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5课方寸之间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美术_5《方寸之间》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5《方寸之间》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5、《方寸之间》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程序教学活动设置媒体运用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四、巩固提高:五、印稿展示:画艺术中占有非常的重要地位。

1、教师提问题:①看完北京奥运会会徽,印章为什么又称为篆刻?(顾名思义,印章大部分采用篆书,先写后刻。

) ②印章的特点?学生回答:(融书法,刀法,章法为一体的独有民族风格。

)教师讲述:印章在书画作品当中是否随意盖的那?(学生回答:不是)是的,不同的印章有不同的意思,也有不同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章法。

我们来学习印章的分类。

2、课件展示:欣赏部分印章①内容:名章,闲章,肖形印。

活动一:学生对出示的图片分组讨论分类。

②格式:朱文(阳文)(解释什么是朱文)例:出示小草:工整细致的线条,给人以婉转流畅的感觉。

白文(阴文)(解释什么是白文)例:兰而生芳:刀法挺进,势如破竹,有意无意地破边使印面产生古朴苍劲的效果。

活动二:学生对出示的图片分组讨论分类。

注意:印章中边款的特点和作用。

制印步骤:1、打磨石料和刻刀(注意打磨方法)2、制稿:直接反写,水印翻稿。

(拷贝,套模等)3、印稿上石。

4、镌刻。

(刀法:⑴冲刀:顺着运刀方向一起一伏地切去,这样运刀十分稳健准确,不易造成石材大面积破裂。

⑵切刀:顺势将刀推进,指腕齐力,注意气势,收放自如。

)小结:切、冲刀法在镌刻中常常兼而有之、灵活变化。

5、修改。

(不光是字体的修改,还有残边,有意无意的破边产生古朴苍劲的效果。

最后要用毛刷扫渣。

)6、钤印(印面印泥均匀而有厚度,印盖纸面力度均匀、平着提起)媒体课件篆书、隶书、与相应字体的篆刻作品名章、闲章、肖形印举例媒体课件展示切刀、冲刀方法的图示,钤印方法的图示投影仪展示5、《方寸之间》学情分析学生都是初次尝试镌刻印章,提倡首先统一使用切刀法,教材上镌刻的方式有两种选择,实践证明:切刀的方式更加易于掌握,也更加具有安全保证。

为了保证刻制的安全与简便,尝试刻制活动中使用的篆刻材料可先选择石膏材料或橡皮。

湘教版美术八下5方寸之间教案

湘教版美术八下5方寸之间教案

湘版八年级美术教材下册第5课《方寸之间》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篆刻艺术,认识篆刻特点;2.学习赏析篆刻的要点,了解篆刻与书法、美术的关系,并能尝试印稿设计;2.通过学习认识传统文化艺术,增强文化自信,树立传承文化精粹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篆刻赏析要点,尝试印稿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分组,展示评分表三、教法讲授法、实践法四、课前准备1.设计分组展示评分表2.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白纸、红色记号笔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5')1.介绍“汉委奴国王印”日本江户时代(公元1784年)发现,纯金铸成,长宽各2.347厘米,高2.236厘米,重108.729克,附蛇形钮,阴刻篆体“汉委奴国王”五个字。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又有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

作为中日两国最早交往的征信物“汉委奴国王”金印不仅是福冈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是日本国宝。

2.介绍《三国演义》连环画之《三让徐州》,介绍徐州牧陶谦为避免战祸将徐州管理权交与刘备的故事,说明印章在当时事权力的象征。

3.以当代著名篆刻家石开、徐无闻、韩登安、张耕源作品为例,介绍篆刻逐步成为艺术表现形式和文人创作的载体。

小结:篆刻在古代的功能是印信,国之重器。

为什么走进美术课堂?功能变化:印信——艺术形式性质变化:重器——文人小道(二)新课教学1.基本知识探究(10')(1)根据给出的篆刻作品图片,学生归纳篆刻分类学生作答:名章、闲章朱文印、白文印文字印、肖形印(2)根据给出的篆刻作品图片,学生总结朱白文印各自的特点(3)印面布局根据给出的篆刻作品图片,学生总结印面中文字排列规律是什么?学生作答:自右向左、自上而下。

