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微气候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微气候解读

第三章 微气候解读
WBGT=0.7WB+0.3GT WB—自然湿球温度 GT—黑球温度 (2)室外有太阳辐射时
WBGT=0.7WB+0.2GT+0.1DT DT—干球温度 WBGT指数确定后,结合作业者能量代谢值,可确定特定 工作条件下,作业者的合理劳动时间。
下表为美国工业卫生委员会推荐的各种不同的劳 动休息时间制度的三球温度指数阈值,直观的说明 了在不同劳动强度和劳动休息制度下,对工作环境 的微气候条件的限制。
卡他度的测定: 将卡他温度计放入60-80℃的热水中,使酒精上升
到上部空间的1/3处,取出擦干(测量干卡他度)后 挂在测定空间点。随着液球的散热,温度下降,酒精 液面不断下降。记录由38℃降到35℃所需要的时间。 然后按下式计算卡他度H
H=F/T H—卡他度(mJ/cm2.s) F—卡他温度计常数 T—由38℃降至35℃所经过的时间(s)。 卡他度分为干卡他度和湿卡他度,前者反映对流 和辐射的散热效果,后者反映对流、辐射和蒸发的综 合散热效果。一般而言,H越大,环境散热越好。
二、微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1、人类对变化无常的气候的适应方法 (1)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来适应,如建造房屋,
穿合适的衣服,使用空调等; (2)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有一套能保持体内
温度相对稳定的热调节系统。调节机制主要是收缩 或扩张机体深处和体表的血管、出汗和发抖。
2、人体的热平衡 人体单位时间的蓄热量(以下单位都为kJ/s)
气温和湿度均高,但辐射强度不大。如通风不良 就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湿热环境。
(3)夏季露天作业 高温和热辐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夏季露天作
业还受地表和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 2、高温作业环境条件下人体的生理特征
热应激效应:若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人 体产生热积蓄,使呼吸与心率加快,皮肤表面血管 的血流量急剧增加,甚至可达正常值的七倍之多, 这称为热应激效应。

第三章 微气候环境

第三章 微气候环境

3.1 微气候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微气候指标——把微气候参数以及对冷热感觉有显著影响的 微气候参数的各种组合的综合指标。
其中重要的组合有: 空气温度—周围表面温度; 空气温度—周围表面温度—气流速度; 空气温度—周围表面温度—气流速度—相对湿度; 空气温度—气流速度—现对湿度; 空气温度—相对湿度。
3.2 人体的热交换与平衡
空气的干湿程度,分为: 绝对湿度——每立方米(m3)空气内所含的水汽克数。 相对湿度——某气温、压力条件下空气的水汽压强与相
同温度、压力条件下饱和水汽压强百比。 测量——相对湿度可用通风干湿表或干湿球温度计测
量。干湿球温度计中,湿球温度计指示的温 度叫湿球温度,湿球温度略低于干球温度。
3.1 微气候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1 微气候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是直径为15.7mm的铜制球 形表面上图上黑颜色,球 内插一支水银温度计制成 的,其平均辐射系数为 0.95,测量范围为20120℃,精度为±1 ℃。
(5)微气候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人类作业或起居环境中,气温、温度、热辐射和气流 速度对人体的影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某一参数的变化对人 体的影响,可以由另一参数的相互变化所补偿。
3.2 人体的热交换与平衡
(3)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受
① 舒适温度及其影响因素 舒适温度——人坐着休息,穿着薄衣服,无强迫热对 流。未经热习服的人感到的舒适温度。 (21℃ ±3℃) 影响因素——季节
——劳动条件 ——衣服 ——地域 ——性别、年龄
3.2 人体的热交换与平衡
② 舒适湿度:(40%~60%) ③ 舒适的风速:0.3m/s
微气候环境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疲劳程度、健康、 舒适感觉和工作效率。
(1)空气温度(气温)

人因工程微气候环境

人因工程微气候环境

人因工程微气候环境1、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整个人因工程的研来究方法是以自流行病学(Epidemiology)、生理学(Phy-siology)、心理学(Psychology)和生物心理学(Biomech-anics)四者为基础背景,透过有系统的利用人类的能力(capabilies)、本能极限(Limitations)、行为(Behavior)和动机(Motivation)等相关信息来设计事物和流程以及所属的环境。

而相关信息的收集通常需要透过不断的实验和统计分析才能得到.故相当的统计和实验设计的训练亦不可或缺的。

由以上看来,我们又可简单定义人因工程就是探讨和应用人类行为、能力本能极限和其它的特性等相关信息来设计器具、机器、设备、系统、任务、工作及其相关所属的周遭环境,以增加生产力、安全性、舒适感和效率,进而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

