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湿地生态系统ppt课件
3生产力的高效性
1具有调蓄水源、调节
气候、净化水质、保
存物种、提供野生动
物栖息的效益,
湿地生态系统同其它任 2具有为工业、农业、 何生态系统相比,初级生 能源、医疗业等提供 产力较高。据报道,湿地 生产原料的效益。 生态系统每年平均生产 3可成为物种研究和教 蛋白质9gm2,是陆地生 育基地、提供旅游等 。
大面积的湿地,通过蒸腾作用能够产生大量水蒸气,不仅可以提高周围地区空气湿度,减 少土壤水分丧失,还可诱发降雨,增加地表和地下水资源。据一些地方的调查,湿地周围的 空气湿度比远离湿地地区的空气湿度要高5%至20%以上,降水量相对也多。因此,湿地有 助于调节区域小气候,优化自然环境,对减少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十分有利。
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改善环境基质和环境条件,为生物生长创造条件。因此 ,工程治理是生物治理的前提和条件。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可以大大加速生态恢 复的时间。常见的湿地恢复工程治理措施有:
1 退耕还湿工程 2 兴建保护区水源补给工程 3 水质改善工程
Page 26
(2) 湿地的生物治理 生物治理是利用生物的手段,如引入先锋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使其形成稳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改革开放开始以后,由于不 合理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到1990年代中期,已有50%的滨海滩涂不复 存在,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黑龙江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湿地丧失,七大水系 63.1%的河段水质因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
Page 20
3.2我国湿地面对的威胁
Page 18
净化原理图
Page 19
3.1我国湿地现状
我国拥有湿地面积660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世 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人工湿地约4000万公顷.
第二章 湿地生态系统结构
从雅库特向南迁飞5100km到鄱阳湖越 冬,途经俄罗斯的雅纳河、印迪吉尔 卡河和科雷马河流域,进入中国后主 要停歇地有扎龙、林甸、莫莫格以及 双台河口、滦河口、黄河古道和升金 湖等地。
河狸利用树枝等搭建窝,窝是 在水面以上,但是入口是在水
面以下。
• 湿地动物的分布
水域性湿地动物
淡水水体
• 湿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
经济发展所需原材料增加导致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滥捕乱猎、倒卖和走私野生动物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外来物种入侵 旅游、采矿、围垦
• 中国的湿地生物多样性富集区
辽河三角洲:苇田,鸟类,鱼虾 黄河三角洲:柳林、柽柳林,鸟类 江苏盐城沿海:鸟类占中国鸟类的30% 崇明岛东滩:鸟类 松嫩平原:以芦苇沼泽为主,鸟类众多,鹤乡 三江平原:以苔草沼泽为主,丹顶鹤,白鹤 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水禽十分丰富
5. 水的摄取:减少
6. 营养吸收:减少从土壤中吸收营养,但也有不同意见。 7. 呼吸作用:根充气空间的存在不是向根进行有效氧传输的充分条件。 缺氧条件下,植物组织进行厌氧呼吸。
对盐的适应:
在细胞水平上:植物应对盐的行为与细菌很相似
结构上:
光合作用的适应: 湿地植物同其他胁迫环境(特别是干旱)中的植物
数(特定区域内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物种密度
(单位面积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特有种比例(一 定区域内某个特定类群特有种占该地区物种总数的比 例)
• 生态系统多样性指不同生境、生物群体以及生物圈生 态过程的总和,表现了生态系统结构多样性以及生态
过程(物流、能流和演替)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物种
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都从属于生态系统多样性。 • 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者生态系统构 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 样化程度,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态工程主要知识点
生态工程主要知识点第一章绪论(传说中不考)1第一生态环境问题:即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包括自然灾害、地方病第二生态环境问题:即次生环境问题。
A生态的破坏:①森林植被破坏②沙漠化③土壤侵蚀④环境地质问题⑤生物物种的消灭。
B环境的污染:①大气污染②水源与江河水污染③噪声污染④土地污染(废弃物)2生态工程:应用生态学、经济学有关理论和系统论的方法以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为目标(或称可持续发展),对人工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进行保护、改造、治理、调控和建设的综合工艺技术体系或综合工艺过程。
3生态工程的应用:①设计各种生态系统,来代替人工系统或能源密集型系统,从而满足人类需要(如环境工程);②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缓解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如生态恢复);③管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如林业生态工程);④将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环境治理和环境建没(如景观生态工程、城市生态工程)。
