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稿件常见的十个问题

合集下载

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之我见

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之我见

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之我见摘要:基层广播电视台承担着传播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职责和任务。

所以,基层广播电视工作成效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本文通过对基层电视台的新闻传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以期能够促进基层广播电视台的发展。

关键词: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播出;现状;出路序言基层广播电视台的主要工作是时事新闻报道、宣传与讲解政策制定方针与实施内容、引导社会舆论正确导向三方面主要内容。

如果新闻节目不能有效地吸引观众的兴趣,新闻媒体就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

基层广播电视台在日常工作中主要存在着政务新闻播出多、人才引入機制不畅、新闻报道模式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因此,探寻基层广播电视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是十分必要的。

一、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报道内容缺乏新意。

在地方性县级电视节目中,新闻内容所占的比重较少且以政务性新闻居多。

会务与检查类的政务新闻占所有新闻节目比重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其它反映基层群众生活与文化活动的新闻篇幅相对较少。

全年的新闻稿件统计数据表明,会务与政务类新闻占全年稿件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基层电视台的节目受到政务新闻数量的影响过多,没有更多的创新,缺少新闻感是地方广播电视台的通病。

政务性新闻对受众形成审美疲劳与反感。

新闻的播出形式一直以来因单调与缺乏娱乐色彩而不为百姓所喜爱,同时由于会务与检查类新闻数量的整体影响,让受众对于新闻产生更深的无趣感,形成了收视率低下,受众兴趣与关注度逐渐减少。

县级地方电视节目中应加入以反映百姓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同时创新新闻形式以关注受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多报道反映基层和反映群众生产生活有深度与影响力的新闻。

(二)报道模式过于单一。

新闻播报还有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存在一定的重复性、相似性。

新闻编辑中常见差错之浅谈

新闻编辑中常见差错之浅谈

新闻编辑中常见差错之浅谈回张秀云闻宣传是媒体向广大读者传播信息的手段,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 舆论是它的主要功能,一旦报道中出现导向错误、新 闻失实、文字差错等问题,不仅影响信息的传递,也 会动摇媒体的公信力。

本人作为在编辑岗位上工作 了近二十年的“资深”媒体人,总结了一些容易出现 的新闻差错,以期给新入行的朋友一点提醒。

一、政治性差错新闻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所谓政治性 差错,就是指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一致甚至相违 背的观点或提法,这些观点或者提法,可能造成导向 性错误,所以,这类差错是新闻宣传中性质最严重的 差错,在编辑过程中要倍加注意。

例如,某记者深入 基层,采访了某村修路时乡政府和个别村民之间的矛 盾,文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乡党委书记指着村委会 主任的鼻子说:“作为村干部,你要有高觉悟,你这样,是站在党这边,还是站在群众那边?”很显然,这是一个导向性错误,从小处说,修路作为村民共同的利益,与党的利益绝对是一致的,即使损害了个别村民的利 益,政府也会作出补偿;从大处说,中国共产党代表 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文中把二者对立起来, 显然是犯了重大的导向性错误。

不否定,采访现场真 的出现了这样的对话,但记者写稿时要经过选择和推 敲,不能原话照搬。

编辑看到这样的稿件,要认识到 问题的严重性,要立刻与记者沟通,对稿件作出重大 改动。

另外,涉及香港、澳门、台湾时,称谓要准确,涉 及民族和宗教问题,不能出现歧视性用语。

当报道内 容牵涉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时,其职务和排序不能出 错,如果是已退休,职务前一定要加“原”。

二、事实性差错1.时间、地点、机构名称等错误编辑要善于从新闻要素中发现问题,时间要素和 地点要素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2019年我编辑的一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心得体会[E B/OLj.[2018- 11—13].https://w w /a/275184707_667940.[3]李义杰.论智媒时代传媒教育教师主体性作用 的发挥D].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9): 65.【4】付娜.民族高等教育重点学科建设的回溯与思考 〇〇.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〇1〇(3):27.[5]张育林.关于院校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学位 与研究生教育,2001(12): 10.[6j浅谈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E B/ O L].[2013 —04 —01].https: //w e n k u.baidu.c o m/ view/8f f9776c48d7clc708al45ad.html.[7]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李曼丽译.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010: 40-41.(宋艳丽:湖北民族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 方向为乡村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

新闻写作常见问题

新闻写作常见问题
一般的事实性新闻采用倒金字塔结构的较多即整条消息根据一件事实的方方面面内容按重要性程度来安排叙述的层次和段落于是就形成以下头重脚轻或虎头蛇尾的报道结构
新闻写作常见问题
新余日报总编室 祝祎
作文和新闻的区别 作文只要文字通顺、叙述清楚、笔调优美,那就是好文章, 不要求一定真实,也不是为了发表。 新闻要面对广大读者,要真实、要客观、要及时,是新近 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很不错稿子,从新闻的角度来看,往往 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常见问题四:消息没有导语
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威廉· 梅茨说:“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有经验的 记者,总是全力以赴地在写好导语上下功夫。 很多通讯员在写消息的时候没有导语,经常是标题下面直接写“一是二是三 是”。前面说过,消息采用“倒金字塔结构”的较多,即整条消息根据一件事实的 方方面面内容,按重要性程度来安排叙述的层次和段落。如果将这样的消息从后面 删节,删到只剩下导语,甚至只剩下一句话,它仍然可以独立存在,并清楚地告诉 读者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有时候,一些不错的新闻素材,就被这样没有导语的稿子糟蹋掉了。当然,在 稿子内容足够丰富、标题也够明确的情况下,编辑有可能会从下面的“一是二是三 是”中拎出一两句话作导语。但很多稿子本身写得够简单,标题又不明确。稿子里 写了“一是二是三是”,标题就只用了其中的一点,编辑就是有再大的神通,也没 法从这样的稿子里提炼出合适的导语来,这样的稿子只能“枪毙”了。
(四)主题结构不同
消息:讲求速报与时效,主题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有些消息,如简讯,无需 提炼主题。 通讯:必须提炼出主题,主题对通讯来说必不可少的。作者在采访中收集的各 种各样、大大小小、粗细庞杂的事实材料组织在一起,有主题贯穿起来进行写作。

