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供应量与CPI关系的实证分析_田竞宸
货币供应量对消费价格指数的滞后性分析

货币供应量对消费价格指数的滞后性分析调节货币供应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我国居民的消费价格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采用2008年1 月至2012 年4 月的月度数据,针对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显示,M2的变化对CPI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影响。
标签: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货币供应量滞后期效应一、相关简介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M0:流通中的现金;(2)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3)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4)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从货币供应量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扩大货币供给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
消费价格指数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消费物价指数测量的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包括200多种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零售价格的平均变化值。
这200多种商品和服务被分为8个主要的类别。
在计算消费者物价指数时,每一个类别都有一个能显示其重要性的权数。
这些权数是通过向成千上万的家庭和个人调查他们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而确定的。
消费物价指数的计算公式为: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采用的是固定权数按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计算,即K拔=ΣKW/ΣW,固定权数为W,其中公式中分子的K为各种销售量的个体指数。
二、货币供应量与CPI之间的传导机制从传统的费雪交易方程式MV=PY可以看出,在货币流动速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实际上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制度变量,短时间内变化不大),货币供应量速度变化与价格水平变化具有下列关系:dm/M=dp/P+dy/Y。
考察同期CPI指数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关系的意义——基于我国2007年6月至2008年11月的实证分析

中图 分 类 号 :80 F 3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06 8 3 (0 0 1— 0 3 2 10 — 9 7 2 1 )6 0 2 —
20 07年 6 至 2 0 年 l 月 ,我 国 国 民经 济生 活 中 月 08 1
通 中的现金 ; = 十企业活 期存 款 +机关 团体部 队存款 Ml M0
发生了许多显著 的现象 , 但至少应包括两个 : 一是 C I P 指 +农村存 款 +个人 持有 的信用 卡类存款 ; M +城 乡居 M- 数 ( 度 同 比 , 文 同 ) 路 摸 高 , 大 体 上 处 于 6 9 民储 蓄存 款 +企 业存 款 中具 有 定 期 性 质 的存 款 + 托 类 月 下 一 并 %~ % 信
综上所述 ,文章采取实证分析予以分析表象上似乎 存在的同期 C I P 指数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 ,以此来 思 考将 这 两 者 之 间 联 系起 来 是 否 具 有 意 义 。
额可转让 定期存单 等,, M 是根据金 融工具 的不 断创新而
设置的。
C I 数 通 常作 为 衡 量 通 货 膨 胀 或 通 货 紧 缩 的 重 要 P指 指 标 。07年 6月 ~ 0 8 7月 ,P 的 走 势 表 明我 国 面 20 20 年 CI 临 明显 的通 货 膨 胀 压 力 。 据 2 0 年 1 修 正 的 《 根 03 2月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中 国人 民银 行 法 》 我 国货 币政 策 的 目标 是 保 , 持 币值稳定并 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 由此看来 , 国货币政 我
胀 压 力 加 大 的 同比 C I 数 和 单 边 、频 繁 的 货 币政 策 。通 过 借 助 一 元 线 性 回 归模 型 和 移 动 平 均 的 思 想 , P指 对 C I 数 和 货 币供 应 量 这 两者 的 月度 同 比值 的 进 行 分 析 ,试 图 从 实证 的 角度 找 到 这 两 者 之 间的 关 系 ,借 以 P指 论 证 : 同期 的 C I 标 来 评 价 货 币政 策 的 意 义 是 否 存 在 。 实证 发 现 以 同期 C I 标 来评 价 货 币政 策 的 意 以 P 指 P指 义 并 不 存 在 , 对 此做 出 了解释 , 此 表 明 : 能 以 货 币政 策 目标 的 短 期 变化 为 依 据 来 评 价 货 币政 策 。 并 借 不
物价指数与货币供应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物价指数与货币供应量关系的实证研究作者:陈红玉来源:《时代金融》2012年第03期【摘要】消费者物价指数即CPI,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生活消费品和支出服务项目费用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关系着国民生活水平状况,对其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也有重大现实的意义。
各大专家学者对物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费雪方程式以及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均指出物价与货币供应量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本文从国家统计局中取得1990-2009年的货币供应量M2以及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数据,运用单位根,协整等方法对两者进行分析研究,验证了这些理论,指出通胀现象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同时我们运用拉格朗日乘数最小二乘法检验得出,通胀率虽会受到其他因素如工资增长率的影响,但在计量统计上却并不显著。
因此,要控制我国现在的通货膨胀现象,最为关键的是需要央行采取果断的措施来控制市场中的流动性。
【关键词】CPI 货币供应量流动性偏好费雪方程式一、问题的提出物价对国民生活中具有重大的影响,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如果评选今年国内消费品市场的关键词,涨价二字可以说实至名归。
10月份CPI同比上涨4.4%,创25个月的新高,食品价格上涨更是达到了10.1%。
不断上升的物价让人们倍感压力,刚性上涨、供需失衡、货币超发、热钱炒作,各种声音不绝于耳。
各方均在呼吁严控物价。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研究物价水平的上涨的原因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货币主义认为货币至关重要,货币供应的变动影响产量、就业和物价的变动,而且是影响这些变动的主要因素和根本原因。
弗里德曼把通货膨胀、失业、生产停滞、经济波动等简单地看做是货币这个最重要的因素所起作用的结果,凯恩斯等古典经济学家也认为物价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经典理论是否正确,在是否符合我国的实情,同时除了货币供应量之外,我国的物价水平大幅上涨,还与那些因素有关?为此,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其加以研究说明。
