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你识破“旧貌换新颜”的行测假言推理
2021江西省考行测判断推理:如何巧辩真假话,三招教你定乾坤
2021江西省考行测判断推理:如何巧辩真假话,三招教你定乾坤今天中公教育专家要和大家分享的知识是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即真假话问题。
对这种题型很多考生都很抵触,主要是因为一来题干比较绕口,二来没有做题思路,结果是这样一个很容易得分的题型就被大家丢掉了,想来想去实属不该,接下中公教育带大家一起来看几道例题由题入手引技巧。
例1:现有甲、乙、丙三人同时说了以下三句话甲说:“乙正在说谎”乙说:“我没有说谎”丙说:“他俩正在说谎”根据三人的对话情况,有几人说假话A.1B.2C.3D.0【中公解析】正确答案为B,首先确定是否是真假话问题,判断依据出现真假语句,其次就是有没有直接的矛盾关系,然后利用矛盾判断关系判断其他条件,最后选择正确答案,题干中问题明显由真假语句,分析题干可以找到甲乙条件为矛盾关系,矛盾的性质必有一真一假,再由此判断丙的话语是否正确,题干丙说甲乙均为假此话必然错误,结合甲乙矛盾必有一真一假,可以得出由两人为假话。
因此正确答案为B。
结合上述题干我们可以总结遇到真假话问题,大家不要紧张,依托三步骤既可以解决问题,第一步寻找矛盾关系,第二步跳出矛盾关系判断其他条件的真假,一般情况就可以寻找正确答案了,当然如果此时还是无法解决问题,利用第三步将判断的条件带回矛盾确定互为矛盾的条件中谁真谁假,此时大多数问题就可以轻松解决。
针对真假话问题,考的最多的题型,就是一真一假以及两真两假,例题1就是常见的一真一假问题,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两真两假问题又该如何用三步解决呢?例2:学校在为失学儿童募捐活动中收到两笔没有署真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证,可以断定是周、吴、郑、王中的某两个捐的。
经询问:周说:“不是我捐的”吴说:“是王捐的”郑说:“是吴捐的”王说:“我肯定没有捐”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根据已知条件,请你判断下列哪项可能为真?()A.是吴和王捐的B.是周和王捐的C.是郑和王捐的D.是郑和吴捐的【中公解析】正确答案为C,首先判断题型问法出现真假话语表述,确定为真假问题,接着分析题干条件是否存在矛盾关系,发现“吴”“王”互为矛盾必有一真一假,但题干信息是两真两假,此时另外两个条件也是必有一真一假,但不是矛盾关系,我们可以对另外两个条件进行假设,假设其中一个为真,则另外一个为假,进行验证,假设周为真,则郑为假,得到信息为“非周、非吴”,结合题干四人中由两人参与排除周和吴即郑和王参与,得出选项为C。
2024年国考行政测试判断推理解析
2024年国考行政测试判断推理解析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国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判断推理部分,一直以来都是考生们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针对国考行政测试中的判断推理解析部分进行详细解读,帮助考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环节的解题技巧。
一、判断推理概述判断推理主要考查考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包括类比推理、定义判断、逻辑判断、图形推理等题型。
这部分题目要求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分析题干信息,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类比推理解析类比推理是判断推理中的一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事物之间相似性的认识。
解题关键在于找出题干中的逻辑关系,然后运用到选项中。
例如,题干给出“猫:老鼠”,要求考生在选项中找出与之类似的关系,如“狗:骨头”。
三、定义判断解析定义判断要求考生根据题干给出的定义,判断哪个选项符合定义要求。
解题步骤如下:1.确定定义关键词;2.分析选项,找出符合定义要求的选项;3.排除不符合定义的选项。
四、逻辑判断解析逻辑判断主要考查考生对逻辑推理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解题关键在于:1.确定题干中的逻辑关系;2.运用逻辑推理规则,分析选项;3.找出符合逻辑关系的选项。
五、图形推理解析图形推理要求考生观察一组图形,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然后应用到选项中。
解题步骤如下:1.观察图形特征,找出规律;2.将规律应用到选项中;3.排除不符合规律的选项。
六、总结在进行判断推理解析时,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同时注意以下几点:1.认真阅读题干,理解题目要求;2.分析题干中的逻辑关系,找出解题关键;3.保持清晰的逻辑思维,避免主观臆断;4.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答题速度。
通过以上解析,相信考生们在面对2024年国考行政测试判断推理部分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取得优异成绩。
2022国考行测判断推理:我哪知你哪句是真,哪句是假-