2、目前人因工程学有哪些研究热点(1)研究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人的生理、心理持性和能力限度.是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优化的基础。

人因工程学从学科研究对象和追求的目标出发,系统地研究人体特性,为制定有关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使设计的工作系统及机器、作业、环境都更好地适应于人,创造高效、安全、健康和舒适的工作条件。

(2)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工作场所设计的合理性,对人的工作效率有直接影响。

工作场所设计包括工作场所总体布置、工作空间与工作区域设计、工作台或操纵台与工作椅设计、工作条件设计等。

研究设计工作场所时,应从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力学、人体测量学和社会性等方面保证符合人的特性和要求。

使人的工作条件合理,工作范围适宜,工作姿势正确,达到工作时不易疲劳、方便舒适、安全可靠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研究工作场所设计,也是保护和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发挥人的潜能的需要。

(3)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任何人一机系统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因此人一机系统的功能不能不受环境因素影响,人与机相比,受影响的程度更大。

作业环境包括许多方面,如照明、颜色、噪声、温度、湿度、空气尘埃等。

微气候环境

微气候环境

研究微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不能仅考虑其中某个因素, 因为构成微气候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面 介绍三种评价微气候环境的方法:
1、不舒适指数 2、有效温度(感觉温度) 3、三球温度指数(WBGT) 4、卡他度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1、不舒适指数
不舒适指数是由纽约气象局1959年发表的一项评价气候舒适程度 的指标,他综合了气温和湿度两个因素。
打开热辐射源,黑球温度上升,关 闭热辐射源,黑球温度下降,其差 值为实际辐射温度。测量范围为20~
120℃,精度为±1℃。
黑球温度计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第二节 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受
1. 舒适温度及其影响因素
舒适的温度:一般是 21℃± 3℃。
生理学上常用的规定是:人 坐着休息,穿着薄衣服,无 强迫热对流,未经热习服的 人所感到的舒适温度。
第二节 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受
2. 舒适湿度
舒适的湿度:一般为40%-60%。 高气湿:湿度在70%以上。 低气湿:湿度在30%以下。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3. 舒适的风速
(1)在工作人数不多的房间里,空气的最佳速度为0.3 m/s; (2)而在拥挤的房间里为0.4 m/s。
测量:气温通常由干球温度计测定,称为干球温度。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二、空气湿度
湿度:指空气中所含水分的多少。
绝对湿度:每立方米(m3)空气内所含的水蒸汽克数。 相对湿度:某气温、压力条件下空气的水蒸汽压强与相同温度、
压力条件下饱和水蒸汽压强(蒸发/凝结过程达到动态平衡)的百 分比。

微气候体现在哪些方面

微气候体现在哪些方面

微气候体现在哪些方面1、我国常见小气候类型有哪些小气候是指由于下垫面结构和性质不同,造成热量和水分收支差异,从而在小范围内形成一种与大气候不同特点的气候,统称小气候。

在一个地区的每一块地方(如农田、温室、仓库、车间、庭院等)都要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因下垫面性质不同、热状况各异,又有人的活动等,就会形成小范围特有的气候状况,小气候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人类的工作环境,家庭的生活情趣等。

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加以改善。

农业小气候按系统进行分类可分为:农田小气候、园田小气候、保护地小气候、温室小气候、畜舍小气候、农业地形小气候和农业水域小气候。

(1)农田小气候:包括没有作物覆盖的闲置地和有作物的农田。

通常又按作物种类划分为麦田小气候、稻田小气候和玉米小气候等;(2)园田小气候:主要指菜园和果园,也包括花卉栽培地。

此外,野生果林木多在山坡地带无规则生长,不属于园田小气候;(3)保护地小气候:主要指农田或园田上,采用了一定的有益于改善小气候条件的简单保护措施。

如地膜覆盖小气候、阳畦小气候、凉棚小气候、防风障小气候、防护林小气候等;(4)温室小气候:主要是指冷季使用的植物种植室。

包括大棚塑料温室、各种类型(单斜面、双屋面、连栋式等)的玻璃温室。

此外,还有加温温室与不加温温室之分;(5)畜舍小气候:这里的畜舍包括了禽舍;(6)农业地形小气候:包括尺度较小的,有一定种植意义的(单纯的)山坡地、谷地、山前平地等农业场所;(7)农业水域小气候:包括具有一定养殖意义的湖、池塘、水库、水池等水体以及邻近水体的岸边场所。

2、城市建设通风廊道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通风廊道的作用,主要是为减少城市对风的阻挡,达到促进城区内外热交换和污染物扩散的作用,从而缓解热岛效应和空气污染。

