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教学案例(附反思)
《幽径悲剧》教学教案
《幽径悲剧》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评价小说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
(2)通过分析和解读,揭示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思考和关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1)小说《幽径悲剧》全文。
(2)相关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
2. 教学重点:(1)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小说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阅读小说《幽径悲剧》。
(2)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情节分析:(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小说的情节,总结故事的发展和变化。
(2)让学生进行小组分享,总结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象征意义分析:(1)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幽径、悲剧等。
(2)让学生探讨这些象征元素的意义和作用,与现实生活和社会背景的联系。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1)对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
(2)对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揭示和解读。
(3)对小说的艺术特色的鉴赏和评价。
2. 评价方法:(1)通过课堂讨论和分享,观察学生的参与和表现。
(2)通过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教材:小说《幽径悲剧》。
2.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小说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幽径悲剧教案6篇
Love your employees, he will love your business a hundredfold.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幽径悲剧教案6篇幽径悲剧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说出它的作用。
2、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课前学习: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了解词的大意。
2、查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园。
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或从学过的十三岁际遇导入课文)。
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对燕园的了解。
交流2让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你认为__文题揭示的是怎样的悲剧,你能为文题加上一些定语来阐述吗?__写了哪三部分内容,请为每部分内容拟一个尽可能简洁的小标题。
巡视,参与小组讨论阅读、讨论3组织学生交流、评价交流,学生互评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导入,__写的是“悲”却用大量笔墨写了“美”,你怎样理解?在行文中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任务2组织活动,(让学生先划出感受描写美的语段和悲的语段,再小组讨论)阅读、思考、讨论3组织交流、评价组内交流,讨论第三块:语文活动:我谈季羡林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而季羡林却常常为一些小动植物而落泪,你怎样看待其人?明确任务2组织学生展示所搜集的作者资料,以便资源共享展示搜集成果3组织学生思考、交流、评价思考、交流、互评课后反思课后学习:1、写一篇周记,描写你喜爱的一种动植物体现出其美好的一面。
2、在你的生活周围是否也有类似__作者所揭示的现象或问题,请谈谈并与其以书面或口头方式与其交流你学习__的感受,对其所为提出你的想法。
幽径悲剧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体会__语句中流露出的情感。
2、理解作者的情感,学习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教学设计:本篇__含有较丰富的人生哲理,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备课时我力求扣住文本本身,让学生能根据文本体会到藤萝的美,并力求让学生理解作者对被砍前的藤萝和对被砍之后的藤萝的不同情感,通过这种情感的剧烈反差让学生体会到真、善、美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学习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幽径悲剧》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幽径悲剧》的主要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出有价值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美?美在哪里?”环节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幽径悲剧》,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环节三: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总结。
环节四:深入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如象征意义、深层含义等。
2. 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环节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反思自身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四、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幽径悲剧》,写一篇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作文。
2. 推荐一本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书籍,简要介绍其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幽径悲剧》,关注自然环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幽径悲剧》的理解程度,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的掌握。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悲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分析《幽径悲剧》这部作品,使学生理解悲剧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悲剧的定义与特点2. 《幽径悲剧》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简介3. 作品的人物形象分析4. 作品的情节分析5. 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悲剧的定义与特点,介绍《幽径悲剧》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简介。
2. 分析法: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思想。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幽径悲剧》全文及相关评论文章2. 投影仪或白板3. 教学PPT4. 学生分组名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悲剧的定义与特点,引发学生对悲剧的兴趣。
二、作品简介(10分钟)教师介绍《幽径悲剧》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简介,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
三、人物形象分析(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作品的人物形象,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情节分析(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作品的情节,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二课时一、主题思想分析(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作品的主题思想,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悲剧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深入研究《幽径悲剧》,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通过学生的讨论成果和心得体会,评价他们对《幽径悲剧》的理解和感悟。
3. 收集和分析学生的提问和反馈,了解他们对悲剧概念和作品内容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悲剧主题的文学创作,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短剧或故事。
2. 邀请戏剧团体或专业人士来校进行悲剧表演和讲座,增强学生对悲剧形式的体验和理解。
《幽径悲剧》的教案