教师补充:仅四字印可作回文排列,并做讲解。

2.作品赏析(10')学生赏析,其他同学点评(1)意境与形式(立意为先)赏析:山舟、春江花月夜诗句篆刻、跋扈将军(2)书印关系(书法奠基)赏析:吴昌硕、王福庵书法、篆刻作品的关联性(3)构成关系(美术提升)赏析:出山小草、白石、西湖禅和、云中白鹤等具有美术形式美感的作品。

湘教版八年级美术《第五课方寸之间》第一课时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美术《第五课方寸之间》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有关篆刻艺术的形式特点;能够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尝试体会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艺术共性。
过程与方法: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临摹印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篆刻艺术的艺术特点。
课件展示课题。
课件展示。讲解、分析。
课件展示篆刻工具材料。
课件展示,组织学生分析、探究。
课件展示。组织学生分析、探究印章的品类。
课件展示名章作品。
课件展示闲章作品。
课件展示各种肖形印章作品。
课件展示篆刻技巧。
课件展示篆刻步骤,并播放视频。
学生尝试肖形印设计。
对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缺点。
五、篆刻技巧
构成篆刻艺术的主要条件为篆法、章法和刀法。
章法是指印章文字的安排和布局,以增减、屈伸 、挪让、呼应等方式处理。
刀法因人、因流派各异,有挺健、流畅、奔放、沉着等众多面貌。
款识是篆刻艺术的附度部分。有边款、顶款等称呼,隋代有印背加刻铸造年月日的,为最早的印款。明代则在印侧刻款识文字,内容有作者姓名、时间或词句等。书体有楷、草、隶、篆、行书等,阳、阴文均有。它与印面篆刻相映成趣。
1、青田石
2、寿山石
三、 篆刻的分类:
按照印文的凹凸,可以分为:
朱文印(阳刻、阳文)
白文印(阴刻、阴文)。
阳刻是将所要的文字保留下来,将奇余的部分凿掉,将文字凸显出来。如果刻凹陷下去的字,这就是阴刻。
四、印章的品类
1、名章:
除了刻有姓名以外还可以加上“印”,“之印”等字样。
印纹刻人姓名,表字或号。汉人名多一字,其三字印,无“印”字者即字印。字印自唐宋后始以朱文二字为正格,也有于姓下加“氏”字的。现代人也有刻笔名的,也属此类。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5课-方寸之间》教案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5课-方寸之间》教案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5课-方寸之间》教案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小测试: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比一比谁了解的知识多,谁的想象力丰富。

猜一猜这四卡片中的篆书分别是什么字?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就是方寸之间——篆刻(板书,直接引入课题。

)学生讨论争着回答:“方寸之间”事先贴在黑板上的四个大大的红篆书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二、明确目标、心中有数课件PPT展示本课目标生齐读通过齐读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这节课的目标三、直观感受、自主学习出示幻灯片1.感受意境(一)我要学学生感受意境学生谈感受学生了解朱文白文先学后教:1.学生直观的感受篆刻作品,了解朱文白文并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从线条粗细巧拙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线条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2.了解印章品类教师示范刀法:(动手前教师强调注意安全)边操作边讲解:切刀冲刀冲刀法:先以刀的右脚入实,然后不停顿的向前去冲刻。

冲刀也分横冲、逆冲和竖冲。

横冲就是从右外方向左内方冲。

这个逆冲呢,就是由下向上冲去。

竖冲呢就是从上往下冲。

切刀法:先以刀的右脚入实,然后紧接着就像切东西一样,连起带伏,连切带向前行进。

冲切混合刀法:在冲刀的基础之上加上些切刀方法。

双刀法中有双切和双冲,就是沿着线条来回两次的冲切就叫双刀法。

双切:先沿着线条的下缘的里面把他刻出来,这样只完成了线条的一半,然后将石章旋转180度,这样已经刻好的下缘就变成了上缘,那么再学生欣赏优秀篆刻作品,知道印章品类(二)我想刻学生小组讨论并探究:假如我篆刻学生思考,说出需准备的学具。