新闻舆情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新闻舆情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新闻舆情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新闻舆情工作,说白了就是新闻报道里那种跟大众情绪、社会热点紧密挂钩的工作。

听起来是个很重要的活儿吧?但现实是,很多地方在搞这个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哪怕他们本身是用心去做,结果还是有点“拔苗助长”的意思。

举个例子,你看到的新闻报道大多是抽象的、不具体的,老是吊你胃口,却不给你实实在在的干货。

这问题在哪儿呢?其实就是作风问题。

啥意思?就是不够接地气,不够真诚!就像你和朋友聊天,明明大家都有话要说,可你偏偏一个劲儿地“装”,话说不顺心,气氛也就干巴巴的了。

新闻舆情工作也是一样,大家听不懂,看不清,哪里能不出问题呢?一、问题原因分析1.忽视群众需求,没听懂心声新闻舆情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接地气”。

可不少新闻工作者,心里想着的是“我要高大上,要专业”,结果把自己弄得像个离群众越来越远的“高塔”。

群众关心的,很多都是些很琐碎的事情。

你看看现在大家都喜欢聊什么?吃的、穿的、身边的八卦、社会热点,甚至连“楼下超市打折”都能让大家谈得热火朝天。

可是,新闻报道往往把这些小细节忽略了,反而把目光聚焦在大而空的和理论上,老百姓哪里能看得懂,听得进去?2.工作方式呆板,缺乏灵活性新闻舆情工作如果死板、不灵活,那就像老式电视机,按下去按钮,啥反应都没有,没点儿互动感。

说白了,就是过于程序化,形式主义太严重。

比如,很多时候新闻稿件一发出去,根本不管群众有没有兴趣,有没有反馈,只顾着“做完任务”。

不管是什么热点,反正有报道就行。

结果呢?内容没抓住人心,观众一点兴趣都没有,最后连点击量都没有。

你想想看,谁愿意看这种“木头新闻”?3.缺乏敏感度,不能及时回应这个问题更常见。

社会上刚有个风波,新闻舆情工作者却好像慢了半拍,错过了黄金时机。

这就像是你手里拿着热腾腾的包子,结果给它放凉了再吃,味道差得很。

社会热点需要快速反应,抓住群众情绪的变化。

可是有些单位和部门,在出现舆情危机时,往往都没能及时作出反应,反而一拖再拖,等到公众的怒气已经积攒了很久,问题就变得更难处理了。

电视新闻稿件写作

电视新闻稿件写作

1.如何写好电视新闻稿件电视新闻文字稿件与电视画面就像人的两只手。

同等重要。

要做出一件好的新闻作品,除了注重电视画面的拍摄,更要注重文字稿件的处理。

电视新闻文字稿应具备以下特点:1、明确实在.听觉鲜明。

要提供鲜明的视听形象。

使新闻事物实在化、具体化、形象化、立体化。

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和编辑在采摄编写工作时。

尽量减少抽象、笼统、概括性的语言文字。

多采用形象鲜明与画面匹配或逻辑性强的语言。

表达、说明、阐释新闻事实.力求多用新闻事实说话.多用写实性文字。

2、注重细节描写。

要尽量采用具体生动活泼的细节来说明新闻事实,加深观众的视听印象。

3、取材精练,篇幅短小。

首先要多搞一些“小口子”新闻。

一条新闻只集中写一个问题或一个侧面,突破口。

就容易写得集中.写得深刻,并且能够缩短报道篇幅。

再者,要精选事实,用最能反映主题思想本质的事实即。

新闻核心来说明观点。

具体到电视新闻写作。

无论是倒金宇塔结构、螺旋式结构、金字塔结构还是散文式结构,在语言安排和文稿写作上,都必须注重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等几个方面协调划一。

整体操作。

(一)一条电视新闻能否引起观众的兴趣,能否以新鲜的,强烈的,集中的内涵刺激观众涣散的注意心态,变无意注意为有意关注。

饱含信息要旨的导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写导语最重要的原则是把观众最感兴趣的东西和记者最需要告诉观众的东西写在导语中。

这样的导语就像“吸铁石”一样吸引着观众不得不看下去。

具有吸引力的导语。

就是一个好的导语。

中心突出。

导语要写得言简意赅,要选择最精彩、最重要的细节.突出一、二个新闻事实,不要罗列过多新闻事实,不能面面俱到。

3.讲求新意。

写出特点。

导语最忌老套,要力求新颖独到有特色。

4.具体形象,生动活泼。

要体现电视新闻导语声画并茂、视听兼备的优势,包括作为播音员、主持人出图像、念文稿、出镜导播和现场采访。

总之,导语不管怎样写作,最终目的是吸引观众往下看或听。

应不拘一格.变化多样。

(二)电视新闻的主体是导语之后的承接部分,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全面展开,用有说服力的材料,阐述和说明全篇的中心意思。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视听语言的主题问题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视听语言的主题问题

新闻视界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视听语言的主题问题陆超群(内江广播电视台,四川,内江 641000)摘 要:电视本身就是一门视听语言,而电视新闻的主题也不仅仅是存在于其文稿之中,同样能够在其视听语言中发现。

文中,主要就对电视新闻报道中视听语言的主题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视新闻;视听语言;主体问题电视是一门视听语言,作为电视新闻记者,我也渐渐发现,主题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文稿中,还存在于视听语言中。

一、画面不符合主题视听语言,包括我们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

所以电视新闻报道的主题问题,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画面不符合主题。

(一)画面展示的内容和文稿主题不符合比如,一些新闻报道,旁白正说着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乡村风景美如画,但是画面上却是一地的垃圾,破烂的房屋。

说着张三大师正在展示技能,但是画面却是李四的工作场景,这明显就是“牛头不对马嘴”[1]。

在某日播出的新闻《节日期间,我市市场消费稳中有升》中,提到我市餐饮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方式受到消费者青睐,同时列出了外卖市场的消费数据。

