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热管理综述
车辆动力系统的热管理与效率优化
车辆动力系统的热管理与效率优化在现代社会,车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长途旅行,车辆的性能和效率都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出行体验。
而车辆动力系统的热管理与效率优化,则是提升车辆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车辆动力系统的热管理。
简单来说,热管理就是对车辆动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分配。
车辆的动力系统,如发动机、电动机等,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就会导致部件温度过高,从而影响其性能和寿命。
例如,发动机过热可能会引发爆震、磨损加剧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发动机损坏。
因此,有效的热管理对于保证车辆动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进行车辆动力系统的热管理呢?这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技术和措施。
冷却系统是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水冷系统通过冷却液在发动机内部循环,将热量带走并在散热器中散发出去。
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型的冷却系统也应运而生。
比如,电子水泵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状态精确控制冷却液的流量,从而提高冷却效率。
油冷系统则在一些高性能车辆中得到应用,它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负荷工况下的散热需求。
另外,热交换器的设计和优化也能提高热管理效果。
例如,优化散热器的结构和材质,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同时,采用高效的中冷器可以降低进气温度,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从而提升动力性能。
除了硬件方面的改进,软件控制策略也在热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可以实时监测动力系统的温度、压力等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调整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
例如,在车辆刚启动时,由于发动机温度较低,ECU 会控制冷却液的流量较小,使发动机尽快达到工作温度;而在高速行驶或高负荷工况下,ECU 则会增大冷却液流量,加强散热。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车辆动力系统的效率优化。
效率优化的目标是在保证车辆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2024年汽车热管理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背景汽车热管理行业是指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以及车辆空调系统等热管理系统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随着汽车的普及和开放的推进,汽车热管理行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2024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进入换挡期,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崛起,汽车热管理行业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二、市场规模分析据统计,2024年中国汽车热管理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元,同比增长了XX%。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
同时,智能汽车的快速普及也带动了汽车空调系统的市场需求,使得整个热管理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
三、行业趋势分析1.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汽车热管理行业将继续迎来新的机遇。
2.智能汽车技术的推动智能汽车市场不断扩大,智能汽车在车辆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
智能汽车技术的推动将促使热管理系统的研发更加智能化,提高燃油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3.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的重要性电动汽车的电池热管理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温会影响电池寿命和性能,因此电动汽车的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将成为汽车热管理行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四、竞争格局分析目前,中国的汽车热管理行业竞争格局较为激烈,主要的竞争者包括国内外知名的汽车热管理系统制造商。
国内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国际市场的拓展力度。
五、发展策略建议1.加强技术研发汽车热管理行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满足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
建议企业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等新兴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创新。
2.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汽车热管理产品涉及到汽车的安全和性能,因此企业应该加强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升企业口碑和竞争力。
汽车热管理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汽车热管理行业深度分析报告1. 引言汽车热管理行业是指对汽车发动机和车辆座舱进行温度调节和降温等控制的技术和产品。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行车舒适度的不断追求,汽车热管理行业在汽车配套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报告将对汽车热管理行业进行深度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驱动因素、竞争格局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2. 市场规模汽车热管理行业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其产品包括汽车冷却系统、空调系统、加热系统等。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汽车热管理市场规模约为500亿美元。
在市场细分方面,冷却系统市场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其次是空调系统和加热系统。
3. 市场驱动因素3.1 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崛起。
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发动机热量排放更低,因此对汽车热管理系统的要求也更高。
这为汽车热管理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3.2 消费者对行车舒适度要求提升消费者对汽车行车舒适度的要求不断提升,对于车辆内部温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升级改进能够提供更好的座舱温控效果,从而满足消费者对舒适性的需求。
3.3 汽车智能化发展推动需求增长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汽车热管理系统也越来越多地与车辆的智能控制系统相结合。
智能化的汽车热管理系统可以根据驾驶者和乘客的需求和习惯进行温度调节,提供个性化的温控体验,进一步增加了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市场需求。
4. 竞争格局汽车热管理行业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格局。
主要的竞争企业包括德尔福、Valeo、博世等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此外,一些大型汽车制造商也开始逐步进入汽车热管理行业,通过自主研发和生产汽车热管理系统来满足自身供应链需求。
