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广东广州卷)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广东广州卷)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广东广州卷)历史·全解全析(本试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入围,该遗址主要是大汶口中期文化遗存,填补了自大汶口文化发现以来大部分是晚期遗存的空白。

该遗址的发现说明()A.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样性B.考古发现丰富史学研究C.古代手工制造业领先世界D.中国考古成就领先世界2.1874年,英国探险家在新疆和田意外地收集到两枚汉代新疆地区的“汉佉二体钱”和田马钱(见摹写图)其钱面上马的形象源自大夏(今阿富汗一带),马图外围有一圈佉卢文(古印度文字),背面图案中间为一符号“兀”(解作汉文篆字“元”)该钱币的发现,可以印证汉代()题2图A.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B.篆体字在西域的流行C.中央政府统一了货币D.儒家文化圈已经形成3.如下表展现了粤语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促使西晋时期粤语发展的原因是()题3表A.广东地理位置优越B.人口南迁促进文化交融C.经济重心移向南方D.分裂割据局面已经结束4.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大运河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求。

”材料反映大运河的开通()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C.加强了南北地区的交流D.满足唐朝稳固统治的需求5.胡旋舞是来自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

如图是龙门石窟中唐代洞窟石壁上跳胡旋舞的女子。

该图可用于研究唐朝的()题5图龙门石窟万佛洞北壁胡旋舞舞者形象A.社会风气B.坊市制度C.边疆管辖D.民族政策6.宋初,南方地区不少茶农、桑农果农等不再是为自身的直接消费而生产,而是把产品投入市场,转换成货币,再购入粮食、布帛等生活必需品。

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HF—NO.005海南省2024年中考模拟考试历史科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1.《三字经》中写道:“禹传启,家天下。

”此处的“家天下”指的是()A.中央集权制B.封建君主制C.土地公有制D.王位世袭制2.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

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B.游牧民族的移居中原C.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D.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3.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面是某校学生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依次填写的是()A.党项、契丹、女真、蒙古B.契丹、吐蕃、党项、满洲C.契丹、党项、女真、蒙古D.鲜卑、党项、女真、满洲4.中国古代多次出现人口南迁,其中南宋时期人口南迁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海上丝路贸易达到顶点C.江南经济重心地位确立D.给江南带来了人口压力5.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报复虎门销烟B.报复中国的闭关政策C.打开中国市场D.为资本输出创造条件6.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召开于()A.湖北汉口B.江西南昌C.陕西延安D.福建古田7.毛泽东在评价某次战争时指出:“正是这个战争,锻炼了中国人民。

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

”下列英雄不属于“这场战争”的是()A.邓世昌B.赵登禹C.杨靖宇D.张自忠8.1958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苏州卷)(考试版A4)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苏州卷)(考试版A4)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苏州卷)历史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

每题只有一个...题意。

....选项最符合1.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

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

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

以上材料说明()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2.下图为汉代画像砖《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汉武帝把这样的办学经验推向全国。

图文信息反映汉武帝时()A.推崇诸子百家学说B.禁锢人们思想言行C.利用考试选拔官员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3.北魏统治者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魏碑书体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

这种书体带有汉隶笔法,融温文尔雅与粗犷彪悍于一体,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

(如下图所示)这表明魏碑艺术()魏碑《张猛龙碑》(拓片)A.是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时代结晶B.是书法开始成为专门艺术的标志C.被称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D.其书法名家的代表为锺繇和胡昭4.宋朝时,四川成都“土宜桑桑柘,茧丝织纹纤丽者,穷于天下”;太湖流域“平原沃土,桑柘甚盛”“巢车之声,连(屋)相闻”。

这反映了()A.江浙地区成为粮仓B.南方丝织生产发达C.商业贸易呈现繁荣D.科学技术成就突出5.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和结论。

下列表述中,属于结论的是()A.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最大时有船200多艘B.郑和的船队满载中国的优质丝绸和精美瓷器等各类物品C.郑和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D.郑和远航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6.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物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中考历史模拟考试卷(附带答案)

中考历史模拟考试卷(附带答案)

