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现当代绘画中的“变体画”看传统的突破-最新资料

合集下载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绘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通过绘制、涂抹等手段在画布、纸张等媒介上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审美理念、艺术技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中西方绘画的差异进行探讨。

一、表现形式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往往强调画面的整体性和留白的美感。

中国绘画笔法多样,常见的有写意、工笔、泼墨等绘画风格。

中国传统绘画强调意境和情感的表达,画面常常通过色彩、构图等手段在留白中表现出一种意境美。

中国绘画注重留白和意境的表达,这与中国人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而在西方绘画中,尤其是在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以及印象主义等流派中,画面的写实性更加重要。

西方的绘画风格强调逼真的写实效果,追求光影透视的表现和画面中的细节刻画。

西方绘画也注重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情感表达,画面中的形象往往更具个性化和情感化。

可以看出,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绘画追求意境美和整体性美,强调留白和笔墨的运用;而西方绘画则重视逼真的写实效果和人物情感的表现。

二、审美理念中西方绘画的审美理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审美情感,强调画面中的意境和气韵。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常常有“意境”、“气韵”、“神韵”等词语,这些词语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被提及。

中国文化注重内在的美感和心灵的净化,因此中国传统绘画也表现出一种内敛、含蓄的审美情感。

三、艺术技法中西方绘画在艺术技法的运用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绘画主要以毛笔、水墨、颜料等传统材料为主要工具,通过工笔、写意、泼墨等不同的绘画风格来表现画面的意境和气韵。

中国传统绘画更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象的表达,强调笔墨和墨色的运用对画面的影响。

而西方绘画主要通过调色盘、画笔和画布等材料来实现画面的创作,西方绘画更加注重色彩和形式的表现,对调色、明暗、透视等技法要求较高。

西方绘画中还有油画、水彩、素描等不同的绘画技法,每一种技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自古以来就有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既来自于各自的文化传统,也体现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不同的视角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进行浅析。

一、历史传统的影响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的根源之一来自于不同的历史传统。

西方绘画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受到古希腊文艺复兴的影响,追求表现个体形象和客观真实,重视透视和光影的表现,强调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

而中国绘画起源于古代壁画和甲骨文,受到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的影响,追求表现内在意境和情感境界,强调对心灵世界的表达和抒发。

这种深刻的历史传统对中西方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绘画表现方式上,西方绘画强调透视和光影,追求客观真实和形象的表现,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意境和空间感,追求内在情感和神韵的表达。

在审美观念上,西方绘画强调个体表现和理性思维,注重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分析,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情感共鸣和心灵交流,注重对内在世界的体验和领悟。

二、题材和题材的不同中西方绘画在题材和题材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绘画中,人物、风景、静物等是常见的题材,而中国绘画中,山水、花鸟、人物等则是常见的题材。

在西方绘画中,人物和风景的表现往往更加具体和写实,注重个体形象和外在景物的表达,而中国绘画中,山水和花鸟的表现往往更加抽象和意境,注重自然景物和物象的意蕴。

三、艺术表达方式的不同这种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对中西方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绘画的艺术表达方式更注重色彩和造型的表现,追求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描绘,而中国绘画的艺术表达方式更注重墨彩和笔墨的表现,追求对内在世界的体验和领悟。

四、审美观念的不同中西方绘画在审美观念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绘画中,理性和实用主义是常见的审美观念,追求客观真实和形象的表现,而中国绘画中,情感和意境主义则是常见的审美观念,追求内在意蕴和情感的表达。

五、当代艺术的发展和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中西方绘画在当代艺术中已经逐渐融合和交融。

【课件】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课件高一上学期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课件】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课件高一上学期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01 尝试用新媒体技术制作一幅自己或同学的肖像,并说说
你的制作体验,它与传统绘画相比有何不同?
02 请同学们选出自己喜欢的流派画家及作品进行分析鉴赏。 03 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课 后 作 业
谢谢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红黄蓝构图》 蒙德里安
03 技巧还是观念
绘画可以什么都不像吗?如同下面《作品 32号》这样的抽象美术作品,你 注意过吗?通常人们会反应说“看不懂”,即使你努力地 用眼睛辨别画家 到底“画了什么”,但依然不能给你满意的答案。这些看似随意的笔触、 简单的符号和色块真的是画家们用心画出来 的吗?那些奇异的艺术语言和 符号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思考:两幅图片的表现内 容和形式有何异同?
《圣维克多山》塞尚(油画)
圣维克多山 摄影
《印象·日出》莫奈(法国)
《向日葵》梵·高(荷兰)
《草地上的午餐》马奈(法国)
02 变革后的西方现代艺术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西方现代艺术是指西方自 19 世纪末以来的艺术。它在艺术理念、 艺术标准、创作方法、 语言形式等方面几乎都形成了一个与传 统完全不同的新艺术体系,人们一般称之为现代主义艺术。
《生日》夏加尔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是一次反对模仿与再现的视觉变革, 背离了西方传统艺术中“忠实于自然”和“理想美”的 原则,转向追求作品强烈的张力、清楚的结构和直率单 纯的表达。
04 在科技与新媒体环境下的艺术将走向何方
20世纪以来,伴随着流行文化的发展和电视节目的普及,艺术家们一方 面站在观众的角度开始了对视觉接受方式的思考, 另一方面使用包括摄 影、电影、电视在内的各种新媒体技术来实践这种思考。层出不穷的新 媒介将为艺术的表现与传播带来哪些新变化?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去面对 全新的艺术形式呢?

