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民办高校会计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民办高校会计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办高校在培养会计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会计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分析了其现状、内涵、理论基础、建设和实践以及案例分析。
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展望了民办高校会计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诸多因素的综合考量,本文旨在为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会计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民办高校、会计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现状、内涵、理论基础、建设、实践、案例分析、效果评估、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会计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由于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高校在师资、科研等方面的差距,以及民办高校自身办学定位和资源短缺等问题,会计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挑战和困境。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会计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过分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缺乏与市场需求接轨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
对民办高校会计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究和改进势在必行。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现有民办高校会计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构建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提高我国民办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质量做出贡献。
1.2 研究意义的内容如下:民办高校会计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通过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我国民办高校会计本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研究民办高校会计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教学改革研究

丰 富 的成 果 。
一
二、 人才市场对高职 专科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导 向研究
3 需 求 结构 分 析 .
有关数据统计表 明, 具有初级职称 的人 数比中高级职称及其 他高证 书
受会计教材的影响 , 会计课 堂教学在 内容的组 织上一般 也是 以会计 法规 、 的 人 数 多 。 目前 在 人 才 市 场 上 。 会 计 人 才 已 相 对 饱 和 , 至 过 剩 , 高 初级 甚 中 会计理论的讲授为主, 以实务操作为辅 , 结合 案例讲 解较少 ; 或者 集中进行 级会计人员一直是企业人 力资源竞争 的对象 , 目前每 年的供需 比来 看, 就 会计理论的讲解 , 等理论讲 完后再集 中进行会计 的实 践教学 , 人为地 割裂 中级会计人才需求的缺 口很大 , 高级会计 人才如 注册会计 师 、 注册 税务 师 了会计理论 与实践 的统一 性。特 别是 由于我 国近 几年来 会计新 业务不 断 等紧缺就 更严重 了。另外 , 在企事业单位 中( 尤其是中小企业 ) 从事基层会 涌现 , 会计制度、 会计准则也发生 了较大的改变 , 然而所使 用的教材却 不能 计工作的人 员基本素质普遍不 高, 专科 以下的从业 人员 比例 接近 半数 , 他 及时更新 , 教学内容严重滞后 , 学校教学与会计 工作 岗位实务严重脱节。 们的知识难以迅速更新 , 不能 适应新 的经 济形式 对会计 工作提 出的要 求, 诸如会计电算化 、 基本 的会计 系统维 护等。 因此 , 在需要补 充高端 会计 专
我国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作,具有较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本科是素质、能力的培养, 以缩短理论教学 与社 会实践之 间的距 离 ,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 所培养的会计人才应是具备管理工作、经济和会计学等方面的 能力 ,又能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的理解 。 知识和能力 ,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 门从事财务管 理和会计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实务等工作的高级专 门人才。而 目 前许 多高等职业 院校会 计专 ( 一)调整人才培 养方案 业教学 中对人才 的教 学 目标 定位 没有 完全 体现 出 “ 专业 化 ” 、 高职教育会计专 业需要调整人 才培养方案 ,注重素质的培 “ 技能化”的要求 ,与本科教育 的差别不 明显 ,在教学方法 , 课 养和能力的训练 ,使会计 专业 的人才 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标准形 程设置上未能体现 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 的特色 。 成一致 性。调整人才培养 方案 。根据 用人 单位对知识 、素质和 ( 二)教学内容中,课程问相互连接不够 能力 的要求 ,再考虑到长 期 以来会计专业 的人 才培养方 案 ,在 从教学 内容上看 , 各高 职院校所采用 的会计专业教材 版本 内部财务控制 、财务 管理 知识方面存 在薄弱之处 ,而随着企业 很多 ,其中不乏一些优 秀教材 , 但从 总体来看 尚存在一些问题。 