二、模型的设定(一)物价指数的设定与选取不同的物价指数可以反映经济生活中不同的一面。
我国产出、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格 变动 影响机 制 提供 了理论 上 的支持 ,而货 币数量 论长 期 均衡理 论 的属性 又为研 究一 般物 价水平 与均 衡货 币供 给和
实际 产 出之 间 的关系 提供 了可能 。需要 注意 的是 ,现 金交 易说 以实 际产 出不变 为前提 的假 设不 符合我 国现 实 。
物价 上涨 隐忧背 景下 ,专家 在抑制 通货 膨胀 和保持 经济 平
稳较 快发 展的优 先 目标确定 问题 上展 开过争 论 。针对通 货
膨胀 ,国家发改 委 曾撰 文指 出央行 超 发货 币是 主 要 原 因 。 关 于物价 水平 与货 币供给 和实 际产 出之 间的关 系 ,传 统货 币数 量论 的现 金交 易说给 出 了经典解 释 ,但 由于其苛 刻 的 前 提假设 和恒 等式 的特点 所带 来建模 和数 据处 理上 可能存
1 引 言
一
般物价 水平 的每 一变动 总会 对经 济个体 的消 费 、储
蓄和投 资行 为产 生影 响 ,因此 一般 物价 水平变 动 的度量 即 C P I 指数 受到普 遍关 注 。在我 国经 济发 展存 在 不 确定 性 和
2 理论 依据
作 为经典 货 币数 量论 ,现 金交 易说在 经济 中货 币需 求 决 定机制 解 释的 同时 ,也 为在 同样 的框架 下探 求现 实 中价
面 的研 究 ,如 :产 出对 物价水 平 的影 响或者货 币供 应量 对 物价水 平 的影 响 。刘 斌 ( 2 0 0 2 ) 以中国的数据 为基础 ,
实证 结论 表明 ,中 国的货 币供给 在长期 是均 衡 的 ,在长 期 和短 期货 币供应 量 的变化 和物价 存在 双 向的影 响关系 。赵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关系研究-宏观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关系研究-宏观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引言近些年来,物价飞涨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政府,也是国内外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至2007 年起,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逐渐开始严重,当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了4.8%。
2008 年,为了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更是让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当年达到5.9%。
高位的通货膨胀,蒸发了居民的财富,引发社会的。
为了抑制物价的不断攀升,2010 年动用了高强度的货币政策。
但是这种货币政策持续性并没有那么就,近两年物价不仅开始抬头上涨,还有更强烈的通胀预期。
物价问题不仅关系到民生,还关系到国家稳定性。
对于如何控制物价,很多学者都提出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加必然会引发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有人认为需求旺盛、供给不足是物价上升的主要原因;也有人认为国家政策漏洞,给炒作者提供炒物价的机会。
不管怎么样的观点,如果没有货币供应量的加大,整体物价短时间都不会迅速上涨的。
本文立足于广义货币对物价影响的角度,研究通货膨胀问题,以期能够梳理出我国货币供应量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关系。
二、模型、变量和数据为了更加清晰研究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1990 年到2012 年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度数据,在单整和Johansen 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利用Granger 因果检验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与CPI 的内在联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在得出因果关系基础上建立向量自回归VAR 模型。
对于数据的处理上,为了使两者处于同一量级,减少异方差性和伪回归,采用CPI 的年度增幅与货币供应量年度增长率。
三、模型实证检验过程与结果(一)单整检验如果把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当作平稳的时间序列,实际上就会破坏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得出的R2、F、t 统计量都是失效的,分析、检验、预测的结果也都是无效的。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货币供应量与CPI关系实证分析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货币供应量与CPI关系实证分析2012-05-09摘要:本文在阐述我国CPI与货币供应量现状的基础上,从M0、M1、M2三方面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对CPI的影响机制。
本文采用分位数自回归实证方法对比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增速与CPI的关系,结果表明:CPI处于低位和处于高位时,三个层次货币供应量对其影响程度和影响机制均不相同,依据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不同进而选择不同货币政策工具有利于更有效的控制CPI变化。
关键词:CPI、货币供应量、分位数回归一、引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信贷投放较多,货币增长较快,而我国经济先于其他国家恢复增长又吸引了大量国外投资资本流入,国内外两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国内流动性过于充裕。
在2011年CPI高企的大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操作重点为“控通胀”,从适度宽松转向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此阶段,央行主要采用“提准”这一数量工具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CPI走势,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如何?作用机制又是怎样的?本文分析了分位数回归较传统最小二乘法更适用于分析金融时间序列的优势,并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货币供应量与CPI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现代经济学认为,当一国经济高速增长时,生产和消费需求增长,工资上涨、失业下降,同时伴随着物价增长。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经济高速增长,CPI却并未像预期的那样快速升高,甚至在2009年和2010年还出现了“通货紧缩”,如何理解这一现象?当局为了各种政策目标,需要不断调整货币政策,依据过去经验研究理论,货币增发后半年CPI会受影响上升,回顾近十年货币供应量与CPI变动趋势,发现货币供应量变动轨迹与CPI呈现相似趋势,是否两者存在可辨识的数量相关关系?当2011年CPI成为调控重点时,货币政策工具更是被频繁应用。
在全球货币大宽松的大背景下,将CPI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决策层又应依据何种标准选择未来的货币政策工具?(一)2000年至今CPI增长趋势2006年初CPI达到短期内最低点后进入较快的上涨时期,央行在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4次加息、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此一系列操作后,CPI进入迅速下降期间,于2009年7月达到最低值,同比降低1.80%。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的实证分析

接关 系 到我 国经济 金 融决策 的现实 问题 。 本 文拟 采 用 1 9 9 0 - - - 2 0 1 2 年 间 的年 度数 据 , 运 用
