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塔里木河》优质教案
《塔里木河》为单二部曲式-小调式
《塔里木河》教学设计课型:唱歌课课时:一课时授课年级:初一年级授课教师:王燕加教学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聆听过很多具有新疆音乐风格的歌曲,这首《塔里木河》的旋律他们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由于这首作品欢快的音乐情绪和琅琅上口的旋律,使他们能很快进入到学唱这首歌曲的活动中,并且对歌曲的演唱有一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塔里木河》为单二部曲式,小调式。
旋律和节奏具有维吾尔民族风格,情绪欢快,表达了守卫边疆的战士对塔里木河的赞颂和热爱。
第一段由不同结尾的重复性乐句构成,并反复一次。
旋律的进行由同音反复的切分节奏和大跳音程开始,接缓缓的音阶式下行,富有舞蹈性和轻松感,突出了欢快的情绪。
第二段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二句各四小节,为重复性乐句。
开始为主音上切分节奏的乐汇重复,接着是从主音开始经过幅度不大的曲折进行又回到主音的另一个乐节,与第一段在音区和旋法上形成对比。
在两小节高八度的主音“哎”之后,第三句进入,这里是歌曲的高潮,旋律的音区较前为高,并在旋律用音上新颖,“塔里木河”的“河”字,在调式的下属功能上,“故乡的河”的“河”字在属音上,处于调式的“动”功能,引入第四句,略带下行的旋律结束全曲。
而节奏上的对比则是前边一直占有统治地位的切分节奏消失,使旋律从充满动感,变得舒展,表现了对“母亲河”的热爱。
这首歌曲的最大特点是,切分节奏,使歌曲带有欢快的情绪和舞蹈性。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聆听、学唱《塔里木河》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和舞蹈性,了解新疆音乐作品的创作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1、从歌曲的节奏特点入手,通过演唱、拍打等方法解决歌曲中的主要节奏型态与两条基本旋律的识读。
2、聆听克里木的《塔里木河》,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了解歌曲的调式与结构。
3、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聆听、模仿等方法学习演唱歌曲《塔里木河》。
4、教师引导学生创编节奏并总结出新疆歌曲的音乐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塔里木河-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塔里木河-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塔里木河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和流经的区域;2.了解塔里木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3.学习唱诵歌曲《塔里木河》。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2.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塔里木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2.学习唱诵歌曲《塔里木河》。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到塔里木河的位置;2.询问学生对塔里木河的印象;3.了解学生对保护自然环境的看法和认识。
学习新知(35分钟)1.讲解塔里木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2.带领学生一起唱诵歌曲《塔里木河》;3.分小组,让学生合唱歌曲;拓展延伸(15分钟)1.学生自由发挥,演唱相关歌曲或朗诵相关诗歌;2.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和塔里木河。
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所学内容;2.提示学生明天会学习什么知识。
五、教学反思此次课程主要以唱诵塔里木河为主线,让学生了解塔里木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展现了人文和理性的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既能理解知识,又能感悟教育。
下一步可以继续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可以结合社会实践和科普知识,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欣赏曲:塔里木河》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欣赏曲:塔里木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塔里木河》是一首六年级下册的音乐欣赏曲,它以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自然风光为背景,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场景。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增强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对音乐艺术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较强。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具备了识谱唱谱的能力。
然而,由于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维吾尔族的音乐特色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关背景知识,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欣赏《塔里木河》这首歌曲,了解和感受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提高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增强音乐审美观念。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塔里木河》的旋律,能够哼唱这首歌曲。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维吾尔族音乐的特色,能够分析和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变化。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播放歌曲,让学生感受和分析歌曲的特点,培养音乐的听觉能力。
2.讲解法:教师讲解维吾尔族的音乐特点和《塔里木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歌曲。
3.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歌曲的演唱和演奏,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塔里木河》的旋律、歌词、图片等。
2.教学音频:准备《塔里木河》的歌曲音频,以便学生欣赏和跟唱。
3.教学乐器:准备一些民族乐器,如手鼓、笛子等,以便学生了解和体验维吾尔族的音乐特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塔里木河》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
同时,展示歌曲相关的图片和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塔里木河的自然风光和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场景。
塔里木河教案
塔里木河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塔里木河的特点与环境保护教育教案目标:1. 了解塔里木河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重要性;2. 了解塔里木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并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能力;4. 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地图或图片展示塔里木河的地理位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讨论塔里木河的特点,如长度、流经地区、水量等。
