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综合实验报告
玉米生长探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玉米(Zea mays)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等特点。
为了了解玉米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我们开展了本次玉米生长探究实验。
二、实验目的1. 观察玉米的生长过程,了解其生长发育特点。
2. 探究光照、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3. 学习科学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玉米种子、土壤、肥料、水、温度计、光照计等。
2. 实验设备:培养箱、温室、显微镜、电脑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玉米种子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100粒。
2. 光照处理:甲组置于全光照条件下,乙组置于半光照条件下,丙组置于无光照条件下。
3. 水分处理:甲、乙两组保持充足水分,丙组保持干燥。
4. 土壤处理:甲组使用肥沃的土壤,乙组使用贫瘠的土壤,丙组使用沙土。
5. 温度处理:将所有玉米幼苗置于恒温条件下,温度控制在25℃。
6. 观察记录:定期观察玉米幼苗的生长状况,包括株高、叶片数、根系长度等指标。
7.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玉米幼苗的生长差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照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在全光照条件下,玉米幼苗生长最快,株高最高,叶片数最多;在半光照条件下,玉米幼苗生长速度次之;在无光照条件下,玉米幼苗生长最慢,甚至出现死亡现象。
这表明光照对玉米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光照强度越高,玉米生长越快。
2. 水分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在充足水分条件下,玉米幼苗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在干燥条件下,玉米幼苗生长缓慢,根系萎缩。
这表明水分对玉米生长至关重要,适宜的水分条件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3. 土壤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在肥沃土壤中,玉米幼苗生长速度快,叶片肥厚;在贫瘠土壤中,玉米幼苗生长缓慢,叶片发黄;在沙土中,玉米幼苗生长速度较慢,根系不发达。
这表明土壤肥力对玉米生长有显著影响,肥沃的土壤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4. 温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玉米幼苗生长稳定,株高、叶片数、根系长度等指标均处于正常水平。
玉米综合实验报告
玉米综合实验报告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玉米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意义1.了解玉米雌雄花开花生物学特性;2.掌握玉米有性杂交和自交技术。
二、实验用品1.实验材料正红505、正红5322.实验用具大羊皮纸袋、小羊皮纸袋、回形针、纸牌、剪刀、大头针、铅笔。
三、实验内容1.玉米穗花器构造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自然杂交率高达95%以上。
(1)雄穗雄穗着生于植株顶部,由主茎的生长锥分化而成,属圆锥花序。
雄穗主轴上生有侧枝,在主轴和侧枝上着生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成对小穗。
每对小穗中,一个有柄,位于上方,先开花;另一个无柄,位于下方,后开花。
每个小穗有护颖两枚,小花两朵。
每朵花有内、外颖各一片,中间有雄蕊三枚,花药二室。
每个花药具有花粉粒约2500-3500粒,全穗约有2000万粒以上。
(2)雌穗雌穗由叶腋内的腋芽发育而成。
每一植株除了最上部的4-5个叶腋内不能产生腋芽外,其余各节的叶腋中均能产生腋芽。
但是一般品种在通常的栽培条件下,只有植株上部往下大约6-7节处的腋芽才能发育成1-2个果穗。
其余各节的腋芽在植株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就自行停止生长而消失,只留下一个很小的痕迹。
雌穗属于肉穗花序,其上着生许多纵行排列的成对小穗。
小穗无柄,基部有护颖两枚,小花两朵,其中一朵可育,一朵退化,可孕小花有内外颖和雌蕊组成。
由于雌小穗成对着生,形成了玉米果穗上的粒行数都是偶数排列。
雌蕊由子房、花柱和柱头组成,抽出的花丝为柱头的延长物,各部分均可授粉。
2. 玉米开花习性在同一植株上,雄穗抽出时间一般比雌穗早2-4天,具有雄花先熟的特征。
在正常情况下,抽穗后2-5天开始散粉。
雌穗吐丝一般要比雄穗开花迟3-5天,干旱情况下可延迟7-8天。
因此,玉米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
雄穗一般是主轴上中部的花先开,然后向两端依次开放,侧枝的开花是自上而下。
开花盛期是在开花后2-5天,其中60%的花朵是集中在开花后的3-4天,此时是采集花粉的最佳时期。
玉米科研实习报告
玉米科研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作为一名植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我于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在玉米科研实验室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
此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玉米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玉米实验操作技能,并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农业生产奠定基础。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玉米育种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玉米育种实验。
实验主要包括杂交、自交、鉴定和筛选等环节。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正确采集玉米花粉和雌蕊,进行人工杂交。
然后,我将杂交后的种子进行自交,观察其生长状况,记录其主要性状,以便后续的鉴定和筛选工作。
通过这个环节,我深刻理解了玉米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玉米栽培我还参与了玉米栽培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播种、施肥、灌溉和除草。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测量玉米的生长指标,如株高、叶绿素含量等。
通过这个环节,我了解了玉米生长发育的需求和环境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
3. 病虫害防治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学习了玉米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我了解了玉米螟、玉米蚜、玉米大小斑病等常见病虫害的特征及其发生规律,并学会了使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这使我掌握了玉米生产中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技能。