中考历史模拟考试卷(附带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通过历史学习,过去人门的生活状况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生活在约6000年前的黄河流域,并且把粟作为主食的原始居民,住着什么样的房屋A.干栏式房屋 B.窑洞 C.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D.竹楼2.从春秋初年裙葛之战,周天子被诸侯射中肩膀,再到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先后称霸,表明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是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3.汉朝初年刘邦为了维护刘家天下,分封刘姓子弟为王,最终酿成了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

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诸侯王势力,采取了什么措施A.刺史制度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推恩令 D.调配物资,平抑物价4.以下不属于儒家治国理念的是A.为政以德 B.实行“仁政” C.选用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D.实行“礼治”5.以下哪场战役有利于南方地区的稳定及开发A.淝水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6.结束图一与图二分裂局面的朝代分别是图一图二A.唐朝、北宋 B.隋朝、北宋 C.唐朝、元朝 D.北宋、元朝7.如果你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人,你不可能A.在热闹的大街旁摆摊叫卖 B.看到有人用纸币进行商业交易C.读用活字印刷术印制的《三国演义》 D.买到河南汝窑烧制的瓷器8.下列四幅历史地图与“民族交往”主题相符的是A B C D9.在中国古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权力至高无上。

历代皇帝都在努力强化皇权,以下皇帝与其强化皇权的措施对应不正确的是A.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B.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裁撤中书省C.乾隆——设立军机处 D.康熙—设立南书房10.“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步人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2024年广东省汕头市中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年广东省汕头市中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 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科试题说明:1. 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80分钟。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史书《世本》中记载: “黄帝见百物,始穿井”。

考古发现,距今约4000多年前,河南汤阴白营遗址中发现的井,以及洛阳矬李遗址的一口圆形水井,可知中原地区在距今四、五千年前,水井已比较普遍。

这主要表明A. 先民传说没有科学依据B. 史书当中记载的历史准确无误C. 考古发现有一定局限性D. 考古发现可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2.西周时期,政府在较大市场设司市,下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制发买卖契券的“质人”,来加强市场管理。

这表明当时A. 政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B. 商业发展践行契约精神C. 政府强调以农业为根本D. 限制个体商户经商行为3.秦始皇曾派几十万大军南征岭南,除去伤亡者以外,基本上都作为守边部队留驻岭南;秦二世时,又将中原未嫁女或丧夫女子“万五千人”派往岭南,以便与留守士兵组成家庭,繁衍后代。

这些举措A. 旨在统一语言文字B. 利于岭南地区开发C. 便于强化君主专制D. 使分封制彻底瓦解4.从下面材料可得出,中国古代两个封建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点是西汉文帝、景帝时期,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以政富民、以德化民,维护稳定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以农为本,休养生息;完善科举等A. 实行仁政B. 虚心纳谏C. 以德化民D. 重视科举5.“食肉饮酪”是草原游牧民族的饮食特征。

秦汉时期,中原地区鲜有饮酪者。

但据《齐民要术》记载,北魏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乳酪生产加工技术,民间饮酪风气兴起。

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人教版

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人教版

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人教版(注意:以下是一篇帮助你准备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的文章,根
据你的要求,我使用了试题格式来书写。

希望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试题一:现代史
一、选择题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标志性事件是:
A. 伦敦空袭
B.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C. 珍珠港事件
D. 德国入侵波兰
2. 以下哪个国家是二战盟军的一员?
A. 德国
B. 意大利
C. 英国
D. 日本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间是:
A. 1945年
B. 1939年
C. 1941年
D. 1943年
4.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以下哪个事件?
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淞沪会战
D. 平型关大捷
5. 解放战争的标志性事件是:
A. 解放南京
B. 解放北京
C. 解放西安
D. 解放大连
二、简答题
1. 简述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2. 请解释二战期间意大利的加入。

3. 试述二战期间中国的抗战策略。

4. 请阐述解放战争的重大意义及影响。

5. 以“大反攻战争”为关键词,谈谈中国在二战期间的胜利。

三、论述题
请以“二战对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为题,结合二战的原因和结果,分析二战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重要改变。

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组织等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

(注意:以上试题仅供模拟考试使用,不代表历史事实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请参考教材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学习。