规模 的扩 大和企 业多元化 发展 ,企业所需 的会 计人才不仅要 熟 从总 的体 系来看 ,存在着某 些教材 内容 的重复 ,如 《 财税 悉 会计 准则 和会计制度 , 要熟悉 内部控 制、财务 管理 等多 方 还 金融》和 《 脱务会计》中都有 “ 流转税” “ 、 所得税”等章节。 面的知识。 教材体系 中存在的内容重复造成 教师在教学 中要 么依据教材 内 f )对教学 内容缺乏联 系的具体对策 二 容重复讲授 ,要么以为其他课程会 涉及此项 内容 而不 讲授 ,从 1 .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既保证专业课程之间连续性和整体 性 ,又尽量避免专业 课之 间的交 叉重复 ,造成 的教学资 源的浪 而造成某些教学内容的重复或遗漏 ,教学效率不高。 内容 更新程 度不一 致 ,如 《 财务会计》 设计 的是 最新的企 费 。一方面需要在教 材 内容 的设计 上统筹兼顾 ,另一方面为 了 业会计准则 、会计 制度 的科 目,但是 在 ( ( 税务会 》 《 卜 、 审 保持课程 的完整 性确实有必要 重复的 内容 ,应该通过任课教师 《 会计电算化》等教材中涉及 的还是 旧的知识 。造成 了学生所学 之 间的协调 , 在课 时安排 、授课 内容 的深浅程度上进行合理 的
会计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应用型人才培 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的 培养 目标 。
2. 树 立 正确 的会计 本 科教 育理 念 1 2 1 1素 质教 育 理 念 .. 会 计 是 一 种 特 殊 的 职 业 , 市 场 经 济 在 的 大 潮 下 , 种诱 惑 很 多 , 各 因此 , 切 需 要 迫 加 强 会计 人 员的 职 业 道 德素 质教 育 。 外 , 此 在 对 外 提 供 会 计 信 息 的过 程 中 , 计 需 要 会 与 有 关 信 息使 用 者 进 行 沟通 、 质询 与 解 释 , 在 实 际 工 作 中 , 准 则规 范 内 , 往 有 多种 在 往 可 供 选 择 的 会 计 方 法 产 生 不 同 的 会 计 信 1 目前会 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 息 , 要 会计 工 作 者具 有 多 思 性 、 问性 、 需 多 开 放 性 与 综 合性 的思 维 能 力 。 因此 , 校 培 学 在 的 问题 1 1教 育理念 方面 . 养 的会 计 人 才 必须 具 有 良好 的 心 理 素 质 、 目前 许 多 院 校 , 其 是 新 建 地 方 本 科 文 化 素 质 与 专 业 素 质 。 尤 院 校 , 计 本 科 教 育 的 理 念 仍停 留 在 知 识 会 2. 2终 身 教 育理 念 1. 传 承 教 育 、 次 性 教 育 、 业 教 育 上 。 教 一 专 在 在 信 息 技 术 发 展 迅 速 的 知 识 经 济 时 通 学 中 以 教 师 为 中 心 , 乏 对 学 生 能 力 的 培 代 , 过 一 次 本科 教 育 不 可 能 获 得 享 用 终 缺 养 , 念 上 试 图 让 学 生 通 过 在 校 学 习 就 能 身 的知 识 。 此 , 要 通 过 不断 的 自我 学 习 理 为 需 够 掌 握 全 部 专 业 知 识 与 相 关 知 识 , 满 足 获 得 终 身 享 用 的 知 识 。 国 会计 教 育 改 革 以 美 未 来 工 作 岗位 的 要 求 , 育 中 以 会 计 职 业 委 员会 ( ECC 在 反 思 会 计 教 育 的 有 效 性 教 A ) 的 知 识 需 要 开 展 教 学 , 量 的 准 则 和 规 章 时 , 出 了“ 日益拓 展 的 会 计 职业 界 做 准 大 提 为 制 度 作 为学 生 职 业 生 涯 必须 牢 记 的 知 识 , 备 ” 的会 计 教 育 目标 , 认为 会 计 教 育 的 目的 仅 从 国 内会 计 职 业 的 发 展 需 要 来 设 计会 计 并 非是 要让 学 生 在 刚 刚 从 事 会 计职 业 时 即 本科的人才 培养模式。 已成 为 专业 的 会 计 工 作 者 , 要 使 学 生 具 而 1 2 培养 目标方 面 . 有 作 为 一 名 会 计 人 员 所 应 具 备 的 学 习 能 培 养 目标 决 定 着 会 计 本科 人才 培 养 的 力 。 国 对 会 计 教 育 的这 种 认 识 是 值 得 我 美 模 式 , 终 制 约 着 会 计 本 科教 育 的 质 量 。 们 借 鉴 的 。 教 学 中 , 要 的不 是 教 会学 生 最 目 在 重 前 我 国 大 部 分 高 校会 计专 业 本 科 人 才 培 养 掌 握 了哪 些 知 识 , 是 培 养 他 们 主 动 获 取 而 目标 的 定 位 往 往过 高 、 围 过 广 , 范 以培 养 宽 知 识 及 运 用 知 识 的 能 力 。 : 1径 、 功底 的“ 才 ” 3 厚 通 为其 目标 , 分 强 调 过 2 1 3创 造性 教 育理 念 .. 会计实务工作、 教学 和 科 研 人 才 的培 养 。 而 随 着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日趋 完 结 果往往适得其反 。 善 , 司 制 企 业 组 织 形 式 的 成 长 以 及 现 代 公 1 3 课 程体 系与 内容方 面 . 企业制度的建立 , 企业 间竞 争 加 剧 , 企业 的 目前 高 校 会 计 本 科 教 学 的 课 程 体 系 不 经 营 活 动 更 加 复 杂 , 而 对 从 业 人 员 的 素 因 能 会 够 健全 , 程 内 容 缺 乏 系统 性 。 课 尤其 是新 建 质 、 力 提 出 了更新 的 要 求 , 计 人 员不 仅 地 方 本 科 院 校 , 学 校 办 学 条 件 以 及 固 有 需 要 终 身 学 习 的 能 力 , 且 需 要 具 备 创 新 受 而 为此 , 会 计 本 科 教 育 阶 段 , 应 在 就 教 学 模 式 等 因 素 的影 响 , 会计 专 业 在 课 程 的 能 力 , 思 质疑 体 系 与 内 容 方 面 存 在 的 问题 是 : 论 教 学 该 培养 学 生 善 于 发 现 问题 , 考 问 题 , 理 中课 程 之 间 内 容 重 复 的 现 象 依 然 存 在 ; 会 问 题 以 及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 计 手 工 模 拟 与 会 计 电算 化 模 拟 相 脱 节 , 会 2. 准确 定位 人 才培养 目标 2 随 着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大 众 化 , 计 专 业 会 计 手 工 模 拟 数 据 与 电 算化 所 用 的 会 计软 件 数 据 无 关 , 利 于 学 生 综 合 素 质的 提 高 ; 不 校 人 才 培 养 目标 的 定 位 在 强 调 高 素 质 的 同 已 应用 型” 注重 满 足 企 业 对 , 外 实 习 基 地 建 设 薄 弱 , 能 满 足 实 践 教 学 时 , 渐 渐突 出“ 不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性探索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性探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目前我国在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育模式单一、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等。
