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环保专网技术方案
环境监测网络实施方案
环境监测网络实施方案一、引言环境保护和监测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建立一个高效、精确的环境监测网络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行的环境监测网络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地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状况。
二、方案概述该环境监测网络实施方案旨在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体系,以收集、分析和整合环境数据,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该网络将包括以下关键环节:1. 监测站点布设在各地选择合适的监测点,并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设置相应的监测设备。
合理布设监测站点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环境状况,为环境监测网络提供可靠的数据。
2. 数据采集和传输通过各个监测站点收集环境数据,并通过数据传输技术将数据实时传输到中央数据中心。
这样可以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3. 数据存储和管理中央数据中心将负责对接收到的环境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确保环境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并建立相应的数据索引和查询系统,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地获取所需数据。
4. 数据分析和报告中央数据中心将对收集到的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制作相关报告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环境问题,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 数据共享和传播为了促进环境保护知识的传播和共享,中央数据中心将建立一个开放平台,用户可以自由获取环境数据和相关信息。
同时,还可以与其他相关机构进行数据共享,加强合作共进,形成更大的环境保护网络。
三、技术支持为了保证环境监测网络的正常运行,需要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但不限于:1. 传感器技术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环境指标,如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噪音水平等。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数据传输技术环境监测网络需要使用可靠、高效的数据传输技术,以确保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输到中央数据中心。
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等技术可以为数据传输提供有效支持。
环保工程网络安装方案
环保工程网络安装方案一、前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数字化设备在环保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网络安装作为环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环保工程的运行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进环保工程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对现有网络设施进行升级或者新建网络设施。
本文将介绍一个完整的环保工程网络安装方案,旨在为环保工程的网络建设提供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解决方案。
二、环保工程网络安装方案的基本概念1. 网络安装的概念网络安装是指建立和维护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网络系统,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以及各种通信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在环保工程中,网络安装主要包括局域网及其相关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包括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网络、数据存储设备等。
2. 环保工程网络安装的目的环保工程网络安装是为了满足环保工程在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方面的需求。
通过网络安装,可以实现环保设备远程监控、数据管理、信息共享等功能,提高环保工程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3. 环保工程网络安装方案的要求环保工程网络安装方案应该满足环保工程的实际需求,具备以下特点:(1)高可靠性。
网络系统需要具备高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保障环保工程设备的正常运行。
(2)高安全性。
网络需要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够保护环保工程的数据免受攻击和泄露。
(3)高稳定性。
网络需要具备较高的稳定性,能够在不同环境和工作负荷下保持正常运行。
(4)高性能。
网络需要具备较高的性能,能够支持环保工程的数据处理和传输需求。
三、环保工程网络安装方案的具体步骤1. 环保工程网络安装的前期准备网络安装前的准备工作是网络建设的重要环节。
首先需要对环保工程的网络需求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包括网络规模、设备种类、带宽需求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网络规划和设计,确定网络的结构、拓扑、设备配置等。
2. 网络设备的选择和采购根据网络规划和设计方案,需要确定网络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并进行采购。
