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流行文化是时代精神的直观反映
流行语主题班会
流行语主题班会一、班会开场白主持人: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班会!今天我们的主题是流行语主题班会——时尚潮流的影响。
流行语是时代的产物,它们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地出现,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究竟流行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什么是流行语主持人:那么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流行语。
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一段时间内风靡的、广泛使用的用语。
它是年轻人追求时尚潮流的集体表现,是语言活力与时代脉动的结合。
它们有时会被讥笑为“傻傻的”,但却在无形中承载着社会的思潮和文化的变迁,成为了我们的时代记忆。
三、流行语的表现形式主持人:流行语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时是一个词,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个梗(ge),有时甚至是一个手势。
它们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随时可以在网络、电视、电影、日常交流中出现。
让我们来看看最近流行的一些流行语吧。
投影仪上显示一些最近流行的流行语:"咸鱼翻身"、"666"、"佛系青年"、"狗带"、"躺平"、"蔚蓝星球"等等。
四、流行语的影响力主持人:流行语是年轻人的语言特征,它们的流传和使用直接反映了年轻人思想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
那么流行语到底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1. 流行语的娱乐性。
流行语的出现和传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和娱乐。
它们往往带有幽默、夸张、调侃的元素,让我们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乐趣。
2. 流行语的传播力。
流行语如同病毒一样,能迅速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传播。
它们往往具有简洁明了、易于记忆的特点,也因此被大家轻松地传播和接受。
3. 流行语的归属感。
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年轻人群体的共同语言,它们可以成为大家共同的符号和标志,增强了年轻人之间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4. 流行语的引导作用。
文化部分100个必备知识点-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文化部分100个必备知识点1.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是人,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4.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5.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文明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进步,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
7.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而不是文化本身。
8.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9.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都不是文化本身,其体现和传导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审美、一经和精神追求等才是文化。
10.先进健康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1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12.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
13.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4.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自身的发展。
15.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体现中华人文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中华传统美德。
16.讲仁爱、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属于核心思想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属于中华人文精神;扶危济困属于中华传统美德。
1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1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9.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在古代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20.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
21.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
“铸魂育人”视角下红色文化与新时代青年群体的对接
文化学研究“铸魂育人$视角下红色文化与新时代青年群体的对接金乐(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1168)摘要: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的灵魂。
红色文化的传承要赢得青年,有一个从入眼、到进脑再到走心的过程。
要关注青年的新视角、新思维,明白青年的新话语、新主张,顺势营造新时代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铸魂育人红色文化新时代青年红色文化起着重要的铸魂育人的作用。
红色文化的传承要赢得青年就要获得青年的认同。
认同,通俗说就是相信。
红色文化面临的记忆缺失和感情淡化问题,并不因为我们对红色文化的重视不够,而是因为青年人成长于富起来的时期,受益于强起来的时期,与这个突飞猛进的时代彼此呼应。
试想:远离了红色文化历史时空背景,一边是物质丰裕、信化的现代,一边是、的境,如何对接?怎样共鸣?这是一场时空的文化,红色文化的,传青年人的是的,一定是的,要通一“红色基因”“传”的传!同文化文作、作的时,“文作、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与时代同'[1]!我们,要红色文化受的对象是谁,有什么样的时代特点,要认识青年人既是红色文化育的对,又是来红色文化的传承!要红色文化育的,着来传承,就要传承与节。
这一届的青年人,生长于信息流交融汇聚的时代,对于多元化信交流的、境早已熟悉!惯于获取知识、了解动时信流中徜徉,不安于沉浸式冥想,因此单纯说教的东西难以内化于心。
从Mary Meeker发布的《2019年的互联趋势报告》数据看,从2017年4月2019年4月,中国短视频App日均用时长从不到1亿小时,增长6亿小时!2"。
以热门的短视频台,如抖、快手、B站为例,从Quest Mobile发布的《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大报告》数据来看,2020年3月抖音月跃用户数达5.18亿,快手月跃用户数达4.43亿,B站月跃用户数达1.21亿竺碎片化刷机浏览、兴趣化围观、化主播展等,足以说明青年人懂得如何快速掠取处理信,高速的信息流引来思维的快速变化,思维变化带来青年人对红色文化视的变化。
当代大学生流行文化现象小论
大学生流行文化现象小论内容摘要:大学生流行文化现象是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的集中反映,在校园里,流行文化以不同的形态展现大学生特有的生活方式。
两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取决于外部条件、内部需求及文化环境三大因素,而高校也应切实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非主流文化教育和引导。
