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气侯——环境下的小气候
植物生长与气候环境调控—农田小气候
不同小气候的特点
(二)地形小气候的一般特征 1.谷地小气候 由于周围山地的遮蔽,使谷地的日 照时间比空旷平地短,太阳辐射总量比 平地少,与外界热量和水汽的交换也受 到很大限制,因此形成了谷地小气候。
不同小气候的特点
(二)地形小气候的一般特征 1.谷地小气候 谷地的气温日变化较四周山坡和山顶剧烈。谷底和山坡之间有 山谷风存在。山谷风在夏季最明显,而在冬季较弱。白天,谷风把 水汽带到山顶,使山顶湿度增加,谷底湿度减小;夜间,山风又把 水汽带回谷中,使谷底湿度增加,山顶减小。
农业技术措施的小气候效应
(一)耕作措施 3.镇压 土壤经过镇压后,空隙减少,具有调节土温和改善水分输送的 功能。 (1)减小土壤透气性和透水性,增加土壤的毛管量,加速土 壤水份蒸发; (2)增加土壤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减小土壤温度的日较差; (3)在土壤干燥时,镇压可以保持土壤水分。
农业技术措施的小气候效应
不同小气候的特点
(一)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 4.农田中CO2的分布 白天,农田是CO2的汇;大气是CO2的源。 夜间,农田是CO2的源;大气是CO2的汇。 农田中CO2浓度垂直分布:白天,垂直分布曲线由地面向上递 减;夜间, CO2浓度的最低点出现在作物层的某一高度上,并由此 向上、向下浓度明显增大。
(一)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 2.农田中温度的分布 农田中温度的分布,决定于农田辐射差额 和农田乱流情况。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和栽 培措施下,温度分布是不同的。生长发育初期 谷类作物在分蘖以前,因茎叶幼小,与裸地情 况基本相同,即白昼盛行日射型,夜间盛行辐 射型的温度分布。
不同小气候的特点
(一)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 3.农田中水分的分布 生育初期,植株矮小稀疏,湿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生育盛期,白天蒸腾作用,外活动面湿度最大;夜间温度较低, 各部湿度相对平衡。 生育后期,茎叶干枯,株间透风透光增多,白天湿度随高度而 降低,夜间因地表温度较低,湿度最大。
小气候的形成及其利用
小气候的形成及其利用小气候是指在局部地区内,因下垫面局部特性影响而形成的贴地层和土壤上层的气候。
他与大气候不同,其差异可用“范围小、差别大、很稳定”来概括。
所谓范围小,是指小气候现象的垂直和水平尺度都很小(垂直尺度主要限于2米以下薄气层内:水平尺度可从几毫米到几十千米或更大一些):所谓差别大,是指气象要素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差异都很大(如在沙漠地区贴地气层2毫米内,温差可达十几度或更大):所谓很稳定,是指各种小气候现象的差异比较稳定,几乎天天如此。
地表是人类活动、动植物生存的主要场所,中小地形、森林、湖泊和人类活动集中的城市、耕地等,对贴地气层的小气候影响很大。
不同的下垫面上就形成各种小气候,农田中有农田小气候,城市里有城市小气候,森林中有森林小气候等,中小地形造成的小气候的差异,主要是通过小的地形起伏、坡向和坡度的不同,来影响辐射状况、温度分布、湿润状况和局部风的变化。
在起伏地形中,温度、适度的分布和变化有较大的差异。
例如:山顶和山谷的气温日变化有显著的差异,山顶的气温日较差小山谷的气温日较差大谷底由于夜晚冷空气下沉,往往形成“冷湖”,增强逆温层。
适度的变化与上述的相似,也是低洼地的绝对湿度日振幅大,高坡地的日振幅小。
风的变化,由于山谷风等居地环流的影响,风向变化很大。
特别在天气较稳定的晴朗日子里,局地环流较明显,不同部位的风向差异更为明显。
在坡地上由于坡向坡度的不同,其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不同,故温度的分布也不同。
白天南坡增温幅度大于其他各坡:尔坡接受辐射早,最高温度出现早(午前),西坡接受辐射最迟,最高温度出现时刻也迟(午后)。
各坡地最高温度出现时刻前后相差可达3小时左右。
北坡接受太阳辐射较少,增温幅度最小。
各坡地上温度日较差,南坡最大,西坡次之,东坡又次之,北坡最小。
坡度对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也有影响。
在温带地区向南倾斜20°的坡地表面,在中午前后所得到的太阳热量与南移20°纬度的水平表面获得的太阳热量相等。
微气候环境
空气湿度
空气的干湿程度叫 做湿度。分为绝对 湿度与相对湿度。
气流速度(风速) 热辐射
空气的流动速度叫做 气流速度(m/s)。 主要是由于冷热空气
对流所致。
物体在绝对温度大
于0K时的辐射能量, 称为热辐射。
• 例如: 人体受热辐射获得的热量可以被低
气温所抵消,即当气温增高时,若相应 增大气流速度,会使人感到不是很热。
炎,腰痛、风湿等各种疾患;四肢灵活 性降低。
• 高温作业工作主要有
冶金工业,包括炼钢、炼铁、轧钢、炼焦 等;机械制造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玻 璃与耐火工业的窑工、炉工等。此外还有造纸、 制糖、砖瓦工业、发电厂、火车和轮船的锅炉 间以及潜水舱等,均属高温作业。
• 低温作业工作有:
高山高原工作、潜水员水下工作、现代化 工厂的低温车间以及寒冷气候下的野外作业等。
微气候环境
微气候是指工作(或生活)场所所处 的局部气候条件,主要包括空气气温、 空气湿度、气流速度(风速)以及热辐 射条件等四个参数。
微气候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疲劳程度、 健康、舒适感觉和工作效率、不良的微 气候环境条件会增加人的疲劳感,降低 劳动效率,影响人的健康。
空气温度(气温)
空气的冷热程度叫做 气温。
境所做的主观满意度评价 。
微气候对人的影响
• 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 对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人 的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高温及噪声联合作用 损伤人的听力。