中西方传统绘画审美比较及对美学教育发展的思考

中西方传统绘画审美比较及对美学教育发展的思考
创新和发展
在调适中西方传统绘画审美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创新和发展。通过结合中西方传统绘画审美的优点和特点,创 造出更具时代感和艺术价值的绘画作品。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也能够为美学教育发展提供更为丰 富的资源和启示。
04
对美学教育发展的思考
保持民族特色与吸收外来文化的平衡
01
民族文化是美学教育的基础
中国画注重画家的个性表现,追求笔墨意趣,强调主观感受和情感表达。西方画则 更注重对物象的刻画和表现,追求形态和色彩的真实性。
中国画强调整体性和气韵生动,注重画面整体和谐和统一。西方画则更注重细节和 局部的表现,追求形态和光影的逼真度。
绘画技巧与手法的差异
中国画多采用水墨、毛笔、宣纸等传统工具材料,强调笔墨的运用和表 现。西方画则多采用油画颜料、画布、画板等现代工具材料,注重色彩 和光影的运用。
美学教育的发展需要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深入挖掘和传承本民族
的文化精髓,保持其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特色。
02 03
吸收外来文化有益元素
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美学教育也需要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元素 ,包括西方绘画的审美观念、技巧和表现方式等,以丰富和完善自身的 艺术体系。
平衡民族特色与吸收外来文化
美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恰当地吸收外来文化的 有益元素,寻求一种平衡,以推动本民族美学教育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感谢观看
03
中西方传统绘画审美的融表现形式的交融
中西方传统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也有一些 共通之处。例如,中西方传统绘画都注重对物象的写实表现 ,同时也在绘画语言和技巧上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
文化交流的促进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也为中西 方传统绘画审美的交融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西方绘画中 的透视法和构图法等技巧,在传入中国后被广泛吸收和应用 ,丰富了中国的绘画表现手法。

浅谈现代西方艺术思潮对中国画的影响

浅谈现代西方艺术思潮对中国画的影响

浅谈现代西方艺术思潮对中国画的影响内容摘要:我国传统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既继承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又不断地吸收、借鉴西方艺术的有益成分,逐步实现了中国画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其转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本文试从现代西方艺术思潮的内容、特点及其对中国画的影响作进一步的评析。

关键词:现代西方艺术思潮中国画传统形态现代形态一纵观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发展史,就是一部批判、继承本民族的传统艺术文化和吸收、借鉴现代西方艺术思潮的历史。

在100多年的发展、变革中,中国的一些美术家在自身的美术创作活动中自觉不自觉地将西方美术作为自己艺术创造的一种对比和参照对象。

尤其对一些坚持从传统艺术本身来求新、求变的中国画家,在保留中国画独特个性的同时,也自觉不自觉地采纳、吸收和鉴赏现代西方艺术的有益成分,来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具体地讲,大致有三方面的内容。

其一,在现代西方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影响下,彻底抛弃了古典艺术的理想主义色彩,从而转向对人类内心世界的表现。

其实质就是,彻底否定古典主义,运用古拙、深沉的表现技巧来表现庄严神圣的宗教理念,从现实生活出发,从不同的方面,以新的视角,真实科学地描绘客观世界和艺术家身边的现实生活,以及表达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其二,注重形式,把“形式提高到独立地位”,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本语言。

用新的技巧和形式展示了客观世界和人们的主观精神世界的丰富性,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

其三,积极吸收科学技术进步的优秀成果,大量吸收、运用人体解剖学、现代光学、化学、色彩学、构图学、透视学以及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创造了既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又带有时代精神风貌的艺术作品。

上述三个方面不仅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近、现代中国画的发展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使中国画实现了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

二现代西方艺术思潮作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对当代中国美术产生的影响,一方面是西洋诸多画种的引进,丰富了我国美术创作的载体。

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趋势

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趋势

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趋势在当代艺术的舞台上,现代绘画艺术正以其独特的创新趋势,引领着艺术界的风潮。

这些趋势不仅反映了艺术家们对传统绘画形式的挑战,也展示了他们对新观念、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

首先,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趋势之一是跨界融合。

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材料和技法,而是大胆地将绘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数字艺术等。

这种跨界融合不仅拓宽了绘画艺术的表现力,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其次,现代绘画艺术的另一个创新趋势是观念先行。

许多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更加注重对观念的表达和探讨。

他们通过绘画作品,传达对社会现象、人性问题等的思考和见解。

这种观念先行的创作方式,使得现代绘画艺术具有了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此外,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还体现在对传统技法的重新诠释和创新。

一些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如将水墨画与抽象表现主义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对传统技法的创新,既保留了绘画艺术的传统韵味,又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

同时,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还表现在对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新材料和新技术被引入到绘画创作中,如数字绘画、3D打印等。

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不仅丰富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段,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最后,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还体现在对观众参与性的重视。

许多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鼓励观众参与到作品的创作和解读中来,使绘画艺术成为一种互动性的艺术形式。

这种对观众参与性的重视,不仅增强了绘画艺术的吸引力,也使艺术创作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总之,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趋势是多元化、开放性的。

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理念,为绘画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创新趋势不仅丰富了绘画艺术的内涵,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的艺术享受。

西方绘画对国画影响

西方绘画对国画影响

西方绘画对国画影响西方艺术是世界艺术历史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不但对于西方绘画的发展发挥了积极正面的推动作用,并且影响到近、现代中国画的进一步发展。

富于创新意识的国画家参考、借鉴并吸收了西方艺术中的技术长处,充分结合中国画的笔墨技巧,改变了中国画在很长的时期以来主要为仿古的作画习惯,使得中国画的面貌焕发了勃勃生机,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画的技艺以及审美领域。

一、西方绘画艺术对国画艺术风格产生的影响我国画家一代名师徐悲鸿、刘海粟以及林风眠等在某种程度上都充分参考、借鉴并吸收了西方艺术的长处,使得自己的艺术水准得到提高,形成了独具特色艺术风格。