关键词:流行文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一.流行文化的出现流行文化是在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定生活方式。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迅猛发展,流行文化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改变着整个世界的社会面貌。
在我国流行文化生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群体以其感受的敏锐性、思维的活跃性、思想的先锋性、行为的前卫性成为我国流行文化实践中的重要主体。
当前,流行文化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准则、审美倾向、行为方式、思维模式构造的重要文化参数。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兴趣取向和文化诉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时期青年的价值观念、自我认知以及对社会的表态,但他们又因为自身的知识储备、社会经验等方面特征而与社会其他青年群体有所不同。
二、流行文化在校园里的体现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青年流行文化现象,如大众娱乐中的“追星族”现象、网络世界中的“QQ聊天”现象、外来文化中的“韩流”现象及社会生活中的“流行语”现象等,就是其表层的、集中的,也是颇为典型的代表。
大学生是一特殊的社会群体,较中小学生,生活状态比较自由,学习压力小,生活空间相对较大。
而相较已经进入社会的青年,虽然远离父母,但是经济上还未独立,单一的校园环境也相对限制了生活范围。
大学生流行语是体现大学生流行文化的一个典型部分。
由于大学生群体自身的特殊性,大学生流行语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大学生流行语反映了与大学生生活最为密切的内容,涉及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大学生较为关心和关注的方面。
谈谈网络流行文化的利弊
积极影响:1、丰富学生生活。
网络流行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网络流行歌曲、影视网络等。
无论校内校外,网络流行文化对青少年学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开阔了其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有利于大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2、拓展教育资源.网络流行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部分网络流行文化同样具有先进基因,其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化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当前学校教育的内容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让我们接触、了解、合理吸收某些网络流行文化十分必要。
部分优秀的网络流行文化同样是鲜活的教育资源,将少量的精品纳入到学校教育中,对于拓展学校教育的知识、德育、艺术等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和思维,丰富其知识、技能和技巧,密切学校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均具有积极意义。
3、繁荣校园文化。
学生无疑是校园文化的创造主体,网络流行文化通过作用于大学生,同样影响到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大学生摹仿能力强,他们常常借助于网络流行文化内容与形式,并结合学校生活进行再创造重新赋予网络流行文化新的意义,如网络校园歌曲、网络校园小说等,形成了具有大学生特色的文化内容与形式.4、网络流行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主意识.网络的普及与通讯手段的进步,使得每个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扬民主精神,他们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评论,通过网络参与评选春节联欢晚会优秀节目、超级女生优胜者等活动.这在某种程度上彰显了民主精神.5、网络流行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现代观念。
大学生是一个很容易接受流行文化的群体,他们在网络流行文化中感悟着时代精神,同时,大学生所参与的网络聊天,网上博客等流行文化形式,也已经使他们感觉到当今时代的信息化、数字化特征。
消极影响:1、沉溺其中,影响学业与健康成长。
网络流行文化挟感性化、娱乐化、形式独特、新奇等特征极易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与喜爱。
但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对外界事物的辨别、批判能力不高.一旦对某种流行文化产生兴趣,常常会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2025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导写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导写及范文展示原题再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碰撞和融合。
这种碰撞和融合不仅带来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也带来了许多思考和启示。
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审题立意关键词分析“传统文化”: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如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
“现代文化”:指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文化,通常与科技发展、社会变革、全球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如现代科技、流行文化、创新理念等。
“碰撞”:意味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价值观、表现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和冲突,可能引发争议和矛盾。
“融合”:表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吸收、借鉴、整合,形成新的文化形态,带来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题目内涵解读题目探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强调了碰撞和融合这两个方面的重要性。
既关注到了文化的传承与坚守,也关注到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立意文化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需要我们传承和保护。
同时,现代文化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我们应该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现代文化的优秀成果,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多元与包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带来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我们应该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以包容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时代精神与文化价值现代文化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和需求,而传统文化则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我们应该在现代文化中寻找时代精神,在传统文化中挖掘文化价值,实现时代精神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传统文化是民族自信的重要来源,现代文化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动力。
