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

合集下载

3-4《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2023秋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3-4《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2023秋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降水量是如何测量的?”、“降水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和疑问。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观看视频、阅读文档,对降水量测量有初步了解。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平台,供教师查看。
板书设计
①降水量的概念: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上的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使用雨量计、雨筒等工具进行测量。
③降水量的记录和分析:记录降水量数据,分析降水量与气候、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关系。
④艺术性和趣味性:通过绘制天气符号、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等,增加板书的趣味性。
⑤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能力层面,大部分学生具备观察、实验和记录的基本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到降水现象,并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此外,学生已经习惯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在素质方面,学生们普遍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科学实验充满兴趣。他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降水量的相关知识。
然而,部分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上相对较弱,可能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降水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理解不深,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实例和实验进行巩固。
2.科学思维: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降水量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培养科学思维。
3.实践操作: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和记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团队合作: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降水量的测量和分析,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学情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测量降水量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测量降水量
3.增长知识:了解更多天气知识,可关注公众号:深圳天气;也可参观深圳气象科普数字馆:竹子林综合观测基地
2.每组学生分享本组作品,其他组可以提问。
(三)补充知识
讲解:讲解24小时降雨量等级和暴雨预警信号。
三、研讨
1.降水量的实验结果跟接水的容器粗细有关系吗?
2.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
四、拓展
1.坚持测量:请你使用自制雨量器,连续测量十天的降雨量并记录。完成课本P49也柱状图。
2.改进设备:比较自制雨量器数据和气象台数据,改进自己的雨量器。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 学会制作简易雨量器,并能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3. 培养关心天气的习惯。
教学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
教学难点:课后持续观察。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聚焦
1.视频:播放下雨的视频,提问怎么描述这场雨的大小?
2.讲解:降雨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地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
3.讲解:气象台雨量器构造。
二、探索
(一)制作简易雨量器
思考:设计雨量器要考虑哪些因素?
Hale Waihona Puke 测量降雨量时要怎么操作?提问:1.如果要将矿泉水瓶作为收集工具,你需要做哪些改进?
2.杯子底部不平的部位怎么处理?
3.刻度条怎么贴?
4.测量降雨时雨量器放在哪里比较合适?
5.读数时怎样读比较准确?
(二)学生活动
1.学生完成雨量器设计,制作雨量器,测量降雨量等。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测量降水量》教案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测量降水量》教案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测量降水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降水量的概念和测量单位。

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能够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记录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关注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降水量的概念和测量单位。

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2.教学难点准确读取雨量器中的降水量数据。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下雨的视频或图片,引出降水量的概念。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怎么测量降水量吗?2.认识降水量讲解降水量的定义: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介绍降水量的测量单位:毫米(mm)。

3.认识雨量器展示雨量器,让学生观察其结构。

介绍雨量器的组成部分,包括漏斗、储水瓶、量杯等。

讲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雨水通过漏斗流入储水瓶,再用量杯测量储水瓶中的水量,即可得到降水量。

4.学习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教师示范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包括放置位置、读数方法等。

学生分组练习使用雨量器,教师巡视指导。

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使用雨量器的过程,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5.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组织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周)持续测量降水量,并记录数据。

引导学生分析降水量数据,如比较不同日期的降水量、观察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等。

让学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讨论可能影响降水量的因素。

6.拓展延伸提问学生:除了雨量器,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测量降水量呢?介绍其他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如雷达测雨、卫星遥感等。

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天气预报中的降水量信息,了解不同地区的降水情况。

7.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降水量的概念、测量单位和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2019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测量降水量

2019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测量降水量
我们可以把雨水收集起来,然后测量。到 底下了多少雨?需要有统一的标准。
雨量器
探索 使用雨量器可以告诉我们下了多少雨
探索 制作简易雨量器 一起动手做一个简易的雨量器吧!
探索 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
请同学上来演示实验!
提示:
1、将雨量器水平放置,待页面稳 定后再读数 2、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 3、读数时要加上单位“毫米”
降雨量(毫米)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探索 对照“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判断是什么等级的雨
使用方法: 简易雨量器24小 时收集到的雨水 是18毫米高,在 10.0~24.9毫米 之间,这场雨的 等级是中雨。
你会用了吗?
6个等级
研讨 思考以下的问题并回答
1、自制降雨量要注意什么?测量降雨量要 注意什么?
2、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呢?
作业 使用自制的雨量器连续十天的降雨量
用自制的雨量器,测量连续十天的降雨量。并 记录在活动手册P10页第2个表格。 注意:24小时!
作业 使用自制的雨量器连续十天的降雨量
根据左边表中记录 的数据,制作一张 降雨量柱状图。
降雨量柱状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业 使用自制的雨量器连续十天的降雨量
降雨量柱状图
谢谢指导!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
聚焦 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

