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纳米载体_聚合物胶束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β—榄香烯纳米聚合物胶束包封率、载药量及释药性测定

β—榄香烯纳米聚合物胶束包封率、载药量及释药性测定

β—榄香烯纳米聚合物胶束包封率、载药量及释药性测定目的建立β-榄香烯纳米聚合物胶束包封率和载药量的RP-HPLC测定方法,并对其释药性进行考察。

方法以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DSPE-PEG2000)为载体材料制备载药胶束,采用石油醚萃取法测定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透析法对其释药性进行研究。

结果所制备的β-榄香烯纳米聚合物胶束平均包封率为89.47%,平均载药量为8.33%,体外释药缓慢。

结论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简便、准确,所制得的胶束具有缓释作用。

标签:β-榄香烯纳米聚合物胶束;包封率;载药量;释药性榄香烯是临床常用的中药广谱抗肿瘤药物,该药及其脂质体注射液和口服乳制剂通过抗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在体外及临床用于脑胶质瘤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一定不良反应[1-3]。

β-榄香烯是由榄香烯经精馏后去除γ、δ-榄香烯异构体,得到的抗癌单体有效成分[4]。

为增加β-榄香烯对血脑屏障的透过性及其载药制剂在肿瘤组织的通透和滞留增强效应,本课题组以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SPE-PEG2000)为载体材料,将其制成抗脑胶质瘤的新型脑靶向制剂,本研究对其包封率、载药量进行测定,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为进一步控制本品质量、优化制备工艺及其应用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试药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CENCO型涡旋仪(荷兰Breda公司),RCZ-6B3型药物溶出度仪(改装为释放溶出仪,上海黄海药检仪器有限公司),85-1型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江苏省金坛市友联仪器研究所),透析袋(截留分子量8000~15 000,上海华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旋转蒸发器RE-52A(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β-榄香烯原料药(含量>98%,自制),β-榄香烯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00268- 200401,供含量测定用),DSPE-PEG2000(上海艾韦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50922),甲醇为色谱纯,其余均为分析纯。

抗肿瘤药物靶向纳米载体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抗肿瘤药物靶向纳米载体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4、纳米粒子的制备
4、纳米粒子的制备
制备抗肿瘤药物靶向纳米载体的关键步骤是纳米粒子的制备。制备方法包括 物理法(如超声波法、喷雾干燥法等)和化学法(如乳化-交联法、沉淀法等)。 制备过程中需对工艺参数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纳米粒子的粒径、形貌和稳定性。
二、抗肿瘤药物靶向纳米载体的 应用研究
二、抗肿瘤药物靶向纳米载体的应用研究
抗肿瘤药物靶向纳米载体的 构建及应用研究
目录
01 一、抗肿瘤药物靶向 纳米载体的构建
03 三、结论
02 二、抗肿瘤药物靶向 纳米载体的应用研究
04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抗肿瘤药物靶向纳米载体是一种具有高度靶向性和高效性的新型药物传递系 统,能够将抗肿瘤药物精确地输送到肿瘤部位,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并降低副作 用。本次演示将介绍抗肿瘤药物靶向纳米载体的构建方法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 用研究。
二、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
二、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
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乳化-溶剂挥发法、喷雾干燥法、超临界流 体技术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例如,乳化 -溶剂挥发法可用于制备脂质体,喷雾干燥法可用于制备纳米粒和纳米球,超临 界流体技术则可用于制备高分子量药物载体。
一、抗肿瘤药物靶向纳米载体的 构建
一、抗肿瘤药物靶向纳米载体的构建
抗肿瘤药物靶向纳米载体的构建主要涉及载体材料的选取、药物装载、靶向 分子的修饰以及纳米粒子的制备等步骤。
1、载体材料的选取
1、载体材料的选取
抗肿瘤药物靶向纳米载体的关键要素之一是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载体材料 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可加工性,同时应具备一定的药物载体能 力。目前常用的载体材料包括天然高分子材料(如壳聚糖、透明质酸等)和合成 高分子材料(如聚乳酸、聚乙烯醇等)。

药物纳米载体 聚合物胶束的研究进展

药物纳米载体  聚合物胶束的研究进展

1、化学反应法
化学反应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药物分子嵌入到聚合物链中,从而形成聚合 物胶束。该方法常用的反应包括酯化反应、酰胺化反应和醚化反应等。这些反应 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将药物分子嵌入到聚合物链中,并形成稳定的聚合物胶束。
2、界面聚合法
界面聚合法是一种在水溶液中制备聚合物胶束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药物分 子添加到聚合物单体的水溶液中,然后在油水界面上进行聚合反应。随着聚合反 应的进行,聚合物胶束逐渐形成并从水溶液中分离出来。
的动力学行为来了解其结构和性质的 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分析聚合物胶束在溶液中的扩散系数、布朗运动等参数来 推算出其分子量和尺寸等参数。
三、药物纳米载体——聚合物胶 束的应用前景
随着药物纳米载体——聚合物胶束的不断发展,其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泛。 未来,药物纳米载体——聚合物胶束有望在药物递送、疫苗递送、组织工程等领 域得到广泛应用。
1、光谱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光谱数据来研究聚合物胶束的方法。该方法可以 通过测量光谱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等参数来推算出聚合物胶束的分子量和尺寸等 参数。
2、电镜观察法
电镜观察法是一种通过观察聚合物胶束的形态和尺寸来研究其结构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将聚合物胶束制成薄膜或涂层,然后在扫描电镜或透射电镜下进 行观察,从而获得聚合物胶束的形态和尺寸等信息。
3、自组装法
自组装法是一种通过分子自组装形成聚合物胶束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药物 分子和聚合物分子在水溶液中混合,然后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温度等参数,使 得药物分子和聚合物分子自组装形成聚合物胶束。
二、药物纳米载体——聚合物胶 束的研究方法
研究药物纳米载体——聚合物胶束的方法主要包括光谱分析法、电镜观察法、 动力学方法等。