2022国考行测判断推理:我哪知你哪句是真,哪句是假?无论是在国考还是省考,真假话的题目始终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
就像一个善变的人给你承诺了许多,但是你却不清楚他哪句是真?哪句是假?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带着大家,专门炼一双火眼金睛,识别真假话。
例:在某次税务检查后,有四个工商管理人员有如下结论:甲:所有个体户都没有纳税。
乙: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有纳税。
丙:个体户并非都没有纳税。
丁:有的个体户没有纳税。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断定属实,则以下哪项是真的?A.丁断定属实,陈老板未纳税B.丁断定属实,但陈老板纳了税C.丙断定属实,陈老板纳了税D.甲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中公解析】C。
题干中给出四句话,且告知我们,其中只有一句为真,三句为假。
这样的题型我们称之为真假话问题。
题干中只说了有一句真话,哪句为真呢?暂不清楚,也不能乱猜。
我们虽不能确定具体哪句为真,但在矛盾关系里必有一真一假,找出四句话中的矛盾关系,我们就可以找出真话的范围。
哪两句呢?甲:所有个体户都没有纳税。
即为所有非。
丙:个体户并非都没有纳税。
并非所有非即为有些是。
甲和丙所说的话互为矛盾关系。
真话就在甲和丙所说的两句话中。
但具体哪句,还是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乙和丁两人所说必为假。
我们绕开矛盾来看乙和丁所说。
乙: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有纳税。
利用矛盾关系修改正确为:陈老板纳了税。
丁:有的个体户没有纳税。
利用矛盾关系修改正确为:所有个体户纳税了。
而通过所有个体户都纳税了可知,丙说的对,而甲说错了。
这就是我们做真假话题目的方法步骤:一找二绕三回一找:找到矛盾,确定真假所在范围二绕:绕开矛盾,确定其他命题真假三回:返回矛盾,确定真假真假话问题是行测考试中常考题型,题目难度并不大,其做题关键是找准方法,快速解题。
比如,底下这道题应该选什么选项,各位考生,看出来了吗?例:在索莱岛上,有四个草屋,每个草屋的门上挂着一块牌子。
第一块牌子上写着:有些草屋中没有食物。
第二块牌子上写着:该草屋中没有猎枪。
行测逻辑判断:“半真半假”不用愁,摘掉面具分分钟
行测逻辑判断:“半真半假”不用愁,摘掉面具分分钟很多同学碰到逻辑判断题就发慌,今天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逻辑判断:“半真半假”不用愁,摘掉面具分分钟,一起来看看吧!行测逻辑判断:“半真半假”不用愁,摘掉面具分分钟相信很多同学都遇到过一种特殊的真假话问题,即有三个人甚至更多人在说话,每个人都说两句话,最后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句真话。
每当遇到这样的题就在想,好好说话不行吗?人与人之间就不能多一点真诚吗?其实同学们不用怕,对于这种题我们又很多种解题方法,甚至还有秒杀法,接下来小编就通过一道例题具体讲解。
一、假设法:例题1:幼儿园马老师和三个小朋友情情、可可和安安一起玩“猜一猜,我最棒”游戏,马老师对小朋友们说:“我把手中的红球、黄球和蓝球分别放在这个柜子的三个抽屉里,请你们猜一猜每只抽屉里放的是什么颜色的球?猜对了奖励小红花!”然后,她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把三只球分别放在三个抽屉里,小朋友猜的情况如下:情情说:“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黄球在中间抽屉。
”可可说:“红球在中间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
”安安说:“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黄球在最上层的抽屉。
”老师告诉她们,每人都只猜对了一半。
请问:红球、黄球和蓝球各在哪一层抽屉里?A、红球在中间抽屉,黄球在最上层的抽屉,蓝球在最底层的抽屉B、红球在中间抽屉,黄球在最底层的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C、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黄球在最底层的抽屉,蓝球在中间抽屉D、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黄球在中间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解析】拿到题很多同学想的是可以用假设法,直接从第一个人开始假设。
假设情情前半句话为真,即红球在最上层,则黄球在中间为假;则可可说红球在中间为假,篮球在最上层为真;安安红球在最底层为假,黄球在最上层为真。
此时与我们最开始假设的红球在最上层矛盾,说明假设错误,因此情情前半句话为假,后半句话为真,即黄球在中间。
结合选项可以确定答案在D。
二、找关键句:虽然说假设法很好用,但是可能会比较费时间,其实对于这种题还有一种秒杀法,可以让你瞬间找到答案,节省时间。
行测逻辑判断:如何辨识行测中的“假言”.doc
行测逻辑判断:如何辨识行测中的“假言”我为大家提供行测逻辑判断:如何辨识行测中的“假言”,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能熟练地做好逻辑判断题!行测逻辑判断:如何辨识行测中的“假言”公务员考试行测离不开逻辑题,逻辑题既是难点,也是得分点,很多考生的分数也是在这一部分被拉开。