网络设备的选择应考虑设备的性能、品牌、稳定性、价格等因素,并且要与环保工程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最新)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办发〔X〕56号)和《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 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X办函〔X〕14号)精神,加快建成科学、统一、高效、权威的X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准确掌握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污染源排放状况、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为核心,以“全面设点、全市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为基本要求,以“部门合作、资源共享、测管协同、分工负责”为工作原则,以“完善网络、信息共享、风险防范、精准服务、强化保障”为主要任务,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X市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及时提供客观准确、统一完整、科学权威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风险监测评估与预报预警能力,为服务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建设美丽X、生态强市提供生态环境基础保障。
二、建设目标到X年,基本建成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在全市范围内有效互联共享,数据有效对接上级平台。
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有效联动,初步建成环境要素统筹、标准规范统一、责任边界清晰、天地一体、各方协同、信息共享的X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三、主要任务满足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需要,解决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范围和要素覆盖不全,建设规划、标准规范和信息发布不统一,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密等问题。
由市环保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按照统一监测规划、统一基础站点、统一标准规范、统一评价方法和统一信息发布的要求,制定全市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制度,以规范化的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一)整合资源,完善网络。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202x年7月26日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存在范围和要素覆盖不全,建设规划、标准规范与信息发布不统一,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密,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影响了监测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政府公信力,必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坚持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明晰事权、落实责任。
依法明确各方生态环境监测事权,推进部门分工合作,强化监测质量监管,落实政府、企业、社会责任和权利。
健全制度、统筹规划。
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统一规划布局监测网络。
科学监测、创新驱动。
依靠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加强监测科研和综合分析,强化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先进装备与系统的应用,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综合集成、测管协同。
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和共享,开展监测大数据分析,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有效联动。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环保数据采集无线传输组网方案
环保数据采集无线传输组网方案一、概述环保无线数据采集系统是一个由污染源排放监测点、无线通讯设备和监测中心组成的污染源监测系统。
该系统可对污染源进行自动采样、对主要污染因子进行在线监测;掌握城市污染源排放情况及污染源排放总量,监测数据自动传输到环保监测中心;由监测中心的计算机进行数据汇总、整理和综合分析;监测信息传至环保局,由环保局对污染源进行监督管理。
对从监测中心站获得的监测信息进行分析、调研,及时作出管理决策,增加管理力度在环保数据采集系统中,常常需要对众多的污染排放点进行实时监测,大部分监测数据需要实时发送到管理中心的后端服务器进行处理。
由于监测点分散,分布范围广,而且大多设置在环境较恶劣的地区,通过电话线传送数据往往事倍功半。
通过GPRS/CDMA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将成为环保部门选择的重要通信手段。
污染源监测设备可将采集到的污染数据和告警信息通过GPRS/CDMA无线网络及时发送到环保监测部门,实现对排污单位或个人的及时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环保部门的工作效率。
二、系统特点GPRS\CDMA无线环保监控系统具备如下特点:1、良好的实时响应与处理能力。
与短消息服务比较,由于GPRS/CDMA具有实时在线特性,系统无时延,系统能够同时实时收取、处理多个/所有监测点的各种数据,无需轮巡就可以同步监测点的时钟可很好的满足系统对数据采集和传输实时性的要求。
2、远程仪器设备控制:由于采用GPRS/CDMA双向传输系统,监控中心可以反向实现对仪器设备的时间校正、状态报告、开关以及其他监测、控制等功能;3、建设成本低:可充分利用现有GPRS/CDMA网络,设备安装即接通,而采用超短波通信时需要充分考虑现场环境,还需要配备天线铁架等附属设备。
4、安装调试简单,建设周期短:利用现有成熟GPRS/CDMA网络,系统投入运行时基本不需要调试,安装简捷。
采用超短波通信时安装调试工作量大,要先进行现场信号测试,天线铁架架设,天线方向角度调试等工作。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一想起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我的大脑就像打开了一幅生态地图,每个细节都清晰可见。
我们要明确这个方案的核心目标——构建一个全面、高效、智能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让我们的环境质量得到实时监控,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1.方案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环境监测能力,我们急需建设一个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这个网络要覆盖全国,从城市到乡村,从陆地到海洋,形成一个无死角的环境监测体系。
2.监测网络架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架构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1)感知层:主要包括各类环境监测设备,如大气、水质、土壤、噪声等监测设备。