4. 实验数据分析此外,我还学习了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使用Excel、SPSS等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并根据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这使我掌握了实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我的科研素养。
三、实习收获及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玉米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玉米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农业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习期间,我感受到了科研工作的艰辛和乐趣。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玉米科研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玉米科研工作,提高自身科研能力,我于2023年在某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科研实习。
二、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在实习期间,我系统地学习了玉米的遗传育种、生理生态、病虫害防治等理论知识,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田间实践: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玉米品种的选育和田间试验。
具体内容包括:- 品种观察:对多个玉米品种的生长状况、产量、抗病性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 播种与施肥:按照试验方案进行播种,并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进行施肥管理。
- 病虫害防治:根据田间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
3. 数据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玉米品种的产量、抗病性等指标进行评估。
4. 论文撰写: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了一篇关于玉米抗病性研究的论文,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三、实习成果1. 理论知识:通过实习,我对玉米的遗传育种、生理生态、病虫害防治等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2. 实践能力:在田间实践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科研素养:通过论文撰写,我学会了如何进行科研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提高了自己的科研素养。
4.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理论知识为实践操作提供了指导,而实践操作则使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
2. 严谨的科研态度:在科研过程中,严谨的态度至关重要。
只有对待每一个细节都认真负责,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3. 团队协作:科研工作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团队协作能力对于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4. 终身学习:科研领域不断进步,作为科研工作者,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玉米研究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玉米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分析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关系,为玉米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玉米品种:普通玉米、新品种玉米生长环境:光照、水分、温度、土壤养分等实验设备:温室、生长箱、土壤养分检测仪、光合作用仪、植物生长分析系统等2. 实验方法(1)设置不同处理组:将实验玉米分为普通玉米组和新品种玉米组,分别设置不同光照、水分、温度、土壤养分等处理条件。
(2)定期测量指标:对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指标进行定期测量,包括株高、叶片数、茎粗、产量、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等。
(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组间的差异。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玉米生长发育规律(1)株高: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玉米株高呈上升趋势,且新品种玉米的株高普遍高于普通玉米。
(2)叶片数: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玉米叶片数差异不大,但新品种玉米叶片数略多于普通玉米。
(3)茎粗: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玉米茎粗差异不大,但新品种玉米茎粗略大于普通玉米。
2. 玉米产量与品质(1)产量: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差异较大。
在适宜的光照、水分、温度、土壤养分等条件下,玉米产量较高。
新品种玉米的产量普遍高于普通玉米。
(2)蛋白质含量: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玉米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蛋白质含量较高。
新品种玉米的蛋白质含量普遍高于普通玉米。
(3)淀粉含量: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玉米淀粉含量差异较大。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淀粉含量较高。
新品种玉米的淀粉含量普遍高于普通玉米。
3. 环境因素对玉米生长的影响(1)光照:光照强度对玉米生长有显著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加,玉米产量和品质均有所提高。
(2)水分:水分是玉米生长的重要条件。
适量水分有利于玉米生长,缺水或水分过多均会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3)温度:温度对玉米生长有显著影响。
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玉米生长,过高或过低温度均会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关于玉米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然而,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玉米幼苗烂根现象,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探究玉米幼苗烂根的原因,本实验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对玉米幼苗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二、实验目的1. 探究玉米幼苗烂根的原因。