1.学具准备:学生小组讨论2.治印步骤:1)写印稿(直接反写)2)印稿上石3)镌刻4)修改3.钤印2.学生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师引导,生能够自己说出印章内容不同并归纳,从而引出知识点——印章品类,教师及时表扬。

过渡:学生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要动手刻的欲望,引发学生思考:怎么刻?自然过渡到学生探究“假如我要刻需要做什么?”先学后教:(学生自学,教师引导,逐层深入)1.生思考,说出需准备的学具。

第5课 方寸之间-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5课 方寸之间-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5课方寸之间-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前言本节课的内容是介绍方寸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方寸的基本概念,并运用它在美术中的表现方式。

学习目标•了解方寸的概念、起源及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掌握使用方寸的方法,了解方寸在美术中的表现方式•学习绘制方寸图案,掌握传统中国文化的艺术元素学习重点•掌握方寸的概念及起源•了解方寸在美术中的应用方法•学习绘制方寸图案学习内容什么是方寸方寸是指人类的心灵所在的地方,也是自然宇宙、道德道义和个人生命的核心所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方寸被视为特殊的空间,在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均有重要的地位。

方寸在美术中的应用方寸在美术中常被用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情感和精神寄托,特别是在中国传统绘画和工艺美术中有着广泛的表现。

在绘画中,方寸可以用来表达主题的意境,通过画面的构图、色彩和形式等手法,表现画家对自然和人文的感悟,在感性和理性上给人以美学享受,形成审美价值。

在工艺美术中,方寸则成为主题的呈现,从纹饰和图案的设计上,将传统文化修养、人文内涵和美学价值融入其中,呈现一种融合现代审美和传统文化韵味的艺术风格。

绘制方寸图案绘制方寸图案是了解方寸应用的有效途径。

在绘制方寸图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比明暗的处理:方寸图案可以用对比明暗的处理方式,表现出方寸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达到画面的丰满和生动。

2.线条处理:线条可以表现方寸的动态和神秘感,可以使画面更具神韵和魔力,需要注重线条的粗细和构成。

3.色彩运用:色彩也可以用来表现方寸的意象和情感,可以通过色彩的渲染、配合和对比,加强画面的表现力和文化内涵。

学习活动活动1:学习方寸的概念1.学生观看视频或翻阅有关方寸的资料,了解方寸的概念、历史及文化内涵。

2.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方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活动2:方寸的表现方式1.学生观看有关方寸的图片或画册,并对其中的表现方式、色彩和线条进行描述和分析。

方寸之间教案目标

方寸之间教案目标

方寸之间教案目标【篇一:方寸之间教案 word_ 文档】方寸之间( 2 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书法和篆刻教案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和篆刻的兴趣,了解我国书法、篆刻的起源和类别,使他们受到书法、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篆刻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懂得治印的基本技法与步骤。

教学重点: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教学难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和学生刻印练习相结合。

教具与学具1、教具:各种字体的碑帖及名家书法作品数幅;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肥皂等)、刻好的印章二枚、供学生仔细看。

2、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以北京2008 奥运会会徽作为讨论,共同探讨中国文化元素—篆刻。

提问:这一标志来自什么设计元素?答:中国的书法和篆刻篆刻的起源:据「汉书祭祀志」载:远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便盛于秦,两汉大量普及。

什么是篆刻:”篆”,是在印面上篆写印文,“刻”是用刀子刻凿和制作,篆刻是用刀法在印面上展现书法美刻印章称为治印,治印多为篆字,故称为篆刻。

篆刻要求书法、章法、刀法三方面的完美与巧妙的结合。

2、篆刻的用途及分类。

古代在印面上刻着官阶或姓名来佩带,作为取得对方信任的标志,流传至今,仍保持了它从属性的用途,如取款,写证明必加盖公、私章等。

印章作为一种辅助艺术运用在绘画、书法等艺术上,或用来说明主题内容、作者姓名、创作年月、收藏者等,或用来增加画面构图完整,成为世态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常把篆刻、书法、绘画相提并论,称它们为“金石书画”。

