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热管理综述汇总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逻辑_概述及解释说明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逻辑_概述及解释说明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逻辑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石油资源逐渐枯竭,新能源汽车成为了当前汽车行业的研究重点。

相较于传统内燃机车辆,新能源汽车具有环保、节能的优势,并且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市场前景广阔。

然而,由于电动汽车中电池组和电机等核心元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管理问题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稳定性和寿命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并解释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逻辑,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将概述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逻辑的背景和意义,并展示文章结构以便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个清晰的认知。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5个主要部分:引言、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逻辑概述、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方式解释说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逻辑实践案例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整篇文章的内容布局,并简单概括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本文的目的。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全面解释和阐述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逻辑。

通过介绍新能源汽车的特点、热管理概念以及其在保证系统稳定性和寿命方面的重要性,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热管理这一关键技术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将具体介绍三个实践案例分析,以启发读者对于热管理方式和效果的思考。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对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逻辑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相关技术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详细介绍与解释,读者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逻辑,为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2.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逻辑概述2.1 新能源汽车介绍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替代传统燃料(如石油、柴油等)的能源,并且以电力为主要能源形式的汽车。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具有环保、节能和低碳排放的特点,被认为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2.2 热管理概念热管理是指对新能源汽车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控制和利用的技术体系。

由于新能源汽车使用电力作为主要能源,其电机、电池和控制器等核心部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发动机舱热管理文档集合(三)

发动机舱热管理文档集合(三)

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商用车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开发”项目及校企合作项
目“商用车及公交车动力系统总成的冷却及热管理分析”为依托,研究了两种 不同车型发动机舱内流动传热状况
国际文献:
1.Powertrain Thermal Management.pdf 动力系统热管理(en) Right from the early days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t was recognised that measures had to be taken to avoid excessive metal temperatures.
数值仿真方法对发动机舱热环境进行仿真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改
善发动机舱内空气流动特性,优化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
21.某新车型发动机舱热管理的研究与改进.rar 以某著名汽车公司自主研发的发动机中置式车型为研究背景,采用计算机仿 真技术,对该车型的机舱热管理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22.汽车发动机舱热管理研究与改进.rar
分析,快速分析部件之间相互作用,如在一个寒冷环境下的暖启。
6.增压中冷汽油机热管理系统试验与仿真分析.zip
结合企业的实际产品开发项目,在原自然吸气式机型基础上改进设计一款增 压中冷汽油机CA4GC20T,重点对该增压中冷汽油机进行热管理系统试验研究 与模拟仿真分析,系统研究了润滑系统、冷却系统与空气侧系统之间的相互 影响关系,对冷却系统进行了优化匹配,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
和冷却包内各散热器温度场着手,分析机舱流场和散热器布置形式对冷却包
散热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的发动机舱热管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6.客车发动机舱热管理研究及结构改进.rar 针对某客车在高温天气,低速大负荷运行时出现水箱开锅及机舱过热现象,

汽车工程中的热管理

汽车工程中的热管理

汽车工程中的热管理第一章汽车热管理的概述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的热管理也越来越重要。

汽车热管理主要涉及到引擎冷却、座椅加热、空调制冷等方面,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汽车在各种复杂环境下正常运行并提供更加舒适的驾驶体验。

在汽车工程中,热管理是一个重要的工程领域,其在汽车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汽车引擎冷却系统汽车引擎冷却系统是汽车热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引擎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将热量排出,否则会对引擎产生严重的损坏。

冷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热量从引擎中排出,从而保持引擎运行的温度在正常范围内。

冷却系统一般包括水泵、散热器、水箱、风扇和水管等部件。

第三章汽车座椅加热系统汽车座椅加热系统是为了在寒冷的天气中提供更加舒适的驾驶体验。

座椅加热系统一般采用电热片来进行加热。

座椅加热系统也需要进行热管理,避免因座椅加热过度导致火灾等危险。

在设计座椅加热系统时,需要考虑电路的可靠性和座椅的防火安全性。

第四章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是为了在炎热的天气中提供更加舒适的驾驶体验。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一般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控制电路等部件。

在设计空调系统时,需要考虑各个部件之间的配合,以确保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第五章汽车热管理中的新技术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热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技术。

比如,被动液冷技术、电动化空调技术、无泵冷却技术等。

被动液冷技术可以利用汽车废热来进行热管理,提高汽车的能源利用率。

电动化空调技术可以采用电动空调压缩机,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无泵冷却技术则可以采用材料的热导性来进行热管理。

结论总之,汽车热管理在汽车工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关系着汽车的安全性、性能和舒适性。