4五大防护林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工程、海岸带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农田林网防护林体系5生态农业:从系统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以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
简单地说,就是遵循生态经济学规律,进行经营和管理的集约化农业体系。
生态林业:遵循生态经济学和生态规律发展林业,是充分利用适当地自然资源和促进林业发展,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环境的林业生产体系。
生态城市:人们对按生态学规律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人类生态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市域范围内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体制、技术和行为的市级行政单元的简称。
第二章生态工程原理1生态学原理:生态位原理,限制因子原理,食物链原理,整体效应原理,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协同进化原理,效益协调统一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经济学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生态经济理论。
【VIP专享】第二章 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1虫.过观适1、察于程3观阅 六蛔寄.内列察读 、虫生出蚯材 让标容生3根常蚓料 学本教活.了 据见身: 生,师的2、解 问的体巩鸟 总看活形作 用蛔 题线的固类 结雌动态业 手虫 自形练与 本雄学、三: 摸对 学动状习人 节蛔生结4、、收 一人 后物和同类 课虫活构请一蚯集 摸体 回并颜步关 重的动、学、蚓鸟 蚯的 答归色学系 点形教生生让在类 蚓危 问纳。习从 并状学理列学平的害 题线蚯四线人 归、意特出四生面体以形蚓、形类 纳大图点常、五观玻存 表及动的鸟请动文 本小引以见引、察璃现 ,预物身类 3学物明 节有言及的、导巩蚯上状 是防的体之生和历 课什根蚯环怎学固蚓和, 干感主是所列环史 学么据蚓节二样生练引牛鸟 燥染要否以举节揭 到不上适动、区回习导皮类 还的特分分蚯动晓 的同节于物让分答。学纸减 是方征节布蚓物起 一,课穴并学蚯课生上少 湿法。?广的教, 些体所居归在生蚓前回运的 润;4泛益学鸟色生纳.靠物完的问答动原 的4蛔,处目类 习和活环.近在成前题蚯的因 ?了虫以。标就 生体的节身其实端并蚓快及 触解寄上知同 物表内特动体结验和总利的慢我 摸蚯生适识人 学有容点物前构并后结用生一国 蚯蚓在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端线问活样的 蚓人飞技有 基么引进主的的考?形题环吗十 体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让并为珍 近习会形理切 法。课生征有以问的小学引什稀 腹性态解的 。2课物。什游题主.结生出么鸟 面和起结蛔关观题体么戏:要利明蚯?类 处适哪构虫系察:的特的特用确蚓等 ,于些特适。蛔章形殊形征板,这资 是穴疾点于可虫我态结式。书生种料 光居病是寄的们结构,五小物典, 滑生?重生鸟内学构,学、结的型以 还活5要生类部习与.其习巩鸟结的爱 是如原活生结了功颜消固类构线鸟 粗形何因的存构腔能色化练适特形护 糙态预之结的,肠相是系习于点动鸟 ?、防一构现你动适否统。飞都物为结蛔。和状认物应与的行是。主构虫课生却为和”其结的与题、病本理不蛔扁的他构特环以生?8特乐虫形观部特8征境小理三页点观的动位点梳相组等、这;,哪物教相,理适为方引些2鸟,育同师.知应单面导鸟掌类结了;?生识的位学你握日构解2互.。办特生认线益特了通动手征观识形减点它过,抄;察吗动少是们理生报5蛔?物,与的解.参一了虫它和有寄主蛔与份解结们环些生要虫其。蚯构都节已生特对中爱蚓。会动经活征人培鸟与飞物灭相。类养护人吗的绝适这造兴鸟类?主或应节成趣的为要濒的课情关什特临?就危感系么征灭来害教;?;绝学,育,习使。我比学们它生可们理以更解做高养些等成什的良么两好。类卫动生物习。惯根的据重学要生意回义答;的3.情通况过,了给解出蚯课蚓课与题人。类回的答关:系线,形进动行物生和命环科节学动价环值节观动的物教一育、。根教据学蛔重虫点病1.引蛔出虫蛔适虫于这寄种生典生型活的线结形构动和物生。理二特、点设;置2.问蚯题蚓让的学生生活思习考性预和习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湿地生态系统的分析
湿地生态系统的分析
机化143 张庆凯
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群落都不是孤 立存在的,他们总是通过能量和物质的 交换与其生存的环境不可分割的相互作 用,相互联系着,共同形成统一的整体。 这样的整体就叫做生态系统。
2.集合性
非生物成分
生产者
生态系统
消费者
分解者
3.层次性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消费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
4.目的性
1.保持水源 2.净化水质 3.蓄洪防旱 4.调节气候 5.保护生物多样性
5.涌现性
生态系统中的光合作用,食物 网,食物链等。
谢谢
1.湿地生态系统的要素
非生物成分
生产者
湿地生态系统
消费者
分解者
2.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能量交换,物质交换,信息交换
例子:光合作用 食物链
3.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1.保持水源 2.净化水质 3.蓄洪防旱 4.调节气候 5.保护生物多样性
1.整体性
生态系统是生物界与生物界相互作 用的整体,各要素通过物质能量交 换联系在一起,作为整体与外界进 行相互作用。不论失去那个要素, 这个生态系统将不完整,不具备原 有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
在西溪湿地里有湖泊烧烤区、深潭口、百家、烟水渔庄等餐饮饭店可以用餐,喝茶的地方也不少,推荐去梅竹山庄、西溪梅墅。
3.在西湖边上有楼外楼等餐厅可以吃到地道的杭州菜。
三、自由自在鸟游荡——日土班公错湿地
其实,图片中的这块湿地是否属于班公错,我还是不能完全确定,在各种资料上没有查到它的准确的名字,但我不得不承认它是我心中最美丽的湿地。可以肯定的是这块湿地属于日土。它就在狮泉河到日土之间,在刚过了那有名的日土岩画附近没多远,紧紧贴在219国道边,距离日土县城大约30公里。
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一个地区内常常有多种湿地类型,一种湿地类型又常常分布于多个地区。
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截至目前,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达30处。
