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三必修五《咬文嚼字》教学设计31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5篇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5篇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5篇第一篇: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品味课内外诗文有关用字佳话实例,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主动研究有关资料,有所积累,有所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严谨的语文学习习惯。

课文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课文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

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咬文嚼字”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

对这个成语的解释,在《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1)形容过分推敲字句;(2)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现代汉语大词典》中云:“过度地斟酌字句(多用来讽刺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没有一项意思是褒扬的。

而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文学论文《咬文嚼字》,看看在他的笔下,“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意义呢?二、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三、分析课文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第三段中,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2、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用了哪些实例?明确:(1)郭沫若改字;(2)王若虚改《史记》;(3)韩愈改诗;(4)苏轼与《惠山泉烹小龙图》;(5)关于“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

2、揣摩体味文中所举例子,体会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3、提高学生学习文艺评论的兴趣,学习鉴赏诗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揣摩体味文中所举例子,体会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领会咬文嚼字与思想情感的关系,明确咬文嚼字在文章中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一、课前导入:【课前热身】有这样三句话,你们能从中看出其中的不同吗?马克思去世了。

马克思永远地睡着了。

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学生思考、讨论并解答。

教师: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说法表达,给我们带来的感受便不一样。

文字就是有这样的魅力。

古人早已知道文字的博大精深,吕不韦就曾有一字千金的佳话(多媒体展示),一字之间有乾坤,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光潜老先生的《咬文嚼字》,来感受文字的魅力。

二、提纲挈领:问1、“咬文嚼字”本身是一个成语,作为成语,有哪些意思?教师明确: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们: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不注重精神实质。

问2、朱老先生将这样一个词用到文章中,有何深意呢?【引导学生找到文中的第3、8段,请学生总结归纳】教师明确:朱老先生笔下的咬文嚼字是一种态度和精神,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表面上咬文嚼字只是在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多媒体展示关键词)(学生活动,通过切身体验,感受咬和嚼的重要性)三、深入分析:1、我注意到第8段的第一句话“以上只是随便举了几个实例,用来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对于这句话,我有疑惑,作为朱光潜老先生这样一位大家,阅读和写作都要坚持谨严的精神,那么他会是“随便举几个实例”么?问1:“随便举几个实例”,那么在文章当中作者到底运用了几个例子来证明咬文嚼字的道理?(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结果)教师明确:郭沫若改台词;王若虚对《史记》的改动;“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字的联想意义;“柳腰桃面”等套语。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藉其深厚的人文素养、纤细的文字敏感,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短文《咬文嚼字》中择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将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以及必需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等观点令人折服地表达出来。

作者认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他还认为韩愈之“敲”是否优于贾岛之“推”也值得商榷。

对此,作者说出了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

这种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正是我们当今推行的素质教育的精义所在,非常值得学生借鉴学习。

作者对“套板反应”很反感,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而“套板反应”正是许多学生的通病,因此应该作为教学重点。

据此,本文教学目标可确立为以下几个层面: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不妨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阅读是一项极具个性化的活动,因此必须放手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动手动脑活动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拟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活动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内讨论两大板块。

【教学过程】一、导入元代无名氏杂剧《劝夫杀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

成语“咬文嚼字”既来源此。

对这个成语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中云:……;《汉语大词典》中云:……(见教师用书)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见教师用书)三、提名阅读四、分析课文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并填表明确:例子分析道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3、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五篇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五篇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五篇《咬文嚼字》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育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育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的分析方法,培育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A、导入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老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舞。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

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

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讨论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B、介绍1、找同学介绍。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

在治学方面,朱先生走的是讨论和翻译的路子,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解释三此,给学生以启发。

) 研习课文一、让学生查阅工具书,解释咬文嚼字的意思。

总结:《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解释: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悟精神实质)。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人教版版高中语文必修《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本文是高中语文必修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结构严谨、内涵丰富的文化随笔。

朱光潜先生旁征博引,讲述了阅读或写作时应该炼字的道理。

读者从中既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又能随着作者的理性思考,感受文章蕴含的“理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到审美情趣,希望学生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而这些意识和能力的前提便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