未来,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热管理也将不断推陈出新,为我们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驾驶体验。

汽车热管理综述汇总

汽车热管理综述汇总

汽车热管理现状发展综述自从汽车产生以来,排放以及燃油经济性有关先进科学技术陆续应用到了内燃机上,汽车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在内燃机燃烧系统、气体热交换系统以及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发展与改进方面,我们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性能,但是,在之后的35年,我们都在发动机及其动力总成上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收获却越来越小,成本越来越高。

幸运的是,现代工业已经发现并探索出了“最后的领地”—汽车热管理。

何为汽车热管理系统?汽车热管理系统是从系统集成和整体角度出发,统筹热量与发动机及整车之间的关系,采用综合手段控制和优化热量传递的系统。

先进的热管理系统设计必须同时考虑发动机冷却系统与润滑系统、暖通空调系统(HV AC)以及发动机舱内外的相互影响,采用系统化、模块化设计方法将这些系统进行设计集成、制造集成,集成为一个有效的热管理系统。

其必须能根据行车工况和环境条件,自动调节冷却强度以保持相应的部件在最佳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改善汽车各方面的性能,例如燃油经济型、驾驶舒适性等。

因此,开发高效可靠的汽车热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发动机进一步提高功率、改善经济性所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

因此采用先进的热管理系统设计理念,应用汽车现代设计方法和手段,对汽车热管理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国内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发动机冷却系统作为发动机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辅助系统,国内学者和企业对其研究一直在不断地深入和扩展。

在燃烧放热,活塞、缸套、气缸盖温度场与热负荷,缸内气体流动与传热,散热器设计,风扇设计优化,排气系统传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目前,国内对汽车整车或者整机的热管理研究并不成熟,还处于初级阶段。

国内对整车或者整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几个高校,如同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而只有几所高校研究发动机的整机热管理,并且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对于整车的热管理研究,国内几乎没有可以承担的。

国内大部分企业主要针对某些零部件做单一的研究,并没有把部件统一起来作为整体来考虑。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综述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综述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综述摘要:汽车空调系统不仅影响私家车的舒适性,而且影响安全和能源消耗。

特别是对于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在驾驶舒适性和里程方面发挥着平衡的作用。

由于电动汽车里程直接影响到用户识别,提高空调性能和降低能耗已成为空调研发的优先事项。

特别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乘员舱供暖需求较高,传统汽车可以利用发动机的残余热量来加热乘员舱,而电动汽车则没有相应的条件。

本文基于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综述展开论述。

关键词: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综述引言使用传统空调系统的电动汽车通常使用高压正温度系数(PTC)来加热机组人员舱,从而大大减少电动汽车的里程。

此外,对于电动汽车的除湿和除湿模式,空调系统必须首先降低乘员舱的空气温度,以实现水的沉淀,然后启用PTC进行空气加热,以保持乘员舱的舒适温度。

1电机热管理电机及其电控热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电机内部的产热机理,设计冷却系统对其进行降温,保证电机及电控系统处于合适的温度范围内。

目前电机冷却系统主要有空冷、液冷及其他冷却方式。

气体冷却方式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对永磁同步电机设计了一个冷却系统,在轴承四周布置了环形冷却腔以隔绝电机内部的热空气,在电机轴承的外侧安装了带槽的小圆盘,通过风扇实现强迫对流。

结果表明,该结构增强了电机的冷却性能,且平均能耗也有所减少。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机及其控制器热管理系统、热泵空调系统。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锂电池因其具有高的能量和功率密度,没有使用记忆影响,寿命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

但是锂电池使用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电池温度过高时,会导致电池寿命衰减,电池组内部热量累积,严重时会引发起火。

电池温度过低时,也会导致电池容量严重衰减,此外在低温下充电会导致阳极析锂。

驱动电机及其电控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驱动电机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动力、效率、舒适度等性能。

2热泵空调的系统构型车辆热泵空调技术的应用研究始于1990年代。

发动机舱热管理文档集合(二)