一幅好的国画作品,要求诗、书、画、印四绝。

①印章从印文制作看:有白文印(即阴刻)和朱文印(阳刻)、肖形印等。

(看图)②从印章盖在书画作品的位置上看:又可分为名章(姓名、别号、地名、年龄印均盖在靠者姓名的下面或后面)、闲章(如诗句、成语、吉语、肖形图案等,均盖在作品的上首或下角)。

2020新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方寸之间》精品教案

2020新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方寸之间》精品教案

《方寸之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篆刻的历史,种类和特点。

2、认识阳刻和阴刻的手法,了解朱文和白文。

3、了解篆刻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书法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对篆刻的欣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书法作品与篆刻作品对比分析
问:这两种艺术形式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学生:……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新课教授
1.什么是篆刻?
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篆刻。

2.篆刻艺术的历史,历代篆刻作品欣赏。

秦朝古印:讲解其历史和特点。

汉印:讲解其历史和特点。

3.篆刻艺术的特点:在较小的面积内,运用汉字独特的造型,对笔画加以虚实轻重的组织、进行丰富的艺术变化。

4.阳刻作品与阴刻作品比较分析,找出不同点。

5.基本步骤介绍:
①直接反写
②水印翻稿
③刀刻
④印
6.印章的品类欣赏:名章作品、闲章作品、肖形章。

7.印面的分布与组织欣赏。

三、作业布置
从以下作业中任选一个作业:
从课本中找两方印章临摹,要求一朱一白。

从老师提供的篆体字中集字,来设计一方印章。

四、作业欣赏。

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5课 方寸之间教学设计 湘美版

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5课 方寸之间教学设计 湘美版

《方寸之间》教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初步感受篆刻独特的美。

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做事细心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体会篆刻乐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篆刻独特的美,篆刻的治印步骤及基本用刀方法,。

教学难点:篆刻的治印过程布局和刻刀使用。

教学内容: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组织听讲情绪。

二、引入新课1、学生进行小表演导入。

2、师:刚才两位同学表演很出色,大家很开心。

在一幅传统的中国画中,都把诗、书、画、印结合起来。

把几种艺术融为一体,给人以更多的审美享受。

因此,古代文人墨客将诗、书、画、印并称四绝。

诗、书、画、印融于一体,是中国绘画独有的表现方式。

在诗书画印这四绝当中,你不太熟悉的是那一种。

我们大多数人对印章了解就是街上的刻章店,今天,让我们从一方印章的小小方寸之间,对篆刻这门独特的艺术做个初步了解。

三、讲授新课师: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

出示作品:古代的书画家大都以印章来标记自己的作品,经过两千多年的积累和发展,篆刻逐渐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刚刚我们看到的表演中,古代文人的印章给自己的作品作标记,版权独有,如假包换,还能协调作品的画面构图,还有“抬色”的作用。

怎样欣赏篆刻作品呢?它究竟有哪些独特的美?让我们体会篆刻之美。

章法之美:字的安排,大小,笔划疏密,形成绘画构图一般的形式美。

书法之美:篆刻不是用刀描字,如写书法,意在笔先。

金石之美:刀痕美,也称“刀味”,线条的平滑或粗糙使印面产生独特美感。

师总结:篆刻艺术是章法、书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绘画布局,又有书法笔意,更有生动的刀法。

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印章种类: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身份的象征闲章指镌刻姓名、职官等以外的印章。

一般为诗句、格言、名言警句肖形章既可以图画的形式入印,也可以图画文字并存的形式出现,还可以抽象化的图案形式出现,内容应有尽有,无所不包。

湘教版美术八下第三课《方寸之间》word教案

湘教版美术八下第三课《方寸之间》word教案

湘教版美术八下第三课《方寸之间》word
教案
绘画,雕刻于一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标志性;具有传承和纪念的作用。

)
2、学生分组讨论:篆刻的起源、分类和制印的过程,并
总结出关键点。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篆体字的独特魅力,同时介绍篆刻刀、篆刻石、印泥等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4、学生进行篆刻练,教师结合小组评价和提问法等方式
进行评价。

5、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篆刻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
要地位,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

生,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研究。

在课堂中,老师不应该只是讲述知识,而是应该通过互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比较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研究中来。