• 低温环境条件对人体的影响 • 引起人体肌肉痛、发炎,神经痛、神经
空气温度和周围表面温度
空气温度、周围表面温度和气流 速度
空气温度、周围表面温度、气流速 度和相对湿度
微气候体现在哪些方面
微气候体现在哪些方面1、我国常见小气候类型有哪些小气候是指由于下垫面结构和性质不同,造成热量和水分收支差异,从而在小范围内形成一种与大气候不同特点的气候,统称小气候。
在一个地区的每一块地方(如农田、温室、仓库、车间、庭院等)都要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因下垫面性质不同、热状况各异,又有人的活动等,就会形成小范围特有的气候状况,小气候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人类的工作环境,家庭的生活情趣等。
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加以改善。
农业小气候按系统进行分类可分为:农田小气候、园田小气候、保护地小气候、温室小气候、畜舍小气候、农业地形小气候和农业水域小气候。
(1)农田小气候:包括没有作物覆盖的闲置地和有作物的农田。
通常又按作物种类划分为麦田小气候、稻田小气候和玉米小气候等;(2)园田小气候:主要指菜园和果园,也包括花卉栽培地。
此外,野生果林木多在山坡地带无规则生长,不属于园田小气候;(3)保护地小气候:主要指农田或园田上,采用了一定的有益于改善小气候条件的简单保护措施。
如地膜覆盖小气候、阳畦小气候、凉棚小气候、防风障小气候、防护林小气候等;(4)温室小气候:主要是指冷季使用的植物种植室。
包括大棚塑料温室、各种类型(单斜面、双屋面、连栋式等)的玻璃温室。
此外,还有加温温室与不加温温室之分;(5)畜舍小气候:这里的畜舍包括了禽舍;(6)农业地形小气候:包括尺度较小的,有一定种植意义的(单纯的)山坡地、谷地、山前平地等农业场所;(7)农业水域小气候:包括具有一定养殖意义的湖、池塘、水库、水池等水体以及邻近水体的岸边场所。
2、城市建设通风廊道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通风廊道的作用,主要是为减少城市对风的阻挡,达到促进城区内外热交换和污染物扩散的作用,从而缓解热岛效应和空气污染。
在污染排放不减、气象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单靠通风廊道不能解决问题,但可以肯定,它的形成对改善城市微气候、促进污染物扩散有一定作用。
室内微气候和环境指标
室内微气候和环境指标室内环境属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小环境,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小气候我们称之为微气候。
和倍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一样,微气候也开始凸显出其重要性,微气候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方方面面,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生活质量的优劣。
1、微气候的显现指标微气候的显性指标主要表现在对环境舒适度影响上,主要包括:室内温度和湿度和新风量。
1)居室温度居室温度是影响舒适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美国采暖、制冷和空气调节工程师学会把热舒适环境定义为:人在心理上感到满意的热环境。
科学研究结论:环境的温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18℃是有益于人体健康最理想的温度。
生理学家测定证明,在15℃~18℃的环境里,人的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工作效率最高,温度低于15℃时,人会产生懈怠情绪,工作效率也降低。
当环境温度在30℃~35℃时,人体血液循环加快,代谢能力加强,此时要及时排散体内的热量,否则体温升高,人便会神疲力倦,思维迟钝。
室温在冬春两季变化最大,因此,我们应注意调节冬春两季室内的温度,在湿度、气流都正常的情况下,夏季居室的适宜温度为21℃~32℃之间,24℃~26℃为最理想的温度;冬季适宜室温为16℃~20℃,16℃~18℃为最理想的温度。
综合气温、湿度和气流三种室内气象要素,可给出一个人体感到舒适的“感觉温度”范围约在17℃~22℃。
人们应该根据科学家提供的数据,调整环境温度。
2)居室的湿度居室的湿度也是影响舒适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这是由于机体散热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有密切关系。
湿度对健康的影响很大,空气湿度低于30%时,人的上呼吸粘膜的水分会大量散失,因而使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减低,并使人感到咽喉干燥。
空气湿度达到80%以上时.会使人感到沉闷。
大量考察表明,相对湿度24%~70%内,机体体温易于维持,相对湿度在45%~65%是人体感到舒适的湿度范围。
3)新风量新风量也是微气候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通风可以解决新风量的问题。
人因工程试验报告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微气候的测定班级:工业工程081班姓名:一、基础知识人因工程学是研究人一机一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该学科的研究目的在于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使系统获得较高的效率和效益,同时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
二、概念阐述1、照度:照度是指被照面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即E=⑦/S, 单位为勒克斯(lx)2、声压级:声压级是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单位为分贝dB)。
3、温度:即空气的冷热程度,单位为摄氏度。