《幽径悲剧》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3. 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人生、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批判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概述:《幽径悲剧》是一部描写现代都市人生活困境和心灵挣扎的小说。
故事围绕主人公小径的生活经历展开,通过其与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复杂与悲剧。
2. 人物形象分析:重点分析主人公小径的形象特点,包括其性格、经历、心路历程等。
关注其他重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及其与小径的关系。
3. 主题思想探讨:讨论作品中所揭示的现代社会问题,如人际关系疏离、心灵孤独、道德沦丧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反思现实生活,培养批判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所揭示的现代社会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人性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阐述主题思想。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情节,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人物心理和社会问题。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 第二课时:分析主人公小径的形象特点,探讨其心灵挣扎的原因。
3. 第三课时:分析其他人物形象,探讨他们与小径的关系。
4. 第四课时:讨论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反思现实生活。
5. 第五课时: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进行拓展阅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作者的其他作品或者相关社会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阅读小说做铺垫。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幽径悲剧》,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分析讨论: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或多个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如人物心理、社会问题等。
4. 分享成果: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点。
《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
《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特征。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情怀。
(2)感受生命的美好与悲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幽径悲剧》中的人物形象和象征手法。
(2)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如何从文本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阅读。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文本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2)教师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展示学习收获,分享心得体会。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 请谈谈你对《幽径悲剧》主题思想的理解。
3. 选取一个你喜欢的文学形象,结合文本分析其性格特点和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进和提高。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幽径悲剧教学教案(汇总7篇)
篇1:幽径悲剧教案学习目标:1、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学习重点:目标1学习难点:目标3课前学习: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了解词的大意。
2、查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园。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领略古藤之美、古藤之悲2、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金秋时节,怀着无比自豪与兴奋之情的天之骄子从各地云集燕园。
一位扛着行李的新生,看见一位穿旧式中山装的老头,就请他帮助看一会儿行李,自己去报到。
老头答应了,9月的北京天气还很热,旁边有人说:“您回去吧,我替他看着。
”可老人说:“还是我等他吧,换了人他该找不着了。
”那位学生回来后,老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3天后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学生大吃一惊,那天帮自己看行李的老头,竟是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大名鼎鼎的季羡林!这就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学者、作家季羡林。
现年已94岁高龄却仍矢志不渝地维护着真、善、美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季羡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幽径悲剧》。
让我们一同去感知季羡林先生真诚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整体感知1、迅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2、阅读、概括3 、组织交流交流三、研读课文(一)引导学生学习写古藤之美的部分1、“悲剧”就是将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
“幽径悲剧”实际上写的是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的悲剧。
写“悲剧”首先要揭示悲剧主角古藤的'美,作者是如何突出地写古藤萝之美呢?2、古藤萝之美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幽径古藤萝形、色、味、声的语句,领略古藤萝的美丽,阅读、赏析、绘画、交流3、幽径四季之美藤萝之美,作者并没有一下笔就写,而是在此之前先写幽径四季之美,让我们来看一看作家是如何描绘幽径四季之美的?请同学朗读。
《幽径悲剧》教案(优秀6篇)
《幽径悲剧》教案(优秀6篇)幽径悲剧的教案篇一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已半学期了,经过半学期的艰苦历程,深受新课改的冼礼,在教材钻研、课堂教学、学生评价等领域都有着较大的收获。
教师明显表现出关注学生,重视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和其他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民主平等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重视过程,重视引导求异思维,鼓励算法的多样性;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等贯彻新理念的教学行为;一致希望能让学生以一种生动、活泼、有趣的方式来学习数学,让学生不费劲地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学生经过两个月的学习生活,多数同学已表现出对数学的一定兴趣,并已逐渐适应,形成初步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教师引导下已逐渐懂得倾听他人发言,与同学合作交流等。
一、在教材探研方面新教材在编排体系上,知识结构上都发生重大变化,突出了知识的形式的探究过程,同时增加了大量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与相互交流的机会,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既有趣又有用;它以实现儿童的发展为宗旨,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观察、猜想、思考、操作、验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
1.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领略教材图例的含义,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在新教材的例题、"做一做"中,都有一些漂亮的插图,这些插图对我们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把握好这些插图的内容,领略插图的含义,根据插图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如:在"比一比"中的"做一做"里有5幅插图,我在教学中利用这些插图开展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分组活动。
在比长短中,我开展"谁的胳膊长"的趣味比赛活动,先分小组比出谁是小组中胳膊最长的同学,再组与组比较,比出谁是全班胳膊最长的同学。
这项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小组里合作学习,使生与生之间有交流、讨论,在交互的教学活动中学会了新知,教师真正站到了教学活动组织者的位置。
2024年幽径悲剧教学反思(三篇)
2024年幽径悲剧教学反思《幽径悲剧》是季羡林先生的作品,教这篇文章,我用了两课时。
这篇文章学生初步理解会有一些困难,教师要能够注意引导,激起学生的共鸣。
教后反思如下:一、目标明确,环节安排得当。
第一课时的目标是整体把握,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并通过质疑探究,让学生领会文章主旨。
