的拳术,太极拳的动作徐缓舒畅,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肩,讲究松活弹抖,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有飘然腾云之意境。
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
同时,太极拳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作为一种集武术养身为一体的精妙拳法,太极拳既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后发先制的武术特点;亦有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刚柔相济,含而不露的武术风格。
内家拳分类

内家拳分类
内家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流派,它在技术和理论上与外家拳的特点不同。
内家拳主要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和心意拳四大门派。
1. 太极拳:太极拳是最知名、最广泛传播的内家拳之一。
它以圆形、缓慢、连续的动作为特点,强调内力的运用和身体的协调。
2. 形意拳:形意拳是内家拳中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
它强调快速而直接的攻击技术,注重力量和技巧的协调,主要手法为进击和撤离。
3. 八卦掌:八卦掌以踏步如八卦运动为特点。
它注重身体的旋转和转移,强调内劲的运用和身法的变化,以快速的防御和反击技巧著称。
4. 心意拳:心意拳是内家拳中最内密深奥的一种拳法。
它强调意念的运用和内力的发挥,通过练习使心、意、气、力相互配合,达到身体与精神的和谐。
以上是内家拳的主要分类,每一种拳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练习方法。
内家拳练什么

内家拳练什么内家拳最著名的是太极、形意、八卦。
好多练家经常三拳皆通,为什么?我以为是这三家拳法在练拳目的上殊途同归,都求的是最大限度开发人体的全身的综合性潜能,并将之用于技击实战。
三拳虽初练时有别,太极求虚实,形意求劲力,八卦求敏捷(身法灵动,有感皆应),但练到后来,什么虚实、劲力、反应都统一在一个练武者的身上,自然而然地三拳合一了。
所以练内家拳的最好把这三种功夫都学一学,会互有启发的。
形意拳实战的技术问题一:进身硬打硬进无遮拦,练形意的都知道这句话。
自己练时好办,前面无遮无挡的,大可练得气势虎虎,进步如旋风,可是与人动手,还能客观得心应手吗?从前转身与师兄弟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比划比划,嘿,硬打硬进,还真进不去!举手之前,双方都在警惕,好比军队的攻守,一方在战壕里弹上膛刀出鞘地等待,另一方大模大样地强攻,那不是找死嘛!那时我就吃了不少这样的亏。
后来挨打多了,也学乖了,不再硬冲直撞,而是虚虚实实,得着机会才玩一把硬打硬进,别说,效果还真好!这时才明白:硬打硬进也不是一上来就傻冒饭店的往里冲,而是要有选择地硬打硬进!当然,如果你功夫跟尚云祥一样棒,你也可以硬冲;但如果你还不如尚前辈,那就省省吧,得机得势才进身,这时管你是硬打硬进还是巧打软进。
占了先机才有发挥技术的余地!!!形意拳技击的技术问题二:脚下的根形意拳特别讲脚下的根,步到人飞,脚下无根哪行?这根怎么出来的?老话讲要站桩、行桩,就是站桩和打拳。
其实不尽然,除了这两个要求外,还要多有实战对抗,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否则还是死桩。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老拳师,他们不管是行拳还是动手实战,架子都是非常低的。
架子低了,重心低了,稳固性自然大大增加,脚下的根也就有了。
这种打斗方式与普通的散打不同,散打站位都较高。
站位高,灵活性好,站位低,步法远没高位快,可是稳定。
形意拳平时的站桩、打拳练就了三角形的稳定的人体站位形态,架子再低,更妙。
至于运动不灵,这就是功夫了。
内家三大拳种之特点

中华武术繁花似锦 , 内家拳法 由太极 图分阴阳, 以虚实和阴阳相 用小臂和肘攻击 。 捋 劲 :用拥劲 博大精深, 我国古代就有导引吐纳 对 , 其身法对颈 、 、 、 、 、 、 发而未至之间借对方之力。挤劲 : 背 腹 腰 肩 肘 术的演练,以活动筋骨强健体魄。 腕 、 、 、 臀 腿 脚等有特殊要求 。同时 单手扶在被捋之小臂 , 坐腰胯而攻 唐朝时有许宣平 、李道子传练 3 练好 太 极 拳 要 弄 清太 极 拳 阴 阳哲 之 。按劲 : 7 坐腰 双掌 下按 。 劲 : 采 对
.