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第29卷第5期化㊀学㊀研㊀究Vol.29㊀No.52018年9月CHEMICAL㊀RESEARCHSep.2018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柴㊀云,许㊀凯,常海波,张普玉∗(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功能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所,精细化学与工程研究所,河南省阻燃与功能材料工程实验室,河南开封475004)摘㊀要:聚合物胶束是具有疏水核心和亲水壳的自组装纳米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聚合物胶束具有载药范围广㊁结构稳定㊁体内滞留时间长㊁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可以通过肿瘤组织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被动地富集在癌组织中,也可以通过修饰聚合物胶束的表面基团来实现药物靶向给药.本文总结并分析了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包括聚合物胶束的功能特点㊁制备㊁应用和药物的包载.关键词:聚合物胶束;药物载体;靶向给药中图分类号:R9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1011(2018)05-0522-07ResearchprogressofpolymericmicellesasdrugcarriersCHAIYun XUKai CHANGHaibo ZHANGPuyu∗CollegeofChemistryandChemcialEngineering InstituteofFunctionalPolymerComposites InstituteofFineChemistryandEngineering EngineeringLaboratoryforFlameRetardantandFunctionalMaterialsofHemanProvinceHenanUniversity Kaifeng475004 Henan ChinaAbstract Polymericmicellesareself⁃assemblingnanoparticleswithahydrophobiccoreandahydrophilicshell.Asanoveldrugcarrier,polymermicelleshavethecharacteristicsofwidedrug⁃loadingrange,stablestructure,longresidencetimeinthebody,andlowsideeffects.Itcanbepassivelyenrichedincanceroustissuethroughthehighpermeabilityandretentioneffectoftumortissue,andtargetingdeliverycanalsobeachievedbymodifyingthesurfacegroupsofpolymermicelles.Thisarticlesummarizesandanalyzestheresearchprogressofpolymericmicellesasdrugcarriers,includingthefunctionalcharacteristics,preparation,applicationanddrugloadingofpolymermicelles.Keywords:polymermicelles;drugcarrier;targetingdelivery收稿日期:2018-05-19.作者简介:柴㊀云(1972-),女,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功能高分子.∗通讯联系人,E⁃mail:zhangpuyu@henu.edu.cn.㊀㊀与普通制剂药物相比,纳米药物载体具有特异性㊁靶向性㊁药物作用时间长㊁毒副反应小㊁载药范围广[1-3]等优点.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一些生物和基因药物比如DNA蛋白质等的应用完全依赖于有效的药物传递系统[4-6],比如聚合物胶束(PMs)㊁纳米脂质体[7]㊁固体脂质纳米粒[8]㊁纳米囊和纳米球[9]㊁纳米磁性颗粒等.聚合物胶束是近年来在众多疾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中研究最多的纳米载体之一.制备聚合物胶束的 经典 方法是用两亲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其中一种嵌段不溶形成胶束的核,另一种嵌段可溶形成胶束的壳(如图1所示),这种热力学驱动过程发生在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micelleconcentra⁃tion,CMC)以上[10].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氢键络合作用㊁静电相互作用㊁金属配位作用㊁化学反应诱导等原理制备.作为一种新的载体,聚合物胶束具有载药范围广㊁结构稳定㊁组织渗透性好㊁体内滞留时间长㊁能使药物有效到达靶点等特点.其中刺激响应性纳米胶束可根据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如温度㊁pH㊁氧化还原性㊁离子强度㊁磁㊁光㊁电㊁生物酶等作出响应,产生相应的结构形态㊁物理性质㊁化学性质等变化甚至突变[11].聚合物胶束增加了疏水性和脂溶性药物的溶第5期柴㊀云等: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523㊀图1㊀聚合物胶束的自组装Fig.1㊀Self⁃assemblyofpolymermicelles解性和稳定性,并且聚合物胶束的体积小不易被网状内皮细胞(reticulo⁃endothelialsystem,RES)吸收及肾排泄,又可以通过EPR效应选择性分布在肿瘤组织中,减少药物副作用.1㊀聚合物胶束的功能特点聚合物胶束是两亲性聚合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在分子间氢键㊁静电相互作用和范德华力等作用推动下自组装而成.聚合物胶束可以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低CMC的胶束在血液中具有较长的循环时间.由于聚合物胶束表面容易修饰,可以制备成和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药物载体,可以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也可以制备成对细胞内不同pH㊁温度㊁还原性具有响应作用的聚合物胶束从而实现聚合物胶束对病变部位的靶向作用.WANG等[12]分两步合成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N,N⁃异丙基丙烯酰胺⁃co⁃N⁃羟甲基丙烯酰胺)⁃b⁃己内酯[P⁃(N,N⁃isopropylacrylamide⁃co⁃N⁃hydroxy⁃methylacrylamide)⁃b⁃caprolactone][P⁃(NIPAAm⁃co⁃NHMAAm)⁃b⁃PCL](如图2所示),首先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羟基封端的P⁃(NIPAAm⁃co⁃NHMAAm),然后通过P⁃(NIPAAm⁃co⁃NHMAAm)的羟基端基作为引发剂的己内酯(CL)的本体开环聚合来制备P⁃(NIPAAm⁃co⁃NHMAAm)⁃b⁃PCL.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空白胶束对QBC939细胞的毒性很小,而载有DOX的胶束能够有效地抑制QBC939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体内实验表明,DOX负载的胶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显著抑制裸鼠的肿瘤生长.图2㊀P⁃(NIPAAm⁃co⁃HMAAm)⁃b⁃PCL的合成图Fig.2㊀SynthesisdiagramofP⁃(NIPAAm⁃co⁃HMAAm)⁃b⁃PCL524㊀化㊀学㊀研㊀究2018年㊀㊀PANJA等[13]制备了聚乙烯醇缩丁醛叶酸(FA),FA共轭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成接近球形的聚合物胶束,具有足够低的临界胶束浓度范围(0.59ˑ10-2 1.52ˑ10-2g/L)可以作为有效的药物载体.以共轭热响应嵌段共聚物PE⁃PCL⁃b⁃PNIPAM和PE⁃PCL⁃b⁃PNVCL为模板连接FA合成PE⁃PCL⁃b⁃PNI⁃PAM⁃FA和PE⁃PCL⁃b⁃PNVCL⁃FA(如图3所示),临界溶解温度(LCST)范围为30 39ħ,具有高的阿霉素(DOX)载药量(24.3%).与正常细胞(HaCaT)相比,细胞摄取研究证明FA⁃PM选择性内化至癌细胞(C6神经胶质瘤),负载DOX的FA⁃PMs体内施用到C6神经胶质瘤大鼠肿瘤模型中并在肿瘤细胞中积累,相对于对照,显著地抑制了肿瘤生长.图3㊀FA⁃共轭热响应嵌段共聚物PE⁃PCL⁃b⁃PNIPAM⁃FA和PE⁃PCL⁃b⁃PNVCL⁃FA的合成Fig.3㊀SynthesisofFA⁃conjugatedthermoresponsiveblockcopolymersPE⁃PCL⁃b⁃PNIPAM⁃FAandPE⁃PCL⁃b⁃PNVCL⁃FA2㊀聚合物胶束的制备2.1㊀直接溶解法当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中亲水嵌段占比较高即水溶性较好时,将共聚物直接溶解于水中,也可采用加热㊁搅拌等方式促使共聚物溶解,通常在共聚物浓度高于CMC时,疏水链段难溶于水在水中聚集形成胶束的核,亲水链段易溶于水向水中伸展形成胶束的壳而形成胶束.AZUMA等[14]用尿素㊁苯胺和甲基丙烯酸酯合成了一种新的单体(如图4(a)所示),通过尿素在二氯甲烷溶剂中的分子间作用力而高效地自组装成胶束.亚胺作为动态的共价键可以响应外部刺激,比如pH的变化(如图4(b)所示).通过调节混合溶剂组分的比例㊁嵌段共聚物的结构㊁单体的浓度可以精确地控制胶束的相对分子质量,在药物载体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2.2㊀透析法透析法一般适用于溶解性较差的共聚物.首先将嵌段共聚物溶解在溶剂中,待完全溶解后将其转入透析袋,放进选择性溶剂中进行透析操作.在透析过程中,原溶剂逐渐被选择性溶剂置换,亲溶剂部分形成胶束的壳,疏溶剂部分形成胶束的核,共聚物发生自组装从而形成胶束[15].2.3㊀溶剂诱导法将两亲性共聚物溶解在亲疏水链段共溶的低沸点有机溶剂中,搅拌状态下将水溶液滴加到混合溶液中,随着水溶液的加入,亲水链段溶于水向水中伸展形成胶束的壳,疏水链段则慢慢聚集形成胶束的核,随后将有机溶剂蒸发除去,得到核⁃壳结构的聚合物胶束[16].3㊀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3.1㊀药物增容作用具有小颗粒尺寸,高负载能力,长循环时间和在体内病理部位累积能力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药物载体的开发对于难溶性药物的递送尤其重要[17].首先低水溶性的药物容易导致吸收不良,生第5期柴㊀云等: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525㊀图4㊀(a)通过氢键嵌段共聚物胶束在有机溶剂中亚胺官能团交联合成亚胺微凝胶星形聚合物(b)星形聚合物的官能化Fig.4㊀(a)Synthesisofimine⁃microgelstarpolymersviatheImine⁃Crosslinkingofhydrogen⁃bondingblockcopolymermicellesinorganicmediaand(b)functionsofthestarpolymers物利用度低,尤其是口服给药时;其次静脉给药时难溶性药物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比如栓塞,严重的可能导致呼吸系统衰竭,并且还可能导致局部药物浓度过高.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大量高活性的药物约有一半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这就导致很多被鉴定有高潜在价值的药物没有进入下一步开发.而胶束的疏水核心为难溶性药物提供了适合的环境,增加了药物的溶解度.LUO等[18]合成了pH响应的环氧化的PMAA2⁃b⁃epoHTPB⁃b⁃PMAA2多嵌段共聚物.实验结果表明,氧化作用形成的共聚物胶束纳米粒子更稳定,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较小的胶束尺寸,较高的载药量和药物包封率.环氧化可以显著提高载药量和药物包封率,并且随着氧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3.2㊀作为药物的缓释载体聚合物胶束可以通过物理包载㊁静电作用㊁化学结合等方法将药物牢固地限制在疏水内核中,低CMC的聚合物胶束在血液中具有较长的循环时间,被包载的药物通过共聚物胶束的降解或者共聚物载体的微孔释放等方法发挥药效,大大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19].MEI等[20]通过pH敏感的腙键和疏水基团脱氧胆酸盐,将药物阿霉素(DOX)和肝素合成为一个自组装胶束纳米粒子,在此过程中,肝素本身不仅作为载体的亲水部分,而且还具有抗血管生成和抗转移作用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胶束纳米粒子HD⁃DOX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酸性pH引发的药物释放性能.全身给药后,肝素胶束纳米粒子半衰期延长,通过增强的通透性和保留作用增强了DOX在肿瘤中的蓄积,从而拥有更有效的抗肿瘤作用.3.3㊀用作靶向药物聚合物胶束可以通过EPR效应被动聚集在肿526㊀化㊀学㊀研㊀究2018年瘤组织中.除此之外,由于聚合物胶束有容易改性的表面基团,因而可以通过对聚合物胶束表面进行修饰合成可以和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药物载体[21].也可以根据肿瘤组织不同于正常组织的微环境,比如pH㊁温度㊁还原性等,合成pH响应㊁温度响应㊁还原响应的聚合物胶束.YANG等[22]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靶向功能的接枝聚合物胶束AS1411,该胶束是具有双重pH/氧化还原敏感性和靶向效应的壳聚糖⁃β⁃聚乙烯亚胺⁃尿刊酸(CPU).体外实验表明,在生理条件下,Dox⁃siRNA负载的胶束具有良好的药物释放特性,该体系具有良好的双重pH/氧化还原敏感性,细胞内药物释放快,对A549细胞具有较好的体外细胞毒性.4㊀聚合物胶束的药物包载4.1㊀化学结合法可以将需要包载的药物通过化学键与疏水核心结合,当聚合物胶束进入细胞内化学键断裂,活性药物从胶束中释放出来发挥药效[23].根据化学键的性质,药物可以响应不同的细胞内部条件,比如pH㊁温度㊁离子强度㊁还原性等[24].Hedfehog(Hh)信号通路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发生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吉西他滨(GEM)被用作PDAC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其快速代谢和短半衰期限制了其作为单一化学疗法的使用.KARACA等[25]合成了缀合GEM并包封Hh抑制剂vismodegib(GDC⁃0449)的甲氧基聚(乙二醇)⁃嵌段⁃聚(2⁃甲基⁃2⁃羧基⁃碳酸亚丙酯)⁃接枝⁃十二烷醇(mPEG⁃b⁃PCC⁃g⁃DC).结合后,GEM体内稳定性的显著增加提升了抗肿瘤能力,几乎80%包封率的GDC⁃0449和19%缀合率的GEM在pH5.5的条件下在48h内持续释放,胶束混合物携带GEM和GDC⁃0449可显著抑制MIAPaCa⁃2细胞的侵袭,迁移和集落,与单一治疗相比,这种联合治疗有效地抑制了肿瘤生长,加速了肿瘤细胞的凋亡.4.2㊀物理包载法与化学结合法相比,使用物理方法对药物进行包载要简单得多,因为物理包载不需要对药物结构进行改变[26].影响聚合物胶束载药量的最主要因素是药物分子和形成聚合物内核的疏水嵌段的相容性[27].