这种趋势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5. 发展趋势5.1 智能化发展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智能汽车热管理系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介绍
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介绍一、背景相较于传统燃油车热管理的对象为发动机、变速箱和空调等系统,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新增了动力电池、电驱动等热管理对象。
从内燃机到电动车零部件的变化燃油车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空调制冷系统,和以发动机为热源的座舱暖风系统。
其主要零部件包括机械式空调压缩机、膨胀阀、蒸发器、冷凝器、以及发动机暖风系统等。
传统燃油车汽车热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包括座舱、电池、电机电控热管理。
座舱热管理系统包括空调冷风、热泵暖风或PTC暖风,具有加热和制冷需求,主要零部件包括电动压缩机、电子膨胀阀、蒸发器、冷凝器、热交换器、PTC或者热泵冷凝器等。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空调热管理系统、电机电控冷却系统以及电池热管理系统等模块或者总成,由上游水泵、冷凝器等零部件组装而成,为下游整车提供功能安全和使用寿命的保障。
新能源热管理系统产业链中产品更复杂:由于其热管理系统的覆盖范围、实现方式相较传统燃油汽车发生了较大改变,其对于零部件节能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相对更高。
上游零部件中新增了Chiller、PCT加热器、四通阀等零部件,中游热管理系统中的热泵空调系统、电池冷却系统使得系统复杂程度进一步上升。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系统品名图例作用电池、电机、电子设备等电子/电磁膨胀调节系统流量热管理系统阀电池、电机、电子设备等热管理系统冷却板内充冷却液,用于电池冷却电池、电机、电子设备等热管理系统电池冷却器电池系统换热电池、电机、电子设备等热管理系统电子水泵、水阀用于电池及电子设备水冷却减速器冷却系统油冷器、油泵电机和减速器冷却系统空调系统电动压缩机产生高压气体空调系统PTC/热泵通过加热或热交换产生热量空调系统膨胀阀控制制冷剂流量空调系统贮液器贮存制冷、过滤杂质与吸收水分空调系统冷凝器将冷却剂从气态变成液态,将其热量释放出来至周围空气中空调系统蒸发器让低温低压制冷剂吸收空气中热量关键部件解析小结: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部件趋于多样化和电气化,复杂性更高,带来新增市场机会。
汽车工程中的热管理
汽车工程中的热管理第一章汽车热管理的概述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的热管理也越来越重要。
汽车热管理主要涉及到引擎冷却、座椅加热、空调制冷等方面,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汽车在各种复杂环境下正常运行并提供更加舒适的驾驶体验。
在汽车工程中,热管理是一个重要的工程领域,其在汽车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汽车引擎冷却系统汽车引擎冷却系统是汽车热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引擎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将热量排出,否则会对引擎产生严重的损坏。
冷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热量从引擎中排出,从而保持引擎运行的温度在正常范围内。
冷却系统一般包括水泵、散热器、水箱、风扇和水管等部件。
第三章汽车座椅加热系统汽车座椅加热系统是为了在寒冷的天气中提供更加舒适的驾驶体验。
座椅加热系统一般采用电热片来进行加热。
座椅加热系统也需要进行热管理,避免因座椅加热过度导致火灾等危险。
在设计座椅加热系统时,需要考虑电路的可靠性和座椅的防火安全性。
第四章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是为了在炎热的天气中提供更加舒适的驾驶体验。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一般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控制电路等部件。
在设计空调系统时,需要考虑各个部件之间的配合,以确保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第五章汽车热管理中的新技术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热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技术。
比如,被动液冷技术、电动化空调技术、无泵冷却技术等。
被动液冷技术可以利用汽车废热来进行热管理,提高汽车的能源利用率。
电动化空调技术可以采用电动空调压缩机,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无泵冷却技术则可以采用材料的热导性来进行热管理。
结论总之,汽车热管理在汽车工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关系着汽车的安全性、性能和舒适性。
未来,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热管理也将不断推陈出新,为我们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驾驶体验。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_技术发展趋势_概述说明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发展趋势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随着环境保护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峻,新能源汽车作为替代传统燃油汽车的重要解决方案,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
然而,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面临着热管理技术方面的挑战和需求。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创新方向。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其次,我们会讨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的重要性,包括对市场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
接着,我们会阐述当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所面临的挑战与需求。
然后,我们会详细介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发展趋势及创新方向。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主要观点,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以及该领域可能带来的意义与贡献。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对新能源汽车性能、寿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分析当前技术所面临的挑战与需求,我们将提出创新方向,以期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2.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的重要性2.1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日益关注,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由于其零排放特性和高能效表现,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消费者的主要选择。
因此,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热管理技术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
2.2 热管理对新能源汽车性能和寿命的影响在新能源汽车中,电池是其中一个关键组件。
然而,电池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电池性能和寿命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保证电池工作在适宜温度范围内的前提下,通过热管理技术来控制和调节电池温度十分重要。
良好的热管理可以提高电池充放电效率、延长电池寿命,并确保整个新能源汽车系统可靠运行。