冰雹 雪
聚焦 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
地球上的水蒸发到 空气中后,有时会 形成降雨,再回到 地球表面。
思考:降雨量是多少呢?我们怎么测量呢?
探索 使用雨量器可以告诉我们下了多少雨
思考:有毛毛细雨,有倾盆大雨。要怎样测量 下了多少雨呢?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测量降水量》是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降水的形式和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降水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降水量的测量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点,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式,知道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地测量降水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合作交流法。

六. 教学准备1.降水量测量工具:雨量器。

2.教学课件。

3.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的降水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降水。

提问:你们知道降水的形式有哪些吗?降水量是如何测量的呢?2.呈现(5分钟)介绍降水量的测量工具——雨量器,并演示如何正确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一台雨量器。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当之处。

4.巩固(5分钟)各组汇报实践活动成果,讨论降水量测量中的注意事项。

5.拓展(5分钟)提问:降水量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与生活、生产的联系。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设计一份降水量观测记录表,让学生在家观察降水量,并记录下来。

8.板书(5分钟)绘制降水量测量方法的示意图,以便学生课后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5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计45分钟。

教学情境分析:在《测量降水量》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通过展示不同形式的降水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小学科学4《测量降水量》(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4《测量降水量》(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4《测量降水量》(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测量降水量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实践操作。

测量降水量是一个有趣又实用的实验,它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降水形式和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1. 引入我们的地球是一个充满了水的行星,水分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水以不同形式存在,例如固态的冰和液态的水,也包括气态的水蒸气和液态的降水。

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分,它以雨水、雪、冰雹等不同形式出现。

降水量的测量对于了解气候、水资源管理和农业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测量降水量。

2. 目标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 了解降水量的概念和意义;- 学习使用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和方法;- 进行实际测量,并记录结果;- 分析并探讨降水量的可能影响因素。

3. 实验材料和工具为了进行降水量的测量,我们需要以下材料和工具:- 清洁的量杯(刻度盒);- 透明的标准量杯(刻度盒);- 水;- 清洁的雨量计;- 天气记录表;- 笔和纸。

4. 实验步骤(1)了解降水量的概念首先,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概念。

降水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地区收到的降水总量。

常用单位包括毫米、厘米和英寸等。

降水量的多少与地区的气候和季节有关,不同的地区和季节降水量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2)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要准确地测量降水量,我们需要提前观察天气状况并记录下来。

每天早晨,学生们可以观察天空中是否有云朵、阳光的强度以及当前的气温等信息,并记录在天气记录表中。

(3)准备测量降水的设备在测量降水量之前,学生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设备。

他们可以清洁量杯(刻度盒)和雨量计,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4)测量降水量当有降水时,学生们要迅速将雨量计放置在露天的合适位置,以捕捉尽可能多的降水。

之后,将雨量计中的水倒入透明的标准量杯(刻度盒)中,并记录下测量值。

如果降水较轻,可以将降水量估算为“微量”或使用“+”表示。

而如果降水较大,可以按照标准测量降水量,并注意记录时的单位。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四课《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元素。

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

为了激发学生观测降水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本课引导学生制作简易雨量器,并用来练习测量、记录降水量。

【学情分析】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知道下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容易忽略下雪、下冰雹也是降水;三年级学生年龄偏小,理解雨量器口径大小对测量降水量没有影响也有一定难度;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样有限,制作简易的雨量器、观察读数时都会出现各种小问题。

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细致预设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实验习惯,提升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二)科学探究目标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能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三)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认识到雨量器的口径大小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易于观察的直筒杯、绘制好的毫米刻度条。

教师准备:多个透明直筒玻璃杯、刻度条、剪刀、胶带、拍照设施、喷壶、水槽、降水量记录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1.情境导入:同学们好,在上课前,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郑州遭遇强降水的视频)2.揭示课题:这么大的降水量给郑州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那什么是降水量呢?它又是怎样测量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测量降水量》(揭示课题)。

二、探索(一)明确降水量的含义。

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天空中的雨、雪、冰雹等降落到水平面上,假定无渗漏,不流失,也不蒸发,累积起来的水的高度。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4测量降水量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4测量降水量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4测量降水量教科版4.测量降水量【教材简析】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元素。

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

这种使用感觉器官来判断降水多少的方法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引出雨量器这一工具。

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

为了激发学生观测降水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本课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并用此来测量、记录降水量。

聚焦板块,介绍大气中的水循环规律,了解降水的形式。

探索板块,主要是提出如何判定降水标准,然后自制简易的雨量器,并模拟降水,测定降水量,再通过自制雨量器测得的降水量与科学家测得的降水量进行比较,分析简易雨量器的改进之处。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