新时代青少年要辩证看待问题的作文
新时代青少年要辩证看待问题的作文一、题目解析- 立意方向:网络社交让人们能跨越地域限制迅速交流,分享信息,这是便捷之处。
但同时也存在隐私泄露、网络诈骗、不良信息传播等风险。
青少年可以从自身或身边人的网络社交经历出发,阐述如何在享受网络社交便捷的同时防范风险。
- 论据举例:可以列举如微信等社交软件方便人们联系,但也有很多网络交友被骗的新闻案例。
解析- 立意方向:流行文化如流行音乐、时尚潮流、热门影视作品等,其中有积极向上、反映时代精神、富有创意的精华部分,像一些弘扬正能量的流行歌曲。
然而也有一些包含低俗内容、过度追求物质和感官刺激的糟粕。
青少年要学会辨别,吸收流行文化中的有益成分,摒弃不良部分。
解析- 立意方向: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获取知识、拓宽视野,还能用于娱乐放松。
但过度使用会影响视力、导致沉迷,减少与现实中他人的交流互动。
- 论据举例:许多学习类APP如作业帮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而长时间玩电子游戏导致青少年近视率上升的现象。
解析- 立意方向:明星中不乏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他们的奋斗历程、公益行为等可以成为青少年的榜样,激励青少年努力奋斗。
然而也有一些青少年陷入盲目崇拜,过度关注明星的私生活,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追星。
- 论据举例:古天乐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为贫困地区建学校;而一些粉丝为了给偶像打榜集资,影响自己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解析- 立意方向:短视频能在短时间内传递大量信息,包括知识科普、生活小技巧、搞笑娱乐等,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
但也存在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容易分散注意力、误导受众等问题。
- 论据举例:抖音上有很多优质的知识博主分享有用的知识;同时也有一些传播虚假信息、宣扬不良价值观的短视频。
解析- 立意方向: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人类生活。
但也可能导致部分人失业,存在数据安全、伦理道德等问题。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规范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规范演练26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意两国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两大古老文明始终相互吸引、交相辉映。
2019年2月5日,实验京剧《图兰朵》在意大利罗马上演,让西方观众在他们熟悉的故事中领略中国京剧艺术魅力,也为中意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
这表明()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中意文化在交流中达到相互融合与统一④文化交流要认同和尊重其他民族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实验京剧《图兰朵》在意大利罗马上演,让西方观众在他们熟悉的故事中领略中国京剧艺术魅力,也为中意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
这表明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①②符合题意;中意文化在交流中相互融合,但并没有相互统一,③错误;文化交流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错误。
故选A。
答案:A2.2019年,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完美落下帷幕,四季的诗词大会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诗词的盛宴,让观众们沐浴在中国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中……这些“高而不冷”的优秀文化节目唤起了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对家、对国、对传统文化的情愫,成功激活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①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②离开了文化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③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④文化创新要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但不是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前提,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①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②错误;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唤起了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对家、对国、对传统文化的情愫,激活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说明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③④符合题意。
流行讲座心得体会总结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流行文化的讲座,这场讲座不仅让我对流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激发了我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总结。
首先,讲座中专家对流行文化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详细阐述。
流行文化,顾名思义,是大众广泛接受、传播的文化现象。
它包括时尚、音乐、影视、网络等多种形式,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专家指出,流行文化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它反映了社会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
在讲座中,专家通过生动的案例,让我们认识到流行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流行音乐、时尚潮流、网络热词等,无不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这些现象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更加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代变迁。
其次,讲座强调了流行文化在培养青年一代中的作用。
专家表示,流行文化是青年人表达自我、追求个性的重要途径。
它有助于提高青年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流行文化也能激发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在讲座中,专家还分析了我国流行文化的发展现状。
他认为,我国流行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我国流行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如中国风、国漫等;另一方面,西方流行文化也不断传入我国,两者相互交融,共同推动我国流行文化的繁荣。