物理包载法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包括直接溶解法㊁透析法㊁O/W乳化法和溶剂蒸发法等[28].4.3㊀静电作用带电的药物可以通过和带相反电荷的疏水内核之间的静电作用紧密结合而载入嵌段共聚物胶束中[29],可以通过控制疏水内核链段的长度㊁带电密度和溶液的离子强度来控制胶束的载药量[30].JIANG等[31]用聚(甲基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酯)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嵌段共聚物合成了一种阳离子胶束(见图5),与线型DNA和环形质粒碱基对复合.阳离子胶束核平均半径为(8ʃ1)nm,平图5㊀胶束过量(N/P>1)或DNA过量(N/P<1)的胶束结构示意图Fig.5㊀Schematicillustrationsofmicelleplexstructureswithmicelles(N/P>1)orDNA(N/P<1)inexcess第5期柴㊀云等: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527㊀均流体动力学半径为(34ʃ1)nm.实验表明阳离子胶束和DNA络合后产物的结构和稳定性取决于DNA分子的长度而不是它们的拓扑结构.在胶束过量的情况下,较长的DNA链可以桥接更多数量的胶束并形成更大的多重胶束,而较短DNA的胶束形成与单一胶束相似大小的较小复合物.DNA过量时,较短DNA的胶束形成更大的聚集体,最终从溶液中沉淀出来,而较长DNA的胶束复合体相对稳定.5㊀结论聚合物胶束具有很好的溶解难溶于水的药物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能力[32-35].此外,胶束由于粒径小,通过增强的渗透性和滞留作用在肿瘤组织中表现出非常有效的自发性聚积.也可以通过将特异性靶向配体分子(如特异性抗体,转铁蛋白或叶酸)修饰到胶束表面从而使聚合物胶束精确定位到病变区域,减轻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36-38].由于可以控制胶束疏水性和亲水性嵌段的性质,所以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胶束的粒径大小㊁载药能力㊁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等[39-40].由于聚合物胶束显示出优异的生物相容性㊁低毒性㊁制备过程简单以及容易改性的表面基团,并且能够溶解疏水性核心中的许多药物,所以聚合物胶束是很有前景的用于靶向递送各种治疗剂的纳米载体.参考文献:[1]ZHANGQ,LINJP,WANGLQ,etal.Theoreticalmodelingandsimulationsofself⁃assemblyofcopolymersinsolution[J].ProgressinPolymerScience,2017,75:1-30.[2]DESHMUKHAS,CHAUHANPN,NOOLVIMN,etal.Polymericmicelles:Basicresearchtoclinicalpractice[J].InternationalJournalofPharmaceutics,2017,532:249-268.[3]TORCHILINVP.Micellarnanocarriers:Pharmaceuticalperspectives[J].PharmaceuticalResearch,2007,24(1):1-16.[4]CAGELM,TESANFC,BERNABEUE,etal.Polymericmixedmicellesasnanomedicines:Achievementsandperspectives[J].EuropeanJournalofPharmaceuticsandBiopharmaceutics,2017,113:211-228.[5]WUMX,WANGX,YANGYW,etal.Polymernanoassemblyasdeliverysystemsandanti⁃bacterialtoolbox:FromPGMAstoMSN@PGMAs[J].ChemicalRecord,2018,18(1):45-54.[6]WANGB,CHENP,ZHANGJ,etal.Self⁃assembledcore⁃shell⁃coronamultifunctionalnon⁃viralvectorwithAIEpropertyforefficienthepatocyte⁃targetinggenedelivery[J].PolymerChemistry,2017,8(48):7486-7498.[7]GRACEVMB,VISWANATHANS.Pharmacokineticsandtherapeuticefficiencyofanovelcationicliposomenano⁃formulatedalltransretinoicacidinlungcancermicemodel[J].JournalofDrugDeliveryScienceandTechnology,2017,39:223-236.[8]POOJAD,KULHARIH,TUNKIL,etal.Nanomedicinesfortargeteddeliveryofetoposidetonon⁃smallcelllungcancerusingtransferrinfunctionalizednanoparticles[J].RSCAdvancse,2015,5(61):49122-49131.[9]JIF,LIJJ,QINZH,etal.Engineeringpectin⁃basedhollownanocapsulesfordeliveryofanticancerdrug[J].CarbohydrPolym,2017,177:86-96.[10]ZHANGCY,FANY,ZHANGYY,etal.Self⁃assemblykineticsofamphiphilicdendriticcopolymers[J].Macromolecules,2017,50(4):1657-1665.[11]宋一凡,柴云,张普玉.刺激响应性聚合物载药纳米胶束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2016,27(5):655-659.SONGYF,CHAIY,ZHANGPY.Progressofstimuli⁃responsivenanomicellesforcontrolleoldrugdelivery[J].ChemicalResearch,2016,27(5):655-659.[12]WANGXF,LISG,WANZW,etal.Investigationofthermo⁃sensitiveamphiphilicmicellesasdrugcarriersforchemotherapyincholangiocarcinomainvitroandinvivo[J].InternationalJournalofPharmaceutics,2014,463(1):81-88.[13]PANJAS,DEYG,BHARTIR,etal.Tailor⁃madetemperature⁃sensitivemicellefortargetedandondemandreleaseofanticancerdrugs[J].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2016,8(19):12063-12074.[14]AZUMAY,TAKAYAT,MITSUOS.Precisionsynthesisofimine⁃functionalizedreversiblemicrogelstarpolymersviadynamiccovalentcross⁃linkingofhydrogen⁃bondingblockcopolymermicelles[J].Macromolecules,2017,50(2):587-596.[15]TAKATAK,KAWAHARAK,YOSHIDAY,etal.Analysisofthesol⁃to⁃geltransitionbehavioroftemperature⁃responsiveinjectablepolymersystemsbyfluorescenceresonanceenergytransfer[J].PolymerJournal,2017,49(9):677-684.[16]ROWANSJ.Polymerself⁃assemblymicellesmakealiving[J].NatureMaterials,2009,8(2):89-91.[17]CANS,IMRANV,TORCHILIN,etal.PEG⁃PEbasedmixedmicellesloadedwithpaclitaxelforantitumoractivity:Enhanceddrugsolubilization[J].EuropeanJournalofPharmaceuticalSciences,2009,38(1):83-84.[18]LUOYL,ZHANGXY,WANGY,etal.Mediating528㊀化㊀学㊀研㊀究2018年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andpaclitaxelreleaseofpH⁃responsiveH⁃typemultiblockcopolymerself⁃assemblynanomicellesthroughepoxidation[J].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B,2017,5(17):3061-3232.[19]LIUJ,LEEH,ALLENC,etal.Formulationofdrugsinblockcopolymermicelles:Drugloadingandrelease[J].CurrentPharmaceuticalDesign,2006,12(36):4685-4701.[20]MEIL,LIUYY,ZHANGHJ,etal.Antitumorandantimetastasisactivitiesofheparin⁃basedmicelleservedasbothcarrieranddrug[J].ACSAppliedMaterals&MaterInterfaces,2016,8(15):9577-9589.[21]SAWPE,YUM,CHOIM.Hyper⁃cell⁃permeablemicellesasadrugdeliverycarrierforeffectivecancertherapy[J].Nanomedicine⁃UK,2017,123:118-126.[22]YANGSD,RENZX,CHENMT,etal.nucleolin⁃targetingas1411⁃aptamer⁃modifiedgraftpolymericmicellewithdualph/redoxsensitivitydesignedtoenhancetumortherapythroughthecodeliveryofDoxorubicin/TLR4siRNAandsuppressionofinvasion[J].MolecularPharmaceutics,2018,15(1):314-325.[23]JIANGJ,QIB,LEPAGEM,etal.Polymermicellesstabilizationondemandthroughreversiblephoto⁃cross⁃linking[J].Macromolecules,2007,40(40):790-792.[24]SUNP,ZHOUD,GANZ,etal.Novelreduction⁃sensitivemicellesfortriggeredintracellulardrugrelease[J].JournalofControlledReleaseOfficialJournaloftheControlledReleaseSociety,2011,155(1):96-103.[25]KARACAM,DUTTAR,OZSOYY,etal.MicellemixturesforcoadministrationofgemcitabineandGDC⁃0449totreatpancreaticcancer[J].MolecularPharmaceutics,2016,13(6):1822-1832.[26]PENGH,SUNX,ZHAOP,etal.Core⁃cross⁃linkedpolymermicellesvialivingpolymerizations[J].MaterialsScience&EngineeringC,2009,29(3):746-750.[27]MURATOVA,BAVLINVA.Degradationversusself⁃assemblyofblockco⁃polymermicelles[J].Langmuir,2012,28(6):3071-3076.[28]LIUZH,WANGYT,ZHANGN,etal.Micelle⁃likenanoassembliesbasedonpolymer⁃drugconjugatesasanemergingplatformfordrugdelivery[J].ExpertOpiniononDrugDelivery,2012,9(7):805-822.[29]KIDDBE,LIXL,PIEMONTERC,etal.Tuningbiocompatibleblockcopolymermicellesbyvaryingsolventcomposition:Dynamicsandpopulationsofmicellesandunimers[J].Macromolecules,2017,50(11):4335-4343.[30]ZHAOY.Light⁃responsiveblockcopolymermicelles[J].Macromolecules,2012,45(45):3647-3657.[31]JIANGYM,REINEKETM,LODGETP,etal.ComplexationofDNAwithcationiccopolymermicelles:effectsofDNAlengthandtopology[J].Macromolecules,2018,51(3):1150-1160.[32]ADAMO,MARCA,TIMOTHYP.Multicompartmentblockpolymermicelles[J].Macromolecules,2012,45(1):2-19.[33]ZHULINAEB,BORISOVOV.Theoryofblockpolymermicelles:recentadvancesandcurrentchallenges[J].Macromolecules,2012,45(11):4429-4440.[34]VALENZUELA⁃OSESJK,GARCÍAMC,FEITOSAVA,etal.Developmentandcharacterizationofmiltefosine⁃loadedpolymericmicellesforcancertreatment[J].MaterialsScience&EngineeringCMaterialsforBiologicalApplications,2017,81:327-333.[35]ZHANGY,RENTY,GOUJX,etal.Strategiesforimprovingthepayloadofsmallmoleculardrugsinpolymericmicelles[J].JournalofControlledRelease,2017,261:352-366.[36]SMEJKALOVÁD,MUTHNYT,NESPOROVÁK,etal.Hyaluronanpolymericmicellesfortopicaldrugdelivery[J].CarbohydratePolymers,2017,156:86-96.[37]LIQ,YAOWS,YUX,etal.Drug⁃loadedpH⁃responsivepolymericmicelles:Simulationsandexperimentsofmicelleformation,drugloadinganddrugrelease[J].ColloidsSurfBBiointerfaces,2017,158:709-716.[38]LIUH,WANGK,YANGCJ,etal.Multifunctionalpolymericmicellesloadedwithdoxorubicinandpoly(dithienyl⁃diketopyrrolopyrrole)fornear⁃infraredlight⁃controlledchemo⁃phototherapyofcancercells[J].Colloids&SurfacesBBiointerfaces,2017,157:398-406.[39]WANGZQ,LIXR,WANGDS,etal.Concurrentlysuppressingmultidrugresistanceandmetastasisofbreastcancerbyco⁃deliveryofpaclitaxelandhonokiolwithpH⁃sensitivepolymericmicelles[J].ActaBiomaterialia,2017,62:144-156.[40]AMJADMW,KESHARWANIP,AMINAM,etal.Recentadvancesinthedesign,development,andtargetingmechanismsofpolymericmicellesfordeliveryofsiRNAincancertherapy[J].ProgressinPolymerScience,2017,64:154-181.[责任编辑:吴文鹏]。