如何推广适合当前社会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推广性探索的角度出发,探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及推广问题。
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是实行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课堂学习为主,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
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
当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外,其他方面的能力不足。
这些问题制约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亟待解决。
二、优化培养模式为了改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应当优化培养模式。
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在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如实习、实训等,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接触到实际工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这些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应当注重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的结合。
即使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再好,也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才能发挥其作用。
应当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三、推广性探索在优化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推广性探索,以逐步推广这种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应当适当进行一些试点工作。
可以在一些高校中进行新的培养模式的尝试,观察其效果如何,然后逐步进行推广。
可以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
培养一批优秀的师资力量,让他们深入研究这种新的培养模式,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应当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要注重自主学习,多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三本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基于产学研战略联盟的会计人才培养

盟下的三本高校会计学 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是我 国培养应用 型会 计人 才的重要 目标 ,更是协调三本高校会计教育改革与社会人才
研究与创新 I S t u d y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三本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基 于产 学研 战略联盟的会计人 才培养
武 昌工学院 王巧 霞 孙 华 张建华
国务院 、 财政部 在 2 0 1 0年 制定的《 会 计行业 中长期人才发展 规划 ( 2 0 1 0 — 2 0 2 0年 ) 》 ( 下 称“ 《 会计 人才规划 》 ” ) 中明确 提出 : “ 产
、
产学研联盟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 养模 式现 状
联台 指 导学生 套 、 计模 拟 舆 习、蜜战 漾 程 、毕 业 论 文 . 毕 业 实习
( 一) 产学研联盟 下人 才培 养研 究概 述 我 国建 立产学研战略 联盟起步较晚 , 但速 度较快 , 各省市都相继建立 了产学研战略联盟 基地 , 在人才培养 、 产 品开发 、 技术创新 等方 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很 多学者对产学研联盟进行 了一些研究 。何玉英( 2 0 0 9 ) 提出高职要 进一步加强 同企业 的联合 , 借鉴 国内外 的经验 , 采取多种形式积极
建产学研合作模式 。 贾俊梅 ( 2 0 1 1 ) 认为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
从工作能力 、 职称 ( 或技术证 书 ) 、 学历 、 外语 、 电算化操作 、 协 调沟 通及从业时间等方面进行提高和创新 ,并指出适应用人单位需求 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 教师 的专业素养是基础和保证 。 基于产学研战略联盟下对我 国高校会 计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就业导向下的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关键词: 就业 应 用型人 才 会计 培 养模式
一
、
会计专业人才当前的培养模式
调整 为 :基础会 计 、财务会 计 、财务管 理 、审计学 、E x c E L 在财务
管理 中应用 。 ( 2 ) 地方 胜课程 领域是根 据辽宁省 的经济 特色 ,针对 企业 对税 收
近年来,民办高校 ( 独立学院 )在我国飞速发展,而会计学专
度设计 训练 ;第 三 、重政 治思 想教 育 ,轻 专业道 德教 育 ;第 四 、重
当前业务能力培养 , 轻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第五、重一般教育 ,
轻特 色教育 。
随着高校会计学专业招生人数的迅速扩大 ,对传统的教育方式
进行改革,探索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
式 已迫 在 眉睫。 为未来 的就业 做好铺 路 。以就业 为导 向更是 十分 紧
“ 仿真 性 、操 作性 、可 量化 性 ”的 特点 。实践 性课 程在 原有 的会 计