知识讲解:3. 向学生介绍塔里木河的重要性,如为当地居民提供水资源、支持农业发展等;4. 讲解塔里木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等;5.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对当地居民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活动设计:6.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塔里木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7.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解决方案;8. 环保行动计划:引导学生制定个人或小组的环保行动计划,如减少用水、节约能源等;9. 实施行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施环保行动,并记录下自己的行动成果。
评估反馈:10. 学生展示:学生展示他们在环保行动中的成果和心得;11. 讨论评价:班级共同评价学生的环保行动计划和实施情况;12.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环保行动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延伸活动:13. 地理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塔里木河流域的实地考察,观察当地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14. 环保宣传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设计并组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向他人传递环保意识。
教案特点和指导:1. 教案以塔里木河为例,让学生通过地理学习了解一个真实的河流和相关环境问题,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2. 教案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 教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通过制定环保行动计划和实施行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际行动能力;4. 教案提供了延伸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宣传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对塔里木河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亚马逊河》优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亚马逊河》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亚马逊河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2. 研究《亚马逊河》的歌曲,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3. 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自然环境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4.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研究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理解歌曲中的自然环境和保护河流的主题。
三、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
2. 课件:包括亚马逊河的图片、歌曲歌词的PPT。
3. 课堂上会使用的乐器,如打击乐器和木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亚马逊河的自然风景视频,引起学生对亚马逊河的兴趣,激发学生想了解更多的欲望。
2. 歌曲欣赏(10分钟)播放《亚马逊河》歌曲,让学生跟随歌曲的旋律一起唱,并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配合。
3. 歌词研究(15分钟)通过显示歌曲歌词的PPT,逐句教学歌词,让学生跟读,并解释生词和表达方式。
4. 音乐表演(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使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亚马逊河》的伴奏,然后与其他小组合作演奏完整的歌曲。
5. 地理知识研究(10分钟)通过展示亚马逊河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的图片,向学生介绍亚马逊河的基本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亚马逊河对当地居民和整个世界的意义。
6. 知识巩固(10分钟)布置练册上与亚马逊河相关的题目,检查学生对地理知识和歌曲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亚马逊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学会了一首优美的歌曲。
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能够有效地配合音乐舞蹈,并能运用乐器进行音乐表演。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仍然不够扎实,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塔里木河音乐教案及反思
塔里木河音乐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探索塔里木河的音乐之美教案目标:1. 了解塔里木河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音乐传统。
2. 探索塔里木河周边地区的音乐风格和乐器。
3. 学习并演奏一首塔里木河地区的传统音乐作品。
4. 通过音乐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地图或图片展示塔里木河的地理位置,并简要介绍其流经的地区和文化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塔里木河地区的音乐传统对当地人民的重要性。
探索音乐风格与乐器:1. 分组让学生自主调研塔里木河周边地区的音乐风格和乐器,包括乌鲁木齐、喀什等地。
2. 学生小组汇报调研结果,分享他们所了解到的音乐风格和乐器。
教师可以补充相关知识和音乐示范。
学习传统音乐作品:1. 选择一首塔里木河地区的传统音乐作品,如《塔里木河之歌》。
2. 教师向学生介绍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并播放相关音乐录音。
3. 分析音乐的结构、旋律、节奏和乐器运用等要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
4. 分组或个人练习演奏音乐作品的乐器部分,如鼓、琵琶等。
5. 学生进行合奏,尽可能还原音乐作品的原貌。
反思:1.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以及对塔里木河音乐的认识和欣赏。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音乐促进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友谊。
教案延伸活动:1. 邀请当地音乐家或专家来校园进行音乐讲座或演出,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塔里木河音乐的魅力。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博物馆或展览,进一步了解塔里木河地区的音乐文化。
3.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塔里木河音乐作品进行创作或改编,展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力。
以上教案旨在通过探索塔里木河的音乐之美,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音乐传统。
同时,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发展。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5.2塔里木河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塔里木河》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5单元,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学唱歌曲《塔里木河》,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了解歌曲背景,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3.学习歌曲中的音乐符号,如连音线、休止符等;