发动机舱热管理文档集合(二)
中对其进行了含边界层的非结构网格划分。由于进气系统空滤器部分空气流 动方向不唯一,仿真计算结果中空滤器部分按多孔介质模型处理时与试验结果 差别较大,故对空滤器部分按StarCCM+多孔Baffle处理,并对进气系统进行了 流体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了额定工况下进气系统流场的分布和不同工况下的
进气阻力及空滤阻力。最后将空滤器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验
冷却系统的进口和散热口的最佳分布位置。
8.基于STARCCM_对排气系统进行参数化设计和优化.pdf 通过应用STAR CCM+的3D-CAD几何建模功能模块,在设计过程中将汽车排气系 统中的催化器扩张管和收缩管锥度、催化剂载体直径和长度、连接管段直径
等关键尺寸参数化,并建立了流体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其进行三维稳态流动数
以某自主品牌车型为案例,对汽车外流场CFD计算分析过程与结果做了通用性的描
述,通过试验和设计数据的对比,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模拟出汽
车外流场尾部的分离流动,从压力场、速度场和流动迹线几个方面分析了模型的
数值模拟结果。对汽车虚拟技术平台CFD分析应用流程做了初步的归纳与总结,给
相关设计流程以参考性的建议。
5.基于Star_CCM_二次开发的整车外流场数值模拟.pdf 整车外流场分析已经成为轿车开发中评价气动阻力与升力等指标的快速手段 。通过Star-CCM+软件的二次开发,把整车外流场分析程序化,可以提高整车外 流场分析的工作效率、计算精度与结果一致性。程序应用于某开发阶段车型
的外流场分析。
6.基于STAR_CCM_的某汽车外流场的数值模拟.pdf
较了有限体积法与有限元法的差别,为歧管式催化转化器进行热流耦合过程的模
拟计算奠定了理论基础。 .

新能源汽车综合热管理

新能源汽车综合热管理
新能源汽车综合热管理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综合
作为
新能源
技术
企业
系统
提供
综合
汽车
新能源 方面
介绍
汽车
工况
提高
通过
空调
发展
热泵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目标。 而综合热管理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之一,对提高车辆能效、降低排放、提升用户体验具有重 要意义。本书《新能源汽车综合热管理》旨在全面介绍新能源汽车综合热管理的技术原理与实践 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本书概述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与趋势,以及综合热管理的重要性和挑战。通过对比传统燃油 车与新能源汽车在热管理方面的差异,突出了综合热管理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关键作用。 本书详细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综合热管理的核心技术,包括电池热管理、电机及电控热管理、空调 系统热管理以及热泵系统等。针对各项技术,书中分别从工作原理、技术难点、研究进展等方面 进行了深入浅出地阐述。 本书还针对新能源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热管理需求,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
目录分析
从目录的结构来看,《新能源汽车综合热管理》一书共分为六章。这六章内 容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对新能源汽车综合热管理技术的全面解析。
目录分析
第一章,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背景和意义,以及综合热管理技术的发展概况。 这一章为后续的深入探讨奠定了基础,使读者对新能源汽车和综合热管理技术有 了初步的了解。
阅读感受
《新能源汽车综合热管理》是一本极具价值的书籍。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 的知识和信息,也激发了我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和好奇心。我相信这本书也会对 从事新能源汽车研究和开发的人士提供有益的帮助。

热管理在汽车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热管理在汽车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目前冷却系统的电控化已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出优势。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生产的某
型轿车,对散热器和冷凝器的冷却风扇分别电控,对冷却液温度和空调冷凝器温度进行
多级联合控制,结果风扇功率消耗减少了90%,节省燃油10%。Johnson公司开发一种散热器冷却风扇模块,把风扇、电机和控制电路等封装在一起,可以通过编程精确控制发动机、散热器与发动机舱室的温度。文献[6]对某型推土机的冷却系统进行改造,分离油水散热,冷却水、变矩器油和液压油都采用各自散热器,用电控液压马达驱动冷却风扇系统,成功解决了系统过热问题。
1.5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车辆热管理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做以下方面的工作:①深入研究车辆的流动与传热机理,掌握热流传递规律;②对车辆的热对象特性进行研究,找出在不同工况下,热对象的最佳工作温度值,明确控制依据;③设计相应的控制策略,合理组织热流流动,优化热量分布,优化车辆的结构;④废热回收利用,提高燃料利用率;⑤提高系统工作效率,降低能耗。只有深入研究系统部件的流动与传热机理,从整车热管理集成高度来进行优化匹配设计,综合利用废热,才能发挥出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最大优势。
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所在系审查意见:
系主任:
年月日
车辆室内热环境直接影响乘员的舒适感,结合人体的感官模型,对驾驶室的流动与传热进行研究,是改善车辆舒适性,提高车辆性能的重要手段。文献[11]车身结构设计出发,从空调排风口、受阳光辐射影响的车辆玻璃及整个车身的设计等方面,结合空调系统,考虑对乘员舒适性的影响。在R134a的汽车空调系统中应用内置式换热器,提高系统性能。文献[12]体生理模型、心理舒适度模型和暖体假人模型,运用CFD分析车辆驾驶室内流动和传热,研究如何提高乘客舒适性。文献[13]方法分析高级绝热材料和车窗传热技术在车辆热管理中的应用,减少阳光辐射和外部热环境对驾驶室的影响,提高汽车的舒适性。