2. 了解玉米幼苗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玉米种子、土壤、塑料盆、培养液、温度计、湿度计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显微镜、pH计、水培设备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将玉米幼苗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
对照组:将玉米种子播种在塑料盆中,土壤保持湿润,温度控制在25℃左右。
实验组:将玉米种子播种在塑料盆中,土壤保持湿润,温度控制在25℃左右,但采用水培设备,使土壤处于缺氧状态。
2. 实验步骤(1)将玉米种子洗净,浸泡6小时,然后均匀播种在塑料盆中。
(2)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使土壤保持湿润。
(3)将两组塑料盆放置在温度为25℃的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恒定。
(4)每隔2天观察并记录两组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颜色、根部状况等。
(5)实验进行30天后,对两组玉米幼苗的根部进行显微镜观察,分析根部状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对照组玉米幼苗生长正常,植株高度、叶片颜色、根部状况均良好。
实验组玉米幼苗生长缓慢,植株高度、叶片颜色明显变差,根部出现腐烂现象。
2. 结果分析(1)玉米幼苗烂根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根部缺氧。
在实验组中,由于土壤处于缺氧状态,导致根部无法正常呼吸,从而出现烂根现象。
(2)在缺氧条件下,玉米幼苗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玉米幼苗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植株高度、叶片颜色变差。
(3)通过显微镜观察,实验组玉米幼苗的根部出现大量菌丝,说明根部感染了细菌或真菌,导致烂根。
六、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玉米幼苗烂根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根部缺氧,导致根部感染细菌或真菌。
农业玉米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深入了解玉米的生长习性、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我们组织了一次农业玉米实践。
以下是本次实践的报告。
二、实践目的1. 了解玉米的生长习性和生长发育规律;2. 掌握玉米的栽培技术,提高玉米产量;3. 学习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方法,降低玉米产量损失;4. 提高农业实践能力,为我国玉米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三、实践过程1. 玉米生长习性观察在玉米播种前,我们对玉米的生长习性进行了观察。
玉米喜温、喜光,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土壤肥沃、pH值在6.0-7.5的土壤中。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需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2. 玉米播种与栽培技术(1)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玉米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底至5月初。
(2)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40-50厘米,株距25-30厘米,每穴播种3-4粒。
(3)施肥:播种前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如厩肥、堆肥等。
追肥在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进行,分别追施尿素、磷酸二铵和钾肥。
(4)灌溉:玉米生长期间,根据土壤湿度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5)中耕除草:播种后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防止杂草与玉米竞争养分。
3. 玉米病虫害防治(1)病害防治:玉米病害主要有纹枯病、锈病等。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降低病害发生。
发病初期,可喷洒农药进行防治。
(2)虫害防治:玉米虫害主要有玉米螟、蚜虫等。
防治方法: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物理防治:设置黑光灯、黄板等诱捕害虫;化学防治:在害虫发生高峰期,喷洒农药进行防治。
四、实践结果与分析1. 玉米产量本次实践玉米产量平均为每亩600公斤,较往年同期增产10%。
2. 玉米品质本次实践玉米籽粒饱满,色泽鲜亮,品质优良。
3. 病虫害发生情况本次实践玉米病虫害发生较轻,主要病害为纹枯病,虫害为玉米螟。
玉米试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玉米试验实习一、实习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玉米的生长习性、掌握玉米试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提高自己对玉米试验的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特参加此次玉米试验实习。
二、实习时间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三、实习地点实习地点位于我国某农业科研单位的试验田。
四、实习内容1. 玉米种植:学习玉米的种植技术,包括土地整理、播种、施肥、灌溉等。
2. 玉米性状观察: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株型、叶色、穗型等性状进行观察记录。
3. 玉米病虫害防治:学习玉米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4. 玉米试验设计:学习玉米试验的设计方法,包括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等。
5. 数据采集与处理:学习如何进行玉米试验数据采集、整理、分析。
五、实习过程1. 玉米种植: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土地整理、播种、施肥、灌溉等玉米种植技术。
在实习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种植玉米的艰辛和重要性。
2. 玉米性状观察: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株型、叶色、穗型等性状进行观察记录。
通过观察,了解了玉米的生长习性和性状变化规律。
3. 玉米病虫害防治:学习玉米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识别了常见的玉米病虫害,并掌握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4. 玉米试验设计:学习玉米试验的设计方法,包括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等。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独立完成了试验设计,并进行了实际操作。