4.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塔里木河》这首歌曲的基本概念、旋律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首歌曲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传播美好的音乐。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连音线和休止符的运用,对于学生来说是较难掌握的部分;
-演唱过程中,如何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部分学生可能对新疆地区的文化背景了解不足,影响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
举例说明:
-对于连音线和休止符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分解练习、慢速演唱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掌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以及连音线、休止符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分解练习,帮助大家理解并掌握。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塔里木河》相关的音乐问题,如歌曲中的音乐符号有哪些作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正确运用连音线、休止符,以及如何表达歌曲情感。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六年级下册《母亲河欣赏塔里木河》优质课课件公开课课件讲课比赛获奖课件D001
冬不拉
都塔尔
热 瓦 甫
弹布尔
卡姆 胡西塔尔
达 甫
歌曲的情绪 什么地区的歌曲
歌曲情感 模仿出典型的节奏
请视唱下面的歌谱,拍击旋律的节奏,注意切分 节奏的准确。
总结一下新疆歌曲的音乐特点
情绪 节奏 调式
• 塔里木河流域是以维吾尔族主要以公路、铁路为主,运输 线漫长,能源、邮电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经济、 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很不发达。塔里木流域目 前仍以农牧业经济为主,工业经济体系还很薄弱, 但近几年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和石油化工有了较 大的发展。
• 流域内仍以农牧业为主,主要种植粮食和棉花, 是新疆重要的优质棉、粮基地,此外,也是新疆 库尔勒香梨、杏、薄皮核桃、伽师瓜、石榴、无 花果等特色果品园艺产品基地。
克里木
• 塔里木河位于新疆南部,在天山山脉和 昆仑山山脉之间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流, 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内陆河之一,流域面 积102万平方公里,涵盖了我国最大的 盆地——塔里木盆地的绝大部分,是保 障塔里木盆地绿洲经济,自然生态和各 族人民生活的生命线,被誉为“生命之 河”“母亲之河”。
• 塔里木河流域中心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分布着山 地、绿洲、自然植被、荒漠等。塔里木河流域属 典型的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光热资源十分丰富, 流域内干燥多风,日气温差较大,降水稀少,蒸 发强烈。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六年级下册 《母亲河欣赏塔里木河》
优质课课件公开课课件讲课比赛获奖课件
类型:省级获奖课件
塔里木河
1940年,爱说爱笑的克里木出生在“葡萄之乡”吐鲁番一个维吾尔族艺术 世家,克里木从小就能歌善舞.1959年对克里木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大的转 折,这一年他参加了全军第二届文艺会演,作为第 一位用汉语唱维吾尔族 歌曲的歌手,克里木出色的演唱受到毛主席的赞扬,也让大家知道并了解 了新疆的维吾尔族。 克里木一边唱着反映新疆的歌曲,一边深入生活不断创作歌曲。他创作并 演唱的歌曲《阿凡提之歌》《塔里木河故乡的河》《库尔班大叔你在哪儿》 《羊肉串香又香》都来源于生活,让人听出了地地道道的新疆味,至今广 为流传,并广泛传唱。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五单元《塔里木河》欣赏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五单元《塔里木河》欣赏教案一、单元目标本单元主题为“河流之歌”,旨在通过欣赏和学习关于河流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加深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
作为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塔里木河》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了解我国西部地区的地理特色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塔里木河》是一首描绘中国西部塔里木河美景的民歌,歌曲以悠扬的旋律、深情的歌词展现了塔里木河壮丽而神秘的景色。
2. 主要旋律与特点歌曲旋律优美、宽广,体现了西部地区辽阔的自然风光。
歌曲节奏稳健,富有民族特色,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播放塔里木河的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塔里木河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播放《塔里木河》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韵味。
接着,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及创作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涵。
3. 实践(15分钟)分小组进行歌曲的学唱,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等。
4. 探究(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尝试用语言表达出来。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塔里木河》作为一首描绘西部地区风光的民歌,不仅具有音乐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民族音乐,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主要采用启发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歌曲的内涵;通过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五、评价指标1. 演唱表现评价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音准、节奏和表现力,以及能否准确传达歌曲的情感。
2. 探究与分享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以及能否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简谱)《5.2 塔里木河》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5.2 塔里木河》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塔里木河》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科书中的一首歌曲,歌曲以中国西北地区的塔里木河为创作背景,展现了塔里木河的壮丽景色和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情景。
歌曲为2/4拍,共四乐句,旋律优美、高亢,富有新疆特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多元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拍子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新疆文化及维吾尔族的音乐特点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感受歌曲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维吾尔族的音乐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学会歌曲《塔里木河》,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如音阶、节奏等。