第二课时的目标是通过品析语句,学习精练、雅致的语言特点。
根据两课时的目标设计课堂环节,朗读与分析结合,讨论与思考结合。
课堂环节安排得当,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课堂目标达成情况较好。
二、赏析佳句和质疑探究的有效调整。
把学生对词句的琐碎讲解变为赏析,要求学生必须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话,必须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真实体验,最好能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创新发言。
在问题设计中,把引起学生争论的两个题目作为讨论重点。
第一个问题是:既然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写了古藤的悲剧,那又为什么以“幽径悲剧”为标题呢?通过这一环节,就自然过渡到问题探究上,教师主动“挑起事端”让学生争论。
第二个问题是:面对幽径上这株古藤的悲剧,作者又是怎样做的呢?为什么作者在最后说要把这十字架背下去,而且要永远永远地背下去?学生讨论后总结出本文主旨。
三、对学生读写训练提出要求。
在学生充分赏析语句的基础上让学生写下来,读出来,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让学生落实到口头上,落实到笔头上。
读,可以非常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去充分体验课文语言的魅力。
在激情与陶醉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要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而绝不是说教。
当然如何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值得每一个语文老师深思。
2024年幽径悲剧教学反思(二)随着2023年的到来,我们回顾了在教育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和成就,同时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教授悲剧。
在过去的几年中,幽径悲剧教学一直是学生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回顾这个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这促使我们思考如何进行反思和改进。
八年级幽径悲剧教案
八年级幽径悲剧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季羡林。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描写和议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古藤被毁的悲愤之情,树立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幽径之美和古藤之悲。
品味文中细腻而深沉的语言。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古藤被毁抒发的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景致,比如青山绿水、繁花似锦。
然而,当这些美好的事物遭到破坏时,我们会感到痛心和惋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看看作者笔下的幽径发生了怎样的悲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
2、请学生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品味幽径之美1、请学生朗读描写幽径的段落,思考:幽径美在哪里?学生可能会回答:幽径有曲径通幽之美,有四季不同的景色之美,有和谐宁静之美等。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具体的描写语句,进行赏析。
2、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描写幽径的美?明确:通过描写幽径的美,为下文古藤的被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悲剧色彩。
(四)再读课文,感受古藤之悲1、默读课文中描写古藤的部分,思考:古藤有什么特点?它的遭遇是怎样的?学生可能会回答:古藤古老苍劲、盘曲而上、生命力旺盛;古藤被砍断,惨遭毁灭。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相关语句,体会古藤的悲剧命运。
2、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古藤被毁的悲痛之情?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如“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到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等。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感受作者的悲愤。
《幽径悲剧》的教案
《幽径悲剧》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掌握作品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3)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探讨作品中的悲剧因素;(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悲剧美;(2)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幽径悲剧》全文2. 教学重点:(1)作品的情节梗概和人物形象;(2)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2)悲剧因素的深入分析;(3)作品的艺术风格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其创作背景;(2)引发学生对悲剧主题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初步感受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悲剧因素;(2)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分析:(1)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2)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重点和难点;(3)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梳理并总结《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并进行翻译;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质量;3. 综合分析能力:考察学生在合作探讨和课堂小结中的表现;4. 文学鉴赏能力:评价学生对作品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作品中的悲剧因素;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4.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
《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
《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幽径悲剧》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讨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幽径悲剧》的基本内容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以及学生对相关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学生对作者观点的把握。
2. 学生对课文中的环保主题和人生哲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幽径悲剧》的相关资料,包括作者的背景介绍和课文的相关解读。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引入课文作者的背景介绍,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2. 阅读理解:(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 批判性思维:(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表达与创造:(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
(2)学生进行写作展示,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写作等。
幽径悲剧教案
幽径悲剧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本文描绘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提高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自然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感受作者对古藤萝被毁的悲愤之情。
品味文中优美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忧患意识。
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情感体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提高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提问学生:如果这些美好的自然景观遭到破坏,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从而引出课题《幽径悲剧》。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默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解决。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找出文中描写幽径和古藤萝的语句,分析其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重点研读作者对古藤萝被毁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
