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20 解热镇痛抗炎药(人卫九版药理学)
● 感冒灵颗粒 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 、咖啡因、三叉苦、岗梅、金盏 银盘、薄荷油、野菊花
● 酚麻美敏片
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 氢溴酸右美沙芬、马来酸氯苯 那敏
附:抗痛风药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表现为血中尿 酸持续增高。 急性发作时,尿酸在关节、肾及结缔组织等处析出结晶,引起局 部粒细胞浸润及炎症反应,可发展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肾病。 ●抗痛风药 是一类能抑制尿酸生成或促进尿酸排泄,减轻痛风炎症的药物。
(—)
PG合成增加
协同作用 缓激肽、粘附分子、5-HT等
扩张血管、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致炎增敏
扩张血管、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充血、水肿和疼痛。(致炎)
炎症 (红斑、水肿、发热、疼痛 )
18
4.其他
①抑制PG合成酶,对血小板的调节作用强大。 ②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可能均有抑制作用。
抗肿瘤作用除与抑制PGs的产生有关外,还与其激活 caspase-3和caspase-9,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 殖,以及抗新生血管形成等有关。 ③有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延缓角膜老化等作用。
机体
内热原(细胞因子如:IL-1、IL-6、TNF等) (—) 解热镇痛药
中枢PG (特别是PGE2)的合成增加
体温调定点上调 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
体温升高(发热)
解热
NSAIDs的解热作用小结
抑制中枢PGs合成,使体温调定点恢复到正常水平而解热 解热药是对症治疗,注意合理应用。 注意与抗精神病药影响体温作用与用途的比较。
机理:(1)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作用。 (2)大剂量可兴奋延脑CTZ。 (3)抑制PGs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武大药理学课件1209中枢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本课程将深入探讨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定义、作用、分类及机制,以及常见的 药物和其药理特点。
解热药
作用
帮助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常见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
分类及机制
抗组胺类、非甾体类、环氧合酶抑制剂。
镇痛药
作用
帮助缓解疼痛感觉。
分类及机制
临床应用
热性疾病
解热药在治疗热性疾病,如 感冒、发热等方面有广泛应 用。
炎症疾病
抗炎药常用于治疗各种炎症 引起的病症,如风湿性关节 炎等。
手术疼痛
镇痛药常用于减轻手术后的 疼痛,提高患者的术后舒适 度。
结语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药物类别,它们能缓解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阿片样类、非阿片样类、非甾体 类。
常见药物
吗啡、布洛芬、阿司匹林。
抗炎药
1
定义和作用
帮助缓解炎症症状和炎症引起的疼痛。
2
分类及机制
激素类、非激素类、免疫抑制剂。
3
常见药物
地塞米松、布洛芬、甲氧氯普胺。
药物之争
1 抗炎药 vs 解ຫໍສະໝຸດ 药2 镇痛药 vs 解热药
解热药只能缓解体温升高, 而抗炎药可以减轻炎症症 状。
解热药可以减轻发热引起 的不适,而镇痛药可以缓 解疼痛感觉。
3 镇痛药 vs 抗炎药
镇痛剂可以缓解疼痛感觉, 而抗炎药可以减轻炎症症 状和疼痛。
用药安全
重要提示 注意事项 禁忌症
一些药物可能引起不良反应,请在使用前咨询医 生。
请按照医嘱剂量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密切关注 自己的身体反应。
某些特定情况下,这些药物不适合使用,请咨询 医生获取个性化建议。
药理学 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膜磷脂的代谢途径
表 COX-1和COX-2的特性
COX-1 COX-2
生成
功能
固有的
生理学:
需经诱导
生理学:妊娠时,PG生 成增加
保护胃肠
调节血小板聚集(TXA2) 调节外周血管阻力(PGI2) 调节肾血流量分布(PGI、PGE) 抑制剂 选择性 非选择性
5.瑞夷(Reye)综合症
基酚
伴有发热的儿童或青年 服用乙酰水杨酸后有发生瑞夷综合征的危险,表现为严重 肝功能不良合并脑病;儿童病毒感染用对乙酰胺
6.对林 Aspirin)
【药物相互作用】 1.双香豆素,合用出血
2.置换甲磺丁脲,易致低血糖 3.置换肾上腺皮质激素,诱发溃疡 4.青霉素,呋塞米,甲氨蝶呤竞争酸性分泌通 道使游离浓度升高
病理学:生成蛋白酶、 PG及其他致炎介质,引 起炎症
吲哚美辛、阿司匹林、 美洛昔康、尼美舒利、 萘丁美酮 吡罗昔康 萘普生、布洛芬、双氯芬酸钠
NSAIDs对COX-1和 COX-2不同作用
第一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剂
阿司匹林(aspirin) 又叫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已有百年历史 百年阿司匹林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温州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胡国新