4、湿度:即空气的干湿程度,我们这里采用的是相对湿度。
5、风速:即空气的流动速度,单位为米/秒(m/s)。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对环境中照度、温度、声压级等因素的测量与分析,深刻理解环境因素,特别是微气候环境因素在人的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的影响;2、了解各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仪器测量相关数据;3、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明确各个因素对人的影响,并结合人的主观感受,提出改善建议。
四、实验设备照度计、数字声级计、数字温度计、数字湿度计、风速仪五、实验原理微气候是指工作或生活场所所处的局部气候条件,主要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以及热辐射条件等四个参数。
人体对微气候的主观感受,即心理上是否感到满意、舒适。
微气候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疲劳程度、健康、舒适感觉和工作效率,不良的微气候条件会增加人的疲劳感,降低劳动效率,影响人的健康。
所以对我们所处的微气候环境进行测定,了解我们所处的微气候环境变化状况,对照人体舒适的微气候环境,进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改善,使其利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健康、使人们工作舒适、效率高。
微气候环境的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和补偿的,即使某一因素变化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常可以由另一因素的相互变化所补偿。
生理学上常用的规定是:人坐着休息,穿着薄衣服,无强迫热对流,未经热辐射的人所感到的德舒适温度,一般是21±3℃;舒适湿度一般为40%-60%;在工作人数不多的房间里,空气的最佳速度为0.3m/s,拥挤的房间里为0.4m/s.六、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记录1、利用仪器测量选定环境(五教、图书馆、宿舍)中温度、湿度、风速、声压级及照度。
第三章微气候环境
第三章微气候环境第三章1、简述微气候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答:微气候是指生产、生活过程中现场所处的局部环境中的气候状况,包括下列4个最重要的参数:空气气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风速)、热辐射条件。
有的参考文献还增加一个参数:周围表面温度。
微气候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人类作业或起居环境中,气温、湿度、热辐射和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影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某一参数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可以由另一参数的相互变化所补偿。
我们把微气候参数以及对冷热感觉有显著影响的微气候参数的各种组合的综合指标,称之为微气候指标,其中重要的组合有:空气温度和周围表面温度;空气温度、周围表面温度和气流速度;空气温度、周围表面温度、气流速度和相对湿度;空气温度、气流速度和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2、简述人体基本热平衡方程式。
答:人体单位时间向外散发的热量,取决于人体外表面与周围环境的四种热交换方式,即辐射热交换、对流热交换、蒸发热交换和传导热交换。
人体的热平衡方程为:Qs , Qm , W ? Qc ? Qr , Qe ? Qk 式中,Qs-人体的热积蓄或热债变化率(J/m2 ?h);W -人体为维持生理活动及肌肉活动所做的功(J/m2 ?h);Qm-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热率(J/m2 ? h);Qc-为人体外表面与周围环境的对流换热率(J/m2 ? h);Qr-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的传导换热率(J/m2 ? h);Qk-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的辐射热传递率(J/m2 ? h);Qe-人体汗液蒸发和呼出水蒸气的蒸发热传递率(J/m2 ? h);“,”表示人体得热,“,”表示人体散热。
人体的热平衡是动态的,当Qs = 0时,人处于热平衡状态,此时,人体皮肤温度在36.5?左右,人感到舒适;当Qs > 0时,人感到热;当Qs < 0时,人感到冷。
3、人对微气候条件的主观感受有哪些?如何评价,答: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即心理上是否感到满意、舒适,是进行微气候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6章 微气候环境
6.2 人体舒适性与微气候的关系 二、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
觉
衡量微气候环境的舒适程度是相当困难的,不同的人有不同
的影评响价人。体一热般交认为换,的“主舒要适”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人主观 感 因素是气温、湿
到以度人的、主舒气观适流感;和觉另作一周为种围标是物准指体的人表舒体适生度理。上人的的适自宜我度感。觉比的较舒常适用度的与是 工作效面率有温关度。。
24
6.2 人体舒适性与微气候的关系 三、微气候环境的综合评价
有效温度对人感觉及 工作效率具有较大的 影响如图。
操作误差与有效温度
人体对微气候的主观感受,还与作业种类有关。 作业种类 脑力作业 轻体力作业 重体力作业
舒适温度/ ℃ 15.5~18.3
12.7~18.9
10~16.9
不舒适温度℃