然而画面全程都是餐厅、火锅店等的空镜头,没有一个外卖平台或者外卖小哥取餐的画面。

整条新闻的画面,不管是商场、超市、饭店,都是人不多,也不热闹的场景,看上去和主题里的“节日”“消费上升”等关键词并不十分相称。

(二)画面的景别不符合主题我们都知道镜头的景别有远、全、中、近、特等,每一个景别其实都有它独特的含义。

比如,远景交代环境、渲染氛围;中景强调人物之间的关系;近景突出单个人物的动作神态;而特写,是对人物心理的细节刻画。

但是在我们很多新闻记者和编辑的眼里,几乎没有景别之分。

拍新闻最常用的就是全景和中景,缺乏动人的细节特写,更很少交代人物之间的关系。

(三)画面的长短不符合主题本应该是情感延续的画面,却赶时间一样,画面短暂,戛然而止,或者本应该是快节奏的讲述内容,却以很长的摇镜头来拖时间。

二、声音元素不符合主题除了画面不符合主题,我们在新闻中听到的声音元素,也存在不符合主题的问题。

电视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要求与方法

电视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要求与方法

电视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要求与方法电视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电视新闻稿的基本要求第一,要认真采访、选题,注意文字与画面的关系,在精选之后出现在画面上的信息,文字绝不可以再行同一重复。

第二,最新消息的开头、结尾、过渡常常是独白式的,对于人名、数据、结果等要素必须处理得体,文字精警,表达清晰,文图一致。

第三,撰写电视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一定要有结构提纲,其中包括中心观点、主要论据及次要论据、组织结构方式等。

要阐明画面含义,丰富画面内容,承上启下,交代思想,烘托气氛,文字要简炼、深刻,富有文采。

第四,要挖掘新的角度,既要写得快,又要写得好。

要避免那些陈词滥调,更要避免重复。

写出来的东西,与其中看,不如动听。

电视新闻稿撰写应把握好的几个问题电视新闻稿是电视解说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供电视新闻播音员播音的文字稿。

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既看又听的电视新闻。

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

“听”与“看”的结合,使电视新闻稿写作既不同于广播新闻的为“听”的特点,又不同于报纸新闻的为“看”的特点。

因此,我认为,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记者和编辑必须从掌握电视新闻的特点入手,真正体现电视新闻稿的“为听而写、为看而写”的写作特色。

在平常的具体运用中,我们应该认真牢记并切实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语言的生活化与口语化。

电视解说不像文字报道那样可以重读,可以反复玩味欣赏,它是经过提炼加工的一种视觉语言。

电视新闻“听”的口语化特征决定了电视新闻文字稿在撰写的过程中,要摒除口语中那些杂芜的成分,使之更准确、更精炼,但又要充分吸取口语中那些生动、活泼、流畅的成分,播音员面向观众直接口播新闻内容,使之同观众的交流更为自然。

正因为如此,人们形象地把电视比喻为“窗口”和“讲坛”,站在这一“窗口”或叫“讲坛”“讲学”的就是我们的播音员。

所以,我们的电视新闻稿就好象一篇篇“教案”。

电视新闻稿怎么写

电视新闻稿怎么写

电视新闻稿怎么写电视新闻稿怎么写范文一、注意声像对应,杜绝“两张皮”现象我们知道,电视新闻有声音和图像两部分。

电视新闻稿(文字稿件)在电视新闻里面就是播音员播出的声音(解说词),新闻图像是由电视摄像摄制的画面。

一条完整的电视新闻是由声音和图像组成的,缺一不可,两者都同等重要。

同时,声音和图像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电视新闻才是成功的电视新闻。

声音归声音在说,图像归图像在放,这就是电视新闻界常说、常见的痼疾――“两张皮”现象:声音一张皮、图像一张皮,两不相交。

这是电视新闻新手,特别是从报纸记者转为电视记者最常犯的错误,也是电视新闻稿的写法里面最需注意的方面。

如何杜绝“两张皮”现象呢?就是做到声像对应。

如何做到声像对应呢?简单地说,就是:1、文稿(播音)点到谁(什么、地方)图像就出谁(什么、地方),不要说东出西,牛头不对马嘴。

2、互为补充,互为说明。

比如,有些灾难现场的受灾情形,文字描述很难到位,你就可以用图像画面来表现。

3、声像揉为一体,互为内容。

比如,现场采访的内容在文稿里就没有必要重述,它本身就是电视新闻稿的一部分。

说来容易做来难,电视新闻一般都需要两个人去完成,一个俗称文字记者,一个称摄像记者或电视摄像,两个人的配合很重要甚至具有决定意义。

两人必须配合默契,如能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那就是绝配了。

文字记者必须事先把采访意图、采访目标告知电视摄像,摄像记者要把拍摄到的图像情况及时告知文字记者。

当然,如果两人都是文字记者、摄像记者“两栖型”记者就更好。

如果自己是既写又拍,那么好办些,就是在拍摄图像时思考新闻稿如何下手,在对新闻稿打腹稿时觉得需要什么镜头马上去拍摄,回来后写作电视新闻稿就容易多了,“两张皮”现象也会很少出现。

二、电视新闻稿格式俗话说,文无定式。

但是,电视新闻稿仍然可以有一定的格式,特别是对消息类电视新闻来说更是如此。

再说,如果新人按这一电视新闻稿格式去写电视新闻稿,可以更容易上手、入门,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如何写电视新闻稿