1.题材的选取。

国画所选择的题材一般以自然山水为主。

西方绘画艺术自从希腊时期开始,长期以来所选取的题材主要是人物。

中世纪大部分的宗教画均选取群众为题材。

比如米开朗基罗的壁画《最后的审判》中的人物非常众多。

直到十九世纪,枫丹白露派的兴盛,才开始出现独立的风景画。

其后人物画也当仁不让,时至今日裸体画仍然为西方绘画所选择的主要题材。

受到这种影响,国画也很快突破了主次之分,产生了山水、人物以及花鸟等各种特色的题材。

2.构图的特征。

中国画构图的主要特征是注重平面化的效果,最终实现多种构图元素的协调统一,十分注重平面上各种元素相互之间的关系。

比如宾主关系、开合对应、藏露虚实、动静结合、繁简相宜、疏密相间、纵横交错、奇正以及向背等是国画当中十分常见的构图手法,是调整画面当中不同构图元素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后来由于受到西方绘画写实手法的直接影响,也开始注重空间效果。

而其中山水画与人物画以及花鸟画相比较,山水画的空间感更强,人物画其次,花鸟画的空间感最差。

国画中运用的三远法就能够有效的反映构图中空间的概念。

比如徐悲鸿的《群马》正是巧妙运用了写实的手法,充分展现了三远的关系。

3.造型艺术。

中国画非常重视神韵。

善于运用线条造型,并且大部分的线条并非原有的物象,是画家用来表示两物象的一种境界。

结合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结合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结合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

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

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

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

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它们虽不能准确地再现现实景象,但却气韵生动,能带给人一种意境之美。

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现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和西班牙的著名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等。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

中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表现的是人格化的自然,能让人融入山水之中,怡情自然。

如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的青绿山水画卷,表现人们春天出游的情景。

画家在不大的绢幅上以妥善的经营、细劲的笔法和绚丽的色彩,画出了青山叠翠,花木葱茏,波光粼粼的春光佳境,图中山青水秀,水天弥漫,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一艘华丽的高篷游艇随波荡漾。

船中三位女子纵目四望,陶醉于明丽的湖光山色,流连忘返。

湖边数人或骑马或漫步于山间小道,或袖手仁立岸边,兴致盎然。

画家通过对各种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成功地体现了《游春》这一主题。

中国花鸟画既形似又神似,不仅表现了花鸟之美,而且花鸟都被赋予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

《鸡雏待饲图》描绘的是两只卧立各一、茸茸可爱的雏鸡,通过它们张开的小嘴以及向同一方向张望企盼的情态,我们似乎可以听到它们对画外母鸡迫不及待地“叽叽”呼唤,这呼唤可能是它们表达见到母鸡的喜悦之情,也可能是诉说它们饥饿难耐之苦。

画中两只雏鸡虽然向同一方向张望,但它们的动态却完全不同,一只是欲立前瞻,一只为侧身回顾,给人以静中寓动之感。

中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历程

中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历程

中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历程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的变化。

本文将从古代开始,分别探讨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古代时期,中西方绘画艺术都以宗教和宫廷为主题。

在中国,古代绘画以壁画和国画为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唐朝的洛阳壁画和宋朝的北宋花鸟画。

这些作品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注重细腻的笔墨和色彩的运用。

而在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壁画和马赛克艺术是西方古代绘画的代表。

这些作品展现了古代文明的宗教仪式和英雄人物。

中世纪时期,中西方绘画艺术都受到了宗教的影响。

在中国,佛教艺术成为了主导,寺庙壁画和佛像成为了主要的绘画形式。

而在西方,宗教画成为了主要的绘画题材,表现了圣经故事和宗教人物。

著名的西方中世纪绘画家有高更、达·芬奇和拉斐尔等。

文艺复兴时期,中西方绘画艺术都迎来了重要的发展。

在中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明代是国画发展的黄金时期。

文人画和工笔画成为了主流,注重形神兼备和笔墨的表现力。

而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和荷兰是绘画的中心。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艺术家的作品展现了人体和透视的精湛技巧。

近代时期,中西方绘画艺术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在中国,近代绘画以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为主,形成了新式绘画的风格和技巧。

著名的近代绘画家有齐白石、徐悲鸿和张大千等。

而在西方,印象派、立体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等艺术运动的出现,使西方绘画摆脱了传统的限制,呈现出更加多元和自由的表现形式。

现代时期,中西方绘画艺术继续向前发展。

在中国,现代绘画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艺术家们尝试着将传统文化与当代问题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表现方式。

而在西方,艺术家们继续探索不同的风格和媒介,包括超现实主义、装置艺术和数字艺术等。

总结起来,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经历了各个时期的变革和创新。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绘画艺术都承载着人类的文化和情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PPT课件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PPT课件
23
24
• 在画面的处理上,西 方绘画强调科学准确 地再现客观世界的三 维空间。
25
这一点也和中国画有较大区别。因为不苛 求如实地现现表现对象,所以中国画在描 绘对象时往往要做人为的夸张与取舍。画 家所营造的空间介于二、三维之间,画面 的空间透视不用焦点透视,用的是散点透 视,而且不那么讲究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 系,可以用想象的真实来替代视觉的真实。
18
画家们总是靠粗粗 细细的线条来勾勒 造型,然后敷以颜 色。这些颜色有时 是单黑的,有时是 五彩的,它们往往 也会被精心区分出 干、湿与浓,而这 些差别一般都不会 被明显地强调。
19
• 西方绘画则不同,其 画作中的物象界限不 是用线条来区分,而 是用色彩的深浅、光 线的明暗来表现,就 像我们眼见的实物一 样。
?所谓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就是指画家得观察点并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规定时空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是在各个不同立足点所瞧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到画面中来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及差异
1
所谓的“西方绘画”, 是指区别于中国传统 绘画体系的西方绘画, 简称“西画”。。
2
• 传统的西画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 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 并要求请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 现的色彩效果
9
10
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和哲学传统,部体上 是以人与自然的对立,即天人相分的观念 为基础的。在西方,人与自然的关系,不 是神临自然、宗教的权力至高无上,就是 人要驾驭自然、征服自然。这两者的观念 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天人对立、天人相 分的。
11
从这种观念出发,西 方人文理想的最终目 标就是认识自然、征 服自然,从而获得人 生幸福;西方的自然 科学自伽利略以来的 400年间,都是在走一 条分析的道路,总是 不断地将客观物质世 界一分为二。