聚合物和卵磷脂纳米胶束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聚合物和卵磷脂纳米胶束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聚合物和卵磷脂纳米胶束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李亚子;徐书景【摘要】临床应用中,难溶性药物不仅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毒副作用,因此,难溶药物的递药系统成为研究的热点.纳米胶束系统就是目前最有效的递药系统之一,该系统主要由亲水性的外壳和疏水性的内核组成.纳米胶束作为一种纳米尺寸的递药系统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如可有效避免血液循环中药物的提早释放,降低毒副作用、提高靶向性,进一步增加生物对难溶药物的利用度等优势,在难溶药物的递药系统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聚合物胶束和卵磷脂胶束的类别、构成、表征及其毒性和药代动力学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In clinical practice,the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s will not only seriously affect the therapeutic effect,but also may cause a series of toxic side-effects,therefore,delivery system for a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pot. Nano-micelles system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drug delivery systems,which mainly consists of the hydrophilic shell and hydrophobic core. Nano-micelles as a nano-size drug delivery system presents many unique advantages,such as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early-release of drug in blood circulation, reduce toxic side-effects and improve targeting,further 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of poorly soluble drug by organisms,etc.,showing promising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a poorly soluble drug.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category,constitute,characterization and its toxicity and pharmacokinetics detection application of polymer and phosphatidylcholine nano-micelles.【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7(033)006【总页数】7页(P32-38)【关键词】纳米胶束;递药系统;药代动力学【作者】李亚子;徐书景【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石家庄 050016;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石家庄 050016;河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石家庄 050016【正文语种】中文癌症具有起病隐匿、早期诊断难,且侵袭性强、复发转移率高等特点,因此预后较差,在世界范围内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1]。