本节课力求学生在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观点。

品味经典诗句,感受炼字的妙处。

并尝试运用文中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初步具有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首次接触文化随笔,对文中丰富的诗句、成语等现象已有积累,不会感到陌生。

然而对文中的文化现象较陌生,在阅读上产生排斥感,进而也就不能深入钻研课文。

针对此种状况,教师引领学生通读全文,通过一步一步地提问,抓住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咬文嚼字”的含义,概括总结课文观点。

2.体会作者提出的“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的主张,并将其运用于修改和创作练习中。

3.借鉴文中鉴赏词句的方法,初步培养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咬文嚼字”的内涵,概括总结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举一反三,运用本课所学方法鉴赏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我们先来看两句话:如果我到了你没到,那你就等着!如果你到了我没到,那你就等着!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给大家补充一下背景:有一天,你老妈出去逛街,大包小包买了一大堆。

回来的路上,快到公交站台了,于是给你老爸打电话,说了上面的话。

是什么意思呢?明确:如果老妈到了,老爸没到,那老爸就等着被修理;如果老爸到了,老妈没到,那老爸就等老爸到来。

由此可知,相同的文字,表达的意思却不一样。

这也提醒我们,对文字要自己琢磨。

汉语中有个成语表达类似的意思,那就是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通用12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1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 1. 分析评价课文.2. 借鉴汲取其中精华.3. 把握思想感情.4.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教学重点 1. 把握思想感情.2.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教学方法点拨法教学过程预习点拨:1. 研读两遍,初步了解文意.2. 筛选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予以把握.课时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留意筛选重点语句,尝试借鉴汲取其中精华一.导入诵读课文,把握基础学问.出示习题,进行检测.同学完成.1. 了解有关常识: 朱光潜,闻名_________主要著作有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2. 从文中找诞生僻的字词加以解决:正音: 锱铢镞岑牍下乘蕴藉付梓了解词义: 咬文嚼字---- 推敲———蕴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点拨1、解题:咬文嚼字正象说的“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好”。

《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过分的斟酌词句(多用指死抠字眼而不领悟精神实质)。

”《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1)形容过分推敲词句;(2)形容掉书或灰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2、说说本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本文除结语之外,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亲密关系。

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

例一说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例三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

其次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正面,是善用联想意义,使意蕴丰富,有奇妙的艺术效果;负面,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颖的意味。

出示习题,同学概括分析:1. 口头归纳概括本文主要意思(用一两句话)2、分析结构,归纳要点分析评价1. 从文中找出表明思想观点的语句并摘录下来2.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熟悉3. 文章标题与观点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提示:先看就二者关系的论述,再留意标题的基本义与在文中的意思的不同,然后联系个人的学习及写作状况来谈)分析.借鉴1. 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2. 文中”咬文嚼字”的意思包含几点,侧重于那个范畴,它的精髓在什么方面导练1. 研读课文,结合个人平常学习及写作状况,深化理解观点。

有关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范文5篇

有关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范文5篇

有关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范文5篇有关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范文5篇文字和思想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字的背后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

这就是我们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时都要"咬文嚼字"的原因,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

下面就是本文库整理的有关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咬文嚼字》教案1一、教学三维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2.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3.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评价讨论法。

四、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

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

回国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开华人美学研究的先锋。

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无人敢代他的地位,无作品敢代替此书。

他早年就读爱丁堡大学时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国时期出版业的一大景观。

_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朱光潜脚踏着中西文化,穿越20世纪,与苦难中奋斗的中国一同走过从前。

他的一生是一部浅近而深奥的大书。

我们对他的理解,只限于现在阅读的《咬文嚼字》,相信通过今天的阅读,同学们一定回收益匪浅。

二.解题:"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买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备课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

备课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掌握并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

3.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1. 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过程。

3. 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或讨论,引起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和咬文嚼字的方法。

4. 应用练习:学生练习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修改自己的写作。

2.2 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应用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4. 展示评价: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咬文嚼字》原文。

2. 参考资料:相关文章或论文关于咬文嚼字的介绍和分析。

3. 写作材料:学生写作练习的素材和指导。

3.2 教学材料1. 课文文本:打印或准备电子版的课文文本。

2. 参考资料:准备相关文章或论文的打印版或电子版。

3. 写作材料:准备学生写作练习的素材和指导的打印版或电子版。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评价4.1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4.2 评价方法1.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写作,给予反馈和建议。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简介。