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当代艺术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革的领域,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观众。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并探讨这些影响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作用。

首先,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体现在艺术思想和观念的变革方面。

传统的中国艺术以绘画、水墨和陶瓷为主,注重表达自然和精神层面的内涵。

而西方现代艺术强调个体主义、自由表达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中国艺术家在接触西方现代艺术后,开始思考个体权利、社会压力以及现实问题等主题,并通过各种媒介进行表达。

其次,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还在于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艺术表现形式相对较为保守。

而西方现代艺术以其大胆前卫、多样化的形式展现了对艺术界的全新认识。

中国艺术家借鉴并融合了这些形式,创造了更具个性和创新性的作品,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和摄影艺术等。

第三,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延伸到了审美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中国审美观念强调平衡和和谐,追求的是内在的精神力量和平静。

然而,西方现代艺术强调个体的情感表达和对真实世界的揭示。

中国艺术家开始拓展审美观念,注重表达对现实和社会问题的关注,这不仅打破了传统审美认识的边界,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现代艺术创作。

此外,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还可以从展览和交流方面得以体现。

中国艺术家通过参加国际艺术展览,积极与西方艺术家进行交流和创作合作。

这些展览和交流活动为中国当代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机会,使其与世界艺术界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同时也加速了中国当代艺术进入国际舞台的步伐。

最后,可以看到,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在于触发了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和思考。

西方现代艺术的崛起引发了中国艺术家对传统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的反思,促使他们开拓思路,创造出更具个性和创新性的作品。

变体画名词解释

变体画名词解释

变体画名词解释
变体画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数字艺术形式,源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

与传统绘画不同,变体画的创作以图像处理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化的方式将图像按照视觉元素融合到一起,形成新的非真实图像。

变体画常常被称为现实主义绘画,它是以现实主义为根基而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其中包含许多细节,复杂的形体和细致的颜色。

此外,变体画也受到抽象艺术形式的影响,它以独特的风格来表达其艺术内容,展现出张力,动感和空间感。

变体画有几个重要的元素,比如颜色,纹理,细节,构图和形体。

颜色是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画面内容和可视性的桥梁。

纹理和细节是变体画的象征,表达出创作者的情绪和感受,而构图是变体画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可以使画面整体更为活跃,形体也是可以通过变体画的形式来完成的,它可以让画面更加立体生动。

在变体画中,许多元素都有着独特的结合,彼此交融,构成一个独特的画面。

通过不同的视觉元素配合和变体绘画技法的运用,创作者可以制作出精美的画面,令人耳目一新。

而变体画还可以发挥它在数字空间中的优势,通过对画面属性的调整和修饰,创作出具有更新鲜感的画面。

变体画在艺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融合现实和虚构的元素,使艺术更加丰富,充满无限的可能性和想象力。

变体画的技巧是一种能够彰显发展性的技术,可以创造出动感的图像,令人惊叹。

总之,变体画名词解释是指利用电脑图像处理技术将不同的图像
按照视觉元素融合到一起,形成一种新的画面形式,它是一种现实主义绘画,也受到抽象艺术形式的影响。

变体画不仅融合了现实主义和抽象艺术,而且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通过数字空间内的修饰来创作出具有活力和无限可能性的画面。

教学课件《变革与突破——19世纪西方美术》

教学课件《变革与突破——19世纪西方美术》
奈博物馆藏
红磨坊街的舞会(布面油画) 约130厘米X173厘米 1876年 雷诺阿 [法国] 法国巴黎卢
浮宫藏
芭蕾排练(布面油 画)58厘米X84厘米 1874年 德加[法国] 英国格拉斯哥布雷
尔美术馆藏
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布 面油画)81厘米X100厘米 1905年 塞尚 [法国] 法国
巴黎奥塞美术馆藏
思(大理石) 74厘米X55 厘米X52厘 米 1886年 罗丹 [法国] 法国罗丹美
术馆藏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布面油画)131厘米X281厘米 1870——1873年 列宾 [俄罗斯]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
大卫
大卫
印象·日出(布面油 画)49.5厘米X64.9 厘米 1872年 莫奈 [法国] 法国巴黎莫
小结: 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印象派、后印象派、19世
纪的美术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美术语言日趋丰富, 抽象、表现和幻想成了现代主义美术的三种趋势,我们无 法再用同样的标准来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到了20世纪,这 种变革显得更加剧烈。
课后作业: 1.英国作家毛姆以高更为原型写出了名著《月亮和六便士》,阅读 该书并搜集相关资料,谈谈你对高更及其作品的看法。 2.预习第17课,实验与多元——20世纪以来的西方美术。
( 法 )
泰姬玛哈尔陵
大卫
采石工 (布面 油画) 160厘 米X259 厘米 1849年 库尔贝 [法国] 德国德 雷斯顿 古代大 师美术 馆藏
大卫
拾穗者(布面油画) 83.9厘米X111.7厘 米 1857年 米勒 [法国] 法国巴黎
卢浮宫藏
思想者(青铜)高186厘米 1880年 罗丹 [法国] 法国巴黎先贤祠罗丹墓 大卫
大碗岛星期日 的下午(布面 油画)约200厘 米X300厘米 1884—1886年 修拉 [法国] 美国芝加哥艺