MePEG_PLA聚合物胶束的制备表征及细胞摄取机理初步研究_

MePEG_PLA聚合物胶束的制备表征及细胞摄取机理初步研究_

2 MePEG-PLA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表征2.1 引言聚合物胶束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聚乙二醇(PEG)是一种无毒、亲水、非免疫原性的聚合物,是FDA批准使用的非离子水溶性聚合物,常用于各种纳米粒的修饰,经PEG修饰的纳米粒能有效地避免与免疫球蛋白作用,阻碍载体与吞噬细胞粘合,延长载体的体内循环时间[87]。

疏水段聚乳酸(PLA)由于它的生物可降解性及代谢产物对人体没有毒害而被广泛使用,它与PEG一起构成的二嵌段两性聚合物能载一些难溶性的抗肿瘤药物。

载药聚合物胶束最简单的制备方法是将固体药物用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溶解,取少量注入含有胶束的水溶液中。

通常为了提高载药量,因此先将药物和聚合物溶解在适当的有机溶剂中,然后缓慢加水,残留有机溶剂可通过透析或挥发法除去,也可将药物和聚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蒸除有机溶剂后,将形成的混合物薄膜重新分散在水相介质中,或将药物和聚合物通过共价键偶联,制备载药聚合物胶束。

本章通过FT-IR、1H-NMR、GPC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然后分别利用成膜法和自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载紫杉醇的聚合物,并采用自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了荧光标记的聚合物胶束,通过透析、超滤等手段除去游离的荧光小分子。

利用透射电镜、激光散射粒度仪对所制备了聚合物胶束进行了形态表征,为聚合物胶束在给药系统的应用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2.2 实验部分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2.2.1.1 主要仪器分析天平BS110S 北京Satrorius仪器系统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RE-52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超滤离心管35 kDa 美国Millipore公司FT-IR 光谱仪VERTEX70 德国Bruker 公司透射电子显微镜TECNAI G2-20 荷兰FEI公司核磁共振仪A V400 瑞士Bruker公司荧光分光光度计F4500 日本分光(JASCO)公司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Nano-ZS90 英国Malvern仪器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美国Agilent公司2.2.1.2 主要试剂MePEG5000-PLA(50:50)山东岱罡公司紫杉醇(99.45%) 泰华天然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芘(>97%) 瑞士Sigma-Aldrich 公司尼罗红荧光染料(>99%) 美国Sigma公司2.2.2 实验方法2.2.2.1 MePEG-PLA聚合物的表征(1)傅利叶红外(FT-IR)光谱分析取适量MePEG-PLA,用KBr压片,在4000~400 cm-1范围内其红外吸收光谱。

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_张琰

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_张琰

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张琰1,2,汪长春1,杨武利1,沈锡中3,府寿宽1*(1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2安徽大学现代实验技术中心,合肥230039;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上海200032)摘要: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综述了形成聚合物胶束的两亲性共聚物的组成、聚合物胶束的形成、形态以及近些年来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两亲性;共聚物;药物载体前言两亲性聚合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各个链段的溶解性的不同能够发生缔合形成聚合物胶束。

由于聚合物胶束具有较高的热力学稳定性以及能够形成纳米粒子等特点因此在分离技术[1]、纳米反应器[2]以及药物载体[3,4]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很多用于治疗的药物通常具有毒性,溶解性能较差,因此,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减少药物的毒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医药学面临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聚合物胶束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较大的增容空间,结构稳定并且依据聚合物疏水链段的不同性质可以通过化学、物理以及静电作用等方法包裹药物。

因此聚合物胶束在药物载体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两亲性共聚物的组成和性质两亲性共聚物的亲水和疏水链段可以通过无规、嵌段和接枝三种方式排列,在临界胶束浓度(C M C)之上形成聚合物胶束。

从药理学角度出发,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形成的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5,6]。

聚乙二醇(PEG)是具有生物相容性、得到了FD A认证的非离子水溶性聚合物,对人体具有较低的毒性,是目前最广泛用来作为聚合物胶束亲水链段的聚合物。

PEG功能化的聚合物胶束可以避免粒子被内皮网状系统(RES)吞噬,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7]。

聚(22乙基222唑啉)在酸性水溶液中能够与羧酸(如:丙烯酸)氢原子之间形成氢键,因此在聚合物中引入聚(22乙基222唑啉)形成聚合物胶束后,可以对其亲水壳层进行进一步的结构改性[8]。

超顺磁性Fe3O4磁性聚合物载药胶束的制备与磁靶向载药体系性能研究

超顺磁性Fe3O4磁性聚合物载药胶束的制备与磁靶向载药体系性能研究

超顺磁性Fe3O4磁性聚合物载药胶束的制备与磁靶向载药体系性能研究一、概述随着医学领域的深入发展,癌症治疗已成为当代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尽管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病情,但其对正常细胞的损伤以及药物的非特异性分布等问题仍亟待解决。

探索新型的、具有靶向性的药物传输体系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超顺磁性Fe3O4磁性聚合物载药胶束作为一种新型的磁靶向载药体系,因其独特的磁响应性和生物相容性,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作为一种重要的磁性材料,具有优异的磁响应性能,能够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实现定向移动。

与此其超顺磁性质使得粒子在去除外部磁场后能够迅速失去磁性,从而避免了对生物体的潜在危害。

将Fe3O4纳米粒子与聚合物载药胶束相结合,不仅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还能通过调控聚合物的性质和结构,优化药物在体内的释放行为。

本研究旨在制备具有优良磁靶向性能的超顺磁性Fe3O4磁性聚合物载药胶束,并对其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我们将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出粒径均匀、磁性能稳定的Fe3O4纳米粒子。

利用聚合物反应合成不同分子量的嵌段聚合物,并通过适当的方法将Fe3O4纳米粒子与聚合物相结合,形成稳定的磁性聚合物载药胶束。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载药胶束的制备工艺、药物释放行为以及磁靶向性能等关键问题。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期望能够为磁靶向载药体系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药物传输手段。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研究的成果,推动磁性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 介绍药物传输系统的重要性及磁靶向载药体系的研究背景在现代医学领域,药物传输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药物传输系统不仅关乎药物的治疗效果,更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个高效、精准的药物传输系统能够确保药物准确到达病灶部位,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同时减少药物在非病灶部位的分布,从而降低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抗肿瘤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抗肿瘤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抗肿瘤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一、概述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抗肿瘤纳米药物载体已成为当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纳米药物载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输送系统,以其独特的纳米级尺寸和特殊的结构形态,在肿瘤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它们能够有效地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靶向性和稳定性,同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向。

抗肿瘤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纳米技术、生物医学、药学等。

研究者们通过设计不同结构和材料的纳米载体,实现对药物的精准输送和控释释放,从而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已经实现包括纳米微粒、纳米胶束、树枝状大分子等多种结构的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并且这些载体所使用的材料也越来越多样化,如聚酯、蛋白质多肽等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材料。

纳米药物载体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与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实现对药物的负载和保护。

在药物输送过程中,纳米载体能够通过改变其表面性质或结构,实现对药物释放速度、稳定性和靶向性的调控。

纳米载体还可以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实现药物的精准定位,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减少药物在正常组织中的分布,从而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尽管抗肿瘤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如何进一步提高载体的靶向性和稳定性,如何降低载体的制备成本,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等。

未来的研究需要继续深入探索纳米药物载体的作用机制,优化其设计和制备方法,以期在肿瘤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抗肿瘤纳米药物载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输送系统,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高效、安全的抗肿瘤纳米药物载体问世,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 肿瘤治疗的重要性与挑战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

肿瘤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肿瘤治疗面临着诸多挑战。

药用高分子材料——纳米药物载体技术

药用高分子材料——纳米药物载体技术

纳米药物载体技术用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可实现靶向输送、缓释给药的目的, 这是由于小粒子可以进入很多大粒子难以进入的人体器官组织, 如小于50nm 的粒子就能穿过肝脏内皮或通过淋巴传送到脾和骨髓, 也可能到达肿瘤组织。

另外纳米粒子能越过许多生物屏障到达病灶部位, 如透过血脑屏障( BBB) 把药物送到脑部, 通过口服给药可使药物在淋巴结中富集等。

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药物( 如多肽、蛋白类药物) 很难越过生物屏障, 用纳米粒子作为载体可克服这一困难, 并提高其在体内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

用纳米粒子实现基因非病毒转染, 是输送基因药物的有效途径。

药物既可以通过物理包埋也可以通过化学键合的方式结合到聚合物纳米粒子中。

载有药物的聚合物纳米粒子通常以胶体分散体的形式通过口服、经皮、皮下及肌肉注射、动脉注射、静脉点滴和体腔黏膜吸附等给药方式进入人体。

制备聚合物纳米粒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 1) 单体聚合形成聚合物纳米粒子; ( 2) 聚合物后分散形成纳米粒子; ( 3) 结构规整的两亲性聚合物在水介质中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子。

1 单体聚合制备的聚合物纳米粒子聚氰基丙烯酸烷基酯( PACA) 在人体内极易生物降解, 且对许多组织具有生物相容性。

制备聚氰基丙烯酸烷基酯纳米粒子采用的是阴离子引发的乳液聚合方法, 通常以OH-为引发剂, 反应一般在酸性水介质中进行, 常用的乳化剂有葡聚糖、乙二醇与丙二醇的嵌段共聚物和聚山梨酸酯等, 具体制备过程见图1。

