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第一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含答案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课外)练习(20)
古代诗歌鉴赏(课外)课后练习(20)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示秬秸①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 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②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不少于20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无。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有什么特征?请结合诗 (2)诗歌或正面或侧
句具体分析。
面有对事物具体刻
3.诗人塑造的事物形象 画的语句。
有什么意义?请简要分 (3)题干中有“事物”
析。
字样。
①概括特征:外在特 点+内在品质。 ②对接情感: 将事物形象特点与作 者的情感(情操、品 行)进行对接。 ③概述效果: 概括其在写人、抒情 方面的效果。
由此可见,树立“语言意识”,深入诗歌文本的语言内核, 对正确解读诗意,尤其是揣摩诗人微妙的情绪状态是十分重 要的。
当然,在考场上读懂诗家语的直接办法是翻译全诗。如 果不能笔译,起码在脑海中把它翻译一遍。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 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 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③生:语助词,无义。
两步教你读懂诗歌
1.看标题(结合注释) (1)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此外, 诗题还可能会提示写作时令(如春、秋)、节日(如除夕、重阳); 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事抒怀等。总之,抓 住了标题,就等于抓住了诗歌最直接、最牢靠的信息内容。 (2)注释。有些诗歌后面有对作者、写作背景或是诗词中偏 僻语的解释,有的是一些典故的出处及其解释等等。要注意, 任何一个注解对解读诗歌都是有用的,特别是在高考的试卷中。
(3)有人评价这首词中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 意作具体分析。 答案 青山感念岁暮天寒“劝我溪边住”,对“我”深切关怀; 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听读《离骚》去”,更是视“我”如知 己,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我”亦如青山 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亲密融洽。岁暮天寒,素月清辉 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 忧愤的内心情感融合无间。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四 Word版含答案
专题四精准赏析古诗艺术技巧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唐]岑参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
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
②其那:怎奈。
鉴赏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
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为诗人的写怀之作,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
全诗写得苍凉悲郁,格调高远,深衷浅貌,句平意远,脱弃繁缛而丰华古韵,天然呈现。
全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落寞以及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感慨。
诗的开头两句自叙平生。
“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
诗人本有济世之志,“为郎”和“出守”在诗人看来是难以施展抱负的。
“便白头”说时光之快,有“功业悲后时,光阴叹虚掷”的意思。
其中包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
以沉重的叹息引起全诗。
诗的次二句承首联倾诉平生感慨。
“长不用”不仅指嘉州刺史秩满后未受叙用,更主要的还是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从未被重用过。
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苍生未休”,诗人不安。
“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对“圣主”,诗人不能无怨,对“苍生”,诗人不能不忧,格调更为沉重。
第五、六句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则是“悲秋”。
对春光而兴叹,见秋风而生悲,看似悲叹时光流逝,实则悲叹壮志未酬、平生失意,从而转出正意。
诗的最后两句为诗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时至暮年,处境维艰。
满腹心事,无处倾诉,虽有江上蝉声满耳,却不仅不能排遣思绪,倒反更引出无穷愁烦,恰烘托出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诗歌遂在这种更为凄切沉重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诗向故友倾诉情怀,概括了诗人的一生,尤其突出了晚景的凄凉,实为追悼平生之作,写得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真实地传达出一个关心国事却有志难展的封建文人暮年的沉重悲哀。
江苏语文高考试卷2018
