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北京的春节》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满族,生于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的作家。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二、我会写组词

蒜:suàn(大蒜、蒜泥、鸡毛蒜皮)

醋:cù(米醋、吃醋、添油加醋)

饺:jiǎo(饺子、水饺、蒸饺)

摊:tān(摊位、地摊、烂摊子)

拌:bàn(凉拌、搅拌、拌嘴)

擦:cā(擦洗、擦脸、摩拳擦掌)

眨:zhǎ(眨巴、眨动、一眨眼)

宵:xiāo(元宵、通宵、通宵达旦)

燃:rán(燃烧、点燃、燃眉之急)

贩:fàn(贩卖、商贩、二道贩子)

彼:bǐ(彼此、彼岸、顾此失彼)

贺:hè(祝贺、贺岁、贺喜)

骆:luò(骆驼、骆驿不绝)

驼:tuó(驼铃、、驼背、驼绒驼峰)

恰:qià(恰好、恰巧、恰到好处)

三、多音字

铺:pū(铺路)pù(店铺)

分:fèn(分外)fēn)(分开)

间:jiān(中间)jiàn(间隔)

更:gēng(三更半夜)gèng(更加)

四、理解词语

腊月:农历十二月。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

小年:节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零七八碎: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本文中指杂拌儿之类的零食。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本文中指实在没有办法赶回来过年。

截然不同:形容事物之间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截然,界限分明地。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更,改变,改换。

悬灯结彩:悬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五、近义词

热闹——喧闹娴熟——纯熟分外——格外

规矩——规则欢喜——欢乐预备——准备

六、反义词

充足——短缺热闹——冷清间断——持续

截然不同——一模一样娴熟——生疏

七、句子解析

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zh ōu)。

天气的“冷”与年味的“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年”在北京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2.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腊八熬腊八粥这一民俗,也说明了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

3.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型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从四个“有的……”组成的排比句,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之多,样式的新颖有趣。这些细致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4.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这是一个总结句,与第11自然段的“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相照应。写出元宵节带给人们的总体感受——美好快乐。

5.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写春节期间观灯逛庙会的快乐时光,到了正月十九,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下文该写一切归于正常了。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子中。

八、问题归纳

1.作者写了老北京的春节的哪些重要的日子?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这样处理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2.北京的春节有什么特点?

北京的春节开始得早,腊月初就开始了,说明人们很重视春节。

3.“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这一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是过渡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孩子们的欢喜,也引起下文大人们的忙乱。

4.认真阅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从哪能体会出除夕热闹?什么叫守岁?

从“味、色、声”的角度体会除夕真热闹。“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从人们活动中体会到除夕热闹。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守岁等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5.“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把“又”字去掉行不行?

不能把“又”字去掉。“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让人自然回味起春节的前几个高潮,表现出作者在文章结构、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用。

6.第十二自然段作者主要写了元宵节的什么风俗?有什么特点?

理解:作者主要写了元宵节看花灯的风俗,主要突出了花灯的数量多、种类多。

7.“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内容。“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看花灯、放花炮,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8.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理解: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九、课文主题

本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描绘了一幅幅北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