, ’,’
当迨
龙凤 , 或记作 姬 龙姬 凤二 人 )至今 , 近 代 形 意 拳 代 表 人 物 有 郭 云 传统武术和武德为己任 , k t 使J  ̄掌 " 八 卦 掌 是 运 用 八 卦 图 的原 理
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 清雍正十三年 深 、 李存义 、 张兆东 、 车毅斋 、 宋世 得以广为流传。 买壮图 、 宝显廷等。11 年 , 9 1 李 (75 ) 13 年 河南进士王子诚在新署 荣 、 艺) 类不 同也 , 他端亦不知创 于何 11 ,武士会教师郝思光东渡 94年 人 ,唯此六合之拳传 自山西姬龙 、 ( 拳论质疑序 )中有如下论述 :武 存义 在天津 创办 了 中华 武士会 。 作为基础理论 , ( 通过实践演化成的
气旺则神明。 炼精是先天之精 , 系为 : 张三峰传王宗岳、 传张松溪 、 旺, 不是呼吸之气。站桩 王宗岳传河南蒋发 、 发传河南怀庆 炼气是肾气 ,
是按大 周 天功法 陈 家沟 陈王 廷 、 陈长 兴 、 河 北 功 法 的引气路 线 , 传 传
二 、 意拳概说 形
是由任脉起 , 气沉丹 田, 经 杨露禅 , 禅传凌 山、 万春 、 全佑及其 进行的, 形意拳是一种古 老的传统拳 会 阴 、 脉 、 桥 , 吊裆 、 肾 、 督 鹊 经 裹 提 术 ,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子班侯 、 健侯 , 全佑传其子鉴泉 、 徒 肛。 气功学讲 , 这三关是铁壁 , 要做 历史上也叫 “ 王茂 斋 。 心意拳” “ 、 行意拳” 、 甲脊 、 玉枕一条直线 , 即收 “ 太 极 门 内功 的 根 本 在太 极 拳 到尾闾、 心意元合拳”“ 、六合拳” ,至今一 臀、 含胸 、 直 。不能前俯 后 仰 , 颈 否 些地区仍称为 “ 里, 即用 功方法 , 架学会 后 , 拳 只要 心意拳” 。它要求 一些行气站桩要 “ 学者持之以恒 , 坚持 习练 , 然滴 则行气难通玄关 , 自 心意诚手 中” “ 、腰体形干外”外 , 0 至 0 转。 水穿石 , 水到渠成 , 及至熟能生巧 , 达 10 20 其次要从套路人 形和 内意高度统一 , 以称为“ 所 形 如 4 18 久能通神, 运动时稳沉 , 以定运行 , 手 , 2 式简化太极拳 ,0 式太 意拳” 这种拳法象形取意 , 。 借鉴了
内家拳

内家拳《内家拳》我国著名传统拳术名。
相传始于明初著名道士张三丰。
内家拳将道教气功炼养之旨融于拳法中,具有贵柔尚意的特点,以心息相依、运行匀缓、意到气到、动静自如、以柔克刚、灵活婉转、莫测端倪为行拳要领。
至今流行的八卦掌、太极拳、心意六合拳(形意拳)、大成拳等,皆从内家拳演绎发展而成。
道教武术有内外之别,其根皆在“养”、“御”二字,乃与“道”旨相合,非唯太极、形意、八卦可以统代,枢密甚深。
而道教内家拳独树一帜,具有“形不露体,内外兼修”的特质,故而历代嗣传者均将开诀破障作为承袭正统之径,密授亲传,素有“操架无诀指,山门绕圈子”之说。
否则,未经指点何来举手投足间应手溃匪之效?笔者欲从浅宣道教内家拳诀入手,给大家提供一个对其再认识的平台。
下文虽只字片语,但亦为历年翻山越岭所得,开悟者句句见金,自别于他家谱诀,久久品之,堪可鉴照尔。
一、拳崇五德:曰敬道,曰从愿,曰敛性,曰凝真,曰虚涵。
二、无极诀:凝虚浑穆衔无缝,气敛神放罡摄魂。
三、两仪诀:虚实破万论,只此动静生。
七星纳两仪,身手步法纯。
正顺背逆择,先天后天分。
往来无重弊,触接落下乘。
万变不出此,诀祭捆仙绳。
四、三才诀:三田悬一剑,三盘莫失偏。
天盘云虚缭,地盘鱼窜旋。
人盘风摆柳,三盘如鸢线。
三才若在梢,三节九摧连。
三才四门搏,九宫十字见。
五、五形攒:内五形,外五形,内外相生又五行。
能将生克设彼我,始知此言异凡品。
六、十二合:内三合,外三合,内外不合奉人捉。
一窍髓藏顺契间,何苦枉自硬相磨。
七、七星十三峰:头手肘肩胯膝足,顶圆坠沉松关溜。
耽身攒步簇息至,纵是大罗一把收。
头手肘肩胯膝足,顶打刺撞挤冲蹴。
夺居中铉判少正,沾身撒出千只手。
八、九宫图:脚下七星走八门,八爻中有一宫门。
关守放纵任急徐,上下八方金钱囵。
九、三相觉:眸神赖从丹炉提,水木齐发惊彼魂。
耸耳怒目顾八风,此为初觉应思神。
次觉玄玑心胄验,三万八千毫端问。
卷涡搜煞火土逸,内外循轨上下挣。
十、真息诀:一来一往谓命生,绝纳去息养天真。
武当内家拳概论

武当内家拳概论武当内家拳,是一种集武术养身为一体的精妙拳法,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千斤,后发先制的武术特点;亦有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刚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术风格。
更有发人潜能,开人智慧,充人精神,壮人体魄,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独特功效,实为中华武术之晶体,东方文化之瑰宝。
太极拳法,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俩仪、太极、无极、三种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修练功法。