今天,我就专门研究考试中出现的一类逻辑题——假言命题。
在假设的情况下,描述事物之间条件关系的命题称之为假言命题,这是最基本的概念。
但很多同学考试时候,并不能看出来题目的考点,所以研究假言命题出现时候,常见的一些关联词和标志词是我们今天的重点所在。
在这里,我们从关联词的角度将假言命题大致分为四类。
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这类假言命题先描述的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其次描述。
比如“如果明天是个大晴天,我和全班同学计划去迪士尼玩”,其中“明天是个大晴天”是充分条件,“我和全班同学计划去迪士尼玩”是必要条件。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考试中如何快速找出谁是充分条件,谁是必要条件。
对此,我们归纳了这一类先描述充分条件的联结词,他们有:如果…那么/就,假如…则,倘若…则,一旦…就等等,有时候甚至就单单一个“就”字。
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这类假言命题先描述的是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其次描述。
比如“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心目中的大学”,其中“好好学习”是必要条件,“考上心目中的大学”是充分条件。
对这一类关联词语进行归纳,他们主要包含两个:只有…才,除非…否则不。
三、“除非…否则”关联词大家可以将这个关联词单独当做特殊的个体加以记忆。
因为他不能直接将里面的支命题看做是充分条件或者必要条件。
比如“除非你答应嫁给我,否则我就去死”。
如果我们认为“答应嫁给我”是充分条件,“我就去死”是必要条件,那意味着“嫁给我,我就去死”,明显不符合说话人的逻辑,反之亦然。
所以正确的解释是,否定哪一个支命题,哪一个支命题就是充分条件,剩下的支命题则为必要条件。
若“你不答应嫁给我”是充分条件,那么“我就去死”则是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2018安徽省考试行测中的真假话问题如何巧解
推荐阅读: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安徽选调生考试网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真假话问题作为逻辑推理中的一类常考题型,出现频率较高,给考生们带来的难度也较大。
其题干的典型特征是给出几个命题(至少三个),并定义其中几真或者几假,让各位考生来推出。
今天,我来为各位考生介绍两种解决真假话问题比较常见的办法:矛盾法和假设法。
中公教育专家相信考生掌握这两种解题方法后,对于这种题目的解答会有很大的进步。
技巧一:矛盾法矛盾法解题的过程中主要的思想就是矛盾的基本特性,也就是一对矛盾中的两个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具体的做题步骤分为三大步,即“一找二绕三回”。
“一找”:寻找题干中互相矛盾的两两个命题,二者必有一真一假;“二绕”:绕开矛盾,结合题干的其他条件以及问法中的要求,确定其他句子的真假,从而得到确定性结论;“三回”:将确定性结论带入矛盾中,判断矛盾中两个命题的真假性。
例题1:甲、乙、丙、丁四个人同时竞争一个就业岗位,他们四个人中只能有一个人获得该岗位,在面试结束时,他们四个人岁该次面试的结果进行了预测:甲:这次我肯定得不到这个岗位乙:我估计这个岗位应该是丁获得丙:乙的口才最好,乙肯定能得到这个岗位丁: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对了,那么到底是谁讲的真话?A.甲B.乙C.丙D.丁【答案】D。
【中公解析】【中公解析】一找,由题干知乙和丁为一对矛盾命题,二者必有一真一假。
二绕,绕开矛盾,由题干知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则甲与丙均为假命题,由甲为假可知甲得到了岗位(二绕的结论)。
三回,将该结论代入矛盾,可知乙说假话,丁说真话。
答案为D选项。
技巧二:假设法若碰到通过矛盾法无法解决的真假问题时,可采用假设法解题。
假设条件为真或为假,然后依次条件进行推理,如果推理过程或者得到的结论都没有与题干产生冲突,那么认为假设条件成立,如果产生了冲突,那么假设的条件不成立。
例:古代有一座小城,城里只有君子和小人,君子只说真话,小人只说假话。
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2_3
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通关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21: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使之符合所给图形的规律。
()单项选择题A、B、 alt=\C、 />D、E、 alt=\2:.单项选择题A. 5/16B. 8/16C. 6/32D. 16/323:心理学家做过一次试验:把高校生分成两组,分别听取同一个女高校生的答辩。
在其中一组发言时,女高校生装扮得很美丽。
在另外一组则把妆卸掉,没有什么特色。
试验结果是:发言内容相同,但在第一组时发言更能劝说人,得分也更高。
从这个试验我们可以得出()。