在污染排放不减、气象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单靠通风廊道不能解决问题,但可以肯定,它的形成对改善城市微气候、促进污染物扩散有一定作用。

微气候调节与城市热岛效应

微气候调节与城市热岛效应
科普宣传
通过媒体、教育机构等途径,普及微 气候调节与城市热岛效应的相关知识 ,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社会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微气候调节和城市热岛 效应的治理工作,形成社会共同参与 的良好氛围。
THANKS
城市设计
通过合理的城市设计,如设置绿化 带、建设下沉式绿地等,可以改善 微气候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02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定义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地区气温高于周围自然环境的现 象。
城市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中建筑物密集、植被覆盖率低 、地面硬化等因素导致的。
城市热岛效应在夜晚尤为明显,因为城市中的人工热源 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使得城市温度高于周围地区。
05
案例研究
成功案例一:某城市的微气候调节实践
总结词
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详细描述
该城市注重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利用植被进行自然降温。同时,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 从源头上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此外,还通过城市通风廊道等设计,促进空气流通,进一步改善城市微气候。
城市中植被覆盖率的降低减少了蒸腾作用和植被对太阳辐射的遮挡,使得 地表温度升高。
城市中地面硬化(如水泥地面)减少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加了地 面的吸热能力,从而使得地表温度升高。
03
微气候调节与城市热岛效 应的关系
微气候调节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1
微气候调节通过改变城市地表温度、空气湿度、 风速等参数,对城市热岛效应产生影响。
06
未来展望与挑战
未来微气候调节技术的发展趋势
03
智能化控制
高效能源利用
多尺度协同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 现微气候调节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提高调 节效率和准确性。

重点难点:微气候环境

重点难点:微气候环境

第三章微气候环境重点与难点分析1. 微气候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微气候是指生产、生活过程中现场所处的局部环境中的气候状况,包括下列4个最重要的参数:空气气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风速)以及热辐射条件状况。

在人类作业或起居环境中,气温、湿度、热辐射和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影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某一参数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可以由另一参数的相互变化所补偿。

例如,人体受热辐射获得的热量可被低气温所抵消;当气温增高时,若相应增大气流速度,会使人感到不是很热;低温、高湿使人体散热量增加,导致冻伤;高温、高湿使人体丧失热蒸发机能,导致热疲劳。

因此,微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是由其构成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所以必须综合地评价微气候的条件。

2. 人对微气候条件的感受与评价。

人体对微气候条件的感受,既包括了以人体的生理基础反映的客观物理量,又包括了以人的心理与基础反映的主观感觉量,而且主观感觉量也是进行微气候条件评价的指标之一。

为此,首先应了解构成微气层的条件,而这些条件可以通过测运手段,取得相关的物理量。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由实验帮助完善,希望认真完成实验。

其次,在理解人体的基本热平衡关系的基础上,能概述不舒适指数、有效温度、综合指标明WBGT的概念和基本评价方法,采取适当措施,为作业者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1)不舒适指数DI=0.72(干球温度 + 湿球温度)+40.60。

该指标主要用于评价人体对温度和湿度环境的感觉。

通过对美国人的实验表明:DI<70 时,绝大多数人感到舒适,DI =75 时,有一半人感到不舒适。

(2)有效温度。

它是指人体在微气候环境条件下,具有同等主诉温热感觉的最低气流速度和气湿的等效温标。

有效温度综合地反映了人对温度、气流速度和湿度的生理效应,它可以比较确切地反映温度环境对人体的实际生理效应的大小,所以,这类指标统称为“生理热指标”或感觉温度。

(3)综合指标WBGT。

这是一种加权平均温标,也是生理热指标之一,它分非人工通风条件和有人工通风条件下,两种权数计算式,即:气流速度小于1.5m/s 时的非人工通风条件WBGT=0.7WB+0.2GT+0.1BT气流速度大于1.5m/s 时的人工通风条件WBGT=0.63WB+0.2GT+0.17BT为保证几乎所有的作业者能在反复接触温热微气候的条件下,不仅不出现有害反应,而且还能予以适应,只要作业者摄取适量的水和盐分,就能够在规定的作业条件下,穿着工作服进行有效作业,又不致使深部温度〈核心温度〉超过38℃。

第三章微气候环境

第三章微气候环境

第三章微气候环境第三章1、简述微气候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答:微气候是指生产、生活过程中现场所处的局部环境中的气候状况,包括下列4个最重要的参数:空气气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风速)、热辐射条件。