2. 第二课时:阅读理解,分析讨论文章的论证过程。

3. 第三课时:应用练习,学生练习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咬文嚼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咬文嚼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咬文嚼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深入解读,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咬文嚼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习如何批判性地阅读文本。

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中的具体例子进行分析和解读,并能够举一反三地解决类似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阅读问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知识点讲解: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并给出相应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阅读理解:带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加强阅读理解能力。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中的具体例子进行分析和解读,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反馈,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强调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类似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小组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录像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覆盖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各个方面,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2.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口头评价、作业评价、考试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文章的能力,分析课文的实例,总结作者的主要观点。

2.培养学生“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精神,并体会汉语言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写作和阅读学习中“咬文嚼字”。

教学方法1、讨论法2、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选词填空,将这首元曲变完整。

塞鸿秋·浔阳即景(元)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

塞鸿一字来如(线)。

线电练箭淀福楼拜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二、文章疏理提问:文章列举了哪几个“实例”?分别说明了哪些“道理”?学生讨论明确:实例:郭沫若改字王若虚改《史记》韩愈劝改“推”为“敲”苏轼写《惠山烹小龙团》“套板反应”道理:1.郭沫若改字:句式不同情感不同同样是一种改法,却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原因在于不同情感的句子不可以千篇一律的修改,应分析句子情感,把握句式特点来修改。

2.王若虚改《史记》:繁简不同情感不同文句是否简洁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样表述才最符合原文的意味,也就是说咬文嚼字的精髓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3.韩愈劝改“推”为“敲”:“字眼不同情感不同无论用那个字,好像都有道理,其实就在于不同的字表现的意境不同,每个字所蕴含的意境又是合乎情境的,所以都是可以的。

4.苏轼写《惠山烹小龙团》:善用联想意蕴丰富5.“套板反应”:套用滥语全无新奇小结:无论是文字修改,还是使用联想意义,我们都要寻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和吻合,这样才会达到艺术的完美。

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小组合作探究,从活动一到活动三由简到难由不同层次学生抢答发言。
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解决教学难点
总结评价
点评个人、小组的回答情况,明确优秀个人及小组
学生代表发言,设立一个奖项,提出获奖者并说明理由。
调动学习积极性
作业布置
多媒体展示
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历史学家马南先生却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与作者不同的主张,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不求甚解”,这是不是两相矛盾的见解呢?同学们怎么看待呢?
活动一:查找字典“咬文嚼字”的含义
活动二:品读文本,分析实例,新解“咬文嚼字”。
抽题目发言
“咬文嚼字”新解,解决教学重点,养成严谨的学习、人生态度
问题探究二
多媒体展示活动内容,教师点拨
板块二:学以致用(针对教学难点)
活动一——“嚼”自己
活动二——“嚼”诗文
活动三——“嚼”生活
《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
问题:诗中的“疑”字很是让人称道,改为“知”好不好,请说说它的妙处。
教师总结
本次课我们通过讨论、比较、赏析和品味,明确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并对作家的观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懂得了作者的殷切教诲,学到了作者勇于质疑的严谨治学的精神,这对于我们的写作将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认真读书学习,学会品味赏析,“于无疑处生疑”,只有不断地练习,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才会真正地提高。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我们要努力做到“咬文嚼字”,更要敢于创新。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目标达成
新课导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梁军一、教学分析设计1.教材分析:《咬文嚼字》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三单元一篇课文,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随笔,同时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

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议论文的特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还要在重点赏析的基础上,讨论作者在品味语言和运用语言上给予我们的启示。

2.学生分析:高三学生基于三种情形需要学并探究这篇文章的妙处:一方面是对作文写作的焦虑,希望能有作文的万能公式,而本文谈到的“套版效应”对此有较科学的分析;二是感知典型议论文写作特点,学会准确严密地论证,三是引导学生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因此,教学设计在分析论证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将这种思维习惯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体验性目标:探究感知课文议论的特点,特别是“咬文嚼字”与平时写作的关联,纠正不良写作习惯4、媒体分析投影仪,PPT5:核心问题分析核心问题:探究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关系,习得并学会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分析: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把握“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可选择从列举的事例及分析入手,进而探究作者在文中所传达的观点,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习得“咬文嚼字”的方法,并能运用之。