江苏语文高考试卷2018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漫谈李白诗歌中的夸张林庚李白有一首《长相思》诗中说:“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渡月,今作流相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这是一首闺人思念征夫的诗,相思之苦,以至于到了“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的程度。
美妙的眼睛竟成了一口泉眼,这当然是有些夸张;却还不能说就怎么不合理,还可以算在合理的夸张之列;但也有其不合理处,这不合理处在于她还要证明原来是秋波横生的眼睛,真的变成了一口泉眼;并要求那面镜子到时候为她作证。
因为如果真到那征夫回来的时候,她即使还很憔悴,即使是当时快乐得又哭了起来——那神情毕竟会大不相同——要证明她真正肠断的情形,只有那面镜子才最清楚。
可是除非那面镜子是面魔镜,又怎能重现她那已经成为过去的容颜呢?也许今天有了录像可以做到这一点,可是如果真有一位妻子录好了像专等她丈夫回来时证明这一切,恐怕她的丈夫反而更不相信;何况古代并无录像这种先进技术呢?假定真能录像,也许看来是合理的,却反而近于荒唐;假定镜子可以证明过去,看来好象是不合理的,却反而更近于真实。
艺术的魔力竟然真能把一面普通的镜子变成了魔镜吗?反正我们读这首诗,读到这里时早已忘记了那不合理性,而只感到分外亲切,分外动人。
从日常的尺度来说乃是不合理的,从艺术的尺度来说却是更为合理的;那么所谓合理的夸张到底该怎样来理解呢?“白发三千丈”,这是人们谈到李白诗中夸张时最爱引的名句,在这首《秋浦歌》中乃是轮到李白自己面对着一面镜子了。
所以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从日常的尺度来说,这个“三千丈”简直是违背常识;从夸张的尺度来说,也未免无边无际;如果这样的夸张起来也算合理,那么究竟夸张到什么程度才算不合理呢?李白有一首经常为人们所称道的《望庐山瀑布》,诗中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瀑布仿佛是一道银河自天而降,也不过才夸张到三千尺,而白发从头上算起,却竟能达到三千丈;艺术的魔力似乎正是通过战胜那日常尺度认为的不合理而变得更为合理,这能不令人为之惊异叹服吗!有些人认为夸张似乎是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这可能有些道理,可也并不尽然。
2018江苏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诗歌鉴赏3版含答案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⑴“远烧入秋山”中的“入”字,从景物的特点到心情的抒写都用得很准,请 简要分析。
答:(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情感。
答: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残陆游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其,谁记E 鹰醉打圉?(1)请结合全诗赏析“依依” 一词的妙处。
答:(2)颈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姣・口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黃儿复①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 训练(江苏)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薪②三折肱巴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
黃儿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县令。
②薪:求。
③三折肱:古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这里是说黄儿复政治经验丰富,可做大事。
(1)“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被称为“奇语”,请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答:(2)请结合诗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儿复的形象特点。
答: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上作二首(其二)陆游佝偻溪头白发翁,暮年心事一枝笔①.山衔落日青横野,鸦起平沙黑蔽空。
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故忠。
《东山》《七月》②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
注①第:竹杖。
②《东山》《七月》是《诗经》中的两篇诗。
前者是讲周公东征后归途思乡的情绪以及胜利返回的喜悦,后者是写西周时期农夫们一年的劳作活动。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2)请赏析“《东山》《七月》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这一句。
答: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长衡次醉阁①程嘉燧为爱檀园开北阁,两回三宿小房极役坐深曲洞香灯焰,睡美疏根③晓日烘。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Ⅰ及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智慧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耳提面命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须身体力行实践,才能切实领悟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答案:C2.“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然而,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人们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答案:A3.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XXX到月边。