一、两仪拳又称太乙拳,用来练习手、眼、身、法、步、及混元劲(暴发力、反弹力)的一种拳术。
其风格是:快慢相兼,刚柔相成,有行如龙,坐如虎,闪如电,发如雷的武术特点,有后发先制的实战效果,是太极门中的必练长拳。
道曰:“阴阳和合为太极,分开曰俩仪”此拳或快或慢,或刚或柔,阴阳各见所长,故曰“两仪”。
二、太极拳内合其气,外合其形,位居其中,形气相含,神形俱妙,容武术养身於一体,偕称绝妙玄学。
太极十三势: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
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绵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
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三丰太极拳:是第二代太极拳法,有108式。
相传乃为三丰祖师门下弟子,根据十三势演化而来,虽五步八法,功防精要,五脏八脉,养身特点,没有明显表现,但尽含其中。
内家拳以内力为核心的武术体系

内家拳以内力为核心的武术体系中国传统武术中,内家拳以内力为核心,是一种注重内在力量的武术体系。
内家拳的练习旨在通过锻炼呼吸、意念和肌肉来培养内力,并将其运用于实际战斗中。
本文将从内家拳的起源、特点和修炼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内家拳的起源内家拳起源于中国古代道家和武术家的思想和实践,它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和“五行”理论密切相关。
内家拳的练习注重培养身体内部的能量,强调“内外一体”的思想,追求身心的和谐统一。
二、内家拳的特点1. 内外结合:内家拳的练习要求将内力与外形动作相结合,通过呼吸、意念、姿势等方式来发挥内力的作用。
内力不仅要在肌肉和骨骼中发力,还要将力量通过内部的气机传递出去,形成具有杀伤力和防御力的技术。
2. 微妙而精确的动作:内家拳的动作注重细微、精确的控制,要求练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内部的感觉上。
通过精确的动作来调动身体内部的力量,实现最有效的攻防。
3. 静与动的统一:内家拳强调动作中的静态性和动态性的统一。
在静态的姿势中,练者要表现出内力的紧张和充盈,而在动态的变化中,要使内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和运用。
4. 以内力为核心:内家拳的核心是内力的培养和应用。
内力是练者通过长期的修炼获得的一种特殊能力,它不仅仅是肌肉力量的表现,更包括了身体内部的能量运转和调和。
三、内家拳的修炼方法1. 呼吸法:内家拳的练习强调自然而深沉的呼吸,通过深呼吸来调和体内的能量,并在每个动作中精确地运用呼吸,以增强内力的发挥。
2. 意念法:内家拳练习中,意念是调动内力的关键。
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内部的感觉上,掌握并引导内力在体内流动,从而实现内力的控制和运用。
3. 动作法:内家拳的动作要求练者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连贯性,通过精确的动作来调动体内的能量,实现内力的释放和运用。
4. 器械法:内家拳修炼中常常使用一些特殊的器械,如太极剑、太极扇等。
通过使用器械来练习,可以进一步增加内力的培养和提高。
内家拳作为一种以内力为核心的武术体系,以其独特的内家拳功法和内功修炼,成为中国传统武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内家拳基本功法

内家拳基本功法内家拳,又称内功拳、静功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它强调内外兼修,以意驭气,气驭力,通过内在的修炼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内家拳的基本功法是学习内家拳的基础,包括站桩、行步、呼吸、意念等方面。
一、站桩站桩是内家拳基本功法的核心,也是内家拳训练的重要手段。
站桩的目的是培养人体的内外协调能力,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力量。
站桩时要求全身放松,头顶领起,下巴微收,双肩下垂,胸腹自然舒展,臀部微收,双腿微曲,双脚平行站立。
初学者可以先从高桩开始,逐渐过渡到中桩、低桩。
1. 高桩:双脚与肩同宽,双腿微曲,双手抬起至胸前,手指自然弯曲,手心向内,保持身体挺直,重心在双脚之间。
2. 中桩:双脚与肩同宽,双腿微曲,双手抬起至胸前,手指自然弯曲,手心向内,保持身体挺直,重心在双脚之间。
膝关节弯曲角度较大,大腿与地面呈45度角。
3. 低桩:双脚与肩同宽,双腿微曲,双手抬起至胸前,手指自然弯曲,手心向内,保持身体挺直,重心在双脚之间。
膝关节弯曲角度更大,大腿与地面呈30度角。
站桩时要保持呼吸自然、意念集中,感受身体内外的变化。
随着功夫的加深,可以逐渐增加站桩的时间,提高站桩的难度。