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够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当然,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难点。

比如,学生之间的合作默契可能不够,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有限等。

但是,只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

总之,合作式研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让学生在XXX同成长。

初中美术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方寸之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方寸之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方寸之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橡皮进行篆刻作品创作。

3. 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诚信意识。

2学情分析
荆山楚源之地,取先贤熊绎之名为我校名。

地方课程资源丰富,学校因地制宜注重传统文化教育。

学生耳闻目染,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学习基础,也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篆刻艺术有浓厚的兴趣。

3重点难点
1.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2.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4教具准备
刻刀、橡皮、绘图铅笔、宣纸、印泥等
5教学方法
游戏激趣法、示范引导法、练习法。

6教学过程
6.1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简洁导入,媒体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明确目标。

2【活动】(二)自主预习,初步感受。

初中美术《方寸之间.》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方寸之间.》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五课《方寸之间》教案的艺术性。

印章的品类欣赏:名章作品、闲章作品、肖形章展示印章图片一方刻诗词,一方刻姓名,一方刻的是图案。

篆刻的品类多种多样,但从它的用途上来分主要分为:名章、闲章、肖形章。

名章就是以姓名为内容入印,闲章主要是以诗词、警句格言等入印,肖形章以图案入印。

6、多样的刀法:切刀法、冲刀法、切冲结合播放欣赏视频再次展示执刀方法图片7、篆刻的章法篆刻的章法术语“分朱布白”,指的是印面的布局和经营位置。

章法贵在气、势、情韵皆备,讲求虚实疏密各得其宜,统一中有变化,追求和谐。

5、尝试不同刀法序印章文字顺篆刻常用章法要领:平正端倪、虚实相间、刚柔巧拙、穿插离合。

8、治印基本步骤介绍:①打磨石料②写印稿;③印稿上石;④镌刻;⑤修改调整;6、交流、归纳步骤。

⑥钤印。

三、尝试表现作业要求:请同学们拿出作业本,临写课本29-30 页或大屏幕上的任一闲章或肖形章作品完成后并上交。

四、课堂反馈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并进行自我评价。

2、请其他学生说说:你喜欢哪个印章?为什么?3、教师归纳总结肯定。

五、课堂拓展1、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运用简单图案刻制肖形章,你有哪些收获?2、篆刻艺术常常体现在书画上面。

诗、书、画、印四体合一是我们中国绘画一个非常大的特点。

学生按照作业要求进行篆刻阴刻的方法。

学生交流评价。

上面的这幅作品是《五牛图卷部分》,它的上面盖了很多的印章。

《五牛图卷》是唐朝韩滉的名画,但这副图在1900 年的时候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被劫到了国外,到了1950 年才由国家出重金收回。

大家想想看,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多么重要啊,要不然连自己的国宝也保护不了。

六、课堂总结及课后安排我们下节课要学习文字章的刻制及章法,请同学们课后准备必要的工具,以及用工具书查找自己名字的篆书写法。

七、课后反思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 ------- 篆刻了解甚少,所以关于篆刻的材料和章法必须讲解和示范。

湘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5课-方寸之间-备课教案

湘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5课-方寸之间-备课教案

湘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5课-方寸之间-备课教案初中美术备课(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备课人:课题第5课《方寸之间》授课时间第周课型造型·表现课时总共2课时授课班级教学内容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在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方法与过程目标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课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本课难点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教学内容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第1课时课堂教学设计过程教学程序教学过程媒体运用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20xx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采用的就是咱们中国印章的形式,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篆刻艺术的方寸之间,感受篆刻艺术的魅力。

媒体课件二、讲授新课: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

书法与篆刻是中国艺术的孪生姐妹。

古代文人将诗、书、画、印并称四绝一、印章的品类名章 (<<白石>>、<<文彭之印>>、<<文征明印>>)闲章(<<江山风月>>、<<乘长风破万里浪>>、<<大吉>><<玉树临风>>)肖形章(<<虎>>、<<鹿>><<人与鸟>>)二、印章的形式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三、治印的过程1、写印稿2、印稿上石A、直接反写B、水印上稿3、镌刻(冲刀法、切刀法)、这一步可以课后完成4、修改媒体课件。