其实中国独特的湿地何止30处,许多湿地因为养在深闺无人识,至今仍无人问津。
湿地生态系统(图4)
二、湿地是重要的水源地
湿地之水,除了江河、溪沟的水流外,湖泊、水库、池塘的蓄水,都是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据估算,我国仅湖泊淡水贮量即达225亿立方米,占淡水总贮量的8%。某些湿地通过渗透还可以补充地下蓄水层的水源,对维持周围地下水的水位,保证持续供水具有重要作用。
三、湿地是生态环境的优化器
编辑本段湿地旅游攻略
一、浮在水面上的草原——腾冲北海湿地
湿地生态系统(图6)
发现腾冲的北海湿地纯粹是一次意外,当时的目标是去看云南腾冲的火山热海,结果有云南驴友Edipt告诉我县城西北方向距城12.5公里有块湿地很特别,属高原火山堰塞湖生态系统。
原来人与景也是需要缘分的。偶然的聊天,就能成就一段美丽的邂逅。这里确实奇特。水草密密麻麻,根交错在一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旧草腐烂,新的长在腐烂的草根上,然后又腐烂,然后又长出新的,最后形成整片整片的草甸各自浮在水面上,宛如一个一个的小草岛,通常有一米多厚。脱了鞋赤脚走上“草岛”,感觉像踩海绵一样。
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第一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生物部分组成–根据它们获取营养和能量的方式,在能量流通和物质循环中所起作用不同,可分为三大基本类群:• 生产者• 消费者(异养生物)• 分解者(异养生物)一、湿地生态系统生产者-湿地植被湿地植物是湿地其它生物类群生长和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不同类型湿地植被的种类组成、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
1 湿地植被类型湿地植被生态类型多样,分为:–湿生植物–水生植物–盐生植物–耐盐植物–红树林湿生植物湿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湿地或浅水区域的植物。
─ 阴生湿生植物:如有些蕨类、附生兰科植物等生活在热带雨林中,林内光照微弱,蒸腾也弱,故根系不发达,抗旱能力极差。
─ 阳生湿生植物:生活在阳光充足、土壤水分饱和的沼泽地区或湖边。
如莎草科、蓼科和十字花科的一些种类,叶片上常有防止蒸腾的角质层,输导组织也发达。
水生植物狭义的水生植物:只有植物体的部分或全部,长期离不开水域生活的植物。
广义的定义:(淡水和咸水)只要是生长在水边潮湿地上的植物,都应该归为水生植物。
按水质分淡水和咸水植物。
按水流动性分流水和静水水生植物水生植被分布不像陆生植被类型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多为广布种或世界种。
但各地区水域环境并非完全一致,不同地带内也会出现不同的水生植被类型–比如河流上游多湍流,水中溶氧量高,河床多以石砾垫底,水流清澈,以固着性藻类为主,如刚毛藻、丝藻和硅藻。
下游水流平缓,水温较高而含氧量低,河床多为泥质或沙质底,植物多为浮游性的绿藻、蓝藻和部分硅藻为主,在浅水区常有高等植物成片分布。
按生态型,水生植物又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浮游植物挺水植物挺水植物是生长在水深-的浅水区,根或地下茎生长在泥底中,茎叶则挺身出水面的植物,如莲花、香蒲等。
浮叶植物水生浮叶植物是指生长在浅水区,叶片漂浮在水面上,形状多为扁平状,叶上表面有气孔,根或地下茎固着在泥土里,根部所需的氧气经由叶片的气孔由外界来供应,叶柄会随着水的深度而伸长的植物。
第二章 湿地生态系统结构
2.湿地植物对盐土环境的适应
• 除了藻类以外,所有耐盐植物均为被子植物。
大约1/3被子植物的科的植物均有耐盐性。
• 适应于高水平盐性的植物被称为盐土植物。
• 不能适应高盐度的植物叫淡土植物。
1)阻止或控制盐的进入
• 通常,水沿高水势到低水势的方向运动。水势是 指单位体积水的自由能大小。 • 在淡水环境中,土壤的水势要大于植物体内的水 势。在湿润森林中的草本植物,其水势介于-0.6 --1.4MPa之间,而土壤水势大于-0.1 MPa,因此 外部水将进入植物体中。植物根的水势大于枝条 和叶,因此,水可以从根向枝条和叶中传输。
水葫芦
芦苇 睡莲
浮萍
苦草
2. 其他湿地植物 1)乔木(arbor) 湿地乔木物种相对较少,主要包括松属、落叶松属、落 羽松属、水松属、水杉属、云杉属、冷杉属、赤扬属、红
树属、木榄属等植物。
2)灌木(shrub)
湿地灌木物种亦较少,包括桦属、杜鹃属、柳属、箭竹
属、柳叶绣线菊属等
3)小灌木(dwarf shrub) 小灌木种类较多,包括,越桔属、杜香属、桦属、沼 柳属、林奈草属、杜鹃属、毛蒿豆属、杨梅属、忍冬属、 金老梅属、岩高兰属、松毛翠属、甸杜属等。 4)草本(herb) 湿地草本植物种类最多,包括苔草属、芦苇属、荻属、 甜茅属、菰属、毛茛属、小叶章属、藨草属、蓼属、眼子 菜属、龙胆属、唐松草属、凤毛菊属、委陵菜属、葱属、 灯心草属、鸢尾属、羊胡子草属、老鹳草属、虎耳草属、 马先蒿属等。
• 湿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
经济发展所需原材料增加导致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滥捕乱猎、倒卖和走私野生动物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外来物种入侵 旅游、采矿、围垦
• 中国的湿地生物多样性富集区
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结构与功能简述
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结构与功能简述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湿地生态系统的定义 (3)1.2 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3)二、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5)2.1 湿地生物群落 (6)2.1.1 植物群落 (7)2.1.2 动物群落 (8)2.2 湿地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 (9)三、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10)3.1 生态功能 (11)3.1.1 水源涵养 (12)3.1.2 净化水质 (13)3.1.3 季节性蓄洪防旱 (14)3.1.4 生物多样性保护 (15)3.2 社会经济功能 (15)3.2.1 农业灌溉 (16)3.2.2 渔业养殖 (17)3.2.3 旅游观光 (19)3.2.4 生态产品供给 (20)四、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与发展 (21)4.1 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 (22)4.1.1 立法保护 (23)4.1.2 规划与建设 (25)4.1.3 科学研究 (26)4.2 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7)4.2.1 生态旅游开发 (29)4.2.2 生态农业发展 (30)4.2.3 循环经济模式 (31)五、结论 (32)5.1 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33)5.2 湿地生态系统的未来展望 (34)一、内容概览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以其独特的生物群落、复杂的生态过程和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而闻名。