26.7
舒适温度 所谓舒适温度是指某一温度范围而言。生理学上常
影响人体用热的交规换定的是:主人要坐着休息,穿着薄衣服,无强迫热 因素对是流气,未温经、热湿习服的人所感到的舒适温度。
度生、理学气上流的和舒周适围温物度为体2表1±3℃。允许温度为 舒适温面度温±度3~。5℃。
影响舒适温度的因素有很多:
5.劳动条件 不同的劳动条件下舒适的温度是不相同的。下面是在室内湿
汗水转变为水蒸汽从人体吸收热量的方式。分为无感蒸发和发汗两 种方式。当气温超过体表温度,前三种散热方式都失效,蒸发成为 唯一的散热途径。主要取决于体表面积、服装热阻值、相对湿度。
14
6.2 人体舒适性与微气候的关系 一、人体的热交换方式与平衡
人类自身具有适应气候条件的生理调节机制。
调节机制主要是收缩或扩张机体深处和体表的血 管、出汗和发抖。
《生态学》期末复习整理
《生态学》期末复习整理一、名词解释1.微气候(Microclimate)P6:又称小气候,是小环境中的气候,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2.适合度(Fitness)P101:生物对环境适应的量化特征,是分析估计生物所具有的各种特征的适应性,及其在进化过程中继续往后代传递的能力的指标。
适合度(W)=基因型个体生育力(m)*基因型个体存活率(l)3.适应性(Adaptation):一个生物拥有的任何有助于生存和繁衍的可遗传特性就是适应性。
4.内稳态(Homeostasis)P13:生物体通过控制内环境,在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中保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被称为内稳态。
5.耐受度(Tolerance):生物能够应对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一个物种大量个体所能够生存的最高和最低环境条件,称为该物种的耐受限度。
6.生态位(Niche)P134:一种生物在环境中所占有的位置,包括它所生存的生存条件、所利用的资源和它所发生的时间。
7.生态学(Ecology)P1:是研究有机体(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8.物质环境(physical environment):是由物理和化学的环境因素所构成的非生物环境。
另参考非生物环境(abiotic environment)P209:参加物质循环的无机元素和化合物(如C,N,CO2,O2,Ca,P,K),联系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机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脂质和腐殖质等)和气候或其它物理条件(如温度压力)。
9.生物环境(biotic environment):指由其他生物所构成的环境因素,影响着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环境。
10.种群(population)P66:是在一定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11.出生率(Natality)P70: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能力。
以新生子代数量占种群总量的百分比表示。
12.存活率(Survivorship)P75:存活率是死亡率的倒数。
对于一个特定种群,存活率的数据通常以存活曲线的形式来表示;存活曲线表示的是在每一个生活期存活个体所占的比率的对数值。
02-8.5 小气候
0形成的基础
■辐射平衡 辐射差额是小气候形成的能量基础
/乱流热交换 乱流热交换是小气候形成的动力基础
0形成的基础
,辐射平衡 辐射差额是小气候形成的能量基础
H辐射传播
■—部分直接从作物层空隙射入土壤表面; ” 一部分被作物表面(主要是叶面)所反射; ■ 一部分被作物所吸收;
1 一部分穿透植物叶片而透射到达下一层叶面,继续
则不易产生病虫害。
0形成的基础
■辐射平衡 辐射差额是小气候形成的能量基础
/乱流热交换 乱流热交换是小气候形成的动力基础
0小气候
>基本概念 >主要特点 >形成的基础
I I I I
反射、吸收、透射。
0形成的基础
f活动面与活动层
U活动面
不断吸收太阳辐射,同时又与周围进行辐射交换,从而 引 起温度变化的表面。
”活动层 能全部吸收太阳辐射,引起自然温度年变化和日变化。
0形成的基础 H活动面 m内活动面
在生育初期,作物幼小,对地面覆盖程度很小,作物 层主要活动面尚未形成,如同裸地,此时期土面就是主要 活动面,在这里称为内活动面。
小气候
0小气候
>基本概念 >主要特点 >形成的基础
I I I I
0基本概念 f小气候(近地气层气候、微气候)
在大气候条件下,由于下垫面某些构造和特性的不同, 造成热量和水分收支差异,形成了近地气层和下垫面上层 局部地区的特殊气候,称为小气候
0基本概念
■下垫面(作用面、活动面) 既能够不断吸收外来辐射(包括太阳辐射和大气辐射),
铅直尺度(m)
10-2-2 10-1-103 (1-2) X105
0主要特点
■差别大
由于小气候考虑的尺度很小,局地差异不易被大规模 空气运动所混合,所以无论垂直或水平方向上的气象要素 相差都很大。
[理学]第3章微气候
〔3-3)
式中 ,Qs-人体的热积蓄或热债变化率〔J/m2 •h);save
W -人体为维持生理活动及肌肉活动所做的
功〔J/m2 •h);
Qm-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热率〔J/m2 • h);
Qc为人体外表面与周围环境的对流换热率〔J/m2 • h);
metabolism convection
Qr-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的传导换热率
有效温度图
图3-6为穿正常衣服进行 轻劳动时的有效温度图.例 如测得空调大楼某实验室的 干球温度为30℃,湿球温度 为25℃,风速为0.5m/s; 求在该环境中从事轻劳动的 有效温度,在图3-6上,分 别找出干球温度30℃和湿球 温度25℃,通过连接这两点 间虚线与风速为0.5m/s曲 线的交点,即可求出有效温度 26.6℃.
舒适的气湿是40-60%.
相对湿度可用通风干湿表或干湿球温度计测量.干湿球 温度计中,湿球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叫湿球温度,湿球温度 略低于干球温度.