f 1 ) 搭建 “ 五个 领域 ”课 程体 系 。即专业基 础课程 领域 、地 方性 课 程领域 、国际化 课程领域 、专题性 课程领 域 、实践 『 生 课程领 域。 ( 2 便 新教 学 理念 , 突出 “ i法 四种结 合 ” 的新教 学 模 式 。“ 三 法 ”即在教 学 中 ,将 “ 案例教 学法 、交 互式教 学法 、团队研究式 教 学 法 ”作 为实 践 的重 点 ;“ 四种结 合 ”即 指理 论 与实训 相 结合 、知 识 传授 与能力 培养 相结合 、专业 教育 与素质 教育相 结合 、课堂 教学 与社会实践 相结合 。 最终形 成系统 的高校会计 人才培训 模式方 案。
2 . 研 究 基本思 路和 方法 。首先 ,构 建 “ 五个 平 台”课 程领域 完 善, 更新 教学 内容。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各行各业都在逐渐被智能化所影响和改变。
会计领域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也不例外。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会计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精准,但同时也带来了对会计人才的新要求。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面临着如何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人才培养的挑战。
随着传统会计职业内容的更新和变革,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也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会计人才。
本文将探讨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旨在为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推动人才培养工作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即为本文的核心,通过对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与实践,旨在发现当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会计领域的影响及应用情况,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及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与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人工智能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当今数字化时代的教育需求,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为培养更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会计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通过案例分析和未来展望,进一步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优化与创新,为实际教学应用提供可操作性建议,推动会计专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提升。
2. 正文2.1 人工智能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会计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必须进行再次调整和改革。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会计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例如智能会计软件、数据分析工具等,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还拓展了会计专业人才的工作范围和能力要求。
数智化时代“三融合”会计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数智化时代“三融合”会计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正处于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转型期。
在这个过程中,会计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构建一种适应数智化时代需求的“三融合”会计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三融合”是指将会计学科与信息技术、管理学等多学科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一种具有高度实用性、创新性和适应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旨在培养具备扎实会计理论基础、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具备良好的管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会计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分析数智化时代对会计行业的影响,以及当前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其次,探讨“三融合”会计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该模式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1. 数智化时代对会计学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会计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这个数智化时代,会计学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会计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数字素养和数据分析能力,以便能够熟练运用各类数据处理工具,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信息。
会计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跨界整合能力,能够在不同领域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协作,以满足企业多元化的业务需求。
会计从业者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便能够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会计服务。
