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对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的安全性研究
转基因大豆生产工艺及危害
![转基因大豆生产工艺及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3eadad3f376baf1ffc4fad6c.png)
软化锅 兹选器 清理筛 破 碎 机Βιβλιοθήκη 轧 胚 机平板烘干机
螺 旋 输 送 机
比 重 去 石 机
浸出车间
分气缸 溶剂加热器 自清式过滤机
输送机
平 转 浸 出 器
蒸 脱 机
混 合 油 罐
长 管 第 一 、 第 二 蒸 发 器
毛油泵 蝶 式 汽 提 塔 冷凝器
内容
1996年春,美国伊利诺 伊西部许多农场主种植 了一种大豆新品种,这 种大豆是移植了矮牵牛 的一种基因。这个新大 豆品种可以抵抗杀草 剂——草甘膦(毒滴混 剂)。
大豆油生产工艺
制取一般有两种方法:压榨法和浸出法。 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 从油料中榨油的方 法。 浸出法是用化工原理, 用食用级溶剂从油料中 抽提出油脂的一种方法, 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 最先进的生产工艺 压榨油和浸出油都需经过化学精炼才能成为 可食用的成品油。
大豆压榨工艺及其产品
浸出法的优点
(1)粕残油低 压榨法制油时,由于预处理工序不可能使油料 细胞完全破坏,蛋白变性也不可能十分彻底; 榨膛温度不可能很高,榨膛压力也不可能很大。 因此,压榨法不可能将油脂榨净,榨饼的残油 率还较高。相比之下,采用浸出法制油,无论 是直接浸出,还是预榨浸出,都可将浸出后粕 的残油率控制在1%以下。
4、使用转基因饲料的鸡的死亡率比使用自然 饲料的死亡率高出两倍; 5、英国市场出现转基因大豆食品后,居民的 过敏症上升50%,巴西出现同样状况; 6、被长期认为“安全”的转基因玉米,其效 果并非如推广者说的那么理想,例如,菲律宾 食用者出现了皮肤、小肠和呼吸系统的异常反 应;
对中国影响
科学研究新发现:含有草甘膦的转基因大豆严重危害健康
![科学研究新发现:含有草甘膦的转基因大豆严重危害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e4f598d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b.png)
科学研究新发现:含有草甘膦的转基因大豆严重危害健康柴卫东
【期刊名称】《新农村(黑龙江)》
【年(卷),期】2013(000)019
【总页数】2页(P8-9)
【作者】柴卫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草甘膦对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的安全性研究 [J], 陈银竹;丁伟;刘胜
男;Muhammad Shahidkhan
2.驻马店新发现筛豆龟蝽严重危害大豆 [J], 王合松;张春生;于东坡
3.不同时期喷施草甘膦对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生长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J], 刘文娟;常丽娟;张蕾;雷绍荣;刘勇;黄小琴;周西全;宋君;尹全;王东;陶李;张富丽
4.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中草甘膦残留的监控 [J], 乔依
5.草甘膦水剂在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田除草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J], 曹洪玉;李香菊;刘士阳;崔海兰;牛宏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陈一文:转基因大豆草甘膦残余量水平对人类生育有毒性
![陈一文:转基因大豆草甘膦残余量水平对人类生育有毒性](https://img.taocdn.com/s3/m/438dd4d280eb6294dd886ca5.png)
陈一文:转基因大豆草甘膦残余量水平对人类生育有毒性转基因大豆的95%,以及其他转基因作物的75%,都是抗草甘膦为基础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它们加工的转基因饲料与食品都有很高草甘膦残留量。
国内有良知学者实验证明,草甘膦造成人类细胞凋亡和坏死,对肝细胞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国外学者实验研究揭示,非常微量的草甘膦为基础的除草剂,低至美国动物饲料使用的转基因作物中草甘膦残余量允许含量1/800的水平,发挥阻止雄性激素的作用;比农业中使用浓度低的草甘膦对人类胎盘哺乳动物细胞也发现有毒性。
转基因大豆草甘膦残留量水平对人类生育有毒性损害作用-- 禁止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原料进口、开发、种植理由之10陈一文(cheniwan@)中国学者的实验研究证明草甘膦造成人类细胞凋亡和坏死,对肝细胞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中国学者王非,农达(41%草甘膦)对人L02肝细胞损伤的研究(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披露:/article/cdmd-10533-2008165795.htm结论:农达(即孟山都“终结者”草甘膦基除草剂—摘录者注)在60mg/L~180mg/L范围内,能引起L-02肝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抑制细胞离子转运,诱发DNA损伤,线粒体膜电位降低,Cyt C、AIF等凋亡因子泄漏,使细胞产生凋亡和坏死,对肝细胞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其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农达导致肝细胞氧化损伤、线粒体崩溃等途径有关。
国外学者动物实验证明转基因大豆草甘膦残留量水平对动物生育有毒作用Note: Quoted from the “GM Soy: Sustainable? Responsible?” Report.注:转载自《陈一文译:草甘膦以及孟山都“终结者”除草剂的毒性影响》Glyphosate and Roundup formulations have been found in studies to be endocrine disruptors (substances that interfere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hormones) and to be toxic and lethal to human cells. In animals, they disturb hormone and enzyme function, impede development, and cause birth defects.草甘膦与孟山都公司草甘膦“终结者”除草剂的综合配方在许多研究中发现构成激素扰乱因子(即干扰激素功能的物质),而且对人类细胞有毒性与致死作用。