智能湿度测量技术的发展
便携式温 湿度计1
便携式温 湿度计2
单片微机的广泛应用和半导体存储器件
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智能湿度测量技术的发 展.几种基于半导体温度、湿度传感器,微 型计算机完成计算,半导体记忆器件存储数 据的便携式实时测量系统已得到广泛使用. 如便携式温湿度计〔见图3-1)、智能湿度 测量仪和单片微机测湿系统.它们都无须人 工干预,实时性强,可以处理较多的数据; 有的还可配多种探头以适应不同测量要求, 实现在线数据记录、图形记录等;同时,配 备报警功能以视觉、听觉、电子邮件形式 发出报警信号.
〔一)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受
表3-1 不同劳动条件下的舒适温度指标
作业姿势 作业性质
工作举例
微气候环境
– 主观感到的舒适; – 生理上的适宜度; – 常用主观OR客观感觉作为标准的舒适度。
• 内容
– 舒适的温度 – 舒适的湿度 – 舒适的气流速度
舒适的温度
• 舒适温度
– 在实践中,所谓舒适温度是指某一温度范围而言。生 理学上常用的规定是:人坐着休息,穿着薄衣服,无 强迫热对流,未经热习服的人所感到的舒适温度。按 照这一标准测定的温度一般是 21℃± 3℃。
在拥挤的房间里 为0.4 m/s。
室内温度和湿度很 高时,空气流速最好 是l-2 m/s。
室内温度湿度基数
温度/℃
18 20 22 24 26
湿度/%
40~60 40~60 40~60 40~60 40~60
允许风速 (m/s)
0.2 0.25 0.3 0.4 0.5
微气候环境的综合评价
• 研究微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不能仅考虑其中 某个因素,因为构成微气候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进入作业或生活场所 时,要受温度、湿度、风速和热辐射等多种因素 的综合影响。因此,应综合评价微气候环境。
• 影响因素
– 季节 – 劳动条件 – 衣服 – 地域 – 性别、年龄等
舒适湿度
• 舒适的湿度一般为40%~ 60%。 • 湿度在70%以上:高气湿 • 湿度在30%以下:低气湿 • 人们感到舒适的湿度受到温度的影响,二
者的关系为: • Φ=188-7.2t(12.2<t<26)
舒适的风速
在工作人数不多的 房间里,空气的最佳 速度为0.3 m/s;
• 热辐射强度
– 热辐射体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辐射出的热量 (J/cm2·min)。
热辐射
小气候的特点及应用
小气候的特点及应用小气候是指城市内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微观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辐射等多种因素。
它与大气候不同,有着更为复杂、多变的性质和特点。
了解小气候的特点及应用,可以更好地规划和设计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人类居住条件。
首先,小气候的一大特点是温度分布不均。
城市表面的建筑物、路面、热源等能容易地吸收和释放热量,导致城市内部的温度分布不均,某些区域温度相对高一些。
大型城市的热岛效应就是一种具体的表现。
因此,在城市空间设计中应重视突出绿化覆盖,减少大量灰色面积,避免形成高温区;同时科学地布置建筑物和道路,利用天然气流,改善小气候状况,减轻热岛效应。
其次,小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湿度变化大。
尤其是在潮湿的季节,城市内部湿度分布差异明显。
湿度过高不仅影响由热量来维持人体舒适感觉,而且也极易引发疾病,如湿疹、呼吸系统疾病等。
因此,城市设计中应尽可能保留水源,例如以公园、绿地、天然湖泊、河流为生态绿心,在城市空气中释放负离子,保持空气中湿度的稳定状态,同时也会将空气温度下降。
城市内部的小气候也受到风的影响。
城市内建筑物等气密性强,不利于风的自然通风,尤其在高密度居住区的房子间距较窄,难以形成透气间隔,进一步影响空气流动。
在城市规划中应注重通风设计,创造高层建筑、绿化带两侧形成风道,增加通风面,使风能够穿过城市,降低空气温度,减缓污染物沉积和扩散。
小气候还具有其他各种特点,如电磁辐射分布、气压变化以及湍流分布等。
了解了小气候的特点,可以更好地进行城市规划,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例如,在新城规划中,应尽量避免高层建筑密集排列,在建筑中增加小平台,增加人们居住的户外休息空间。
对于城市维护和保护工作,应注重创建绿色生态体系,强调绿地、水系、湿地环境的保护,扩大城市绿化覆盖面积,降低城市表面温度,净化空气,改善人的居住环境。
综上所述,小气候在城市环境规划改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合理处理小气候,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人居环境,具有不可等量的推动作用和积极意义。
《微气候环境》课件
微气候环境可以显著影响温度的分布,不同的微气候因素会导致温度的差异。
湿度
湿度对于生活和生物的舒适度起着重要作用,微气候因素会影响湿度的变化。
风速
风速的变化会对微气候环境造成影响,不同的微气候因素会导致风速的差异。
微气候环境的评价标准
日照时数
评价微气候环境中阳光的照射程 度,从而影响温度和光照条件。
参考文献
1. 某某某,某某某. 《微气候环境学》. 中国气象出版社,2010年. 2. 某某某,某某某. 《城市微气候环境研究》. 科学出版社,2015年. 3. 某某某,某某某. 《气候与微气候环境》.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
平均气温
通过气温的测量和比较,判断微 气候环境的温度情况。
年降水量
衡量微气候环境中降水的多少, 对植被和生活环境有重要影响。
微气候环境的应用
1
保护与改善
2
保护和改善微气候环境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
人类健康非常重要。
3
工程实践
微气候环境工程的实践应用可以帮助改善城 市的气候环境,提供更好的生活和环境》PPT课件,让我们一起探索微小但却非常重要的气候 影响。通过本课件,你将了解微气候环境的定义和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简介