在数智化时代,会计学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数据分析能力、跨界整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当前会计学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挑战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传统的会计学本科课程体系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对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四 、 改 革教 学方 式
会计知识 内容繁多 ,并且较为枯燥 ,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 ,记忆 基 本 的会计准则的同时能够处理实际的会计业务。这样,为 . 『 避免课堂的 枯燥性 ,避免出现只有教师在讲台讲述基础知识 ,而学生却 昏昏欲睡的 情况 ,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 的方式。在大学 ,学生的 自 学能力较强 ,因 此, 高校的教学应 以启发式和探究性的教学方式为主 , 结合多媒体 、网
对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李 明
吉林工 商学 院
吉林
长春
1 3 0 0 6 2
【 摘 要】 会 计类专业作 为 目前高校 的热 门专业,会计 专业 的学生却 面临着 “ 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 面。因此 ,高校应针对 学生的知识 能力的需 求,创新培养模式 , 从 学生 的知识 、能力 、 素质三个方面培养全方位发展 的专业的会计人才。使高校的会计人才更符合社 会的要 求,更具备 竞争 力。 【 关键词 】高校 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F 2 3 0 .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0 9 — 4 0 6 7 ( 2 0 1 4 ) 0 4 — 1 5 5 一 O 1
随着我 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需要更为全 面发展 、素质更高的会 计人才 。然而 ,目前 ,我国的会计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众多 ,却缺乏 社会竞争力 。这是因为高校对 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缺乏改革 ,学生知 识能力 的构建 、学校的课程设置 以及教学管理 、 评价体系并没有适应社 会的发展 。为培养更为全面发展 ,在社会竞 争中更具有优势的会 计专业
三、完善教 学评价体 系
目前 ,高校实行 的学分制不能综合地评价学生。因此 ,为培养更 为 优 秀,更全面发展 的会计专业性人才,需要完善 目前的高校教学评价体
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展开研究与实践。
引言部分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正文部分涉及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对策、实践案例和未来发展;结论部分总结了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方法和建议。
通过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会计学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该研究旨在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促进会计教育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关键词: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实践、现状、问题、对策、实践案例、未来发展、重要性、方法、建议1. 引言1.1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促进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和总结,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可行的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旨在帮助相关教育机构和企业更好地了解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为他们提供指导,促进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建议,推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为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贡献力量。
1.2 研究意义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当前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此领域的培养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为相关教育机构和企业提供改进措施和建议。
研究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和实践案例,可以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和提升。
加强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会计学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加专业化、实践性强的会计人才,促进会计学专业的长远发展和行业的整体进步。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在本文中采用了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高校会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党 的十 七大 报 告 中提 出 :提 高 自主 创新 能 力 , “ 建 设 创 新 型 国家 , 国家 发 展 战略 的核 心 , 提 高 综合 是 是
将 创造 力 的概 念 引入科 学研 究领 域后 , 各 国迅速 掀 在 起 了对 人 的创 造 力的研 究 [ 。 0年 代后 , 2 7 ] 创造 性 的研