这些设备要具备高精度、实时监测的能力,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传输层:负责将感知层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应用层。
传输层要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数据的稳定传输。
(3)应用层:主要包括数据存储、分析、展示等环节。
应用层要实现数据的实时展示、历史查询、预警预报等功能,为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提供便捷的服务。
3.监测网络建设内容(1)大气监测大气监测是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在重点城市、重点区域布设大气监测站点,实时监测PM2.5、PM10、SO2、NO2等污染物浓度。
同时,还要开展大气污染源解析,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水质监测水质监测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等。
我们要在重点水域布设监测站点,实时监测水质指标,确保水质安全。
同时,还要开展水质污染源调查,为水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3)土壤监测土壤监测是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在农田、矿区、城市等区域布设土壤监测站点,实时监测土壤污染状况。
还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为土壤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4)噪声监测噪声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影响较大。
我们要在重点区域布设噪声监测站点,实时监测噪声水平。
同时,还要开展噪声污染源调查,为噪声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全省环保业务系统接入电子政务外网技术方案
附件1全省环保业务系统接入电子政务外网技术方案一、概述2018年7月,省环保厅会同省信息中心研究决定,全省环保业务系统接入电子政务外网。
随后,省环保厅印发《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做好依托国家政务外网平台构建全省市县(区)办公环保专网的通知》(豫环办〔2018〕96号),明确了接入目标和工作要求。
网络建成后,将提升全省环保系统网络覆盖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形成集中统一、分层互联、安全高效的环保业务网络体系,实现网络多级互通和资源共享。
二、相关要求(一)省环境保护厅接入带宽为1000M,各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环保局、县(市、区)环保局接入带宽分别不低于100M、50M。
(二)全省环保系统访问环保业务应用区使用的IP地址(以10开头的IP地址),由省环保厅负责统一规划分配(各单位的IP地址分配规划请在环保专网内访问FTP服务器下载,FTP地址:ftp://10.41.106.65,账号密码均为:ftpuser);访问电子政务外网公用网络区使用的IP地址(以59开头的IP地址)由当地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运维单位按需分配;访问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接入区使用的IP地址由当地线路提供商分配。
(三)各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环保局、县(市、区)环保局在网络建设阶段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落实网络安全的主体责任,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配备专人进行管理。
三、接入单位范围接入电子政务外网的单位包括省、市、县(市、区)三级环保厅局和各级行政服务窗口。
纵向实现国家-省-市-县(市、区)四级互通。
四、接入联通方案全省环保业务系统各单位接入当地电子政务外网,利用MPLS VPN技术在物理线路上构建三条逻辑链路,一条供访问环保业务应用区使用,一条供访问电子政务外网公用网络区使用,一条供访问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接入区使用。
接入联网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 全省环保各单位联网线路逻辑示意图全省环保业务应用与其他系统业务应用采取逻辑隔离方式,省、市、县(市、区)三级环保厅局相关业务应用实现内部互联互通和数据交互共享,和其他政务单位进行数据共享,需通过专用安全交换设备进行。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青海省环境保护业务专网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青海省环境保护业务专网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15.10.27•【字号】青环发〔2015〕430号•【施行日期】2015.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其他规定正文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青海省环境保护业务专网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青环发〔2015〕430号西宁市、海东市、海西州、海南州、黄南州、海北州、玉树州环境保护局,果洛州环保水利局:为规范全省环保专网的运行和管理,确保环保业务专网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促进环保业务专网健康发展,我厅制定了《青海省环境保护业务专网运行管理办法》,并经厅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5年10月27日青海省环境保护业务专网运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省环保业务专网运行和管理,确保专网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加快推动环保信息化工作,依据国家及环保部和省有关标准规范,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环保业务专网是指覆盖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及其环境监管对象的专用信息网络系统。
各级环保业务专网节点管理部门指各市(州)、县(区)环保部门和环境监管对象网络节点管理部门。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接入环保业务专网的环保部门及相关单位。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第四条省环境保护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是全省环境信息化建设管理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省环保业务专网建设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
省环境信息中心在领导小组下开展工作,具体负责全省环保业务专网的建设及运维管理工作。