单项选择题A、人的面容的俏丽或丑陋与自身的力量和素养没有关系B、人的面容的俏丽或丑陋与自身的力量和素养有肯定的关系C、人的容貌对人的胜利有很大的影响D、人的容貌对他人的推断力有较大影响4:轻轻行进在这古镇小巷里,任自己的脚步声__________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此刻真想把自己融入古镇,去感知古镇那千年不息的__________,而这种感知却由此处的和平书院触发而起。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回荡脉动B、漂浮魅力C、飘扬心跳D、回响气息5:在右图小空格中已填上了1及7两个自然数,假如其他空格也填上相应不同的数,使得任意一个横行、任意一个纵列以及任意一条对角线上的3个数之和都等于111.请问,位于中间的小正方形里应填的数是()单项选择题A. 61B. 53C. 41D. 376:激情是一种剧烈的、短暂的、暴发式的心情状态,它与心境、应急构成心情的三种状态。
下列属于激情状态的是()。
单项选择题A、慌张失措,目瞪口呆B、手忙脚乱,陷入逆境C、血压上升,怒发冲冠D、摆脱逆境,化险为夷7:公司:董事会:决策()单项选择题A、社会:关系:冷漠B、阶级:剥削:抵抗C、感情:反感:怜悯D、商场:售货员:销售8:环形跑道周长400米,甲乙两个运动员同时从起跑线动身,甲每分钟跑375米,乙每分钟跑365米,多少时间后甲乙再次相遇()单项选择题A. 34分钟B. 36分钟C. 38分钟D. 40分钟9: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肯定的规律性:单项选择题A、请选择B、请选择C、请选择D、请选择10:第四届中国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于2022年9月16日在太原开幕。
2021江西省考行测技巧:假言命题的“真真假假”
2021江西省考行测技巧:假言命题的“真真假假”“真假话”这三个字很多同学不陌生,因为在我们学习逻辑必然性推理题目中经常会遇到,但很多同学不知道的是在假言命题中也是可以考察真假话题目的,而真假话题目基本上都会用到矛盾命题,所以中公教育专家先带大家了解一下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首先,大家小时候家长经常会给我们一些许诺,比如说“如果你期末考进了前三,就带你去游乐园”,那大家现在思考一下什么时候家长说谎了呢?那就是:你考进了前三,家长却没有带你去。
这两件事情需要同时发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假言命题p⇒q,它的矛盾命题是p且非q。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道例题。
【例题1】某机关年终考核时,群众对周、吴、郑、王四位处长的考核结果有多种说法。
①如果周处长考核优秀,那么吴处长考核也优秀②考核优秀者是郑处长③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但是吴处长考核不是优秀④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或者王处长其中,只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①B.②C.③D.④【中公解析】观察题干所给四个条件,其中出①和③是矛盾命题,必有一真一假,而题目中只有一真,真话一定在①③中,由此说明②④为假话,进而得出优秀者不是郑处长,也不是周处长和王处长,则③为假话,①为真话,故本题答案为A。
本题是利用假言命题的矛盾关系来解决真假话题目,需要我们第一步观察题干是否有矛盾关系,有矛盾之后我们需要绕开矛盾根据条件判断其他人说的话的真假,最终得出结论。
接下来我们要增加一点难度来看还有什么题目可以利用假言命题真假话来解题。
【例题2】某科室就选派小郑、小周谁去基层蹲点有三种不同意见:(1)只要小郑去,小周就不去;(2)只要小周不去,小郑就要去;(3)小郑去基层蹲点。
科室领导研究后,同意了一种意见,否定了两种意见。
由此,可以推出:A.小郑、小周都去B.小郑、小周都不去C.小郑去而小周不去D.小周去而小郑不去【中公解析】观察本题条件也是真假话,但我们并没有找到题干条件本身的矛盾关系,并且假言命题没有明确告诉支命题之间是如何选择,而是在各个支命题之间做了一个假设,这样我们就无法直接判定一个支命题是在做假设的情况下得到另外一个支命题真假性,也就是说我们从正面入手比较困难,这时我们就可以考虑利用假言命题的矛盾来解决,因为“且”命题的真假我们是比较好判断的,即把题干翻译如下:①小郑且非小周②非小周且非小郑③非小郑这三个条件的真假性则变成两真一假,那么如果③假,则②假不满足题干要求,由此得出③真,则①假,②真。
2019年江西省考招警行测逻辑判断——教你识别不同的“真假话”
2019年江西省考招警行测逻辑判断——教你识别不同的“真假话”【导语】中公江西招警考试网提供招警考试行测复习资料和备考技巧,帮助广大考生顺利备考招警考试。
相信有很多同学在初期接触到行测逻辑判断中的必然性推理的时候,都被它有趣的外表所吸引,并且在前面命题类知识点的学习相对而言也比较好掌握。
可是当进入到朴素逻辑的学习后,同学们就开始脑壳疼,觉得自己“智商”不太够用,开始怀疑人生。
其中有一类题目同学们看到了之后更是头大,就是真假话问题。
相信大家都做过这样类似的题目:A城的人永远说真话,B城的人永远说假话,此时遇到一个人问了一个问题,结果提问直接问题干中人的身份。
每每看到这类题目,总是有同学惊叹,这怎么可能做得出来,都没有给什么确定的条件。
那么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来研究一下逻辑考试中的真假话问题。
一、有真有假—矛盾法例1: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被传讯。