)。

2024年湖北省十堰市实验中学九年级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4年湖北省十堰市实验中学九年级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4年湖北省新中考模拟卷历史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史学上有“左图右史”之说,小明同学利用地图(如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A.西周分封B.春秋五霸C•战国七雄D.秦灭六国2.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而汉族人民接受北方各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这说明当时我国北方A进行政治改革 B.出现民族交融C.经济高度繁荣D社会安定祥和3.曾经的个人手写稿不再被手写传抄,而是通过无限地印制以供给市场大众,印刷品的价值和价格也发生了变化……相应地,大家都买得起印制的书本了,翻刻也更容易、更廉价了。

学者们也能进行书籍的收藏,甚至可以建立藏书楼了。

这表明A.个人手写稿质量急剧下滑B印刷品的价格大幅度提高C.书籍的收藏成为社会风气D.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4.隋唐时期,随着科举制的实行,文官选拔范围不断地扩大和开放,并且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由此可见,隋唐科举制A.扩大了统治基础B.实现了公平竞争C.加剧了阶层固化D.完善了考试程序5.1865年,京师同文馆举行了第一次翻译大型考试,考试内容以洋文为主,并增加了文学翻译和口语会话,其中翻译考试注重综合性以及时事性,学生需要了解国家大事并且掌握相关翻译理论知识才可以通过翻译考试。

这反映了A. “师夷长技”成为社会的共识B.学习西方的时代诉求C.学堂选官引发教育的根本变革D.变革制度的社会潮流6.据历史学家刘大年研究,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日军出国作战共伤病战死287. 4万人。

其中,89万余人死于太平洋战争,多达198.4万人死于中国战场。

这表明,中国战场A.始终坚持了积极进攻的作战策略B.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C.是日军对外侵略扩张的唯一战场D.得到盟军援助的大量先进武器装备7.据统计,红军长征时三大主力部队行军里程加起来超过8万里。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第一初级中学中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第一初级中学中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模拟试卷历史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一、选择题(20小题,共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 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

关于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解说是( )河姆渡居民房屋修复图贾湖遗址炭化稻粒 河姆渡遗址猪纹陶钵A 表明贫富分化已出现 B. 说明已经出现早期国家C. 表明可以定居且从事农业生产D. 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河姆渡居民房屋修复图”“贾湖遗址炭化稻粒”“河姆渡遗址猪纹陶钵”可知当时已经出现了房屋、农作物种植和陶器,表明人类已经进入定居生活且从事农业生产,C 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无法得出当时已经出现贫富分化,排除A 项;早期国家是指夏商周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B 项;炎帝和黄帝部落处于黄河流域,河姆渡遗址处于长江流域,贾湖遗址处于淮河流域,因此炎帝和黄帝的发明说法错误,排除D 项。

故选C 项。

2.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段摘录。

其中与①②对应的朝代是( )①→商朝→②→春秋战国A. 夏朝、西周B. 西周、东周C. 东周、西周D. 西周、夏朝【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干“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段摘录”和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之前的历史朝代是夏朝,商朝之后的朝代是西周,A 项正确;东周是西周之后的朝代,它可以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排除B 项;西周在前而东周在后,排除C 项;夏朝是我国第一个朝代,排除D 项。

故选A 项。

3.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如“道法自然”。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初中历史模拟测试卷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真题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初中历史模拟测试卷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真题

2023年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80分)说明:1.本试题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两分,共44小题。

第I卷为选择题,共40小题,40分;第Ⅱ卷为材料解析题,共4小题,40分。

2.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第I卷(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遗址是古人无声的语言,是与我们跨越时空的对话。

周口店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该遗址能够告诉我们()A.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B. 河姆渡人种植水稻C. 半坡人会制作彩陶D.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2. 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陵区及周边遗存入选“2022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殷墟自发掘以来,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有()A. 司母戊鼎B. 勾践剑C. 铁农具D. 五铢钱3. 春秋时期,面对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矛盾激化和冲突,孔子强调爱人,认为爱父母、爱兄长、爱君上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这反映出孔子的主张是()A. “无为而治”B. “仁”C. “兼爱”D. “礼治”4. 汉武帝一方面加强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实行彻底的币制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地方铸钱,统一货币;另一方面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这些措施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 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发展 B. 使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C. 使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得以提高D. 使朝廷对社会的经济控制加强5.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

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A. 嬴政B. 刘邦C. 刘秀D. 杨坚6.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民族交融和南北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