有的参考文献还增加一个参数:周围表面温度。

微气候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人类作业或起居环境中,气温、湿度、热辐射和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影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某一参数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可以由另一参数的相互变化所补偿。

我们把微气候参数以及对冷热感觉有显著影响的微气候参数的各种组合的综合指标,称之为微气候指标,其中重要的组合有:空气温度和周围表面温度;空气温度、周围表面温度和气流速度;空气温度、周围表面温度、气流速度和相对湿度;空气温度、气流速度和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2、简述人体基本热平衡方程式。

答:人体单位时间向外散发的热量,取决于人体外表面与周围环境的四种热交换方式,即辐射热交换、对流热交换、蒸发热交换和传导热交换。

人体的热平衡方程为:Qs , Qm , W ? Qc ? Qr , Qe ? Qk 式中,Qs-人体的热积蓄或热债变化率(J/m2 ?h);W -人体为维持生理活动及肌肉活动所做的功(J/m2 ?h);Qm-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热率(J/m2 ? h);Qc-为人体外表面与周围环境的对流换热率(J/m2 ? h);Qr-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的传导换热率(J/m2 ? h);Qk-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的辐射热传递率(J/m2 ? h);Qe-人体汗液蒸发和呼出水蒸气的蒸发热传递率(J/m2 ? h);“,”表示人体得热,“,”表示人体散热。

人体的热平衡是动态的,当Qs = 0时,人处于热平衡状态,此时,人体皮肤温度在36.5?左右,人感到舒适;当Qs > 0时,人感到热;当Qs < 0时,人感到冷。

3、人对微气候条件的主观感受有哪些?如何评价,答: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即心理上是否感到满意、舒适,是进行微气候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建筑环境学 第三章 微气候

建筑环境学 第三章 微气候

3.3温度
一般气象学上所说的空气温度,是距地 面1.5米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影响 室外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 气流状况、地面覆盖情况以及地形等。 其中太阳辐射的影响最大,随着辐射照 度的不同,室外空气温度有明显的年变 化和日变化规律。
北京市热岛现象
如何简化城市或小区温度的物理模型?
#城市或小区的温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欲加深 对各影响因素的认识,需要对这一复杂问题进 行简化计算。 #简化方法不一样,预测模型的复杂程度就不一 样。基本分为两类:集总参数模型和分布参数 模型 #集总参数模型简化程度高,容易掌握变化规 律;而分布参数模型简化程度较低,不易掌握 变化规律。
3.2风
大气环流是各地气候差异的原因:地球 上太阳辐射不均匀、赤道与两极出现温 差,“季候风” 我国季风:夏季多为东南风、南风;冬 季多为西北风、北风 局地风、地方风:局部受热不均、风向 日夜交替变化 风通常以水平运动为主,用风向、风速 描述
3.2.1气候中的风速与频率分布
风主要是由于地球表面接收的日辐射不 均匀所引起的空气流动造成的,同时受 到地、地势、地表覆盖、水陆分布等局 部因素的影响,对一个地区来说风的变 化有一定规律。 气象台一般以所测距地面10米高处的风 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测数据。
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的微气候风速预测 既无可能,也无必要。 通常预测代表性气候风向和风速下出现 的情况,以此指导树木的选择和建筑的 形状和布局。 透过树木在建筑周围形成的微气候风速 分布一方面会影响建筑的自然通风和空 气渗透,同时还会影响建筑外热环境和 建筑的局部散热系数。
3.2.3 建筑布局对风速的影响
建筑环境学
第三章 微气候
第三章 微气候 3.1 概述 3.2 风 3.3 温度 3.4 湿度

3[1].1 微气候环境资料

3[1].1 微气候环境资料

三、人体对微气候条件的感受
1. 人体的热平衡 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交换可用热平衡方程表示:
S=M+C+R-E
S---人体单位时间贮热量(蓄热),KJ/s。 M---人体代谢产热量,即食物在人体内氧化产生的热量 C----空气对流产生的人体散(吸)热量。
人体从环境吸收热量(C >0);散发热量(C < 0)
(2)低温适应初期,代谢增高,心率加快,心脏的每拨输出 量增加;当人体的核心温度下降时,心率减慢,心脏的每拨输出 量减少,这时表明:人体已不能适应低温作业环境。 (3)长期的低温环境作业将导致:内循环下降,身体机能减 退,冻伤等。
(4)低温对人体的影响,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还与湿度有 关、气流速度有关。 湿度大、温度低→衣服热阻值下降 →衣服起不到御寒作用 例如:出汗,衣服湿,感到很冷。 冬天,刮风(气流速度大) →感到更冷。 3. 低温对操作的影响 手部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下降。
f 100% F
式中,f为某温度、压力条件下,空气的水汽压强,F为相同 温度、压力条件下的饱和水蒸气压强。 生产环境中的湿度通常用相对湿度表示。
测量湿度的仪器:通风干湿表或干湿球温度计。图示 湿泡温度比干泡温度略低一些,根据干泡、湿泡温度,查 表3-1(P38)即可得出相对湿度。 用湿敏元件制成的湿度计可直接测出空气的相对湿度。 例如:当 70%时,为高湿度(高气湿)环境,主要是水蒸 发引起的。如纺织、酿造、印染、造纸、隧道作业等。
黑球温度计: 它是表面镀黑的薄铜板制成的空心球,球体中心部分 插入一支水银温度计。 测量时,打开热辐射源,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是辐射热 与气温的综合效应,再关闭热辐射源得一温度值,前后二 温度值的差值即为实际的辐射温度。