5. 数据采集与处理:学习如何进行玉米试验数据采集、整理、分析。
在实习过程中,参与了数据采集工作,并学会了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六、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玉米的生长习性、试验方法和技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如玉米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法、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等。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团队合作,与同学们一起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七、实习总结这次玉米试验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操作能力,还增强了自己的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艰辛程度。
玉米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玉米幼苗烂根的原因。
2. 了解玉米生长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需求。
3. 学习和掌握植物呼吸作用与生长的关系。
4. 提高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玉米种子- 完全培养液- 培养缸(两个)- 氧气泵- 阳台- 记录纸和笔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秒表- 温度计- 光照计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 将两个培养缸分别编号为A缸和B缸。
- A缸中通入氧气,模拟正常土壤环境。
- B缸中不通入氧气,模拟水涝环境。
2. 实验步骤:1. 在两个培养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
2. 分别在A缸和B缸中放入等量生长健壮的玉米幼苗。
3. A缸中通入氧气,B缸中不通入氧气。
4. 将两个培养缸同时放在阳台上,保持相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
5. 每隔2天记录一次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叶片颜色、根部变化等。
6.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玉米幼苗的呼吸作用表现。
3.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生长速度、呼吸作用强度等。
- 通过对比A缸和B缸的实验结果,分析玉米幼苗烂根的原因。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长情况:- A缸中的玉米幼苗生长旺盛,叶片颜色鲜绿,高度逐渐增加。
- B缸中的玉米幼苗生长缓慢,叶片颜色逐渐变黄,高度增长不明显。
2. 根部变化:- A缸中的玉米幼苗根部无明显变化。
- B缸中的玉米幼苗根部出现腐烂现象,腐烂面积逐渐扩大。
3. 呼吸作用:- A缸中的玉米幼苗呼吸作用旺盛,表现为叶片颜色鲜绿,生长速度快。
- B缸中的玉米幼苗呼吸作用减弱,表现为叶片颜色变黄,生长速度慢。
五、结论1. 玉米幼苗烂根的原因是根部缺氧。
2. 玉米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对氧气需求较大,水涝环境会影响其生长和呼吸作用。
3. 为了防止玉米幼苗烂根,应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安排灌溉,避免水涝。
- 保持土壤通气良好,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
- 选择抗病、耐涝的玉米品种。
综合实验报告-玉米样品间的光谱响应位置参数与尺度检验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W XYU (X i ,X 2, ,X m ; y i , y 2, ,y n )二——mn称 U (x i , X 2,…,X m ; y 2,…,y n )为以(X i ,y j )为核的两样本x i ,x ?,…,X m 和 y i , y 2,…,y n的u 统计量。
尺度参数检验记两个独立的连续型随机变量总体X 和丫的样本分别为X 1, X 2 / , X m和y 「y 2,…,y n,不备择假设为H r : b 1.n用y 的秩R j 代替y 做为统计推断,则可用 W y = a R i 来做尺度参数检验,此处的 R j 为y i 的得分。
记y i 的得分为a(R i ),计分函数为a(r)。
因此,当计分函数a(r)是单峰或単谷函数时,n他满足:当r 从1,2增加到N 时,a(r)先上升然后下降,或者先下降然后上升。
此时a(R)i =1就可以作为尺度参数检验的检验统计量。
三,实验内容玉米营养品质的鉴定需要对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检测。
光谱检测法是能够检测物质成分含 量的快速分析方法,它可以根据物质的光谱响应特征来鉴别物质并确定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具有 测定时间短、非破坏性、多指标同时测定等优点,能够实现在线、实时、原位的定量分析与监测。
准备126个玉米样品,经过物理方法加工为粉末状。
采用 Fourier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采集光谱数据,同一样品对不同频率的光产生不同的响应,光波长变化范围为 10000~4000cm 1 (其中cm 1为光波长单位),得到所有样品的光谱响应数据(见2013广西第三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B 题附表1)。
检验附表1中的玉米样品间的光谱响应是否存在差异? 四,实验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计算等) 位置参数检验:⑴用统计软件 Minitab 的Mann-Whitney U 检验分别对样品61和样品62,样品61和样品63, 样品62和样品63进行检验。
玉米形态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玉米的形态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2. 观察玉米的生长周期,了解其生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
3. 掌握植物形态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玉米种子、生长旺盛的玉米植株、玉米穗、玉米籽粒。
2. 实验仪器:放大镜、显微镜、剪刀、镊子、酒精灯、烧杯、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载物台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玉米外部形态观察- 取玉米植株,观察其整体形态,包括株高、叶片排列、叶色等。
- 观察玉米叶片的形态,包括叶片的形状、大小、叶脉等。
- 观察玉米穗的形态,包括穗长、穗宽、穗轴形态等。
- 观察玉米籽粒的形态,包括籽粒的大小、形状、颜色等。
2. 玉米内部结构观察- 取玉米籽粒,用剪刀沿中线切开,观察其内部结构。
- 观察玉米籽粒的胚乳,了解其颜色、质地等。
- 观察玉米籽粒的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等。
- 使用显微镜观察玉米籽粒的胚乳和胚,观察其细胞结构。
