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社会资本作用推进精准扶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社会资本作用推进精准扶贫
作者:张辉
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11期
【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精准扶贫作为国家创新扶贫工作的新机制。社会资本作为农民可利用重要战略资源,如何发挥其作用对于脱贫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贫困农户的社会资本情况,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进行剖析,提出在提升开放型、发展型、跨越型社会资本,助力脱贫致富。
【关键词】社会资本;精准扶贫;贫困农民
提高贫困农民社会资本是实现其脱贫的根本途径。在精准扶贫新的扶贫机制下,更加重视“造血式”扶贫,社会资本作为贫困农民实际或潜在的资源,将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机会,让贫困户逐步培养自主能力,实现脱贫。农村社会资本面临着些许不足,引发对其的思考,以更加负责的态度实施精准扶贫。
一、认清现状,培育开放型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作为贫困者重要的资源,对其脱贫致富有着巨大作用。当然也应该对其固有缺陷进行思考,由差序格局确立的传统中国社会关系即由邻里、朋友、亲属构成的关系网络关系是建立在血缘、亲缘和地缘的关系上,不可避免表现出排外性和封闭性,“导致其人际信任半径小、人际合作空间窄,即社会资本的规模和增长性受到限制”。随着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及市场经济的影响,这种建立在差序格局下的农村社会资本越来越呈现式微的态势,因此要在弥补与拓宽农民社会关系网络下功夫,建立更加开放与民主的社会资本网络。逐步扩大贫困农民的信任半径与强度,增加其在信任基础的互动,从而为贫困农民构建现代社会资本。针对农村社会资本的封闭性和排外性,精准扶贫工作就要在提高农村社会的开放程度上作出努力,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要以开放的姿态去吸引和培育社会资本,整合各类扶贫资金、项目和资源。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注意通过与农业合作社或者专门的农业经营主体合作,走一条农业集约化道路,通过土地或技术、劳动以入股分红的形式,有效降低农户家庭、个人的风险,同时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广泛动员和吸纳社会力量,不断拓宽农民获益的渠道,形成和凝聚脱贫合力。
二、提高存量,助力发展型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脱贫的重要战略资源,但是我国农村却处于传统社会资本的流失,现有社会资本尚未建立的中间阶段。针对农村社会资本起点低,存量有限,国家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定更有利农村发展的社会政策,提高其社会资本的存量。社会资本有其公共性,这类资本非单个行动者或个别组织能够提供,就需要国家给予一个“强制力”作为逻辑起点。国家要综合利用行政、法律、政策等综合手段为贫困农民社会资本积累提供制度保障和激励措施,赋予贫困农
民更加充分的参与权,从完善政策制度出发提供精确化服务。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不能仅仅从满足其生存需求,需要在培育其发展型社会资本下功夫。否则建立在仅能满足生存需求的脱贫,根基相当薄弱,一旦遇到疾病、教育、生育、灾害等这些原本脱贫的农户出现返贫现象,将前期的扶贫效果消失殆尽,同时还会拉长扶贫的总体进程。培育发展型社会资本,提高贫困农户应对风险的能力,增强和巩固精准扶贫的功效。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要把预防贫困农民返贫作为重要抓手,关键还需要在推动帮扶对象利用外在资源和条件发展内生型社会资本,真正将脱贫与其今后可持续发展现结合。因此说不断提高贫困农户的社会资本存量,培育内生型能力,将被动的帮扶转化为自身能力的培育。此外国家也可以在宏观的社会资本方面提供更加有益的支持,比如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在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内给予贫困农民更多的支持。
三、扩大交流,提升跨越型社会资本
农村社会资本指嵌入于乡村社会关系之中,可以动用的社会资源(如熟悉、信任、乡规民约、权威、国家的各种政策和制度等)的总和。作为一种建立在一定社会网络基础上的信任与合作关系,社会资本在中国扶贫事业中面临着个性化问题。建立在“伦理本位”和“差序格局”为基础的传统农村社会多为横向联系,而缺少跨越型社会资本。精准扶贫机制实施,要求“因村派人精准”具体的实践是对贫困的村社有针对性派驻村第一书记。因村派第一书记不仅能深入了解群众实际,帮助农民致富。同时有效建立与社会中上层的联系,改变贫困农户家里很少有人,尤其是来自中上层社会群体的人员走访的状况,从而增加贫困户对政府的信任,增强了群众与干部的互动,培育和提升贫困户跨越型社会资本。精准扶贫的推进,提升贫困农户对公共事物关注度和参与度,对个人跨越型社会资本的积累与和转换成为可利用的资源有积极意义。
精准扶贫机制下建立的交流机制,众多管理专家和农业科学技术专家被派往农村进行项目、技术等指导,其目的不单是为了直接提高当地人的个人社会资本,同时通过交流机制和技术的桥梁作用,间接地把城市优质的关系网络传递到贫困地区的民众,在纵向上丰富农村贫困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这种专业性的技术人才进驻贫困地区,可以在在具体方面提供科学严谨支持。精准扶贫机制下的专家交流是通过专业技术层面对贫困地区提供资源,以达到更好的扶贫效果。
随着对贫困问题与社会资本关系的深入研究,特别是社会资本在获取资源中的效用有力印证社会资本与贫困可能性存在着负相关,这为今天的精准扶贫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可以说精准扶贫是我国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决策,这个决策既是借鉴国内外减贫经验总结发展的成果,也是对我国长时间实施扶贫开发战略的经验与实践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在精准扶贫新的机制下,帮助贫困农民利用好社会资本,克服农村固有社会资本不足,特别是为社会资本匮乏的贫困农民提供必要社会资本,逐步培养其自主能力,杜绝“等靠要”思想和救济依赖习惯,实现真正意义的脱贫。本文针对农村社会资本的不足,提出了要培育开放型、发展型、跨越型社会资本,不断助力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郑艾林.论我国转型时期农村社会资本的变迁[J].农村经济.2011(8)
[2]柯健,倪勤.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城市反贫困路径探讨[J].重庆社会科学.2007(5)
[3]张国芳.社会资本视域下乡村社区社会关系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1(1)罗楚亮.农村贫困的动态变化[J].经济研究.2010(5)
[4]Michanel Woolcok.Social Capit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ward a Theoretical Synthesis and Policy Framework[J].Theory and Society.1998(68)
[5]沈茂英.四川藏区精准扶贫面临的多维约束与化解策略[J].农村经济.2015(6)
[6]唐任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J].人民论坛.2005(10)
[7]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5)
[8]王思铁.精准扶贫:改“漫灌”为“滴灌”[J].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4(4)
[9]刘敏.社会资本与贫困治理[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10]﹝印度﹞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