人因工程学-复习题

人因工程学-复习题

第一章人机工程学概述填空、判断、选择题:1、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在于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使系统获得较高的效率和效益,同时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

2、目前许多国家采用希腊文Ergonomics作为该学科的命名。

日本采用该词的音译,称为人间工学。

3、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

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健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

4、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美国完成的,该学科,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

5、 20世纪初,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

6、 1945年,在国家医药研究委员会等的鼓励下,英国诞生了人因工程职业。

7、1960年成立了国际人类功效学会IEA,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

8、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包括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方面。

9、人机的效能取决于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

系统设计的问题是人与机器之间的分工以及人与机器之间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等问题。

10、工作场所设计包括工作场所总体布置、工作台或操纵台与座椅设计、工作条件设计等。

11、实践表明,系统的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人的失误造成的,而人的失误则是由人的不注意引起的。

12、人因工程学中与人直接有关的应用领域有机具、作业、环境和管理等几大类。

名词解释:1人机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人-机-环境系统:指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

3心理测量法:(感觉评价法):是运用人的主观感受对系统的质量、性质等进行评价和判定的一种方法,即人对事物客观量做出主观感觉评价。

4心理测验法:是以心理学中有关个体差异理论为基础,将操作者个体在某种心理测验中的成绩与常模作比较,用以分析被试心理素质特点。

5图示模型法:采用图形对系统进行扫描,直观地反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系统本质的一种方法。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导与习题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导与习题

目录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1)第二章人的因素 (6)第三章微气候环境 (12)第四章环境照明 (17)第五章色彩环境 (23)第六章噪声及振动环境 (27)第七章空气环境 (35)第八章体力工作负荷 (42)第九章人的信息处理系统 (54)第十章脑力工作负荷 (65)第十一章人体测量 (69)第十二章作业空间设计 (75)第十三章人机系统 (81)第十四章人机界面设计 (100)第十五章劳动安全与事故预防 (107)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一、要点与要求本章的内容主要是了解学习人因工程学,以及应用人因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一些共性知识。

1.了解人因工程学的命名、起源与发展。

虽非本章的重点,但应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

2.掌握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这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在众多定义中,要求能认知和表述《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的人因工程学定义。

3.了解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任务。

了解它有助于理解人因工程学的定义,所以了解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任务是必要的。

4.了解人因工程学的内容与应用领域。

了解它将有助于了解学习的目的。

5.掌握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掌握人因工程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步骤,是应用本学科的基础。

6.人因工程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这是本章的又一个重点。

希望能学会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7.了解人因工程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

这将有助于拓展相关学科的学习。

本章主要是基本概念,考核将以单项选择题、判断改正题和名词概念解释为主,其次是少量的简答题。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1.人因工程学的命名。

由于世界各国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存在差异,以及研究的侧重点也存在差异,故导致学科名称的使用亦不相同。

如,该学科在美国称为“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的因素工程学)或“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西欧国家称为“Ergonomics”(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是希腊文,意为“工作法则”。

场地微气候综合分析方法

场地微气候综合分析方法

场地微气候综合分析方法提纲: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研究目的和重点1.3 研究内容和结构第二章:场地特征及微气候要素2.1 场地特征的分类和特征分析2.2 微气候要素的基本介绍2.3 微气候要素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三章:微气候调查与测试3.1 微气候调查的方法和内容3.2 微气候测试的设备和步骤3.3 微气候测试结果的解读和分析第四章:微气候评价模型构建4.1 微气候评价模型的基本构成4.2 微气候评价指标的选定和形成4.3 微气候评价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第五章:应用实践与案例分析5.1 微气候综合分析方法的应用场景5.2 实践案例分析和评价5.3 微气候综合分析方法的应用价值和优势第六章:结论与展望6.1 研究结论总结6.2 研究不足和改进方向6.3 微气候综合分析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各种建设场所。