转基因大豆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转基因大豆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be774c82cc58bd63186bd99.png)
r e s i s t a n t s o y b e a n v a i r e t i e s c u l t i v a t e d c o mme r c i a l l y i n 1 9 9 6 .W i t h t h e t r e me n d o u s e c o n o mi c b e n e f i t s ,i t s p o t e n t i a l r i s k o f f o o d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a f e t y wa s o f wi d e s p r e a d c o n c e r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d i s c u s s e d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t r a n s g e n i c s o y b e a n s ,f o o d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fe a t y , a n d p r o v i d e d a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c o mme r c i a l i z a t i o n o f t r a n s g e n i c s o y b e a n s i n C h i n a . Ke y wo r d s T r a n s g e n i c s o y b e a n; F o o d s a f e t y;E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fe a t y
1 转 基 因大 豆 的优 势
1 . 1 转基 因大 豆主 要特 性
大豆是 植物 蛋 白 、油脂 、食 品 、饲料 及工 业原 料 的 重要 来 源 作 物 。仅 排 在 水 稻 、小 麦 和 玉 米 之 后 .是世界 四大粮食 作物 之一 当前 ,转基 因大 豆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83bc1047cd184254b353533.png)
L40 L L50 / 、 0 m / 、0 mL L和 6 0 / , 基 因大 豆 的 0 mL L 转 草 甘 膦 处 理 浓 度 梯 度 为 : 、 0 mL L 2 0 L L、 0 10 / 、0 m /
豆对 草甘膦 更为敏 感 , 而且 可 以用种 子发 芽过 程 中 下胚 轴的抑 制率作 为评价 的标 准 。利 用 室 内生物 测
脲类除草剂的敏感性; 以黄瓜为试材建立 了广灭 并
灵 的生物测 定方 法 。但 以室 内生物 测定方 法进行抗
草甘膦 转基 因大 豆的检测 则 尚未见 报道 。本 研究 以
2 1. 0 03
作物 杂志
Cos rp
抗草甘膦转基 因大豆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张庆 贺 王 斌 蒋凌 雪 邱 丽娟 陶 波 ’
(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500黑龙江哈尔滨 ; 103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 良重大科学工程 , 08 , 1 01北京) 0
L 25 /L、5 mL 0mL/L、1 0mL 20 0 /L 0mL /L 3 0mL 0 /
和非转基 因大豆 的下胚轴 抑制率存 在 明显 差异 。
说 明采用 室 内生物 测 定 方 法 可 以 反 映 大 豆 对 草 甘 膦 的抗 性 情 况 。
表 2 黑暗条件下草甘膦对不同大豆品种
易于 开展 的室 内生物 测 定法 为基 础 , 探讨 建 立 一种 抗 草甘 膦转基 因 大豆 的快 速 检 测 方法 , 以期 为转 基 因大豆 提供新 的检 测手段 。
定法分析对草甘膦非常敏感的大豆品种黑农 3 , 7其 结果 可 以反 映黑农 3 7在 田 间条 件 下 对 草甘 膦 的 抗 性 。表 明本研 究建 立的快速 检测 抗草甘 膦转基 因大
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大豆](https://img.taocdn.com/s3/m/e8b503edaef8941ea76e05c2.png)
1 引言转基因大豆(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或biotech soybean),简称GM大豆,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导入外源基因所培育的具有特定性状的大豆品种。
1994年5月,美国孟山都公司培育的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商品名为Roundup Ready大豆,简称RR大豆)首先获准在美国商业化种植。
草甘膦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类除草剂,它能杀死所有绿色植物,但对动物、微生物无毒。
草甘膦能破坏5-烯醇丙酮酸莽草酸-3-膦酸合成酶(EPSP合成酶),这种酶是合成苯丙氨酸、色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的关键酶,当草甘膦抑制EPSP 时,这几种氨基酸不能合成,就破坏了蛋白质的正常代谢,结果导致植物死亡。
研究发现,矮牵牛植物体内的EPSP酶有特异性,草甘膦杀不死矮牵牛。
专家们应用转基因技术,把矮牵牛DNA链中EPSP基因导入高产大豆品种的DNA链中,进而育成具有抗草甘膦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大豆品种。
此外,Aventis 公司获准推广抗广谱除草剂Glufosinate的转基因大豆。
杜邦(Dupont)公司于1997年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推广高油酸(70%)转基因大豆。