三、主动参与,学作画:要求:选用宜于雕刻的材料,尝试临刻自己喜欢的篆刻作品。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媒体课件。

四、作品展示: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作业与课堂评价【课后活动】查找自己名字的篆字写法板书设计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教学回顾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觉孩子们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接触太少,特别是篆刻这门艺术形式。

2020新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方寸之间》教案

2020新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方寸之间》教案

《方寸之间》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书法和篆刻教案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和篆刻的兴趣,了解我国书法、篆刻的起源和类别,使他们受到书法、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篆刻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懂得治印的基本技法与步骤。

教学重点: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教学难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作为讨论,共同探讨中国文化元素—篆刻。

篆刻的起源:据「汉书祭祀志」载:远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便盛于秦,两汉大量普及。

什么是篆刻:”篆”,是在印面上篆写印文,“刻”是用刀子刻凿和制作,篆刻是用刀法在印面上展现书法美刻印章称为治印,治印多为篆字,故称为篆刻。

篆刻要求书法、章法、刀法三方面的完美与巧妙的结合。

二、篆刻的用途及分类古代在印面上刻着官阶或姓名来佩带,作为取得对方信任的标志,流传至今,仍保持了它从属性的用途,如取款,写证明必加盖公、私章等。

印章作为一种辅助艺术运用在绘画、书法等艺术上,或用来说明主题内容、作者姓名、创作年月、收藏者等,或用来增加画面构图完整,成为世态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常把篆刻、书法、绘画相提并论,称它们为“金石书画”。

一幅好的国画作品,要求诗、书、画、印四绝。

印章从印文制作看:有白文印(即阴刻)和朱文印(阳刻)、肖形印等。

(看图)从印章盖在书画作品的位置上看:又可分为名章(姓名、别号、地名、年龄印均盖在靠者姓名的下面或后面)、闲章(如诗句、成语、吉语、肖形图案等,均盖在作品的上首或下角)。

边款,阴刻在印章的一边,好像画上题诗文款志一样,可以记录制作年代,作者情感和作者姓名。

三、设计印稿章法篆刻:设计印稿时首先应从章法上重点考虑,如印文的内容包含几个字,字与字之间笔画的多少,疏密关系的对比,根据印面的形状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排列方法、印文怎么样布局都需要精心设计。

在设计当中,既要照顾全局的和谐、平衡、又要考虑局部在分朱布白时字与字之间相互呼应、联络的关系,要学会在自然错落、似不平衡的空间对比当中去寻找空间美感。

新湘教版八下5、《方寸之间》教案

新湘教版八下5、《方寸之间》教案

初中美术备课表八年级下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程序教学活动设置媒体运用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四、巩固提高:五、印稿展示:画艺术中占有非常的重要地位。

1、教师提问题:①看完北京奥运会会徽,印章为什么又称为篆刻?(顾名思义,印章大部分采用篆书,先写后刻。

) ②印章的特点?学生回答:(融书法,刀法,章法为一体的独有民族风格。

)教师讲述:印章在书画作品当中是否随意盖的那?(学生回答:不是)是的,不同的印章有不同的意思,也有不同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章法。

我们来学习印章的分类。

2、课件展示:欣赏部分印章①内容:名章,闲章,肖形印活动一:学生对出示的图片分组讨论分类。

②格式:朱文(阳文)(解释什么是朱文)例:出示小草:工整细致的线条,给人以婉转流畅的感觉白文(阴文)(解释什么是白文)例:兰而生芳:刀法挺进,势如破竹,有意无意地破边使印面产生古朴苍劲的效果。

活动二:学生对出示的图片分组讨论分类。

注意:印章中边款的特点和作用。

制印步骤:①打磨石料和刻刀(注意打磨方法)②制稿:直接反写,水印翻稿。

(拷贝,套模等)③印稿上石。

④镌刻。

(刀法:⑴冲刀:顺着运刀方向一起一伏地切去,这样运刀十分稳健准确,不易造成石材大面积破裂。

⑵切刀:顺势将刀推进,指腕齐力,注意气势,收放自如。

)小结:切、冲刀法在镌刻中常常兼而有之、灵活变化。

⑤修改。

(不光是字体的修改,还有残边,有意无意的破边产生古朴苍劲的效果。

最后要用毛刷扫渣。

)钤印(印面印泥均匀而有厚度,印盖纸面力度均匀、平着提起)媒体课件篆书、隶书、与相应字体的篆刻作品名章、闲章、肖形印举例媒体课件展示切刀、冲刀方法的图示,钤印方法的图示投影仪展示。