3. 玉米生长周期观察- 观察玉米从播种到成熟的全过程,记录其生长周期中的关键阶段,如发芽、分蘖、拔节、抽穗、开花、结果等。
4. 玉米形态与生长条件的关系观察- 观察不同光照、水分、温度等条件下玉米的生长情况,分析其形态与生长条件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玉米外部形态观察结果- 玉米植株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一般在1-2米之间。
- 玉米叶片为长条形,排列为互生,叶色为绿色。
- 玉米穗为长圆锥形,穗长一般在20-30厘米之间,穗宽约5-10厘米。
- 玉米籽粒为长椭圆形,颜色为黄色或白色,大小不一。
2. 玉米内部结构观察结果- 玉米籽粒的胚乳为白色,质地细腻,含有丰富的淀粉。
- 玉米籽粒的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连接根和茎,胚根发育成根,子叶储存营养物质。
- 显微镜下观察玉米籽粒的胚乳和胚,可见胚乳细胞呈多边形,胚细胞呈长方形。
3. 玉米生长周期观察结果- 玉米从播种到成熟的全过程大约需要90-120天。
玉米实验报告
阿姆斯秸秆腐熟剂玉米秸秆还田试验报告1.试验目的受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委托,为验证其生产的秸秆腐熟剂在玉米秸秆还田中的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增产的作用,我站特安排本试验,为该产品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材料与方法2.1供试秸秆腐熟剂阿姆斯秸秆腐熟剂,由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2.2试验时间和地点试验自2013年开始,在天津市宁河县进行,种植作物为小麦。
2.3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表1 试验地块基本肥力土壤类型有机质(g/kg) 11.8速效氮(mg/kg) 74.7速效磷(mg/kg) 14.2速效钾(mg/kg)1162.4玉米秸秆中的养分含量表2 玉米秸秆养分含量作物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 2.5供试腐熟剂用法将玉米粉碎均匀平铺在田间,均匀撒施腐熟剂2 kg/亩,并根据当地施肥习惯施适量的n、p、k肥。
2.6试验设计试验共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9个小区,小区面积为60 m2(10 m*6 m)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栽培管理相同。
处理1:对照(常规施肥不施秸秆);处理2:不加腐熟剂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秸秆还田);处理3:阿姆斯秸秆腐熟剂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秸秆还田+阿姆斯秸秆腐熟剂)。
3.结果与分析3.1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腐熟程度的影响调查结果如表3,玉米秸秆还田后施用阿姆斯秸秆腐熟剂秸秆颜色转变、手感软化程度、腐烂度提早5-10 d。
7 11 16 21 26 7 11 16 21 26 7 11 16 21 26黄微黄褐黄褐黄黑黄微软软轻度腐烂腐烂腐烂霉味酒香味淡腐烂味腐烂味腐臭味微黄褐黄黑黄黑黄黑软腐烂腐烂腐烂腐烂酒香味淡腐烂味腐烂味腐臭味浓腐臭味秸秆颜色秸秆手感软化程度秸秆气味3.2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从表4可以看出,与秸秆不还田(对照)的养分含量相比,处理2的有机质含量提高65.3%,速效氮含量提高39.0%,速效磷含量提高39.4%,速效钾含量提高2.5%;处理3有机质含量提高80.5%;速效氮含量提高50.7%,速效磷含量提高45.1%,速效钾含量提高9.5%。
玉米研究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我国农业科研人员开展了大量的玉米研究实验。
本文将对近期进行的一项玉米研究实验进行总结。
二、实验目的1. 研究玉米雄穗分枝性状的遗传规律;2. 探讨玉米雄穗分枝性状对产量的影响;3. 为玉米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300个自交系玉米,沈阳和丹东两个地点的种植环境。
2. 实验方法:(1)田间试验:在沈阳和丹东两个地点分别种植300个自交系玉米,观察其生长情况,记录雄穗分枝性状。
(2)室内分析:对田间试验获得的玉米雄穗样本进行室内分析,包括雄穗分枝数、雄穗分枝角度等指标。
(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玉米雄穗分枝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雄穗分枝性状的遗传规律通过对300个自交系玉米的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发现玉米雄穗分枝性状存在明显的遗传规律。
其中,有不到10%的自交系在雄穗分枝数上表现稳定一致,80%的自交系在雄穗分枝上表现一致性较差,变幅超过5个分枝。
这表明玉米雄穗分枝性状受多基因控制,遗传规律复杂。
2. 雄穗分枝性状对产量的影响通过分析玉米雄穗分枝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发现雄穗分枝数与产量呈正相关。
具体来说,雄穗分枝数较多的玉米品种产量较高,而雄穗分枝数较少的品种产量较低。
这说明雄穗分枝性状对玉米产量具有显著影响。
3. 雄穗分枝性状改良的育种策略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以下雄穗分枝性状改良的育种策略:(1)选择雄穗分枝数稳定的自交系进行育种,提高雄穗分枝性状的遗传稳定性;(2)在育种过程中,注重雄穗分枝性状与产量的协调,选择雄穗分枝数适中且产量较高的品种;(3)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玉米雄穗分枝性状,提高产量和品质。
五、结论本次玉米研究实验表明,玉米雄穗分枝性状具有明显的遗传规律,对产量具有显著影响。
通过选择合适的育种策略,有望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初中观察玉米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玉米生长观察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 学习观察植物生长的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观察能力。
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2023年5月15日实验地点:学校实验园地实验材料:1. 玉米种子若干2. 花盆若干3. 肥料、水、土壤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在实验开始前,挑选健康、饱满的玉米种子,准备足够的花盆和土壤,确保每个花盆中种植的玉米种子数量相同。
2. 种植玉米:将土壤均匀撒在花盆中,将玉米种子按一定的间距种植在土壤中,覆盖一层薄薄的土壤。
3. 浇水:每天定时给玉米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 施肥: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施一次肥料,以提供充足的营养。
5.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记录下玉米的生长阶段、叶子颜色、高度、茎粗等变化。
实验过程及观察记录:一、播种期(3月15日-3月25日)观察记录:- 种子播种后,土壤保持湿润。
- 3月20日,部分种子开始发芽,露出嫩芽。
二、幼苗期(3月26日-4月10日)观察记录:- 3月30日,大部分种子发芽,嫩芽逐渐长出。
- 4月5日,玉米幼苗开始展开叶片,叶子呈绿色。
- 4月10日,幼苗高度约10厘米,茎粗约0.5厘米。