如何写电视新闻稿

如何写电视新闻稿新闻稿是对新鲜事物的报道那么如何写电视新闻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是关于如何写电视新闻稿内容欢迎阅读如何写电视新闻稿【1】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供电视新闻播音员播音的文字稿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既看又听的电视新闻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听”与“看”的结合使电视新闻稿写作既不同于广播新闻的为“听”的特点又不同于报纸新闻的为“看”的特点因此笔者认为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记者和编辑必须从掌握电视新闻的特点入手正确处理好下列三方面的关系真正体现电视新闻稿的“为听而写、为看而写”的写作特色一、力求口语化避免书面化电视新闻“听”的口语化特征决定了电视新闻文字稿在撰写的过程中与报纸新闻稿不同;而须有广播新闻稿之突出特点即口语化播音员面向观众直接口播新闻内容正因如此人们形象地把电视比喻为“窗口”和“讲坛”站在这一“窗口”或叫“讲坛”“讲学”的就是我们的播音员所以我们的电视新闻稿犹如一篇篇“教案”这些文字稿(教案)要让播音员(教师)传授给观众(学生)不浅显明了、采用群众易于接受的大众化语言行呢?不然既妨碍观众“听”也妨碍观众“看”达不到预期的收视效果这说明写稿应看对象要根据受众谋篇布局如对同一内容的报道电视新闻稿与报纸新闻稿的撰写是有区别的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报纸体:“我们这次洽谈会来的人非常多对我们来讲出乎预料虽然谈成不多但是我们也感到非常高兴”洽谈会负责人7月10日对我们说电视体:7月10号洽谈会负责人对记者说这次洽谈会来的人非常多出乎他的预料虽然谈成的不多但他也非常高兴可以看出同是文字形式但电视新闻稿毕竟不是给人看的而是要让播音员去说的既然它的目的是说的、是让人听的那么它必须直截了当地把内容表达出来同时要求语言比较简短适合播音员配音;其次是应尽量采用口头语言以适应受众的听觉习惯这正是电视稿与报纸稿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异二、拓宽报道面莫看“像”作文电视新闻片的构成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镜头和文字有人把新闻片比喻成一条项链那么片中的一个个镜头就如一颗颗珍珠文字稿就好像连接珍珠的金钱如何拉好这根“金线”?这是摆在电视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文字记者和编辑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然而在电视新闻稿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记者把文稿写成一般的解说词把镜头中的人物简介一番、场面内容介绍一下而已;有的文稿则写成单纯的解“像”文章说说事物发生在什么地方、结果如何这样处理往往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不妨想一想当我们举起摄像机时能拍摄到的镜头有多少现实中大量的新闻信息是镜头难以捕捉到的如何处理这一“遗憾”(人们通常称“电视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自然而然地摆在文字记者的面前而报纸、广播的新闻不存在这一不足原因十分简单文字可以反映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各种动态而图像无法再现已过或未到的动态所以撰写电视新闻稿时必须发挥文字语言的特殊作用进而拓宽电视新闻的报道面:把无法用画面传播的诸如过去的、未来的、或难以用画面表现的如政府部门的公告、科学技术成果、党的重大决策等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把这些情况如实地传播给观众例如《我县基本完成晚造插秧任务》:我县各地抓紧备耕立秋前后大部分秧苗已插完并迅速转入田管阶段据悉Ⅱ优3550、协优3550、华优86等优质高产常规良种占了晚造总面积的4成多抛秧面积近6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000多亩——20**年8月11日饶平电视台《饶平新闻》三、挖掘其深度谨防一般化新闻要求准确、快速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事件电视新闻更是如此因而有些记者急于求成对一般消息的处理容易出现程序化、模式化如会议消息往往按照某某部门在什么地方、举行什么会议、提出了什么要求、参加会议的人员几方面撰稿活动消息又常常按照某某单位在什么地方、举行什么主题活动、结果如何几个要点组稿然而我们应当知道新闻传媒的作用不只是传声筒或放录机这么简单它的权威性在于它所体现的意识永远高于社会大众平均意识经它传播的事实和观点往往带有强烈的引导和教化作用这也正是新闻传媒的立足点和生命力之所在电视新闻的画面由于受到其具体图像的限制缺乏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评论的功能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仅仅看电视新闻图像对新闻的印象比较肤浅而文字语言具有很强的综合分析和评论事物的能力它可以恰到好处地弥补图像未能表达之不足起着代替图像完成综合分析评论新闻事件的任务使电视新闻报道达到一定的深度例如《占路为市交通混乱——县城市容和环境综合治理见闻》:据了解每晚11点半左右长廊两岸还成了摊点大摆酒席的“好地方”粗略统计两岸长廊景点周围布满大大小小摊点有89处其中小炒、夜宵的摊档就有35处之多有人说在长廊景点饮酒赏月乐在其中然而一夜过后留给人们的是一串串的思考:在现代文明的今天有的人为了赚钱而不顾公共环境和交通秩序;又有的人口口声声埋怨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但自己又在不断地糟蹋公共环境和破坏交通秩序制造脏乱差现象?——2000年7月3日饶平电视台《饶平新闻》文稿在综合有关材料之后提出了一连串的让人深思的话题旨在唤起人们重视周围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并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整治市容市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井然的交通秩序这样的议论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随着各种传播媒介特别是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介的激烈竞争电视新闻更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除了提高摄像技巧之外还应在文字方面下点功夫使播出的新闻有一定的深度如何写电视新闻稿【1】电视新闻稿的写法是在一般新闻稿的写法基础之上的意即电视新闻稿的写法首先必须满足普通新闻稿写作的基本要求如新闻六要素一样必须具备;消息体裁的电视新闻稿一样必须符合消息写作要求等在此基础上电视新闻稿写作必须注意如下特性和特殊要求:一、注意声像对应杜绝“两张皮”现象我们知道电视新闻有声音和图像两部分电视新闻稿(文字稿件)在电视新闻里面就是播音员播出的声音(解说词)新闻图像是由电视摄像摄制的画面一条完整的电视新闻是由声音和图像组成的缺一不可两者都同等重要同时声音和图像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电视新闻才是成功的电视新闻声音归声音在说图像归图像在放这就是电视新闻界常说、常见的痼疾——“两张皮”现象:声音一张皮、图像一张皮两不相交这是电视新闻新手特别是从报纸记者转为电视记者最常犯的错误也是电视新闻稿的写法里面最需注意的方面如何杜绝“两张皮”现象呢?就是做到声像对应如何做到声像对应呢?简单地说就是:1、文稿(播音)点到谁(什么、地方)图像就出谁(什么、地方)不要说东出西牛头不对马嘴2、互为补充互为说明比如有些灾难现场的受灾情形文字描述很难到位你就可以用图像画面来表现3、声像揉为一体互为内容比如现场采访的内容在文稿里就没有必要重述它本身就是电视新闻稿的一部分说来容易做来难电视新闻一般都需要两个人去完成一个俗称文字记者一个称摄像记者或电视摄像两个人的配合很重要甚至具有决定意义两人必须配合默契如能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那就是绝配了文字记者必须事先把采访意图、采访目标告知电视摄像摄像记者要把拍摄到的图像情况及时告知文字记者当然如果两人都是文字记者、摄像记者“两栖型”记者就更好如果自己是既写又拍那么好办些就是在拍摄图像时思考新闻稿如何下手在对新闻稿打腹稿时觉得需要什么镜头马上去拍摄回来后写作电视新闻稿就容易多了“两张皮”现象也会很少出现二、电视新闻稿格式俗话说文无定式但是电视新闻稿仍然可以有一定的格式特别是对消息类电视新闻来说更是如此再说如果新人按这一电视新闻稿格式去写电视新闻稿可以更容易上手、入门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一般的电视新闻稿格式:1、导语;2、新闻由头、新闻切入点、新闻例子最好加现场采访;3、面上内容有点及面新闻的重点部分另外请记住:尽量多用同期声、现场声、现场采访这是电视媒体的独特优势三、电视新闻稿语言尽量口语化、通俗化多用短句子电视新闻如同广播新闻均属流媒体新闻稿是靠播音员用声音去表达、传播的不同于平面媒体受众可以随意重看的声音和图像都是“一晃而过”、“稍纵即逝”的受众反应时间也有限不可能长时间琢磨、思考因此电视新闻稿的语言应该尽量口语化避免书面语言而且里面的术语、描述要尽可能通俗化不要太专业、太隐晦同时句子不要太长电视新闻稿的写法和注意事项还有很多很多记者网小编在本文中所述只是一般性常识而已不过如果真正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电视新闻稿的写法相信您也已经可以做一名称职的电视新闻记者了当然如若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记者那您还需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的探索和更多的实践。