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方寸之间》

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方寸之间》

xx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方寸之间》教课设计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掌握简单的篆刻知识。

可以初步掌握篆刻的方法技巧。

过程与方法:可以在试试治印的着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术。

可以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改正或许设计印稿。

感情、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可以从篆刻得学习和实践中试试领会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艺术共性,喜欢中国传统艺术。

教课重难点:要点:掌握篆刻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难点:不一样章法的虚实疏密对照所产生的不一样成效。

教课过程:一、导入播放《 xxxx飞舞的 xx》宣传片。

发问:为什么要用印章形式的图形作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表现了我国如何的传统文化?印章对中国人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印章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

印章是个人身份的象征和个人承诺的保证。

因此,“中国印”最能反应出中国文化和我们的民族精神。

二、基本知识1、印章的专业术语?篆刻:初期的印章多数采纳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

篆刻融书法、章法、刀法为一体,在较小的面积内,利用汉字优美独到的造型,对笔划加以虚实轻重的组织变化,进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成了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

2、书法与篆刻的关系传统以为,篆刻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

篆刻自己是一门与书法亲密联合的艺术。

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师傅刻得印章的根本差别在于“写”。

前者讲究章法篆刻,后者靠描,不讲究章法,刻出的印必定十分僵板。

初学者重刻轻写,往旧事半功倍。

3、xx 介绍印纽——xx 上方的装修边款——刻印以后埋在印章左侧刻上作者字号,刻制年代等谓之边款或具款。

印面4、印章种类依据用途来分,分为三类:名章:刻姓名闲章:诗词格言、成语警语为内容。

钤于书画作品之上,延长主体之用。

xx:以图形入 xx。

同时赏识印章,认识阴刻、阳刻。

三、认识治印的基本步骤和技术要求1、设计图稿(以xx 为例学习)要求:简短大方、特点突出、注意构图、表现出阴刻阳刻。

初中美术_《方寸之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方寸之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方寸之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5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教学从了解篆刻入手,重点了解篆刻艺术的产生和应用,并借助橡皮体验篆刻艺术,为自己设计一方篆刻印章。

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前提下,注意情境教学、注意作品范例的多元化,注意融会贯通。

二、教学目标­对篆刻艺术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能够辨识不同表现类型的印章。

­能够借助橡皮雕刻治印,通过尝试掌握篆刻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合理的运用章法。

­在篆刻的学习实践中,能够了解篆刻艺术的涵义,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篆刻艺术的产生、应用与书法的关系。

了解篆刻的刻印方法。

难点:能够合理的运用布局章法设计制作一方篆刻印章。

四、教学准备教师:课件ppt、教师刻制印章学生:5*5橡皮砖、硫酸纸、学生姓名的篆书写法、铅笔、橡皮、绘画本《方寸之间》学情分析本课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5课。

篆刻艺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

它将书法和镌刻相结合,用印章这种特定形式,融万千气象与方寸之间。

作为国粹之一,学生对这门传统艺术了解甚少,对在方寸之间的石质等材料上执刀刻印更是陌生,因而需要从感性到理性、从易到难、从基本知识到基本技能等方面进行逐步引导。

因为传统的篆刻需要刻刀、印石、印床等工具才能完成,工具较多,工序繁琐。

结合学生第一次接触篆刻,所以选用比较易操作的橡皮进行篆刻初体验。

本次教学安排三个课时完成:课时一,了解橡皮雕刻的刻法、刀法,以及基本工具(例如:硫酸纸)的使用。

课时二,了解篆刻基本知识、刻印方法、布局章法等内容,借助橡皮体验篆刻。

课时三,对学生设计制作的篆刻印章进行集中展示和逐一评价。

录像展示的是二课时内容。

教学设计中充分给学生以表现的平台和思维的空间,通过启发式教学,选用比较直接易接受的小小问答题的形式,逐步引导赏析篆刻艺术的魅力、探究篆刻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和借助橡皮进行篆刻制作的具体实践,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艺术的热爱,能够感受到身上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沉甸甸的责任。