二、教学实施设计(一)提出问题;1、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2、请同学说说“咬文嚼字”的含义——不注重实质,过分推敲词句。

是一个贬义词。

大学问家、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却在名为《咬文嚼字》的文章中赋予了它一种新的意义,我们来学习一番,看看从中能获得什么教益,给我们学习语文有什么启发。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教案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教案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教案咬文嚼字优秀教案导语:《咬文嚼字》是一本经典散文集,作者柳如是以独特的视角描述了中华文化中字词的重要性以及对人们思维和表达的影响。

本教案将以《咬文嚼字》为主题,通过深入解读文章的内涵,设计一堂精彩的语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对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咬文嚼字》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意识,明白字词对思维和表达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咬文嚼字》的主题以及作者对字词的观点。

2.掌握如何运用正确的字词进行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准备1.复印或准备《咬文嚼字》课文。

2.背景音乐素材(具有古典气息的音乐)。

3.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4.提前准备或复印学生练习作文的纸张。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5分钟)教师播放古典音乐,营造出古朴的氛围,并展示《咬文嚼字》的封面,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丽和深远。

2. 导入主题(5分钟)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汉字的重要性上,提问学生对汉字有什么了解,并引导他们思考汉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阅读课文(10分钟)学生们轮流读课文,教师适时解释生词,确保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解读和讨论,逐段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想传达的信息,并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5. 讲解主题(10分钟)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咬文嚼字》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解答他们可能存在的疑问。

6. 拓展讨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扩展思考,例如:a. 在现代社会中,字词的使用是否仍然重要?为什么?b. 在博物馆、古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关汉字的展品和字画,你们对此有什么感受?7. 写作练习(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写作练习的题目:“字词的力量”。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或者课文的启发,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个字或词对他们产生过的深刻影响。

备课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

备课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

教案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文章主旨,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2. 分析作者如何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来阐述观点。

3.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会咬文嚼字,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主旨,把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2. 分析作者如何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来阐述观点。

教学难点:1. 咬文嚼字的含义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

2. 提问:什么是咬文嚼字?为什么说它是文学作品的灵魂?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探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作者如何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来阐述观点。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咬文嚼字演练1. 让学生选取一段文学作品,进行咬文嚼字的分析。

2. 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咬文嚼字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2. 强调学生要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学会了咬文嚼字的方法。

但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案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接上)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分析,体会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魅力。

2. 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心得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七、拓展阅读1. 推荐阅读《红楼梦》、《儒林外史》等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优秀4篇)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优秀4篇)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优秀4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二、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三、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艺随笔,重点内容要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及借鉴上,因此可以把教学安排为两部分,先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改变“套板反应”的通病,从而在今后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时自觉养成谨严的习惯。

二、对文意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于注释及工具书在上课之前充分预习,课上老师对个别难点做适当点拨。

三、如条件允许,利用计算机可把板书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并做简要评价教学步骤一、导人新课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有什么积极意义。

的确,如果你查词典,你会发现词典上的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

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2、学习借鉴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合作探究:理清文章脉络和各层主旨。

2、课堂展示“推敲”新解,学生感受文学的“推陈翻新”魅力。

3、学生自主“咀嚼”分享文字,感受一字一言中的情感变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时候,要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的谨严精神。

【教学重难点】1、学会运用“咬文嚼字”赏析文学作品。

(教学难点)2、学习借鉴课文的写法。

(教学重点)【学生分析】高二学生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能力。

但是,对文化内蕴深厚的文艺评论的解读,还有一定的难度,不过,他们思维活跃,也愿意发表个人见解,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内容分析】《咬文嚼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阅读鉴赏第三单元——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认真学好它,对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去探讨问题,加深学生对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的认识,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探究【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PPT、视频、展示台、导学案【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学生完成导学案。