答案:B4.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假期。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摆脱偏见,随时随地必须保持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答案:B5.右图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在我们不注意的地方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困难。
答案:B二、文言文阅读(18分)B、XXX离开沭阳时,接三才刚刚断奶,因此对于XXX父亲XXX的往事,接三记忆不太清晰。
C、XXX和XXX八十多岁的老同事曾与XXX一同工作,他们依稀能够回忆起一些往事,但大部分已经遗忘了。
D、在寒冬时节,XXX送客至十字桥,当时XXX感到自己很难再来此地了。
8、⑴迟明行了六十里,XXX在十字桥等候,彼此高兴,一起驱车前行。
⑵听说XXX和XXX的风范,激励着我们在百世之下奋发,更何况在亲自见到他们的人面前呢?9、可以风世的内容包括:XXX的文章、他的人品和为官的作为等等。
这些都可以影响和激励后人。
10、从前两联可以看出,XXX表现出了“闲”的态度,他可以闲逛、闲聊、闲饮、闲赏,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专题一精准突破文言翻译中的重难点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告仑等: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
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能不自惧?吾不能远谕他人,汝独不见吾兄之奉家法乎?吾家世俭贫,先人遗训常恐置产怠子孙,故家无樵苏之地,尔所详也。
吾窃见吾兄,自二十年来,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其间半是乞丐羁游,以相给足。
汝等又见吾自为御史来,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吾此意虽吾兄弟未忍及此,盖以往岁忝职谏官,不忍小见,妄干朝听,谪弃河南,泣血西归,生死无告。
不幸馀命不殒,重戴冠缨,常誓效死君前,扬名后代,殁有以谢先人于地下耳。
(选自元稹《诲侄等书》)(1)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被贬官外放刚刚开始,再见到你们的时间难以预期,我简略地把所想到的心思,留给你们作为教诲。
解析“谪窜”“期”“所怀”“贻”,句意对。
(2)吾不能远谕他人,汝独不见吾兄之奉家法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不能远拿其他人作比,你们难道没见我兄长是如何奉行家法的吗?解析“谕”同“喻”,打比方;“独”;句意对。
(3)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效命职守从无全身避祸的念头,遇到情况就有舍弃生命的心志,你们可还记得?解析“效职”“致命”“志”“尚……乎”,句意对。
参考译文告仑侄等:我被贬官外放刚刚开始,再见到你们的时间难以预期,我简略地把所想到的心思,留给你们作为教诲。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训练试卷:古诗词鉴赏专题卷1 Word版含解析
古诗词鉴赏专题卷(一)(对应学生用书第112页)(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11分)山亭柳·赠歌者①晏殊家住西秦,赌②博艺随身。
花柳③上,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
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
②赌:与人竞赛。
③花柳:借指歌舞技艺。
1.词的上阕是如何表现歌者技艺的?请简要赏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对诗歌的理解是诗歌鉴赏的基础,也是关键。
古代诗人表现歌者的技艺,多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比如《琵琶行并序》《李凭箜篌引》。
上阕开头是歌女的介绍和自夸,“花柳上,斗尖新”正面夸耀自己的多才多艺和艺术追求。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是具体形象地夸述自己的歌唱才能。
这都是正面描写。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是说观众赠予她的财帛数量庞大,借所获赠的财物,侧面表现歌女的技艺高超。
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歌女非凡的技艺。
【答案】词的上阕从正面描写了歌女的多才多艺、对歌舞技艺的追求以及高亢嘹亮的歌声,又从侧面描写了歌女受人追捧的情景,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歌女的技艺高超。
(正面描写1分,侧面描写1分;简要分析3分)2.全词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第一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含答案
专题二精准突破文言主观概括题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余)弟培,字伯凝,乳名曰狮。
伯凝虽瞽,性好读书,倩人读之,入耳辄能记忆。
频听之不厌,读者舌敝,易数人不给。
所读书,自经史子集,以至稗官野史,无不淹博。
尤喜谈医书,架上医书不下数百余种,一一倩人读之,过耳亦辄能记忆。
遂究心脉理,尽取名医所辑诸书,日夕研究,遂得其精髓。
凡诊切诸病,触手即知。
伯凝有力,多储药材,复精于炮制,药无不精,服无不效。
凡有病者至其斋头,未尝赍一钱而取药去者,积数十人不厌,舍数百剂不吝,费数十金不惜也。
嗣是寿花堂丸散刀圭,倾动越中。
吾家十世祖为越郡名医,所开药肆,甲于两浙,后以阴功,子孙昌大。
昔人云:“公侯之家,必复其祖。
”伯凝殆即其后身矣。
伯凝尊人六符叔去世早,不得于我婶娘,屡遭家难。
伯凝号泣旻天,卒得“赋隧”。
族中凡修葺宗祠,解释狱讼,评论是非,分析田产,一切不公不法、可骇可愕之事,皆于伯凝取直。
故伯凝之户履常满,伯凝皆一一分头应之,无不满志以去。
伯凝有一隙之暇,则喜玩古董,葺园亭,种花木,知无不为,兴无不尽。
其内弟督兵江干,伯凝为之措粮饷,校枪棒,立营伍,讲阵法,真有三头六臂所不能尽为者,而伯凝以一瞽目之人,无不立办。
则其双眼真可矐,而五官真不必备矣。
故吾谓伯凝似左丘明,似晋师旷,似高渐离。
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