第五条省环境信息中心负责环保业务专网省级核心节点的运维管理,保障环保业务专网各系统正常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一)负责全省环保业务专网IP地址的规划、分配、管理工作;(二)负责骨干网线路、设备的管理运行和维护;(三)负责全省环保业务专网维护人员组织培训及技术支撑工作。
各市(州)、县(区)环保部门及其环境监管对象负责本级网络节点的运维管理,制定本单位的网络建设运行具体管理办法,监督检查本单位环保业务专网运行情况。
互联网智慧环保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案例三:工业园区环境综合管理
总结词
多元监测,预警应急,降低环境风险
描述
在工业园区内设置大气、水质、噪声等多种环境监测设备,构建园区环境综合管理系统。系统能够实 现环境质量实时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控、环境风险预警与应急等功能,为园区企业提供一体化的环保 服务。实施该方案后,工业园区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降低,企业形象和竞争力得到提升。
04
创新点与优势
高效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
实时数据监测
通过布置在各类环境中的传感器 ,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空气质量、 水质、噪音、温湿度等各种环境
数据。
大数据分析
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环境数据进行 深入挖掘和分析,为环境管理和决 策提供依据。
数据可视化
通过图表、地图等多种形式,将复 杂的环境数据直观展示,便于理解 和跟踪。
数据备份与恢复
运用索引、分区、分表等技术手段,提高 数据库查询性能。
实现定期数据备份和快速恢复机制,确保 数据安全可靠。
03
功能模块与服务
环境监测模块
01 02 03 04
实时监测
通过布置在各类环境中的传感器,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水质、噪音、 温湿度等环境指标,并将数据实时传输至中心服务器。
多源数据融合
互联网智慧环保系统 整体解决方案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方案概述 • 系统架构与核心技术 • 功能模块与服务 • 创新点与优势 • 实施案例与成效 • 未来展望与升级计划
01
方案概述
方案背景
环境保护需求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 染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环保方式难以 满足现有需求,急需引入新技术提高 环保效率。
强大的污染源管理能力
污染源普查
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
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国办发〔2015〕56号文件印发),按照“全面设点、全省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要求,加快推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为全省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
建立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到2020年,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点位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准确反映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污染源排放状况、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生态环境建设成效。
(二)基本要求。
点位布设到县区。
监测点位布设全面满足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考核需求,建成全方位、立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环境空气监测点、土壤监测点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
地表水监测点位覆盖所有可监测河流。
噪声监测点位覆盖所有设区市(含韩城市、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以下同)和省级直管县。
所有国家和省级重点监控企业建成稳定运行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
数据可靠能共享。
全面施行依法依标准监测,建成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实现各地、各部门生态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数据联网共享与统一发布。
预测预报常态化。
省本级和西安市继续完善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关中其他设区市2017年底前、陕北陕南设区市2018年底前开展空气质量预报;全面实施水体、土壤重污染与风险预警;所有国家和省级重点监控企业实现污染物超标排放自动报警。
测管联动可追责。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与管理协同机制,使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有效支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环境保护巡察、领导干部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工作,实现污染源监测与环境监督执法协同联动。
二、布点原则及范围(三)布点原则。
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与机制建设方案
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与机制建设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有关部署,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办发〔x〕56号)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x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到x年,按照“全面设点、全省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的要求,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补充优化全省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要素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监测和评价,客观准确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建设覆盖全省所有重点污染源的自动监控体系,对重点行业和企业实施全面有效监控;健全技术规范体系;加强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建设完善监测大数据平台,实现各部门监测数据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建成全省统筹、天地一体、部门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二、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一)空气环境质量监测。