三、生长旺盛期(4月11日-4月30日)观察记录:- 4月15日,玉米叶子开始展开,形成心形。
- 4月20日,叶子颜色逐渐变深,高度约20厘米。
- 4月25日,茎粗约1厘米,部分玉米植株开始出现穗。
四、成熟期(5月1日-5月15日)观察记录:- 5月5日,玉米植株高度约30厘米,茎粗约1.5厘米。
- 5月10日,部分玉米植株的穗开始变黄,预示着成熟。
- 5月15日,玉米植株全部成熟,穗颜色变为金黄色。
实验结果分析:1. 玉米种子在适宜的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下,可以顺利发芽生长。
2. 玉米幼苗期生长迅速,需定期浇水、施肥,以保证其正常生长。
3. 玉米生长旺盛期,叶子颜色逐渐变深,高度和茎粗不断增加。
田间技术玉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田间管理技术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玉米品种:豫玉22号- 试验地:位于XXX县XXX镇XXX村,土壤类型为壤土,肥力中等。
2. 实验方法-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5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20平方米。
- 处理措施:- 处理1:常规管理(对照)- 播种量:每亩3000粒- 施肥:底肥施用尿素30公斤/亩,追肥施用尿素20公斤/亩- 灌溉:根据天气情况适时灌溉- 除草:人工除草- 病虫害防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防治- 处理2:增施有机肥- 在底肥的基础上,增加有机肥施用量50公斤/亩- 处理3:精量播种- 播种量:每亩2000粒- 处理4: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处理5:病虫害综合防治- 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3. 观测指标- 玉米产量:收获时称量每个小区的产量- 玉米品质:测定玉米籽粒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含量- 玉米植株高度、叶片数等生长指标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产量- 处理2(增施有机肥)和处理4(测土配方施肥)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常规管理),分别比对照增产15.2%和13.8%。
- 处理3(精量播种)和处理5(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2. 品质- 处理2和处理4的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提高2.1%和1.8%。
- 处理3和处理5的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3. 生长指标- 处理2和处理4的玉米植株高度、叶片数等生长指标显著优于对照。
- 处理3和处理5的玉米植株高度、叶片数等生长指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四、结论与讨论1. 结论- 增施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 精量播种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
用玉米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玉米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了解环境因素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2. 探究不同肥料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分析肥料施用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探讨光照、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1. 玉米种子:品种为“中单9号”,由当地种子公司提供。
2. 实验用土:沙壤土,pH值为6.5,有机质含量为1.5%。
3. 肥料: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等。
4. 实验工具:实验盆、水桶、量筒、温度计、湿度计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玉米种子分为5组,每组100粒,分别为对照组、肥料A组、肥料B组、肥料C组和肥料D组。
2. 实验条件:将实验盆放置在室外,保证玉米生长过程中接受充足的自然光照。
3. 实验步骤:(1)对照组:不施肥,保持正常浇水。
(2)肥料A组:施用尿素(N:P:K=46:0:0)。
(3)肥料B组:施用磷酸二铵(N:P:K=18:46:0)。
(4)肥料C组:施用硫酸钾(N:P:K=0:0:60)。
(5)肥料D组:施用复合肥(N:P:K=15:15:15)。
(6)浇水:根据土壤湿度,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7)记录生长数据:每周测量玉米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叶面积等生长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照组玉米生长状况:在实验期间,对照组玉米生长缓慢,植株高度较低,叶片数量较少,叶面积较小。
2. 肥料A组玉米生长状况:施用尿素后,肥料A组玉米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和叶面积均有所增加。
3. 肥料B组玉米生长状况:施用磷酸二铵后,肥料B组玉米生长速度加快,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和叶面积均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较肥料A组小。
4. 肥料C组玉米生长状况:施用硫酸钾后,肥料C组玉米生长速度有所提高,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和叶面积均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较肥料A组和肥料B组小。
5. 肥料D组玉米生长状况:施用复合肥后,肥料D组玉米生长速度较快,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和叶面积均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较肥料A组、肥料B组和肥料C组小。
农事实验报告玉米
一、实验背景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状况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量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为了探究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本实验针对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水分、养分、光照等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玉米生长过程中水分、养分、光照等关键因素对玉米生长的影响;2. 探究不同处理条件下玉米的生长状况,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3. 为玉米种植户提供科学的种植管理建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玉米种子、土壤、肥料、水分、光照等。
2. 实验方法:(1)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共计15个实验盆。