汽车热管理系统原理与实践 分析 设计 开发与验证 热管理系统概述

汽车热管理系统原理与实践 分析 设计 开发与验证 热管理系统概述
环境舱试验)
历史回顾
Max Jakob
历史回顾
• Max Jakob (Born in Ludwigshafen, Germany,July 20, 1879 – January 4, 1955),German physicist in thermal science;
• His many years of teaching, consulting, and writing resulted in contributions to the literature of the profession; nearly 500 books, articles, reviews and discussions,Elements of Heat Transfer and Insulation (1942) and Heat Transfer (1956);
全球基本气候图
全球基本气候图
科威特属热带沙漠型气候。夏季漫长,常刮西风,干燥,气温45℃,最 高52℃,沥青路面80℃;紫外线、紫外线B和红外线水平60%。冬季短暂, 最低气温可低至0℃,常刮南风,降雨量108毫米。春夏季多见沙尘暴。
Month Jan
Record high °C
(°F)
29.8 (85.6)
Climate data for Kuwait City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Year
35.8 41.2 44.2 49.0 49.8 51.2 50.7 47.7 43.7 37.9 30.5 51.2 (96.4) (106.2) (111.6) (120.2) (121.6) (124.2) (123.3) (117.9) (110.7) (100.2) (86.9) (124.2)

汽车智能热管理技术

汽车智能热管理技术

汽车智能热管理技术综述1. 发动机热管理系统概述发动机热管理系统(ETMS,Engin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系统整体角度的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了发动机的燃烧、增压与进排气、冷却系统以及发动机舱的传热过程。

其目标是提高循环效率、减低热负荷,同时控制发动机部件的高低温极限、温度分布及其规律变化,以维持发动机的良好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应用发动机热管理系统技术,可以将传热系统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精确地控制各个热流系统的温度,确保关键部件和系统以安全高效的方式运行。

该技术不仅提高了发动机的冷却能力,还有效控制和优化了热量传递过程,减小冷却系统的尺寸和功率消耗。

这样的综合考虑可以合理利用热能,降低废热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降低环境污染。

发动机热管理技术已成为提升发动机节能、降低排放、增强动力性、可靠性以及延长发动机寿命的重要手段。

2. 发动机热管理的研究现状在国外,大型汽车公司已经对动力系统主要部件以及热管理部件如散热器、中冷器等展开了相当成熟的研究。

这些研究不仅关注单一部件的性能,还综合考虑整车动力性、经济性、排放、乘坐舒适性、可靠性等多方面因素,并实现了智能化管理。

国外整车和发动机公司都在积极推进这方面的工作。

然而,国内对发动机热管理的整体系统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限制在大学层面,整车企业和发动机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合作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当前,对各子系统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单独考虑的基础上进行一些优化,整车和发动机企业之间缺乏更深层次的合作研究,工作多集中在冷却系统的初级阶段。

这种局面导致了对热管理系统对整车性能的潜在影响认识不足,难以最合理地分配发动机产生的能量,减少能量的无效损耗,从而无法更好地控制发动机的工作环境,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3. 发动机热管理系统优化3.1 热管理系统智能化控制风扇传统冷却系统中,采用机械驱动的冷却风扇,其转速取决于发动机的转速,难以准确控制冷却量。

汽车热管理综述汇总

汽车热管理综述汇总

汽车热管理综述汇总汽车热管理是指对汽车发动机和车辆其他部件的热量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汽车在各种工况下能够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汽车热管理系统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

本文将对汽车热管理的相关技术和发展进行综述,以期能够全面了解汽车热管理的现状和趋势。

首先,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持发动机在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内,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排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汽车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

首先是冷却系统,它主要包括水泵、散热器、风扇和冷却液等组成部分。

冷却系统通过循环冷却液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散热器,再通过风扇将散热器中的热量排出车外。

冷却系统的设计和性能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散热效果和工作温度控制。

第二个方面是燃油供给系统,它主要包括喷油嘴、燃油泵和燃油调节器等组成部分。

燃油供给系统的功能是根据发动机的负荷和转速需求,控制燃油喷射的时机、量和压力,以确保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

第三个方面是空气供给系统,它主要包括进气歧管、气流计和节气门等组成部分。

空气供给系统的功能是将足够的新鲜空气引入发动机燃烧室,以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并根据发动机负荷和转速需求进行控制。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汽车热管理还包括了座椅加热、空调制冷、取暖通风、排气管排放控制等技术。