西方写实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真”与“实”-最新年精选文档

西方写实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真”与“实”-最新年精选文档

西方写实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真”与“实”从哲学意义上讲,“真”是主体,“实”是客体。

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是随着人类的历史而存在的,它的意义也是不断追求真实情感的过程,从原始的洞窟岩画、彩陶纹样到当代的照相写实、抽象水墨艺术,不同民族在不同文化背景与审美习惯的支配下,创造着不同形式的绘画艺术,使得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一科技进步是西方写实绘画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回顾西方美术史,你会发现在20世纪以前的主流绘画,除去叙事性题材不谈,从绘画语言来说,是不断追求视觉真实的历史,这种写实性绘画的发展过程,每一次突破都是在科技进步的前提下发生的。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解剖学和透视学的产生,艺术家直接参与研究和运用二者的成果,从而改变了中世纪壁画中人物和风景的僵硬刻板描绘,让画面更生动、更亲切地接近现实生活。

在这个时期对解剖学做出贡献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能熟练掌握、运用透视法则的画家乌切罗最具代表性。

之后的几百年间,虽然各个时期主流绘画时而追求自由奔放的巴洛克风格、时而又流行奢华的洛可可风格,但探索视觉真实的方向并没有偏离,到大卫、库尔贝所在的新古典和现实主义绘画时期达到顶峰。

进入19世纪,艺术家还没有就此罢手,光学的发展又打开了绘画探索的另外一扇大门,我们熟知的印象派绘画就产生于这个时期。

最早进行绘画色彩真实探索的画家应该是英国画家透纳,在他的启蒙下当时的世界艺术中心巴黎出现了一批有志于改变固有学院规范的画家,其中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等人,到后来的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和西涅克作品的风格特征和科学分色图几乎没有太大区别了,我们有理由相信科技成果启迪了画家,他们智慧地发现了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在色彩上更大限度地接近了视觉的真实。

试想,难道印象派之前的画家就看不出来在阳光下的阴影中有蓝色吗?为什么在几百年里的西方绘画总是笼罩在黄褐色调中?我想这其中会有几种原因:其一是材料学的发展,19世纪以前的画家常用的颜色一般最多不超过7种,多为植物颜料和矿物颜料,1856年合成颜料的发明,是现代颜料工业的里程碑,化学工业生产的合成颜料品种多、成本低,优质的合成颜料在着色力、耐光性和稳定性等方面优于一般的天然有机颜料,经过合成加工的无机颜料可以代替绝大部分天然矿物颜料。

艺术审美:西方绘画风格解析

艺术审美:西方绘画风格解析

艺术审美:西方绘画风格解析介绍在西方艺术史上,绘画一直是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西方绘画风格多样且独特,深受各个时期、地区和艺术家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著名的西方绘画风格,并对其特点和发展进行解析。

1. 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后半-17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以其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回归为特征。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透视、人体比例和光影效果等技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代表性的绘画风格包括:- "雕塑如质感"(Sculptural Realism)这种风格追求真实主义,注重呈现立体感和形态感。

### - "色彩明暗法"(Chiaroscuro)这种技法突出了明暗对比,创造出强烈的光影效果。

### - "线条与构图"(Linear Perspective and Composition)这种方法通过透视和合理的构图来创造空间感,使作品更具观赏性。

2. 印象派(19世纪末)印象派是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派别,强调对光线和色彩的直接观察。

这种风格打破了传统绘画规范,将自然中的瞬间景象忠实地表达出来。

代表性的绘画风格包括:- "笔触与色块"(Brushwork and Color Blocks)印象派艺术家运用大胆、粗犷的筆觸和分解色块的方法,以捕捉瞬间景象并表达光影效果。

### - "色彩反差"(Contrasting Colors)通过对比使用饱和度高、对比强烈的颜色,强调视觉上的冲击力。

### - "自由构图"(Free Composition)印象派着重于非正规、随意的构图方式,注重形成栩栩如生的平面效果。

3. 立体主义(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立体主义是20世纪初期出现的一种革新性绘画风格,强调物体多面性及在不同角度下呈现出来时的变化。

代表性的绘画风格包括:- "几何形体"(Geometric Forms)立体主义艺术家通过使用简化的几何形式,表达事物在空间中的不同角度和视角。

从西方现当代绘画中“变体画”看传统突破

从西方现当代绘画中“变体画”看传统突破

从西方现当代绘画中的“变体画”看传统的突破摘要文章选取艺术史上多幅“变体画”,用欣赏、分析、比较的方式,尝试探讨传统对于现当代的意义,现当代绘画中对历史上形成的绘画传统的突破性表达,诸如主观的表现性、绘画的自律、写实观念的变化与形式语言的重构等。

关键词:变体画传统现当代突破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引言从文艺复兴到新古典主义绘画再到印象派,西方绘画的发展中拥有强大的、写实再现的诸多传统,而传统越是伟大,后来的画家就越难发现传统中尚未开垦的土地。

面对前辈画家们的伟大成就,作为晚辈的现当代画家们通常有着复杂的情绪。

一方面,对前辈画家所取得的贡献是满怀敬意,且表示尊重的;另一方面,所谓“不破不立”,要想在创作上有所突破,后辈画家们必须对其遗产中的经典图像予以重制和重释,尤其是在艺术的时代品格产生重大变革的时刻。

“变体画”的产生应该就是这种情绪的一种极致表现。

那么什么是“变体画”呢?所谓“变体画”指的是采用以前绘画作品中的相同要素(题材、构图、人物形象等)来表示对其的承认,同时在新的画面中展示一种新的绘画方式或风格的绘画作品。