此外,讲座还探讨了流行文化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专家指出,家长和学校应正确引导青少年接触和欣赏流行文化,让他们在享受流行文化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此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流行文化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1. 关注流行文化,了解时代变迁。
流行文化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关注流行文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拓宽视野。
2. 培养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流行文化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通过欣赏流行文化,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3. 关注青年一代,培养社会责任感。
流行文化在培养青年一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关注青年人的成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备考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必修4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考点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考点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1.坚决志向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总体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决共产主义志向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动身点和落脚点。
(2)坚决志向信念①缘由: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需坚持自信独立。
党的百年奋斗胜利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究开拓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气实践出来的。
②要求: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决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决信念,坚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缘由要求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
文化是在人民群众宏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建的。
②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
②热忱讴歌人民群众的宏大实践。
③生动展示人民奋勉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建历史的辉煌业绩。
文化发展为了人民①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
②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①国家: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②文化工作者: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应,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关联联系“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宝的创建者”的学问,理解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缘由要求立足时代之基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呈现。
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显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
回答时代问题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
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碰撞与融合
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碰撞与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话题。
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历经千百年沧桑而形成的文化遗产,包括诗、书、画、舞、音乐、戏曲、民间故事等等;而时代精神则是指当代人们在特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精神特征和审美观念。
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对于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碰撞1. 传统文化面对时代变革传统文化在面临时代变革时可能被遗忘和抛弃。
在现代化的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物被破坏,许多古老传统的习俗也在逐渐消失。
例如,传统春节习俗中的贴对联、挂窗花、放鞭炮等,现在都被限制或禁止。
在流行文化中,一些网络流行语和词汇可能会淡化和冲淡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例如,像“996”和“佛系青年”等词语,对于降低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性和抱负可能会有负面影响。
传统文化在这些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2. 时代精神不同于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往往固守自我,拥有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与传统文化相比,时代精神更注重个性化、科技化、娱乐化的体验方式。
如今的年轻人在文艺、音乐、电影等方面有了不同于传统文化的自己的喜好和标准,这些也同时影响着他们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二、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融合1. 传统文化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元素在时代精神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也适应了新时代和新需求。
例如,在中国流行文化中,传统唐装、中国茶、武术以及其他中华传统元素的使用成为了现代人喜爱的时尚品牌和文化符号。
京剧和昆曲这样的传统演艺形式也开始吸引了年轻观众的关注,成为了现代文化的一部分。
由此看来,传统文化成为时代精神的重要元素,也是推进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趋势。
2. 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扶持国家文化和自身发展为了促进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融合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文化政策和法规,在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上加大了支持力度,鼓励文化创新和创作人员将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融合在一起。
流行音乐的演变:音乐如何反映时代精神
流行音乐的演变:音乐如何反映时代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流行音乐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和精神面貌。
从20世纪初的爵士乐到今天的电子舞曲,流行音乐的演变不仅是音乐风格的变化,更是社会文化、科技进步和人类情感的反映。