数量经济方法 , 在单整和 J o h a n s e n 协 整检 验 的基 础 上, 利用 G r a n g e r 因 果 检 验 对 我 国货 币 供 应 量 M 。 、 M。 、 M: 与 居 民消 费 价 格 指 数 ( C P I ) 的 内在 联 系 进 行
一
、
引言
义 货 币 供应 量 M 同 比增 长超 过 3 0 %, 增 速 比上 年 高
近 年来 , 通 货膨 胀 问题 一 直是 国 内外 关 注 的一
个焦点 。2 0 0 8 年, 为了应对 由美 国次贷危机引发 的 全 球 经济 危 机 , 我 国政府 采 用 了积极 的财 政 政策 和 适度宽松 的货 币政策。 虽然 G D P的增 速达 到 预 期 的 目标 , 经 济 维持 着 快 速 增长 , 但 货 币供 应 量 的增 加 对 物价 水 平 的影 响 逐 渐 显现 出来 。 为 了抑制 物 价 的不 断 攀 升 , 2 0 1 0 年 以后 中央银 行 连 续 动用 了加 息 、 上 调法 定 存 款 准备 金 率等 货 币政策 工具 , 收 到 了明显 的效 果 。 然而 , 进入 2 0 1 2 年 以后 , 随着 物 价 的 回落 , 我 国 宏 观 经 济稳 增 长 的压力 日益 凸 显 , 特别 是伴 随着货 币供 应量 的快 速膨 胀 ( 目前广 义货 币供 应量 M 已超 过 1 0 0万亿 元 ) , 人 们 对 通 货 膨 胀 的 预 期 又 开 始 加
CPI与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实证分析一、模型设定与变量的选取(一)选取广义货币量(M2)代表货币供应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代表物价水平。
广义货币供给包括货币与准货币,即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散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等,为衡量经济体系中货币供应量的常用指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衡量了消费品价格变化,此处用来代表价格水平的指标。
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及实证分析的有效性,此处选取1996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广义货币供给量M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作为分析的样本。
数据来源国研网、国家统计局网站等。
(单位:亿元)(图1:M2货币供应量变化情况)(图2:CPI变化趋势)(二)模型设定货币数量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经济体系中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将会对价格水平和产出造成影响。
由交易方程式MV=PY可知,如果货币流通速度稳定,货币供给M 的增加将引起一国名义收入的增加。
将其移项,可得P=MV/Y 。
当货币流通速度V稳定可测,实际收入Y 在短期内不变时,货币供给M 的增加将会使价格水平P同比例增加。
为了此处对交易方程式做简单变化,建立如下模型:CPI=C1+C2*M2+u。
CPI表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M2代表广义货币供应量,u为随机干扰项。
通过回归得到C1和C2的估计值。
二、分析(1)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目的在于确定时间序列数据是否平稳性。
因为对于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容易导致“伪回归”现象的发生。
另外进行协整检验前,确定两个变量是否具有相同的单位根。
进行单位根检验经常使用增广迪基-富勒(ADF)检验。
检验结果如下:(注意:原假设是不平稳)表1:M2和CPI的ADF检验值分析结果:由表1可知,虽然M2在5%、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1%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原假设,故M2是不平稳的。
CPI的ADF检验值大于临界值,故也是不平稳,还有单位根。
而一阶差分△M2、△CPI的ADF检验值均小于各自1%水平的临界值可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是平稳序列。
关于我国CPI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及预测

关于我国CPI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及预测一、CPI的定义和统计方法二、CP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三、CPI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四、CPI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五、CPI的经验预测方法一、CPI的定义和统计方法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它反映了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在不同时间段的价格变化情况。
CPI的统计方法是通过调查一定数量的家庭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及其比重,得出一个权重平均数。
二、CP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的增长会带来物价上涨,而CPI的变动也反映了经济的增长情况。
通俗来说,经济增长会导致需求增加,进而促使供需不平衡,价格上涨,反之则价格下跌。
从长期来看,CPI变动和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的趋势。
三、CPI与货币政策的关系CPI与货币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
货币政策实施时,会影响货币供给及利率水平,从而影响经济与物价。
货币紧缩政策会减少货币供应,促使产业的经济活动减弱,价格回落,而货币宽松政策则会加快经济增长,从而促进物价上涨。
同时CPI的变化也反馈到货币政策的制定中。
四、CPI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通货膨胀使得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CPI作为评估物价变化的指标,是通货膨胀的一个体现。
CPI的增长率超过了一定的阈值,通货膨胀就会变得严重。
从长期来看,CPI和通货膨胀呈现了密切的关系。
五、CPI的经验预测方法CPI预测方法通过历史数据分析来预测未来CPI水平。
其中有很多方法,如趋势分析法、季节性模型等,但最为常见的是时间序列分析法。
通过时间序列的方法,可以利用过去的CPI数据,对未来的CPI进行预测。
五个案例分析:1、2019年CPI出现明显起伏波动的原因是什么?2019年CPI数据显示,上半年CPI同比涨幅较为稳定,而下半年出现了明显的起伏。
从原材料、人工成本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一季度受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的快速上涨是CPI出现明显起伏波动的因素之一,其次是油价上涨与工业品价格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加上人民币汇率下降等因素,导致CPI同比涨幅出现明显波动。
我国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汇率关系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汇率关系实证分析[提要] 货币供给会影响价格水平,国内价格水平又会影响到汇率变化。
本文分析我国货币供给量M1 、价格水平CPI和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之间的关系。
分析发现,我国货币供给量M1 与价格水平CPI 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货币供给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会造成CPI 上涨;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与价格水平之间没有太多的直接关系,不能由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所解释。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汇率;格兰杰因果分析;协整检验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 A收录日期:2015年4月3日近几年,我国的整体价格水平上涨较快,通货膨胀较为明显。