建成覆盖全部县(市、区、特区)的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到x年底所有县城建成不少于2个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x年起已完成建设任务的站点实行第三方专业化运行与维护。
x年底建成省级环境空气污染物来源解析实验室,9个中心城市开展常态化的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
(牵头单位:省环境保护厅;责任单位:省气象局,各市﹝州﹞政府、x新区管委会、省直管县﹝市﹞政府,以下均需地方各级政府落实,不再列出)(二)水环境质量监测。
在全省八大水系主要河流和重要湖库统筹优化设置满足水质评价、水质考核、生态补偿、水质预警等管理需求的自动监测站点,x年建成覆盖跨市(州)境考核断面和国家考核断面的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对已建成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实行第三方专业化运行与维护。
x年底建成全省水环境质量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实时在线传输并向社会公众实时发布。
工作方案: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办发〔X〕56号)精神,建设完善我X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结合我X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健全点位、共享信息、自动预警、严格考核”的建设要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
到X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信息统一发布;健全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部门会商工作机制;监测自动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建成统一监测、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加快生态文明和美丽X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重点任务(一)健全点位、完善网络。
1.建设科学全面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统一计划、整合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生态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立完善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客观、准确、真实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在县级及以上城市、全省主要大气输送通道等区域布设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
建成省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140个,主要大气输送通道监测点位6个,大气灰霾站1个;省辖市所有建制区均建有能够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X)》六项因子监测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以下简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每个县建成3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其中2个在县城建制区、1个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基本形成我X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并积极优化完善气象要素监测点位。
(责任单位:省环保厅、气象局) 在全省主要河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重要湖泊水库、重要城市内河、重点水源保护区、地下水污染高风险区布设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
在82条河流上布设省控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点位)228个,其中水质自动监测站95个;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布设水质监测点位72个,其中水质自动监测站14个;在城市主要河流布设水质监测点位60个;各省辖市在本辖区布设完善市控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点位),基本形成我X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工作方案:X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
X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全面设点、全省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的总体要求,建立与新时期环境监管执法和环境质量目标责任考核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为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实现互联共享;监测与监管实现协同联动;生态环境质量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环境监测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初步建成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监测网络统一规划。
各部门环境监测网络按照相互衔接、互为补充、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进行统一规划布局。
建成覆盖全省、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工明确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涵盖水、大气、土壤、噪声、辐射等环境要素,全面满足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预警、考核、管理需求。
——监测数据互联共享。