吗啡
药理作用:中枢,平滑肌,心血管,免疫
应用:镇痛,心源性哮喘,止泻 不良反应:副反应,耐受性和依赖性,中毒解救
可待因;哌替啶(特点和应用); 美沙酮 ;芬太尼;喷他佐辛; 二氢埃托啡;~啡
2024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概述•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药理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合理使用•市场上常见解热镇痛抗炎药介绍•患者教育与用药指导解热镇痛抗炎药概述定义与作用机制定义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通过抑制体内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缓解炎症和疼痛。
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从而发挥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
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药物分类根据化学结构和作用特点,解热镇痛抗炎药可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吲哚类、芳基乙酸类、芳基丙酸类、烯醇酸类、吡唑酮类等。
代表药物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酮洛芬、吡罗昔康等。
临床应用范围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如感冒、流感、肺炎等。
用于缓解各种疼痛,如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神经痛等。
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还可用于缓解痛经、痛风、骨折等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反应。
发热疼痛炎症性疾病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药理作用机制通过抑制下丘脑前部神经元中的前列腺素E2(PGE2)的合成和释放,使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从而达到解热效果。
适应症用于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的发热。
注意事项解热作用只是对症治疗,不能解除病因,需配合其他药物使用。
机制主要在外周通过抑制炎症时PG的合成,减轻PG的致痛作用及痛觉增敏作用。
同时也在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抑制痛觉超敏反应,从而达到镇痛效果。
适应症用于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等各种疼痛。
注意事项对于创伤性剧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需选择其他镇痛药物。
机制01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中的某些环节,如抑制白细胞的聚集、减少缓激肽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凝集等,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适应症02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炎症性疾病。
注意事项03抗炎作用不同于抗生素的抗菌消炎作用,不能替代抗生素使用。
20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一.学习要点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其作用机制在于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的合成,亦称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药物分类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1.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
2.苯胺类,如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
3.吲哚基和茚基乙酸类,如吲哚美辛。
4.芳基丙酸类,如布洛芬。
5.芳基乙酸类,如双氯芬酸。
6.烯醇类,如吡罗昔康。
7,吡唑酮类,如保泰松。
8.烷酮类,如萘丁美酮。
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
共同作用1.抗炎作用:大多数解热镇痛药具有抗炎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有肯定疗效,但不能根治。
2.镇痛作用:具有中等程度镇痛作用,对临床常见的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或关节痛、痛经等有良好镇痛效果,并且不产生欣快感与成瘾性。
3.解热作用:降低发热者的体温,而对正常者几乎无影响。
作用机制都是通过抑制环加氧酶而抑制PG合成产生作用。
(一) 阿司匹林作用与用途1.解热镇痛及抗风湿作用: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抗炎、抗风湿作用也较强,控制急性风湿热的疗效迅速而确实。
2.影响血小板的功能:PG合成酶(环加氧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失活,减少血小板中TXA2的生成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小剂量用于防止血栓形成。