而这些建设场所对于周边微气候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微气候是指气象元素在不同的建筑结构、土地、水域、绿化和开阔区域之间形成的微观差别。

微气候分析对于城市规划和设计来说至关重要。

因为微气候和城市人居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也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及建筑物自然通风、采光和自然降温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场地微气候的研究成为了一种越来越重要的领域。

1.2 研究目的和重点本文旨在介绍一种场地微气候综合分析方法,旨在以基于微气候的场地分析为基础,建立一套基本分析流程和简易评价模型,帮助城市规划与设计师进行真正的微气候模拟,以解决微气候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于城市建设实践中。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文章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引言、场地特征及微气候要素、微气候调查与测试、微气候评价模型构建、应用实践与案例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及结构。

第二章:场地特征及微气候要素2.1 场地特征的分类和特征分析场地特征是指建筑物、土地、水域、绿化和开阔区域形成的行为空间。

微气候环境

微气候环境

有效温度对人体感觉的影响
有效温度值
41-40 35 30 25 20 15 10
图4 操作误差与有效温度
机体反应
受到极大的热打击
热感觉
很热 热 暖和 舒适 凉快 冷 很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理学作用
强烈的热应力影响出汗和血液循环 以出汗方式进行正常的温度调节 靠肌肉的血液循环来调节 利用衣服加强热散热调节作用 鼻子和手的血管收缩
第三章 微气候环境
主 要 内 容
1、 2、 3、 4、 微气候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人体的热交换与平衡 微气候对人的影响 改善微气候环境的措施
3.1 微气候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1、微气候定义
微气候是指工作生活场所所处的局部气候条件。 微气候是指工作生活场所所处的局部气候条件。
2、 主要参数
空气温度(干球温度) 空气温度(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空气湿度(绝对湿度、相对湿度) 空气湿度(绝对湿度、相对湿度) 气流速度 热辐射
Qs﹥0时,人感觉热。 时 人感觉热。 Qs=0时,人处于热平衡。 时 人处于热平衡。 Qs﹤0时,人感觉冷。 时 人感觉冷。
3.2 人体的热交换与平衡
人体的对流热取决于:风速、皮肤表面积、对流传热系数、 人体的对流热取决于:风速、皮肤表面积、对流传热系数、 服装的热阻值、气温及皮肤温度 及皮肤温度。 服装的热阻值、气温及皮肤温度。 人体的传导换热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差、 人体的传导换热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差、接触物体的 面积及其导热系数。 面积及其导热系数。 人体蒸发热取决于:皮肤表面积、服装的热阻值、蒸发散 人体蒸发热取决于:皮肤表面积、服装的热阻值、 热系数及相对湿度。 热系数及相对湿度。 人体的辐射热取决于:热辐射强度、面积、服装的热阻 人体的辐射热取决于:热辐射强度、面积、

米格微气候的原理

米格微气候的原理

米格微气候的原理
米格微气候的原理是利用建筑物、植被、地形等环境要素来调节和改变局部气候条件。

具体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形状和材料选择:建筑物的形状和外墙材料可以影响周围空气的流动和热传导。

例如,选择易于通风的建筑形状,或使用具有保温性能的材料,可以控制室内外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2. 色调和反射率:建筑物外墙、屋面和地面的颜色和反射率可以影响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程度,从而调节周围的温度。

浅色材料和高反射率可以减轻热岛效应,并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3. 植被覆盖:植被对气候影响巨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提供阴凉和蒸发作用。

在城市中引入足够的植被,可以降低气温、改善空气质量,并增加湿度。

4. 绿色基础设施:米格微气候设计中常常包括绿色基础设施,如雨水收集系统、屋顶花园、水景等。

这些设施可以在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同时,改善水资源的利用和环境品质。

5. 水体利用:水体的存在可以调节周围气候,如湖泊、河流、喷泉等。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水体的布局和功能,可以降低气温、增加湿度,并提供一定程度的自然风。