一、导入:以视频激趣导入播放推敲故事的视频师(设问):在“僧敲月下门”中到底是用“敲”好,还是“推”好呢?希望同学们学完朱光潜的《咬文嚼字》,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粗读课文,把握论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问题:师:“咬文嚼字”本义是什么?生: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师:“咬文嚼字”看起来有些贬义,但朱光潜用它作为自己的观点,一定有他的道理,请同学在课文中找出作者是怎样解释“咬文嚼字”的。

明确:(第三段)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备课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

备课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

教案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中的观点,掌握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

2. 学习本文论证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咬文嚼字”。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中“咬文嚼字”的含义。

2. 分析作者如何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阐述观点。

三、教学难点1. 掌握作者在文中的论证方法。

2. 将文中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理解文中的观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观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

3. 案例分析:分析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论证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将文中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总结提升:总结本文的论证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对“咬文嚼字”概念的理解。

2. 深入学习作者在文中的论证技巧,特别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2. 第二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3. 第三步: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让学生学会辨别和运用。

4. 第四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选取文中的实例,进行论证练习。

5. 第五步:课堂小结,强调“咬文嚼字”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观察他们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2. 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独立思考、协作解决问题。

3. 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看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需要调整或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必修五《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3、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相吻合”的谨严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

教学方法:评价讨论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由打一谜语(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导入。

二、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三、阅读课文,将重点词语划出。

作者对“咬文嚼字”这一概念重新作了界定,它在文中的内涵是什么?现在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再粗读一遍文章,这一遍,先求得粗知大概。

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文章有几段?标出标号。

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文章共分8自然段。

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概括一下就是:1、应该有谨严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看一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

再看1-7段的内容。

这些都是具体咬文嚼字的的实例。

总共有几个实例?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3、“推敲”的推敲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5、“套板反应”四、具体分析看作者在第8段有一句话:以上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1、作者是不是很“随便”地举出这几个实例?(不是)2、大家给这5个实例归一下类,看有没有层次上的分别?(1、2、3是文字修改方面的;4、5是有关词语的联想意义的。

)3、3个修改的例子中,有没有越改越好,有没有越改越不好的,有没有怎么改怎么好的。

(有。

1是修改后增色不少的,表达效果增强了;2是改坏了的。

3是怎么改怎么有理的。

)4、为什么有的修改会增色,有的修改会失色,而有的修改又怎么改怎么有理呢?那么,评判增色、失色和修改得有理的标准是什么呢?大家能不能从作者的分析中归纳出来呢?(修改字词,不仅是修改字词,在文字上推敲,骨子时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5、第6段和第7段讲的是什么内容?第6段是从哪个角度讲的?第7段又是从哪个角度来讲的呢?(讲的是阅读或者写作的又一难处:联想意义的把握和运用。

第6段是从阅读中联想意义的确定之难。

第7段从写作避免套语和“套板反应”之难来写的。

两段正好正反对照。

)6、我们读完了这篇文章,我们对怎样去“咬文嚼字”是不是获得了一个总的原则。

五、课堂练习1、教材花边内容中有王安石推敲诗句的例子,找同学学着作者的分析方法,说一说用“绿”字的好处。

“春风”不是无情物,吹绿万物萌生机。

2、红杏枝头春意“浓”红杏枝头春意“闹”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

“闹”字好就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

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

3、填词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大家填写词是什么?“骄傲,自豪,令人叹服……”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吗?“眩晕”为什么大家想到的是叹为观止之类的词呢?说明“套板反应”在起作用。

六、布置作业大家回去拿出自己文章的某一段,咬一咬,嚼一嚼,让这一段精练,让它能与你的丰富的情感相吻合,避免因词害意。

好不好?附:板书设计咬文嚼字观点材料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3、“推敲”的推敲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5、“套板反应”咬文嚼字教学目标: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3、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相吻合”的谨严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

教学方法:评价讨论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

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这里,我想搞个小调查:我们班里大家公认的读书最多的是谁?学生推举XX。

那么,我想问你,你读书有什么秘诀没有?是不是读书读到“咬文嚼字”的程度?生:不是。

师:那么,你读书就是像陶渊明所倡导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的这种境界了。

有没有较起真来,求得“咬文嚼字”程度的时候?生:也有,因此写文章、读文章要咬文嚼字。

读文章,这里主要是精读文章,如果没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就可能读不透作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深意,写文章如果缺乏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写的文章就可能流于肤浅,缺乏深意。