这些技术都是为了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环保性能而开发的。

例如,座椅加热技术可以让乘客在寒冷的天气中感到温暖舒适;空调制冷技术可以在炎热的夏天保持车内的温度适宜;排气管排放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发动机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汽车热管理系统也在不断创新和进化。

其中一个重要的趋势是温度控制的精确化和个性化。

目前,大多数汽车热管理系统是基于发动机和外界环境的温度来进行控制的,但是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未来的汽车热管理系统将更加侧重于乘客个人的温度需求和偏好。

例如,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器检测乘客的体温和舒适感受,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调节座椅加热和空调制冷系统的温度。

车辆热管理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30页PPT文档

车辆热管理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30页PPT文档
10
Recommendations :
• THEMIS™ or CoolMaster™ could be used if the fuel consumption and pollutions reduction
are really the main target. Also it’s very good for the medium and high vehicle range equipped
with the gasoline engine.
• REROM could be a good system in order to reduce fuel consumption, pollution and system
cost. It’s very beneficial for low vehicle range equipped with small gasoline and small diesel
Radiator
Thermostate
Engine
带有蓄水的冷却系统 (blue outline indicates rubber hoses). 用蓝色标出的是橡皮软管
27
28
29
谢谢!
30
度和流量) 3. CoolMaster™:电子水阀 代替传统的 节温器或电子控制阀 4. UltimateCooling™:
3REROM 系统There are two coolant architectures for nucleate boiling engine cooling: • partially filled coolant architecture: there is coolant in the cylinder bloc and the cylinder head and all the rest of the coolant circuit remains empty. This coolant architecture was adopted and studied by two car manufacturers (Nissan and BMW).

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

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

辅助系统
1 风扇
通过增加风量来降低温度。
2 泵浦
控制循环冷却液的速度。
3 控制模块
接收温度传感器和其他控制部 件的数据,并根据需要控制冷 却液、制冷剂和加热器等。
控制原理
温度感知与反馈
温度传感器监测车内外温度,反 馈到控制模块,并控制燃油的燃 烧来控制热量。
控制模式选择
可以手动和自动两种模式,手动 模式下人工控制,自动模式下控 制模块自动控制。
车辆热管理系统必须遵循环保与 节能的发展要求,利用新材料、 新技术等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
结论
热管理系统控制的重要性
热管理系统控制对车辆的性能和功能至关重要,是车 辆科技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
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变化和进步,提 高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效率。
参考文献
• 管克江. 汽车热管理系统研究[D]. 重庆: 重庆交通大学, 2014. • Fayol G.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
本简报将深入探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我们将介绍该系统的组成 和控制原理,讲解各部分的温度感知与反馈,控制模式选择以及控制 策略,同时将提供多种故障诊断与保护方法。最后,我们将通过案例 分析和未来趋势展望,归纳总结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
车辆热管理系统的定义
车辆热管理系统是指对车辆进行热量调节和能量浪费回收的一套系统 ,旨在确保发动机、空调和加热系统的正常运行。
optimization[D]. Laval: Université Laval, 2016. • 周志成, 郭新华, 柳海滨. 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研究进展[J]. 汽车工
业研究, 2009, 18(6): 40-44.

整车发动机舱热管理开发简述

整车发动机舱热管理开发简述

和整车路试试验,对比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差异。
一、整车发动机舱热管理定义
1.1、整车发动机舱热管理开发流程
整车开发流程是产品开发的基础,该流程的清晰程度将影响产品开发的进度和成功与否。 发动机舱热管理主要涉及热管理和空气动力学工程属性。具体包括如下流程: 1、 整车发动机舱热管理目标的确定:测试标杆车及相关竞争车型数据,专业工程师对属性目 标进行分解,逐级分解到系统和零件性能目标; 2、 零部件性能确认:零部件工程师根据性能目标,对零件尺寸及结构进行分析和相关性能能 实验的确认; 3、 系统性能的确认及优化:将相关零部件性能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然后将相关数据进行一维 和三维分析及优化,进行工程可行性分析; 4、 工程开发:完成零部件的工程开发,确认零部件台架性能实验,并完成样车装配; 5、 整车目标实验验证:完成环境模拟实验及相关路试实验,完成工程冻结。 具体开发流程图如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料 与水泵连接法兰直 实际重量
铝合金 60 mm 1.1 Kg
铝合金 60 mm 2 Kg
由上表可知,竞品车型与标杆车型采用了环形闭口式风扇,竞品车型的叶片数和叶片高度 都远低于标杆车型,而叶片高度则是标杆车型的 1.25 倍。
风扇性能对比分析图
风扇性能对比分析:从上图风量性能对比图中看出 ,风量性能区别并不大。在相同转速的 条件下直径越大,风量越大,与此同时,噪音也越大。风扇叶子的形状对风量和性能都影响较 大。风扇的噪音和转速存在倍数关系,选风扇的趋势是风扇直径大,转速低,在保证模块散热 性能的前提下,通过降低转速来减少噪音的产生。
中冷器基本结构参数表 项目 发动机额定功率 高 外轮廓尺寸 中冷器芯子结构尺寸 宽 厚 横截 扁管 长 竞品车型 90 KW 425 mm 281 mm 50 mm 50 mm 8.7 mm 1 14 9 mm 5 mm 82 3.46 ㎡ 0.1177 ㎡ 4.19 Kg 标杆车型 110 Kw 425 mm 281 mm 53 mm 53 mm 4 mm 1 21 8.9 mm 6 mm 64 4.07 ㎡ 0.1194 ㎡ 4.24 Kg