(选自张岱《琅嬛文集》,有删改) 文中作者说“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试概括全文伯凝“兼有”的具体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学问高,才识过人;处事公正公平;有侠义心肠(仁爱之心、慈悲善良)。
参考译文(我的)弟弟(张)培,字伯凝,乳名叫狮。
伯凝虽然眼睛盲了,可生性喜欢读书,于是请人(为他)念书,耳朵听到就能记住。
连续听也不感到满足。
读书的人舌头读破,换了几个人都不能供应他(听)的需要。
2018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附加题含解析
训练A(时间:140分钟分值:185分)板块一文言断句与简答一、(2017·江苏名校高三十月五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
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
秀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
郭象者,为人薄行,有俊才。
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
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
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3处)(4分)答案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竞而秀卒。
2.向秀,字子期,河内怀人,是魏晋竹林七贤之一。
请写出竹林七贤中其他任意两人的名字。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嵇康、阮籍、山涛、刘伶、王戎、阮咸3.为何向秀、郭象的两种《庄子》注本内容基本一致?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郭象见向秀注本未在世流传,便窃为己用。
仅自注《秋水》《至乐》,改注《马蹄》,余篇修订文句。
后来向秀释义副本出现,所以两种注本内容基本一致。
【参考译文】当初,注释《庄子》的有几十家,但没有能挖掘出它的精神实质的。
向秀在前人旧注之外重新解释《庄子》,分析精确玄妙,使玄学之风更为兴盛,只是《秋水》《至乐》两篇还没注解完,他就去世了。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江苏卷,含解析)
高考提醒一轮看功夫,二轮看水平,三轮看士气梳理考纲,进一步明确高考考什么!梳理高考题,进一步明确怎么考!梳理教材和笔记,进一步明确重难点!梳理错题本,进一步明确薄弱点!抓住中低档试题。
既可以突出重点又可以提高复习信心,效率和效益也会双丰收。
少做、不做难题,努力避免“心理饱和”现象的加剧。
保持平常心,顺其自然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 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 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 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 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答案】C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
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
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 ③⑥⑤①④②B. ③⑥⑤④②①C. ⑤⑥③①④②D. ⑤⑥③④②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三 含答案
专题三精准掌握分析概括古诗情感的路径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涧[注]即事示卢陟[唐]韦应物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
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永日无余事,山中伐木生。
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注西涧:在滁州南岩寺内。
鉴赏这是一首比较特别的寄友诗。
特别之处在于诗人以对空灵、清幽山水的描述,来寄托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
同时,诗人借此劝导友人卢陟能够抛弃俗世的烦恼,过上隐居生活。
这首诗的创作比较有特色,开头两句诗先总体交代自己在西涧生活的感受——淡泊,忘却世俗烦恼。
中间四句则综合运用了视觉、听觉相结合和以声衬静的艺术技巧。
空寂的山林中弥漫着蒙蒙细雨,湖面荡漾着一圈圈的涟漪,山中还不时传来阵阵伐木声。
诗人借此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环境氛围,表达自己闲适恬淡的心境。
诗歌结尾点明创作主旨,劝诫友人摆脱世俗生活的烦恼,过上与自己相似的“永日无余事”的闲适生活。
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对晚生(答“友人”也可)卢陟的关切之情;②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③对世俗事务的超然之情。
(答“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亦可)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感皇恩[注][宋]朱敦儒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
花竹随宜旋装缀。
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
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
风景争来趁游戏。
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
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注词人因遭秦桧等弹劾罢职,晚年退居嘉禾。
鉴赏起首“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二句语言平易浅白。
“一个”“两三亩”这些小数目,如话家常,十分亲切。
同时,也透出主人公知足寡欲的人生态度。
“花竹随宜旋装缀”一句承上。
开辟了一个两三亩地的小园儿,马上随方位地势之所宜,随品种配搭之所宜,栽花种竹,点缀园子。