通过研讨活动,判断雨量器中的冰或雪是否也是降水量的一部分,让学生明白下雪、下冰雹等也是降水,从而完善“降水”的概念。

拓展板块,安置了继续10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请求用柱状图对降水量进行分析。

此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长时间观察本领的培养,让学生意识到对大气的认识是树立在长时间的观察与继续性的记录基础之上。

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天气情况的差别,可能一些地域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当地的降水情况。

【学情分析】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晓得下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但较难理解下雪、下冰雹也是降水。

制作浅易的雨量器,看似比较简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着手本领和研究理解本领,雨量器的制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招致测量降水量不准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坚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细致的观察气,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科学、手艺、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跟着科技的开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测量降水量》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测量降水量》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测量降水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这一章节的第4课《测量降水量》,主要介绍如何测量降水量。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天气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天气现象,掌握了测量温度和风向的方法。

本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概念,并学习如何使用简单的工具来测量降水量。

二、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降水量,并了解降水量的重要性。

2. 掌握使用雨量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3. 学会记录和比较不同时间和地点的降水量数据。

4.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学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使用雨量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践操作。

他们对天气现象比较感兴趣,但可能对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面的概念和技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学习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关降水量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降水量的好奇心。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量吗?例子:展示一张下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雨水,引导他们思考雨水的来源和意义。

第二环节:引入概念解释降水量的概念:降水量是指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空气中降水的量。

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降水量的多少与气候、季节、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

例子:让学生想象一下,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如果没有降水,植物会变得干枯,土地会变得干燥,人们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

降水量的多少对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三环节:介绍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展示雨量计的图片或实物,解释雨量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让学生了解雨量计是测量降水量的常用工具。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测量降水量》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测量降水量》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测量降水量》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测量降水量》为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第四章《水和空气》的第三课。本节课主要内容包含:1.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降水量测量的基本方法;2.通过实验活动,观察和记录降水量,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3.引导学生探讨降水量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具体内容包括:介绍降水量的单位毫米;讲解并演示用量筒、雨量计等工具测量降水量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测量降水量的实地观察活动。
举例解释:
-在讲解降水量概念时,可通过直观的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看到不同降水量对应的实际高度,加深理解。
-在教授测量工具使用时,教师应演示操作步骤,并指导学生亲自操作,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数据记录与处理方面,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填写记录表,并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如计算平均值。
2.教学难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降水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降水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思考降水量的重要性。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的表现让我感到惊喜。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讨论降水量对生活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说明学生们具备了较好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记录数据时还是显得不够细心,导致数据出现偏差。未来,我需要在课堂上强调数据记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正确使用雨量计:学生可能对雨量计的结构和原理理解不够,操作不熟练。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降水量》精品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降水量》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测量降水量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掌握使用雨量计测量降水量的基本操作步骤。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掌握使用雨量计测量降水量的基本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工具:雨量计、透明玻璃杯、水、标尺、笔记本等。

教学材料:课件、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提问:“你们知道如何测量降水量吗?”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图片向学生介绍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包括使用雨量计和透明玻璃杯等工具进行测量。

并解释降水量的概念和单位。

操作(2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雨量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配备一个雨量计和透明玻璃杯。

(3)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将雨量计放置在室外或阳台上,用透明玻璃杯接住雨水。

(4)学生观察并记录每次下雨时的雨水高度,并使用标尺测量雨水的深度。

总结(10分钟)(1)学生回到教室,整理实验数据,并填写实验报告。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和技术要点。

(3)教师提问:“你们觉得测量降水量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图片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差异,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

归纳与评价(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课堂小结。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记录进行评价。

五、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附近的降水情况,并记录下来。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绘制一张降水量统计图。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测量降水量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4测量降水量》优质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4测量降水量》优质教案

测量降水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地球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后,有时会形成降雨,再回到地球表面。

降雨量是多少呢?我们怎样测量呢?1.降水量与雨量器(1)降水量: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称为降水量,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由内筒和外筒组成,外筒是一个不漏水的金属圆筒,内筒上口呈漏斗形,用来收集雨水,有刻度。

2.制作简易雨量器(1)材料:直筒透明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铅笔等。

(2)制作步骤(3)注意事项3.模拟使用雨量器(1)操作步骤①把盆子轻轻放平,将雨量器放置在盆子中,使雨量器维持水平状态。

②用喷壶模拟降雨,用雨量器收集雨水。

③模拟降雨结束后,取出雨量器,将其水平放置,读出并记录降水量。

(2)注意事项①收集雨水时,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雨水溢出。

②取出雨量器后,将其水平放置,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加上单位毫米。

4.测降雨量,确定降水等级(1)用自制的雨量器在下雨时测降雨量,记录下来。

(2)对照降雨量等级标准,确定这场雨的降水等级。

(3)连续测量当地的降水量,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对照24小时降水量标准确定降水等级。