究越 来越 受 到心理 学 界和教 育 学界 的重视 , 创造 性 人 才 的培养 也提 到 国家 的教育 议程 上来 。美 国 2 纪 0世 8 代 的教 育 改 革 把 创造 性 教 育 提 高 到 了新 水 平 , 0年 出现 了对 创造 教育 模 式和教 学 策略模 式 的研究 。9 9 18 年 颁 布 的 《 及 科 学一 美 国 2 6 计 划》 告 , 以说 普 01 报 可 是培 养和 造就 创新 人才 的宣 言 [ 。日本从 2 纪 8 0世 0 年代 初进 行教 育 改革 , 以求构 建创 新教 育 的新模 式 和 新体系, 并将 其 列 为 2 1世 纪新 教育 的 目标 [] 4。德 国
第 6期 21 年 1 01 2月
福 建 教 育 学 院 学报
F I U JAN I JAO YU XUE YUAN XUE BAO
N0。 6
D c mb r 2 1 ee e,0 1
高校会 计研 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 式研 究
郑 虎
( 安徽 大 学商 学 院, 安徽 合肥 20 0) 361
阶 段 。2 0 0 5年 ,十六 届 五 中全会 把 加 强创 新人 才 建
美 、 德 、 等 高 等 教育 的 强 国 , 在 教 育 目标 日、 英 虽 的表 述 上有 所差 异 ,但 都注 重创 造性 品格 的培养 , 而 且 都投 入大 量 人力 、 力从 不 同层面 对会 计 创 新人 才 物
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化研究

(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 , 甘肃 兰州 7 3 0 0 7 0 )
[ 摘
要]近年 来, 随着我 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变革 , 社会各界对会 计人 员的需求标 准和结构发 生 了根 本性 的转 变, 面临
这 一变化 , 中职 院校和 高职 院校如何 准确定位 自 身的人才培养 目 标并 最终形成 统一 高效的人 才培 养模 式就显得 尤为 重
第2 9卷
Vo I . 2 9
第 1 0期
No . 1 0
兰州教 育 学院 学报
J OURN AL OF L AN Z HO U I NS T I T UT E O F E DUC AT I ON
2 0 1 3年 1 O月
0c t .2 01 3
中、 高 职 院 校 会 计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模 式一 体 化 研 究
要 。本 文从现 实生活 中企业在招聘会计人 员时的具体要 求 出发 , 结合 目前 中、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 学的 实际情 况 , 探 讨
了中、 高职 院校如何在 构建统一高效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这一 目标 下, 各有侧重 , 层 次分明地 开展教 学工作。
[ 关键词 ]中职教 育 ; 高职教 育; 会计教育 ; 一体化
一
模一样 , 严 重 影 响 了学 生 的 个 性 化发 展 ; 也 有些 学 型师 资 队伍 的建设 , 但是 在具 体 的实践 过 程 中也 仅 仅
校 主动 降低 目标 , 无法 达 到基 本 的教 学 目标 。这 些 因 局 限于双 证 型 , 真 正意 义上 的双 师 型师 资 队伍 建 设 还 个 别 院校采 用 了临 时性 聘 请 素致 使学 生毕 业 以后 与市 场需 求 相 脱节 , 严 重 地 影 响 面 临着诸 多 问题 。 因此 ,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在研究背景部分,分析了当前会计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培养水平不匹配的现状。
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研究意义在于为高校教育部门和企业提供指导,促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正文部分分析了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现状,并提出了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某高校会计专业的案例分析,探讨了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实践。
最后对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评价和提升建议。
结论部分强调了实践能力培养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对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能力、人才培养、研究、探析、方法与策略、案例分析、评价与提升、重要性、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全球化交流的加深,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会计教育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能力培养,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如何提高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再是仅仅会计理论知识,更加关注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必须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对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进行研究,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将会对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实际水平,促进会计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的这些问题和挑战,使得我们有必要开展此项研究,以探讨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推动我国会计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培养方式探讨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d e r n B u s i n e s s Tr a d e I n d u s t r y
2 0 1 4年 第 O 6期
我 国高 校会计专业培 养方式探讨
罗希 亮
( 重庆 邮 电大学 , 重庆 4 0 0 0 6 5 )
进行分 类 。除 了前 四种 主要 分 类 外 , 另 外 一些 高 校 的培 养