2.重点:歌曲的演唱技巧,包括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让学生感受维吾尔族音乐的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正确发音、把握节奏。
3.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创作法:鼓励学生创作,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视频等。
2.乐器:吉他、手鼓等。
3.练习册:用于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塔里木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塔里木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表演,检验学习效果,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维吾尔族音乐作品,对比分析《塔里木河》的特点。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塔里木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母亲河》第2课《塔里木河》。
【教材分析】《塔里木河》是六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母亲河》第3课欣赏课。
《塔里木河》为单二部曲式,f小调。
旋律和节奏具有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情绪欢快,表达了守卫边.整的战士对塔里木河的赞颂和热爱。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对于五音不全的学生,可多鼓励他们参与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以此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一)审美感知感受作品旋律的特点和所表达塔里木河的形象。
(二)艺术表现能分析鉴赏作品,能用真挚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表达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
(三)创意实践能用肢体语言创新性的表现作品。
(四)文化理健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2、能分析鉴赏作品(二)教学难点:1、能用肢体语言创新性的表现作品。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身边有什么小河给你印象最深?预设:回答问题教师:我们周边有什么河流?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你知道它们的历史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今天老师欣赏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作《塔里木河》(书写板书《塔里木河》)【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切入点,调动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
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自然巧妙的导入新课】二、师生互动,感受作品教师:聆听音乐,判断这首作品表达了怎样的场面?(播放音乐)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该作品旋律和节奏具有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情绪欢快,表达了守卫边疆的战士对塔里木河的赞颂和热爱。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2.1塔里木河 |人教版
《塔里木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更多有关母亲河的音乐作品。
’2、通过模唱、聆听、对比、画旋律线、舞蹈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实践、感受和表现新疆音乐。
3、通过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音调,体会歌曲的维吾尔族音乐特色。
教学重点:感受新疆音乐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切分音节奏的音乐舞蹈性。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表演唱《掀起了你的盖头来》问:你听听是我国的哪个民族?(新疆)2、你对新疆有哪些了解?3、总结新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成西域,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份,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新疆,是片神奇的土地,这里冰川雪岭与戈壁瀚海共生,这里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有一位歌唱家克里木就是出生在这里。
二、新授1、出示图片(歌唱家克里木)聆听歌曲,你有什么感受?(播放音乐)。
2、歌中演唱的河流是哪条河?(塔里木河)贴示课题3、总结简介“塔里木河”:沙漠中的绿洲,承载了新疆的历史,见证了新疆的巨变,是新疆的母亲河,有人说你读懂的塔里木河,也就读懂了新疆。
4、聆听歌曲第一歌词,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可用身体感受。
(出示第一段歌词,播放歌曲第一段)问:那段歌词最打动你?总结:歌词写得真好,特别打动人,这么美丽歌词,一定会有特别美的旋律,请同学们听歌曲第一部分。
5、聆听歌曲第一段歌词第一部分。
(播放第一段一部部分)用手画旋律线,师扳手问:旋律线给你怎样的感觉?你发现旋律线有什么特点吗?(像河流、头一样、尾不一样)总结:旋律创作手法:同头换尾随琴唱歌曲乐谱,随琴唱歌曲歌词有感情的根据旋律线演唱你觉得那种节奏型最有特点?(切分音节奏)随音乐和老师拍一拍(播放歌曲第一段第一部分)总结:正是有了这种节奏型,才使新疆歌曲有一种舞蹈性。
师跳舞,生用手拍切分节奏伴奏随老师学新疆舞,随音乐师生一起舞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欣赏曲:塔里木河》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欣赏曲:塔里木河》教案一. 教材分析《欣赏曲:塔里木河》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里木河为题材,展现了塔里木河美丽的风景和维吾尔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歌曲采用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了解和感受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和地域特色。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新疆维吾尔族的文化和音乐特色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景,感受歌曲风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欣赏曲:塔里木河》的歌曲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的文化特色,增强民族认同感。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感受和理解歌曲的民族特色。
2.学会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播放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民族特色和相关文化知识。
3.实践法:学生跟随歌曲哼唱,体验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音响、投影仪等。
2.准备歌曲《欣赏曲:塔里木河》的乐谱和歌词。
3.准备相关的新疆维吾尔族文化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塔里木河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热爱。
然后播放《欣赏曲:塔里木河》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风格。
2.呈现(5分钟)教师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以及新疆维吾尔族的文化特色。