4、深入探究,理解主旨小组讨论:古藤萝被毁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5、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环境,珍惜生命。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的感悟。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关注自然、保护环境。
幽径悲剧获奖教案
幽径悲剧获奖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幽径悲剧》,让学生了解和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1.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剧本的基本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第二章:剧本情节分析2.1 剧情简介简要介绍《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对剧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2 人物分析分析剧本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人物间的冲突和矛盾。
2.3 情节解析深入解析剧本中的关键情节,引导学生思考人物行为背后的原因。
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探讨3.1 生态环境现状让学生了解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对环保的关注。
3.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3 环保措施讨论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培养学生实践环保的行动力。
第四章:人物性格分析4.1 主人公性格特点分析主人公在剧本中的行为表现,引导学生认识主人公的勇敢和坚持。
4.2 配角性格特点探讨配角在剧本中的角色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4.3 人物成长变化观察人物在剧本中的成长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课程回顾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2 学生感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提高环保意识。
5.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消化所学知识。
第六章:剧本主题探讨6.1 主题概述引导学生探讨《幽径悲剧》所要表达的主题,如环保、人性等。
6.2 主题分析深入分析剧本中各个场景、人物和情节如何体现主题,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寓意。
6.3 主题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和看法。
第七章:剧本艺术特色分析7.1 剧本结构分析剧本的结构特点,如线索清晰、矛盾冲突等。
7.2 语言艺术欣赏剧本中的优美语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幽径悲剧》 教案教学设计
《幽径悲剧》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幽径悲剧》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朗读、角色扮演等方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领悟作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的悲剧意味。
(2)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幽径悲剧》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的初步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2)组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作品中的人物情感。
5. 作品解析:(1)分析作品中的自然环境描绘,引导学生领悟悲剧意味。
(2)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反思现实生活中的环保问题。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总结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参与讨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作品中的奥秘。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中的环境,增强情感体验。
《幽径悲剧》教学教案
《幽径悲剧》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幽径悲剧》是一篇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悲剧的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的经历,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本课程旨在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关系;(2)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3)探讨小说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4)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以及探讨小说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
2.2 教学难点小说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理解是本课程的教学难点。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关系,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3.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小说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介绍作者和作品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4.2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4.3 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理解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4.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小说的主题,理解小说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
4.5 小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2 阅读理解通过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5.3 批判思维通过小组讨论和作业,评估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幽径悲剧》小说原文。
6.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社会现实报道、象征意义解读等。
6.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等。
第七章:教学环境7.1 教室布置座位排列以小组讨论形式为主,教室氛围轻松,有利于学生思考和讨论。
《幽径悲剧》的高中语文教案
最新《幽径悲剧》的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幽径悲剧》的主题思想,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对比手法。
2. 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感受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
4.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升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幽径悲剧》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对比手法。
3. 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4. 课后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幽径悲剧》的主题思想,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对比手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对比手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课堂互动性。
4.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从个人经验出发,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幽径悲剧》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作品的意境。
3. 问题探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对比手法。