目标 中 还 提 出 了 创 新 型 、 国 际化 、 管理 型 、 开 发 型 等 培 养 要
求。
提 出“ 高级会 计专业人 才” 定 位 的 培 养 目标 主 要 是 对 学 业代码 1 1 0 2 0 3 ) 本科 培养方 案 , 由 于 不 同类 别 的 高 校 具 有 不 生 在 专 业 知 识 技 能 要 求 、 职 业 道 德 和 从 业 领 域 等 方 面 的 描 同的专业 培养特 色 , 本 文 对 这 些 高 校 和 培 养 方 案 进 行 了 相 述 ; 而 其 余 高 校 的 专 业 培 养 目标 除 了 以 上 方 面 的 描 述 外 , 还 应的分类 , 从 多种不 同角度研 究其会 计学专业 培养方式 。
摘 要 : 通过研 究我 国 2 5 4所 高 校 会 计 学 专 业 本 科 培 养 方 案 , 从 培 养 目标 、 学科 设 置 特 点 、 专 业 建 设 三 个 方 面 对 高 校 培 养方案进行 分析 , 来 了 解 不 同 类 型 的 学校 在 会 计 教 学 上 的 方 式 与 特 点 , 针 对 目前 我 国 高 校 会 计 学 专 业 的 培 养 模 式 提 出相 应 的建议与 意见 , 为学校进 一步提 高会计专 业人 才素质提供 可行 的思路 与见解 。 关键 词: 高校 ; 会 计 学专业 ; 培 养方 案
219527440_“大智移云物区”时代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在各行各业进行拓展,传统会计工作模式和内容受到了较大的挑战,传统会计不得不面临转型变化,这也对高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冲击。
文章从信息技术发展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入手,分析现有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结合“大智移云物区”时代的特征,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环境、教学内容、师资力量、教育模式等方面提出转型建议,对高校培养新时代所需会计人才的转型模式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应用意义。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一、引言“大智移云物区”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云计算、Chat-GPT 等极赋有科技时代浪潮的词汇被不断提及,机器人开始替代人类工作不再是科幻电影专属情节,而是照进现代生活的点点滴滴变化。
传统会计工作由于其重复性,极易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传统会计工作正在由人工密集型向机器智能型过渡,越来越多的财务机器人已经开始替代传统会计工作。
高校作为对社会输送人才的摇篮,传统会计专业教学已经难以满足正在不断变化的会计智能化环境,这就要求各院校改变自身人才培养思路,根据当下时代变化不断更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站在时代前列,将最新的智能会计知识输送给学生,因此,研究智能时代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大智移云物区”对传统会计职业的影响1.“大智移云物区”时代传统会计职业面临的挑战首先,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会逐步替代简单重复、流程化的基础会计工作,例如从简单的“发票识别——记账——出具报表”开始,逐步将数据前端、后端处理自动化、智能化,传统会计核算工作将不再占据会计岗位工作的大量时间,会计工作内容将发生重大变化。
其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云等机构和概念的兴起,将会导致核算会计岗位、报表会计岗位被逐步替代,传统会计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将发生变化。
最后,在此基础上,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的发展,会计记账、报表呈现将不再需要以月度为单位进行结账,而是可以实时呈现数据,各类型企业对传统会计人员需求将会进一步减少。
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实践培养模式创新研究:3+1模式探索

( 一) 供 方 问题
一
金j 氅 壶套_ 的盟题 丝金塞连凰 室 金盐囊鳗叛 芒 垂, 提 一 I 盎_ 国壹檀金盐 童业 _ 塞壁擅蠢馘 童 喳一 士
搓 攫盔
方面, 供方 高校会 计实 践性 教学环 学 内容相对 于市 场需 要滞 后 、 教学 方法 和教 学
手 段落后 , 更 主要 的是 毕业 生没有 系统 的会计 实践 经 验 , 由 此 也形 成 了应 届毕 业生 就业难 问题 。各 高校会 计专 业 实践 教 学大 同小异 ,没有 形成 多元 化实践 教学 环节 和相 对 独立
的实践 教学 机制 。另一方 面 , 学校 实操 只是模 拟 , 缺 乏 最重 要 的会计 实践 环境情 境 , 无论 学校 怎样 改进方 法 , 学 生 始终
款” 或“ 现金 ” 科 目。 ( 3 ) 收购过 程中实际发生 的收购费用 、 烘 干
生 的搬倒 、 装卸、 短途 运输 等费用 和将 露天储 粮 设施 搭建 环 节 实际发 生 的资材 、劳务用 工 等相关 发票 直接 开具 到承 贷 主 体库 , 由承 贷主体 库直 接对 销售 资材方 或劳 务提 供方 支 付 相关款 项 , 可有效 降低 委托 收储 库点 的税 负 。 2 . 会计科 目的使用 。由于 国家 临时存储粮食 收购业 务结
发行贷款 时 , 借 记“ 银行存 款” 科 目, 按收购粮食性 质 , 贷记 “ 短
期借款—— 国家临时存储粮油借款 ” 科 目。( 2 ) 收储企业 收购 国家临时存储粮食与农 民结算 时 ,按水 份扣量后标准 品数 量 与挂牌收购价格 的乘 积计算 金额 , 借记 “ 储 备粮油— — 待核 国 家临 时存储粮油 价款 ” 科 目, 同时 , 国家临 时存储大 豆应按 规 定计 提增值税 , 借记 “ 应交 税费—— 应交增 值税 ( 进项税 额 ) ” 科 目; 将规定标 准烘 干费扣价部 分 , 贷记 “ 储备 粮油——待 核 国家临时存储粮油 费用 ” 科 目; 将 支付 农 民款项 , 贷记 “ 银行 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会计教育的挑战
当今互联网时代对会计专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技术创新、全球贸易还是信息的无缝连接等外部经济环境的变革都对会计实务以及会计人才的培养产生了很大影响。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信息获取的速度、时间和地点,全球化的发展不断促使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的趋势,反过来会计准则的趋同又使各种要素资源的全球流动,加速了全球竞争。