当反应介质pH 值偏高时, OH-浓度大, 反应速度快, 形成的PACA 分子量低, 以此作为给药载体材料进入人体后, 降解速度太快, 不利于药物缓释。

因此聚合反应介质的pH 值通常控制在1.0~ 3.5 范围内。

图1 聚氰基丙烯酸烷基酯纳米粒子的制备过程PACA 纳米粒子载药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药物与单体一起加入, 药物在聚合反应过程中被包埋在粒子内; 二是聚合反应完成后, 药物通过吸附进入粒子内部。

PLGA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靶向作用研究进展

PLGA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靶向作用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2020,41(12):96 101ProgressinVeterinaryMedicinePLGA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靶向作用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20 06 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2511) 作者简介:胡 馨(1997-),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兽药学研究。

通讯作者胡 馨,支 慧,杨 艳,杨 杰,柴东坤,林 浪,刘云杰,宋振辉 ,封海波(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重庆402460) 摘 要:纳米科技在现代医学及药学的应用方面广泛发展,纳米药物载体在实现靶向性给药、缓释药物、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等方面有重大优势。

聚乳酸 羟基乙酸聚合物(PLGA)是一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具有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当前聚乳酸 羟基乙酸聚合物纳米粒(PLGANPs)被广泛地作为药物载体进行靶向治疗。

论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报道,概述了PLGANPs的特点、制备方法与表征以及靶向作用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PLGANPs作为药物载体在肿瘤组织、心脑血管、骨组织、免疫和基因类疾病中靶向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相关的科研提供参考。

关键词:聚乳酸 羟基乙酸聚合物;纳米粒;药物载体;靶向作用中图分类号:S854.53;S859.7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 5038(2020)12 0096 06 靶向制剂是指通过局部给药的方式将药物输送至特定的组织、器官、细胞内,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生物利用度,并减少毒副作用带来的危害。

聚乳酸 羟基乙酸聚合物[poly(lactic co glycolicacid),PLGA]是由乳酸和羟基乙酸的单体聚合而成的可降解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纳米粒(nanoparticles,NPs)是大小介于1nm~1000nm之间的一种固态胶体颗粒,可作为药物靶向传递的载体。

PLGA是乳酸(lacticacid,LA)与羟基乙酸(glycolicacid,GA)共聚合而成,当PLGA进入体内,通过酯键水解生成相应的单体酸、乳酸和羟基乙酸,然后经过三羧酸循环后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该聚合物对人体无刺激性,无毒且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1];PLGANPs极易于被吞噬细胞摄取,因此通过在纳米颗粒偶联吸附相应的配体可定位到需要的组织和器官。

纳米抗肿瘤药物及其研究进展

纳米抗肿瘤药物及其研究进展

1092019.02药物应用纳米抗肿瘤药物及其研究进展贺 瑞 甘杨子 钟克焱 黄 凌海南医学院 海南省海口市 571101【摘 要】纳米抗肿瘤药物具有增加疏水性、保护药物在循环过程中不被降解、降低药物与生理环境的作用、增加药物在病灶部位的富集,增强药物的分布与释放可控性、提高组织渗透性等作用优势。

但是目前上尚没有一种理想的增效、减毒纳米抗肿瘤药物载体,存在许多技术难点。

纳米抗肿瘤药物按照敏感响应载体的性质,大体可以分为活性氧自由基敏感药物、乏氧敏感性药物、ROS 敏感的纳米药物、 pH 响应型纳米药物、超声响应型纳米载体药物、光响应型纳米载体药物、磁场响应药物、热响应药物、酶刺激响应药物等,不同药物各有优劣。

目前许多纳米抗肿瘤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纳米抗肿瘤药物是未来抗肿瘤药物发展方向。

【关键词】肿瘤;纳米;耐药;毒性肿瘤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在我国成为第二大死亡病因,因人口平均年龄的增长、致癌危险因素的增多、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等相关疾病发生率上升,恶性肿瘤发病率也呈快速上升趋势[1]。

用药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目前肿瘤治疗方法仍然以放化疗、外科手术为主,这些方法尽管一定程度可以缓解肿瘤的生长,但是也存在明显不足,放化疗的毒副作用非常显著,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寻找新型、有效、安全的肿瘤治疗方法是当前肿瘤治疗领域的首要任务。

纳米药物是指以纳米级的生物材料为载体的药物,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本文尝试就纳米抗肿瘤药物及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1 纳米抗肿瘤的优势、存在问题1.1 纳米抗肿瘤的优势大量研究显示,纳米药物相较于普通载药系统药物,可以改变药物药代动力学、药理学特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增加疏水药物,从而提高药物服用后的溶解性,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②可以保护药物在循环过程中不被降解,从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③降低药物与生理环境的作用,延长体内循环时间,从而延长药物的平台期;④使药物在病灶部位的富集,降低毒副作用;⑤控制药物的分布、释放,实现特异性的肿瘤治疗;⑥提高组织渗透性,清除生物屏障对药物的阻碍。

药物新剂型-聚合物胶束制剂中国药科大学张灿

药物新剂型-聚合物胶束制剂中国药科大学张灿

图1.常用的形成疏水内核区段的化学结构:聚酯,聚氨基酸。
形成胶束所用的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有:阴 离子聚合,开环聚合。
改变聚合物胶束的生理特性可以通过改变不同 性质嵌段的分子大小和它们在共聚物中所占比 例来控制。
在接枝共聚物中,由大量的疏水链连接在亲水 的主链上。
micelle morphology
接枝聚合物胶束
基于天然聚合物的两亲性改性 壳聚糖 环糊精 葡聚糖 纤维素
壳聚糖紫杉醇胶束
NH(CH2)7CH3 O
OH
O
CH2OSO3H
n
➢ 生物相容和生物降解。 ➢ 紫杉醇溶解度增加2000多倍。 ➢ 高载药量(接近50%) ➢ 克服了原临床紫杉醇制剂过敏局限。
ZL 03112981.1
C Zhang et al, Biomaterials 2008,29:1233. C Zhang et al,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08, 33: 415
靶向配体: 叶酸 半乳糖酸 转铁蛋白
主动靶向型
EPR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
增强的渗透性和滞留效应,使高分子载体系统具有一定的被动靶向性.
EPR效应是借助于实体瘤部位血管内皮渗透性的增强,以及缺乏足够的 淋巴管,导致药物无法被重新吸收入循环系统,使得药物滞留于肿瘤 部位,从而提高药物在靶部位的浓度,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同时大大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
blank micelle(×200000)
taxol loaded micelle (×500000)
Preparation of drug-loaded micelles

纳米制剂研究进展

纳米制剂研究进展

纳米技术是指用单个原子 、分子制造 或将大分子物质加工 少纳米粒对血中成分 的吸附 ,表 面活性剂吸 附层使吞噬细胞的 成粒径在 1 1 O O n m间的物质的技术 。 也包括一些以高分子材料 吞 噬能力下 降 , 这样都 能延长药物在体 内的循环时 间 , 例如 , 经 制成包 嵌药物的纳米囊 , 其粒径也可能超过 1 0 0 i r m。 使用纳米技 术 的制剂可具备 多种性 能 : 缓释 , 改变药 物在体 内的半衰期 , 延 长药物 的作用时 间, 靶 向输药至 特定 器官的 目的, 减少药用量 , 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 , 提高药物 的稳 定性 , 有 利于存储 , 改变细
总结。
关键词 : 纳 米 制 剂 分 类应 用 中图分类号 : R 9 4 4 . 9
1 引 言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4) 0 6 — 0 0 6 1 — 0 2
的表面更能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 时间,亲水性 的外壳可 以减
典抗肿瘤药 紫杉醇 , 临床上 注射给药较难 , 因其疏水 性较强 , 所 以, 会用到佐剂 , 但这样会 引起很严重 的副作用 。科研人员将紫 杉 醇制成硬脂 S L N: B r i j 7 8 S L N、 F 6 8 一 S L N,其 粒 径 分 别 在
1 0 0 n m和 2 0 0 n m左右。经实验测得 , 其2 4 h内药 物 缓 慢 释 放 且 释 放 量 分 别 为 总剂 量 的 8 %和 2 4 %, 并 且 药 物 在 血 液 循 胞膜运转机制 , 增加药物透膜性 , 增加药 物透皮吸收率 , 改善药 成 线 性 , 物溶解度等。 本文对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为纳米制剂 环 中实 现 了长 循 环性 。 开 发 提 供 一 定 参 考I ” 。 3 . 2靶 向作用 : 纳米粒 的显 著优 势就在于靶 向性 , 例 如载药纳米 粒 可作 为异物被 巨噬细胞吞噬 , 聚集在 网状 内皮系统。另外 , 将 2 纳 米 制剂 的分 类