2.3 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要作用传统内燃机汽车由于排放尾气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而新能源汽车则具备零排放特性。
汽车零部件热管理
汽车零部件热管理汽车零部件热管理是汽车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到汽车的性能、安全和可靠性等方面。
汽车零部件热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汽车零部件的温度,保证汽车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从汽车零部件热管理的意义、热管理的方法和热管理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汽车零部件热管理的意义在于保证汽车的正常运行。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就会导致汽车零部件的温度过高,从而影响汽车的性能和安全。
例如,发动机过热会导致汽车熄火、爆缸等故障,制动器过热会导致制动失效等问题。
因此,汽车零部件热管理是汽车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热管理的方法汽车零部件热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散热、冷却和加热三种方式。
1. 散热散热是指通过散热器将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
散热器通常采用铝制材料,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散热器的面积、增加风扇的转速等方式提高散热效果。
2. 冷却冷却是指通过水冷或空气冷却的方式将汽车发动机的温度降低。
水冷系统通常采用水泵、散热器、水箱等组成,通过水的循环来降低发动机的温度。
空气冷却系统通常采用风扇、散热片等组成,通过空气的流动来降低发动机的温度。
3. 加热加热是指通过加热器将汽车内部的温度提高。
加热器通常采用水循环或空气循环的方式,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传递到车内,提高车内的温度。
三、热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零部件热管理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未来,汽车零部件热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用新材料新材料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可以有效提高汽车零部件的热管理效果。
2. 采用新技术新技术如电子控制、智能化控制等可以提高汽车零部件热管理的精度和效率,从而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3. 优化设计优化设计可以减少汽车零部件的热量产生,从而降低汽车的温度,提高汽车的热管理效果。
汽车零部件热管理是汽车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到汽车的性能、安全和可靠性等方面。
整车热管理及能量管理
整车热管理及能量管理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整车热管理及能量管理成为了汽车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这两个方面的管理对于提高汽车的性能、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整车热管理是指对汽车热能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以保持车内舒适温度、提高发动机效率和延长零部件寿命。
在汽车运行过程中,发动机产生的热量需要通过散热系统进行有效的散发,以避免过热对发动机和其他零部件造成损害。
同时,车内的热能也需要通过空调系统进行调节,以提供舒适的驾乘环境。
因此,整车热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发动机散热、车内空调和其他热源的热能分配和利用。
能量管理是指对汽车能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少尾气排放。
随着能源紧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汽车工程师们致力于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
在能量管理方面,一方面需要通过优化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和减小内部摩擦损失来提高燃油经济性;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混合动力、电动化和轻量化等技术手段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尾气排放。
为了实现整车热管理和能量管理的目标,汽车工程师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在整车热管理方面,他们通过优化散热系统的设计和材料选择,提高散热效率;通过采用智能温控系统,实现对车内温度的精确控制;通过热回收技术,将发动机废热转化为有用能量。
在能量管理方面,他们通过改进发动机的燃烧系统和控制策略,提高燃烧效率;通过采用轻量化材料和优化车身结构,降低整车重量;通过混合动力和电动化技术,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
整车热管理和能量管理的研究不仅涉及到汽车工程领域的多个学科,还需要与能源、材料和控制等领域进行紧密的合作。
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才能实现汽车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整车热管理及能量管理是汽车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合理的热能分配和利用,以及能源的高效管理,可以提高汽车的性能、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汽车工程师们将继续努力,推动整车热管理和能量管理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汽车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车辆热管理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车辆热管理的研究方法和内容车辆热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汽车内部和外部的热量进行管理和控制,以提高车辆热效应和驾驶舒适度。
车辆热管理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主要包括热源研究、热传递分析、热力学模拟、热管理系统设计和优化等方面。
一、热源研究热源是指汽车引擎和排气系统产生的热量。
热源研究主要包括对燃烧过程和排气过程的分析和优化,以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热量损失。
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
实验测试可以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对引擎和排气系统的温度、流速和压力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来分析热源的特性和性能。
数值模拟则可以通过运用流体力学理论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热源模型,模拟和预测热源的工作过程和性能。
二、热传递分析热传递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热传递分析主要包括内部热传递和外部热传递两个方面。
内部热传递分析是指研究汽车内部各个部件之间的热传递过程,以确定热量分布和传递路径。
外部热传递分析是指研究汽车外部与环境之间的热传递过程,以确定车身和窗户等部件的热绝缘和隔热性能。
热传递分析的方法包括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如换热器性能测试、传热和传质的数学模型建立等。
三、热力学模拟热力学模拟是运用热力学原理和计算方法,对车辆热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以分析和评估热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热力学模拟主要包括热力学循环分析、能量平衡分析和热力学特性优化等方面。
研究方法包括理论推导和计算模型建立。
理论推导可以通过热力学基本原理,建立热力学模型和方程,分析系统的热力学循环过程。
计算模型建立可以通过将热力学方程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相结合,建立数值模型,模拟和预测热系统的工作过程和性能。
四、热管理系统设计和优化热管理系统设计和优化是指根据研究结果和需求分析,对车辆热系统进行设计、改进和升级,以提高热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热管理系统设计和优化主要包括系统结构设计、元件选择和布置、控制策略和参数优化等方面。
设计和优化的方法包括规划设计和仿真分析。
汽车热管理d的知识
上。为了保证润滑油的润滑性能,缸套温度一般保持在160~180℃之间.