通过上述原理的综合应用,米格微气候设计可以创造舒适、宜人的局部气候环境,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并提高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湿度(50%±10%) 舒适的湿度 ±
高湿:湿度在 以上; 高湿:湿度在70%以上; 以上 低湿:湿度在30%以下。 以下。 低湿:湿度在 以下
H + 7.2t = 188
(12.2<t <26)
(3)舒适的风速(室内 舒适的风速 室内 室内0.3m/s)较合适,推荐见表 ,风力等级表 较合适,推荐见表3-2,风力等级表 舒适的湿度、风速和温度: 舒适的湿度、风速和温度:50321 √ 湿度
时间范围
1~6 个月 1~6 个月 1~24 h 24 h
<1
<0.01
4/63
第二节
自学) 微气候要素(自学)
微气候:局部环境的气候状况 四要素:温度、湿度、风速、热辐射 温度、湿度、风速、
温度:
空气的冷热程度。 空气的冷热程度。 分: 摄氏温标( 摄氏温标(℃) 华氏温标( 华氏温标(℉)
0F
在27~32℃下工作,肌肉疲劳加速、工作效率下降 ~ ℃下工作,肌肉疲劳加速、 易发生事故:
30% 事故增加30 事故增加30% 工作最佳温度 30% 事故增加30 事故增加30%
10℃ ℃
20℃ ℃
28℃ ℃
二、低温环境条件对人的影响 低温的影响:
低温适应力低 于热适应力
低温适应期(人体代谢增高,心率加快)和不适应期(温度降 低后,心率减慢)两个阶段。低温对人的影响,还取决于湿 两个阶段。低温对人的影响, 度和风速。表现: 度和风速。表现: 温度
12~16℃ 12~16℃ 12℃ 10 ~12℃ 10℃ 0 ~ 10℃ -5oC ~0 冷应激效应 长时间处于低温
表现
肢体麻木、 肢体麻木、手的灵巧度和协调性降低 手的触觉敏感性下降 手的操作效率会明显降低 会造成局部冻伤 肌肉因寒冷而收缩抖动 兴奋神经减弱、 兴奋神经减弱、痛觉迟钝和嗜睡状态
(瞌睡中更容易不知不觉的被冻死)
三、微气候环境对人体影响的综合评价 如何评价“微气候四要素” ? 如何评价“微气候四要素” (1)有效温度 感觉评价的指标) (1)有效温度(感觉评价的指标)√
——反映了温度、湿度和风速对人体的综合影响。 ——反映了温度、湿度和风速对人体的综合影响。 反映了温度
有效温度影响见(表3-4)p52,推荐值见表3-5,p53
第四节 改善微气候环境的措施
一、人居微气候环境的改善
表3-13 气候对于建筑的影响
气候特征对建筑影响范围的尺度/ km
自学√
气候系统
水平范围 全球性气候 地区性气候 局地(地形) 气候 微气候 2000 500~ 500~1000 1~10 0.1~ 0.1~1 竖向范围 3~10 1~10 0.01~ 0.01~1 0.1
(二)高温环境下对人体的影响
热应激:产热量>散热量,人体通过呼吸、出汗 (1)抑制消化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 及血管扩张向外散热、调节体温的现象。 (2)导致水份和盐份大量丧失 热衰竭(中暑):由热疲劳引起的食欲不振、 (3)高温及噪声联合作用时损伤人的听力
无力、失眠、头痛甚至昏迷等症状。
(四)高温作业环境对工作效率、事故的影响 高温作业环境对工作效率、 对工作效率影响:
若测得空调大楼某实验室的干球温度为30℃ 例:若测得空调大楼某实验室的干球温度为 ℃,湿球温 度为25℃ 风速为 度为 ℃,风速为0.5m/s; / ;
求在该环境中的有效温度?是否适合从事轻体力劳动? 在该环境中的有效温度?是否适合从事轻体力劳动?
分别找出干球温度30℃ 解:分别找出干球温度 ℃和湿球 温度25℃, 温度 ℃ 连接这两点间的虚线与风速为0.5m 连接这两点间的虚线与风速为 /s曲 线的交点, 曲 线的交点, 即可求出有效温度为26.6℃。
作业种类 体力 舒适温度/ 舒适温度 ℃ 10~16.9
轻体力 12.7~18.9
脑力 15.5~18.3
如何确定有效温度?
由干湿球温度和风速求解。例题。
其它评价方法(略) 其它评价方法(略) ,如 (2)不舒适指数 (3)三球温度指数 (4)卡他度 不舒适指数、 三球温度指数、 (2)不舒适指数、(3)三球温度指数、(4)卡他度
式中: 式中 (单位 J/m2•h) QS > 0时,感到热; 时 感到热 Qs—热积蓄(热债)变化率; 热积蓄(热债)变化率; 热积蓄 QS < 0时,感到冷; 时 感到冷 Qm__新陈代谢产热率; 新陈代谢产热率 产热率; QS = 0时,舒适; 时 舒适; (热平衡状态,36.5℃左右) W __生理活动所做的功; 生理活动所做的功 人体外表对流换热率; 对流换热率 Qc __人体外表对流换热率; Qr __人体外表的传导换热率; 人体外表的传导换热率; 导换热率 Qe __人体的蒸发热传递率; 人体的蒸发热传递率; 蒸发热传递率 Qk __人体外表面的辐射热传递率; 人体外表面的辐射热传递率; 辐射热传递率
微气候环境对人的影响(了解) 第三节 微气候环境对人的影响(了解)
一、高温作业环境对人的影响
(一)高温作业环境
高温作业:散热量大于 的环境。 高温作业:散热量大于84kJ/m2·h的环境。类型: 的环境 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铸造车间、炼钢车间); 高温、 高温 (2)高温、高湿作业(如发酵车间、印染车间); 高温、 高温 (3)夏季露天作业(如田间劳动、建筑工地)。 夏季露天作业
图3-5黑球温度计
四要素(气温、湿度、风速和热辐射)的相 四要素(气温、湿度、风速和热辐射) 互作用影响着人体的散热。 互作用影响着人体的散热。
风速与温度的等效图:
第二节 人体的热交换与平衡
工程观点: 工程观点:
人体是一个恒温调节器 一、人体热平衡方程 (输入食物,输出功和热量) Qs = Qm - W ± Qc ± Qr - Qe ± Qk
时间范围 1~6 个月 1~6 个月 1~24 h 24 h
硅胶干燥剂的最少使用量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
(1)微气候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微气候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人对微气候条件的主观感受有哪些? (2)人对微气候条件的主观感受有哪些? 如何改善作业微气候环境? (3)如何改善作业微气候环境? 随堂小问题: 随堂小问题: 举出生活中与微气 候环境有关的实例
1/63
2/63
第三章 微气候环境
1.微气候的四要素 1.微气候的四要素 2.对人的影响 2.对人的影响 3.改善措施 3.改善措施
影响着人的舒适 感觉、健康状况 和工作效率!
什么是微气候? 什么是微气候?
气候特征影响范围的尺度/ 气候特征影响范围的尺度/ km
气候系统
水平范围 全球性气候 地区性气候 局地气候 微气候 2000 500~ 500~1000 1~10 竖向范围 3~10 1~10 0.01~ 0.01~1