本文档旨在简要概述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而多面的自然奇迹。
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由生物组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组分(水、土壤、空气)构成。
生产者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的植物,如沼泽植物和浮游植物。
消费者则包括各种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如鱼类、两栖动物和昆虫等。
分解者则负责将动植物的残体分解为无机物质,从而完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除了生物组分外,湿地生态系统还受到一系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地形和土壤等。
湿地生态系统 PPT
6、提供物种栖息地
水禽栖息地 我国有 1/2 的珍稀鸟类以湿地为支撑。
鱼类产卵和索饵场 高度的生物多样性 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人类生存的家园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 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 保护措施:
a. 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速度 b.创造有利于湿地资源保护的法制条件 c.协调管理,综合治理 d.积极引导湿地周边群众参与湿地管理
湿地生态系统
•组员:申转仙、杨聪庆、王玲珠、邹贵晓、 杨晓娟、李润芹、
湿地和湿地生态系统
定义 湿地的分布 湿地类型 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定义
湿地:是开放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性的生态 系统类型,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 点,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是指地表过湿或长年积水生 长着湿地植物的地区。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6大功能)
1、物质生产功能 :广阔
多样的湿地,蓄藏有丰富的淡 水、动植物、矿产及能源等自 然资源。
2、大气组分调节功能:
湿地通过与周围的水汽交换, 增加周围地区的空气湿度。
3、水分调节功能:
可以蓄水调洪,补充地下水,湿地能够暂时蓄纳 洪水,尔后缓慢泄出,从而减轻洪水威胁,下渗 补充地下水,有效地缓解枯水期河流缺水问题。
4、调节局部小气候:湿地通过水平方
向的热量和水汽交换,使其周围的局地气候具有 温和湿润的特点,此外,湿地通过与周围的水汽 交换,增加周围地区的空气湿度。
5、净化功能:
大面积的湿地,通过蒸腾作用能 够产生大量水蒸气,不仅可以提 高周围地区空气湿度,减少土壤 水分丧失,还可诱发降雨,增加 地表和地下水资源。还可以通 过水生植物的作用,以及化学、 生物过程,吸收、固定、转化土 壤和水中营养物质含量,降解有 毒和污染物质,净化水体,消减 环境污染的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教案含解析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1.湿地的概念、分布特点及其重要的生态价值。
2.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3.分析某区域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问题的思路,并探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湿地概述1.概念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两大类型(1)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两大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
(2)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4.我国湿地的分布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二、“地球之肾”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1)较高的生产力。
(2)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重要作用3.洞庭湖湿地的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和旅游观光等。
三、湿地资源问题1.原因人类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
2.表现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质量在逐渐下降。
3.危害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4.洞庭湖的萎缩(1)原因错误!(2)影响: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湖区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现象时有发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增多。