从2005 年至今,物价上涨接近40%。
在造成通货膨胀的诸多原因中,货币发行的作用不能被忽视。
2013 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0.65万亿元,而2003年末M2余额22.1 万亿元, 1 0年增长超过4倍。
中国货币总量与GDP 之比接近2 : 1 (2013年中国GDP总值56.88万亿元)。
可以看出,近几年货币发行速度的确增长较快。
这就是为什么不少人把货币发行作为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伴随着我国的通货膨胀,国内购买能力的下降,我国的货币购买力相对于美元等国际货币,却不断升值,即存在“内贬外升”现象。
这与经济常识和购买力平价理论并不符合。
根据货币供给和汇率决定理论,货币供给的增加可能会影响到价格水平;国内价格水平影响到汇率的变动。
能否确定我国货币发行是否是造成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和如何正确理解我国货币对内贬值却对外升值现象,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结合相关经济理论,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货币供给量M1 、价格水平CPI 和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正确理解我国货币供给、价格水平、汇率变化之间关系,解释有关经济现象,为货币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一、相关理论和研究(一)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
货币供给之所以影响价格水平,在于货币供给是否与货币需求一致。
我国货币发行量与CPI和GDP之间关系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发行量与CPI和GDP之间关系实证分析熊伟(浙江财经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该文主要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货币发行量与CPI、GDP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而不断演进。
同时针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发行量;M2;CPI;GDP关键词:货币发行量与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GDP(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者必然的联系。
从理论方面有古典的货币数量理论(费雪)、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都已经充分的论证了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同时西方国家的很多学者也对它们之间相关性做了很多实证研究,都证实了这种关系的存在。
就我国而言西方的理论是否符合我们的实际呢?本文主要通过实证的数据分析(所有数据来源人民银行网站与统计年鉴)来说明其中的共性和特性。
1.我国货币发行量与CPI和GDP的关系的实证分析1.1货币供给与GDP的关系。
1979年到2005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运行对金融的依赖程度逐步加深,货币总量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
一般而言,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又绝非存在着等比关系。
在改革过程中,货币增长的幅度相当大而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是存在的。
例如:1986年和1990年和2003年,虽然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分别为23.3%、28.1%、20%,但经济增长率不高,至于对货币供给加以控制而经济增长仍然旺盛的情况也不罕见,例如2004年,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要贯彻适度紧缩意向的短暂时间。
改革开放以来,货币供给量增长的幅度明显大于经济增长的幅度。
1.2货币供给与物价变动的关系1.2.1信贷扩张是产生物价上涨的直接原因。
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个货币现象。
当货币增加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正常需要量,在缺乏价格结构调整机制和回笼货币的有效手段以及完善的金融市场情况下,多余的货币经过一段时滞后,就会变为现实的购买力,引起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因此,物价上涨最直接的原因还是信贷过于扩张,货币供给超过经济增长。
中国货币供给量与CPI变动的实证研究

中国货币供给量与CPI变动的实证研究作者:张婷婷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24期内容摘要:2005年以来,CPI在媒体的报道和普通大众的切身感受中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作为物价变动的主成分,CPI变动的研究一直都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在货币供给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居民价格指数不断上升,这引发了大量学者对于货币供给量对CPI影响的研究。
本文利用eviews5.0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分析,试图通过研究我国货币供给量和CPI的关系,探讨二者的短期和长期均衡关系。
实证结果表明: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货币供应量的波动都能引起CPI波动。
关键词:货币供给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实证研究中国货币供给量和CPI变动的实证及结果分析(一)模型的选择陆云航(2005)在《中国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和GDP关系的经验研究:1952-2003》里提到,正如Chow(1987)所建议的,货币数量论作为对现实经济的近似,是分析中国价格水平变动的一个有用起点,货币供应量与真实产出的比率是解释中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变量。
所以本文的讨论也参照货币数量论。
由费雪的交易方程式MV=PY可以推出:P=V·M/Y上式两边取对数,则有:lnP=lnV+ln(M/Y)如果货币流通速度v在长期内是稳定的,那么也就意味着lnP与ln(M/Y)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Chow(1987,2002)以M0作为货币供应量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lnP与ln (M/Y)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在动态的情况下,lnP不仅受到ln(M/Y)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lnP和ln(M/Y)两个变量各自滞后一期值的影响。
设lnP对ln(M/Y)回归所得的残差项为ecmt,可以建立如下单方程误差修正模型:ΔlnPt=α+β1Δln(M/Y)+β2ΔlnPt-1+β3Δln(M/Y)t-1+β4ecmt-1+ut为了进一步探讨lnCPI和lnM0、lnM1、lnM2之间的关系,可以建立VAR模型:Xt=μ+θ1Xt-1+θ2Xt-2+…θkXt-k+vt上式中Xt=(lnPt,lnM0t,lnM1t,lnM2t)T,μ=(μ1,μ2,μ3)T,vt为向量白噪声,其均值为零,θ1、θ2、…、θk是待估的参数矩阵,k为滞后期数。
我国货币供给与GDP、CPI关系的实证分析