15
因此,从缸套润滑的角度讲,发动机必须有冷却系统。除了上面两个 主要的因素以外,进气系统也对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提出了要求。如 果缸盖进气道和燃烧室壁面的温度过高将会造成发动机充气系数偏小, 发动机功率下降。从上述的描述可以看出对于发动机来说,冷却系统
机油膜对缸壁的温度有严格的要求,在机油温度高于200 ℃时,由于机油粘度下降
将会加剧活塞环和缸套之间的磨损;如果缸套温度过低,一部分燃油会附在壁面上, 这部分燃油在下流的过程中会将润滑油冲洗掉,造成磨损加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 发生,壁温要提高到燃油90%沸点位置以上,需要把缸套壁面的温度保持在160℃以
10
(1)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与上述的每个系统几乎都有关系,它是整个热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 冷却系统一般由发动机冷却水套、节温器、散热器、水泵以及水管组成,冷 却液从发动机吸收热量然后通过散热器将热量传到大气中。
冷却液从发动机中吸热量过大将会造成发动机有效功率降低,从而增大单位
功率的燃油消耗率。另外,冷却液从发动机中吸热量过大会造成燃烧室的壁 面温度过低,这对发动机的燃烧也是极为不利的,对汽油机来说,燃烧室壁 温太低不利于着火,会造成排放中CO和CH含量增高,对柴油机来说则会引 起工作粗暴。 冷却液从发动机中吸热量过小也同样存在问题。因为发动机燃烧室的金属材 料都有一个温度的承受范围,特别是对于运动副来说,过高的温度(对于铸
铁来说,这一温度大概在400~500 ℃ ,对于铸铝合金来说这一温度大300~
400℃)会降低金属的强度,从而导致运动副拉伤,甚至损坏。 冷却液的进出口温差也不宜过大,以免在冷却液温度偏高时冷却腔的某些部 位发生过渡沸腾,甚至膜态沸腾,从而造成发动机散热率降低而引发过热。
车辆动力系统的热管理研究
车辆动力系统的热管理研究在现代汽车工业中,车辆动力系统的热管理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对车辆性能、可靠性以及燃油经济性要求的日益提高,有效地控制和优化动力系统的热量分布和温度水平显得尤为关键。
车辆动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例如,内燃机在燃烧燃料时,其气缸内的温度可高达数千摄氏度;而电动车辆的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也会产生显著的热量。
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得到及时、合理的管理,将会对动力系统的性能和寿命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首先,过高的温度会导致零部件的热变形和磨损加剧。
以发动机为例,活塞、气缸等部件在高温下会膨胀,如果超出了设计允许的范围,就会影响其正常工作,甚至造成卡死等严重故障。
其次,高温还会使润滑油的性能下降,降低润滑效果,进一步加剧零部件的磨损。
再者,对于电动车辆的电池组来说,高温会加速电池的老化,降低电池的容量和使用寿命,同时也会增加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风险,严重威胁车辆的安全。
为了实现有效的热管理,汽车工程师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手段。
其中,冷却系统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内燃机汽车,冷却系统通常包括水泵、散热器、风扇以及冷却液等部件。
水泵负责驱动冷却液在发动机内部循环,吸收热量;散热器则通过与外界空气的热交换,将冷却液中的热量散发出去;风扇则用于增强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在电动车辆中,除了类似的液冷系统用于电池组的冷却外,还可能采用风冷等方式。
除了冷却系统,隔热技术也在热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在高温部件周围使用隔热材料,可以减少热量向其他部件的传递,降低对周边零部件的热影响。
同时,合理的设计动力系统的布局和结构,也有助于改善热量的分布和流动,提高热管理的效率。
近年来,随着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热管理系统也变得越来越智能化。
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动力系统各个部位的温度、压力等参数,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精确地调节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实现更加精准和高效的热管理。
汽车智能热管理技术
汽车智能热管理技术综述1. 发动机热管理系统概述发动机热管理系统(ETMS,Engin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系统整体角度的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了发动机的燃烧、增压与进排气、冷却系统以及发动机舱的传热过程。
其目标是提高循环效率、减低热负荷,同时控制发动机部件的高低温极限、温度分布及其规律变化,以维持发动机的良好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应用发动机热管理系统技术,可以将传热系统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精确地控制各个热流系统的温度,确保关键部件和系统以安全高效的方式运行。
该技术不仅提高了发动机的冷却能力,还有效控制和优化了热量传递过程,减小冷却系统的尺寸和功率消耗。
这样的综合考虑可以合理利用热能,降低废热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降低环境污染。
发动机热管理技术已成为提升发动机节能、降低排放、增强动力性、可靠性以及延长发动机寿命的重要手段。
2. 发动机热管理的研究现状在国外,大型汽车公司已经对动力系统主要部件以及热管理部件如散热器、中冷器等展开了相当成熟的研究。
这些研究不仅关注单一部件的性能,还综合考虑整车动力性、经济性、排放、乘坐舒适性、可靠性等多方面因素,并实现了智能化管理。
国外整车和发动机公司都在积极推进这方面的工作。
然而,国内对发动机热管理的整体系统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限制在大学层面,整车企业和发动机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合作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当前,对各子系统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单独考虑的基础上进行一些优化,整车和发动机企业之间缺乏更深层次的合作研究,工作多集中在冷却系统的初级阶段。
这种局面导致了对热管理系统对整车性能的潜在影响认识不足,难以最合理地分配发动机产生的能量,减少能量的无效损耗,从而无法更好地控制发动机的工作环境,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3. 发动机热管理系统优化3.1 热管理系统智能化控制风扇传统冷却系统中,采用机械驱动的冷却风扇,其转速取决于发动机的转速,难以准确控制冷却量。
2024年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分析报告
一、背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热管理系统也发展得越来越快,可以有效的
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热噪声,提高燃油效率,改善新能源汽车的性能。
热管
理系统主要是指利用热变换器、涡轮增压系统和冷却系统进行有效管理新
能源汽车发动机的温度,涡轮增压系统目的是增加汽车的功率输出,而冷
却系统则可以有效的降低过热散热。