四、保护湿地1.湿地破坏的危害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意义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工程、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及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等。
4.洞庭湖“变”大了的原因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
[问题探究]根据教材P41图2—7,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1我国湿地的东西分布有何差异?提示:东多西少。
探究2海南岛红树林湿地是淡水湿地吗?其主要作用是什么?提示:红树林湿地是咸水湿地。
分布在沿海地区,具有防止海浪侵蚀海岸、防御台风和风暴潮的作用,是天然的海防林。
湿地生态学复习资料
湿地生态学复习资料一、绪论湿地公约于1971年在伊朗小城拉姆萨尔(Ramsar)签订,故该公约又称“拉姆萨尔公约”。
公约的全名是:“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湿地公约》常委委员会于1996年决定,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湿地:是介于水体和陆地之间的生态交错区。
湿地生态系统的效益(1)经济效益——单位面积湿地生产力最高;(二)社会效益,观光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三)生态效益,调节气候、调节空气、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污水处理,水体净化;平衡补给地下水;调蓄水量;保岸护堤;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的状况:①面积大②类型多③分布广④生物多样性丰富;存在的问题有①盲目开垦和改造②湿地水资源不合理利用③泥沙越积越多,地势越积越来越高,湿地面积缩小④污染⑤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保护对策①加强宣传,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科普讲座、课堂教育、媒体宣传)②制定保护湿地开发利用规划③加强湿地的研究(湿地评价,湿地生态工程:恢复原有湿地、建造人工湿地)④完善湿地法规(加快湿地立法步伐、完善地方性湿地法规条例)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宣传、湿地博物馆)⑥湿地公园(西溪湿地公园)第一章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湿地的分类:⑴拉姆萨公约分类①滨海湿地②内陆湿地③人工湿地⑵我国分类①湖泊湿地②河流湿地③沼泽湿地(“似陆非陆,似海非海,似湖非湖,似河非河”)④海岸湿地⑤人工湿地滨海湿地分类:盐沼湿地、红树林湿地、海草床、珊瑚礁、河口沙洲湿地、岩石离岛。
滨海湿地的分布特点我国滨海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
滨海湿地以杭州湾为界,杭州湾以北除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部分地区为岩石性海滩外,多为沙质和淤泥质海滩,由环渤海滨海和江苏滨海湿地组成;杭州湾以南以岩石性海滩为主,主要河口及海湾有钱塘江——杭州湾、晋江口——泉州湾、珠江口河口湾和北部湾等。
盐沼湿地:河口地区长有植被的泥滩,植被的成带分布特征反映了不同的潮汐淹没时间,由于水体盐度的影响,植被以盐土植物为主。
湿地生态系统
56湿地生态系统文/蒋高明湿地生态系统是指地表过湿或常年积水,生长着湿地植物的地区,湿地生物与周围环境共同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
1971年在拉姆萨尔通过了《湿地公约》,该公约将湿地定义为:“天然或人造、永久或暂时之死水或流水、淡水、微咸或咸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
它包括所有的陆地淡水生态系统(如河流、湖泊、沼泽)以及陆地和海洋过渡地带的滨海生态系统,同时还包括了海洋边缘部分咸水和半咸水水域。
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国际上通常把森林、海洋和湿地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
严格来讲,湿地生态系统在地理单元是可跨多个气候带的,即在森林、草原、Wetland Ecosystem荒漠地区甚至海洋都有湿地的分布。
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如下特征:①独特的自然环境。
湿地表面长期或季节性处于过湿或积水状态,发育有水成或半水成土壤,生长着湿生植物,同时分布着以这些植物为生的动物和微生物群落。
②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由于湿地是陆地和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他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独特生境。
湿地具有复杂的动植物群落,对于保护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发挥着难以替代的生态功能。
③较高的生产力。
湿地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初级生产力较高。
据报道,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平均生产蛋白质9克/平方米,是陆地生态系统的3.5倍。
④湿地系统的多变性。
湿地生态系统是水文、土壤、植被、气候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自然综合体。
当这些因素受到自然或人为活动干扰时,都会或多或少地导致生态系统变化。
特别是水文状态的显著改变,会直接影响生物群落结构,改变生态系统状态。
当水量减少以致干涸时,湿地生态系统演变为陆地生态系统;当水量增加时,又会逐渐恢复为湿地生态系统。
⑤特殊的生态功能。
湿地具有综合效益。
它既有调蓄洪水、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存物种、提供栖息地等众多生态功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生态效益;也为工业、农业、能源、医疗业等提供大量生产原料,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湿地生态系统PPT
5、湿地是重要的物产和能源基地