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科技”成就的是()A. 《伤寒杂病论》B. 《齐民要术》C. 《本草纲目》D. 《天工开物》7.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项工程,它的完工使国家南北的交通更加便利。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24年中考模拟历史试题(五四学制)(含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24年中考模拟历史试题(五四学制)(含答案)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总分:____________等级:____________第Ⅰ卷(选择题,共1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列答题栏内。

)1.看右表,两位人物主张的共同之处是人物主张()人物主张孔子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墨子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A.无为而治B.以法治国C.关注民生D.尊崇儒术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材料中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是()A.结束了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B.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C.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D.开创了国家地方行政的模式3.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

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A.实施“推恩令”B.平定八王之乱C.兴办太学D.设置通判4.小史同学写了一段关于隋唐历史的介绍,他写了三句话。

如果按写对一句得1分的标准,他可以得()隋朝创建的科举制逐渐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唐初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太平局面,国力达到顶峰。

玄奘西行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A.0分B.1分C.2分D.3 分5.如下图,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是研究北宋城市生活的一手史料B.完整再现了北宋社会的繁荣景象C.说明北宋东京城内尚未出现夜市D.应与考古材料印证才有史料价值6.中国古代行政改革通过内部体制的调整进行权力的重新配置。

如图内容反映出的主要趋势是()A.实行分权制衡B.监察制度完善C.中央集权加强D.君主专制强化7.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如下表列举了党在各时期的奋斗成就,对应正确的是()项目时期成就A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终结君主专制制度B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C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A B.B C.C D.D8.15世纪,欧洲学者、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之前近千年所写自传的总和还要多。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湖北卷)(考试版A4)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湖北卷)(考试版A4)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湖北卷)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6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饮冰室合集》是一部影响深远的著作,其中写道:“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这里的“华夏民族”()A.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B.多元一体,在不断交往中交融而成C.源远流长,由炎帝和黄帝共同创造D.相对独立,发祥地受地理因素限制2.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封诊式》,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

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代()A.休养生息的政策B.分封制度的推行C.法律制度的严酷D.基层管理的状况3.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和看法。

以下属于史论的是()A.从605年起,隋朝陆续开凿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B.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C.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D.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4.运用多元史观评价同一历史现象,能够使我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透彻。

下列采取多元史观从不同角度分析的历史事件是()革命史观——中原地区遭到摧残,两河、山东人民遭到灭顶之灾,社会经济停滞,生产被破坏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许多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都在这一时期传播到世界各地文明史观——多个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A.黄巢起义B.清兵入关C.元朝的统一D.金灭北宋5.有学者指出“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

”下列史实可以为此观点的成立提供依据的是()A.隋炀帝以进士科选拔官员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C.北宋文官担任地方的知州D.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6.《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记载,1871—1880年,江南制造总局刊印译书98种235册,译成未印者45种140余册。

初中历史中考模拟考试

初中历史中考模拟考试

选择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A. 秦朝(正确答案)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
下列哪项不是唐朝时期的重要制度或机构?
A. 三省六部制
B. 科举制
C. 锦衣卫(正确答案)
D. 尚书省
北宋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A. 杯酒释兵权
B. 增设“参知政事”
C. 设立枢密院
D. 推行行省制度(正确答案)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 拓展殖民地
B.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正确答案)
C. 掠夺金银财富
D. 寻找长生不老药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 林则徐虎门销烟(正确答案)
B. 清朝政府腐败无能
C. 英国希望打开中国市场
D. 中英贸易冲突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清朝末年的著名改革家,提出了“戊戌变法”?
A. 康有为(正确答案)
B. 李鸿章
C. 曾国藩
D. 左宗棠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
A. 北京
B. 上海(正确答案)
C. 广州
D. 武汉
下列哪项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 七七事变(正确答案)
D. 八一三事变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
A. 农业
B. 轻工业
C. 重工业(正确答案)
D. 交通运输业。

历史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历史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历史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中国的四大古代文明是指下列哪四个?A. 河南文明、山西文明、上海文明、福建文明B. 京剧文明、茶文明、太极文明、诗文明C. 东周文明、西汉文明、东晋文明、春秋文明D. 夏文明、商文明、周文明、秦文明答案:D2. 以下哪个事件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A. 鸦片战争的爆发B. 甲午战争的胜利C. 辛亥革命的成功D. 五四运动的发起答案:A3.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在哪个时期的事件?A. 清朝末年B. 中华民国时期C. 初期D. 改革开放后答案:C第二部分:填空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1949年。