20世纪初,爵士乐的兴起标志着流行音乐的诞生。
这种音乐形式以其即兴演奏和强烈的节奏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活力和对自由的渴望。
爵士乐的流行,也与美国黑人社区的文化认同和种族平等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进入50年代,摇滚乐的诞生代表了年轻一代对传统价值观的反叛和对个性表达的追求。
摇滚乐的强烈节奏和充满激情的歌词,成为了青少年文化的象征,也反映了社会对变革的渴望。
60年代的民歌运动,则是对社会不公和战争的反思。
音乐家们通过歌曲传达和平与爱的信息,呼吁社会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会正义。
这一时期的音乐,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社会运动的一部分。
70年代的迪斯科和朋克音乐,分别代表了享乐主义和反主流文化的兴起。
迪斯科音乐的欢快节奏和华丽的舞台表演,反映了经济繁荣时期的乐观情绪;而朋克音乐的粗糙声音和反叛精神,则是对主流文化的挑战和对个人自由的追求。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流行音乐的制作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音乐人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直接与粉丝互动,而音乐的创作和分享也变得更加便捷。
电子舞曲和嘻哈音乐的流行,不仅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多元文化,也展现了年轻人对自我表达和创新的追求。
总之,流行音乐的演变是一个不断适应和反映时代精神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音乐本身的变化,更是社会文化、科技进步和人类情感的缩影。
通过流行音乐,我们可以窥见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感受到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梦想。
青年应正确认识流行文化
龙源期刊网 青年应正确认识流行文化作者:来源:《科学导报》2017年第19期全国两会期间,文化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作为时下流行文化的一种表象,“小鲜肉”“高片酬”频频被代表委员们提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流行文化经历了悄然兴起、快速传播、蓬勃发展的过程。
流行文化为青年人搭建了展现自我个性的平台,直接或间接地为他们提供了自我扩展的途径。
但是,流行文化导致价值取向和社会角色类型错位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充斥着暴力、色情、神秘主义倾向和封建迷信思潮等低格调的流行文化,因为其自身价值取向的偏离、迷失,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具有巨大的冲击力、解构力、浸染力和吞噬力。
青少年既是流行文化的受众,也是流行文化的制造者、传播者,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必然深受流行文化的影响。
如何引导青年一代正确认识流行文化的利弊,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陶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重要课题。
充分发挥主流文化的引领作用,积极探求行之有效的“攻守方略”,是应对流行文化的良方。
首先,要守住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红色阵地。
这里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精髓要义,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民族复兴梦的精神风貌,集中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其次,要守住饱含爱国情怀、高尚情操、时代精神的校园味道,让青年一代在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接受灵魂洗礼,塑造崇高、独立的人格理想和道德追求。
更不可忽视的是,要守住法律道德底线。
只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教育疏导,流行文化中那些不健康的因素就无机可乘。
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才有生命力,文化发展的规律也是如此。
与主旋律相合、兼取流行文化之长的文化活动,作为传统文娱方式的补充和拓展,既能丰富和活跃大众精神生活,也将在启迪文化自觉、提升全民素质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数苑思政题库
数苑思政题库一. 判断题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0.0)1. 职业道德具有时代性和历史继承性。
()标准答案:对2.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标准答案:对3. 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标准答案:对4. 人类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最初是自发形成的。
()标准答案:对5. 只要是理想就可以给人们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标准答案:错6. 《劳动法》是适用于所有劳动者的法律。
()标准答案:错7. 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指的是有理想、有信念、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标准答案:错8.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标准答案:对9.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标准答案:错10. 爱国主义具有历史性和抽象性。
()标准答案:错二. 单选题注:每题1分。
(得分:0.0)11. 理想的超越性表现为 ( ) ()标准答案:DA. 同一定社会的历史条件相联系B. 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C. 能为社会大多数人谋利益D. 来源于社会现实又高于社会现实12. 在新时期,邓小平提出的“四有”新人指的是 ( ) ()标准答案:BA. 有知识、有能力、有文化、有纪律B.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C. 有素质、有本领、有道德、有理想D. 有理想、有信念、有才华、有纪律13. 下列处罚方式中,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的是()。
()标准答案:CA. 罚款B. 警告C. 拘役D. 限期出境14. 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标准答案:BA. 服务人民B. 团结互助C. 崇尚科学D. 艰苦奋斗15.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是从天而降,而是 ( )()标准答案:AA. 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B. 人们头脑中构造出来的C. 能为社会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构想D. 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16. 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
流行音乐的演变:音乐如何反映时代精神
流行音乐的演变与时代精神的映射
哎哟喂,说起流行音乐的演变,那简直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心中头的风景线,跟到时代精神的脉搏一路子跳动的。
想当年,录音机里头放起邓丽君的甜歌,软绵绵的,像春风拂面,温柔了岁月,也温暖了人心,那时候的流行,就是那么简单纯粹,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转眼到了九零年代末,周杰伦、孙燕姿这些新新人类带着
R&B、摇滚风闯进耳朵,嘿,那叫一个新潮!歌词里头藏着青春的叛逆、梦想的追逐,还有那么点爱情的苦涩与甜蜜,简直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心声代言人。