二、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受 主观感受:生理上的适宜程度 (影响工作效率)√
(1)舒适的温度(21±3oC),影响因素: 舒适的温度 ±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1 2 3 4 5 季节(夏季偏高,冬季偏低) 劳动条件(见表3-1,p49) 衣服(厚衣服对环境温度要求较低) 地域(不同地域的人适应力不同) 性别、 性别、年龄等(女性比男性高、中年人比青年人高0.55℃)
问题讨论: 问题讨论:
1.该有效温度是否适合从事做 该有效温度是否适合从事做 轻体力劳动? 轻体力劳动? 2.如若不适合,应该改变那些 如若不适合, 如若不适合 因素入手? 因素入手? 3.目前环境下改变那个因素最 目前环境下改变那个因素最 有效? 有效?
16/63
风速:
空气的流动速度(m/s),与风力、温差有关。 空气的流动速度(m/s),与风力、温差有关。 ),与风力
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oC的关 系:T=oC+273.15
热辐射:
一种红外线(物体的绝对温度大于0 用黑球温度计测量( ·min) 用黑球温度计测量(J/cm2·min)
K时具有的辐射能量)。
=1.8 0C+32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摄氏温度定义为0 oC 华氏温度定义为32℉ 绝对零度定义为273.15K
干球温度计
二、空气湿度
湿度: 湿度:
空气的干湿程度。 空气的干湿程度。用通风干湿表或干湿球温度计 (湿球温度略低于干球温度)测量。分类: 测量。分类: 绝对湿度(水汽克数/每立方米空气) 相对湿度(空气中含水汽压/饱和水汽压,与温度和压力有关)
问题回顾与讨论
1.人体八大系统是什么? 1.人体八大系统是什么? 人体八大系统是什么 2.人的感觉 的最低极限值。 2.人的感觉(视、听、味、嗅、肤)的最低极限值。 3.有几种供能方式 分别适合什么场合? 有几种供能方式? 3.有几种供能方式?分别适合什么场合? 4.脑力劳动者工作时的特点是什么 脑力劳动者工作时的特点是什么? 4.脑力劳动者工作时的特点是什么? 5.人的精神状态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描述 人的精神状态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描述? 5.人的精神状态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描述? 6.人的情绪有几种典型状态 人的情绪有几种典型状态? 6.人的情绪有几种典型状态? 当一串钥匙从桌上滑落, 当一串钥匙从桌上滑落,此时人的本能反应是 什么?属于什么情绪状态? 什么?属于什么情绪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