靶向聚合物胶束用于小分子药物的脑内递送

靶向聚合物胶束用于小分子药物的脑内递送

靶向聚合物胶束用于小分子药物的脑内递送脑部以及神经系统的重大疾病(如脑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呈上升趋势。

但由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的存在,98%以上的小分子药物和100%的大分子药物难以入脑,使得脑部疾病的治疗成为急需人类攻克的重大难题。

目前,临床上对于脑部感染或脑肿瘤的治疗药物,通常是小分子药物,但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面临很多严峻的考验:(1)药物自身性质的影响,很多抗感染或抗肿瘤的药物是难溶性小分子药物,这为临床给药,尤其是静脉给药带来困难;(2)药物在病灶部位的蓄积能力差,药物随血液循环全身分布,不仅造成病灶部位难以达到治疗浓度,发挥药效,而且因药物在其他器官的蓄积而造成严重的毒副作用;(3)产生耐药性,无论是造成感染的病原体还是引发肿瘤的肿瘤细胞,在进行连续多次给药后,易产生耐药性而使治疗无效。

针对上述问题,为提高脑部重大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本课题通过药剂学、高分子学和生物学手段的交叉应用,采用目前广泛研究的纳米载体—聚合物胶束,对难溶性小分子药物的脑内递送进行系统性地研究。

首先,这是由于聚合物胶束用于脑靶向递送小分子药物显示出更大的优势:(1)通过将疏水性药物包载于内核,大大增加其溶解度:(2)胶束自身较小的粒径(十几纳米)优势,更加易于透过BBB;(3)可进行表面靶向功能性分子的修饰(4)胶束将药物包载于内核中,可以避开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对药物分子的识别,进而减少药物外排作用,降低耐药性。

然而,传统的靶向聚合物胶束在具有上述优势的同时,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很多缺陷:(1)目前靶向分子的选取多采用多肽、单抗等,多采用受体介导的靶向策略,而使其靶向能力提高程度有限;(2)结构稳定性差,聚合物材料的选取多为传统两亲性嵌段聚合物,因存在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的问题,在血液大量稀释情况下,胶束易散开进而发生药物泄露。

多西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的应用研究进展

多西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的应用研究进展

多西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的应用研究进展作者:辛景来源:《价值工程》2017年第16期摘要:多西紫杉醇对多种癌症具有较好临床疗效,但市售制剂溶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为改善这一现状,用聚合物胶束传递多西紫杉醇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多西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新型多西紫杉醇纳米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Abstract: Docetaxel has good clinical effect on many kinds of cancer. However, the adverse reaction caused by docetaxel and its solvent have overshadowe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article studies on application of polymeric micelles for docetaxel delivery have been widely concerned.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olymeric micelles for docetaxel,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nanoformulations for docetaxel.关键词:多西紫杉醇;聚合物胶束;药物传递系统Key words: docetaxel;polymeric micelles;drug delivery systems中图分类号:R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6-0206-020 引言多西紫杉醇是紫杉醇结构改造过程中合成出来的衍生物,能够扰乱微管的解聚组装,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期而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具有广谱抗癌活性,已经广泛用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等实体癌的治疗[1]。

药物制剂中纳米胶束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药物制剂中纳米胶束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药物制剂中纳米胶束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近年来,纳米技术作为一种前沿科技,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领域。

纳米胶束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药物载体,具有高载药量、良好的溶解度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已成为药物制剂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和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研究。

一、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溶剂沉淀法、薄膜分散法和溶剂置换法等。

在这些方法中,溶剂沉淀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其制备步骤如下:1. 选择适当的载体材料,常用的材料包括聚乙二醇(PEG)和磷脂等。

2. 将药物和载体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溶解于溶剂中,溶解得到的混合液称为溶液A。

3. 同时,将另一种溶液(溶剂)B中的聚合物溶解于水中,得到溶解液C。

4. 将溶液A缓慢滴加入溶液C中,并同时保持搅拌,直到产生胶束。

5. 将得到的胶束进行离心、洗涤和干燥等处理,最终得到纳米胶束。

二、纳米胶束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研究1. 药物传输系统纳米胶束作为一种药物传输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纳米胶束可以通过调整药物在胶束内的溶解度和释放速率,实现对药物活性的调控,提高药物的疗效。

2. 癌症治疗纳米胶束可以在体内通过被动靶向和主动靶向的方式,将药物精确地输送到肿瘤组织,实现对肿瘤的治疗。

纳米胶束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提高药物与肿瘤细胞的接触面积,增强药物的摄取和吸收能力。

3. 血脑屏障透过性增强纳米胶束可以通过表面修饰或添加表面活性剂等方式,改变药物的亲水性或脂溶性特性,从而提高药物对血脑屏障的透过性。

这对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4. 增强药物稳定性纳米胶束可以包裹和保护药物分子,防止药物的光、温、酸、碱和酶等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储存寿命。

5. 疫苗递送系统纳米胶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疫苗递送系统,将疫苗抗原装载于其内部,通过肌肉注射或口服等途径输送到机体内,从而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纳米农药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纳米农药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资料,目前依然是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全球粮食生产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WHO统计,到21世纪80年代全球人口将超100亿,这要求全球粮食产量在当前的基础上至少增加50%。

不断减少的耕地面积和不断增加的粮食需求,要求更多的或更有效的植保产品投入使用。

但是,为了追求产量,盲目、不科学地使用农药,会给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

近年来,纳米科技在农业领域发展迅速,已经在新型农药制剂、肥料、生物传感器、植物生长调节剂、土壤修复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纳米农药是指利用纳米材料或者纳米制备技术与设备,将原药、载体、助剂等配制成纳米尺度的新剂型。

目前,在纳米农药制备、表征及有效性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

相对于传统常规农药,纳米农药可增加农药运输储藏过程中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可提高田间喷施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延展性、湿润性和靶标吸附性;另外结合纳米材料可实现有效成分的智能控释。

Melanie等系统分析了已经报道的78篇关于纳米农药有效性的文章,结果表明纳米农药对靶标生物的防治效果相对传统农药提高了20%~30%。

在农业生产中,纳米农药可通过提高药效和减少流失来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有效成分施用量,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任何一项新技术都有两面性,纳米农药也不例外。

虽然纳米农药可以通过减少农药有效成分施用量而减少环境和人群在农药中暴露量,但是纳米农药可能通过提高有效成分生物有效性、改变有效成分富集代谢行为或作用机制增加了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健康风险。

另外,纳米材料本身以及纳米材料与农药有效成分组成的复合物对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也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我国还未有纳米农药取得登记和商业化,主要是由于目前现有的农药登记风险评价方法是否适用于纳米农药还有待商榷。

本文系统梳理了目前纳米农药研发及其环境风险和健康风险研究现状,旨在为纳米农药的科学使用和准确评价提供依据。

纳米技术在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中的作用研究

纳米技术在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中的作用研究

纳米技术在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中的作用研究一、引言:纳米技术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奇妙邂逅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让药物变得像微型超人一样,轻松穿越身体的各种障碍,直接到达病灶部位,那治病不就像给植物浇水一样简单了吗?这不是幻想,而是纳米技术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

纳米技术,这个听起来就让人感觉既神秘又高大上的名词,实际上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简单来说,它就是操纵那些比头发丝还细上千倍的微小粒子,来创造新材料或改造已有材料的技术。

当这项技术与药物研发相遇时,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答案就是——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大幅提升。

二、核心观点一:纳米载体的精准递送机制1. 纳米载体的设计与优化纳米载体就像是药物的“私人出租车”,能够根据药物的特性量身定制,确保药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

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多如牛毛,比如载体的大小、形状、表面电荷等,这些都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吸收。

通过精细的设计,我们可以让纳米载体更像是药物的“好朋友”,帮助它顺利通过体内的层层关卡。

2. 靶向性的实现途径为了让药物更准确地到达病灶部位,纳米载体还需要具备靶向性。

这就像是给药物装上了GPS定位系统,能够引导它直达目的地。

实现靶向性的途径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通过修饰纳米载体表面,使其能够识别并结合到特定的细胞或组织上。

比如,我们可以在纳米载体上安装一种“分子钥匙”,只有当它遇到与这把钥匙相匹配的“锁”(即病灶部位的特定受体)时,才会打开药物的释放开关。

这样一来,药物就能精准地送达病灶部位,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害。

三、核心观点二:纳米技术增强药物稳定性与溶解性1. 稳定性提升策略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制约其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很多药物在进入体内后,还没来得及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被代谢掉了。