微气候环境是指相对较小范围内所存在的与周围环境不同的局部气候条件。了解微气候环境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 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微气候因素
创新技术
通过创新技术和科学研究来改善微气候环境, 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微气候环境案例分析
1 城市现状
通过分析我国城市微气候环境现状,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气候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 实际案例分析
以某城市为例,对其微气候环境进行实际案例分析,探讨改善措施和效果。
微气候的名词解释
微气候的名词解释微气候是指一个相对较小范围内的气候环境,与周围环境相比有明显差异的气候现象。
它通常由局部地理与气象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共同影响形成。
微气候的存在使得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中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温度、湿度、风力和气压等气候特征。
对于气象学、农业、城市规划和个人的生活等各个领域,微气候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意义。
1. 形成原因微气候的形成原因可以分为地理条件、气象要素、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
地理条件方面,地形起伏、海洋影响、建筑物布局等因素都会导致局部环境与周围环境的差异。
例如,山谷地形通常会出现冷漏风现象,使得山谷内的气温较低;而建筑物群聚地区由于阻挡了风的流动,会形成独特的气候。
气象要素方面,阳光照射、风向风速、降水等因素的变化也会造成微气候的产生。
例如,大型建筑物会产生阴影,导致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分布,进而影响温度变化。
人类活动方面,人类的种植、建设和施工等活动也会对微气候产生影响。
例如,城市中的建筑群、道路和人工湖泊都会改变局部的气候状况。
2. 类型与特征微气候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气温、湿度、林冠、风向等等。
气温方面,微气候可以分为温暖微气候和寒冷微气候。
温暖微气候通常出现在建筑物密集、地形平坦的城市中,夏季气温较高;而寒冷微气候则在山区或山谷等环境中出现,气温较低。
湿度方面,微气候可以分为湿润微气候和干燥微气候。
湿润微气候通常出现在沿海地区和湿地区域,空气湿度较高;而干燥微气候则常见于沙漠地区,空气湿度较低。
林冠方面,微气候可以分为森林微气候和城市微气候。
森林微气候通常存在于大面积树木覆盖的地区,具有较高的湿度和降水量;而城市微气候则受到建筑物、道路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呈现出热岛效应和较高的空气污染。
风向方面,微气候可以分为顺风微气候和逆风微气候。
顺风微气候通常出现在海滨和山谷等环境中,风向有利于空气流通,有利于散热和降温;而逆风微气候则常见于高楼大厦密集的城市,建筑物阻碍了空气流通,导致气温较高。
微气候环境
有效温度对人体感觉的影响
有效温度值
41-40 35 30 25 20 15 10
图4 操作误差与有效温度
机体反应
受到极大的热打击
热感觉
很热 热 暖和 舒适 凉快 冷 很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理学作用
强烈的热应力影响出汗和血液循环 以出汗方式进行正常的温度调节 靠肌肉的血液循环来调节 利用衣服加强热散热调节作用 鼻子和手的血管收缩
第三章 微气候环境
主 要 内 容
1、 2、 3、 4、 微气候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人体的热交换与平衡 微气候对人的影响 改善微气候环境的措施
3.1 微气候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1、微气候定义
微气候是指工作生活场所所处的局部气候条件。 微气候是指工作生活场所所处的局部气候条件。
2、 主要参数
空气温度(干球温度) 空气温度(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空气湿度(绝对湿度、相对湿度) 空气湿度(绝对湿度、相对湿度) 气流速度 热辐射
Qs﹥0时,人感觉热。 时 人感觉热。 Qs=0时,人处于热平衡。 时 人处于热平衡。 Qs﹤0时,人感觉冷。 时 人感觉冷。
3.2 人体的热交换与平衡
人体的对流热取决于:风速、皮肤表面积、对流传热系数、 人体的对流热取决于:风速、皮肤表面积、对流传热系数、 服装的热阻值、气温及皮肤温度 及皮肤温度。 服装的热阻值、气温及皮肤温度。 人体的传导换热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差、 人体的传导换热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差、接触物体的 面积及其导热系数。 面积及其导热系数。 人体蒸发热取决于:皮肤表面积、服装的热阻值、蒸发散 人体蒸发热取决于:皮肤表面积、服装的热阻值、 热系数及相对湿度。 热系数及相对湿度。 人体的辐射热取决于:热辐射强度、面积、服装的热阻 人体的辐射热取决于:热辐射强度、面积、
第三章 微气候
2、有效温度 有效温度是一个将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 对人体温暖感或冷感的影响综合成一个单一数值的 任一指标。它在数值上等于产生相同感觉的静止饱 和空气的温度。换句话说,有效温度是指在某种干 球温度、湿球温度和风速下,人体的温热感觉与相 对湿度100%、风速为0时有同样感觉的等效温标。 当人穿正常衣服从事轻劳动的情况下,可以根 据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气流速度和有效温度图得 出有效温度。 使人感觉舒适的有效温度区域,夏季比冬季舒 适温度高。 有效温度高时,人的判断力减退,误差增加。