广阔多样的湿地,蓄藏有丰富的淡水、动植物、矿产及能源等自然资源, 可以为社会生产提供水产、禽蛋、莲藕等多种食品,以及工业原材料、 矿产品等。湿地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水电、水运,增加电力和交能 运输能力。许多湿地自然环境独特,风光秀丽,也不乏人文景观,是人 们旅游、度假、疗养的理想佳地,发展旅游业大有可为。此外,湿地还 是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实习、科普宣传的重要场所。
七、基本措施
1.加强了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了保护珍稀 频危水禽,已将11种水禽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 野生动物,将22种水禽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 生动物。 2.建立各种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现在中国已 建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区353处,且已有21处列入 了国际重要湿地,面积达303公顷。 3.开展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强湿地生态治理 和污染控制。 4.开展湿地调查、科学研究与宣传教育。 5.长江中游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的湿 地生态恢复新举措。98年特大洪灾后,党中央、 国务院提出了“平垸行洪、移民建镇”的32字方 针,国家共投入资金103亿元用于长江及两湖地 区“退田还湖”的湿地恢复工作,长江干流水面 恢复了1400多平方公里,增加蓄洪容积130亿立 方米。这一举措对于中国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起 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六、存在问题
1.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湿地被开垦为农 田或作其它用途,围埂造田、兴建码头,湿地植被被破坏,生态功能衰退,鱼类等 水生生物丧失了栖息生存的空间与繁衍的场所,湿地自身的生态功能也在不断衰退。 2.污染加剧、环境恶化:湿地被肆意侵占,并常成为沿江建筑垃圾、工业废水、生 活污水的排泄区和承泄地,污染在不断加剧、环境在不断恶化。长期承泄工农业废 水、生活污水,导致湿地水体污染,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危及湿地生物的 生存环境。 3.生物多样性受损: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湿地日益减少,功能和效益下降; 捕获、狩猎、砍伐、采挖等过量获取湿地生物资源,造成了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渐丧 失;其生态功能也严重受损。表现在鱼类种类日趋单一,种群结构低龄化、小型化。 如白鳍豚、中华鲟、达氏鲟、白鲟、江豚已成为濒危物种,长江鲟鱼、鲫鱼、.银鱼 等经济鱼类种群数量已变得十分稀少;湿地水禽由于过度猎捕、捡拾鸟蛋等导致种群 数量大幅度下降,严重破坏了水禽资源。
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目录
• 一、什么是“湿地”? • 二、湿地生态系统常见的动植物 • 三、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和修复 • 四、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 五、人工湿地 • 六、如何开展以湿地生态系统为主题的调
查研究等活动。
湿地生态系统
一、什么是“湿地”?
按照《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是指天然或 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 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 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水区。
地保护外,还进行人工繁育工作
• 2、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 建立各种湿地类型保护区是保护 湿地生
态系统和湿地资源的有效措施
湿地生态系统
• 3、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水资源优化配置、调整用水结构,普及现
代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 4、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和污染控制
停止采伐天然林,加强退耕还林等措施; 控制企业“三废”排放;减少矿山废石废水的 乱排放等一系列措施
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主要类型:
• 沼泽湿地 • 湖泊湿地 • 河流湿地 • 浅海、滩涂湿地 • 人工湿地
湿地生态系统
沼泽 湿地
河流 湿地
人工 湿地
湿地生态系统
湖泊 湿地
浅海 滩涂
湿地的功能:
1、生态效应 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防止自
然灾害,降解污染物 2、经济效应
动植物产品、水资源、能源和水运 3、社会效益
湿地生态系统
• 5、湿地调查和科学研究 湿地调查、分类、形成、演化、污染防
治、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等领域展开科学 研究。 • 6、宣传与教育
世界湿地日:?
湿地生态系统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拉姆萨尔签署了 《湿地公约》。为了纪念这一创举,并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 意识,1996年《湿地公约》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 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2016年2月2日是第20个世界湿地日,
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根 据动 物 在 湿 在 其 他 系统 既在 湿 地 又
5
类
:
(l )
只 在湿 地 上 觅 食 和 繁殖 的
,
(2 ) (4 )
,
;
(3 )
;
仅在 湿 地 上 繁殖 而在 其 他 系统 中觅食 的
。
;
在其 他 系统 中繁殖 和 觅食 的
2
(5 ) 只 在迁 徙季 节在 湿 地 上 短暂停 留 的
,
,
(Le d
u
m p a lu
s
t
r e
v a r
.