1949年。

2. 中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

长江。

3. "天安门广场"位于中国的首都北京。

北京。

第三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答案: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

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学子们有机会获得官职,进入官僚体系。

这个制度持续了约1300年,对于中国的社会、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简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初期改革措施。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初期,实行了土地改革、对外贸易的平均分配、工业国有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

第四部分:作文题请根据自己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自拟。

(此处为作文内容,请自行撰写并保持字数在200字左右。

)。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云南卷)(考试版A4)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云南卷)(考试版A4)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云南卷)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原因是()A.为人类起源提供了重要证据B.出土了精美的彩陶C.有商朝宫殿遗址和奴隶主贵族墓葬区D.出土了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2.手工业是人类第二次大分工的产物,早在三四千年前的商周时代,手工业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下列史料中可以实证材料观点的是()A.河姆渡猪纹陶钵B.司母戊鼎C.曲辕型D.汝窑瓷器3.秦始皇以原来秦国的制度为标准,统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一些制度,企图尽可能消除由于长期分裂割据造成的地区差异。

秦始皇这样做()A.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B.是为了消除地方割据C.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目的是加强思想控制4.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一再表明,政治上处于分裂动荡的时期往往是中华民族交融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是这样,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也是如此。

该学者这一论断意在强调()A.碰撞交流促进民族交融B.中国呈现多元一体格局C.国家统一是历史的潮流D.民族迁徙导致政治动荡5.《隋书・地理志》记述,大运河开通后,“杭州等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

由此可知,隋朝大运河A.巩固国家统一B.促进了文化交流C.加强君主专制D.有利于经济发展6.宋朝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甚至使用文臣统兵。

当时的文官地位与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宋代实行这种政策主要是为了()A.稳定宋文教昌盛的文治局面B.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弊端重现C.促进全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D.加强全国各地军队战斗能力7.该机构总揽军、政大权二端,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

机构统领者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

湖南省2024年九年级中考历史模拟题 (一)

湖南省2024年九年级中考历史模拟题  (一)

2024年初中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一)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 答题时,切记答案要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都交给监考老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梁启超先生在《饮冰室合集》中指出:“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由此可见,梁启超先生的观点是( )A. 华夷有别,各有特色B.国家统一,发展巩固C.民族交融,形成华夏族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2. 历史图片做为一种凝固的历史记录,能够让我们获取历史信息,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历史,下列图片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展的生产工具 B.独特的陶瓷艺术 C.高超的手工工艺 D.先进的科技成就3. 宋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这与宋朝的哪一治国策略有关( )A.强化中央集权B.强干弱枝C.重文轻武D.分化相权4.某同学在学习明清时期历史时归纳出: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下列史实与他的结论相符合的是( )A.1684年设台湾府B.设宣政院C.设西域都护府D.建立行省制5.徐中约认为“这场败仗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这种外交、军事与技术上的有限现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与思想变革,无法振兴国家,并使之成为一个现代化政权……”,其中的“这场败仗”和“自强运动”分别是指( )A.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C.甲午中日战争 洋务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戊戌变法6.学会归纳比较的方法可以培养历史素养,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的比较,最合适的是( )A.都经过了长期的准备B.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7.探寻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海南历史中考试卷

海南历史中考试卷

海南省2024年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1.秦实现统一后,秦朝政府在地方上置郡管辖。

下列秦朝郡治,地处中国疆域最南端的是( )A.九原郡B.桂林郡C.南海郡D.象郡2.汉武帝迫于财政压力和对商人“不佐公家之急”的反感,决定( )A.统一度量衡B.采取休养生息政策C.颁布“推恩令”D.实施盐铁官营、专卖3.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

以下史料反映了某个朝代政治制度的变化。

从该史料我们可以推断出“洪武”是下列哪位皇帝的年号(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4.某历史论文的关键词有:西域都护,伊犁将军,宣政院,驻藏大臣,澎湖巡检司,台湾府。