实现各层级各部门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和环境统计数据互联共享,全省环境监测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数据综合分析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质量信息统一发布。
——预警应急全面加强。
形成以省级为龙头、市级为骨干的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体系,具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精确预报能力。
逐步实现重要水体水质变化趋势预测和风险预警。
初步掌握重点区域土壤及生态状况的变化趋势和潜在风险。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能力明显增强,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基本建立。
——监测监管协同联动。
建立环境监测与监察执法协同联动机制,实现现场同步监测与执法。
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结果更好地运用于环境质量目标责任考核、干部离任审计、环境损害赔偿、生态补偿等领域。
——运行机制科学高效。
生态环境监测制度体系初步建立,各部门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的监测网络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基本形成。
环保专网技术设计方案
环保专网技术设计方案环保专网是指为了满足环保行业工作需要而建立的一种专用互联网,它通过集成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环保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共享,为环保机构、企业和公众提供实时、全面、准确的环保信息和服务。
设计环保专网技术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网络设备架构设计:环保专网的网络设备架构应该具备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高性能。
可以采用三层网络架构,将网络划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主要负责环境数据的集中汇聚和处理,汇聚层主要负责各种数据的传输和接入,接入层主要负责环境数据的采集和监测。
二、网络传输技术选型: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可以采用多种网络传输技术,如以太网、卫星通信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
以太网可以提供高带宽和高速传输,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传输;卫星通信可以实现远程地区的数据传输,适用于环境监测站点较远的情况;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解决监测点数量较多的情况,实现分布式数据采集和传输。
三、数据采集和传输:环保专网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主要包括环境数据的实时采集和远程传输。
可以采用传感器、监测设备和数据采集器等手段进行数据采集,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可以采用数据加密、数据压缩和差错校验等技术进行数据保护。
四、数据处理和存储:环保专网的数据处理和存储主要包括数据的清洗、分析和存储。
清洗可以去除错误和无效数据,保证数据的质量;分析可以提取环保数据中的有用信息,为环保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存储可以采用数据库技术,建立环保数据仓库,方便数据的查询和利用。
五、安全保障:环保专网的安全保障需要考虑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可以采用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加密技术等手段,对网络进行防护和监控;同时可以采用备份和恢复技术,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可用性。
六、用户界面设计: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和操作环保专网,需要设计用户界面和功能模块。
用户界面可以采用Web页面、移动应用程序等形式,提供实时环境数据的查询和监测;功能模块可以包括数据统计分析、报表生成和告警通知等功能,提供全面的环保信息和服务。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第1篇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生态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构建高效、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目标1. 构建全面、科学、准确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能力。
2. 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污染源及生态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与评估。
3. 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与利用效率,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确保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合法合规,保障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可靠。
三、建设内容1. 监测站点布局根据我国生态环境特点及保护需求,合理规划监测站点布局,确保监测站点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和连续性。
监测站点包括大气、水、土壤、噪声等各类环境要素,覆盖城市、乡村、重点污染源、生态敏感区等不同区域。
2. 监测设备与设施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确保监测设备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低维护成本等特点。
监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大气自动监测站、水质自动监测站、土壤监测设备、噪声监测设备等。
同时,配备相应的设施,如采样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安全保障设施等。
3. 监测方法与技术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监测方法与技术,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监测要素和目标,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如化学分析、生物监测、遥感监测等。
同时,加强监测技术培训,提高监测人员业务水平。
4. 数据采集与传输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准确、高效传输。