二、行步行步是内家拳基本功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行走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力量。
行步时要求全身放松,头顶领起,下巴微收,双肩下垂,胸腹自然舒展,臀部微收,双腿微曲,双脚平行行走。
行步的速度要适中,不宜过快或过慢,保持身体的稳定和舒适。
1. 直线行步:双脚平行,沿着一条直线行走,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2. 弧线行步:双脚平行,沿着一条弧线行走,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3. 圆形行步:双脚平行,围绕一个中心点行走,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行步时要保持呼吸自然、意念集中,感受身体内外的变化。
随着功夫的加深,可以逐渐增加行步的时间,提高行步的难度。
三、呼吸呼吸是内家拳基本功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调整呼吸来达到调整身体状态的目的。
内家拳的“拳意”

内家拳的“拳意”内家拳的“拳意”内家拳是形神兼备的一种拳术。
“形”指外形动作,“神”是神意。
在内家拳的神意里,“意”是比较普遍为人所知,“神”是提到得比较少。
在实战中,如没有精神,气势、士气一下就矮了对方半截,这样未战已分胜负了。
“若是睹面先被彼神气罩住,自已先惧一下,就不可与彼较量”<李存义言>。
所以职业拳击里,赛前发布会里最惯例的语言是“我能够击倒对方”。
在正式比赛,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面,裁判员在讲规则,双方拳手在互相瞪视,那眼光好象要吃掉对方。
这都是企图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谁的气势衰,谁就有被击倒可能。
所以<孙子兵法>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气势来自何处?勇气。
故曹刿说“夫战,勇气也”。
勇气从那里来?精神。
精神萎靡不振,最想要的是一张软床。
这时如战斗,必死也。
如果长期神情畏缩、抑郁,这是气血两亏现象。
别说打架斗殴,见着激烈的事都心惊肉跳、退避三舍。
内家拳之所以是世界上最优秀训练方法论,就是它是以调整、激发人体气血为原则立场,从人的生命活动之源——神入手训练。
有些中老年人用太极拳来健身,练过一段时间锻炼后感觉胆气豪壮了的:看到那些恶人恶事不会怕了,与大个子比推手虽然比不过他,但心不怯。
这就是经过内家拳的训练把气血调整增强起来了的现象。
故拳经云“精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见天真。
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神,分元神、识神两种。
元神识神,在我国丹道体系里有诸多解释。
总体来说,元神是先天之神,识神是后天之神。
先天之神就是无意识之能,预知之能。
人的生命活动一般认为是由意识决定的,不过这是人们错误看法。
我们的生产生活很多活动是人的意识主导下作为的,但是人的绝大多数活动不是由意识决定的。
比如西方生理学所说的人体生命本源血液循环意识就无法主决,人累了,要睡觉,意识也控制不了。
人的生长、发育、衰老意识也决定不了。
元神集中表现在预知之为,也是较易使人感觉到的。
人与动物都有预感之能,比如在2004年12月的东南亚海啸中,有个这样一个镜头,那些驯象师把大象往海边赶,大象就是不肯去,驯象师用鞭抽打赶去,大象反而往回跑,接着海啸就扑来。
内家拳

不过李小龙已经去世多年了,没有太多的证明了。仅凭美国的查克·罗礼士 ,乔·刘易斯都是叱咤世界空手道冠军,甘心情愿的屈膝李小龙为师,说明李小龙的功夫非同寻常。至于李小龙的速度快如闪电,是不夸张的,我去过很多地方,总是无意中听到别人说李小龙一秒钟可以打出几拳,踢出几脚的记录,难道他们都是吹捧李小龙?今天,在书刊,报纸,电影上看到很多明星致敬李小龙功夫。成龙自暴当年和李小龙拍电影,被李小龙一脚踢出很远。在成龙的《成龙传》里,也可以看见成龙再一次对李小龙武术致敬的演说镜头。无论是中国的少林寺,还是其他武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院,基本上都有李小龙“截拳道”专修课程。在国外无论是美国,日本,菲律宾,等都有李小龙截拳道俱乐部,李小龙走了很多年了,至今,仍然是全球华人知名度最高的硬汉,通过这些,足以证明李小龙的功夫绝对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击上讲究技巧和自身内力的培养。气功可以被内、外家拳借鉴过来使用,不是内家拳所独有的
1 以其130余磅的体重,击出了350磅的沉拳
2 用二节棍击出了1600磅的力量
3 以其招牌动作“垫步侧踢”,把一个身穿护甲的200磅壮汉踢飞了20米,落入游泳池中
4 把34公斤的杠铃直臂水平前伸,收回,在伸出静止控帛20秒
李小龙的寸拳:相隔10厘米能将150斤的壮汉击5,6米远.