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包括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进展性心肌梗死患者,能降低病死率、再梗死率及脑缺血。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较大剂量口服引起胃溃疡及不易察觉的胃出血。
2.加重出血倾向:抑制环加氧酶,强而持久性抑制血小板TXA2合成,较少抑制血管壁PGI2合成,致使血小板聚集受到抑制,出血时间延长;大剂量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引起凝血障碍,加重出血。
3.水杨酸反应:使用剂量过大(≥5g/d)引起。
4.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可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
WN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热、镇痛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
关节炎、急性肌腱炎、滑液囊炎等,也可用于痛
经的治疗。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 上腹部不适,长期使用可引起胃出血,头痛、耳鸣、 眩晕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也有报道。少数患者有皮 肤黏膜过敏、血小板减少、头痛、 头晕及视力障 碍等不良反应。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轻,除与阿司匹林相同外,偶见 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五、芳基丙酸类
布洛芬(ibuprofen,C13H18O2)是第一个应用 到临床的丙酸类的NSAID。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本类药物为非选择性COX抑制剂,有明显的抗炎、
疹、粒细胞缺乏症、贫血、药热和黏膜损害等过敏
反应。过量中毒可引起肝损害。长期大量用药,尤
其是在肾功能低下者,可出现肾绞痛或急性肾衰竭
或慢性肾衰竭(镇痛药性肾病)。
第二节
三、吲哚类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吲哚美辛(indomethacin, C19H16ClNO4, 消炎痛)为人工合成的吲哚衍生物。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本品为强效抗炎镇痛药。此外,可以通过改变脂 肪酸的释放或摄取,降低白细胞间游离花生四烯 酸的浓度。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临床适用于各种中等程度疼痛、类风湿关节炎、 粘连性脊椎炎、非炎性关节痛、椎关节炎等引起 的疼痛,各种神经痛、手术及创伤后疼痛,以及 各种疼痛所致发热等。
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课件
解热镇痛药与氯丙嗪降温作用比较
氯丙嗪
NSAIDs
效应 作用机制
抑制体温调节 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解热 抑制环加氧酶 抑制PGs的合成和释放
特点
❖低温环境:降温(可降
发热、正常体温;环境温度
越 ❖低高,温降环温境越:显升著温)
只降发热体温 不降正常体温
用途
人工冬眠疗法(降温)
治疗发热
二、镇痛作用
组织损伤、 炎症或过敏
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 炎药课件
感冒常见
❖感冒的症状?
❖治疗药物有哪些?组成成份?
(西药、中药)
❖何种情况时考虑用解热药?特
别是儿童
教学要求
❖掌握:本类药的共同作用;水杨 酸类(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熟悉: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的作用特点;
❖了解:
❖本类药物作用与抑制体内前列腺 素的合成和释放的关系;
❖对COX-1的抑制作用越强,导致的不良反应就越大; ❖对COX-2的抑制作用越强,其抗炎、镇痛效果就越显著。
一、解热作用
感染原和细菌内毒素等外源性致热源
机体
细胞因子(IL-1、IL-6、TNF等)释放 下丘脑PG的合成增加
体温调节中枢(产热增加)
(一)
解热镇痛药
体温升高(发热)
作用特点:
❖ 仅使高热体温降至正常,对正常体温无影响。
❖大剂量(>100mg/d):抑制血管壁 COX, 使PGI2的生成减少,反促进血 栓的形成。
——前列环素(PGI2)是血管扩张剂, 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
❖小剂量:可用于预防脑血栓及心肌梗塞。 ❖用量不宜过大:(50-100mg)
3、阿司匹林研究进展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四、芳 基 丙 酸 类 布洛芬(ibuprofen)较吲哚美辛稍便宜 【作用特点】 具有较好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因其胃肠道反应较轻, 易于耐受而较常用。 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常用于镇痛,非处 方药,口服,最常见胃肠道反应,长期胃出血, 妊娠、哺乳妇女不建议应用。
萘普生(naproxen)、酮洛芬(ketoprofen) 与布洛芬同类药,其作用、用途均相似。
5-HPETE :5-氢过氧化二十碳四烯酸 12-HETE :12-氢二十碳四烯酸
PAF:血小板活化因子Leabharlann 生成 功能COX-1
固有
生理学: 保护胃肠粘膜 调节血小板聚集 (TXA2) 调节外周血管阻力 (PGI2) 调节肾血流分布 (PGI、PGE)
COX-2
需经诱导 生理学: 妊娠时PG生成增加 病理学: 生成蛋白酶,PG及致 炎介质,引起炎症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来自柳树皮,价廉, 应用最广,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家庭常 备的镇痛药品。