二、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
1、热变换器:热变换器是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作用是把发动机热能转换成机械能,从而减少热噪声,同时增加燃油
效率。
2、涡轮增压系统:涡轮增压系统是一种高效的机械装置,它可以将
发动机的排气气流放大,使功率输出增大,从而提高汽车的性能和经济性。
3、冷却系统:发动机会在工作过程中发生过热,而冷却系统则可以
有效的将发动机的热能散热,从而防止发动机过热,保持其正常的工作状态。
三、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
1、节能高效: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应该更加注重节能,研发出节
能的热管理系统,从而降低热噪声,提高燃油效率。
2、智能化: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
汽车热管理综述汇总
汽车热管理综述汇总汽车热管理是指对汽车发动机和车辆其他部件的热量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汽车在各种工况下能够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汽车热管理系统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
本文将对汽车热管理的相关技术和发展进行综述,以期能够全面了解汽车热管理的现状和趋势。
首先,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持发动机在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内,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排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汽车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
首先是冷却系统,它主要包括水泵、散热器、风扇和冷却液等组成部分。
冷却系统通过循环冷却液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散热器,再通过风扇将散热器中的热量排出车外。
冷却系统的设计和性能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散热效果和工作温度控制。
第二个方面是燃油供给系统,它主要包括喷油嘴、燃油泵和燃油调节器等组成部分。
燃油供给系统的功能是根据发动机的负荷和转速需求,控制燃油喷射的时机、量和压力,以确保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
第三个方面是空气供给系统,它主要包括进气歧管、气流计和节气门等组成部分。
空气供给系统的功能是将足够的新鲜空气引入发动机燃烧室,以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并根据发动机负荷和转速需求进行控制。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汽车热管理还包括了座椅加热、空调制冷、取暖通风、排气管排放控制等技术。
这些技术都是为了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环保性能而开发的。
例如,座椅加热技术可以让乘客在寒冷的天气中感到温暖舒适;空调制冷技术可以在炎热的夏天保持车内的温度适宜;排气管排放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发动机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汽车热管理系统也在不断创新和进化。
其中一个重要的趋势是温度控制的精确化和个性化。
目前,大多数汽车热管理系统是基于发动机和外界环境的温度来进行控制的,但是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未来的汽车热管理系统将更加侧重于乘客个人的温度需求和偏好。
例如,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器检测乘客的体温和舒适感受,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调节座椅加热和空调制冷系统的温度。
汽车电控热管理
汽车电控热管理
一、冷却系统控制
冷却系统是汽车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控制发动机温度,防止发动机过热。
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对冷却水温度、发动机机油温度等参数进行监测,实现对冷却水泵、节温器、散热器等部件的精确控制,确保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
二、加热系统控制
加热系统主要通过对冷却水进行加热,为车内提供暖风。
ECU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车内温度和冷却水温度,根据设定的温度目标,控制加热元件(如电热塞或加热器)的开启和关闭,实现对车内温度的精确控制。
三、通风系统控制
通风系统负责车内空气的流通和过滤,对于提高车内舒适度和空气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ECU通过监测车内外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等参数,控制通风风扇的转速和空气进出口的开度,实现车内空气的循环和净化。
四、电池热管理
电池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池热管理对于保证电池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通过电子控制系统对电池温度进行监测和控制,实现对电池组的冷却和加热,保证电池在最佳温度范围内工作。
五、发动机热管理
发动机热管理主要涉及对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的控制。
ECU通过监测冷
却液温度和其他相关参数,控制冷却风扇和节温器的开启和关闭,确保发动机在最佳温度范围内工作,提高发动机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六、变速器热管理
变速器热管理主要是控制变速器的油温和油压,以保证变速器正常工作。
ECU通过监测变速器油温、油压等参数,对变速器的冷却系统和液压系统进行精确控制,避免变速器过热或过压故障。
2024年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发展现状概述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是指涉及到汽车发动机热管理和车内温度控制等系统的市场。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本文将对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据市场研究报告,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而快速的增长。
预计未来几年内,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将继续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市场规模根据报告,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的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产生了显著的增长。
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将超过XX亿美元。
增长趋势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推动:1.技术创新:新型的热管理系统不断涌现,提高了汽车热管理的效率和性能,增加了市场需求。