a n
g
u s
t
u
m )
,
或者 以 芽 孽 方 式 生 长 如 乌拉 苔草
(C a
r e x
meg
e r
ia
n a
)
收稿 日期
:
1 9 9 7一
0
3一 0 6
湘
,
潭
e r a
师
范
r
学
院
,
学
报
1
年7
,
r o s 或 者 具 有食 虫 习 性 如 锦地 罗 ( D
u b
ma n i) n i
或者 具 有 吸 水 保水 的植 物特 征 如 中
, ,
位 泥炭 鲜 ( s
p ha g
n u
m m a g e lla
n
ie u m )
。
湿 地 的特 殊 生 境 也决定 了 湿地 分解 者 种类 和 数 量 少 且 以 厌 氧微 生物 为 主 使 有 机 残 体 分解 不 完全 有 机质 积 累 明 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螺科Valvatidae
觿(xi)螺科Hydrobiidae
黑螺科Melaniidae
椎实螺科Lymnaeidae
扁卷螺科Planor岸、池塘岸边、及湖泊周围的滩地等,这样的环境是一些两栖性的螺类栖息的场所,如钉螺及拟沼螺等;
单细胞有机体显示出生化适应,它也是更复杂的多细胞生物细胞水平的适应特征。维管束植物同时显现结构上和生理上的适应。动物具有最大范围的适应性,不仅仅通过生理和结构方式,还包括行为反应。而在群落整体水平上,通过共生、互惠使相应生物类群能够更好地适应湿地环境。
一、细胞水平的适应
(一)对缺氧的适应
当氧气开始成为限制因子,多数细胞、细菌等利用内部有机化合物作为电子受体。糖代谢的糖解或发酵途径产生厌氧产物丙酮酸,随之还原为乙醇、乳酸或其它还原有机化合物。
-双壳类是滤食性的,食物为浮游藻类、细菌、腐屑和小型浮游动物。当环境恶化或遇敌害时,整个身体便缩进壳内,紧闭双壳。
昆虫纲
蜉蝣目
蜻蜓目
直翅目
半翅目
鞘翅目
鳞翅目
双翅目
弹尾目
两栖纲
爬行纲:龟鳖目、蜥蜴目、蛇目
哺乳纲
-食虫目
-食肉目
-兔形目
-啮齿目
-偶蹄目
-常见的有麋鹿、长须鲸、白鳍豚、斑海豹、河马、刺猬、水獭等。
一种海榄雌属的红树植物会产生数以千计的气生根,高20-30 cm,直径1cm ,海绵状并且布满皮孔。
它们从主根系伸到淤泥外,在低潮时暴露。淹没的主根系中氧的浓度有随潮周期的变化而变化,通常在低潮时升高,在被淹没时降低,反映了气生根周期性出露的特点。
③增压气流
即增压气体从表面流动到根周。
空气进入地上叶子的内部充气空间,在由温度梯度和水蒸发压力产生的轻压的推动下下行。
•瓣鳃纲
•昆虫纲
•爬行纲
•两栖纲
•哺乳纲
•鱼纲
鸟纲
(湿地是许多迁徙鸟类的主要栖息地)
-涉禽类:朱鹮、绿鹭、夜鹭、黄斑苇、丘鹬,彩鹬、鹤类等。
-游禽类:疣鼻天鹅、绿翅鸭、鸿雁、天鹅、鸬鹚和鸳鸯等。(生活在水上或近水处)
腹足纲
腹足纲动物身体一般不对称,具一螺旋形外壳,腹面为发达的足。种类丰富,有10万种以上,为动物界中第二大纲。
–③秋茄群系;④木榄群系;
–⑤桐花树群系;⑥海桑群系;⑦水椰群系。
二、湿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湿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有具飞翔能力的鸟类和昆虫,适应湿生环境的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以鱼类为代表的水生动物,以及种类繁多的底栖无脊椎动物。
不同的湿地类型,其消费者种类组成有一定的差异。
湿地动物
•鸟纲
•腹足纲
(4)耐氧性次氧菌:不使用氧气作为最终的电子受体(发酵),因此不需要氧气,但由于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所以在有氧条件下可以代谢有毒产物,对氧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5)兼性厌氧菌: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作用,无氧时进行发酵作用(利用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作为最终的电子受体)。
分布格局
一般来说,在单位体积湿地沉积物中的细菌数要比水体中的细菌数多。
-而在深层的缺氧沉积物中,厌氧细菌数量明显增加,它们以硫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分解大部分衰老的根系和地下茎生物量。
第二节
湿地环境既不同于陆地,也不同于水域,其主要的环境因子通常对生物具有生理胁迫特征,如缺氧、较大幅度的盐度变化和水位波动等。
对于湿地独特的环境条件,特别是胁迫性因子,不同的生物类群、组织层次,具有不同的耐受、调节机制。
鱼纲
鱼类是湿地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生物类群。
全世界有鱼类24618种,我国约3000种,其中湿地鱼类约有1000种。
湿地鱼类由内陆湿地鱼类、近海海洋鱼类、河口半咸水鱼类和过河口洄游性鱼类构成。
三、湿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微生物
微生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它对湿地生态物质转化、能量流动起着重要作用,制约着湿地的类型和演替。
特别是在滨海湿地,有着非常丰富的耐盐湿地植物,如耐盐型芦苇等。
1.5红树林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也是唯一能形成海岸类型的活的生物群体。
据统计,全世界红树植物有24科30属82种。其中我国有16科19属30种。
中国红树植物群系主要有7个类型(林鹏, 2001)。
–①白骨壤群系;②红树海桑群系;