“便有山家风味”一句,既总结上文,又漾出词人的怡悦之情。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精准训练二 含答案
精准训练二翻译的语境意识和得分点意识双重强化练前提示翻译是文言文阅读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一关乎语言基础知识的落实,二关乎文本内容的理解,更是二轮文言文复习最需要精准强化的一块。
理解是翻译的前提,所谓理解,就是把握译句的语境,参透句子的意思,透视句子的结构。
翻译中要准确判断出关键词句,保证译准词义、译准句式、译准语气。
同时要避开常见的误区:抛开语境,强行翻译;对象缺位,语意错误;遗漏缺失,文白夹杂。
总之,复习时特别强调的两种意识——语境意识和得分点意识必须予以强化,并把这两种意识转化为良好的习惯。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顾成,字景韶。
祖父操舟江淮间,居江都,为诸大贾纪纲。
诸顾率负气好事,号“拳棒顾”。
成于诸顾中尤健武,每为人持不平,遇强项必挫辱之乃已。
自文其身,欲入水以御龙罔象①。
有盗入其舟,同舟震去,成独持短兵斗盗,盗披靡走。
事张士诚不乐,来归,常持伞盖,待上出入。
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奋斗入城,众不继,为其所缚。
成绝缚,身亦投乱流中,得间归。
青军②据扬州,成以母在扬州,往说之降,不得,以计将母亡去。
历从中山、开平战功,升金吾卫副千户。
建文初,为右都督从长兴侯耿炳文北伐,败真定,被执。
燕王解其缚,命辅世子居守北平。
燕僧道衍不习兵,成与议多不合,世子卒任成计,却南军。
燕王即位,封镇远侯,镇贵州如故。
(选自查继佐《罪惟录》)注①罔象:传说中的水怪。
②青军:元末,张明鉴在淮西聚众,以青布作为旗号,称为“青军”。
(1)成于诸顾中尤健武,每为人持不平,遇强项必挫辱之乃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以母在扬州,往说之降,不得,以计将母亡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僧道衍不习兵,成与议多不合,世子卒任成计,却南军。
2018高考语文江苏试卷+全国I卷(含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展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高中语文高职高考总复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公
【答案】 D (D.“从”通“纵”,“衡”通“横”。)
5.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金就砺则利。(《劝学》)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C.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原毁》) D.君子生非异也。(《劝学》)
20.指出下面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崤之战》)
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C.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D.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答案】 B (A.“乡”通“向”;C.“取”通“娶”;D.“信”
___遭__受____ _动__词__
③妆成每被秋娘妒。
__表__被__动___ _介__词__
④如被冰雪。
___覆__盖____ _动__词__
3.倍: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__倍__数___ _量__词__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_通__“__背__”__,_违__背__ _名__词__
【答案】 D (A.“见”通“现”;B.“食”通“饲”,“材”通 “才”;C.“邪”通“耶”。)
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 ) A.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B.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C.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D.舟尾横卧一楫。(《核舟记》)
【答案】 D (A.“诎”通“曲”; B.“有”通“又”;C.“衡” 通“横”。)
【答案】 D (A.“取”通“娶”;B.“被”通“披”;C.“唱” 通“倡”。)
江苏高考语文总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核心考点五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僧一行,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前后济之数十万。及一行开元中承上敬遇,言无
不可,常思报之。寻王姥儿犯杀人罪,狱未具,姥访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
当十倍酬也。明君执法,难以情求,如何?”王姥戟手大骂:“何用识此僧!”一行
从而谢之,终不顾。
(摘自《酉阳杂俎》)
[误译] 高僧一行,年幼时家庭贫困,邻居有个王姥,前后接济一行数十万铜钱。
失误一 该留不留,强行翻译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会金
左将军昌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且战且
行,连七战胜而后能达楚。
(《宋史·赵立传》)
[误译] 适逢金国上将军完颜昌加紧围困楚州,佐理郡务官贾敦诗打算交出城投降,
4.乃偕巡抚李永茂集绅士于明伦堂,劝输兵饷。 解析 “偕”,偕同;“于”,在;“劝”,劝说。注意补出省略成分。 答案 于是(杨廷麟)又和巡抚李永茂一起,把当地绅士召集到明伦堂里,劝他们出 钱粮充作兵饷。
5.招峒蛮张安等四营降之,号龙武新军。 解析 “降”,使动用法;“之”指代“峒蛮张安”和他的四营兵。 答案 (杨廷麟)把峒族人张安等四营兵招降,改称龙武新军。
三年正月,廷麟赴赣,招峒蛮张安等四营降之,号龙武新军。廷麟闻王将由汀赴 赣,将往迎王,而以元吉代守吉安。无何,吉安复失,元吉退保赣州。八月,水师战 败,援师悉溃。及汀州告变,赣围已半年,守陴者皆懈。十月四日,大兵登城。廷麟 督战,久之,力不支,走西城,投水死。
(《明史·杨廷麟传》) 1.是连坐之法先不行于大臣,欲收保举效,得乎?