2.环保法规的推动:全球范围内对汽车废气排放的环保法规不断加强,推动了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发展,以满足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3.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消费者对于汽车舒适性和燃油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促使汽车制造商积极采用先进的汽车热管理系统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4.新兴市场的增长:新兴市场的汽车销量不断增长,这为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主要参与者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的竞争激烈,主要参与者包括汽车制造商、热管理系统供应商和独立解决方案供应商。
汽车制造商汽车制造商是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他们积极采用先进的热管理系统来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和性能,并满足消费者对于驾驶舒适性的要求。
热管理系统供应商热管理系统供应商是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中的核心参与者。
他们提供各种热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包括水泵、散热器、温度传感器等,以满足汽车制造商的需求。
独立解决方案供应商独立解决方案供应商是指那些专门提供针对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独立解决方案的公司。
他们为汽车制造商提供定制化的汽车热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汽车制造商的需求。
市场前景与挑战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篇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篇新能源热管理系统处在新一轮裂变式增长的前夜热管理系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于整车而言关乎的是安全性,与驾乘人员而言,影响的是舒适性,所以热管理系统在整车的重要性非常强,同时也是,新能源车渗透提升中,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
与传统的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会更加复杂,要求也会更高,比如说新能源汽车的“三大件”电池、电机、电控,其均对热管理系统提出更高的升级诉求。
比如动力电池组是要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才能工作,需要更加精密化的热管理系统,电机、电控在工作期间也对散热的需求更高,通常会采取主动冷却的方式,替代原有的自然冷却方式。
所以整体来看热管理系统,处在新一轮的技术迭代周期上,产品的升级速度较快,像热泵空调和液冷技术等大概率会成为主流应用。
以技术的升级路径来看,像自动冷却方式很难适应新能源车的热管理需求,液冷技术效率更高、效果更佳,伴随着车型升级,液冷系统的占比会持续扩大。
以硬件的升级来看,热泵空调可大幅降低能量损耗,直接提升续航里程,国外厂商已经有6年的验证搭载周期,目前装载率仅10%,产业升级趋势明确。
为了更高的能效,热力膨胀阀将升级成电子膨胀阀、电池系统需要独特的液冷板和冷却器;所有的子系统都需要额外的电子水泵、换热设备、冷却管路、风扇等,是一轮新的热管理硬件的大升级。
新能源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升+产品生命周期长+技术迭代快对于新能源的热管理系统,需要具备更复杂的系统,更高的成本,比如相较传统燃油车,多了电池,就要多一套的电池冷却系统,增加了电动电器件,就需要增加电动电器件的冷却系统,另外新能源的空调系统要升级到热泵系统。
简单测算来看,电池的冷却系统完全新生,由前期简单的风冷方案过渡到液冷路径,带来单车价值量的上行,由1000元提升至近3000元;汽车空调系统中,制冷环节原理相近,主要是由发动机驱动的普通压缩机升级为电动压缩机,单个价值量由300~500元提升至1500-1600元。
车辆动力系统的热管理与效率提升
车辆动力系统的热管理与效率提升在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中,车辆动力系统的热管理和效率提升已成为至关重要的研究领域。
这不仅关系到车辆的性能表现,还对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以及驾驶体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让我们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车辆动力系统的热管理。
简单来说,就是对车辆动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利用。
车辆在行驶时,发动机、变速器、电池等部件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散发,就会导致部件温度过高,从而影响其性能和寿命。
例如,发动机过热可能会引起爆震、磨损加剧等问题,降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燃油经济性。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热管理呢?首先,冷却系统是关键。
传统的水冷系统通过冷却液在发动机内的循环,将热量带走并在散热器中散发。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更加先进的冷却技术不断涌现。
比如,电子水泵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状态精确控制冷却液的流量,提高冷却效率;智能温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部件温度,自动调整冷却强度,实现精准的热管理。
除了冷却系统,隔热和保温措施也不容忽视。
在一些高温部件周围使用隔热材料,可以减少热量向周围环境的传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而在需要保持一定温度的部件上,如柴油发动机的燃油系统,采取保温措施可以确保其在低温环境下正常工作。
再来说说车辆动力系统的效率提升。
这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变速器的传动效率以及能量回收系统的利用效率等。
发动机作为车辆的核心动力源,其燃烧效率的提升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进气、喷油和点火系统,可以使燃油在气缸内更加充分地燃烧,从而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例如,采用涡轮增压和缸内直喷技术,能够增加进气量和燃油喷射精度,提升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和燃油经济性。
变速器在动力传递过程中也会存在能量损失。
现在,越来越多的车辆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变速器,如CVT(无级变速器)和双离合变速器。
这些变速器通过优化传动比和换挡策略,减少了换挡过程中的动力中断和能量损耗,提高了传动效率。
2023年汽车热管理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汽车热管理行业市场调查报告市场调查报告一、行业概述汽车热管理行业是指专门从事汽车发动机、车身和车内热管理系统研发、制造和销售的企业。
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加热系统、车内空调系统等。