CONTEMPORARY ECONOMICS No.6,2020我国货币供给与GDP、CPI关系的实证分析章钰(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0)一、研究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
1980—1989年,GDP由7.8%增长到11.3%,其中1990—1999年,GDP年均增长率达到约10%。
近年来,我国经济总体上处于下行阶段,2010—2014年,GDP平均增长率下降到7.4%。
为促进经济增长,近年来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不断扩大货币供给量。
当前,由于我国近几年货币的发行量远远超过实际经济中的所需量,市场中一直维持着一个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并且对外国的储汇也很高。
外界指责我国对外汇的储备率过高是引发我国货币发行量持续超发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一直呈现指数的增长形式。
截止到2016年年底,我国的货币发行量M2已经高达140万亿人民币,相比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0万亿,M2是GDP的2倍,而到2013年3月末,我国M2已经首次突破百万亿大关,达到103.61万亿人民币。
2016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1.3%;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5%,比年初增加12.65万亿元,同比多增9257亿元。
以上数据都说明在实际情况中,我国市场经济增长货币量所需要的实际需求量远远低于国家货币的实际发行量。
二、研究意义自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改革以来,中央银行以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为中介的宏观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于货币供应量的分析和研究一直备受学者的关注。
从理论上来说,增加货币供给量可以降低基准利率,从而通过推动企业投资水平的增长,带动经济增长。
但是过多的货币供给也会给宏观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最为可能的是引起通货膨胀,导致市场投机行为,引起资产价格泡沫,从而又会阻碍经济的持续增长。
近年来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能否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又有哪些负面影响?本文将对此进行检测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CPI的相关性探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CPI的相关性探析作者:束姝妹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7年第10期摘要:本文将M1与M2当作货币供应量的指标,CPI当作通货膨胀指标,选取2001年1月至2015年5月的经济数据展开分析,探讨我国货币供应量与CPI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而且,货币供应量对 CPI 造成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CPI;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回归分析一、引言近年来,对货币供应量和CPI之间关系的课题研究有很多,但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证上都难以归于一致。
尽管已经有了一些较为有价值的论断,但从货币不同层次这一方向展开的研究还比较少。
本文就此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与CPI的相关性进行探析,希望为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二、我国货币供应量与CPI的分析(一)自2001年至今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分析本文自2001年开始分析。
调查发现,中国的M1和M2呈现出月增长的趋向,到了2015年5月,M1达到了343,085.86亿元,M2达到了1,307,357.63亿元。
通过对近几年数据的分析,探讨自2001年至今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情况。
其长期以来都保持着一定的增长速度,且已逐步变成国内制订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
由Wind给出的数据可知,M1与M2的增长趋势是趋于一致的。
而M1具有更加明显的流动性,属于被重点关注的。
为应对2007年下半年以来的通胀,第二年央行采取了紧缩政策,M1的同比增长速率明显下降。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央行又释放出巨量货币以增强流动性,短时间内刺激了国内经济,使得M1的增速急速回升,接着推出积极、平稳的相关政策, M1才逐步回落。
而M2的流动性没那么强,近年来,M2的增速处于10%左右。
2009年,央行开放市场业务扩大,当年的M2增速急剧增高,峰值接近 29.74%。
2010年,经济发展趋向稳定,此后,实施的政策大多属于稳健型,货币供应量增速减缓。
不过,国内的投资途径还不是很多,金融市场仍需完善。
中国货币供给量与CPI关系弱化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货币供给量与CPI关系弱化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货币供给量和物价水平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通常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涨。
因此,货币政策的实施必须密切关注货币供给量和物价水平的关系。
中国的货币供给量和物价水平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但近年来,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似乎逐渐弱化,这引起了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因此,对中国货币供给量和CPI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该研究将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探讨中国货币供给量和CPI之间的关系变化,并解释背后的原因。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货币供给量和CPI之间的关系演变通过分析过去几年货币供给量和CPI的变化情况,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出现了变化。
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强度及相关系数的变化,判断其关系是否逐渐弱化。
2. 影响中国货币供给量和CPI之间关系的因素分析探讨影响中国货币供给量和CPI之间关系的各种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基本面、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等。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种因素对货币供给量和CPI之间关系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解释。
3. 对政策的启示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和对未来中国货币政策的启示。
三、研究方法1.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通过对货币供给量和CPI历史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评估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 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通过收集相关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并通过统计学分析,分析不同变量对货币供给量和CPI之间的影响。