李小龙的腿功:能够击出1650磅的神力,曾用侧踢把一个150斤壮汉踢飞20米落入游泳池中.
李小龙的速度:一秒打9拳,踢6次腿!速度几乎是大山的两倍.天下武功,无坚不摧,惟快不破!所以,这是最关键的,即便大山力量大过李小龙,与李小龙交手,他根本占不到便宜.估计用不了半小时,大山就会承受不住李小龙连续的重击而败下阵来.
武当内家拳三大名拳八卦掌的介绍

武当内家拳三大名拳八卦掌的介绍八卦掌是我国流传很广的拳种,是武当内家拳三大名拳之一,也是道家养生、健身、防身阴阳掌的一个体现。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当内家拳三大名拳八卦掌的介绍。
武当内家拳三大名拳八卦掌的介绍武当内家拳三大名拳之一游身八卦掌游身八卦掌又称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
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
有些八卦掌老拳谱常以卦理解释拳理﹐以八个卦位代表基本八掌。
八卦掌是我国流传很广的拳种,是武当内家拳三大名拳之一,也是道家养生、健身、防身阴阳掌的一个体现。
它以八大桩法为转掌功,又集八大圈手于一体,下配一至八步的摆、扣、顺步法为基础,以绕圈走转为基本运动路线,以掌法为核心,在走转中全身一至,步似行云流水,身法要求:拧转、旋翻协调完整,走如游龙,翻转似鹰。
手法主要有:穿、插、劈、撩、横、撞、扣、翻、托等。
关于八卦掌的起源据考证为清代河北文安县人董海川(约1813~1882)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结合武术加以整理而成。
董海川曾在清朝肃王府作拳师﹐故八卦掌首先在北京一带流传开来﹐近百年来遍及全国﹐并传播到国外(如东南亚地区)。
八卦掌的特点是身捷步灵﹐随走随变﹐与对方交手时身体起伏拧转﹐敏捷多变。
拳谚说它“形如游龙﹐视若猿守﹐坐如虎踞﹐转似鹰盘”。
其基本功以桩步﹑行步为基础。
身型要求顶头竖项﹐立腰溜臀﹐松肩垂肘﹐实腹畅胸﹐吸胯提裆。
步法要求起落平稳﹐摆扣清楚﹐虚实分明﹐行步如蹚泥﹐前行如坐轿﹐出脚要摩胫(两脚踝关节相贴而过)。
走圈时﹐内脚直进﹐外脚内扣﹐两膝相抱﹐不可敞裆。
身法讲究拧﹑旋﹑转﹑翻﹐圆活不滞。
手型有龙爪掌﹑牛舌掌两种。
主要手法有推﹑托﹑带﹑领﹑搬﹑拦﹑截﹑扣﹑捉﹑拿﹑勾﹑打﹑封﹑闭﹑闪﹑展16法。
要求能进能退﹐能化能生﹐虚实结合﹐变化无穷。
每掌发出﹐皆要以腰作轴﹐周身一体﹐内外相合﹐外重手眼身法步﹐内修心神意气力。
内家拳之“内意、内气与内劲”

内家拳之“内意、内气与内劲”所谓内,是与外相对而言的,而且是与外互相依赖而并存的。
内与外之间的区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既不能把二者混淆在一起,也不能用一刀切的办法把它们截然分割开来。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总是以内中有外、外中有内而存在的。
因此,我们要区别内外,就必须有一个基点,这个基点也就是区别内外的界线。
对于这方面的讨论,在拳术中并无十分必要,所以我们只能就形意内家拳之内的含义加以说明,以供参考。
形意内家之内,概括起来说包括意、精、气、神、劲五个方面的含义。
精为全体之营,气为生命之本,神为仪表之威,劲为全体之用,而意为诸方面之首领,所以在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化神还虚、发动真劲等功法中,都脱不开意念活动。
意,指的是人身之内的真意;精,指的是人身之内的元精;气,指的是人身之内的元气;神,指的是人身之内的元神;劲,指的是人体之内的真劲。
意有内意、外意之别;精有先天精、后天精之分;气有内气、外气之异;神有元神、心神之分,劲有内劲、外力之别。
内是养生之术,健身之方;形为运动之道、攻防之法。
拳为体之现,术为妙之用,外为形,内为领。
内动是外动之源泉,外动是内动之体现,如果没有内动,也就不会产生外动。
内意不到,气就难到;气若不到,劲力也就无由而生至。
反过来讲,如果外形肢体的运动动向(包括尺寸、角度、劲节、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视向、身法等等)不正确的话,就会使内意、内气、内劲等受到压抑、影响内在因素的发挥。
因此,要使意拳之内得以正确地表达和发挥,就必须在求内的同时兼顾求外,这是形意内家拳之本来面目。
二、形意拳之内与道家内丹术的关系先师所传:“精拳者必精于道,精道者必精于医。
”为什么练习形意拳还要研究道家的功法和祖国的传统医学呢?这是因为形意拳中的内家功夫,是采用了道家内丹术的功法,所以学习形意拳时,在无极势、虚无含一气势、太极势、两仪势、三体势及其他桩法中,要把道家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化神还虚的三层功夫贯穿和运用进去。
什么是内家(拳)功