随着汽车销量的不断增长和汽车技术的不断演进,汽车热管理行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二、市场规模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汽车热管理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至2019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8%,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三、市场竞争格局目前,中国汽车热管理行业市场竞争格局相对激烈,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国内外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和专业汽车热管理企业。
其中,国内企业包括比亚迪、上海大众、上汽集团等;国外企业包括德尔福、福特、大陆集团等。
四、市场驱动因素1. 汽车销量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了汽车热管理行业的发展。
2.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和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将进一步推动汽车热管理行业的发展。
3. 环保要求的提高: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加强,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将受到更多关注。
5、市场发展趋势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汽车热管理行业也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 新技术的应用:例如,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将推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创新和发展。
2. 智能化管理: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汽车热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3. 环保要求的加强:汽车热管理行业将面临更严格的环保要求,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研发更环保的产品。
总结:随着汽车销量的不断增长和汽车技术的不断演进,中国汽车热管理行业市场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挑战。
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品牌影响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热管理现状发展综述自从汽车产生以来,排放以及燃油经济性有关先进科学技术陆续应用到了内燃机上,汽车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在内燃机燃烧系统、气体热交换系统以及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发展与改进方面,我们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性能,但是,在之后的35年,我们都在发动机及其动力总成上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收获却越来越小,成本越来越高。
幸运的是,现代工业已经发现并探索出了“最后的领地”—汽车热管理。
何为汽车热管理系统?汽车热管理系统是从系统集成和整体角度出发,统筹热量与发动机及整车之间的关系,采用综合手段控制和优化热量传递的系统。
先进的热管理系统设计必须同时考虑发动机冷却系统与润滑系统、暖通空调系统(HV AC)以及发动机舱内外的相互影响,采用系统化、模块化设计方法将这些系统进行设计集成、制造集成,集成为一个有效的热管理系统。
其必须能根据行车工况和环境条件,自动调节冷却强度以保持相应的部件在最佳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改善汽车各方面的性能,例如燃油经济型、驾驶舒适性等。
因此,开发高效可靠的汽车热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发动机进一步提高功率、改善经济性所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
因此采用先进的热管理系统设计理念,应用汽车现代设计方法和手段,对汽车热管理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国内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发动机冷却系统作为发动机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辅助系统,国内学者和企业对其研究一直在不断地深入和扩展。
在燃烧放热,活塞、缸套、气缸盖温度场与热负荷,缸内气体流动与传热,散热器设计,风扇设计优化,排气系统传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目前,国内对汽车整车或者整机的热管理研究并不成熟,还处于初级阶段。
国内对整车或者整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几个高校,如同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而只有几所高校研究发动机的整机热管理,并且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对于整车的热管理研究,国内几乎没有可以承担的。
国内大部分企业主要针对某些零部件做单一的研究,并没有把部件统一起来作为整体来考虑。
对于小型轿车来说,冷却系统趋于向高性能方向发展,电控应用技术越来越多;但是对于重型车辆来说,改变并不是很大。
重型汽车热管理系统基本结构在过去的40—50年里变化不大,有些部件(冷却液泵和节温器)的设计基本上没改变过。
传统的节温器通常采用的是注蜡式节温器,它只能在一定的冷却液温度(80一85℃)内进行单点控制(节温器在85℃时开启,80℃时关闭),不能满足未来的冷却系统对冷却液流量精确控制的要求。
研究表明。
在25℃大气温度时,路上运行的负载车辆,其节温器打开(大循环)时间仅占总时间的10%。
另外,也是因为发动机制造商仅对节温器和冷却液泵有具体的要求,而汽车制造商对风扇和散热器有特殊的要求。
所以,这种传统的彼此分开的热管理设计无法使系统最优国内郭新民等对装载机冷却系统控制装置进行了研究,该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和水泵由液压马达驱动,利用单片机根据冷却水温度的变化调节电磁比例溢流阀的溢流量以实现冷却风扇和水泵转速的自动调节。
通过试验结果,我们可得出,低温预热时,该控制装置可使预热时间减少50%,提高了暖及速度,预热阶段节约燃油43%。
另外,还有张钊等对某发动机电控冷却系统进行了试验和仿真计算,最后结果表明,先进的智能化电控冷却系统技术,可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均能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大幅度提高冷却系统效能,减小泵损失,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
而厂家,也有单位对发动机热管理投入了很大了精力。
2007年,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客车采用了发动机热管理技术,能够精确控制发动机冷却水温度(86~95°),行驶百公里可以节约燃油5%~10%。
另外,潍柴也对发动机的热管理也在进行相关的研究。
另外,有一点我们值得注意,就是我们国内的实验条件还不完善。