三、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受
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即心理上是否感 到满意、舒适,是进行微气候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之 一。舒适的含义有两种:第一,人主观感到的舒适度; 第二,人体身体上的适宜度。比较常用的是以人的主 观感觉作为标准的舒适度,它往往影响工作效率。 1、舒适温度及其影响因素 所谓舒适温度是对某一温度范围而言的,生理学 上常规定:人坐着休息,穿着薄衣服,无强迫热对流, 未经热习服的人所感到的舒适温度。按照这一标准测 定的温度一般是18到24摄氏度。 影响舒适温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季节、劳动条件、 衣服、地域、性别和年龄等。
ewrcms??2人体的热平衡人体单位时间的蓄热量以下单位都为kjsm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c对流交换的热量吸热为正放热为负r辐射热交换吸收辐射热为正放出辐射热为负e皮肤表面出汗和由肺部排出水分的蒸发作用带走的热量w人体对外做功所消耗的热量在上式右边有时还增加传导热交换它取决于皮肤与环境包括所接触的物体空气等的温差以及所接触物体的面积大小及其导热系数
卡他度的测定: 将卡他温度计放入60-80℃的热水中,使酒精上 升到上部空间的1/3处,取出擦干(测量干卡他度) 后挂在测定空间点。随着液球的散热,温度下降,酒 精液面不断下降。记录由38℃降到35℃所需要的时间。 然后按下式计算卡他度H H=F/T H—卡他度(mJ/cm2.s) F—卡他温度计常数 T—由38℃降至35℃所经过的时间(s)。 卡他度分为干卡他度和湿卡他度,前者反映对流 和辐射的散热效果,后者反映对流、辐射和蒸发的综 合散热效果。一般而言,H越大,环境散热越好。
什么是小气候述评
什么是小气候述评1、城市小气候指什么?市区胜利路以东未降水,路西却大雨瓢泼。
这是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而出现的典型的“城市小气候”,其具体表现是:降水严重不均,而且雨量比较集中。
2、什么是小气候小气候就是在大的环境里头有那么一个小小的地方,气候与众不同,这就是小舅小气候小气候的形成也是因为地理环境的影响才能够形成小气候。
3、什么是小气候?小气候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小气候英文名称:microclimate 定义1:由于下垫面性质以及人类和生物活动的影响而形成的近地层大气的小范围气候。
应用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气候学(二级学科)定义2:由于下垫面性质以及人类和生物活动的影响而形成的近地层大气的小范围的气候。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气候学(二级学科)定义3:地表以上1.5~2.0 m空气层内因局部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影响所产生的特殊气候。
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群落生态学(二级学科)定义4:在局部地区因下垫面影响形成的贴地气层和土壤上层的气候。
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气候资源学(二级学科)4、“家园”里的“小气候”指的是什么?“气候”,包括座舱温度、湿度、气流等方面。
为造成与地球相似的生活环境,宇宙飞船设计时采取了一系列十分可靠的技术手段。
其一模拟大气的混合比例,造成大气条件。
太空的空气异常稀薄。
在200千米的近地轨道,大气压力仅为地面的六百万分之一。
人若无保护,就会造成体液沸腾,失去意识。
因此,座舱大气的确定,是载人航天的一个重要考虑。
为保证座舱内有近似地球的大气环境,座舱采取一个大气压的氧、氮混合压力制度,用罐装气体或电解供氧的办法使座舱中氧气占80%,氮气占20%,保障宇航员每人每天所需的576-930克氧气。
对每人每天呼出的约1000克二氧化碳,采用分子筛吸附等方法处理,规定其浓度不大于1%。
其二,保持座舱内适当的温湿度。
座舱通过自动调温、调湿和通风系统来实现温湿度的控制。
小气候是什么意思小气候的特点
小气候是什么意思小气候的特点小气候是指在小范围内,受地形、河流、湖泊、植被、土质或建筑物等影响所形成的特殊气候。
亲爱的小伙伴们,小气候是什么意思?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小气候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小气候介绍小气候,一般指近地面几米气层内、土壤表层和植被层内的气候。
泛指由于下垫面性质以及人类和生物活动而形成的较小范围内的特殊气候。
小气候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意见。
小气候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影响很大。
因为人类绝大多数活动都在近地面层内进行,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和植物也生长在这一层,而这里的气候又最容易按照人类需要的方向变更。
例如,绿化、灌溉、改变土壤性状、改造小地形、营造防护林和设置风障等都可以改变地表附近的水热状况,从而改变当地的小气候,使其符合人类的需要。
小气候因其特殊性,在观测时不能沿用一般气象台站的常规仪器和观测方法,必加利用专门的仪器和方法进行研究,为了不破坏产生小气候的环境条件并能反映小气候的微细结构,所用仪器要求感应部件小、灵敏度高、能隔测和自记等。
小气候的特点1、范围小,主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因此,常规气象站网的观测不能反映小气候差异。
对小气候研究必须专门设置测点密度大,观测次数多,仪器精度高的小气候考察。
2、差别大,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气象要素的差异都很大,例如:在靠近地面的贴地层内,温度在铅直方向递减率往往比上层大2~3个量级。