大家说,咬文嚼字重不重要?生:重要。

师:以后在学习语文中,是不是应该大大提倡这种咬文嚼字的精神呢?生:应该。

师:好,孺子可教也!二、作者介绍:师:我们这一册教材中正好有一篇大学问家朱光潜先生写的小文章,就是关于这咬文嚼字内容的。

我们先熟悉一下作者。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三、阅读课文,将重点词语划出。

作者对“咬文嚼字”这一概念重新作了界定,它在文中的内涵是什么?切层概括现在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再粗读一遍文章,这一遍,先求得粗知大概。

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文章有几段?标出标号。

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师:好,粗读一遍,回答刚才我提出的两个问题。

生:文章共分8自然段。

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师:概括一下就是:1.应该有谨严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这个理大家是不是很同意?生:同意。

师:接受这个观点比较容易,比较难的是怎么办。

咱们不能像一句北京俗语所说的那样“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咱们还要从大学问家那里学来咬文嚼字的本领。

师:看一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

再看1-7段的内容。

这些都是具体咬文嚼字的实例。

总共有几个实例?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3.“推敲”的推敲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5.“套板反应”四、具体分析看作者在第8段有一句话:以上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师:作者是不是很“随便”地举出这几个实例?生:不是。

师:那么,大家给这5个实例归一下类,看有没有层次上的分别?生:1、2、3是文字修改方面的;4、5是有关词语的联想意义的。

师:好。

我再问一下,3个修改的例子中,有没有越改越好,有没有越改越不好的,有没有怎么改怎么好的。

生:有。

1是修改后增色不少的,表达效果增强了;2是改坏了的。

3是怎么改怎么有理的。

师:你把第1个实例中有关修改后增色的分析给大家找出来,分析一下。

师:作者分析得不是很在理?生:在理。

师:把第2个实例中作者认为修改后失色的语句读出来。

生读。

师:再把关于“推敲”的推敲的道理读出来。

生读师:我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修改会增色,有的修改会失色,而有的修改又怎么改怎么有理呢?那么,评判增色、失色和修改得有理的标准是什么呢?大家能不能从作者的分析中归纳出来呢?生:修改字词,不仅是修改字词,在文字上推敲,骨子时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师:对,这句话非常关键。

这也是本文最重要的一句话,它告诉我们,在语言文字“推敲”时,改好改坏的依据是思想感情,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我们找一个同学把作者分析“推敲”的部分好好读一读,我们认真体会一下。

师:读得很好。

那么第6段和第7段讲的是什么内容?生:讲的是阅读或者写作的又一难处:联想意义的把握和运用。

师:第6段是从哪个角度讲的?第7段又是从哪个角度来讲的呢?生:第6段是从阅读中联想意义的确定之难。

第7段从写作避免套语和“套板反应”之难来写的。

两段正好正反对照。

大家把关键的语句划出来。

师:这两段与我们前面的分析出来的咬文嚼字要与思想感情相关联有没有关系?生:有。

师:把相关语句划出来。

读一遍。

师:好。

这样,我们读完了这篇文章,我们对怎样去“咬文嚼字”是不是获得了一个总的原则。

生:咬文嚼字表面上是在锤炼语言文字,其实是在锤炼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对,这才是的关键。

五、运用师:好,有了这样一个原则,我们给大家举几个炼字炼意的例子,学着朱光潜先生的做法,咬一番,嚼一番,咬出感情,嚼出味道来,怎么样?1、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解说:“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2、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解说: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浓。

“闹”将无“声”的景象随着上有“声”的意味。

日常经验里的视觉、听觉等感觉被彼此打通,多层次地将审美的精微感受传达出来。

(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

“闹”字好就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

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

)(1、教材花边内容中有王安石推敲诗句的例子,找同学学着作者的分析方法,说一说用“绿”字的好处。

“春风”不是无情物,吹绿万物萌生机。

)3、填词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大家填写词是什么?“骄傲,自豪,令人叹服……”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吗?“眩晕”为什么大家想到的是叹为观止之类的词呢?说明“套板反应”在起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