只有某几所大学可能才有最基础的实验条件。
大部分高校或者企业并没有完整的热管理实验平台。
例如,清华大学建设有国内第一个汽车热管理系统试验平台。
该试验平台为汽车热管理,特别是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的技术研究提供相应的平台技术支持。
同济大学倪计民等建立了发动机热管理系统试验平台,试验平台包括驾驶室取暖器、节气门加热装置、发动机罩等,结构与整车相同可以研究热管理系统中各部件的工作特性,进行发动机各种工况的热性能试验研究。
浙江大学谭建勋等进行了工程机械热管理系统试验平台的开发。
该试验平台能够较准确地测量系统各部件热特性参数,同时也可以评价整车的冷却系统性能,优化整车的散热系统匹配设计。
而真正这对于我们内燃机车的整车热管理还是几乎没有,所以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
汽车热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发动机冷却和温度控制,其中包括对发动机、机油、润滑油、增压空气、燃料、电子装置以及排气再循环(EGR)的冷却和对发动机舱及驾驶室的温度控制等。
而发动机的热管理在国内相对整车热管理来说研究比较多;对于整车的热管理研究,由于限于试验条件及技术原因,在国内还几乎没有。
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整机的热管理系统,2 发动整机热管理研究2.1发动机热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发动机按冷却方式可以分为水冷发动机和风冷发动机;水冷发动机冷却效果好,是最常用的。
而风冷发动机主要应用于沙漠地区的军用车辆上,应用并不广泛。
因此,以下主要介绍水冷发动机的热管理研究现状。
水冷发动机通常采用闭式强制循环冷却系统,主要由冷却水套、水泵、风扇、散热器、节温器、循环管路等组成。
由于组成冷却系统的部件众多且结构复杂,加上发动机运行工况的多样性,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总体上来说,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循环冷却水量、冷却空气流量、冷却水道结构和散热效率。
而现行的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基本上还是几十年前的结构,并没有大的变化,如图1。
大部分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还是传统的被动系统,只能有限地调节发动机和汽车的热分布状态,不能精确控制循环冷却液量和冷却空气流量,因此也不能使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内。
如图1所示,冷却系统的风扇和水泵还是由发动机驱动,因此,冷却介质流量要取决于发动机的转速。
这些都导致了系统不能按照发动机的实际的冷却需求供给冷却介质,从而导致了发动机的工作状况恶劣,燃油消耗高,排放量大等。
另外,在发动机热管理研究中,国内大部分厂家并没有从整体考虑整机的热管理。
他们把冷却系统与润滑系统分离开来考虑,而不是从系统集成及整体角度出发来控制和优化热量传递过程,使得能量利用率较低。
同时还会造成大负荷时关键部件冷却不足、中小负荷时冷却过度,以及发动机停机后关键部件温度过高的等问题。
因此,发动机热管理系统这就对现代发动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能满足汽车动力系统在各种工况下运转时的需要,还能保证关键区域具有足够的冷却强度,另外还要降低整机的散热量,减小对整机热管理系统的散热要求。
图1. 传统的汽车冷却系统2.2现代汽车发动机整机热管理研究方向对于单独的冷却系统主要研究的是发动机冷却部件的散热情况,而发动机热管理则涉及发动机全系统及整车。
将冷却系统研究整合到发动机热管理中,能充分考虑冷却系统对整车性能的影响,将冷却系统的效率提高到最理想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冷却系统的功用。
对于发动机的热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2.2.1 结构设计的优化结构优化也就是改进水套的结构,使冷却液的流动分布最优化。
下面主要介绍两种应用,即“精密冷却”和“分流式”系统。
“精密冷却”是近十几年提出才提出的新名词;它最早是Cloudh M.J是1992年提出的,即能利以达到最佳的温度分配用最少的冷却。
而精密冷却系统的设计关键在于确定冷却水套的尺寸,选择匹配的冷却水泵,保证系统的散热能力能够满足发动机低速大负荷时关键区域工作温度的需要。
热关键区域需要接受强烈的冷却,同时非关键区域要依赖于汽缸盖与机体的结构的热传导,这会导致更多的温度分布,减少热应力并且缩小汽缸与汽缸之间的温度差异。
而精密冷却对于汽油机来说,其潜在的优势是较低的摩擦,更快的加热,爆震阻力加大以及气缸与气缸之间温度差异性更小;最终来说,它降低了燃油消耗和排放。
另外,通过研究表明,采用精确冷却系统的发动机,在整个工作转速范围内,冷却液流量能降低40%,尤其适用于机体内纵向流的动的精密冷却。
还有一点要注意,由于抗爆性的改进和铝制汽缸盖的广泛应用,因此相比柴油机而言,精密冷却更适合于汽油机。
图2.发动机精密冷却系统的应用除了“精密冷却”理念,另外还有一种著名的理念,即分流式冷却系统设计,这也是国外提出的。
主要思想就是,把汽缸盖和汽缸体划分为不同的冷却回路,也使得它们具有不同的温度。
我们希望发动机理想的工作状态时,汽缸盖温度低而汽缸体温度高。
这是因为较低的汽缸盖温度有利于进气和改善排放,二较高的汽缸体温度有利于减低摩擦损失,改善燃油经济性。
简单的来说,就是分流式冷却系统的优势在于使发动机各部分在最优的温度设定点工作,达到较高的冷却效率。
无论是精确冷却系统还是分流式冷却系统,都要求对发动机冷却水套进行必要的改进以优化冷却液流动,同时还需要相应的程序进行控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从设计和使用角度看,分流式冷却和精确冷却相结合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有利于形成理想的发动机温度分布,满足发动机对未来冷却系统的要求。
2.2.2 智能化控制采用电子驱动级控制冷却水泵、风扇、节温器等部件,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电子芯片根据实际的发动机温度控制运行,提供最佳的冷却介质流量,实现热管理系统控制智能化,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国外Valeo Engine Cooling(VEC)公司在1992年开发出了一种由电控水泵、电控节温器和电动风扇组成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该系统可以节省燃油5%,降低HC排放10%,但氮氧化物排放增加10%-20%,原因是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升高致使燃烧温度升高。
另外,他们在1999年又提出了在发动机上配置一种名为THEMIS的先进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其主要部件包括电控水泵。
电控节温器和电控风扇,其中风扇的转速根据冷却液温度和空气调节循环参数来调节,从而能够降低噪声和燃料消耗。
不光各方面的性能都得到了提高,同时氮氧化合物水平也保持不变。
另外,Paget等在一辆中型军用货车上安装了先进的热管理系统。
系统主要部件集中安装在驾驶舱后侧的热管理系统模块舱(驾驶室影响模块舱进气)中,舱内包括动力系统的散热器、水冷中冷器的散热器、混合水箱、电控风扇、电控水泵和电控节温器,而中冷器和机油冷却器位于动力系统附近。
试验结果表明,系统采用PID控制,动力系统的冷却液温度控制比较精确,波动小于5℃,暖机时变速器机油升温到80℃时间减少约50%.稳定状态燃油经济性改善5%~20%。
当然,国内也有些公司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但是只是处于初步阶段。
如上文说的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就采用了发动机热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