而纳米技术可以通过将药物包裹在纳米载体中,形成一个稳定的“小环境”,从而有效保护药物免受酶解、氧化等反应的影响。

就像给药物穿上了一层坚固的盔甲,让它能够在体内长时间保持稳定,持续发挥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84








第 27 卷
c ircu la ting and ta rge t spec ific nanopartic les: T heo ry to prac tice [ J] . Phar m aco l R ev , 2001, 53 ( 2 ): 283 318 . [ 9 ] HU F , ZHAO M, YUAN H, et a. l A nove l chitosan o li gosacchar ide stea ric ac id m ice lles fo r gene delivery : P roperties and in v itro transfection stud ies [ J] . Int J Phar m, 2006, 315( 1- 2): 158- 166. [ 10] LUKYANOV A N, TORCH I L IN V P. M ice lles fro m lip id de riv atives o fw ater so luble po lym ers as de livery sys tem s for poo rly so lub le drugs[ J]. A dv D rug D e liv R ev , 2004 , 56( 9): 1273- 1289. [ 11] 徐建平 , 陈伟 东 , 计剑 , 沈家 骢 . 新型 仿生 聚合 物胶 束用于纳米药物 载体 的研 究 [ J]. 高 等学 校化 学学 报 , 2007, 28( 2): 394- 396. [ 12] KA BANOV A V, ALAKHOV V Y. P luron ic b lo ck co po lym ers in drug de livery : from m icella r nanocon tainers to bio log ica l response m od ifiers[ J] . C rit R ev T her D rug Carr Sy st , 2002, 19( 1): 1- 72. [ 13] Z HANG L, YU K, E ISENBERY A. Ion induced mo r pho log ica l chang es in Υ crew cut/ aggregates o f a m phiph ilic block copo lym ers [ J ]. Sc ience , 1996 , 272 ( 5269): 1777- 1779 . [ 14] K I M K H, GUO H C, L I MH J , e t a. l Syn thesis and m i celliza tion o f star shaped po ly( ethy lene g ly co l) b lock po ly ( e capro lactone ) [ J]. M acrom o lec Che m Phys , 2004 , 205( 12): 1684- 1692. [ 15] G I T SOV I , LAM BRYCH K R, REM NAN T V A, et a. l M ice lles w ith high ly branched nanoporous in terior : So lution properties and b ind ing capab ilities of amph iphilic copo lym ers w ith linear dendritic arch itecture [ J ]. J P oly m Sc i Part A: P o lym Chem, 2000, 38( 15): 2711 2727 . [ 16] W ANG F, BRON I CH T K, KABANOV A V, e t a. l Syn thesis and ev alua tion o f a star amphiphilic b lo ck copo l y m er from po ly ( eps ilon capro lactone) and po ly ( e thy l ene g ly co l) as a potentia l drug delivery carrier[ J]. B io con jug Che m, 2005, 16( 2): 397- 405. [ 17] IIJI M A M, NAGA SAK I Y, OKA DA T, e t a.l Core po ly m er ized reactive m icelles from he tero teleche lic a m phiph ilic block copo ly m ers[ J] . M acromo lecu les, 1999,
药物纳米载体
聚合物胶束的研究进展
野, 王琳琳
毛世瑞, 田
( 沈阳药科大学 药学院 , 辽宁 沈阳 110016) 摘要 : 目的 对目前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纳米载体的国内外研 究进展进 行综述。 方法 参考近年来 国内外文献 50 篇 , 从聚合物胶束的类别和构成 , 药物的包载方 法 , 药 物从聚合物 胶束中的释 放 , 聚 合物胶束的稳定性 , 聚合物胶束的表征 , 聚 合物胶束 对药物 的药动 学和体 内分布 的影响 以及聚合 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等几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 其研究进展。 结 果 聚合物 胶束包 括自聚集 胶束 , 单分子胶 束和交联 的胶束 , 可采用化 学结合法、 物理 包载和聚离 子复合法 包载药物 ; 药物分 子在聚合物胶束中的分布以及聚合物 的降解行为决定了药物的释放 速度 ; 聚合物胶束 的热力学和 动力学稳定性与其结构组成密切相 关 ; 载药聚 合物胶 束可改变 药物的 药动学 和体内 分布 ; 目前聚 合物胶束已被用于作为肿瘤 药物、 难溶 性药物 的载体 , 也可 作为药 物药物 经皮传 递载体 和药物的 缓释载体 , 发展前景较好 , 但同时也面 临挑战。 结论 聚合物胶 束作为药 物的纳米 载体具 有广泛的 应用前景。 关键词 : 聚合物胶束 ; 药物包载 ; 药物释放 ; 稳 定性 ; 纳米载体 中图分类号 : R 94 文献标志码 : A
縬 f 嬙 ! ? 酭 }渗透性、 H 肤 Q 9 \ 菤$ 履 % 涄 措 F ∃ ! H $ P ! 粲 # 豕 ?
? K s. 軅 ? w 踩 @颰 ? 蘐 n 壅 虄 tI 订 诊 V $ 赣 刵腨 腝 d r $J 傷 ? bG ∀ 兟 H T倃 J j C J S O I 槝 祬 磧 ) $ 倳 乀V x y 駫 7 鰫 J N S (I t 湌 箶 枓 簼 嫆 # 艛 + 0$ IH N O %w ? : ` w
第 12 期 32( 4): 1140- 1146.
毛世瑞等 : 药物纳米载体
聚合物胶束的研究进展
985
[ 29] L I U J , X IAO Y, ALLEN C. Po ly m er drug compatib ili ty : a gu ide to the deve lopm ent of de liv ery system s fo r the anticancer agent , e lliptic ine[ J] . J Phar m Sc,i 2004, 93( 1) : 132- 143. [ 30] HARADA A, KTATOKA K. Forma tion of poly ion co m plex m ice lles in an aqueous m ilieu fro m a pa ir o f oppo site ly charged b lock copo ly m ers w ith po ly( e thy lene g ly col) seg m ents [ J]. M acrom olecu les , 1995, 28 ( 15 ): 5294- 5299. [ 31] KABANOV V A, KA BANOV A V. Interpo ly electro ly te and b lock ionome r co m plex es for gene de livery : phy si co che m ical aspects[ J] . A dv D rug D eliv R ev , 1998, 30 ( 1- 3): 49- 60. [ 32 ] KAK IZAW A Y and KATAOKA K. B lock copo lym er m icelles for de livery of gene and related compounds [ J]. A dv D rug D e lR ev , 2002, 54( 2): 203- 222. [ 33] TENG Y, M ORR ISON M E, MUNK P , et a . l R e lease kinetics studies of arom atic mo lecu les into w ater from block po ly m er m icelles [ J]. M acro m o lecules , 1998 , 31 ( 11): 3578- 3587. [ 34] CHOU CA I R A, EISEN BERG A. In terfacia l so lub iliza tion of model a m ph iph ilic mo lecu les in block copo lym er m icelles[ J]. JAm Chem Soc , 2003, 125( 39): 1199312000. [ 35] K I M S Y, SH I N I G, LEE Y M, et a . l M e thox y po ly ( e thy lene g lycol) and epsilon caprolactone amph iphilic block copo lym eric m ice lle con taining indo m ethacin. II . M ice lle for m ation and drug re lease behav iours [ J]. J Contro lled R e lease , 1998, 51( 1): 13- 22 . [ 36] KW ON G S, OKANO T. So lub le self assemb led b lock copo lym ers fo r drug delivery . Phar m R es , 1999, 16( 5): 597- 600. [ 37] NAKASH I M A K, BAHADU R P . A gg regation of wa ter so luble block copo lym ers in aqueous so lu tions: R ecent trends . A dv Co llo id Inter face Sc, i 2006 , 123 - 126 : 75 - 96. [ 38] KO ZLOV M Y, M EL I K NUBAROV N S, BATRAKO VA E V, e t a. l R e la tionship be tween p luron ic b lock co po ly m e r structure , critical m ice llization concentra tion and partition ing coe ffic ients o f low m o lecu lar m a ss so l u tes [ J ]. M acro m o lecu les , 2000, 33 ( 9 ): 33053313. [ 39] X I NG L, M ATT ICE W L. Strong so lub ilization o f sm all m o lecu les by triblock copo ly m er m ice lles in selectiv e so lv ents [ J]. M acrom olecu les , 1997, 30 ( 6 ) : 17111717 . [ 40] HURTER P N, SCHEUT JEN S J and HATTON T A. M o lecular m ode ling o fm ice lle fo r m ation and so lub iliza tion in b lock copoly m er m ice lles . 2. La ttice theory fo r m onom ers w ith interna l degrees o f freedom [ J]. M acr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