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具体象征和对比实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6.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分析和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其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估,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作品:为学生推荐其他有关自然和人生的散文作品,拓宽阅读视野。
幽径悲剧教学反思
篇一:幽径悲剧教学设计与反思《幽径悲剧》教学设计启东市寅阳初级中学李锦辉《幽径悲剧》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
其文章内涵丰富而深邃;其文语言精练,纯粹,通俗而又雅致;其情渗透字里行间,沉痛不失其含蓄。
文中古藤萝的悲剧,是整个幽径的悲剧,是燕园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人性的悲剧。
所以说《幽径悲剧》是一篇极佳的阅读教学的文本。
本着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品德修养”,“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论指导,设计此课。
为达到以上标准要求,可选用教师点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朗读为主的教学方式。
学习目标:1、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学习重点: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
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wān yán ()() jīng ( ) 潋滟抖擞 ( )棘yè sǒng méng 摇()毛骨()然愚()123课后学习:1、课后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段熟读成诵,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在生活中,你曾为一株草、一朵花的折损而伤心过吗?你曾为一只猫、一条狗的病痛流过泪吗?如果有,请你将你的感情流露写下来,注意使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板书:幽径悲剧季羡林幽径美:(春夏秋冬)充满生机活力美烘托藤萝美:历史、文化、外在美、内在美被愚氓毁灭悲剧(抒发了作者矢志不渝维护真善美的决心)4《幽径悲剧》教学反思季羡林,作为国学大师,其身正,其文亦深。
《幽径悲剧》是他对生活中细微处的深刻发思,而折射出的对人的劣根性的发现,体现着智者的思考和光芒。
所以,以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这样一篇蕴意深刻的文章进行解读,确有难度。
《幽径悲剧》教案
《幽径悲剧》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熟记《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了解主要人物及相关事件。
2. 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及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3. 象征意义:探讨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如幽径的象征意义。
4. 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如对人生、命运的反思。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熟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理解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深入分析和探讨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谈话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片段,进行深入分析。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幽径悲剧》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熟记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概括主要人物关系。
3. 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如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4. 探讨小说的象征意义,如幽径的象征意义及其在故事中的体现。
5.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如对人生、命运的反思。
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熟记《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概括主要人物关系。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写一篇短文。
3. 深入思考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分析、象征意义探讨和主题思想思考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评价:在小组讨论环节,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涉及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文学作品,如《百年孤独》、《麦田里的守望者》等,拓宽阅读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径悲剧》教学案例(附反思) 教学目标
1、感受藤萝的美与悲,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欣赏美、保护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藤萝的美与悲,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理念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进而学会欣赏美、保护美、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师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
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
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
谢过老人,两人分不。
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
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
李的老人。
2、简介作者:
她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老人呀,您们想了解这位老人
不?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关季羡林先生的简介。
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季羡林(1911- )山东清平县人。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世人称其为“学界泰斗"、“一代宗师”,是国内外公认的“东方学大师”,梵文、巴利文专家、她精通英语、德语、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还能阅读法语、俄语书籍、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与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
她曾长期致力于梵文的研究与翻译,还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有《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
她是“学界泰斗”、“一代宗师”,是国内外公认的“东方学大师”,梵文、巴利文专家,不但人品好,而且学识高,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她的一篇散文:《幽径悲剧》,看看这篇课文展示了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如何的情感世界、
二、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围绕课题,考虑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悲剧?
生:北大校园里一条幽僻的小路上一株藤萝被毁的悲剧。
2、太好了,这位同学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请坐。
文章在哪一小节写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后,师评价:同学们读得声音特不响亮,也特不整齐,然而老师认为缺乏感情。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哪位同学情愿再来读一遍?)
三、合作讨论
1、这位同学读得真好,读出了感情,让人为之动容、但老师却想:这只是一株藤萝而已,有什么好可悲的?值得不?
因为藤萝是特不美的事物,因此作者觉得可悲。
2、对了,因为藤萝是特不美的事物,鲁迅也曾讲过:悲剧就是把美的事物毁灭了给人看。
越美的事物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
那么藤萝有多美呢?美在何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藤萝吧!首先请同学们从文中划出能表现藤萝美的句子,先在小组内有感情地读一读,相互
点评一下,推荐一位同学;待会儿给全班同学们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藤萝的美,看谁读得最美。
下面同学们就行动起来吧!
好,准备好了不?哪位同学先为我们展示一下?
读得真好,把感情读出来了,也读出了藤萝的美、还有哪位同学也来表现一下?