1.2.5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主要包括蓝藻、隐藻、甲藻、金藻、黄藻、硅藻、裸藻和绿藻八个种类。
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我国已发现的淡水藻类约有9000种。
1.3盐生植物
指适盐、耐盐或抗盐特性的盐生植物,其组成的群落即为盐生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干旱、半干旱地区及滨海盐土地区。
而与表层漂浮生物或大型植物相接触的表层水体中细菌密度通常也很高。
水体中固体悬浮物的增加,往往会导致钻附性细菌的大量生长。
在湿地沉积物中,不同的深度也通常具有不同的微生物类群的组成。
-如在盐沼湿地中,沉积物表面富含植物残体和碎屑,真菌是其中主要的分解者。
-表层沉积物中,需氧细菌是分解被腹足类和端足类动物撕碎的已腐烂的植物碎屑的主要微生物类群。
第2章
第1节
生物部分组成
–根据它们获取营养和能量的方式,在能量流通和物质循环中所起作用不同,可分为三大基本类群:
•生产者
•消费者(异养生物)
•分解者(异养生物)
一、湿地生态系统生产者-湿地植被
湿地植物是湿地其它生物类群生长和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不同类型湿地植被的种类组成、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
⑤水的吸收
植物对厌氧环境不耐受的典型表现是减少水的摄取,即使水充足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这可能是根代谢全面降低的反应。
④氧化根周
当中度缺氧的时候,通过许多湿地植物到根的氧扩散量增大,不仅可以供应根,还会扩散出来,给邻近的缺氧土壤充氧,产生有氧根周。在根周铁、锰等离子趋向于被氧化和沉淀,其毒性也被有效地解除。
有氧根周的存在,是识别湿地的重要方法。
在植物的根死去很久以后,氧化态铁离子沉积形成的红色和橙色残留纹理仍保留在很多矿物土壤中,这是水生植物在该土壤中生长过的标志,同时它们也是作为湿生土壤存在的一种指示。
1.2.3漂浮植物
漂浮植物又名浮水植物,指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其体内多贮藏有较多的气体,使叶片或植物体能平稳地漂浮于水面,气孔也多生于叶片的上表面,植物体无根或根不固着于水底土壤中,某些还具有特化的气囊,能够随风漂游。常见的有布袋莲、水鳖、满江红、槐叶萍等。
1.2.4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是指植物体全部或大部分沉浸在水下面,根固着在水下泥土里或漂浮于水中的植物。常见的有水蕴草、苦草、石龙尾、金鱼藻等。
尽管无机离子(如钠)的吸收可以缓解细胞膜间的渗透梯度,在细胞质中这些高浓度的离子也会对大多数有机体产生毒害,对有机体的生存造成威胁。
为了保持自身水势,具有盐适应性细胞的内部渗
透浓度通常稍高于外部浓度。
细胞质中积累的离子被不太牢固地束缚住,或者细胞质内的水比外部水具有更有序的结构,结果使得细胞质内的钾和钠等离子不如外部溶液中的自由,但仍然满足渗透和生理活性。
微生物对湿地区有机物及有毒物质具有降解净化作用。
湿地微生物主要是指水体中的细菌、真菌、霉菌和放线菌等。
根据细菌对氧气需求将其分为五类:
(1)好氧菌:要有氧气存在才能生长,降解糖类等高能分子时,使用氧作为最终电子接受者。
(2)微好氧菌:只能生存于氧气含量较低的环境,氧气浓度过高则因酶无法作用而死亡。
(3)绝对厌氧菌:若生存于无氧环境,因不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将因为无法代谢有毒产物而死亡。
通常陆生植物通气组织占体积的2%-7%,而湿地植物根体积的60%以上含有空隙。
耐涝的沼生千里光的根具有较大的孔隙率,比对
淹水敏感的习见千里光更耐受缺氧条件限制。
生长在持续淹水环境中的水稻比未淹水植物具有更大的根部孔隙率,以维持根组织中的氧浓度。
②特殊器官
除了促进通气组织生成外,缺氧促进不定根的形成。在缺氧区域耐淹植物可以产生不定根,这些根可以在缺氧环境中正常发挥作用。
1湿地植被类型
湿地植被生态类型多样,分为:
–湿生植物
–水生植物
–盐生植物
–耐盐植物
–红树林
1.1湿生植物
湿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湿地或浅水区域的植物。
─阴生湿生植物:如有些蕨类、附生兰科植物等生活在热带雨林中,林内光照微弱,蒸腾也弱,故根系不发达,抗旱能力极差。
─阳生湿生植物:生活在阳光充足、土壤水分饱和的沼泽地区或湖边。如莎草科、蓼科和十字花科的一些种类,叶片上常有防止蒸腾的角质层,输导组织也发达。
沟渠、池塘、水稻田此类环境底质肥沃,适合田螺科、椎实螺科、扁卷螺科等种类的生存;
湖泊水面宽广,水生植物繁茂,通常觿螺类种类繁多,有大量的田螺科、黑螺科和觿螺科的种类栖息着。
山区的溪流小河这类环境一般水流较急,底质多为砂、石底,水质瘦,清澈透明,水温较低,常见的都已黑螺科的种类为主。
瓣鳃纲
在体躯与外套膜之间,左右均由外套腔,内有瓣状鳃,故又名瓣鳃类。
许多细菌是兼性厌氧菌,能从有氧呼吸转化为厌氧呼吸。其它一些细菌转化为专性厌氧菌,依赖特殊的电子受体而不是氧进行呼吸代谢。脱硫弧菌属就属于这一类,它用硫酸盐作为最终的电子受体,形成硫化物使湿地有臭鸡蛋气味。
(二)对盐的适应
盐胁迫是双方面的—渗透性和直接毒性。
在细胞环境中盐浓度提高的即时效应是渗透。导致细胞质脱水。这一反应通常只需要几分钟时间,但它对细胞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
二、维管束植物的适应性
1.对缺氧的适应
2.对盐的适应
3.光合作用的适应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