3、变化快,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
例如:M. N. 戈尔兹曼曾在5厘米高度上,25分钟内测得温度最大变幅为7.1℃。
4、越接近下垫面,温度、湿度、风速的日变化越大,例如:夏日地表温度日变化可达40℃,而2米高处只有10℃。
5、小气候规律较稳定。
只要形成小气候的下垫面物理性质不变,它的小气候差异也就不变。
因此,可从短期考察了解某种小气候特点。
影响小气候的因素影响小气候的因素有很多,地球上的中小地形、湖泊和人类活动的城市、耕地等,部时时刻刻地影响这小气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气侯——锐谷遮阳为您私人定制
室内环境属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小环境,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小气候我们称之为微气候。
和倍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一样,微气候也开始凸显出其重要性,微气候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方方面面,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生活质量的优劣。
一、微气候的显现指标
微气候的显性指标主要
表现在对环境舒适度影响
上,主要包括:室内温度和
湿度和新风量。
1.居室温度
居室温度是影响舒适度
的重要指标之一。
美国采暖、
制冷和空气调节工程师学会
把热舒适环境定义为:人在心理上感到满意的热环境。
科学研究结论:环境的温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18℃是有益于人体健康最理想的温度。
生理学家测定证明,在15℃~18℃的环境里,人的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工作效率最高,温度低于15℃时,人会产生懈怠情绪,工作效率也降低。
当环境温度在30℃~35℃时,人体血液循环加快,代谢能力加强,此时要及时排散体内的热量,否则体温升高,人便会神疲力倦,思维迟钝。
室温在冬春两季变化最大,因此,我们应注意调节冬春两季室内的温度,在湿度、气流都正常的情况下,夏季居室的适宜温度为21℃~32℃之间,24℃~26℃为最理想的温度;冬季适宜室温为16℃~20℃,16℃~18℃为最理想的温度。
综合气温、湿度和气流三种室内气象要素,可给出一个人体感到舒适的“感觉温度”范围约在17℃~22℃。
人们应该根据科学家提供的数据,调整环境温度。
2.居室的湿度
居室的湿度也是影响舒
适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这是
由于机体散热与空气中的水
蒸气分压有密切关系。
湿度
对健康的影响很大,空气湿
度低于30%时,人的上呼吸粘
膜的水分会大量散失,因而
使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减低,
并使人感到咽喉干燥。
空气
湿度达到80%以上时.会使人
感到沉闷。
大量考察表明,相对湿度24%~70%内,机体体温易于维持,相对湿度在45%~65%是人体感到舒适的湿度范围。
3.新风量
新风量也是微气候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通风可以解决新风量的问题。
一般来说,通风方法很多,如利用安装有锐谷遮阳系统的窗户、气窗或机械通风。
通风的时间视温差大小可适当掌握,一般不应少于30分钟。
二、微气候的隐性指标
人与微气候环境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人体无时无刻都在通过新陈代谢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当微气候环境受到污染时,人吸入被污染的空气,人体的生理机能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引起一些变化、障碍、甚至生病。
而且这些微气候的指标往往是隐性的,不易被察觉。
1)、空气组成成份结构性的失调
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在清洁的新鲜空气中氮含量最多,约占总容积的78.09%,其次是氧,约占20.95%,此外还有微量的二氧化碳、氩、氢、氦、氖、臭氧等气体。
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向大气中排入大量粉尘、硫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卤化物和有机化合物从而造成空气组成成份结构性的失调。
2)、化学有害成份增加
①厨房,实测结果表明取暖和做饭用的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和烟尘,是家庭最重要的污染源。
主要有氮氧化物(NOx)、硫化物(SO2)、一氧化碳和粉尘颗粒物等;此外还有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和甲醛。
烹饪中产生的油烟也是厨房的一大污染源。
②排泄废物,生活在室内的人也是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居室污染源。
从人体呼吸、排便、出汗等过程排出的污染物可能有上千种、此外,还有肠道的气体排泄物及人体受细菌感染而产生的气体和液体。
在这些排出物中有不少是被称为“人味毒”的有害有毒物质。
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氨、甲烷、丁烷、甲醇、丙酮、醋酸、丁二烯、氮氧化物、甲基乙酮等。
③室外污染物,通过通风换气进入室内的大气毒物及各种微生物。
④自生毒物,室内和室外有关因素结合而产生的毒物,如墙壁、天花板,窗户、壁饰物、家具、地毯等在阳光、空气等的长期作用下塑料老化、纤维分解、油漆脱落生成的恶臭物、尘土和致癌物。
⑤污垢和生活垃圾。
⑥室内外各种噪声。
⑦辐射,主要指家用电器的电磁波和建筑材料的放射性等。
锐谷遮阳系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