四人口供如下:甲:我们四个人都没有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个人没有作案丁:我没有作案如果四个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个选项判断成立?A.说真话的是甲和丙B.说真话的是甲和丁C.说真话的是乙和丁D.说真话的是乙和丙【中公解析】这道题目通过已知条件“两真两假”,在结合甲乙两人的说话内容“所有非”和“有些是”可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矛盾关系解题。
利用矛盾的特性“一真一假”可知甲乙两人的话一真一假,又因一共“两真两假”,所以丙丁“一真一假”。
将两人的话进行翻译,丙:非乙或非丁;丁:非丁。
通过观察这两句话和选言命题的特性,我们可以知道,当丁正确时,丙一定正确,与题干结论不相符合。
故丙正确,丁错误,所以丁作案了。
通过该结论可知甲乙中乙的说法是正确的,所以本题的答案是D。
总结:题干的话语中有真话有假话且比较确定,并且在语句中发现矛盾关系,此时利用矛盾可以快速解题哦。
二、永真永假—假设法例2.从前有个奇怪的岛屿,岛上只住着M族人和N族人。
专家教你识破“旧貌换新颜”的行测假言推理
假言命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的宠儿,也不排除成为上海公务员考试的宠儿,这类题型要么以必然性推理的形式单独或嵌套其他知识被考查,要么与可能性推理相结合的形式被考查,题目的形式灵活多变。
然而,不论形式如何变幻,所考查的根本不变。
因此,中公教育专家认为,为应对假言命题的“善变”,首先要抓住其本质,以不变应万变。
一、初级考查假言命题之“假”字,乃假设之意,即假设一个条件得出一个结论,例如:如果明天不下雨,咱们就去户外烧烤。
即不下雨推出去烧烤。
那么下雨就不去烧烤?去烧烤推出不下雨?这里涉及到假言推理的前件和后件之间的关系,即假言的有效推理形式。
假言命题的推理形式可表示为A→B,在逻辑中我们通常称A为前件,称B为后件。
而在假言中经常会出现的谬误就是肯定后件推出肯定前件和否定前件推出否定后件。
谬误一:肯定后件俗话说“好奇害死猫”,表示成假言推理形式为好奇→猫死了,“肯定后件”往往让人无法认识到前件有多个,局限于猫死了只是由于好奇,殊不知猫可能因为贪玩触电被电死了,可能因为被馋死了,可能落水而抓狂死了等等。
因此,“肯定后件”并不能推出“肯定前件”。
谬误二:否定前件烟民听的最多的话就是“吸烟会短命”,表示成假言推理形式为吸烟→短命,“否定后件”往往是排除事件发生的其他诸多原因,让人认为一个事件只有一个原因,当这个原因被否定之后想当然得出这个事件不会发生,吸烟导致短命,那么戒烟酒就会长寿,殊不知嗜酒会猝死,甚至喝水也会被呛死,导致短命的不仅仅是由于吸烟。
因此“否定前件”不能推出“否定后件”。
综上所述,下雨就不去烧烤和去烧烤就说明不下雨都是无从得知的。
那么假言命题的有效推理是什么呢?有效推理一:“肯定前件”推出“肯定后件”一个事件必定有一个原因,那么当这个原因成立或发生时,必然能够推出这个事件也成立或发生。
有效推理二:“否定后件”推出“否定前件”同理,当这个事件没有发生,那么使得该事件成立或发生的所有诱因均不会成立或发生,否则就是悖论。
行测逻辑判断推理口诀
行测逻辑判断推理口诀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十个适用于小学生的行测逻辑判断推理口诀:1. 《判断推理第一步》一要看清题目意,题干到底讲啥呢。
二要分析条件多,关键信息别错过。
三找论点和论据,关系清晰才好破。
四想常见的错误,偷换概念要识破。
五用排除法先行,不靠谱的先撇脱。
六看加强与削弱,力度大小要斟酌。
七记因果关系链,前因后果别弄讹。
八思类比和归纳,样本全面才不错。
九探推理的形式,规则千万不能破。
十多练习和总结,逻辑思维变灵活。
2. 《逻辑推理小妙招》一找论点是首要,明确观点啥目标。
二析论据作参考,支撑论点好不好。
三看选项别急躁,逐一排查仔细瞧。
四防无关来干扰,话题不同一边抛。
五察削弱力度妙,直接否定效果高。
六究加强方法巧,补充论据不能少。
七辨因果要思考,有无倒置或错导。
八分假设和类比,合理与否心知晓。
九断推理合逻辑,规则流程记得牢。
十常复习多动脑,判断推理没烦恼。
3. 《逻辑推理我能行》一瞧题干明情形,故事背景先搞清。
二抓关键的词语,重点字眼要盯紧。
三理思路有顺序,前后关联要梳理。
四辨选项有玄机,对错好坏要明晰。
五排无关的信息,干扰选项快舍弃。
六选正确的依据,理由充分才可以。
七思推理的逻辑,一环一环要紧密。
八想可能的漏洞,仔细检查别大意。
九用举例来验证,具体事例更有力。
十做总结多反思,下次推理更顺利。
4. 《推理判断轻松学》一看题目别发懵,沉着冷静心不惊。
二读题干要认真,字字句句都看清。
三抓核心的要点,关键之处做标明。
四分论点和论据,相互关系要搞懂。
五排错误的选项,胡言乱语不能用。
六选合理的答案,有理有据才会中。
七想假设的情况,大胆推测思路通。
八验结论对不对,实际情况来对应。
九记推理的方法,举一反三不落空。
十要坚持多练习,逻辑判断我最行。
5. 《逻辑推理小口诀》一入题目深似海,冷静观察把头抬。
二析题干细又细,蛛丝马迹不放过。
三找论点和重点,核心观点在眼前。
四看论据来支撑,是否有力要分清。
五排干扰项一堆,无关内容快踢飞。
行测答题技巧:怎样识别假面“三段论”
行测答题技巧:怎样识别假面“三段论”行测题目中经常会利用了一个假性的三段论来迷惑考生,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答题技巧:怎样识别假面“三段论”,一起来看看吧!行测答题技巧:怎样识别假面“三段论”提到“三段论”,大家可能不陌生,很多在复习行测考试的考生对于这个推理应该是有所了解的。