四、预期成果通过对中国货币供给量和CPI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这两个变量之间的演变趋势,找出对其影响的主要因素,并从中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和对未来中国货币政策的启示。
中国货币供应量(M2)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实证分析——基于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

中国货币供应量(M2)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实证分析——基于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中国货币供应量(M2)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实证分析——基于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一、人民币加入SDR的背景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真正走向世界的重要跨越,当今世界贸易由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这四种货币所垄断,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排在这四大货币之后。
为此,中国想要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量的关键,不仅仅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得人民币加入SDR才是最关键的一步。
中国在2011年正式加入WTO之后,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
显然,对于庞大的中国市场,这些绝对不是中国最终的成就,中国要向着国际化的道路更进一步,此时,加入SDR,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件事,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关键的一步。
二、人民币加入SDR后对出口的影响(一)支付方式变得更加方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居民收入也越来越高,导致更多的公民有想出国游玩的想法,更多的学生店铺深造,更多的产品出口。
人民币加入SDR 之后,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出国旅游、学习或者产品出口在贸易期间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这样可以减少汇兑的风险和降低在贸易期间所产生的费用成本差。
当然,随着人民币加入SDR之后,人民币国际化,外贸企业在网上的出口将变得更方便,不断能提升出口的效率,还能省下确认订单中的成本费用。
还有一点,可以减少对美元的过度依赖,使得国际货币更加多元化,支付方式更加便利。
(二)使得中国外贸出口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人民币加入SDR之后,中国外贸出口企业会增加开展跨境的一些收购、合并以及投资。
例如,在成本较低的地区开设工厂,又或者是投资一些新的领域等,可以有效的提升人民币的使用,开阔了人民币的国际结算,提高各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效率,使得我国出口企业更好的走出去,提升这些企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我国产出、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产出、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作者:高燕来源:《中国市场》2013年第41期摘要:本文对现金交易方程式进行了改进,并放松部分前提假设,在传统货币数量论框架内,基于2001年1月到2011年12月的季度数据,运用ECM模型并辅以脉冲响应等技术,对我国一般物价水平、货币供给和实际产出均衡值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产出、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在我国经济社会加速转轨时期,货币供给的通货膨胀滞后效应比较明显,超额货币供给是一般物价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而实际产出的变动对物价水平影响有限。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我国长期存在着超额货币供给,使其在满足实际产出增长所需资本投入的前提下仍然能够影响物价水平的变动,从而相应地弱化了实际产出变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因此管理我国的通货膨胀,实现我国经济低膨胀运行,应把控制货币或者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稳定物价水平作为主要手段。
关键词: 物价水平超额货币供给实际产出 ECM模型脉冲响应中文图书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一般物价水平的每一变动总会对经济个体的消费、储蓄和投资行为产生影响,因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度量即CPI指数受到普遍关注。
在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和物价上涨隐忧背景下,专家在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优先目标确定问题上展开过争论。
针对通货膨胀,国家发改委曾撰文指出央行超发货币是主要原因。
关于物价水平与货币供给和实际产出之间的关系,传统货币数量论的现金交易说给出了经典解释,但由于其苛刻的前提假设和恒等式的特点所带来建模和数据处理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在现金交易说的框架内对方程过程中各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传导路径尚未有权威的实证研究。
关于产出、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影响研究的文献不是很多,以前的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方面的研究,如:产出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或者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刘斌(2002)以中国的数据为基础,实证结论表明,中国的货币供给在长期是均衡的,在长期和短期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和物价存在双向的影响关系。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实证分析本文以我国2000年1月-2012年5月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的计量方法研究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和稳定物价水平的有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供给物价水平实证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自从2007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开始不断攀升,每个月的CPI都超过国际公认的3.0%的轻微通货膨胀底线,2008年全年CPI指数上涨5.9%(本文中所提到CPI相关数据均出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tjgb/),出现持续通胀现象。
虽然从2009年开始,CPI出现了回落,但PPI指标仍然较高,外贸顺差继续扩大,而且进出口总额占GDP的份额明显过大,我国对外依存度扩大,内外失衡,虚拟经济的不断膨胀引发了对经济过热的担忧,央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