关于新闻报道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新闻报道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新闻报道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者:石庆芬陈媚媚来源:《今传媒》2013年第01期摘要: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邓拓长期从事党的新闻宣传和组织工作,在新闻的第一线,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以及对新闻有了很深的独到认识。

作为一名优秀的报人,邓拓有许多光辉思想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思考,本文予以具体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邓拓思想;新闻报道;政治家办报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1-0051-02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邓拓长期从事党的新闻宣传和组织工作,在新闻的第一线,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以及对新闻有了很深的独到认识。

作为一名优秀的报人,邓拓有许多光辉思想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思考,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谈到新闻报道时,他曾指出:“报纸上的长篇大论不是新闻。

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新闻必须改革,必须用事实说话,必须选择全国人民有共同兴趣的事实,必须报道刚刚发生的事实,必须写活的人与人的活动,必须对稿件进行认真检查,保证事实的准确,缺乏以上条件就不叫新闻。

[1]”邓老是我国新闻界的泰斗,也是我国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邓老关于新闻报道工作的论述,归纳起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

一、有关时效性新闻报道,必须强调时效性。

“新”是新闻主要的特征。

新闻,“必须报道刚刚发生的事”。

新闻,如果失去了时效性,就会变成“旧闻”,从而失去了报道的价值。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新闻的时效性,也越来越明显和重要,它甚至成为新闻的生命线。

新闻的价值,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正所谓“今天的消息是金子,昨天的消息是银子,前天的消息是废纸。

”新闻报道必须重视时效性,牢牢抓住一个“新”字。

一旦发现新闻素材,力争在第一时间,搞到第一手材料。

赶写稿子,马上发出去,抢占先机。

这就要求从事报道的记者,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像雷达一样,善于捕捉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信息。

新闻工作者要做到既“耳聪”又“目明”。

“耳聪”既善于倾听。

电视新闻中处理新闻稿件的原则和有效措施

电视新闻中处理新闻稿件的原则和有效措施

电视新闻中处理新闻稿件的原则和有效措施•新闻稿件处理的原则•新闻稿件选取的有效措施•新闻稿件编辑的有效措施目•提高新闻稿件处理效率的措施录CHAPTER新闻稿件处理的原则准确报道核实信息避免夸大和炒作030201及时发布更新报道快速编辑和审核CHAPTER新闻稿件选取的有效措施优先选用来自权威、公信力高的新闻机构和媒体合作伙伴的稿件,以确保新闻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严格筛选新闻来源权威性与可信度确保新闻真实性挖掘背后故事专访与专家解读深入调查报道多元视角用事实说话平衡报道多角度呈现事实CHAPTER新闻稿件编辑的有效措施01简明扼要02突出重点03避免晦涩难懂精炼文字表达03尊重隐私01选择代表性图片02高质量视频妥善处理新闻图片和视频遵守法律法规在编辑新闻稿件时,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新闻内容合法合规。

尊重事实不得歪曲事实、捏造新闻,保持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遵守职业道德编辑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拒绝有偿新闻、虚假报道等不良行为,维护新闻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严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CHAPTER提高新闻稿件处理效率的措施1 2 3流程优化并行处理紧急稿件优先处理建立高效的稿件处理流程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自动化处理技术高速传输网络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选拔优秀人才培训与提升良好的团队协作打造专业团队定期为团队成员提供专业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同时,鼓励团队成员自主学习,不断提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协作。

通过明确的分工和高效的沟通,确保新闻稿件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WATCHING。

电视台新闻编辑处理新闻稿件的原则和方法

电视台新闻编辑处理新闻稿件的原则和方法

2020.10随着时代进步发展,电视新闻报道在民众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电视台新闻编辑对新闻稿件的选取及处理方式,会对新闻报道的价值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为此,新闻编辑需要立足新闻事实,遵循新闻处理原则,提升电视台形象,保障电视新闻报道质量,为广大观众还原最真实的新闻事件。