目前,低亚麻酸(2%)大豆、低棕榈酸(4%)大豆、高硬脂酸(28%)大豆、高棕榈酸(27%)大豆等转基因品种也已在美国培育成功。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大豆生产国,在最近两年世界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份额中,美国约占55%,列全球第一;阿根廷约占30%;巴西约占10%;巴拉圭约占3%。
从转基因大豆种植率来看,从2001年起,阿根廷国内种植的大豆几乎全部是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种植率接近100%,是全球第二大转基因大豆生产国;2004年,美国转基因大豆种植率达85%;巴西政府2003年批准转基因大豆的商业化种植,即成为全球第三大转基因大豆生产国,2004年种植率达22%,占全球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的10.3%。
转基因大豆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性
![转基因大豆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性](https://img.taocdn.com/s3/m/9f2f040bbed5b9f3f90f1c44.png)
题目:《转基因大豆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性》201230440316 12家具1班莫智辉101号摘要:世界转基因作物发展迅猛, 其中转基因大豆无论种植面积还是作物产量方面均占有较大比例,但其安全性受到人们极大关注。
本文将从转基因大豆发展现状、转基因方法、转基因大豆种类及其安全性等方面对其做一简单蛛述,并对转基因大豆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安全性;展望;1 转基因大豆概述及现状转基因大豆可以抵抗杀草剂——草甘膦(毒滴混剂)。
草甘膦会把普通大豆植株与杂草一起杀死。
这种大豆被称为转基因大豆。
而这种转基因技术终于走出实验室和试验田,进入像玉米、大豆和棉花作物的日常耕作。
转基因大豆的研制是为了配合草甘膦除草剂的使用。
除草剂有选择性的和非选择性的,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的除草剂,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是目前全球播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
草甘膦杀死植物的原理在于破坏植物叶绿体或者质体中的EPSPS(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
通过转基因的方法,让植物产生更多的EPSPS酶,就能抵抗甘草膦,从而让作物不被草甘膦除草剂杀死。
有了这样的转基因大豆,农民就不必像过去那样使用多种除草剂,而可以只需要草甘膦一种除草剂就能杀死各种杂草。
当前除了大豆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抗甘草膦的转基因作物,包括油菜、棉花、玉米等。
除了抗草甘膦作物之外,还有抗草丁膦除草剂的作物,不过草丁膦与草甘膦杀灭植物的原理并不相同,而培养这两类作物所转的基因也不同。
而当前转基因大豆主要用来提炼大豆油。
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 转基因作物研究与开发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举世瞩目进展。
目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主要国家有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中国、巴西和南非。
2003年, 美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4280万公顷, 比上一年增加10%, 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63%;阿根廷居第二, 占21%;加拿大占6%;巴西和中国各占4%;南非占1%。
这六个国家占全球种植总面积的99%。
我国转基因大豆无草甘膦最大残留限量草甘膦最大残留限量草甘膦
![我国转基因大豆无草甘膦最大残留限量草甘膦最大残留限量草甘膦](https://img.taocdn.com/s3/m/32ee077a14791711cd79176d.png)
食品类别
大豆 大豆干草
大豆壳 大豆青饲料
表 1 相关国家对大豆中草甘膦的最大残留限量情况
食品法典委员会
最大残留限量 (mg/kg)
美国
欧盟
日本
20
20
20
20
200
100
/
/
/
120
/
/
5
200
/
/
韩国 20 / / /
《GB 2763-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规定了部 分农作物产品中草甘膦的最大残留限量,由表 1 可知,我国对谷物中的稻谷、小 麦和玉米做出了明确的限量标准,但对大豆竟没有规定草甘膦的最大残留限量!
3
留量为多少,依然也不知道。
5.强烈建议 由于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与除草剂,特别是草甘膦,是密不可分的,同时考
虑到草甘膦的毒性及其在转基因大豆和大豆油中的客观存在的事实[19-20],因 此,且不说转基因大豆有别的安全性问题,单就其没有草甘膦残留限制标准无论 如是说不过去的!!!
不能因为你是转基因食品反而连非转基因食品都要求遵守的农残标准也不 要了?!
震惊:我国转基因大豆无草甘膦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何裕建等 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北京 100049
heyujian@; 010-88256141
草甘膦 (Glyphosate) 是由美国 Monsanto 公司开发的广谱除草剂,又称镇草 宁、农达 (Roundup),结构式见图 1。
2. 草甘膦在大豆中的残留无限量标准
考虑到草甘膦在大豆中的残留及危害,许多国家都明确规定了大豆中的草甘 膦的限量标准,由表 1 可见,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规定大豆中草甘膦的最大 残留限量为 20mg/kg。值得注意的是,1982 年,美国对大豆中的限量是 6 mg/kg,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生物安全性综述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生物安全性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d05061bf18583d049645938.png)
1 抗草甘膦转基 因大豆的发展现状
1 1 草 甘膦 的作 用机 制 .