什么是内家(拳)功内家拳(功),是指习武者不以个人外形优势为依仗:(身体有多么强壮、力量多么过人、肌肉多么发达等),主要是以开发人体内在心智、精神为目的一种高级练拳方法,他不仅可用于防身自卫,对健康、延年益寿更具有特效。
目前我国传统内家拳有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意拳等,他们大多从站桩练内气入手,习者先从放松入静中求内养,随着功夫的深入先将人身中散乱之气,逐渐收聚于丹田之内,不偏不倚,和而不流,当人身体内内气腾然、气血充涨并鼓荡全身时,练功者会有全身浑元气球感,意境悠长深远而丰富感,再以松柔缓慢之外形来响应配合内在心境感受,不用丝毫拙力,专以神意去运转身体四肢,这样将逐渐地练出内劲(真劲)来,这时练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内在的意境和精神世界。
随着练功者功夫愈来愈深(身体内在越松越透、拙力逐渐退尽、感知神经愈发灵敏。
智慧也会得到大的提升,身体内外越来越协调统一,内劲愈来愈浑厚精纯)。
笔者在此说说自己当初练内功的感受:站内功桩第一阶段:此为初步阶段。
起初有可能站不住,静不下心来,急躁,浑身放松不好,感到别扭、不适,身体酸困劳累,因急躁甚至会出现头疼晕昏、心跳加快、身体呆板僵硬、呼吸急促、胸闷、胸疼、心律不齐、血压波动、浑身出凉气等现象。
内功桩第二阶段:此为功法入门阶段,也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
此阶段站桩者已经逐渐有所习惯,也站得住了(上瘾),心安静了,不急躁了,浑身的肌肉、关节、五脏、精神也都放松得很好了。
至此练功者就如站着睡觉,抛却烦恼,忘掉生活、工作、家庭等一切杂念,净化心灵、净化身体,感觉自己身体和心灵快乐、温馨、安宁、香甜。
这时体内会出现种种好的感觉,比如原来身体的不适消失了,身体出现平衡感了,大脑感到清晰,心情非常舒畅,消化力提高了,睡眠也好了,身体灵敏,步履轻快稳健,耐热耐寒,乃至身体有病者在此阶段,某些病症的反应有的消失有的好转。
内功桩第三阶段:此为疾病反应阶段,特别提示,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化往往是突然地。
中国武术的“外家拳”与“内家拳”

中国武术的“外家拳”与“内家拳”中国武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
其中,“外家拳”和“内家拳”代表武术流派中两种不同的技术风格。
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国武术的“外家拳”与“内家拳”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呢?下面和店铺一起了解一下吧。
从技法特点上看:所谓“外家拳”就是刚显于外,强调先发制人、以动制静、主于搏人等武术技术风格的拳种。
属于外家的拳术种类很多,如少林拳、大小红拳、炮拳、长拳等五十多种。
所谓“内家拳”是相对于“主于搏人”的外家拳技而言的,它是柔显于外,强调后发制人、以静制动、主于御人等武术技术风格的拳种。
代表拳种有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
从本质上讲,两者都是拳法的范畴,都必须以人体的生理机能为根本,都离不开武术特有的运动技法。
从外功与内功上看:首先,武术有内功和外功之分,内功主练气,即内练一口气;外功主练筋骨皮,提高击打能力。
一般认为内家拳尚柔,以静制动,重视内练内养,用中国哲学理论来阐述拳理。
而外家拳则以刚猛、劲力见长,以动制静,重视外劲的训练。
实际上这并不意味着内家拳只重于内功修炼,外家拳只偏于外劲的修炼。
内外两家之分,是就两大门派的技术风格而言,两者之间的区别在术不在气。
武术的内功和外功是各流派都要求具备的,各流派均强调“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内外双修,如拳谚所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无气不是功,无功不是拳”。
外功不是“外家拳”专有的,“内家拳”中也要求外功的修炼;内功也不是“内家拳”所固有的,“外家拳”也有内功的修炼。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外家拳”和“内家拳”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并逐步吸取各自的优点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这是自然法则。
从刚柔相济说法上看:传统上认为,“外家拳”重刚,“内家拳”重柔。
而在武术基本法则中,拳家认为“过刚易折,太柔易痿”“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迫不捷”。
刚与柔在拳法中是相互变化的。
太极拳为什么被称为“内家拳”?