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数据传输方式,确保监测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建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校验、质控,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快速处理、分析和评估。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挖掘监测数据价值,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某某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
某某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X办发〔20XX〕56号)精神和环境保护部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全面设点、全省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的要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体系。
到20XX年,全省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基本建成,全省各级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互联共享,信息统一规范发布;环境监测预报预警、自动化、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环境监测制度和测管联动、部门会商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格局基本形成。
二、主要任务(一)全面设点,建设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1.建立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优化整合各级生态环境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要素,布局合理、分工明确、重点突出、功能完善的全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规范开展监测和评价,客观、准确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1)建设覆盖全部县级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
开展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和相关气象要素监测与预报预警,满足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需要。
(省环保厅牵头负责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省气象局负责气象监测网络建设,省财政厅等配合)(2)建设覆盖重点流域、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跨界水体水质自动监测网络。
对重要湖库、城市内河、重点水源保护区、重要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污染高风险区等区域布设监测点位,开展流域水环境质量、水源地水质、水功能区水质与水资源监控能力等监测,以及与水环境相关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估与考核。
(省环保厅牵头负责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省水利厅牵头负责水资源监控网络建设,省国土资源厅牵头负责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省财政厅、住建厅、交通运输厅、卫生计生委等配合)(3)建设覆盖耕地、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企业(含工业园区)及周边、自然地质环境敏感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环保专网技术方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安徽省环保组网技术方案2.1项目技术方案针对安徽省环保专网接入租赁项目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我们在设计解决方案时特别遵循了以下设计原则:先进性原则从较高的起点对网络建设进行规划,充分采用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满足安徽省环保实时、非实时数据传输需要。
在本方案中采用新技术、新功能,采用中国电信强大的MSTP传输网络以及chinanet精品数据网为该项目设计、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形成统一先进的通信系统。
可靠性原则网络设计过程中从网络技术、网络中心节点全程双路由保护、传输设备保护等多方面考虑该项目的可靠性,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
同时在方案中通过对该项目提供的7×24的服务保障,从技术和服务两方面保证贵单位通信网络的可用性达到使用要求。
经济性原则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性能价格比较,选择优化的网络结构和网络技术,尽可能利用和保护现有设备和投资,做到从实际出发,制定经济、合理的方案,以最小的网络建设和网络维护成本建设一个高可用、高安全的网络系统。
可扩充性原则考虑到未来贵单位应用系统的飞速发展,网络承载的信息流量不断增加。
此次项目的设计中须考虑未来带宽扩容的需要,从网络和设备的配置上都要保留一定的扩充余地,便于融入随着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功能,满足贵单位不断发展的业务需要。
可管理性原则通过“网管专家服务”保证在贵单位项目建设完成后,可以自主对业务使用情况进行管理、监控,并且享受到中国电信的主动服务,实现最大程度的业务自主管理灵活性。
MSTP 2M专线组网方案安徽省环保专网采用三级网络架构,位于合肥的安徽省环保厅作为网络的核心节点,16个地市的环保局为一级网络节点,中心节点通过数字电路与一级网络节点相连,形成星型网络结构。
考虑到贵单位业务的重要性及对网络指标的高要求,中国电信将本项目的电路均开在具有多种自愈保护机制的MSTP传输网络上。
网络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MSTP 设备客户设备连接线缆光缆为了保证基础传输平台的安全性,中国电信计划为此次项目的网络中心节点提供双局向、双路由的光缆系统,接入到中国电信合肥分公司的骨干传输机房。
我们将在客户的机房配置一台容量为155M 的传输设备,采用双光缆路由的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方式,组成155M 自愈环网(MS-SPRing),确保客户节点光路发生故障时在50ms 内完成保护倒换,充分保障贵单位光传输系统的整体安全可靠性。
同时,155M 的传输设备可充分支持贵单位未来业务的扩展和升级需求,可快速进行升速并支持更多分点接入。
在本次贵单位环保专网项目中,连接全省各分支节点的MSTP数字电路将汇聚到这台传输设备上,设备通过FE以太网电口连接到用户接入路由器的FE端口。