一、新闻稿件处理原则为保障电视台新闻报道的有效性,新闻编辑在处理相关稿件时要遵循时效性、新鲜性、重要性原则。

对此,笔者总结如下。

1.时效性。

作为视听化的传播方式,电视新闻往往可以打破消息传播的渠道束缚,让观众在多个感官维度感受了解新闻,进而实现事实真相的进一步还原。

为此,新闻编辑在稿件处理时需要遵循时效性原则,通过保障稿件的时效性,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进而带动电视台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新闻稿件的时效性越强,电视台抢占传播红利的效率就更高。

2.新鲜性。

电视台在新闻报道时往往注重新近发生事件的传播。

基于新闻报道的核心是“什么事”,电视新闻编辑需要立足新鲜性原则,为观众呈现新鲜的观点,并对相关事件的后续发展进行播报。

电视新闻只有满足观众的信息获取意愿,才能成功塑造电视媒体的形象。

因此,电视台进行新闻编辑时要确保新闻消息、报道角度及观点的新鲜性,为观众提供不同的思考观察视角。

3.重要性。

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新闻往往需要为群众利益奔走,进而增强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

为此,新闻编辑在处理稿件时要将重要性作为衡量“新闻分量”的唯一指标。

在该原则的影响下,新闻编辑需要按照就近性处理稿件,保证参与新闻事件的人与地点有显著性特点。

不仅如此,新闻编辑还需要对新闻事件的背景、影响进行分析,确保新闻事件的代表性及重要性。

二、新闻编辑处理稿件的技能与方法作为电视台处理新闻稿件的直接参与者,新闻编辑自身的素养及稿件处理方法都会对新闻报道产生直接影响,为此新闻编辑需要有意识提升自身的新闻综合能力。

1.岗位基础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新闻稿件进行处理,为此其需要及时进行各类新闻材料的整合,提升新闻播报的多维度。

基层通讯员供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通讯员供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通讯员供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易刚王元亮来源:《新闻世界》2010年第05期【摘要】本文归纳了基层通讯员给电视台提供的新闻稿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通讯员电视新闻问题对策基层通讯员经常给县级电视台提供电视新闻稿件,从这些来稿中,笔者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此把它们加以归纳,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

一、图像编辑中遇到的问题电视新闻中画面是第一要素,一些基层通讯员报送的电视新闻中存在着画面颜色不正,图像不能用,新闻画面少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到:1、要真正了解摄像机现在的通讯员大多使用的是小DV摄像机。

拍好电视画面首先一定要认真研读说明书,熟练掌握常用的各种档位功能,像如何调节白平衡,增光等等功能要掌握,出现一般性故障要知道原因,自己要能解决。

2、拍摄时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一定要稳。

DV摄像机具有自动变焦功能,有的稿件图像中的会议参观等内容、场合,随意地推拉摇移,没有目的性,录像器内的景物始终在不停运动,几乎找不着一个固定镜头。

稳定最基本的要求是,姿势正确,肩扛机要做到三点固定,手捧机两手支撑,胳膊要夹紧。

少用推、拉、摇、移镜头,运动画面要有起幅、落幅,摇得要均匀,不要在运动中开关机;要多拍固定镜头,多用静止画面,每个画面不少于8秒钟。

因为电视新闻的剪辑手法基本上都是固定镜头的硬切,一是时间有限,二是为了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量。

拍摄固定镜头时,全景就是全景,特写就是特写,景别不能随意变来变去,使镜头毫无章法。

其次,躲开背景的强烈光线,对拍摄对象不要用逆光,如光线不够,可以开灯补一些光,必要时采取侧拍。

第三,注意保持水平,不能歪。

可以参照地平线、建筑物等。

第四,画面要主次分明,突出主体。

例如:开会拍领导,要从中间向两边拍;活动中拍领导,主要领导不要被遮挡住。

图像一般不能顶天立地,要留有空间,注意人物的方向性。

第五,画面完整。

不能拍中间一个人,两边露半边身子或一个胳膊;有会标横幅的字要拍全。

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技巧

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技巧

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技巧作者:王菊梅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20年第01期摘要:电视新闻稿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视听结合的电视新闻。

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又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

“听”与“看”的结合,对新闻稿的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写作手法,都必须注重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等多方面的配合。

关键词:电视新闻稿;背景资料;口语化;通俗易懂电视新闻稿与电视画面具有—样重要的作用,想要整个新闻作品好听、好看,不仅仅要注重电视画面的拍摄,更要注重文字稿件的处理。

电视新闻文字稿的写作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一、通俗易懂、语言精练电视新闻稿在写作的时候,要体现出鲜活的视听效果,让新闻的表达更加真实具体、形象生动。

负责电视新闻采编的记者、编辑在采编稿件的时候,要多用符合图像特点、逻辑的文字,用事实说话,减少抽象、概念性的语言,让稿件所表达的新闻事实更加实用,让受众在收看新闻的时候更容易理解、接受。

二、取材精炼、找准突破口电视新闻稿在表述新闻事实的时候还可以利用一些细节来表述含义,增加受众对新闻的印象,因此我们在选取素材的阶段就要注重精炼的特点,让稿件篇幅小一些,新闻的“口子”要小,一条新闻中写好其中的一个问题、一个侧面,通过这个突破口来表达好新闻。

通过细节描写和多场景景别增加新闻视听效果,让受众身临其境。

三、丰富样式、敢于创新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有多种形式,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结构,在文稿的写作过程中都要注重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的协调统一,对于同一类采访内容可尝试不同的写作方式,让受众产生不一样的视听体验。

四、注重細节、引人入胜辨别一条新闻是否是好新闻,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这条新闻是否获得了受众关注,好的新闻要有新意、有内涵、有意义,好的新闻能够将受众涣散的浏览视角,转为集中的关注,在这里,细节方面尤为重要。

(一)导语要饱含信息要旨电视新闻导语需要声音、画面并重,视觉画面和声音表述同样重要,因此,导语对新闻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闻采编人员写导语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受众的兴趣点,以及记者要表达的内容结合呈现,这样,导语就能发挥出强大的吸引力,引领受众观看。