草甘膦 ( l hst) 化 学名 N 膦 酸 甲撑 ) 氨 gy oae , p ( 甘
酸, 子式 ( 分 HO)P( C : HC : O H… 。 草 甘 0) H N H C O 膦 具有 杀草 谱广 、 传导 性 好 、 效低 等 特 点 , 残 在抗 草 甘膦转 基 因大 豆生 育期 都 可以使 用 。草 甘膦 对植 物 体内 ES ( P P 5一烯 醇 内酮 酰莽 草 酸 一3一磷 酸 ) 合成 酶 有专 一抑 制作用 , 致分 支 酸合 成受 阻 , 导 阻断 芳香 族 氨基 酸和 一些芳 香 化 合 物 的生 物 合 成 , 而 扰 乱 从 了生物体 正 常 的氮代 谢而 使其 死 亡 【 。 2 J
大 肠 杆 菌 中可 以 直接 分 离 出抗 草 甘 膦 的 E S 编 码 PP
周波 , 士研 究生, 硕 东北农业大 学农药与 杂草教研 室,5 0 0 哈 尔滨 10 3 ,
市香 坊 区木 材 街 5 9号 , 话 :0 5 )5 99 0 电 (4 1 5 109
E —ma l z u o 1 3. o i: h o b 6 c m @
_
8 % J 6 。全 世 界 的抗 草 甘 膦 转 基 因 大 豆 种 植 分 布 集 中化 ,0 以上 分 布 于美 国 、 9% 阿根 廷 和 加拿 大 , 巴 西也 于 20 0 3年 开始 种植 , 且发 展 速度很 快 。 目前 抗
草甘膦 转基 因大豆 在 我 国还 处 于试 验 阶段 , 没 有 并 推 广种植 。
19 9 9年 的转基 因作 物 种植 面 积 分 别 比上 年 增 长 了
4 1 、5 % 和 4 % ; 在 2 0 4 % 13 O 而 0 1年 、0 2年 和 2 0 20 03
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性探究及检测
![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性探究及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b085d75aad02de80d4d840dc.png)
摘要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于是食品工业中产生了转基因食品,但是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
本文对转基因大豆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转基因大豆在食用中可能产生的安全性问题以及一些与转基因大豆安全性相关的实验探究,然后总结了转基因大豆的一些检测技术。
最后对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性的评价方法作了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安全性基因AbstractAs the rapidly development of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echnology,it is applied to the food industry to produce a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but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safety has been questioned.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afety problems in the consumption of transgenic soybean and some security exploration experiments about transgenic soybeans,and summarizes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these issues and testing methods.Keywords:transgenic soybean; security; gene目录1 转基因大豆概述 (1)2 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 (1)2.1 外源基因毒性 (1)2.2 抗药性 (1)2.3 过敏性 (2)2.4 产生有毒物质 (2)2.5 转基因大豆营养组成及生物利用率的变化 (2)2.6 抗营养因子的变化 (2)3 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性的实验探究 (2)3.1 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大豆营养及次生物质的比较 (2)3.2 转基因大豆对雄性鼠生殖系统的安全性评估 (2)3.3 转基因大豆膳食纤维食用安全性研究 (3)3.4 摄食转基因大豆罗非鱼各组织中转基因成份的检测研究 (3)4 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 (3)4.1 蛋白质检测 (4)4.2 核酸检测 (4)5 展望 (5)参考文献 (6)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性探究及检测技术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通过生物、物理或化学手段导人其他生物基因组,以获得外源基因稳定遗传和表达的遗传改良体的技术。
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大豆](https://img.taocdn.com/s3/m/a20a4da60029bd64783e2cd9.png)
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可以抵抗杀草剂——草甘膦。
草甘膦会把普通大豆植株与杂草一起杀死。
这种大豆被成为转基因大豆。
原理转基因大豆的研制是为了配合草甘膦除草剂的使用。
除草剂有选择性的和非选择性的,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的除草剂,可以杀灭多种植物,包括作物,这样,虽然这种除草剂的效果很好,但是却难以投入使用。
草甘膦杀死植物的原理在于破坏植物叶绿体或者质体中的EPSPS合成酶。
通过转基因的方法,让植物产生更多的EPSPS酶,就能抵抗甘草膦,从而让作物不被草甘膦除草剂杀死方法在转基因技术中,如何将目的基因高效稳定的转移到受体中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由于植物分生组织再生植株的能力差,现有的转化体系同植株再生系统不能有效结合,因此,大豆遗传转化效率较低。
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试验技术的发展,转基因大豆研究不断深入。
目前大豆遗传转化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子房注射法、电击法、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和基因枪结合转化法、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法等等。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农杆菌介导外源基因转化,其中根癌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的遗传转化系统最为常见且效果最佳。
农杆菌介导法农杆菌介导法适用于双子叶植物和一些单子叶植物,是大豆遗传转化的首选方法。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主要以不定芽器官发生再生系统为外植体。
农杆菌转化的方法主要有整体植株接种共感染法和叶盘转化法。
农杆菌介导操作技术较简单和方法成熟,耗资少,可靠性高,相对转化率较高,可以转移大片段外源基因,没有明显的基因重排现象,外源基因主要以单拷贝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却受宿主范围和菌株特异性等因素的制约。
效益大豆种植农户获利增加对于很多国家的农民而言,运用某项新技术是否会带来收益,这是农民在接受新技术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只有给农民带来经济利益,生物技术产品才能大范围推广。