【体内过程】
1.口服易吸收,以水杨酸形式分布到全身如关 节腔、脑脊液、胎盘。
2.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80-90%。
3.肝内氧化代谢,尿液PH的变化可影响其排 泄。
4.口服1g以下,一级动力学消除;口服1g以 上,零级动力学消除,易中毒。
PGI2
(血管舒张 剂;痛敏感
血小板解聚)
TAX2 (血栓形
成;血管 收缩剂)
-
支气管收缩剂; 趋化性↑
LTA4
5-脂氧酶
抑制剂
LTB4
(趋化性)
PG
拮-
抗
剂
PGF2
(支气管
收缩剂)
PGD2
PGE2
第20章解 热 镇 痛 抗 炎 药
阿司匹林
2.影响血栓形成
小剂量(50~100mg)防治血栓 形成疾病:缺血性心肌病、心 绞痛、进展性心肌梗塞,血管 成形术,脑缺血患者。
阿司匹林
2.影响血栓形成
低浓度 花 生 COX 四 烯 COX 酸 高浓度
阿司匹林
每日口服75mg
(血小板) TXA2 抗血栓形成 PGI2
血栓形成
PGH2/PGG2
• 3、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应该选用肠溶剂型; 但在疾病发作的急性期,为使药物尽快起 效,首剂应该服用普通阿司匹林片;如果 是肠溶片剂,需嚼碎服用。 • 4、长期使用的最佳剂量为每天100(75-150) 毫克。每天150-250毫克主要在急性期使用。
阿司匹林
减少阿司匹林出血
阿司匹林
选用肠溶剂型(是长期服用的最佳选择) 非肠溶剂型(片剂、泡腾片)适用于急性期首剂服用 或解热镇痛药物短期应用; 对胃粘膜有刺激,饭后服用可降低副作用。 每天一次,睡前空腹服用 每天约有1/10血小板是新生成且具有功能,坚持每天 服用一次阿司匹林即可抑制新生成的血小板。停用 阿司匹林48小时,保护作用一般丧失。 血小板的产生主要是晚上18~24时,夜间血液粘稠, 血小板易聚集。因此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高峰为上午6 ~12时。而阿司匹林服用后需3 ~4小时才发挥最大 效应。
– – – –
吲哚基和茚基乙酸类 吲哚美辛 芳基丙酸类 布洛芬 芳基乙酸类 双氯芬酸 烯醇类 吡罗昔康 美洛昔康
• 吡唑酮类 • 烷酮类
保泰松 萘丁美酮
一、水杨酸类
(salicylates)
阿司匹林(aspirin ,乙酰水杨酸) 【体内过程】 po 胃 吸收 酯酶 水杨酸 小肠
分布
血浆蛋白结合率
阿司匹林
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热镇痛药与氯丙嗪的解热特点区别:
解热镇痛药:
氯丙嗪:
1.不受环境影响。
1.降温作用受环境温度影响,环
2.使发热病人T降低至正 境温度越低,降温效果越明显。
常,而对正常人T无影 2.在物理降温配合下,可使正常
响。
人T和病理性T降低至34。 C以下
2.对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退热、止 痛、抗炎、消肿效果,但无病因治疗作用, 不能根治,只能延缓和减轻器质性损害的发 生。
4.其他 (1)防治血栓形成 NSAIDs可抑制COX,减少血栓 素 A2(TXA2)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2)抗肿瘤作用 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可
能均有抑制作用。
【发热】 当外热原(病原微生物、内毒素
等)进入机体后→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 放内热原(白三烯)→作用于下丘脑前部 →PG合成与释放↑→刺激体温调节中枢→ 调定点上移→体温↑。
图:解热镇痛药的解热机制
【发热】 当外热原(病原微生物、内毒素等
)进入机体后→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放内 热原(白三烯、脂氧素、羟基环氧素)→作 用于下丘脑前部→ PG合成与释放↑ →刺激 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体温↑。
内容提要
3.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
包括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尼美舒利等。
4.抗痛风药 痛风药物按药理作用分为以下几类:
(1)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如别嘌醇; (2)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如丙磺舒、苯磺吡酮、苯溴
马隆等; (3)抑制白细胞游走进入关节的药物如秋水仙碱等; (4)一般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如NSAIDs等。
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其抗炎 作用与糖皮质激素不同,故称为NSAIDS。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PPT课件
4
共同的作用机理:
PG合成酶活性
PG合成
PG:前列腺素
5
(一)解热作用
体温
6
1、体温调节的生理示意图:
调定点( 37 ℃左右)
产热 寒冷
皮肤血管收缩
散热 酷暑
皮肤血管扩张
肌肉收缩—寒颤
出汗
7
发热的机理示意图
调定点上移(> 37 ℃)
产热增加 作冷
肌肉收缩—寒颤
皮肤血管收缩
8
2、解2、热发药热的作病用理原理
14
5、应用注意事项
(1)不能见热就退; (2)小儿、年老、体弱者剂量不宜过
大 (3)重视对因治疗
15
6、用途:
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
16
(二)抗炎
炎症
17
炎性刺激 炎症的症状及病机
组织细胞
①红
③热
PGS、组胺 、 缓激肽、
扩张血管
释
② 组织水肿
放 致
LTS 、缓激肽、 PAF、组胺
血管通透性增加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1
目的要求