发动机舱热管理文档集合

发动机舱热管理文档集合

更多资料:/Home.html
析截面的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情况。
5.卡车发动机舱流场与散热性能研究.rar 依据某公司开发的一款中型卡车在道路试验时发动机舱过热为研究背景,利用 数值仿真方法对发动机舱热环境进行仿真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改
善发动机舱内空气流动特性,优化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
发动机舱温度场分析:
1.发动机舱温度场仿真及其影响关系研究.pdf 为了全面获得飞行器发动机舱内的电子部件的温度分布,利用有限体积法,采 用块结构化网格以及非结构化网格,建立了飞行器发动机舱的有限元模型;应 用整体求解耦合问题的有效方法,对此发动机舱内外流场与温度场进行了三维 的数值模拟;并对此发动机舱内的温度分布进行了重点数值仿真与分析,而且 得出了飞行速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变化对部件温度的影响关系。该模拟结 果为发动机舱布局设计提供了参考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5.汽油机水套内过冷沸腾传热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模拟计算
本文首先进行了简单流道的模拟计算和分析,通过与经典实验数据的对比分 析,验证了两相流沸腾传热的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因素的作用进 行分析及总结。最后以某四缸增压汽油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变传热模拟计 算,并对比分析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沸腾传热模拟计算模型的应用与验 证。
16.发动机机体缸盖冷却水CFD模拟计算与分析.pdf
发动机舱流场分析:
1.某轿车发动机舱流场分析.pdf 在整车开发设计初期,发动机舱内的流场分析是机舱零部件布置和优化的重要 手段。利用STAR-CCM+软件对某轿车在概念设计阶段的发动机舱流动进行了模 拟仿真,获取了其发动机舱内流场特性,指出了阻碍流动的回流、阻滞区及漏 风位置,进一步提出了优化机舱内流动的改进方案。通过流场分析辅以经验设 计,为发动机舱后续的布置优化提供了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热管理现状发展综述自从汽车产生以来,排放以及燃油经济性有关先进科学技术陆续应用到了内燃机上,汽车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在内燃机燃烧系统、气体热交换系统以及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发展与改进方面,我们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性能,但是,在之后的35年,我们都在发动机及其动力总成上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收获却越来越小,成本越来越高。

幸运的是,现代工业已经发现并探索出了“最后的领地”—汽车热管理。

何为汽车热管理系统?汽车热管理系统是从系统集成和整体角度出发,统筹热量与发动机及整车之间的关系,采用综合手段控制和优化热量传递的系统。

先进的热管理系统设计必须同时考虑发动机冷却系统与润滑系统、暖通空调系统(HV AC)以及发动机舱内外的相互影响,采用系统化、模块化设计方法将这些系统进行设计集成、制造集成,集成为一个有效的热管理系统。

其必须能根据行车工况和环境条件,自动调节冷却强度以保持相应的部件在最佳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改善汽车各方面的性能,例如燃油经济型、驾驶舒适性等。

因此,开发高效可靠的汽车热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发动机进一步提高功率、改善经济性所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

因此采用先进的热管理系统设计理念,应用汽车现代设计方法和手段,对汽车热管理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国内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发动机冷却系统作为发动机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辅助系统,国内学者和企业对其研究一直在不断地深入和扩展。

在燃烧放热,活塞、缸套、气缸盖温度场与热负荷,缸内气体流动与传热,散热器设计,风扇设计优化,排气系统传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目前,国内对汽车整车或者整机的热管理研究并不成熟,还处于初级阶段。

国内对整车或者整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几个高校,如同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而只有几所高校研究发动机的整机热管理,并且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对于整车的热管理研究,国内几乎没有可以承担的。