太极拳为什么被称为“内家拳”?自己为自己打一套拳你的生命将与众不同太极拳为什么被称为“内家拳”?什么是内家拳?通常认为有明暗之分、显隐之别、气技之分、劲形之别,还有在家出家之分、少林武当之别、门外门内之分、阴阳刚柔之别。
其实,内外家之分,说来说去,指的是习武的不同阶段,外家是内家的必经之路,内家是外家的深化提高。
清人写的《王征南墓志铭》中,首次提到内家拳,言:“有练内家拳者,动作敏捷、粘衣发力、犯者立仆。
”这说的其实是习武艺成后的境界。
你如果到民间走访拳师,会发现各个拳派有成就者都是这种表现。
不管你怎么进攻,碰上他你就飞出去。
按说,这些都应该算内家拳。
到了民国,唐豪首次在其文章中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称为内家拳,并认为比其他拳种更高大上。
于是,造成了武林的口角现象:练内家拳的强调自己的内家境界,以别于其他拳种,而其他拳种自然不服,直接否认拳术有内外家之分,这种争论一直延续到今天。
其实,从本质上说,内外家之分实为境界修为之分,它是一条完整道路上的前后两段。
下面,一起来看一定内家拳到底有哪些特征呢?一、不争先老子《道德经》中有“不敢为天下先”的说法,这是内家拳技击的战略原则。
既然是武术,为什么不争先呢?首先,这是因为,道家哲学本来就和佛家思想一样,以空寂虚无为本体,要求把所有的人世的纷争放下,反对所有的高下之分,从有为入无为,从而达到证道的那种精神的永恒。
由于这样的原则,内家拳首先是以武演道,以武证道,并不与人争武技的高低,即使与人较技,也是礼让三先,点到为止。
表现在技击上,内家拳“不争先”的战略原则就是以静制动、舍己从人。
内家拳不主动进攻,而是等对手发动后借力打力,太极拳的说法是舍己从人,你的力打过来我顺着你的力走,然后再加上一个力,引进落空,往往犯者“应手而仆”。
二、以柔克刚老子认为,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最卑下的也莫过于水,然而,最强大的也是水。
从这种水的智慧就可以看出,唯其柔弱才能刚强,唯其柔弱才能胜过刚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家拳的三种解释
龙城飞将旭日东升
现在,关于内家拳和外家拳说法很普通,很流行。
但到底何为内家拳,何为外家拳,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关联,似乎没有明确的结论。
武术分内外家,始见于黄宗羲[1]之《王征南[2]墓志铭》。
黄宗羲以为:“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乘之。
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于少林为外家。
”他的意思是说,少林是主动进攻别人,却容易露出漏洞给对方钻空子。
而内家拳是以静制动,来犯者接手就摔倒在地。
然而,少林拳家和一些武术研究者对此说持有不同看法,认为少林拳也是内外兼修的拳术。
关于内家拳的起源,黄宗羲认为,“起于宋之张三丰[3]”,“夜梦天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4] 。
后世关于内家拳的附会,多出于此。
上一世纪三十年代,作为唯物主义者的武学研究专家唐豪[5]认为:“言三丰为内家技击之祖者,始于此文,然不足信也”,“梦中授拳……其说荒诞”[6]。
根据黄宗羲的观点,内家拳因与外家拳(少林拳)相区别而命名,其特点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是一种“主于御敌”的拳种,是相对于“主于搏人”的“外家”拳技而言。
明末清初人王征南精精于此术,后传黄百家[7]。
黄百家在《内家拳法》中对该拳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
这样看来,最早的内家拳就和现在几百种拳种之一一样,是一个拳种,有其独特的训练与技击方法。
这是关于内家拳的第一种解释。
内家拳16世纪中叶后盛行于浙江东部四明一带,人们以为自张松溪[8]至清代黄百家后,已趋湮没。
后人曾将近似于内家拳的太极、形意、八卦等拳术归为“内家拳”,这样,而内家拳已经成为拳术类别的名称,不再是某一拳种的名称了。
而流传在四明具体的原始内家拳则被称为“四明内家拳”。
有人以为,明代武术颠峰时期的总结,故有上乘大乘之说的四明内家拳,成了当今各派内家拳的公认始源。
但也有人提出质疑,因为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似乎和四明内家拳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这是内家拳的第二种解释。
以后,人们对内家拳的认识开始丰富起来。
一种观点们认为,练内家拳可以调节人体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