转基因大豆种植的实践表明:种植转基因大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从而使农户增收技术研发者获得丰厚利润对技术发明者而言,一项技术是否值得去研发,首先取决于这项技术是否能给他们带来丰厚的利润。
草甘膦水剂在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田除草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草甘膦水剂在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田除草效果及安全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11c022b482fb4daa58d4b4b.png)
4 % A efu ebc e eia tob a u i r( 5 0 3 8 7 1 R Y, 6—6 8ad0 1 St t r rid —rs t y e chv s 3 6 , 7 0 R 2 0 oh o h i sn s n a 4 9 n 7—16 )ib tr s 5 8 s e e a t
i p l d a e d s g f 2 . ~24 0. . . h . sa p i t o a e o 2 5 e h t 9 6 0 ga i / m ep a th ih ,n mb ro o o n e v s u e fs e s l eg t u e fc mp u d l a e ,n mb r e d n o
一
2 一 2
杂草科 学
21 0 1年第 2 9卷 第 3期
曹洪玉, 李香菊, 刘士阳, 等.草甘膦水剂在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田除草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J .杂草科学, 1 , ()2 2 2 12 3 : 0 9 2— 5
草 甘 膦 水 剂 在 抗 草甘 膦 转 基 因大 豆 田 除草 效 果 及 安 全 性 研 究
w l T eei n jr so 3r df e orr sei ebc e—rs t t ob a u i r w e l hst4 % A e . hr oi ui cur rh u a gnchrii 1 s n e A e ot f t n d eia yene t as hngy oa 1 s n s lv p e S
( l t rt t nIstt,hns cd m f g cl rl c ne ,e ig10 9 , hn ) Pa o c o tue C ieeA a e yo r u ua Si csB in 0 13 C ia n P e i ni A i t e j
草甘膦与转基因作物
![草甘膦与转基因作物](https://img.taocdn.com/s3/m/515467697fd5360cbb1adb0b.png)
草甘膦与转基因作物草甘膦与转基因作物有关系么?有,也没有。
1970年,孟山都公司的化学家John E. Franz合成了草甘膦。
1974年,草甘膦作为除草剂在美国成功登记注册。
由于除草效果超级好,草甘膦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在草甘膦成功商业化20多年后,1996年第一例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问世了。
草甘膦比转基因大20岁。
直接关系:在生产应用上,草甘膦与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技术研发上,二者没有关系。
间接关系:由于使用草甘膦,而不用其它除草剂,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中草甘膦的残留量相应增加,其他除草剂残留量相应减少。
转基因作物自身安全性与草甘膦农药的安全性没有关系。
抗草甘膦作物为什么能够抗草甘膦呢?找一种聪明的EPSPS酶,转到植物中去,它能够分得清草甘膦和PEP,并且更喜欢与PEP在一起。
即使喷上草甘膦,它也能有效地找到PEP,发挥正常EPSPS酶的功能。
比如占美国大豆种植面积90%以上的抗草甘膦大豆,就是被转入了一个来源于土壤中常见细菌的基因,因为分离得到这个基因的菌株叫CP4,这个基因表达出来的“聪明”酶就被命名为CP4 EPSPS。
抗草甘膦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草甘膦使用量不就变多了吗?没错。
但是草甘膦的用量上升了,其他除草剂的用量减少了,除草剂总的用量最终减少了。
1996-2013年期间,仅转基因耐除草剂棉花大规模种植就使得除草剂用量减少了两万多吨。
并且,草甘膦是目前已知的对环境最友好的绿色农药,没有之一。
这么说,转基因技术和草甘膦的配套应用还促进了绿色环保。
草甘膦会残留在食物中吗?当然会,但残留量很低,远小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摄入量。
在耐草甘膦作物中,大部分草甘膦通过根系排放到土壤中,少部分留在植株中,主要被代谢为AMPA,并进一步转化为简单化合物及天然产物,并且,草甘膦残留量在作物不同部位差异很大,籽粒中的残留明显低于其他部位。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对草甘膦在各类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量有明确规定。
草甘膦在大豆田应用技术
![草甘膦在大豆田应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0d9057ba417866fb94a8e07.png)
苣荬菜是一种多年生恶性杂草,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危害小麦、大豆、玉米等旱田作物。
近年来,由于大豆连作普遍、土壤耕作次数减少且无防除苣荬菜的特效药,导致大豆田苣荬菜的危害日趋严重。
本试验把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应用于大豆田,探讨了草甘膦在大豆田的安全用药时期,初步研究了草甘膦对苣荬菜的防除技术。
田间小区和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草甘膦在大豆苗前应用的安全用药时期及土壤含水量、用药剂量对草甘膦安全用药时期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1)草甘膦正常用量(1845g a.i./hm~2)条件下,在大豆苗前的安全用药时期为子叶未展开之前但用药量进一步提高安全用药时期提前(2)土壤含水量在40%以下对草甘膦安全用药时期无影响。
盆栽试验条件下,利用三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苣荬菜叶龄大小、芽根长度及草甘膦用药量同芽根死亡长度之间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苣荬菜叶龄、芽根长度、草甘膦用药量对芽根死亡长度的影响都很显著,当苣荬菜处于8叶龄,草甘膦用量为2827g a.i./hm~2时,芽根死亡的最大长度为36.40cm。
盆栽试验条件下,利用二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助剂APSA-80对草甘膦杀死芽根长度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助剂APSA-80,增加了草甘膦杀死苣荬菜芽根的长度。
防除3叶龄苣荬菜时,草甘膦1845g a.i./hm~2杀死芽根的长度为15.61cm,当添加0.28%的APSA-80后,草甘膦1845g a.i./hm~2杀死芽根长度的最大值为31.05cm。
盆栽试验条件下还对不同助剂对草甘膦防除苣荬菜除草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助剂对草甘膦防除苣荬菜的效果均有提高,但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PSA-80增效作用最显著、油类助剂HASTEN次之,有机硅类助剂SILWETL-77增效作用最不明显。
大豆田草害,特别是一些多年生杂草较难防治。
它们的根芽在生长季节随时可以萌发,且地上部分除掉或根茎切断时,还能能再生根、茎较深,对铲蹚等机械操作有较强的抵抗力一般除草剂对茎叶和生长点有一定的抵制能力,却不能杀死整株,反而刺激起萌发出大量侧芽或根蘖,已成为大豆田主要恶性草。
转基因大豆食品中外源基因种类及食用安全性分析
![转基因大豆食品中外源基因种类及食用安全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7ba7e9b7360b4c2f3f6481.png)