国内大部分企业主要针对某些零部件做单一的研究,并没有把部件统一起来作为整体来考虑。

对于小型轿车来说,冷却系统趋于向高性能方向发展,电控应用技术越来越多;但是对于重型车辆来说,改变并不是很大。

重型汽车热管理系统基本结构在过去的40—50年里变化不大,有些部件(冷却液泵和节温器)的设计基本上没改变过。

传统的节温器通常采用的是注蜡式节温器,它只能在一定的冷却液温度(80一85℃)内进行单点控制(节温器在85℃时开启,80℃时关闭),不能满足未来的冷却系统对冷却液流量精确控制的要求。

研究表明。

在25℃大气温度时,路上运行的负载车辆,其节温器打开(大循环)时间仅占总时间的10%。

另外,也是因为发动机制造商仅对节温器和冷却液泵有具体的要求,而汽车制造商对风扇和散热器有特殊的要求。

所以,这种传统的彼此分开的热管理设计无法使系统最优国内郭新民等对装载机冷却系统控制装置进行了研究,该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和水泵由液压马达驱动,利用单片机根据冷却水温度的变化调节电磁比例溢流阀的溢流量以实现冷却风扇和水泵转速的自动调节。

通过试验结果,我们可得出,低温预热时,该控制装置可使预热时间减少50%,提高了暖及速度,预热阶段节约燃油43%。

另外,还有张钊等对某发动机电控冷却系统进行了试验和仿真计算,最后结果表明,先进的智能化电控冷却系统技术,可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均能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大幅度提高冷却系统效能,减小泵损失,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

而厂家,也有单位对发动机热管理投入了很大了精力。

2007年,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客车采用了发动机热管理技术,能够精确控制发动机冷却水温度(86~95°),行驶百公里可以节约燃油5%~10%。

另外,潍柴也对发动机的热管理也在进行相关的研究。

另外,有一点我们值得注意,就是我们国内的实验条件还不完善。

只有某几所大学可能才有最基础的实验条件。

大部分高校或者企业并没有完整的热管理实验平台。

例如,清华大学建设有国内第一个汽车热管理系统试验平台。

该试验平台为汽车热管理,特别是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的技术研究提供相应的平台技术支持。

同济大学倪计民等建立了发动机热管理系统试验平台,试验平台包括驾驶室取暖器、节气门加热装置、发动机罩等,结构与整车相同可以研究热管理系统中各部件的工作特性,进行发动机各种工况的热性能试验研究。

浙江大学谭建勋等进行了工程机械热管理系统试验平台的开发。

该试验平台能够较准确地测量系统各部件热特性参数,同时也可以评价整车的冷却系统性能,优化整车的散热系统匹配设计。

而真正这对于我们内燃机车的整车热管理还是几乎没有,所以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

汽车热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发动机冷却和温度控制,其中包括对发动机、机油、润滑油、增压空气、燃料、电子装置以及排气再循环(EGR)的冷却和对发动机舱及驾驶室的温度控制等。

而发动机的热管理在国内相对整车热管理来说研究比较多;对于整车的热管理研究,由于限于试验条件及技术原因,在国内还几乎没有。

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整机的热管理系统,2 发动整机热管理研究2.1发动机热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发动机按冷却方式可以分为水冷发动机和风冷发动机;水冷发动机冷却效果好,是最常用的。

而风冷发动机主要应用于沙漠地区的军用车辆上,应用并不广泛。

因此,以下主要介绍水冷发动机的热管理研究现状。

水冷发动机通常采用闭式强制循环冷却系统,主要由冷却水套、水泵、风扇、散热器、节温器、循环管路等组成。

由于组成冷却系统的部件众多且结构复杂,加上发动机运行工况的多样性,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总体上来说,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循环冷却水量、冷却空气流量、冷却水道结构和散热效率。

而现行的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基本上还是几十年前的结构,并没有大的变化,如图1。

大部分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还是传统的被动系统,只能有限地调节发动机和汽车的热分布状态,不能精确控制循环冷却液量和冷却空气流量,因此也不能使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内。

如图1所示,冷却系统的风扇和水泵还是由发动机驱动,因此,冷却介质流量要取决于发动机的转速。

这些都导致了系统不能按照发动机的实际的冷却需求供给冷却介质,从而导致了发动机的工作状况恶劣,燃油消耗高,排放量大等。

另外,在发动机热管理研究中,国内大部分厂家并没有从整体考虑整机的热管理。

他们把冷却系统与润滑系统分离开来考虑,而不是从系统集成及整体角度出发来控制和优化热量传递过程,使得能量利用率较低。

同时还会造成大负荷时关键部件冷却不足、中小负荷时冷却过度,以及发动机停机后关键部件温度过高的等问题。

因此,发动机热管理系统这就对现代发动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能满足汽车动力系统在各种工况下运转时的需要,还能保证关键区域具有足够的冷却强度,另外还要降低整机的散热量,减小对整机热管理系统的散热要求。