关键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1) 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 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2)不必译出的:在 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关键虚词的翻译,要仔细辨明 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第一章古代诗文阅读精准训练一含答案
第一章古代诗文阅读训练精准训练一翻译中最容易以今律古的20个实词练前提示实词是文言翻译中最重要的得分点。
为了考查考生对重要实词的精准理解,命题者通常会选用那些最容易让考生以今律古的实词来翻译。
为此,考生千万不要先入为主,“今为古用”,应该紧紧结合语境确定其义。
该练选择了出现频率较高又容易以今律古的20个实词译句,以提醒考生不可以今律古,要在语境中准确翻译其义。
请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并在译好后,准确填出其意思。
1.扰故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屼除丧来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
”天子曰:“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
”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
(选自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是所有的“扰”都是“干扰”意,如上文中的“扰”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他)像郑国的子产一样用仁爱的办法安抚百姓。
(2)安抚参考译文亡故的太子少师赵清献公,去世三年以后,他的儿子赵屼守孝期满来向朝廷报告说:“先父已经安葬,然而墓道上的碑还没有名称和碑文,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显示给后人,(现在)冒昧地向朝廷请示。
”皇上说:“啊,这位是我先前的贤臣,像郑国的子产一样用仁爱的办法安抚百姓,像晋国的叔向一样用忠厚的语言勉励士人。
”于是用“爱直”命名他的墓碑,接着又命令我为他写碑文。
2.方《双节堂庸训》者,龙庄居士教其子孙之所作也。
居士扃(关闭)门养疴,日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
(选自汪辉祖《〈双节堂庸训〉自序》)(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是所有的“方”都是“方圆”“方正”意,如上文中的“方”就是________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精准突破文言翻译中的重难点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告仑等: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
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能不自惧?吾不能远谕他人,汝独不见吾兄之奉家法乎?吾家世俭贫,先人遗训常恐置产怠子孙,故家无樵苏之地,尔所详也。
吾窃见吾兄,自二十年来,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其间半是乞丐羁游,以相给足。
汝等又见吾自为御史来,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吾此意虽吾兄弟未忍及此,盖以往岁忝职谏官,不忍小见,妄干朝听,谪弃河南,泣血西归,生死无告。
不幸馀命不殒,重戴冠缨,常誓效死君前,扬名后代,殁有以谢先人于地下耳。
(选自元稹《诲侄等书》)(1)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被贬官外放刚刚开始,再见到你们的时间难以预期,我简略地把所想到的心思,留给你们作为教诲。
解析“谪窜”“期”“所怀”“贻”,句意对。
(2)吾不能远谕他人,汝独不见吾兄之奉家法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不能远拿其他人作比,你们难道没见我兄长是如何奉行家法的吗?解析“谕”同“喻”,打比方;“独”;句意对。