5作者简介:陈思,黑龙江省龙凤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转基因大豆食品中外源基因种类及食用安全性分析陈 思(黑龙江省龙凤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摘 要:转基因技术能够使农作物在生长能力上得到提升,但其食用安全性一直无法被证实,由此也使得其应用存在着隐患。
转基因大豆的在充作食用原材料的同时,食用安全性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基于此,本文对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进行种类的分析,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食品;外源基因种类;食品安全性中图分类号:S188 文献标识码:A大豆转入基因中,种类较为复杂,包含有品质改善及环境适应等基因类型。
转基因大豆在成分上,营养价值更高,产出上较普通大豆更大,是粮食供应问题的解决途径之一[1]。
在我国市场上,大豆色拉油、调和油,几乎都是以转基因大豆为原材料的衍生食用品。
在现阶段无法证明转基因大豆的危害性,但基因转入后的大豆食品中,依然会残留有微量外源基因,这是转基因大豆作原材料进行食品加工后仍存在的问题。
在对大豆食品安全性不断加深研究后,科研人员发现,转基因类食物对于人类器官发育存在影响作用,严重时会造成器官发育畸形[2]。
也由此使社会对于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性保持怀疑态度。
本文对大豆转入基因种类阐述,进而对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性进行探讨。
1 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种类分析1.1 品质改善类外源基因分析大豆的实际食用价值,主要在于本身富含油脂,能够榨制食用油。
因此在进行转基因研究中,对于大豆品质进行改善,提升豆制品营养价值方向的研究较为广泛。
在美国,在大豆脂肪酸成分改善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转基因大豆的种类也因此更为丰富。
具体为以下内容:对于大豆油营养价值的改善中,主要作用的基因含有:γ-亚麻酸中的△6-脂肪酸脱氢酶;油酸中的高油酸;硫氨酸中的γ合酶等。
改善具体方法:脱氢酶改善中,γ-亚麻酸一般从反转录过程或从菌株得到脱氢酶基因。
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和检测研究现状
![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和检测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fcab31eb9b89680203d8253b.png)
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和检测研究现状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日益增多,己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也正因如此,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满足消费者选择权和知情权以及出于国际贸易的需要,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手段也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和有关食品监督机构的重视。
随着各国有关转基因各种法规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这就要求各国不仅能使定性检测技术日趋简捷和准确,更要求能探索出更加适合检测需要的定量手段。
1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安全性问题从理论上说,转基因技术和常规杂交育种都是通过优良基因重组获得新品种的,但常规育种的安全性并未受到人们的质疑。
其主要理由是常规育种是模拟自然现象进行的,基因重组和交流的范围很有限,仅限于种内或近缘种间。
并且,在长期的育种实践中并未发现什么灾难性的结果。
而转基因技术则不同,它可以把任何生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转入植物,因为这种事件在自然界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人们无法预测将基因转入一个新的遗传背景中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故而对其后果存在着疑虑口。
目前被国际上广为接受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原则是“实质等同性”原则。
按照实质等同性原则,孟山都公司对培育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品种进行食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品种所有氨基酸含量与普通大豆品种没有明显差异;内源蛋白过敏原及其含量与普通大豆品种没有差异。
研究结果还表明CP4一EPSPS和已知的毒蛋白结构没有相似性,急性老鼠管饲法实验也表明CP4一EPSPS 无毒。
但是,由于转基因技术仍处于发展过程中,国际上生物安全方面评估技术尚不成熟,现有知识仍不足以评估转基因生物的利益与风险。
目前对转基因大豆安全性仍在争论中,尚无定论。
从目前研究成果看,转基因大豆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2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检测技术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标识,我国农业部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也规定,从2002年3月20日开始要求对五大类中17种产品进行标识。
转基因大豆生产情况及其安全性
![转基因大豆生产情况及其安全性](https://img.taocdn.com/s3/m/2cb1912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fd.png)
工 作 研 究2021年第9期新农民转基因大豆生产情况及其安全性丁 伟(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保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摘要:自从20世纪90年代人类开启了生物技术革命以来,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开发出众多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并在生产中进行应用,在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一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本文对转基因大豆世界发展情况、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进行综述,为转基因大豆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生产应用;安全性1 转基因大豆品种应用情况1996 年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耐草甘膦大豆GTS 40-3-2大豆品种开始商业化种植,以后20多年的时间里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迅猛发展。
截止2018 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92 亿hm2,其中基因大豆种植面9590万hm2,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0%。