图1. 传统的汽车冷却系统2.2现代汽车发动机整机热管理研究方向对于单独的冷却系统主要研究的是发动机冷却部件的散热情况,而发动机热管理则涉及发动机全系统及整车。

将冷却系统研究整合到发动机热管理中,能充分考虑冷却系统对整车性能的影响,将冷却系统的效率提高到最理想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冷却系统的功用。

对于发动机的热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2.2.1 结构设计的优化结构优化也就是改进水套的结构,使冷却液的流动分布最优化。

下面主要介绍两种应用,即“精密冷却”和“分流式”系统。

“精密冷却”是近十几年提出才提出的新名词;它最早是Cloudh M.J是1992年提出的,即能利以达到最佳的温度分配用最少的冷却。

而精密冷却系统的设计关键在于确定冷却水套的尺寸,选择匹配的冷却水泵,保证系统的散热能力能够满足发动机低速大负荷时关键区域工作温度的需要。

热关键区域需要接受强烈的冷却,同时非关键区域要依赖于汽缸盖与机体的结构的热传导,这会导致更多的温度分布,减少热应力并且缩小汽缸与汽缸之间的温度差异。

而精密冷却对于汽油机来说,其潜在的优势是较低的摩擦,更快的加热,爆震阻力加大以及气缸与气缸之间温度差异性更小;最终来说,它降低了燃油消耗和排放。

另外,通过研究表明,采用精确冷却系统的发动机,在整个工作转速范围内,冷却液流量能降低40%,尤其适用于机体内纵向流的动的精密冷却。

还有一点要注意,由于抗爆性的改进和铝制汽缸盖的广泛应用,因此相比柴油机而言,精密冷却更适合于汽油机。

图2.发动机精密冷却系统的应用除了“精密冷却”理念,另外还有一种著名的理念,即分流式冷却系统设计,这也是国外提出的。

主要思想就是,把汽缸盖和汽缸体划分为不同的冷却回路,也使得它们具有不同的温度。

我们希望发动机理想的工作状态时,汽缸盖温度低而汽缸体温度高。

这是因为较低的汽缸盖温度有利于进气和改善排放,二较高的汽缸体温度有利于减低摩擦损失,改善燃油经济性。

简单的来说,就是分流式冷却系统的优势在于使发动机各部分在最优的温度设定点工作,达到较高的冷却效率。

无论是精确冷却系统还是分流式冷却系统,都要求对发动机冷却水套进行必要的改进以优化冷却液流动,同时还需要相应的程序进行控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从设计和使用角度看,分流式冷却和精确冷却相结合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有利于形成理想的发动机温度分布,满足发动机对未来冷却系统的要求。

2.2.2 智能化控制采用电子驱动级控制冷却水泵、风扇、节温器等部件,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电子芯片根据实际的发动机温度控制运行,提供最佳的冷却介质流量,实现热管理系统控制智能化,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国外Valeo Engine Cooling(VEC)公司在1992年开发出了一种由电控水泵、电控节温器和电动风扇组成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该系统可以节省燃油5%,降低HC排放10%,但氮氧化物排放增加10%-20%,原因是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升高致使燃烧温度升高。

另外,他们在1999年又提出了在发动机上配置一种名为THEMIS的先进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其主要部件包括电控水泵。

电控节温器和电控风扇,其中风扇的转速根据冷却液温度和空气调节循环参数来调节,从而能够降低噪声和燃料消耗。

不光各方面的性能都得到了提高,同时氮氧化合物水平也保持不变。

另外,Paget等在一辆中型军用货车上安装了先进的热管理系统。

系统主要部件集中安装在驾驶舱后侧的热管理系统模块舱(驾驶室影响模块舱进气)中,舱内包括动力系统的散热器、水冷中冷器的散热器、混合水箱、电控风扇、电控水泵和电控节温器,而中冷器和机油冷却器位于动力系统附近。

试验结果表明,系统采用PID控制,动力系统的冷却液温度控制比较精确,波动小于5℃,暖机时变速器机油升温到80℃时间减少约50%.稳定状态燃油经济性改善5%~20%。

当然,国内也有些公司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但是只是处于初步阶段。

如上文说的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就采用了发动机热管理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