然后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练习,相互交流心得。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上台演示歌曲,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2.1塔里木河|人教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音技能。2.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举例: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如“咚咚咚咚|哒哒哒哒|”,以及旋律的升降如“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2)民族音乐元素的认知:学生需了解歌曲中体现的民族音乐元素,如维吾尔族的音乐特色、乐器等。
举例:歌曲中的手鼓、热瓦甫等维吾尔族特色乐器,以及特有的音乐旋律。
(3)歌曲情感的表达:学生通过学唱歌曲,理解并表达歌曲中对塔里木河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
4.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突破方法:教师可分段教学,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旋律,并通过钢琴伴奏帮助学生准确唱出旋律。
(3)民族音乐元素的理解:学生对民族音乐元素的认识有限,可能无法充分理解歌曲中的民族特色。
突破方法: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介绍塔里木河流域的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4)情感表达的深入: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歌曲中的情感,导致演唱效果不佳。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塔里木河》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和理解音乐。整体来看,课程进展得还算顺利,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节奏和旋律时,有些吃力。尽管我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进行教学,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准确掌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他们,多花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提高他们的节奏感和旋律感。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塔里木河》教学设计
《塔里木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聆听歌曲《塔里木河》,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音调,体会歌曲的音乐风格特点。
2.通过欣赏歌曲《塔里木河》,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了解更多有关母亲河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
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
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重点难点聆听歌曲《塔里木河》,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音调,体会歌曲的音乐风格特点。
通过欣赏歌曲《塔里木河》,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了解更多有关母亲河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塔里木河教师:这首歌曲具有我国什么地方的音乐特点?(新疆)它特别在哪里呢?(节奏极具典型舞蹈性) 2.再次聆听 (1)教师:你能模仿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吗?(切分节奏) (2)教师:歌曲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乐器也独具特色)老师出示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达卜”、“都塔尔”的图片或实物。
活动2【讲授】塔里木河教师用切分节奏型示范演奏:演奏“达卜”时,双手“虎口”扶住鼓框,除拇指外,其余各指均可用于击鼓。
手指敲击鼓面的不同部位,能发出音响有别的“咚”、“哒”之声,也可以摇动鼓身,使小铁环撞击鼓框,亦能发出“沙沙”的音响。
在维吾尔族,“达卜”一般由男子演奏。
(4)学生尝试为歌曲编配有切分节奏的伴奏型,为歌曲伴奏。
(5)教师:切分节奏是新疆音乐作品中常见的节奏型,正是这种节奏型的运用使新疆的作品都带有一种独特的舞蹈性。
(6)请学生学习新疆舞蹈中的典型动作:移颈、托帽、转手腕。
边哼唱边做舞蹈动作。
(7)学生分成男女生来随乐律动。
(男生做击切分节奏的手鼓动作,女生做新疆舞蹈动作。
) 【设计意图】抓住歌曲的风格特点,设计拍击切分节奏和学习新疆舞蹈动作的音乐活动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让这种体验式的参与深入人心,不易忘记。
塔里木河-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塔里木河-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诵读歌词,能够对歌词进行分析。
2.能够感受并理解音乐中的情感和意境,能够正确地识别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3.能够运用简单的乐理知识,理解和演唱歌曲的旋律。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欣赏能力,通过音乐欣赏的方式认识中国的地理和人文风景。
教学重点1.歌曲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和表现。
2.歌曲旋律的理解和演唱。
3.通过音乐欣赏的方式认识塔里木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教学难点1.歌词分析和情感表达。
2.塔里木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准备1.播放器、CD、磁带或数字音乐播放器。
2.PPT或幻灯片。
3.大黑板、白板等。
教学过程导入与热身15分钟1.通过图片导入课程内容:出示塔里木河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一下塔里木河,让学生自由评论。
2.通过声音导入课程内容:播放一首与塔里木河相关的音乐片断,让学生听一听这首歌曲,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学习歌曲30分钟1.教师逐步呈现歌词,让学生跟着一起唱。
2.学生自由分析歌词,讨论歌词的寓意和情感表达。
3.逐步教授歌曲旋律,带领学生一起唱。
4.通过表演和模仿方式加深学生对歌词和旋律的理解和感受。
听音乐欣赏20分钟1.播放音乐,让学生静候教师的指令,认真地聆听音乐,体验音乐情感和意境。
2.播放音乐片断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和分析这首歌曲,从歌曲中认识塔里木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感受中国之美。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让学生自由发表感想,对整个课程进行回顾和总结。
2.带领学生了解塔里木河的生态环境,并引导学生关注塔里木河的保护和治理工作。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笔记。
2.认真复习和巩固课堂内容,练习唱歌。
3.做一些关于塔里木河的调研和了解,可以制作PPT、手抄报、海报等形式,分享给同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的方式,将学生的音乐欣赏与中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紧密结合起来,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审美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表现活跃,情感表达较为丰富,但对于歌曲的旋律理解仍需进一步加强。
人教六年级音乐下册:《塔里木河》课件
院子里一般有几棵果树或葡萄架,葡萄架 下是夏季乘凉好地方。院门多为双扇,车 辆可以进出,门上有各种图案。
改革开放以来,维吾尔族的住房出了建筑 材料发生了变化外,室内摆设也越来越丰 富,彩电,冰箱,沙发,茶几等家具已经 走进普通维吾尔族的家庭。
想一想:
这首歌曲的速度和感情是怎样的? 中速、柔情地
有古
一人
个云
在:
路“
上读
。万
”卷
从书
古,
至行
今万
,里
学路习。和” Nhomakorabea旅今行人
都说
是:
相“
辅要
相么
You made my day!