那时候的流行,是对个性解放的渴望,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再往后,网络时代一来,音乐界那是翻天覆地。
抖音神曲满天飞,什么“学猫叫”、“野狼disco”,旋律简单洗脑,歌词接地气,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
这些歌啊,不仅仅是娱乐,更是时代情绪的快速反映,快节奏生活下的轻松一笑,也是网络文化下大众共鸣的产物。
看看现在,电子音乐、嘻哈、国风,百花齐放,各有各的调调,各有各的范儿。
每首歌背后,都藏着这个时代特有的故事和情绪,有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有对现代社会的反思,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流行音乐的演变,就像是一面镜子,清清楚楚地照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有欢笑也有泪水,有迷茫也有希望,一直在变,却始终与我们同在。
流行语的背后,都是时代——任务驱动型作文“十大流行语”导写
语文揭秘流行语的背后,都是时代———任务驱动型作文“十大流行语”导写■河北省邢台市南宫中学张贵申在重点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考生首先必须获得对这六个名句的直观体验,然后在充分理解把握其内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最后对其进行自由组合与叠加,使之形成关联,而这个关联,恰是写好这篇作文的瓶领和突破点。
4.回应解答型(1)锁定欲回应或解决的问题开篇。
考生必须紧扣文题开篇,从而锁定任务。
(2)展现回应或解决问题的过程。
考生可展示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也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可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抒发感悟。
(3)对特定材料不离不弃。
因回应与解答类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任务是由特定材料生发的,故考生不但开篇要联系特定材料,而且行文过程也要联系特定材料,可谓要让文章观点“从材料中来,也要回到材料中去”。
(2017年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本题是则典型的回应与解答类任务驱动型作文。
试题材料呈现了12个关键词,写作过程要求从12个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并且这两三个关键词必须形成有机的关联。
写作任务是解答一个预设的任务———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锁定此写作任务,考生可自由组合关键词来解答此问题。
从关键词的性质上进行组合。
如由“长城”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与“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与“广场舞”说说热情舞动的中国,由“共享单车”与“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中国。
文化的变迁名词解释
文化的变迁名词解释中华文明的历史悠久,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和变迁。
文化的变迁是指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发展和演变。
下面将对一些与文化变迁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演进。
1.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原汁原味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它包括祭祀仪式、传统乐器、古建筑、服饰、艺术等各个方面。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延续的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哲学和人文精神。
2.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历史上留下来的具有艺术、科学、历史或文化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们以其历史性、独特性和代表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或国家级保护对象。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维护人类多样性和文化记忆的重要举措。
3.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指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文化领域中,通过独特的思维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为社会带来新的艺术作品、思想观念或文化产品的生成。
文化创新既可以是传统文化的转化和融合,也可以是与当代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新兴文化表达。
4. 流行文化流行文化是指在特定时期和社会背景下风靡一时的文化现象。
它包括音乐、电影、时尚、电视剧、网络等多个领域。
流行文化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时代精神,代表了大众娱乐和文化消费的一种形式。
5. 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多元文化景观。
文化多样性提倡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推动不同文化的对话、交流和融合,实现文化的互动与共生。
6. 全球化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相互联系和交流趋势。
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和紧密,促进了文化的互通和融合。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同质化的趋势,需要保持文化独立和多样性的平衡。
文化的变迁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既包含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涉及到了现代文化的创新和流行。
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更是我们保护文化多样性和历史记忆的责任。
新教材适用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测评部编版必修4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这首《送别》的曲子原是美国歌曲作者奥德威所作,日本歌曲作者也曾依据它的旋律填写了歌曲《旅愁》。
上述材料表明( )A.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渐渐趋同B.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C.不同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特征D.艺术家对中华文化有剧烈的归属感答案:B解析:《送别》的曲子原是美国作者所作,日本作者也对它进行了改编,说明同一首曲子能够引起不同国家人民的共鸣,被各国人民所接受,体现了文化的世界性,即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B项符合题意,C项与题意不符。
A项“渐渐趋同”说法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不行能趋同;D项说法夸大了中华文化的作用。
本题选B项。
2.中华民族历来提倡“和气生财”,主见“诚恳守信”。
时至今日,“和气”“诚信”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这说明( )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②文化具有传承性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④文化具有民族性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答案:A解析:①符合题意,“和气”“诚信”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这说明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②符合题意,中华民族历来提倡“和气生财”,主见“诚恳守信”,这说明文化具有传承性。