小编发现,在一些题目上,我们又会被迷惑到,那就是说明我们很多推理中的漏洞都没有抓到,这层推理的面纱我们需要去揭开,看到推理的本质才行。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A是B+B是C推出A是C,那么这样的推理是否一定是正确的呢?看起来,好像进行了一个毫无漏洞的推理,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这里面的B所包含的数量是否是一样的呢?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推理的漏洞。
李明是老师,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李明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个推理是否正确呢?如果光看题干的形式,好像跟我们刚才的案例是一样的;但是,仔细看推理,就会发现这里面的“老师”这个概念实际上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第一个“老师”实际上是非集合概念,是一个个体,而第二个“老师”则是集合性质的概念,是老师这个整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不是其中每一个个体。
所以,这个推理中在本质上是错误的,是错误的一种推理。
那么,这样的错误会不会在考试中出现呢?我们通过一个国考真题来感受一下。
例题:我国的佛教寺庙分布于全国各地,普济寺是我国的佛教寺庙,所以分布于我国各地.下列选项中所犯的逻辑错误与上述推理最为相似的是( )A.父母酗酒的孩子爱冒险,小华爱冒险,所以小华的父母酗酒B.文明公民都是遵纪守法的,有些大学生遵纪守法,所以有些大学生是文明公民C.寒门学子上大学机会减少,大学生小飞不是寒门学子,所以小飞上大学的机会不会减少D.现在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何况他还是三代单传的独苗呢答案:D解析:此题的出题规律就是利用了一个假性的三段论来进行迷惑。
还有的同学会觉得,题干一共有三句话,所以也一定选一个有3句话的推理,就排除掉了D。
行测判断推理:假言命题解题技巧
行测判断推理:假言命题解题技巧行测判断推理:假言命题解题技巧在行测的判断推理局部中,假言命题在考试中是一个高频考点,很多考生可以掌握根底的解题方法,也可以很好地运用,但是遇到条件较多、题干比拟复杂的情况时,往往容易陷入困境,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针对难度较大的假言命题题目来介绍一种方便快捷的解题方法——二难推理模型。
关于二难推理模型,主要是需要理解一下考试中常见的2种形式:1.假如A,那么B;假如非A,那么B;推出:B恒成立。
2.假如A,那么B;假如A,那么非B;推出“非A”恒成立。
【例1】下面是甲、乙、丙三位专家关于录取选调生的意见:甲:假如不录取李正,那么不录取王兴;乙:假如不录取王兴,那么录取李正;丙:假如录取李正,那么不录取王兴。
应该选择哪种录取方案,使甲、乙、丙三位专家的要求同时得到满足?A.只录取王兴B.只录取李正C.都录取D.都不录取【正确答案】B【解析】题干甲和丙两位专家的意见为:假如不录取李正,那么不录取王兴;假如录取李正,那么不录取王兴。
可构成二难推理的第一种模型:假如A,那么B;假如非A,那么B;推出:B恒成立。
所以可以得出条件“不录取王兴”恒成立,即王兴不录取。
再将乙的意见进展逆否,可以和甲构成二难推理的第二个模型:假如不录取李正,那么录取王兴;假如不录取李正,那么不录取王兴。
可构成二难推理的第二种模型:假如A,那么B;假如A,那么非B;推出“非A”恒成立。
所以可以得出条件“录取李正”恒成立,即录取李正,故此题答案选B。
【例2】某市要建花园或修池塘,有以下4种假设:修了池塘要架桥;架了桥就不能建花园;建花园必须植树;植树必须架桥。
据此不可能推出的是:A.最后有池塘B.最后一定有桥C.最后可能有花园D.池塘和花园不能同时存在【正确答案】C【解析】题干可提炼出推出关系:池塘→桥→不花园;花园→植树→桥。
将第二个进展逆否可得:不桥→不植树→不花园。
那么可以得到:桥→不花园;不桥→不花园。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题的常见陷阱有哪些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题的常见陷阱有哪些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判断推理题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然而,在这些题目中,常常隐藏着各种陷阱,如果考生不小心,就容易掉入其中,导致丢分。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题中常见的陷阱。
一、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判断推理题中常见的陷阱之一。
出题者会在题干中巧妙地将某个关键概念进行替换或曲解,使得选项与题干的逻辑关系发生偏差。
例如,题干中说的是“智能手机”,而选项中却变成了“手机”;或者题干说的是“某种疾病的发病率”,选项却变成了“某种疾病的患病率”。
这种细微的概念变化,如果考生不仔细辨别,很容易就会选错。
二、以偏概全以偏概全也是一个容易让人中招的陷阱。
题干可能只是列举了部分情况或者个别的例子,而选项却据此得出了普遍的、绝对的结论。
比如,题干中提到在某个城市的部分地区进行了调查,发现某种现象较为普遍,而选项却直接说整个城市都存在这种现象,这就是典型的以偏概全。
三、过度推断过度推断是指在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基础上,选项进行了超出合理范围的推理和猜测。
考生往往会因为自己的主观想象或者思维惯性,而选择了这种过度推断的选项。