特不好,这位同学又注意到朗读的重音与节奏,感情掌握
得到位、
还有不?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这几句话富有深情地朗读一遍。
(师投影,配音乐)
①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与蜜蜂猬集期间,成为春天一景。
②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权的干与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
③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
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它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
同学们真会感受美,那么同学们看一看这几句话写出了藤萝美在何处?(……)
同学们讲得特不对,藤萝美就美在它的形、它的香、它的色,这都是作者直截了当描绘出来的,我们讲除了直截了当描写,还能够间接烘托,比如能够写一写藤萝的生长环境等等、文中有没有如此的段落呢?(有,3、4、5小节)对了,生长环境的优美,更能衬托出藤萝之美。
文中在写藤萝之美时采纳了直截了当描写与间接烘托的手法,用直截了当描写与间接烘托来表现藤萝的美。
3、这么美的藤萝被毁了,的确让人伤痛不已,泪从心来,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藤萝被毁的语句,文章第11小节,体会
作者的感情、
读得特不好,读得比开头更有感情了,读出了作者的悲愤
之情、
四、探究考虑
作者对这株古藤萝被毁感到可悲,然而这是作者真正悲伤的缘故不?她觉得什么更可悲?(人类的无知)同学们再
分小组结合课文探讨一下,看看作者真正悲的是谁?悲的是什么?
对的,正是由于人类的无知,才会发生这桩愚氓灭美的悲剧,作者真正悲的是人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仍有如此的现象,难道不值得可悲不?对此您想作者会有何想法呢?
批判呼唤
是的,这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讲明了同学们真正理解了这一篇文章。
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文章的主旨、
好,同学们一起把它读一下:通过描写北大燕园内一条
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的悲剧。
谴责愚氓毁灭自然与生命的行径,抒发了作者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感情以及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五、超级链接
好,事实上在生活当中维护真、善、美的人有特不多,弥尔顿有如此一句话:“不管谁死了,/我都觉得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在死亡、/因为我包罗在人类这个概念里、/因此我从
不问丧钟为谁而鸣,/她为我,也为您、" 这段话真是发人深省呀!著名作家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里写道:也许我们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关键时刻挽留住我们。
一株草,一棵树,一片云,一只小虫,它替匆忙的我们在土中扎根,在空中驻足,在风中浅唱。
、、、。
、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
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
任何一只虫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
这些都表现了她们对生命的考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真、善、美的维护。
同学们,当我们听到这些名人、作家如此的心声时,您们又有什么样的感想呢?您又认为如何才能幸免如此的悲剧重演呢?
六、能力训练
如此的悲剧在生活当中有特不多,同学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谁能讲一讲)请看大屏幕。
这一幕幕场景真是让人触目惊心,为了这些美的事物,为了人类自身,请拿起您手中的笔,用简洁的语言发出您内心的呐喊,唤醒那些愚昧无知人们吧!
同学们,
智慧的人们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愚昧的人们制造着一幕幕悲剧!
关爱生命,善待自然!
共同生存,与谐发展!
让悲剧不要在我们手中重现!
拯救自然环境,实际是拯救人类自己!
教学反思
《幽径悲剧》是一篇散文,文章的主题比较深刻,学生初读文章无法一下子就能掌握文章的主题,或者讲是无法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把解读文本的主题作为这堂课的一个重点、引导学生一起感受藤萝的美与悲,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而关于其它方面的内容就略讲,或不讲了。
在理解文章主题的同时,也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生命、关怀自然,激发学生欣赏美、爱护美的意识,明白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周围破坏美、残害美的现象作斗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双边互动,即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课本之间,不做无意义的引导,也不做虚假的互动,让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动性真正落到实处,既让学生学到知识,也让学生悟出个性化的理解。
这堂课的三纬目标,基本落实到位,不管是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依然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堂课中都得到了体现。
但由因此一个新班级,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方面处理得不够到位,有些环节考虑不够周全,出现了一些事先预想不到情况,加上自己教学经
验不足,对学生驾驭得不是特不自然、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让我更加坚定地认识到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的区不。
语文教学特点之一就是一个字“活"。
一篇课文,不同的人教或教不同的人,其侧重点估计会不同。
关键是要吃透文章与掌握好学生的学情,有选择性确定一堂课的教学重点、如此才能不被所阅读的文章所束缚,真正贯彻用教材来教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