1、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作用和 作用机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5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PGH
2
LTC4
•
• LTD4 LTE4
PGI2 图20-1
•PGE2 •PGF
PGs的生物合成及2•P作G用D
TXA2
2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共同药理作用 一、抗炎作用:具有抗炎、抗风湿 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 节炎的症状有肯定的疗效。
•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1. 炎症
•损伤因子 细胞因子IL1 •/IL-6/IL-8/TNF COX2
)
•机制:抑制环氧酶(cyclooxygenase, COX)——
•
抑制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PGS)的
合成。
•⊙阿斯匹林类药物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膜磷脂 •PLA2
•花生四烯酸
•脂氧酶
•COX
•环氧酶
•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
•5-HPETE
•PGG2
LTB4
• 著,可用于鉴别诊断。
• ② 类风湿关节炎: 缓解症状,为首选药。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2.影响血小板功能
•
阿司匹林(一) PG合成酶
•
• 血小板磷脂 →花生四烯酸 → 环内过氧化物
•( 血
PGG2、PGH2)→TXA2→
释放ADP→血小板聚集→
• 栓形成 。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小剂量: 抑制血小板环氧酶(不可逆性抑制),
•
• 5、瑞夷综合征:儿童病毒感染流感(麻疹、水痘等)
•
阿司匹林退热,偶致急性脂肪肝变性-脑病
•
综合征,预后很差,死亡率高。
•
•
儿童病毒感染:宜用对乙酰氨基酚(对外周环氧
•
酶不明显),不用阿司匹林退热。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二、苯胺类
•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扑热息痛)
•
•1. 为非那西汀体内代谢物。
•
•
•非选择性药物:
•抑制COX-2, 解热、镇痛和抗炎。
•抑制COX-1, 引起胃粘膜损害、出血,损害肾
功——不良反应。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塞来昔布(celecoxib)
•
1. 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 2. 选择性抑制COX-2(强COX-1 数百倍), 治 疗量
• 对COX-1型无明显影响。
• 3. 应用: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术 后
• 镇痛、 牙痛、痛经等。
• 4. 不良反应:较非选择性药物轻,但仍有损害。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罗非昔布
•选择性抑制COX2,主要用于骨关节炎
• 尼美舒利(nimesulide)
•1. 新型NSAID,较高的选择性抑制 COX2。 •2. 抗炎作用强、不良反应小; •3. 主要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 炎、腰腿痛、牙痛、痛经治疗。
2、凝血障碍:加重出血、凝血时间延长(抗血小板) 大剂量:降低凝血酶原生成(VK对抗) 手术前一周禁用;出血倾向疾病禁用。
3、水杨酸反应:>5g/d,恶心、呕吐、头痛、耳 鸣、精神错乱等。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4、过敏反应: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
•
诱发“阿司匹林哮喘”。
•
治疗哮喘:抗组胺药、激素, Adr 无效。
。
• 应用于 • (1)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 • (2)顽固性发热(其他药无效)
•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不良反应] 较多,高达30%-50%,20%停药。 1.胃肠反应:诱发或加重溃疡,胃出血等。 2.中枢症状:有头痛、幻觉、精神症状。 3.造血系统: 各种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贫血。 4.过敏反应: 皮疹,哮喘,多见儿童,甚至死亡。
(一)
(一)
黄嘌呤氧化酶
别嘌呤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尿酸生成。
2. 偶见过敏,白细胞↓,转氨酶↑。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丙磺舒
1. 在近曲小管与尿酸竞争重吸收,促尿酸排 泄,无抗炎镇痛作用。
2. 应用: ⑴ 促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治疗痛风。 ⑵ 合用青霉素,提高青霉素血药浓度。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二、镇痛作用 :中等强度的镇痛作 用,对慢性钝痛有效,如头痛,牙 痛,肌肉痛,关节痛,神经痛和痛 经等。无成瘾性 。主要作用部位是 在外周。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疼痛 •损伤或炎症等→释放致痛物质(缓激肽、组胺、 5-HT、PG等)
•PG: 致痛作用弱,增敏缓激肽致痛强。 • •解热镇痛药:主要作用外周,抑制PG合成,缓解 炎症疼痛效果好。
•2. 解热较强(中枢抑制PG合成酶较强) • 镇痛较弱 • 无抗炎抗风湿作用(外周作用弱)