由此推断该论文研究的主题是( )A.多元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5.“广州一口通商禁令解除,上海港久被压抑的潜能得以释放。

最集中的体现是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首要港口。

”导致这一变化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西学”为“西政、西艺、西史”等社会科学,“西艺非要,西政为要”。

这说明此时张之洞( )A.主张清政府应放弃君主专制制度B.其思想已与梁启超完全一致C.主张应放弃西方自然科学的学习D.其思想在不断与时俱进7.“故此次我军长驱而北,不两月已克武汉,进兵豫赣……得助于农民群众者,实为至多。

”参与材料中这次军事行动的军队应该是( )A.工农革命军B.新四军C.国民革命军D.武昌新军8.曾参加红军长征的萧华将军在《长征组歌》中写道:“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诗歌突出体现的长征精神不包括( )A.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B.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C.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精神D.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9.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人教版历史2024年中考历史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2024年中考历史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l题~第25题,共25题)、非选择题(第26题~第28题,共3题)两部分。

本卷考试形式为开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

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他采用“疏顺导滞”的方法,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

材料中“他”是A.尧B.舜C.禹D.李冰2.“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

西汉沿置。

”下列官职与材料描述相符的是A.丞相B.太尉C.刺史D.御史大夫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宿佛子,共结来源。

”这首偈诗深深打动了唐朝扬州的一位僧人,使其决心东渡日本弘法。

这位僧人是A.阎立本B.玄奘C.鉴真D.李白4.明朝有部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上的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还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着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这部著作是A.《本草纲目》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西游记》5.右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次侵华战争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这次侵华战争带来的影响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1908年,《中法新汇报》报道第一次在上海试行的有轨电车时说:“这种电车既看不见蒸汽,又看不见机器,但却能自动。

”由此可见,当时人们看到新交通工具时会关注其A.机械设备B.通讯技术C.动力来源D.操作装置7.“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云县实验中学2018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考试时间:政史共100分钟试卷分值:60分)一、选择题(1—10每题1分,11—17每题2分,共24分,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的表格内)1.下列图片符合半坡人生活特征的是()第3题图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秦朝这些措施实质上()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促进经济文化发展C.掌管国家军事权力 D.实现了国家统一3. 历史地图直观地再现历史,右上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西周分封制 B.春秋诸侯争霸 C.战国诸侯争霸 D.三国鼎立4.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其中尚书省的主要职责是()A.起草政令 B.执行政务 C.负责审核 D.考核官吏5.“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元朝6.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

学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单元,小华归纳了以下因果关系,错误的是()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略从商品入侵转变为资本入侵C.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7.毛泽东在1949年元旦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此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是()A.战略反攻打响 B.战略决战即将开始 C.三大战役胜利在望 D.渡江战役已经开始8.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A.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开始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C.土地改革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9.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 希腊“极盛时期”具有深远影响的是()A.民主政治 B.文化教育 C.海外贸易 D.军事外交10. 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反映的是()A.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提高了各成员国的国际地位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稳定了西欧各国的政局C.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D.西欧国家摆脱美国控制的意识增强11.自元朝以来,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实施有效管辖,下列选项中与此有关的是()①设置西域都护②制定“金瓶掣签”制度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④设置驻藏大臣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 B C D13.抗战时期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他们称延安是“思想工厂”。

在这里产生的“思想”主要是指()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C.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14.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

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5.“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

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材料中的“这本书”是()A.《解放黑人奴隶宣言》B.《共产党宣言》 C.《人权宣言》 D.《英雄交响曲》16.“到1916年,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在战场上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厮杀,欧洲开始奔向毁灭,并且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

”材料认为欧洲“奔向毁灭”的原因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 B.巴黎和会 C.“慕尼黑阴谋”D.希特勒上台17.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经济全球化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应该()A.趋利避害,因势利导B.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C.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D.反对全球化,不与发达国家交往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12+11+13=36分)18.提升史学素养落实于历史学习过程,运用所学,回答问题。

(12分)(l)史实是提升史学素养的根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写出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等史实的共同主题。

(3分)(2)史料是提升史学素养的重要载体,用史料证明史实的客观性是其任务之一。

概括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这些史料是证明哪一史实客观性的证据之一?(4分)图二:康有为(3内涵。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