安徽省环保用户机房155M光端机设备与中国电信合肥分公司两个骨干网传输机房光端机设备成三点环,接入到中国电信合肥分公司骨干MSTP网络上, 再通过中国电信合肥分公司传输网两大长途出口骨干节点“五里墩长途出口局”与“大钟楼出口局”接入到中国电信骨干MSTP网络上,实现中心节点与各分支节点的互连。
目前在合肥市安徽省环保厅已具备中国电信的光缆接入资源。
所有光纤线路按照国家行业管理标准进行地埋敷设,光纤均符合标准,不架空敷设。
中国电信合肥分公司采用双路地埋光纤到用户端的方式,通过双局向、双路由的接入体系,充分保障接入电路的安全可靠,双光纤路由接入采用基于MSTP技术的1+1 MSP Ring的保护倒换机制,当线路发生中断或线路板卡故障时,MSTP保护倒换协议将马上启动,业务将发生自动倒换,倒换时间小于50ms,确保了客户业务的无缝、平稳、无间断地运行,不受线路中断所影响。
中国电信为了保证各分地市环保局一级网络节点与省厅中心节点间无单点故障,提高整个链路的高可用性,在本项目中,我们在所有节点的接入均采用光纤接入,而且做到全程双路由保护。
在各接入电信局均在电路与设备两个方面进行了冗余保护。
为了保证网络在未来具有充分的扩展能力,我们在各市数据中心配置了支持155M以上能力的传输设备,完全可以满足网络的扩展需求。
MSTP(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多业务传送平台)是在传统的MSTP设备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
在原有MSTP设备基础上,增加了以太网等接口板,将以太帧通过MSTP标准封装后映射到N个2M通道中,通过传输网进行传送。
中国电信政企客户MSTP专网的网络汇聚层全部采用华为OSN3500传输设备构建。
(一)性能特点直接向客户提供以太口,减少了客户设备投资。
实现以太网业务的点到点的透明传输功能。
带宽升级方便,只需对接入设备和传输网数据进行修改,客户设备不用做任何改动。
带宽以2M为单位增加。
支持点对多点连接。
支持VLAN。
支持MAC地址自学习功能。
支持多种业务类型接入:中国电信提供客户端MSTP设备如OSN3500支持多种业务类型的接入,可以与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进行对接。
OSN3500支持的业务类型和接入数量如所示。
业务分类单设备最大接入数量MSTP16 x STM-1(o)、6 x STM-1(e)、5 x STM-4PDH 112 x E1、96 x E1/T1、9 x E3、9 x DS3、48 xFramed E1以太网24 x FE(e)、8 x FE(o)、3 x GE(o)64kbit/s12 x N x 64kbit/s(N≤31)SHDSL24 x SHDSL(E1、N x 64kbit/s)音频和数据12路音频+4路RS-232+4路RS-422提供多种同步时钟源:OSN3500工作于跟踪同步方式时,可选择下列同步时钟源作为参考时钟:2个2048kHz或2048kbit/s的外同步时钟源;3个线路接口(IU1,IU2,IU3)中的线路同步时钟源;4个支路接口(IU1,IU2,IU3,IU4)中的支路同步时钟源;SCB板线路接口的同步时钟源和支路接口的同步时钟源。
支持灵活的组网能力:OSN3500能提供灵活的组网能力,支持点对点、线形、环形、枢纽形、网孔形(MESH)等。
OSN3500作为接入层设备可以和华为公司的Metro系列设备、OSN系列设备进行混合组网。
同时,它还支持与第三方设备的混合组网。
支持多种保护方式:OSN3500针对各类业务提供完善的网络保护机制,在MSTP保护机制的基础上,对以太网业务增加了数据链路层的保护,形成对业务的分层保护。
OSN3500支持的保护方式如表所示。
支持统一的网管系统:OSN3500由T2000网管系统统一管理。
T2000可实现对整个光传输系统的故障、性能、配置、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及维护、测试功能;并可以根据用户要求,提供端到端(End-to-End)的管理功能。
通过网管系统的使用,可提高网络服务质量、降低维护成本,为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提供保证。
支持与第三方设备混合组网:OSN3500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实现与第三方设备的混合组网。
1. 扩展DCC字节:OSN3500使用复用段开销字节中的D4~D12作为物理层通道,处理华为设备的管理信息,使用再生段开销字节中的D1~D3处理第三方设备的管理信息。
2. DCC字节的透明传输:OSN3500使用再生段开销字节中的D1~D3作为物理层通道,处理华为设备的管理信息;将复用段开销字节D4~D12作为一条或多条通道,透明传输第三方设备的管理信息。
3. 外时钟接口传输管理信息:当第三方设备的D1~D12字节不能用于传输OSN3500的管理信息时,可以使用OSN3500的外时钟接口传输管理信息。
4. IP over DCC:OSN3500支持IP over DCC。
当OSN3500、第三方设备和网管都支持IP时,网络管理信息可以通过IP over DCC透明传输。
5. OSI over DCC(TP4):OSN3500支持OSI over DCC(TP4)。
当OSN3500、第三方设备和网管都支持OSI over DCC(TP4)时,网络管理信息可以通过OSI over DCC(TP4)透明传输。
6. SNMP:OSN3500支持基于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协议,解决多厂家设备组网时的统一网管问题。
(二)适用范围带宽要求在2M以上。
通信质量(带宽保证、时延抖动、丢包率)要求高。
电路可靠性要求高(采用双光纤双路由保护)。
需提供以太网接口。
(三)大客户的实用性目前大客户内部数据网一般都采用以太网,一些传统的MSTP产品虽然能够实现以太网接入,但在满足组建大客户专网要求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而新一代MSTP技术在以太网性能方面、安全性方面等得到了很大提高,完全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满足大客户数据专网的特殊要求。
安全性MSTP是利用IEEE 规定的 VLAN技术来解决不同用户接入的问题。
802.1Q协议利用 12位的VLAN ID将不同用户的数据包隔离开。
由于配置了VLAN后,一个VLAN的数据包不会发送到另一个 VLAN,这样,不同 VLAN的用户的网络上是收不到任何其它 VLAN的数据包,从而就确保了该数据包信息的保密。
带宽扩展性新一代MSTP是采用VC虚级联技术来提供以太数据的传输通道,根据不同的带宽的需求,只需要通过网管进行VC12数量配置,就可以实现不同的数据带宽指配,大大提升了实际应用中的业务扩展能力。
流量控制实际在利用 MSTP传送以太网业务时,一般情况下链路带宽小于端口速率,当以太网端口速率突发到一定程度时,为避免大量的数据包被丢弃,利用IEEE 的流控协议,由 MSTP发出流控包来控制客户端的数据流量。
同时 MSTP设备内部也可以利用适当的算法,如常用的令牌桶(Token Bucket)算法对于以太网端口接入速率进行控制。
可靠性客户端的以太网信号经过处理后映射到 MSTP的各类容器中,这样 MSTP就可以利用 MSTP非常成熟的各类保护技术如SNCP(子网连接保护)、MSP(复用段保护)等来在物理层实现对于以太网业务的电信级(环网、MESH)保护,同时由于新一代MSTP支持 L2交换,还可以利用生成树协议(STP)在二层对以太网业务保护。
附:MSTP技术相对其他技术优势目前,可以实现网络节点互联的广域网技术主要包括DDN、FrameRelay、ATM、MSTP、MSTP、VPN等。
中国电信作为国内特大型电信运营商,可以为客户提供以上各种类型的通信电路服务,协助客户组建全国范围的大型网络。
在以上的广域网技术中,DDN和FrameRelay主要为客户提供带宽2M以下的电路服务,而ATM、MSTP、MSTP、VPN等可以满足客户的高带宽通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