比如,题干只是说某件事情有可能发生,选项却直接断言一定会发生;或者题干只是提到了两个事物之间的简单关联,选项却强行得出了复杂而深刻的因果关系。
四、自相矛盾有些判断推理题的选项会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况。
这就要求考生在做题时,要仔细对比各个选项,看其是否在逻辑上相互冲突。
比如,一个选项说某个政策会导致经济增长,而另一个选项却说这个政策会使经济衰退,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
五、混淆条件在一些逻辑推理题中,会存在混淆条件的陷阱。
例如,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混淆,或者将某个条件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弄混。
这就会导致考生在推理过程中出现错误,从而选错答案。
六、强加因果强加因果是指题干中两个事物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选项却硬要将它们联系起来,说成是因果关系。
“因题制宜”行测真假话
“因题制宜”行测真假话在行测考试中,真假话问题常常让考生感到困惑。
然而,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因题制宜,就能轻松应对,准确找出真相。
真假话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在给定的情境中,存在若干个陈述,其中有的是真话,有的是假话,需要我们通过分析推理来确定真实情况。
这类问题形式多样,有的比较直接,有的则较为复杂,需要我们仔细辨析。
先来看一个较为简单的例子。
假设 A 说:“今天是晴天。
”B 说:“今天不是晴天。
”且已知两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直接对比两人的话来判断。
因为 A 和 B 的话相互矛盾,必然一真一假。
又因为题目中明确只有一人说了真话,所以说真话的就在 A 和B 之中。
由此可以推断出,另一个没有提到的陈述一定是假话。
再来看一个稍微复杂点的例子。
有甲、乙、丙三人,甲说:“乙在说谎。
”乙说:“丙在说谎。
”丙说:“甲和乙都在说谎。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像前面那样直接通过简单的对比来判断。
此时,我们可以采用假设法。
先假设甲说的是真话,那么乙说的就是假话,从而推出丙说的是真话,这就与假设中甲说的是真话产生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甲说的是假话。
按照这样的思路依次推理,就能逐步找出真话和假话。
除了上述两种常见的方法,我们还可以运用找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等来解决真假话问题。
比如,“所有的 S 都是P”和“有的 S 不是P”这两个陈述就是反对关系。
当存在两个这样的反对关系陈述时,如果已知只有一假,那么假话一定在这两个反对关系陈述中,其余陈述均为真。
此外,我们在解决真假话问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条件和限制。
有些题目会明确告诉我们有几句真话几句假话,有些则需要我们自己根据上下文去推断。
同时,要善于利用题目中给出的其他信息,比如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背景等,这些都可能成为我们解题的关键线索。
在实际的考试中,由于时间紧张,我们可能没有太多时间去慢慢思考和推理。
因此,平时的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大量的练习,我们可以熟悉各种类型的真假话问题,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国考行测技巧:“假”命题你会辨别吗
国考行测技巧:“假”命题你会辨别吗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刘丽国考在即,各位同学准备好了吗?对于国考这样高难度的考试,很多同学目前在苦苦的思索,如何才能短时间里快速有效做题,做到稳准狠呢?在这里要跟各位同学说,国考题目多,难度大,答题技巧很重要,适当取舍也需要,简单题目必拿分,这里方法把你教。
国考中其实经常遇到一种题型就是假言命题,这种题型把握技巧,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很重要。
一、熟练掌握关联词,不确定的前推后:关联词分类:前推后(如果…那么… 如果…就… 若…就… 只要…就…)后推前(除非…否则不… 只有…才…)二、推理规则很重要,逆否命题很重要,其他一律都排掉:例题1: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大问题。
科学家和环境保护组织不断发出警告:如果我们不立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那么人类总有一天会毁灭地球,不能继续生存下去。
由此可以推出:A.只要我们立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就能阻止气候变暖,人类就能在地球上继续生存B.如果人类不能继续生存在地球上,必定是没有立刻开始保护环境C.要想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自身,就必须防止气候变暖D.如果人类想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就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答案】:D解析:题干判断推出方向前推后,不立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且阻止气候变暖=>人类总有一天会毁灭地球,不能继续生存下去。