货币增长率上升虽然不是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迫使总需求的“主动增加”,尤其是促进了资产价格的上涨,然后通过传导机制影响食品价格并有引发通胀的可能,进而影响经济的稳定增长。
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综述西方学者Bernanke(1992)在《联办基金利率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检验了M1、M2、联邦基金利率、票据利率与物价和产出的关系,认为基金利率是经济的Granger原因。
Mishkin(2001)通过对加拿大1971-199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存在一定关系,货币供应量能有效解释物价水平的短期波动。
(二)国内文献综述杨建明(2003)在收集整理我国季度CPI和GDP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均衡修正模型对中国1986-2001年货币供应量变动与产出、物价相关性进行协整分析。
其经验证据表明,在整个样本期内,狭义货币M1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CPI的相关性研究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CPI的相关性研究作者:赵林丹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6年第04期摘要:本文选取M1和M2作为货币供应量的指标,CPI作为通货膨胀指标,样本为2001年1月至2015年5月的月度数据,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论证货币供应量和CPI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与 CPI 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我国货币供应量对 CPI 存在滞后影响,通过调整M1和M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物价水平的上涨。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 CPI 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回归分析一、引言国内外现存文献中有关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不少,从理论和实证角度都很难形成统一结论。
虽现有文献已得出很多有价值的结论,但从货币不同层次研究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的文献并不多。
本文对我国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意在能为我国通货膨胀的治理提供一定依据。
二、中国货币供应量与CPI的描述性分析1.2001年以来中国货币供应量的特点。
央行于2001年修订了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因此本文以2001年作为研究的起始时间。
由wind数据库可知,我国货币供应量M1和M2均呈逐月增加的趋势,截止2015年5月,我国的M1为343,085.86亿元,M2为1,307,357.63亿元。
选取2001年1月至2015年5月Ml、M2增长率的月度数据,考察自2001年以来我国货币供给量的总体变动。
货币供应量自2001年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货币供应量已逐渐成为我国货币当局制定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作图看出,货币供应量M1和M2的增长率走势基本一致。
其中M1流动性较强,是央行重点调控的对象。
为抑制2007年下半年以来的通胀压力,2008年央行采用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多次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存款利率,M1的同比增速迅速下降。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央行又向社会投放了大量货币以释放流动性,短期内刺激了经济增长,M1增速迅速回升,之后我国采取积极、稳健和审慎的经济政策, M1才开始回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views6.0 软件中,有五种可供选择的决定确定趋势的情况。序列会 有非零均值,或有确定趋势,协整方程也可能会有截距项和确定趋 势,而协整的 LR 检验统计量的渐近分布不再是通常的x2 分布,它的 分布依赖于与确定趋势有关的假设。基于单位根测试的结果,我们 选择第三种情况来测试协整向量的个数,即在水平层面的数据有确 定性线性趋势项,在协整等式中只包含截距项。在既定的 2 个滞后 期长度的情况下,趋势统计结果表明有 1 个协整关系,而最大特征 值的统计结果表明有 1 个协整关系,趋势统计结果和最大特征值的 统计结果相同。
参考文献
[1]潘成夫.银行结售汇与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实证分析—— —以广 东省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2).
[2]匡亚斌.汇率预期与结售汇、进出口的关系[J].中国集体经济, 2010(5).
[3]韦 明 . 影 响 结 售 汇 正 常 进 行 的 原 因 分 析 [J]. 对 外 经 贸 实 务 , 2000(2).
参考文献
[1]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张世英,樊智.协整理论与波动模型[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基金项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田竞宸(1990-),女,北京市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 融学院 2012 级硕士研究生,金融专业,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图 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广义货币供应量的脉冲响应函数 由图 2 可知,给定一个标准差的正向 M2 货币冲击,居民消费 价格指数在第 3 期达到最大值,之后缓慢下降持续到第 6 期,这说 明广义货币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正向的影响且有滞后期较长。 四、结论 本文在对 CPI 和货币供应量的时间序列单整和 Johansen 协整 的基础上,运用 Granger 因果检验,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根
作者简介:安普帅(1987-),男,汉族,山东菏泽人,任职于中国 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研究方向:统计学;李婕(1985-),女,汉 族,山东青岛人,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研究方向: 金融学。
(上接第 7 页)
据数据结果得出以下的结论: 货币供应量在滞后一定时期内对 CPI 有影响,而 CPI 对货币供
应量的影响没有得到证明。换言之,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指数变化有 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引起物价变化的原因。这一实证结 论符合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的一般原理,是对纸 币流通规律的现实验证。广义货币对 CPI 的影响不同于现金,因为 其中的准货币不能立即形成购买力,因此其对 CPI 的影响具有较长 滞后期。根据以上结论,我们认为,为了保持物价稳定,要通过货币 政策的实施,控制货币供应的总量,使货币供应量的增速与经济增 长对货币的需要大体适应。
[4]王磊.汇率、利率及其联动影响国际短期资本流入我国的实 证研究[J].海南金融,2008(11).
[5]陈学彬.中国国际资本流入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 研究,2007(12).
[6]刘连营.中美利差对我国跨境收支影响的实证研究[J].山东财 政学院学报,2011(7).
[7]赵慧、吴迪、王晓竞.银行结售汇影响因素实证探讨[J].中国外 汇,2010(6).