成读 的书
两,
件要
事么
。旅
。行
,
身
体
和
灵
魂
总
要
我们,还在路上……
塔里木河
• 1、了解新疆音乐舞蹈的 特点,学会用欢快、活泼 的情绪准确地演唱歌曲 《塔里木河》。
• 2、感受歌曲中所包含的 感情。
维吾尔族介绍:
维吾尔族的住宅一般包括院子和住房两部分。 以住房为中心,面向院子的房屋前常有较深 的前廊,前廊下垒起炕台,工人们夏天户外 活动使用。室内有土炕,约两尺多高,三面 靠墙,面积一般很大,可睡一二十人。炕上 铺上席子,毡子,墙上多挂着色彩鲜艳的墙 围布或毯子。土炕靠墙一侧多放木箱,上面 放着被子,褥子和枕头。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撒哈拉沙漠》优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撒哈拉
沙漠》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撒哈拉沙漠》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 听辨并理解曲目中的旋律、节奏和表情。
3. 研究演唱《撒哈拉沙漠》的歌词,并能够准确传达曲目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播放音频的设备。
2. 备有《撒哈拉沙漠》歌曲的录音或视频。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提问和简要介绍,让学生了解《撒哈拉沙漠》是一首描述沙漠风景的音乐作品。
2. 听曲感受
播放《撒哈拉沙漠》音乐作品,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让他们表达自己对曲目的感受和想象。
3. 歌词学唱
教师逐句教唱歌词,并让学生跟唱。
重点教授歌曲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4. 分组合唱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演唱不同段落的歌词。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并体验合作的乐趣。
5. 情感表达
通过分析《撒哈拉沙漠》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表达曲目中所传达的情感,并要求他们在唱歌时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延伸
1. 创作活动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沙漠的想象,创作一段简短的音乐作品,可以使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响工具演奏。
2. 综合研究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深入了解《撒哈拉沙漠》所在地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加学生的综合知识。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对曲目的反应和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合唱和表达情感方面的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并进行评价和展示。
注:此为优质教案大纲,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
《塔里木河》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疆音乐舞蹈的特点,学会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准确地演唱歌曲《塔里木河》。
2、感受歌曲中所包含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用打击乐器为《塔里木河》配伴奏。
2、对新疆音乐的体会、感受与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歌曲谱例、电子琴、打击乐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歌曲《塔里木河》音乐片段,学生随音乐即兴律动。
2、提问:刚才大家听到的是什么地方的音乐?(新疆)
小结:新疆是我国著名的“歌舞之乡”,那里是音乐舞蹈的海洋。
3、展示色彩艳丽、五彩缤纷的新疆民族服饰,模仿维吾尔族人的行礼动作。
介绍维吾尔族男女老少都喜欢戴的“朵帕”。
请学生做新疆舞蹈中的典型动作:移颈、托帽、转手腕。
二、教学新课
学唱《塔里木河》。
1、聆听歌曲《塔里木河》,请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节拍等。
2、学生交流对歌曲的感受。
3、熟悉歌曲旋律。
找出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节奏型,并指导学生练习。
4、跟琴学唱《塔里木河》,教师及时指导。
5、拿出打击乐器:铃鼓等,邀请学生来敲敲打打,合着歌曲的节奏自主配伴奏,进行自由律动。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歌曲《塔里木河》,大家来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