(3)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效命职守从无全身避祸的念头,遇到情况就有舍弃生命的心志,你们可还记得?解析“效职”“致命”“志”“尚……乎”,句意对。
参考译文告仑侄等:我被贬官外放刚刚开始,再见到你们的时间难以预期,我简略地把所想到的心思,留给你们作为教诲。
你们的志向还没有确立,却将要满二十岁而成年了,你们能不自己警惧吗?我不能远拿其他人作比,你们难道没见我兄长是如何奉行家法的吗?我们家世代贫困节俭,先辈传下遗训,常怕广置家产会使子孙懒惰,所以家里没有薄田可种,这是你们清楚地知道的。
我私下看到我的兄长,二十年以来,以最低的俸禄来维持穷困至极的家庭生活,其中一半要靠奔波在外向人乞求,来供给家用的不足。
你们又看到我自从做了御史以来,效命职守从无全身避祸的念头,遇到情况就有舍弃生命的心志,你们可还记得?我的这些想法,即使我们兄弟之间也不忍心谈及,因为往年我愧任谏官之职时,忍不住个人的小小意见,胡乱干涉朝廷的听闻,在河南洛阳遭到贬谪,我泣血洒泪西归,生与死无法向人诉说。
不幸的是我残余的性命尚能保全,重新又担任了官职,常常誓言要效力献身于君前,播扬名声于后代,待死后就可以在地下告慰祖先了。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乾隆乙未,余过真州,同年沈椒园廉使以所撰《同老会序》示余。
同老者,六老人同庚,为会以聊昆季之欢也。
会主为鲍竹溪先生,余心钦迟之,未由修士相见礼。
今岁乙卯矣,余小住邗江,先生之子志道以先生《行状》乞传。
余不禁谡然敛袂而起,曰:“有是哉!二十年前思见之人,不可得见;今因交其子得见其事状,是不见先生,犹见先生也。
奋吾笔以永其人,旧史官[注]其奚辞?”先生讳宜瑗,号景玉,一字竹溪,新安棠樾村人。
世为望族,幼习《四字书》,听人讲解,憬然夙悟。
亡何,生母不禄,太公与继妣在堂,家贫甚。
先生出贾于外,岁终必冲风雪归,具甘旨为堂上欢。
晚年,子志道善经纪,家业渐裕,先生益得行其志。
凡有裨于乡党戚里者,赴之若嗜欲之切于身。
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犹时时以训词相勖毖。
可谓大行不加之君子矣。
(选自袁枚《鲍竹溪先生传》,有删改)注旧史官:作者的谦称。
(1)奋吾笔以永其人,旧史官其奚辞?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将(尽力)秉笔直书来使先生永垂不朽,我怎么会推辞呢?解析“奋”,竭力、尽力;“永”,使……长存;“奚辞”,怎么推辞;语句通顺。
(2)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犹时时以训词相勖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听说鲍志道已经生活富足,可是鲍竹溪先生仍然像当初一样节俭,还常常用教导的话勉励、告诫他。
解析“业”“训词”“相”“勖”“毖”,语句通顺。
参考译文乾隆乙未年间,我经过真州,同榜中举的沈椒园廉使把他写的《同老会序》给我看。
同老,说的是六个老人同岁,大家聚会一起来聊聊兄弟欢聚之情。
聚会的主持人是鲍竹溪先生,我内心十分钦佩他,只是未能置备士相见的礼物(只是没有机会实行士相见的礼仪)。
今年是乙卯年,我在邗江暂住,鲍先生的儿子志道把先生的《行状》给我,要求我为先生作传。
我不禁肃然,恭敬地整理衣冠起身,说:“有这样的事情!二十年前我想见的人,未能见到;今天因为结交了他的儿子能看到先生的事略,这是不见先生如同见先生一样。
我将(尽力)秉笔直书来使先生永垂不朽,我怎么会推辞呢?”先生名宜瑗,号景玉,一字竹溪,新安县棠樾人。
世代为望族,幼年学习《四字书》,听人讲解,很快就能领悟。
不久,生母去世了,太公和继母健在,家里很贫困。
先生出门做生意,年终一定冒着风雪回家,为长辈欢愉准备好美味。
先生晚年,儿子鲍志道善于经营,家中产业渐渐丰裕,先生也就能够更好地随自己的意志行事。
凡是对同乡亲戚有好处的事,前往做起来就好像是对自己特别有好处的爱好一样。
听说鲍志道已经生活富足,可是鲍竹溪先生仍然像当初一样节俭,还常常用教导的话勉励、告诫他。
先生可说是品德高尚不能超过的君子啊。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李衡,字彦平,江都人。
衡幼善博诵,为文操笔立就。
登进士第,授吴江主簿。
有部使者怙势作威,侵刻下民,衡不忍以敲扑迎合,投劾于府,拂衣而归。
后知溧阳县,专以诚意化民,民莫不敬。
夏秋二税,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
因任历四年,狱户未尝系一重囚。
隆兴二年,金犯淮堧,人相惊曰:“寇深矣!”官沿江者多送其孥,衡独自浙右移家入县,民心大安。
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