县级媒体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县级媒体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县级媒体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作者:冯加慧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20年第08期摘要:县级媒体平台是县级重要的文化传播平台和舆论导向平台,起到舆论监督和扩充人们生活视野的作用,然而目前,县级媒体的新闻大多以宣传会议精神为主,缺少对老百姓关切问题的回应以及深刻剖析,存在着内容单一空泛、模式化等具体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新闻报道的创新,结合人民生活实际,真正把人民关注的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关注民生,解决民生,从而提高收视率。

关键词:县级媒体;新闻报道;实际问题;解决办法一、媒体新闻报道存在的具体问题(一)报道内容模式化、空泛单一伴随着网络科技的日益发展,县级媒体新闻报道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改变了以往取材范围狭窄的情况。

但是仍然存在着把焦点放在新闻时政方面,脱离群众生产生活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报道时政新闻多,一线生活少,缺乏那些能够反映基层群众生活的、对百姓生活有直接意义的深度报道,对居民的日常生活、生存环境、社会心声缺乏必要的关注,新闻内容单一空泛,模式化现象严重。

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百姓对新闻内容无兴趣,不关注,影响了收视率。

(二)宣传性大于新闻性,报道深度不够县级媒体的新闻报道大多是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硬性工作任务,内容枯燥平淡,很难引起百姓的关注。

记者在接受采访任务的时候,仅仅立足于事情表面,千篇一律,克隆化现象严重,不具备敏锐的职业嗅觉和观察力,立意不深刻,无法挖掘出事件背后深刻的原因,不能解决人民群众的内心需求。

以北方县城冬季供暖问题为例,记者不仅要对居民家中供暖不达标问题作出报道,更要成立帮扶小队,与供暖公司、物业、社区、街道多方协调,尽快落实责任,做好实时跟踪报道,确保居民享受供热权利。

同时也要利用好媒体的监督力度,避免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

(三)新闻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有的记者也缺乏必要的职业精神,惰性思想严重,他们很少主动地去发现新闻,取得线索,往往被动地接受采访任务,唱高调、喊口号。

关于新闻报道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新闻报道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新闻报道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关键词:邓拓思想;新闻报道;政治家办报在谈到新闻报道时,他曾指出:“报纸上的长篇大论不是新闻。

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新闻必须改革,必须用事实说话,必须选择全国人民有共同兴趣的事实,必须报道刚刚发生的事实,必须写活的人与人的活动,必须对稿件进行认真检查,保证事实的准确,缺乏以上条件就不叫新闻。

[1]”一、有关时效性新闻报道,必须强调时效性。

“新”是新闻主要的特征。

新闻,“必须报道刚刚发生的事”。

新闻,如果失去了时效性,就会变成“旧闻”,从而失去了报道的价值。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新闻的时效性,也越来越明显和重要,它甚至成为新闻的生命线。

新闻的价值,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正所谓“今天的消息是金子,昨天的消息是银子,前天的消息是废纸。

”新闻报道必须重视时效性,牢牢抓住一个“新”字。

一旦发现新闻素材,力争在第一时间,搞到第一手材料。

赶写稿子,马上发出去,抢占先机。

这就要求从事报道的记者,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像雷达一样,善于捕捉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信息。

二、有关政治家办报所谓“‘政治家办报’之‘政治家’,主要是指报人应具有政治家的一些重要素质,如政治头脑、政治眼光、政治智慧等。

作为新闻史现象,‘政治家办报’所说的办报人,除包括具有政治家素质的报人之外,还包括既从政也办报的真正政治家,这两类人物可以统称为‘政治家型报人’”[2]。

此处我们所讨论的主要是指有政治头脑和政治意识的新闻从业者。

新闻,还具有很强的时政性。

邓拓认为:“报纸应该经常就党和国家的总任务和实际生活的各项问题进行马列主义的教育。

应该强调理论宣传的文章要从实际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3]”新闻,要跟随时代的步伐,迎合时代的节拍,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这样,新闻才会有生命力。

新闻报道,应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关注国计,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如国家启动南水北调工程,其中的移民安置问题就很值得关注。

正式新闻稿范文1000字(实用3篇)

正式新闻稿范文1000字(实用3篇)

正式新闻稿范文1000字第1篇新闻用语不规范,表述口语化,包含大量主观表述和不恰当情感因素。

其次,新闻信息缺失,抓不住新闻事件的`亮点信息、核心信息。

简单来说,校园新闻应符合客观性、时效性、可读性、深刻性的统一。

1、新闻用语不符合新闻客观性要求(1)新闻的客观性决定了严肃性,新闻稿中的一词一句都要确保客观准确、严谨无误,不得掺杂撰稿人多余的个人情感,不得使用第一人称。

2、新闻稿对领导的称谓不遵照格式,表述不规范①首次介绍领导时,要按照“职位+姓名”的格式表述。

下文任意位置仅使用领导姓名。

②报道领导头衔时只需写明其在新闻事件中所扮演角色相关的称谓。

③新闻稿提及参会领导,不允许面面俱到、一人不落,要按标准有选择地罗列。

其余干部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从简表述。

3、结构不清晰,逻辑混乱(1)当前新闻稿多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流程进行,虽然这样的结构不容易遗漏环节,但流水账式的文章让新闻报道索然无味。

特别是遇到原本极具影响力和重要意义的新闻事件,难以在字里行间表达出对受众的的冲击力。

(2)报道领导讲话的逻辑混乱。

领导讲话内容包括:强调事件意义、表明工作态度、提出具体措施。

前两者是程式化内容,可一笔带过。

第三方面则是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应当条理清晰地加以呈现,并可就每项条目进行必要展开说明。

原则上领导讲话控制在300字左右,重要场合可增至500字左右。

正式新闻稿范文1000字第2篇自然了,作为记者最基本的就是得会写新闻稿。

新闻稿必须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必须详细清楚,交待起因过程结果未来形势。

作为实习生,为一篇新闻稿在电脑边一坐就是几小时,也是常有的事,但我没有退缩,继续在学习。

现在,我学会了电视节目撰稿的基本模式,还学会了如何把得到的素材去粗取精,从素材中提出有深度的报道。

现在写稿子轻松多了,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刚开始写新闻稿的艰辛。

同时,新闻也是有分类的,新闻的类型不一样,当然写报道时的条条框框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新闻记者掌握好各类新闻的侧重点。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概念、问答题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概念、问答题