全球化的变革决定了会计职业角色定位和功能做出相应的改变:会计的功能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逐渐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会计信息化、企业并购、战略规划、公司治理等更宏观更高端的管理领域,职责重心由传统的财务向管理发展。
会计信息对企业业务的综合决策作用日益增强,会计师在组织决策等管理活动中的参与度日益提高,这就需要进入会计职业界的人具备管理、组织、战略等方面的知识,拥有良好的职业判断和信息分析能力。
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逐渐开展了国际化经营,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按国际通用惯例去处理会计等业务,这类企业也需要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知识储备的会计人才,为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技术支持。
在会计的日常核算方面,“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极大简化了会计业务的处理流程。
一方面,电子凭证和电子账簿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取代了手工书写的纸质单据,使得财务人员从以往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会计数据的处理已由计算器等变为高速、智能的计算机,还可进行远程计算,这极大提高了数据处理和信息加工效率,不同部门间数据处理、整合的信息共享不再受到限制。
二、高校传统会计教育模式
我国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与会计专业的发展变化趋势相比,目前国内高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都存在明显的老化,教学计划内容多年没有任何改变,无法适应会计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一)培养目标。
根据调查结果,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大都局限在对学生会计基本理论及基础实务的锻炼。
高校会计人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会计事务所等金融机构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但各高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缺陷,大部分高校培养目标定位过高、范围过大,各高校大都过度注重对会计专业能力的教育,忽视了实践水平和价值观等的非专业教育,忽视经济全球化所需信息处理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体系。
我国当前会计课程内容设置过于老旧,过于关注基本的会计理论。
会计课程没有根据当前的经济社会变化而适当变化,未能适应会计人员能力的变化的改变。
主要表现在传统的课程体系里,政Z理论所占比重过大,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开设的课程过多、课程结构不合理等现象,而学科基础课反而没有得到应有的比重。
课程设置缺乏整体计划,不同课程间的重复严重,同一课程教材的不同版本之间也存在着内容的重复。
(三)教学方法。
会计教学过于强调课堂讲解和死记硬背,教学过程过度依赖课本,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缺乏创造性的交流。
由于过分强调知识的被动获得而忽视个人主动的创造,学生只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不会去主动思考、探索书本外的其他专业和非专业知识。
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以及必要的交流。
此外,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由于缺乏实践教学,学生往往只能掌握教材上的内容,内容难免抽象化,这就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三、高校会计专业传统培养模式的缺陷
(一)虽然会计培养的毕业生越来越多,但社会所需的会计专业人才仍然很紧缺。
截至20XX年,全国共有586家高等院校设立了会计专业,每年毕业的学生超过50万人,会计专业毕业生在保持高就业率的同时,高端会计人才却仍然缺口很大,会计专业毕业生普遍是只具有基本实务处理能力缺乏大局验光的偏科人才。
(二)教学手段仍局限于课堂教学。
会计作为一门实践学科,会计主要是利用会计的相关理论去解决现实的一些财务问题,因此会计教学手段应试验模拟和课堂讲授并重,通过大量的实验模拟去检验课堂学生的掌握程度。
(三)会计教育越来越功利,会计教育往往一味迎合市场的短期需求,注重技能培养,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等各阶段人才培养模式趋同,过多关注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锻炼,考取各类证书,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和价值观的养成。
四、互联网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一)塑造复合应用型会计人才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核算型专业会计人才已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非核算能力已经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重视,企业紧缺高素质、管理型的财务人才。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需要既具备财会知识和管理知识,又具备信息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企业需要可以灵活地使用计算机等信息集成手段解决财会业务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决策依据。
高校要结合这一背景,着眼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长远发展的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需求。
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应始终围绕打好基础、提高能力、与时俱进这个中心任务,积极创造硬件、软件条件,培养满足社会大量需要的高素质应用人才。
因此,高校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