A项判断方向前推后,立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人类就能在地球上继续生存,A项否前推否后错误;B项不能继续生存在地球上=>没有立刻开始保护环境,为后推前错误;C项保护环境和阻止全球变暖为并列关系,不存在推出,排除掉;D项在地球上继续生存=>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题干的否后推否前,题干逆否命题,正确。
三、利用排除小技巧,选项只看一半秒杀掉:例题2:一本书要成为畅销书,必须有可读性或经过精心的包装。
如果上述判定成立,则下列哪项为真?A.大多数人喜欢有可读性的畅销书B.没有经过精心包装的书一定不是畅销书C.有可读性的书一定是畅销书D.没有可读性又没有精心包装的书一定不是畅销书分析思路:题干前推后:成为畅销书=>有可读性或经过精心的包装。
省考行测逻辑题技巧:到底是谁在说谎
对于行测真假话问题中“有真有假” “半真半假”的问题怎么解决,大家需要牢记“有真有假找绕回,半真半假关联性”,梳理做题思路,锻炼推理能力。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带大家继续来看第三类题目“永真永假”问题。
所谓永“真永假”,一般情况下是指题干中存在特殊身份或者设定,在某种情况 (或者身份)下永远说真话或者永远说假话。
比如我们看下面这道例题:【例 1】某地住着甲、乙两个部落,甲部落总是讲真话,乙部落总是讲假话。
一天,一个旅行者来到这里,碰到一个土著人 A。
旅行者就问他:你“是哪一个部落的人?”A 回答说:我“是甲部落的人。
”这时又过来一个土著人 B,旅行者就请 A 去问 B 属于哪一个部落。
A 问过 B 后,回来对旅行者说:“他说他是甲部落的人。
”根据这种情况,对 A、 B 所属的部落,旅行者所作出的正确的判断是下列的哪一项A.A 是甲部落的人, B 是乙部落的人B.A 是乙部落的人, B 是甲部落的人C.A 是甲部落的人, B 所属部落不明D.A 所属部落不明, B 是乙部落的人根据题干条件,明确说明“甲部落总是讲真话,乙部落总是讲假话”,即意味着有人永远说真话,有人永远说假话,符合“永真永假”问题,解题过程如下:【答案】 C。
中公解析:假设 A 是甲部落的人,由于甲部落永远讲真话,故 A 回答“我是甲部落的人”,假设 A 是乙部落的人,由于乙部落永远讲假话,故 A 回答不变,仍为“我是甲部落的人”。
同理,当 B 面临同样的问题“你是哪一个部落的人”时,回答也一定为我“是甲部落的人”,此时 A 转述 B 的话“B 说 B 是甲部落的人”这句话就一定为真,而B 的话无法判断真假,即 A 时甲部落的人,乙部落不明。
故答案选 C。
梳理解题过程,我们发现主要用到的是假设法,在永真永假问题中,假设法是解题的核心,也可以得到结论,在永真永假问题中,永远说真话的人和永远说假话的人,面临同一个问题的回答,答案是一致的,那么转述别人的话就可以判断其真假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人事考试网 /?wt.mc_id=bk10606 假言命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的宠儿,也不排除成为湖南公务员考试的宠儿,这类题型要么以必然性推理的形式单独或嵌套其他知识被考查,要么与可能性推理相结合的形式被考查,题目的形式灵活多变。
然而,不论形式如何变幻,所考查的根本不变。
因此,中公教育专家认为,为应对假言命题的“善变”,首先要抓住其本质,以不变应万变。
一、初级考查
假言命题之“假”字,乃假设之意,即假设一个条件得出一个结论,例如:如果明天不下雨,咱们就去户外烧烤。
即不下雨推出去烧烤。
那么下雨就不去烧烤?去烧烤推出不下雨?这里涉及到假言推理的前件和后件之间的关系,即假言的有效推理形式。
假言命题的推理形式可表示为A→B,在逻辑中我们通常称A 为前件,称B 为后件。
而在假言中经常会出现的谬误就是肯定后件推出肯定前件和否定前件推出否定后件。
谬误一:肯定后件
俗话说“好奇害死猫”,表示成假言推理形式为好奇→猫死了,“肯定后件”往往让人无法认识到前件有多个,局限于猫死了只是由于好奇,殊不知猫可能因为贪玩触电被电死了,可能因为被馋死了,可能落水而抓狂死了等等。
因此,“肯定后件”并不能推出“肯定前件”。
谬误二:否定前件
烟民听的最多的话就是“吸烟会短命”,表示成假言推理形式为吸烟→短命,“否定后件”往往是排除事件发生的其他诸多原因,让人认为一个事件只有一个原因,当这个原因被否定之后想当然得出这个事件不会发生,吸烟导致短命,那么戒烟酒就会长寿,殊不知嗜酒会猝死,甚至喝水也会被呛死,导致短命的不仅仅是由于吸烟。
因此“否定前件”不能推出“否定后件”。
综上所述,下雨就不去烧烤和去烧烤就说明不下雨都是无从得知的。
那么假言命题的有效推理是什么呢?
有效推理一:“肯定前件”推出“肯定后件”
一个事件必定有一个原因,那么当这个原因成立或发生时,必然能够推出这个事件也成立或发生。
有效推理二:“否定后件”推出“否定前件”
同理,当这个事件没有发生,那么使得该事件成立或发生的所有诱因均不会成立或发生,否则就是悖论。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
/html/guojiagongwuyuan/?wt.mc_id=bk10606
更多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
/?wt.mc_id=bk10606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