(2)处理措施:A组:正常水分、正常养分、正常光照;B组:水分充足、正常养分、正常光照;C组:水分适量、适量养分、正常光照;D组:水分适量、正常养分、光照不足;E组:水分适量、正常养分、光照充足。
(3)实验步骤:①播种:将玉米种子均匀撒在实验盆中,覆土压实。
②浇水:根据实验分组,对各组进行不同的水分处理。
③施肥: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根据实验分组,对各组进行不同的养分处理。
④光照:根据实验分组,对各组进行不同的光照处理。
⑤观察记录:定期观察记录玉米的生长状况,包括株高、叶片数、根系生长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分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从实验结果来看,A组玉米生长状况良好,叶片浓绿,根系发达;B组玉米生长状况略优于A组,但叶片颜色稍淡;C组玉米生长状况与A组相当;D组玉米生长状况较差,叶片发黄,根系生长不良;E组玉米生长状况最差,叶片发黄,根系生长不良。
分析:水分是玉米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适量水分有利于玉米生长,但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
2. 养分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从实验结果来看,A组、B组、C组玉米生长状况较好,叶片浓绿,根系发达;D组、E组玉米生长状况较差,叶片发黄,根系生长不良。
分析:养分是玉米生长的基础,适量养分有利于玉米生长,但养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
种玉米实验报告结论
种玉米实验报告结论
根据玉米实验的数据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生长周期:玉米的生长周期约为3-4个月,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生长阶段,包括发芽、幼苗期、旺长期和成熟期。
每个阶段的持续时间与环境条件和品种有关。
2. 生长速度:玉米在幼苗期生长迅速,每天可达到几厘米的生长速度。
在旺长期,生长速度逐渐减缓,但仍然保持稳定的增长。
当进入成熟期后,生长速度明显减缓,玉米开始抽穗和结籽。
3. 影响生长的因素:玉米的生长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阳光、温度、水分和土壤质量等。
充足的阳光可以促进玉米的光合作用,提高生长速度。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植物的养分吸收和代谢活动。
土壤质量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肥沃的土壤含有丰富的养分供应,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4. 发芽率: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玉米的发芽率为X%。
发芽率是衡量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高发芽率意味着种子品质较好。
5. 影响产量的因素:玉米的产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种植密度、施肥量、病虫害防治等。
合理的种植密度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每单位面积的产量。
适量的肥料供应可以满足玉米的养分需求,促进生长和发育。
同时,健康
的玉米植株对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可以减少产量损失。
综上所述,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了解这些因素对玉米的影响,可以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玉米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实践背景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深入了解玉米的生长特性、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我们组织了一次玉米实践报告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观察、测量、记录和分析,全面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为玉米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践目的1. 了解玉米的生长习性,掌握玉米的种植技术。
2. 掌握玉米病虫害防治方法,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3. 分析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问题,为玉米种植提供科学建议。
三、实践内容1. 玉米品种选择在本次实践中,我们选择了当地常见的玉米品种“郑单958”。
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2. 玉米播种(1)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我们选择了在4月中旬进行播种。
(2)播种方法:采用机械化播种,行距为60cm,株距为30cm。
(3)播种量:每亩播种量为2.5kg。
3. 玉米田间管理(1)施肥:在播种前,每亩施用复合肥50kg作为底肥。
在玉米生长期间,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长势,适时追肥。
(2)灌溉:玉米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根据天气情况适时灌溉。
(3)中耕除草: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
4. 玉米病虫害防治(1)病害防治:玉米病害主要有纹枯病、茎腐病等。
在发病初期,采用药剂防治,如使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
(2)虫害防治:玉米虫害主要有玉米螟、蚜虫等。
在虫害发生期间,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5. 玉米收获(1)收获时间:根据玉米品种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我们选择了在9月中旬进行收获。
(2)收获方法:采用机械化收获,将玉米植株割倒后晾晒,脱粒。
四、实践结果与分析1. 玉米产量通过本次实践,我们测得玉米产量为每亩750kg,较当地平均水平提高了25%。
2. 玉米品质经过检测,本次实践种植的玉米品质良好,蛋白质含量为10.5%,脂肪含量为4.2%,符合国家优质玉米标准。
3. 成本分析本次实践成本主要包括种子、肥料、农药、人工等。
玉米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玉米幼苗烂根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为了探究玉米幼苗烂根的原因,我们设计并开展了一项实验,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条件下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找出导致烂根的主要原因。
二、实验目的1. 探究玉米幼苗烂根的原因。
2. 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3. 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降低烂根现象的发生。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玉米种子、培养缸、完全培养液、温度计、湿度计等。