会外戚张说以节度使掌兵柄,衡力疏其事,谓“不当以母后肺腑为人择官”,廷争移时。
改除起居郎,衡曰:“与其进而负于君,孰若退而合于道。
”章五上,请老愈力,上知不可夺。
仍以秘撰致仕。
衡后定居昆山,结茅别墅,杖屦徜徉,左右惟二苍头,聚书逾万卷,号曰“乐庵”,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宋史·李衡传》) (1)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只是)把预定(缴纳)的期限在县衙前公布(张贴)出来,乡里看不到官吏(催缴赋税)的踪迹,可是老百姓上缴赋税却比其他县先完成。
解析“期”“榜”;后两句句意通顺,须补出相应的词语。
(2)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盗贼像刺猬竖起硬刺般在邻近的县内涌起,但溧阳县太平无事。
解析“猬”“靖晏”,“于”省略。
(3)章五上,请老愈力,上知不可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李衡)五次呈上奏章,极力以年老为由请求退休,皇上知道无法改变他的决定。
解析“上”“请老”“夺”。
参考译文李衡,字彦平,江都人。
李衡幼年喜欢大量诵读,写文章一挥而就。
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吴江主簿。
有一个中央衙署下派的官吏依仗权势横行霸道,欺凌掠夺百姓,李衡不忍心用酷烈的刑罚对付百姓来迎合他,于是向官府呈递了弹劾自己的状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拂袖回家。
后来任溧阳县令,一心用诚意教化百姓,百姓没有不敬重他的。
夏秋二季的赋税(征收),(只是)把预定(缴纳)的期限在县衙前公布(张贴)出来,乡里看不到官吏(催缴赋税)的踪迹,可是老百姓上缴赋税却比其他县先完成。
因而任职长达四年,狱中未曾关押一个重罪犯人。
隆兴二年,金兵进犯至淮河沿岸,人们纷纷惊恐说:“贼兵进入到腹地了!”沿江的官员大多把妻子儿女送走(到外地),唯独李衡把家从浙东搬到溧阳县,百姓人心安定。
盗贼像刺猬竖起硬刺般在邻近的县内涌起,但溧阳县太平无事。
正逢外戚张说以节度使的身份掌握兵权,李衡极力上疏(弹劾)这件事,说“不应该因为他是母后的亲人就任以高官”,在朝堂上争论了很长时间。
改官任起居郎,李衡说:“与其任官而有负于国君,不如辞官而合乎道义。
”(李衡)五次呈上奏章,极力以年老为由请求退休,皇上知道无法改变他的决定,仍然让他以秘阁修撰官职退休。
李衡后来定居昆山,建茅草别墅,拄着拐杖,穿着麻鞋,安闲自在,身边只有两个奴仆,收藏的书超过万卷,自号叫“乐庵”,死时年七十九。
问题直击经过一轮复习,考生大都具有较强的得分点意识,且不少能把得分点翻译到位,获得不错的分数。
可是一旦涉及一些关键得分点或者说翻译中的重难点,如多义实词、活用实词、陌生疑难实词及省略句等,还是不尽如人意。
因此,二轮复习必须把训练重点锁定在翻译的重难点的精准突破上。
一、突破翻译重难点的前提:全面把握语境1.必须强化语境意识语境即言语环境,分为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社会背景、知识积累、情理事理等)。
文言文中所说的语境主要是内部语境,主要是文段语境和句子语境,很少涉及像现代文阅读那样的全篇语境。
文言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激活、锁定学生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积累,更在于:(1)确定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并借此判定特殊句式(尤其是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意念被动句),推测疑难词语含义。
(2)结合语境推断被省略的成分和代词具体指代的对象。
(3)保证文意通顺,避免“望文生义”“刻意硬译”等常见问题。
语境对于翻译来说如此重要,可是在平时学习乃至考试中,学生的语境意识非常淡薄乃至没有。
这其中有个客观因素,就是在考试时被翻译的语句一般放在文言文阅读题的最后,与原文相对分开了,于是考生只盯着这个句子想,即使明知翻译不通也还是硬译,就是不知道把这个句子代入原文中去读、去思考。
这可能是考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坏习惯吧!因此,必须改掉这个坏习惯,真正做到让“字回到词中、词回到句中、句回到段中、段回到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