2009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考点突破广播电视新闻业务概念题、问答题(考点狂背板)概念题1.新闻采访:指新闻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的访问,观察,思索和记录等调查研究的活动。

2.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指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为获取新闻信息而展开的调查研究活动,具有不同于其他媒介采访活动的特性。

3.带机采访:即电子媒介记录与采访共生的采访形式。

4.新闻线索:指新闻事实放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或片断。

新闻线索是记者追寻新闻的方向和依据。

5.选题:是指新闻记者确立新闻报道对象的过程,包括对新闻线索可能引出的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也包括对新闻报道采制及传播可行的判断。

6.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

新闻价值要素主要包括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五个方面。

7.新闻政策:就是新闻机构及其控制者(国家和政府)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强制性规定,也可以说,是国家,政党或地方党政领导机关对所属新闻传媒规定的宣传方针和宣传纪律。

我国的新闻政策,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在新闻工作的具体体现。

它包括党和政府就新闻宣传工作作出的决定,决议,指示,党中央领导同志和宣传部门的负责人的有关讲话,批示等。

8.采访提纲:是记者对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包括采访的目的,要求,步骤,方法,时间,采访对象,采访问题,相关背景,以及采访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方法等。

9.现场:指新闻事件发生的真实时间和真实空间,现场是广播电视采访的核心,是广播电视记者采访的直接客体。

广播电视采访所面对的现场有两种:一是新闻事件发生的地方,二是由于记者的采访而出现的现场。

10.旁观式:记者对现场的介入方式之一。

是指记者在现场采访时要尽量保持现场的原生态,把记者对现场的干预减少到最小程度。

11.参与式:记者对现场的介入方式之一。

是指记者与现场积极互动,影响采访对象和现场,甚至将记者的现场表现构成现场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新闻稿件常见的十个问题
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叙述新闻事实,供播音员诵读的文字稿。

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音画兼备的电视新闻。

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

笔者因工作原因接触大量各地各级的电视新闻稿件,发现近几年电视新闻稿件的写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就此略作分析。

1.词藻华丽实功虚做
以最通俗直接的方式传递信息,使受众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应该是电视新闻人不懈的追求。

但在现实中,有的稿件刻意堆砌华丽的词藻,稿件看似文采斐然,但和画面结合起来却显得多余,令人费解。

有一篇《新年第一天:××山雪淞醉游人》的稿子,其中写到: “雪后的××山处处银光闪烁,山峰林海变成了雪淞世界,万仞白峰,苍穹更显高远。

串串雪挂沿树枝或树梢蜿蜒伸展,有的像银龙飞舞,有的似珍珠翡翠,晶莹剔透。

簇簇松针宛如玉菊绽放,莲花盛开。


这样的描述看似华丽诱人,但配在丰富多彩的电视画面上就显得多余。

另一篇报道山区旅游的稿子中写道:
“如果把××山比作一本厚重的史书,那么,这五个休闲景区好比一篇篇题材各异、文笔玲珑的迷你小说,每个章节都妙趣横生,与雄健厚重的××山相映生辉。


这不是电视新闻的语言。

比喻和描述性语句要尽量避免在电视新闻稿中出现,因为我们有电视画面。

2.形似报告缺乏鲜活
电视新闻稿件的写作要尽量减少抽象、笼统、概括性的语言文字,多采用形象鲜明与画面匹配互补的语言,表达、说明、阐释新闻事实,力求多用新闻事实说话,语言追求新鲜灵活。

有一篇报道农村新型实用人才建设的稿子:
“……为使新型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市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仅2006年就投入800多万元,先后组织实施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百千万’工程,选拔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100名、乡镇级1086名,培训农村党员干部8000多人次,4560名农民技术员获得农民技术职称或绿色证书。

……”
这简直就是一篇工作汇报。

这些数字指标完全可以压缩或以形象化的文字表现出来。

3.思维混乱漫无边际
电视新闻稿在结构上应该具备三个特点,即主题明确,构思新颖,层次分明。

但《××市30万群众告别吃水难》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现场主持:观众朋友,这里是××市饮用安全水工程的奠基现场,……年底工程完工后,这个市又将有30多万氟区群众用上安全水。

……”
把一件进行时的事件改造成完成时,如果记者不是有心的,那就说明其思维混乱。

4.小题大做大材小用
明明是小事却大肆渲染,或者将重要的新闻题材寥寥带过,都是对新闻的把握不准确造成的。

如《××:工业利税增幅列全省第一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来,××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加大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应用的范围和力度,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优势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不断加大。

在××产出的钢材中,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板、带、型材比重比去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同时,××市创新发展模式,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坚持走工艺优化、节能降耗和环境改善并行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骨干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迅速,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企业生产的整体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明显下降。


增幅全省第一是一件实现起来相当不容易的事,有着艰难的过程和很强的启示性,其中更有很多具体经验和做法可供发掘,但在这个稿子中就是这些观众最期待看到的内容被大而化之的200多个字一带而过。

就这篇稿子来说,它完全可以放大为一个有点有面的典型性报道。

5.表里不一声东击西
有些稿子声画两张皮,而有些则是表里不一,甚至连题目和内容都难作到一致。

如《××成为第一个用电量过100亿千瓦时的革命老区》,从题目看,稿件要反映的是老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用电量的增加,但稿子却是这样写的:
“今年以来,××供电公司坚持活跃经营机制,加大投资力度,全年电网建设总投资14亿元,增加主变容量105万千伏安,输电线路100公里,全面开展标准用电村建设,完成145个标准用电村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市电网结构薄弱、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为××市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动力保障。


稿子全没说到点子上,像是供电公司的一个年终总结。

6.夸大事实信口开河
这既是工作态度的问题,又是一个职业道德的问题。

而在一些电视新闻记者的稿件中,对事实不负责任的夸张,缺乏依据的夸大等并不少见。

如《××市:文化大院成为解决留守老人、儿童问题新方法》,此提法过于主观,不够科学也不够准确,一个文化大院就能解决留守老人和孩子们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