转基因作物种植已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目前全球共有70 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转基因作物,按种植面积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7500万hm2,巴西5130万hm2,阿根廷2390万hm2,加拿大1270万hm2,印度1160万hm2。
按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排序分别是:转基因大豆9590万hm2,转基因玉米5890万hm2,转基因棉花2490万hm2,转基因油菜 1010万hm2[1-2]。
已经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主要包括耐草甘膦、草铵膦、抗麦草畏和抗2,4-D 等多种类型。
目前,多种除草剂抗性基因叠加大豆品种发展迅速,解决了单一除草剂长期大量应用造成转基因大豆田间抗性杂草难防除的生产实际问题。
如抗草甘膦+抗麦草畏(孟山都公司开发),把抗虫基因Cyr1Ac 和抗草甘膦基因CP4-EPSPS叠加导入大豆(孟山都公司开发),耐草铵膦+草甘膦+2,4-D(陶氏农业有限公司开发)。
此外,高油转基因大豆,如杜邦公司开发Plenish转基因大豆完全不含反式脂肪,油酸含量达到脂肪含量的75%。
转基因大豆及其安全管理办法
![转基因大豆及其安全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4ebc1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b.png)
转基因大豆及其安全管理办法
韩天富
【期刊名称】《粮食与油脂》
【年(卷),期】2001(000)002
【摘要】@@1 转基因大豆的历史和现状rn最早获准推广的转基因大豆品种是美国孟山都(Monsanto)公司推出的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商品名为Roundup Ready Soybean, 简称RR大豆,批准年份为1994年。
RR大豆对非选择性除草剂农达(Roundup)有高度耐性。
农达的有效成分为草甘膦(glyphosate),其杀草原理是抑制植物必需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中EPSP 合成酶的活性,从而使杂草致死。
在某些细菌中,EPSP 合成酶的化学结构与植物及其它细菌有所不同,其活性不易受草甘膦抑制。
将对草甘膦不敏感的EPSP 合成酶基因导入大豆,可使大豆抗草甘膦。
在田间施用草甘膦时,大豆不受危害而杂草被杀死。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韩天富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1
【相关文献】
1.谈转基因大豆食用油与非转基因大豆食用油 [J], 张爱珍
2.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区消费者\r对转基因大豆油购买意愿实证研究 [J], 马凤才;张
仕颖
3.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区消费者对转基因大豆油购买意愿实证研究 [J], 马凤才;张仕颖;
4.大豆、转基因、转基因大豆 [J], 王培
5.跨国公司转基因种子技术垄断的产业风险——转基因大豆对中国大豆产业冲击的实证分析 [J], 邓家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56]XuH,CaiZC,JiaZJ,etal.EffectoflandmanagementinwintercropseasononCH4emissionduringthefollowingfloodedandrice-growingperiod[J].NutrientCyclinginAgroecosystems,2000,58(1/2/3):327-332.[57]熊正琴,邢光熹,鹤田治雄,等.豆科绿肥和化肥氮对双季稻稻田氧化亚氮排放贡献的研究[J].土壤学报,2003,40(5):704-710. [58]徐昌旭,谢志坚,曹卫东,等.翻压绿肥后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1(3):35-39. [59]黄 晶,高菊生,刘淑军,等.冬种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及其养分吸收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3(1):88-92.[60]徐昌旭,谢志坚,许政良,等.等量紫云英条件下化肥用量对早稻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0):13-14,23.[61]郭晓彦,宋晓华,刘春增,等.紫云英翻压量和化肥用量对水稻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4,33(5):7-12.[62]高菊生,曹卫东,董春华,等.长期稻-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10,24(6):672-676.[63]曾庆利,龚春华,徐永士,等.紫云英不同翻压量对水稻产量和产值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09(6):76-77,88.[64]谢志坚,徐昌旭,许政良,等.翻压等量紫云英条件下不同化肥用量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1(4):79-82.[65]李双来,李登荣,胡 诚,等.减施化肥条件下翻压不同量紫云英对双季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2(1):69-73.[66]卢 萍,杨林章,单玉华,等.绿肥和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供氮能力及产量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7,38(1):39-42.陈银竹,丁 伟,刘胜男,等.草甘膦对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的安全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6):56-59.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8.16.013草甘膦对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的安全性研究陈银竹1,丁 伟1,刘胜男1,MuhammadShahidkhan1,2(1.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2.白沙瓦农业大学,巴基斯坦白沙瓦1599107) 摘要:采用草甘膦种子和茎叶处理研究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的安全性,为减少草甘膦用量和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以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为试材,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方法,测定转基因大豆的生理指标和杂草防除效果。
结果表明,562.5g.a.i./hm2草甘膦种子处理和1125g.a.i./hm2草甘膦茎叶处理后,除莽草酸含量不受影响,转基因大豆的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速率各项生理指标均在施药初期受到抑制,茎叶处理后28d、种子处理播种后61d时各生理指标均可恢复正常;草甘膦茎叶处理对杂草具有显著的防除效果,草甘膦施用后7d,杂草防效为94.67%,28d,杂草防效为72.33%,且对大豆安全。
草甘膦种子和茎叶处理对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且茎叶处理能有效控制杂草。
关键词:草甘膦;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安全性;杂草防除效果;生理生化 中图分类号:S451.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8)16-0056-04收稿日期:2017-03-07基金项目: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编号:2015ZX08011-003);黑龙江省留学归国人员基金(编号:LC2011C01)。