2. 实验方法:(1)将玉米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播种在培养缸中。
(2)将培养缸分为A、B两组,A组作为对照组,B组作为实验组。
(3)对照组A组在正常条件下培养,实验组B组在低洼水涝条件下培养。
(4)每隔2天对两组培养缸中的玉米幼苗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生长状况、根系发育情况等。
(5)通过对比分析两组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找出导致烂根的主要原因。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照组A组玉米幼苗生长状况良好,根系发育正常。
2. 实验组B组玉米幼苗在生长初期,长在低洼水涝地里的常常出现烂根现象。
3. 分析原因:(1)低洼水涝条件下,土壤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导致根系缺氧。
(2)缺氧环境下,根系呼吸作用减弱,能量供应不足,影响根系正常生长。
(3)根系缺氧导致根系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菌侵害,引发烂根现象。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玉米幼苗烂根的主要原因是根部缺氧。
2. 在低洼水涝条件下,土壤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导致根系缺氧,进而引发烂根现象。
3. 为了降低玉米幼苗烂根现象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规划种植区域,避免在低洼水涝地区种植玉米。
(2)改善土壤排水条件,确保根系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3)加强病虫害防治,提高根系抵抗力。
六、实验不足与展望1. 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2.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究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气候条件对玉米幼苗烂根现象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综合实验报告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玉米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
1.了解玉米雌雄花开花生物学特性;
2.掌握玉米有性杂交和自交技术。
二、实验用品
1.实验材料正红505、正红532
2.实验用具大羊皮纸袋、小羊皮纸袋、回形针、纸牌、剪刀、大头针、铅笔。
三、实验内容
1.玉米穗花器构造
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自然杂交率高达95%以上。
(1)雄穗雄穗着生于植株顶部,由主茎的生长锥分化而成,属圆锥花序。
雄穗主轴上生有侧枝,在主轴和侧枝上着生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成对小穗。
每对小穗中,一个有柄,位于上方,先开花;另一个无柄,位于下方,后开花。
每个小穗有护颖两枚,小花两朵。
每朵花有内、外颖各一片,中间有雄蕊三枚,花药二室。
每个花药具有花粉粒约2500-3500粒,全穗约有2000万粒以上。
(2)雌穗雌穗由叶腋内的腋芽发育而成。
每一植株除了最上部的4-5个叶腋内不能产生腋芽外,其余各节的叶腋中均能产生腋芽。
但是一般品种在通常的栽培条件下,只有植株上部往下大约6-7节处的腋芽才能发育成1-2个果穗。
其余各节的腋芽在植株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就自行停止生长而消失,只留下一个很小的痕迹。
雌穗属于肉穗花序,其上着生许多纵行排列的成对小穗。
小穗无柄,基部有护颖两枚,小花两朵,其中一朵可育,一朵退化,可孕小花有内外颖和雌蕊组成。
由于雌小穗成对着生,形成了玉米果穗上的粒行数都是偶数排列。
雌蕊由子房、花柱和柱头组成,抽出的花丝为柱头的延长物,各部分均可授粉。
2. 玉米开花习性
在同一植株上,雄穗抽出时间一般比雌穗早2-4天,具有雄花先熟的特征。
在正常情况下,抽穗后2-5天开始散粉。
雌穗吐丝一般要比雄穗开花迟3-5天,干旱情况下可延迟7-8天。
因此,玉米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
雄穗一般是主轴上中部的花先开,然后向两端依次开放,侧枝的开花是自上而下。
开花盛期是在开花后2-5天,其中60%的花朵是集中在开花后的3-4天,此时是采集花粉的最佳时期。
整个雄穗从开花开始到结束约需7-8天,但因品种和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
玉米开花的最适温度为25-32℃,相对湿度为50-70%。
在一天内,玉米开花最盛时间是上午8-11时,散粉最盛时间是9-10时,这是授粉的最好时机。
在田间条件下,花粉寿命一般可维持5-6小时,如果将花粉放在温度为3-10℃,相对湿度为50-80%的条件下,花粉寿命可维持24小时以上。
雄穗散粉后2-4天,同株上的雌穗开始吐丝。
吐丝次序以果穗中部偏下开始,然后向上、向下依次进行,顶部的花丝抽出的最晚。
整个果穗从开始吐丝到结束,一般需要2-5天。
花丝一经抽出,就有授粉能力,但以吐丝后2-4天授粉能力最强。
如果花丝吐出后得不到授粉,可继续向前伸长达40㎝以上,一经授粉后,雌蕊花丝很快就变软萎焉。
雌穗花丝的授粉能力,一般可维持10-14天,但抽出花丝7天以后授粉,结实率显着降低。
玉米花粉很小很轻,靠风传播。
在一般情况下,雄穗上的花粉成圆锥体落于植株周围6-8米的空间处,风大时可传至一里以外。
花粉落于柱头后10分钟,便可伸出花粉管,花粉管刺入柱头,不断向前伸长,通过花柱进入子房,再经株孔直达胚囊。
授粉后20-26小时,即可受精。
图玉米花器构造
四、实验步骤
(一)玉米自交实验
1.雌穗套袋
选择需要自交的植株在雌穗吐丝以前用羊皮袋套住,以免非本株花粉落上混杂。
如果是双果穗或多果穗材料,应选择最上边的一个果穗套袋。
2.雄穗套袋
观察雌穗吐丝情况,当雌穗吐丝且花丝长度达到5cm以上后可以对其授粉。
授粉的前一天,用大羊皮纸袋将本株雄穗套住,袋口紧紧包住雄蕊基部(穗柄)折叠好,并用回形针卡紧。
3.授粉
次日上午纸袋上的露水干燥后,用左手轻轻弯下套袋的雄穗,右手轻拍纸袋,使花粉落如袋内,然后取下纸袋紧闭袋口,切忌手指伸入纸袋,更不能触及袋内的花粉。
再将袋口微微向下倾斜,轻拍纸袋,以使袋内花粉集中于袋口中间。
然后用头上戴的草帽遮住套袋果穗的上方,轻轻将小纸袋取下,把大纸袋内的花粉均匀的撒在花丝上,立即将小纸袋套回。
授粉时动作务必轻快,切忌触动周围植物,以免串粉混杂。
自交授粉后,立即在自交果穗上拴牌。
重要材料还要在记载表上登记,以防牌子丢失发生差错或漏收。
牌上用铅笔注明材料名称(或行号)授粉方式、授粉日期、工作者姓名。
一株授粉结束后,将身体上的花粉清理干净,再进行第二株的授粉工作。
4.授粉后的管理
授粉后一周内,要经常注意纸袋和标牌是否完好,因为随着果穗的生长增大,容易将其顶掉,所以要注意及时套好。
5.收获、保存
自交果穗成熟后,要及时收获,将果穗与纸牌拴在一起,晒干后分别脱粒装袋保存。
除把纸牌装入袋内,袋外还必须写明材料名称和自交符号。
(二)玉米杂交技术
玉米人工杂交工作中的套袋、授粉和管理工作等与自交技术基本相同,只是所套的雄穗是作为杂交父本的另一个自交系(或品种)而不是同株套袋授粉。
授粉后的纸牌上应注明杂交组合名称,或母、父本的行号(♀×♂)。
收获后,先将同一组合的果穗及纸牌装袋收获,经查对无误时,再将同一组合的果穗混合脱粒,晒干保存。
五、实验结果
1.在了解玉米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的基础上,在指定的材料内作自交果穗和杂交果穗各1个。
成熟后检查自交、杂交效果,按照下表统计试验结果。
表1 玉米自交和杂交结果统计表
结实粒数总粒数结实率自交或杂交的时间
月日
自交41665663.41%6月10日
杂交43270461.36%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