学练时,不呈血气之勇,动静举止,合乎自然科学,他练形合外,练气实内;动静互根,温养合法,故内家拳内外皆练,刚柔相济,性命双修,适合不同层次的人学练。
其功效在于补先天的不足,补后天的亏损。
再有一种观点把内家拳更提到文化与哲学的高度。
夏明土先生在《行字拳术》中称:内家拳“会聚了法(阴阳)、理、医、易、兵、五事为一体,知之修炼,天地生杀之机,阴阳造化之理,妙用真功,包涵总括,尽收其中,实为天地所珍秘,进则可为治国平天下之用,退则当作修身齐家之策。
”这种观点把内家拳的功能扩大到了虚空的地步。
到了这个阶段,人们关于内家拳的认识越来越丰富,产生了内劲、内功、内气、内力等相关的概念,许多拳种都征兵出现了内力的锻炼方法。
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内家拳有了第三种解释:研究内劲、注重内劲的拳种统称为内家拳。
毫无疑问,形意、八卦、太极等拳种以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词汇,研究并传授内劲的锻炼方法。
从这些不同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内劲是人体运动的一种方式,
内劲是唯一的,内劲就是人体神意气力的高度地协调统一。
在这里,我们讲到四个侧面,神、意、气、力。
翻开内家拳的书籍,几乎毫无例外的会讲到身法。
身法是什么?身法就是内劲的初级功夫,就是调整人体各个部分协调统一进行运动的方式。
通过研究,我们对内劲相关的一些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认为。
内劲是指人体神意气力整体高度协调的运动。
内功是这种运动持续积累,产生这种整体协调力的成功几率和力度的大小,通俗一点说是是内劲的积累。
内气是内劲的组成部分,它与精神、意念等共同构成内劲的运动。
内力则是内劲运动的外部表现,尤其表现为动作的协调性和对外部的打击力。
这样看来,广播体操和太极操虽然也有一定的锻炼效果,但远不及运用内劲进行锻炼的太极拳的效果,因而我们可以找到太极拳较广播体操和太极操养生的原理:它是合适的、合理的、有一定强度并能增强人质,且运动损伤最小的运动。
有了太极拳内劲的基础,做其它任何运动都可以尽快地掌握运动规律,提高运动成绩。
同时,如果太极操和广播体操融入了内劲,也就成了内家拳。
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24式太极拳,若懂内劲的人去练,也可以打成内家拳。
不懂内劲的人去练,传统的套路也出不来内劲。
同样的道理,如果懂内劲的人去打外家拳,也是内家拳的效果。
如果不懂内劲的去打内家拳,同样只能是外家拳。
再看人们习惯上作为内家拳的形意、八卦和太极关的。
以形意为例,练成功夫需要分开个阶段修炼内劲。
明劲、暗劲、化劲是其必经的三个阶段,孙禄堂在其《拳意述真》中说过的。
但是如果我们直接从暗劲上开始修炼,形意拳就成了太极拳。
如果太极拳每一式都明显地发劲,并且是发长劲,也成了形意拳。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情况,有的拳师会很多拳种,但是内劲只能有一个。
若他说他会很多拳的动作,可以理解。
若他说他会很多拳种的内劲,就要打个问号了。
实际上,许多不讲内劲的拳种也在追求运动的合理性,不追求这种合理性的拳种实际上是让人们练不合理的动作,尽早要在社会发展中被人们所淘汰。
因为这样的拳种必然经不起格斗的考验。
所以,从内劲就是神意气力高度协调统一的观点看,包括形意、八卦。
也包括咏春,少林,拳击,散打,泰拳,巴西拳等各种拳其实都含有内劲的因素,只不过人家没用这个词而已,或者没有刻意强调而已。
有不少人注意到,太极拳的弹抖劲。
有人说,弹抖劲是太极的特色。
没错,这是太极拳的特色。
但是,换句话说,也可以把弹抖劲理解为是内劲的发劲方式之一,也就是说,弹抖劲是一个短劲。
与之相对应的是形意拳,形意拳是发了个长劲。
形意拳发劲若短一点,也就是弹抖劲了。
这是由于形意和太极发劲特点不同。
太极是贴住对方发劲,所以只能是发短劲。
形意是有距离的时候发劲,有点类似拳击,所以发出来是长劲。
实际上,太极拳的搂膝拗步、上步搬拦锤等也是一种长劲。
实际上,任何一种武术所追求的都是运动的合理性。
若哪派武术没有这些,应该赶快补上,而不应拒绝别人的好的东西。
如果哪个门派的武术不奉行这样的理念,死守某种旧的模式,旧的练法,一定会在被淘汰的。
内家拳概念的三种解释,表现了人们对内家拳认识的三个阶段,先是一个拳种,再是一类拳种,再就是运用内劲的拳种。
这三种解释,也是人们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表明人们对内家拳的认识由表象到本质的升华过程。
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