一幅优秀的、值得讨论的“变体画”不应该是对前作的简单模仿,而应是有着自己语言表现特点的作品。

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作品,里面有着过去与现代、传统与当下的激烈交锋,下文中笔者选取了多幅变体画作为切入点,以此来讨论现当代绘画对传统绘画方式的突破。

一大卫vs蒙克,从再现到表现雅克·路易·大卫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构图严谨、色彩单纯、形象典雅,在反对洛可可的陈腐画风、恢复古代优良的绘画传统上有巨大功绩。

《马拉之死》是1793年大卫满怀激情而又认真严肃的为其雅各宾派的革命同仁马拉所画的作品。

作为惨剧现场的亲睹者画家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革命者马拉遇刺现场的情景,柔和的光线和明确的轮廓使画面的每一个细节都洗练而清晰,而画面上出现的所有景物和细节都与画家要表现的主题密切相关:画面中的唯一人物马拉俨然如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殉道者,在遇刺的时刻在浴盆中仍然坚持工作,他至死也没用放下手中的武器——鹅毛管笔,木箱上和马拉手中的字条记载着刺杀者的阴谋和名字。

变体画的名词解释

变体画的名词解释

变体画的名词解释在艺术界,变体画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艺术形式。

它是通过在现有的艺术品上进行改编和修改,创造出全新的作品。

变体画将原始作品中的元素重新组合、修饰或扭曲,以展示艺术家对原作的独特解读和创造力。

这种方式不仅使艺术家能够与传统和历史联系在一起,还为观众提供了更多欣赏和理解艺术的角度。

一、变体画的历史渊源变体画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这些文明创造了众多传世经典的艺术品,包括雕塑和绘画作品。

在中世纪,变体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演变。

当时的艺术家们开始在既有的作品上添加一些额外的元素,使其更加个性化和具有独特的创意。

这种艺术形式随后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顶峰,众多艺术家们纷纷进行了改编和创作。

二、变体画的意义和技术变体画具有丰富的意义和技术。

首先,通过变体画,艺术家能够以新的方式呈现原作中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他们可以将原作中的色彩、线条、形状等进行调整和改变,以展示他们的独特风格和观点。

其次,变体画是对传统和历史的致敬。

艺术家们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创作,向前人的智慧和才华致敬,并延续和传承了文化遗产。

最后,变体画是一种表达和探索艺术家创意的方式。

通过对原始作品的变体,艺术家能够自由发挥、突破传统束缚,展示自己的独到见解和风格。

在技术方面,变体画需要艺术家具备一定的技巧和创造力。

他们需要了解原始作品的细节、构图和形式,并能够将其修改为自己想要的形式。

同时,艺术家还需要运用各种绘画和雕塑技术,以实现对原始作品的改编。

这既包括颜色的混合和运用,也包括线条的勾勒和形状的创造。

艺术家的技术和创造力将在变体画中得到充分展示。

三、变体画的应用领域变体画在艺术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常被用于收藏品的展示和艺术画廊的展览。

艺术家们通过对经典艺术品的改编,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以吸引观众的视线。

同时,也为艺术品的升值和珍藏增添了新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变体画也可以成为现代艺术展览的焦点。

如今的艺术家们通过对名画的改编,以诠释当代社会和文化议题。

图像绘画的变体与潮流化的新面孔——西南当代艺术中“硬边”绘画与“新莱比锡”绘画的流行

图像绘画的变体与潮流化的新面孔——西南当代艺术中“硬边”绘画与“新莱比锡”绘画的流行

图像绘画的变体与潮流化的新面孔——西南当代艺术中“硬边”绘画与“新莱比锡”绘画的流行
尹丹
【期刊名称】《油画艺术》
【年(卷),期】2017(0)2
【摘要】在一个崇尚创造性与多元化的时代,潮流化或许是当代艺术创作中非常令人反感的现象.但在文章的开始,我必须首先澄清一个有关个人趣味与艺术潮流之间的关系问题.我的立场是,个人趣味不受他人指责,艺术趣味的形成受异常复杂的原因所决定,最终落实在个体的、独一无二的“身体”层面.以自己的趣味和喜好为出发点所进行的艺术创作是无可挑剔的,哪怕是你仍然迷恋那些看似“老套”的题材和风格.民国初年,“四王”式山水的陈陈相因已经遭到普遍的诟病,从个体角度来看,传统画家们仍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继续画此“山水”,谁也无权去批评这种个人艺术趣味.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尹丹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12
【相关文献】
1.流行图像语言与当代艺术绘画研究 [J], 王威
2.西南民族绘画创作研究——西南少数民族题材的绘画创作探索 [J], 易嘉勋;邱萍
3.刘继潮著《游观——中国古典绘画空间理论本体诠释》集评——走进古典绘画的文化“空间”——关于《游观——中国古典绘画空间理论本体诠释》的出版对田黎明的访谈 [J], 田黎明;曹明
4.传播效果视阈下绘画艺术中的图像意识分析
——评《超越图像•中国新绘画:2007〈艺术当代〉架上艺术学术提名展》 [J], 李胤
5.影像绘画——图像时代中架上绘画新的艺术选择 [J], 张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西方现当代绘画中的“变体画”看传统的突破引言从文艺复兴到新古典主义绘画再到印象派,西方绘画的发展中拥有强大的、写实再现的诸多传统,而传统越是伟大,后来的画家就越难发现传统中尚未开垦的土地。

面对前辈画家们的伟大成就,作为晚辈的现当代画家们通常有着复杂的情绪。

一方面,对前辈画家所取得的贡献是满怀敬意,且表示尊重的;另一方面,所谓“不破不立”,要想在创作上有所突破,后辈画家们必须对其遗产中的经典图像予以重制和重释,尤其是在艺术的时代品格产生重大变革的时刻。