表 1 Johansen 协整检验结果(迹统计量)
表 2 Johansen 协整检验结果(最大特征值根统计量)
(三)Granger 因果检验 判断一个变量的变化是否是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原因,是计量经 济学中常见的问题。Granger 提出一个判断因果关系的检验。我们样 本中的所有变量是一阶差分单位根过程,并且存在协整关系,因此 我们运行基于一阶差分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测试。 表 3 货币供应量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四)VAR 模型的估计 1980 年,西姆斯将 VAR 模型引入到经济学中,推动了经济系 统动态性分析的广泛应用。VAR 模型通常用于相关时间序列系统 的预测和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从而解释各种经济冲击 对经济变量形成的影响[2]。
(下转第 9 页)
Times Finance
7
时 2影0响14,从年长第期来1看期,境中内旬外刊利差的变动对净结汇的影响可忽略。 代 金金融监融管。通过改进监管方式,建立全方位、高频率、N多O角.度1,的2监01管4
Times Finance
9
(总第表5340 净期结)汇与利差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输出结果Times Fi体n系an,加ce强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主体(市C场u化m行u为la的ti监ve管ty,切N实O.防5范40金) 融风险。三是建立疏导机制,减轻外汇占款压力。鼓励“藏汇于民”和 机构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完善投资渠道,逐步改变涉汇主体多年形 成的强制结汇观念和意愿;支持企业“走出去”,适度降低外汇储备, 实现外汇收支均衡。
2014 年第 1 期中旬刊 (总第 540 期)
时代金融
Times Finance
NO. 1,2014 (CumulativetyNO. 540)
我国货币供量与 CPI 关系的实证分析
田竞宸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70)
【摘要】本文采用我国 1990 年 -2012 年数据,运用数量经济方法,在单整和 Johansen 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利用 Granger 因果检验对我国广 义货币供应量与 CPI 的内在联系进行实证分析,并进行 VAR 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与 CPI 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我国广义货 币供应量对 CPI 存在的较长滞后影响。
从表 3 的输出结果可以发现,长期来看,利差与净结汇之间的 长期动态关系为不显著的负向关系,误差修正估计也显示,其调整 力度最大,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 0.6796 的调整力度将 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利率差对我国净结汇的影响力度不 大,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的解释力不强。
五、结论及启示 结论:通过本文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一是汇率、汇 差与净结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对其影响均为正,验证了本 文前面分析的传导渠道。二是从影响的重要程度来看,对净结汇影 响大小依次为汇率、汇差和利差,套利性因素(如境内外汇贷款、企 业跨境贸易融资等)对其也存在正向影响,但是程度较低。三是利率 平价理论对我国净结汇的解释力不足,我国现阶段尚处于外汇管理 阶段,资本项目管制为热钱流动带来了较高的成本,利率对我国净 结汇的影响不大。 启示:一是积极推进人民币利率及汇率的市场化。继续按照可 控、有序、渐进的原则推进人民币汇率及利率市场化,完善 SHIBOR 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推进境内外市场价格一体化,削弱境 内外汇差、利差导致的资金摆布风险。二是加强宏观审慎框架下的
Granger 因果检验的结果显示:在滞后一期、二期和三期的检验 中,1%的 显著 水 平上 拒绝 格 兰杰 因果 关 系 不 存 在 的 原 假 设 ,与 Johansen 协整分析一致,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的 Granger 原因。(2)在滞后一期、二期和三期检验中,1%的显著 水平上不拒绝格兰杰因果关系不存在的原假设,居民消费价格 CPI 不是货币供应量 M2。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 CPI 格兰杰因果检验 VAR 模型
一、引言 近些年来,物价飞涨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政府,也是国内外关 注和研究的焦点。至 2007 年起,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逐渐开始严 重,当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了 4.8%。2008 年,为了应对全球性 的金融危机,我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更是让通货膨胀进一步加 剧,当年达到 5.9%。高位的通货膨胀,蒸发了居民的财富,引发社会 的不满。为了抑制物价的不断攀升,2010 年动用了高强度的货币政 策。但是这种货币政策持续性并没有那么就,近两年物价不仅开始 抬头上涨,还有更强烈的通胀预期。 物价问题不仅关系到民生,还关系到国家稳定性。对于如何控 制物价,很多学者都提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快速 增加必然会引发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有人认为需求旺盛、供给不足 是物价上升的主要原因;也有人认为国家政策漏洞,给炒作者提供 炒物价的机会。不管怎么样的观点,如果没有货币供应量的加大,整 体物价短时间都不会迅速上涨的。本文立足于广义货币对物价影响 的角度,研究通货膨胀问题,以期能够梳理出我国货币供应量与居 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关系。 二、模型、变量和数据 为了更加清晰研究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 1990 年到 2012 年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度数据, 在单整和 Johansen 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利用 Granger 因果检验对我 国货币供应量与 CPI 的内在联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在得出因果关 系基础上建立向量自回归 VAR 模型。对于数据的处理上,为了使两 者处于同一量级,减少异方差性和伪回归,采用 CPI 的年度增幅与 货币供应量年度增长率。 三、模型实证检验过程与结果 (一)单整检验 如果把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当作平稳的时间序列,实际上就会破 坏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得出的 R2、F、t 统计量都是失效的,分析、检 验、预测的结果也都是无效的。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ADF 检验) 是对于时间序列计量分析有效性的基础。对数据进行单整检验是为 了检验时间序列的确定性与随机性,以排除谬误相关;同时也为 Johansen 协整检验与 Granger 因果检验提供保证。单整检验通常采 用的方法是扩展的迪克 - 福勒检验(ADF 检验)。 何 时 检 验 拒 绝 零 假 设(tσ<τ),即 原 序 列 不 存 在 单 位 根 ,为 平 稳序列,何时停止检验。根据估计出来的三个模型的适当形式,然 后通过 ADF 临界值表检验零假设:H0Iσ=0。只要其中一个模型的 检验结果拒绝了零假设(tσ<τ),就可以认为时间序列是平稳的。 同时,在实践中一般选取能够保证 ut 是白噪声的最小 P 值[1]。根据 计量模型可以得出 CPI 与 M2 时间序列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式平 稳的。 (二)Johansen 协整检验 协整关系对如何处理协整空间中的确定项非常敏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