5.翻开教材第47页至49页,学生认真阅读,图文结合,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课堂练习:1.自制雨量器要注意什么?测降雨量要注意什么?2.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呢?【板书设计】测量降水量降水形式:制作:模拟降水:雨直筒透明放平雪毫米平视冰雹“0”刻度对齐毫米教师寄语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4课《测量降水量计》教案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4课《测量降水量计》教案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4课《测量降水量计》教案一. 教材分析《测量降水量》是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降水量的概念,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降水量的测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他们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量的概念,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量的概念,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难点:如何准确地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降水量的测量过程。

3.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降水量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准备降水量测量工具(如雨量器)。

3.准备实验材料(如水、容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降水量这一天气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量吗?为什么需要测量降水量?2.呈现(5分钟)介绍降水量的概念,讲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呈现降水量测量工具——雨量器,并展示其使用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降水量测量实验。

每组领取一个容器和雨量器,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如何准确地进行降水量测量。

引导学生总结降水量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雨量器,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测量降水量?让学生举例说明。

小学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测量降水量的重要性及方法引言: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实证和数据的支持,而测量作为科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中,小学生将学习测量降水量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探讨测量降水量的重要性以及几种常用的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帮助三年级的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

一、测量降水量的重要性降水量是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测量降水量不仅有助于提供气候和气象数据,更对农业、人类生活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了解气候和气象变化测量降水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和气象变化情况。

通过长期的降水量观测数据,可以揭示出气候带、季风和气候异常等规律,为气象学家预测天气和研究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2. 农业生产的重要参考农业种植需要合适的降水量,过多或过少的降水都会对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利影响。

通过测量降水量,可以帮助农民掌握地区的降水情况,以便合理进行农业生产管理,制定灌溉、种植和施肥计划。

3. 生活用水和水资源管理测量降水量有助于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规划。

通过观测降水量,可以更好地理解地下水、河流、湖泊等水资源的补给和消耗情况,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科学依据。

4. 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预防降水量的测量对于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预防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长期观测降水量,可以了解到地势环境变化、水文情况以及洪涝、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可能发生情况,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二、测量降水量的几种方法1. 雨量计法雨量计法是最常用的测量降水量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雨水收集在一个有刻度的容器中,测量雨水的深度来得到降水量。

这种方法较为简单,适合用于孩子们的科学实践活动。

在家中可以使用一个小口径的透明玻璃瓶或塑料瓶,将瓶口放在均匀的场地上接收雨水,然后用尺子测量水的深度。

2. 光电感应法光电感应法是一种利用光电传感器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4《测量降水量》说课课件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4《测量降水量》说课课件

4 课后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层实践
基础:制作一个雨量器。 能力提高:利用塑料瓶,制作雨量器。
思考: (1)如何变成直筒? (2)怎么排除底部不平对读数的影响。
后测呈现
肆 小结
新课程标准强调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实现课程 育人。本节课面向全体学生,精选有结构的学习材料与 实验材料,聚焦核心真实问题,聚焦核心概念。通过模 拟实验、归纳概括、迁移应用等科学学习的方法,注重 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科学学习活动中思维品质的 培养。此外,借助三单(学前调查单,目标导航单和学 后反思单),依托“56教室”,精准探查学生“已有水平”, 科学规划如何到达“潜在水平”,系统反思学习过程,以学 定教,学评结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 反思、迁移应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2 学生学情分析
7人 32人 3人
大部分学生认为下到不同的桶里的雨的多 少是一样的,由于杯子细所以最终水位高。
贰 对教学目标和方法的确定
1 教学目标
01 科学观念
降水量是在一段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 的某一个地区的水层深度;降水量的多少 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02 科学思维
运用对比,分析不同器具的特征和结 构,并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雨量器。
03 探究实践
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制作简化 的雨量器模型,并反映出其中部分科学原理。 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04 态度责任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 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测量降水量。
2
重难点
重点: 设计能准确测量降水量的雨量器。
难点: 用大小不同的直筒容器测量同一场降雨 积水的高度是一样的。
叁 对教学过程和环节的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4《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工作原理:
3、我的测量记录下雨日期
降水量
我确定的降水
【提示】
通常根据一个地方24小时降雨量的多少来确定降雨量的等级。

七、作业布置
关注当地天气,坚持测量气温和降水量,做好观察记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