③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也未体现文化具有民族性。
故选A项。
3.“什么都可以谈判,只有价值观不能谈判”,这是某公司坚持的原则。
一家公司一旦扩张到肯定规模,仅仅靠管理很难接着成长,必需借助统一的价值观聚集人心。
由此可见( )A.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B.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对公司产生主动的影响C.优秀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影响更加长久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记答案:D解析:A、B两项错误,都忽视了文化和价值观作用的两面性。
关于时代精神的作文素材300
关于时代精神的作文素材300英文回答: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lso known as the zeitgeist, refers to the prevailing attitudes, beliefs, and values of a particular era. It represents the collective mindset and cultural climate of a society at a given point in history.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is often influenced b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politics, technology, social movements, and popular culture.One example of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is the rise of social media in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advent of platforms like Facebook, Instagram, and Twitter, people have become more connected than ever before.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reflects the desire for instant communication and the need for constant validation through likes, comments, and shares. It has also led to the rise of influencers and online celebrities who shape popular culture and trends.Another example is the environmental movement that has gained momentum in recent years. As climate change becomes an increasingly urgent issue,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reflects a growing awareness and concern for the environment. People are becoming more conscious of their carbon footprint and are taking steps to reduce waste, conserve energy, and promote sustainability. This shift in attitude is evident in the popularity of eco-friendly products,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the push for government policies that prioritiz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中文回答:时代精神,也被称为"zeitgeist",指的是某个时代的主流态度、信仰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流行文化是时代精神的直观反映,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内,青年流行文化依附于成人主题文化,没有独立的精神空间和自己独特个性,改革开放初期,一方面对内改革,是整个神州大地从文革的创伤中慢慢恢复,一大批青年走进了大学校园,成了流行文化的建设者与鼓吹者。
另一方面对外开放,港台流行音乐吹进大陆千家万户,让邓丽君、罗大佑等港台艺人的名字同他们的歌声一起传唱一时。
大量译著又向大陆青年介绍了尼采、弗洛伊德等西方哲学家的思想。
从改革开放伊始到1985年,该阶段文化上的绝对控制渐渐从青年流行文化生活中退出,青年自己的关怀与思考开始升腾,此时的青年流行文化仍定位于严肃文化的层面。
比如说,虽然当时邓丽君的歌曲已经传唱于大街小巷,但社会上的主流意识仍然认为这属于“资产阶级的淫词滥曲”,认为在歌曲中表达情愫是低级趣味的。
再如中国最早的模特大赛,本是女性个性解放的象征,也顺应了当时改革开放的潮流,北京、广州等地纷纷举办模特大赛,颇有风靡一时的趋势,但迫于当时的社会舆论压力,这些比赛最终都无果而终。
同时,这一时期由于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尤其是农村改革的启动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改变了“文化大革命”带给人们的沮丧失望的心情,社会的进步极大的激发了人们的生活热情。
1981年北京大学的学生们在庆祝中国女排夺取世界冠军的游行集会上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并立即得到了全国青年的积极响应。
也可以从当时的流行歌曲中看出那一代青年的爱国精神。
如创作于1980年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中唱道:“创造新的成绩,描绘新的蓝图,需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八十年代新一辈!”歌词通过对现实的抒写,对未来的畅想,刻画出立志投身祖国建设的朝气蓬勃的青年群体形象。
既唤醒了他们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的主体意识,又警策他们珍惜时光,让青春在四化建设中闪光彩。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经历了改革开放10年的积累,青年中关于文革那个时代的记忆似乎已慢慢淡去,他们自我的意识力量暗流涌动,终于在一个节点升腾爆发,焕发出那个时代青年独有的活力。
其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是崔健在北京国际和平年音乐会上,身着农民装,裤腿一高一低的演唱《一无所有》,赢得在场观众经久不觉的掌声,并成为那个时代青年精神的写照。
与此同时,新的青年流行文化也在抢占文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这一时期,朦胧诗人的诗歌名篇像荒原上的野火,点燃了无数青年心中的文学圣火,以深邃悠远的反思和痛彻心扉的呐喊道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
朦胧诗与新诗潮运动,从形式和思想内容上都冲破了旧有传统,以全新的探索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青年通过文学反思过去的深重灾难,探求未来的和自我满足。
”“它尽力扩张,寻觅各种经验不受限制,遍地掘发。
”这一时期,王朔的小说作品不断被搬上银幕,王朔在小说中复活了大批鲜活的北京市井流行语,用调侃的方式来躲避崇高,消解了中国文学严肃、正经的刻板面目。
他创造的“我是流氓我怕谁”、“过把瘾就死”、“千万别把我当人”、“一点正经没有”等语录,已成为流行于青年间的日常用语。
王朔在小说中用个体经验的无限度扩张显示了文化本身的平民化、世俗化倾向,传统的理想主义被个体的心理、意志、激情、欲求所刷新,一方面使青年流行文化缺乏理性和深度,另一方面又使青年流行文化具有文化平等和解构权威的进步意义。
青年文化的发展变化深刻反映出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全面积极的影响,新一代中国青年将会运用先进的文化和思想建设出更加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