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写出拿破仑上台之时英国正在进行的革命的名称。

(2分)(4)客观准确地描述史事是史学素养提升的主要标志。

写出你心目中的“五四运动”(要求:须有时间、原因、过程与自己心得等)。

(3分)19.史料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性内容,解读和运用史料解决问题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11分)(1)客观史实来源于史料,阅读下列史料。

材料一: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弱矣。

”——《汉书》①材料中的“上”是谁?这一记载反映出汉朝统治者采取何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2分)(2)运用史料要注意明了史料的类型及其价值。

材料二:仔细观察图片图一柏林墙的建立图二赫鲁晓夫与肯尼迪的较量图三柏林墙的倒塌②根据上述图片和文字材料,归纳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特征。

客观性是衡量历史材料价值的主要标准,上述图片哪些最具客观性?说明理由。

(4分)(3)在史料中最大限度获取历史信息是解读史料的主要目标。

材料三: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王斯德《苏联兴亡史》③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所说的“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指什么?为“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写出其特点。

(2分)材料四:我可以肯定,我的美国同胞们希望我在就任总统时将不得不为我国目前形势所迫,以坦率和坚定的态度向他们发表一篇演说。

显然,这是坦白、勇敢地说出真相,说出全部真相的时候了。

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面对我国今天的境况,而用不着畏缩逃避。

……在我们国家生活的每一黑暗时刻,坦率而精力充沛的领导总是得到人民本身的谅解和支持,这是取得胜利所必需的。

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节录)(就职一周后于1933年3月12日发表的第一次“炉边谈话”)到了3月3日下午,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开门营业。

几乎全国各州的州长都发布通告暂时全部或局部地关闭了银行。

……归根结底,在我们调整金融体制上,有一个因素要比货币更重要,比黄金更重要,这就是人民的信心。

执行我们的计划成功的要素就是信心和勇气。

你们大家一定要有信念;你们一定不要听信谣言和妄加猜测而惊慌失措。

我们要团结起来消除恐惧。

――选自关在汉编译《罗斯福选集》④从罗斯福就职演说和第一次“炉边谈话”,可以看出这位美国总统有着怎样的信念和作风?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3分)2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3分)(1)利用时空观念,知道特定史事的特定时间和空间。

图一图二图三①根据图一,指出一战后的和约对德国领土做了怎样的规定?(2分)②图二为二战前的德意志,它的版图扩大与西方大国推行的哪一政策有关?哪次会议导致图三现象的出现?(2分)(2)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事件、人物、现象的相互关联。

③思考A、B两个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将年代尺上的信息补充完整。

从“星星之火”到“开国大典”、从“伟大转折”到“南方谈话”,毛泽东和邓小平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分别为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做出了杰出贡献,请用具体史实加以论证。

(4分)“南方谈话”后我国对内改革的重心是什么?(1分)(3)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材料:1978年,当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156美元,当时最贫穷的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人均GDP平均数是490美元,我们连它的三分之一都没达到。

……2017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9480美元,上升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1978年至2017年的39年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5%。

我国现在的经济规模是1978年的34倍。

……过去39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达到14.5%。

——林毅夫:改革开放40年经济增长奇迹④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主要成就。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城乡群众过上幸福的日子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

(2分)历史答案选择题答案18. (l)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殖产兴业向西方学习发展近代工业,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改革;(2分)共同主题: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或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

(1分)(2)图一:洋务运动(1分),图二:戊戌变法(1分),图三新文化运动(1分),近代化的探索(1分)。

(3)因为法典对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封建势力,保证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趣了积极作用。

(1分)英国工业革命。

(1分)(4)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分),1919年5月4日北平爆发学生运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6月5日后运动中心转到上海,发展为三罢斗争,后来运动取得初步胜利(释放、拒签、罢免)(1分),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分)19.①“上”汉武帝(1分),推恩令(1分)。

②特征:美国和苏联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冷战对峙为主要形式;冷战初期的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两极对峙导致德国分裂和国际关系紧张;随着东欧剧变,两极格局逐渐解体。

(2分)图一、三。

(1分)理由:属于实物图片。

(1分)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分);把社会主义同商品、市场货币关系与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1分)④勇敢面对困境,不逃避退缩;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勇气;将实情告诉民众,求得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