作者简介:陈银竹(199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杂草生物学与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研究。
E-mail:940081822@qq.com。
通信作者:丁 伟,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农药生态安全与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
E-mail:dingwei@neau.edu.cn。
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发展势头迅猛,种植业中以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的发展最为迅速。
而大豆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杂草防除一直是大豆种植过程中的重点问题。
化学除草是大豆田防除杂草的重要手段,近几年大豆田化学除草面积已达其播种面积的90%以上[1]。
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的出现便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能有效控制杂草的新途径,不仅大大降低了除草成本和劳动强度,并且有效延缓了大豆田抗性杂草的出现,除草剂药害的发生也明显降低,已成为美洲地区大豆田杂草防除的重要方法之一。
草甘膦由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开发,目前是世界上除草剂使用量最大的品种之一[2]。
草甘膦通过抑制莽草酸途径中的5-烯醇式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使微生物和植物不能合成生存必需的芳香族氨基酸而导致死亡[3-4]。
其特点是杀草谱广、传导性好、残效低,在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整个生育期都可以使用。
国内外普遍将草甘膦应用于茎叶处理,而对应用草甘膦进行种子处理的安全性和杂草防除效果鲜有研究。
本试验通过草甘膦种子处理和茎叶处理研究草甘膦的安全性,为减少草甘膦的用量和我国当前自主研发的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已有的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草甘膦会造成转基因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体结构变化和光合速率下降,叶绿素恢复过程需要2周左右,莽草酸含量几乎没有变化[5-11]。
Bellaoui等研究表明,草甘膦会影响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的碳代谢和氮代谢[12]。
种子用草甘膦溶液浸泡后播于土壤中,敏感的大豆种子浸泡4h后不能发芽,而转基因种—65—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46卷第16期子均能顺利发芽生长[13-14]。
草甘膦茎叶处理能有效控制杂草,但喷施超过推荐剂量1.23~2.46kga.i./hm2会降低成熟期的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15]。
美国研究证明,在田间无草的条件下,抗草甘膦大豆平均减产5%~10%,但由于杂草防效提高,最终抗草甘膦大豆产量增加[16]。
本研究通过对草甘膦种子处理和茎叶处理来研究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的安全性,期望降低草甘膦用量的同时获得理想的田间杂草防除效果,从而为草甘膦的合理应用及我国自主研发转基因大豆在生产中的安全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与设计供试大豆为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呼交06-698,供试除草剂为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美国孟山都公司)。
试验于2015年于5—10月在东北农业大学转基因试验地进行。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设4个处理水平,每个处理4次重复(表1)。
茎叶处理在大豆第1张复叶完全展开后施药(此时为种子处理后33d),出苗后按照常规方式进行田间管理,在茎叶处理后7、14、21、28d(DAT)记录各处理内杂草数,同时取样测定大豆生理指标,连续4次取样完毕后对各处理内杂草进行称质量。
表1 草甘膦用量处理草甘膦有效剂量和处理方法102112.5ga.i./hm2,种子处理3562.5ga.i./hm2,种子处理41125.0ga.i./hm2,茎叶处理1.2 测定指标与方法1.2.1 除草效果的计算 草甘膦茎叶处理后7d和草甘膦种子处理播种后40d,每隔7d监测各处理杂草数量,计算杂草株防效及鲜质量防效。
计算公式如下:株防效=对照杂草株数-处理杂草株数对照杂草株数×100%;鲜质量防效=对照杂草鲜质量-处理杂草鲜质量对照杂草鲜质量×100%。
1.2.2 生理指标的测定 草甘膦茎叶处理后7d和种子处理播种后40d,取样测定各处理单株大豆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莽草酸含量。
参照丁伟等提出的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大豆叶绿素含量[17]。
量取5mL二甲基亚砜(DMSO)加入到干净的血清瓶中,称质量,将大豆叶片新鲜组织加入血清瓶中,再称质量,放入暗室浸提。
浸提24h后,移取1mL浸提液加入到5mL的DMSO中混匀。
在波长645、663nm下用空白做对照测定吸光度,计算叶绿素含量:叶绿素含量(mg/g)=(20.2D1+8.02D2)×V1×Km×103。
式中:D1为645nm处吸光度;D2为663nm处吸光度;V1为样品提取液总体积(mL);K为样品显色稀释倍数;m为样品质量(g)。
光合速率采用美国LI-6400XT便携式光合速率测定仪测定。
Li-6400XT叶室CO2浓度设定为400μmol/mol,温度为22.5℃,空气相对湿度为40%~50%。
选择晴天09:00—11:00,测定各处理大豆的光合速率。
莽草酸含量的测定参照Cromartie等的方法[18],通过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取样放于冰盒中带回进行测定。
测定时,取0.1g样品剪成碎片放入小瓶中,然后加0.25mol/LHCl溶液到2mL,浸泡90min,期间每隔30min晃动1次。
向试管中加2mL氧化剂溶液(0.25%高碘酸溶液与0.25%偏高碘酸钾溶液配制而成),然后加入0.5mL培养后的待测液,室温下反应60min,再加入2mL的显色溶液(0.6mol/LNaOH和0.22mol/LNa2SO3溶液配制而成),在380nm下测定吸光度,每个样品重复3次。
标准曲线的制作:加已知量的莽草酸到未喷药前的提取液中,以每25μL提取液中所含的莽草酸量(mg)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作标准曲线。
结果计算: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对应的每毫升提取液含莽草酸的微克数,计算公式为莽草酸含量(μg/g)=CVm。
式中:C为提取液莽草酸含量(μg/mL);V为提取液的总体积(mL);m为样品质量(g)。
1.3 数据统计分析将试验所得的数据通过Excel进行整理,并采用DPS7.05数据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5%差异显著水平检测分析。
2 结果与分析2.1 草甘膦对转基因大豆的杂草防除效果应用草甘膦处理过的转基因大豆杂草防除效果明显,并且不同剂量处理间差异显著。
根据施药组与未施药组的杂草数,可以计算出3组草甘膦处理的株防效与鲜质量防效,由于茎叶处理为大豆三叶期施药,药后7d开始调查,因此茎叶处理的防除效果最为明显。
在2组种子处理中,草甘膦剂量为562.5ga.i./hm2的处理组防除效果较好,从种子处理后40d开始的株防效为73.25%,直至三叶期后28d,其株防效仍在50%以上,并且整个测定周期与112.5ga.i./hm2的低剂量种子处理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