“变体画”的产生应该就是这种情绪的一种极致表现。

那么什么是“变体画”呢?所谓“变体画”指的是采用以前绘画作品中的相同要素(题材、构图、人物形象等)来表示对其的承认,同时在新的画面中展示一种新的绘画方式或风格的绘画作品。

一幅优秀的、值得讨论的“变体画”不应该是对前作的简单模仿,而应是有着自己语言表现特点的作品。

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作品,里面有着过去与现代、传统与当下的激烈交锋,下文中笔者选取了多幅变体画作为切入点,以此来讨论现当代绘画对传统绘画方式的突破。

一大卫VS蒙克,从再现到表现雅克?路易?大卫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构图严谨、色彩单纯、形象典雅,在反对洛可可的陈腐画风、恢复古代优良的绘画传统上有巨大功绩。

《马拉之死》是1793年大卫满怀激情而又认真严肃的为其雅各宾派的革命同仁马拉所画的作品。

作为惨剧现场的亲睹者画家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革命者马拉遇刺现场的情景,柔和的光线和明确的轮廓使画面的每一个细节都洗练而清晰,而画面上出现的所有景物和细节都与画家要表现的主题密切相关:画面中的唯一人物马拉俨然如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殉道者,在遇刺的时刻在浴盆中仍然坚持工作,他至死也没用放下手中的武器――鹅毛管笔,木箱上和马拉手中的字条记载着刺杀者的阴谋和名字。

100多年后的挪威表现主义大师爱德华?蒙克用类似于印象派斑驳而又明亮的色彩,动荡而扭曲的线条刻画了另外一个版本的《马拉之死》:女性刺杀者面目呆滞地站在画中,她的背后有着黑色的阴影,马拉躺倒在平铺的床上,床上有着玫瑰般娇艳的血色,画面右下角有张桌子,上面有着变形的水果,那是性器的象征。

在画中蒙克把大卫建立起来的坚固的叙事完全摧毁了,对于蒙克来说这里没有革命的牺牲精神,这里有的是放纵、颓废和悲观的精神状态。

这里只是一个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一个在爱恨中迷惘的故事。

正如蒙克所言:“我要描写的是那种触动我心灵的眼睛的线条和色彩。

我不是画我所见到的东西,而是画我所经历的东西。

”蒙克对于大卫的《马拉之死》的二次创作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通过利用与再现观察无关的方法(攻击性的绘画处理、明亮而非自然的色彩),现代的艺术家们能够将绘画从对自然的模仿中解放出来,创造出关于“存在”的各种状态,而不是历史中静态、单独“存在”的状态。

这种多状态的存在,仿佛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魔盒,再也没有什么是值得坚信的了,唯一值得信任的是艺术家自己的心灵。

如同蒙克的画中那些曾经用于塑形的封闭线条被扭曲、分解,色彩从描绘功能中释放出来,这些绘画要素与艺术家的心灵形成共鸣,从而创造出一种“自我中心的视觉图像”。

不得不说,主观表现的、个性化的艺术成为了现代艺术突破传统的第一把利剑。

现代主义的艺术家认为材料、色彩、肌理、笔触任何一个要素都能承载心灵、都能进行表现,而表现的过程就艺术家将自身情感、对世界的种种认识注入画面的过程。

二委拉斯贵兹VS毕加索,走向自律的绘画西班牙真理画家委拉斯贵兹曾在1656年的作品《国王的画室》中展示了其对真实空间、自然形象的把握。

作为群体肖像作品,画家充分展现出了在不经意的场景中把握细节的能力:玛格丽特公主带着她的随从和玩伴(两个侏儒和一只狗)似乎刚刚走进画室,国王和王后出现在其背后的一面镜子里,镜子旁边有一扇开着的门,门框里站着王宫的总管。

这种迷人的空间感和充满趣味的细节表现充分展示了真理画家游刃有余的开解透视、光线、空间和结构的复杂关系的能力。

300多年后,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毕加索在1957年创作了20多幅《国王的画室》的变体画,画中采用了立体主义的方式,使用代表性的移位、并列、分解、半抽象等手法重释了原作。

委拉斯贵兹原来的人物虽然还在,但之前的温文尔雅变成了狂暴和狡黠;之前精妙的空间与细节表现,变成了激荡而凌乱的支离破碎。

雅克?比斯这样评论他:“作品由素描建构,色与调弱化到最起码的灰色;形体是几何图形化与综合而成的,造成迹近压抑其可辨认身份的效果,闯出桎梏,最终与形体剥离。

”事实上,毕加索在创作中的突破主要是两方面的。

首先,它改变了以往绘画观察对象的方式。

毕加索的变形已经打破了传统绘画的空间关系,人物不再处于一片背景之前,而是背景与人物形体相互错位甚至是混同。

绘画不再尝试着在二维中去虚构三维的幻觉空间,而是在绘画表面上解构三维立体图像。

这继承于“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对绘画结构进行理性分析的传统,毕加索试图通过对空间与物象的分解与重构,组建一种绘画性的空间及形体结构。

而正是通过这些创作实践所带来的对绘画自律的认识对现代艺术发展的影响却是更为重要的。

毕加索通过这些舍弃细枝末节的“图形”强烈地暗示着:绘画就是绘画,它并不是别的什么东西。

绘画取得形式自律是一种摆脱艺术功能论或摆脱为神学、为政治的自觉性解放,是由过去的从属于社会服务的奴婢地位转向独立身份的一种姿态。

传统艺术幻觉空间的消解,是艺术规律的必然。

而画面的平面化是其最本质的特征,抽象化是其所需要采取的必然形式。

这种排除文学性的具体描绘,强调画面本身纯粹性的绘画方式,是在此之后的蒙德里安、康定斯基、马克?罗申科、纽曼、斯特拉等人的创作明灯。

三委拉斯贵兹VS 培根,形象的伤害与暴力委拉斯贵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是一幅刻画出人物个性特征的杰出肖像画:不可一世的教皇危襟正坐在一把精致的椅子上,威严中带着贪婪的眼睛正紧盯着观众。