•3. 主要用于退热和镇痛 •4. 过量中毒也可引起肝损害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三、吲哚基和茚基乙酸类
•
•
吲哚美辛(idomethacin,消炎痛)
•
• 抑制PG合成最强药物之一,口服吸收迅速完全。
• 1.解热、抗炎、镇痛显著,对非炎症疼痛无效。 • 2.毒性大,非一线药,用于其他药无效,不长期用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解热镇痛药的复方配伍] • •1. 常与中枢抑制药、抗过敏药(抑制卡他症状) 、 • 咖啡因(缩脑血管)等配伍,缓解头痛和感冒 等 • 症状。
•2. 复方常含有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等,对肾脏和 血 • 细胞有毒性,要提高警惕。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附:抗痛风药 •痛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尿酸沉积 在肾、关节、结缔组织→炎症。 •治疗:急性发作(关节炎疼痛)——非甾体 抗 炎药慢性疾病——降低血尿酸。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五. 芳基乙酸类
• 双氯酚酸(diclofenac) 1.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强于吲哚美辛 • 2. 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
炎、骨关节炎、手术后疼痛、痛经等
• 3. 不良反应同aspirin
• 4. 首过消除明显,F为50%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
第二节 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
• •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三、解热作用:可降低发热者的体温, 使病人的体温恢复正常。而对正常人的 体温则没有影响。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正常体温:370C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散热)
• 3. 发热:感染、损伤、炎症等 → 细胞因子 IL-1,6、 干扰素、 TNF等生成,进入中枢→使下丘脑PG合成、 释放↑ →体温调定点上升,产热↑→发热。 • 益处:提高机体防御机能,热型有助诊断。 • 害处:不适,消耗体力,致惊厥。 •药物解热:对脑内直接注入PG引起发热无效,通过抑 制PG合成,解热。
禁忌:孕妇、儿童、精神异常、溃疡、癫痫及肾病者。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四、芳基丙酸类
• 布洛芬(ibuprofen) • 1. 解热镇痛抗炎,疗效相似阿司匹林
• 2. 胃肠刺激小
• 3. 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主要), • 也用于一般解热镇痛。
• 萘普生、非诺洛芬、酮洛芬、氟比洛芬、恶丙嗪
• 解热药:降低发热体温,须结合对因治疗。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第一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
• 一、水杨酸类
•
•水杨酸钠、乙酰水杨酸钠等。水杨酸钠因刺激性太大,仅供
外用。
•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 acetylsalicylic
acid)
•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药理作用与临床用途]
•
血栓素 (TXA2)↓,抗血栓形成。
•
•
大剂量: 抑制环氧酶(血管内皮),前列环素
•
(PGI2)↓,扩血管及抗血小板聚集能力↓。
• 治疗: 50-100mg/d,防止血栓形成。
•
⑴ 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梗)
•
⑵ 用于脑缺血疾病,防止脑血栓形成。
•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不易发现的胃出血(无 痛性出血,抑制COX-1,胃粘膜PGE2 合成), 禁用于胃溃疡。 预防:饭后嚼服,用缓释片,合用米索前列醇。
• 1.解热、镇痛及抗炎(抑制环氧酶,PG↓)
•
• 解热: 降发烧体温,不降正常体温,用于感冒发热、
•
风湿热等,口服0.3-0.6g,持续5-6h.
• 镇痛: 疗效可靠(不及镇痛药),适于慢性钝痛。
•பைடு நூலகம்
用于头、牙、神经、肌肉及痛经等。
• 抗炎、抗风湿:作用显著,症状缓解明显
• ① 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3-5g/日),疗效显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2020/11/25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抗炎药:
•甾 体 抗 炎 药 ( 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SAIDs,糖皮质激素类)
•⊙非甾体抗炎药(non-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兼解热镇痛(乙酰水杨酸类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秋水仙碱
• 对一般性疼痛,其他关节炎无效。 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抗炎(抑制粒细胞浸润)缓
解症状。 • 2. 不 良 反 应 胃 肠 反 应 较 常 见 ; 毒 性 可
见血便、肾毒性、骨髓抑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