暗红色的天鹅绒背景加上闪闪发光的红色帽子和法衣,洁白的亚麻衣领和里袍,形成一种微妙而又协调的色调,整个画面呈现出厚重而又华贵的气息。

1953年,英国当代艺术家弗朗西斯?培根借用该形象创作了一系列的变体画。

在有些画面中培根将教皇放置于类似于拳击台围栏里的空间中,通过流动的油画笔触,即添上瀑布流水似的屏幕来展现教皇灵魂脱体似的鬼魂形象。

有的画面中教皇则被放置在分裂的动物躯体中,暗黑的背景堵塞着画面,教皇面容模糊。

培根使观者所熟知的艺术史上经典人物形象作为创作的基础,并使画中可视世界的物体和场景带上感情色彩,然而他对这些题材的态度受制于个人经验和内在的极度痛苦,常常带一种幻灭的、兽性的恐怖感情。

米兰?昆德拉说:“画家的手被这样的恐惧打动,以‘突兀暴烈的手势’放在一具身体上,放在一张脸上,试图在别人身上或背后找到隐藏在那里的什么。

”培根的作品多以“人的身体”为主题,与传统的“人体美”不同,他充满了冷暴力与伤害的表现,直接触及时代导致的人类的扭曲心理与情感,突兀地表现着人性中的荒诞与无常。

培根解释说:“我总是期望自己能够尽可能地做到将事实直接地、未经修饰地铺陈在世人眼前,然而,如果当事实的真相赤裸裸地摆在眼前时,人们往往又觉得可怕骇人。

”他认为那种由大脑去欣赏的写实人像画是图解式的,很乏味,他的创作却具有“直接冲击神经系统”的特殊效果。

培根还曾对戈雅、梵高等人的肖像画作品进行过再创作:大面积平涂的色块将画面分割成封闭、狭小的空间,人体通常被描绘成扭曲变形的,然而人们身上的衣物和周遭的景物却是正常未变形的。

有时候画面有着被肢解的动物或人的躯体。

这种对身体的执念、创伤与暴力的表现中反映着二战后人类精神中的虚无与荒诞,这种暴力、荒诞的审美表现在伯纳德?弗孔、杰夫?沃尔、乔?彼得?威金等后现代艺术家们的作品中。

四博泰罗VS诸位前代大师,作为手段的戏仿费尔南多?博泰罗作为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的艺术家,对西方绘画史上诸位大师及其作品达?芬奇《蒙娜丽莎》、杨?凡?艾克《阿尔诺芬尼及其妻子像》以及委拉斯贵兹、卡拉瓦乔的戏仿成为了其走入国际公共视野的一个策略。

所谓戏仿,也称谐仿是指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其它作品进行借用,以达到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目的。

试想,面对似曾相识的过去的图像,人们最初感到的是一种趣味,之后则会看到新的图像所带来形态上的修正。

这的确是引人注目的一个好方法。

但博泰罗的绘画不是图像的简单变形和借用,他用一种“肥硕滚圆”的夸张外形和扭曲的比例来凸显图像的当代品格,而由形态学上的这种对“体积的”关注,形成了“博泰罗语言”。

虽然博泰罗一直否认其作品中有任何讽刺意味“你们所看到的变形是我缠绵于绘画的结果。

他们是否显得肥胖并不是我感兴趣的,它对我的绘画没有任何意义。

我所关心的是形式上的丰满充实”。

但事实上,他所宣扬的这样的“哥伦比亚”艺术从审美维度呈现着喜剧式的反叛姿态,背后隐藏了某种意识形态的抵抗。

此外,作为当代绘画的大师博泰罗的作品还展现出的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另一个特质――写实观念的变化与形式语言的重构。

波泰罗还用他那标志性的、胀鼓鼓的表现方式画过一系列的静物和景色,例如:水果、野餐、斗牛等。

仔细观看这些作品,不难发现这些具象的作品居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对抽象艺术的体验,但已经不是以前的那种具象了,画面的构图大多基于对色和形的需要。

这种带着经历过的“抽象时代”的印记的具象绘画,也是后现代艺术中新具象绘画的特点之一。

结语艺术史上诸如这样的变体画的例子不胜枚举,波普艺术家罗伊?利希滕斯坦也用自己的画作《巨画第六号》重新对杰克逊?波洛克的“滴色”画进行了艺术的注释,朱利安?施纳贝尔也曾象征和隐喻式的使用过卡拉瓦乔《捧果篮的男孩》的人物形象。

从众多的例子可以明显地看出艺术家不能凭空创造,他们经常会受到以往艺术家和过去艺术传统的刺激,即使是在反传统的艺术家那里,也能看出他们对传统的依赖。

通过“变体画”的创作,我们似乎能听到后辈艺术家们诉说着:这些是我来自的,是我确实赞美的,但也是我努力挣脱的。

这些艺术家们是勇敢的,他们身上闪动着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创新。

面对带来巨大压力的传统,要避免着被其同化的可能,但我们仍然能够从或许使用着相同的主题、或许相同的图像的画作里读解出“传统向现当代的视觉风格转换”,诸如,主观精神的表现、绘画的平面化、表现的抽象以及戏仿手段等。

也正是他们在传统面前不卑不亢,保持着现当代绘画的活力与创新,最终在艺术史上用自己的语言与风格留下了印记,却形成了一种对于未来而言的崭新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