初中美术_5、《方寸之间》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5、《方寸之间》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5、《方寸之间》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程序教学活动设置媒体运用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四、巩固提高:五、印稿展示:画艺术中占有非常的重要地位。

1、教师提问题:①看完北京奥运会会徽,印章为什么又称为篆刻?(顾名思义,印章大部分采用篆书,先写后刻。

) ②印章的特点?学生回答:(融书法,刀法,章法为一体的独有民族风格。

)教师讲述:印章在书画作品当中是否随意盖的那?(学生回答:不是)是的,不同的印章有不同的意思,也有不同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章法。

我们来学习印章的分类。

2、课件展示:欣赏部分印章①内容:名章,闲章,肖形印。

活动一:学生对出示的图片分组讨论分类。

②格式:朱文(阳文)(解释什么是朱文)例:出示小草:工整细致的线条,给人以婉转流畅的感觉。

白文(阴文)(解释什么是白文)例:兰而生芳:刀法挺进,势如破竹,有意无意地破边使印面产生古朴苍劲的效果。

活动二:学生对出示的图片分组讨论分类。

注意:印章中边款的特点和作用。

制印步骤:1、打磨石料和刻刀(注意打磨方法)2、制稿:直接反写,水印翻稿。

(拷贝,套模等)3、印稿上石。

4、镌刻。

(刀法:⑴冲刀:顺着运刀方向一起一伏地切去,这样运刀十分稳健准确,不易造成石材大面积破裂。

⑵切刀:顺势将刀推进,指腕齐力,注意气势,收放自如。

)小结:切、冲刀法在镌刻中常常兼而有之、灵活变化。

5、修改。

(不光是字体的修改,还有残边,有意无意的破边产生古朴苍劲的效果。

最后要用毛刷扫渣。

)6、钤印(印面印泥均匀而有厚度,印盖纸面力度均匀、平着提起)媒体课件篆书、隶书、与相应字体的篆刻作品名章、闲章、肖形印举例媒体课件展示切刀、冲刀方法的图示,钤印方法的图示投影仪展示5、《方寸之间》学情分析学生都是初次尝试镌刻印章,提倡首先统一使用切刀法,教材上镌刻的方式有两种选择,实践证明:切刀的方式更加易于掌握,也更加具有安全保证。

为了保证刻制的安全与简便,尝试刻制活动中使用的篆刻材料可先选择石膏材料或橡皮。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方寸之间》说课稿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方寸之间》说课稿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方寸之间》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在八年级美术下册中,《方寸之间》是一个重要的篇章。

此篇章主要介绍了在有限的方寸之间创作美术作品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学习此篇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平面构图和色彩运用的基本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二、教学目标1.了解方寸之间的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2.掌握平面构图的基本原则,包括对称、平衡、重心等;3.学习色彩运用的基本原理,包括色彩搭配、明暗对比等;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5.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构图和色彩运用的基本原理;2.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思考方寸之间的重要性和美术创作中的意义。

2. 知识讲解(15分钟)•平面构图基本原理:–对称:指元素在画面中呈现相对均衡的一种形式。

教师可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向学生讲解对称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平衡:指画面中各部分的视觉重量均衡分布的一种状态。

教师可以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向学生讲解平衡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重心:指画面中元素的视觉重心位置,是平面构图中重要的考虑因素。

教师可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向学生讲解重心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色彩运用的基本原理:–色彩搭配:指在画面中合理运用色彩,营造出和谐统一的感觉。

教师可以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向学生讲解色彩搭配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明暗对比:指画面中明暗色调的对比,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教师可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向学生讲解明暗对比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3. 实践操作(3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的平面构图和色彩运用的基本原理,在指定的画纸上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进行表达,并尽量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

4. 作品展示和点评(10分钟)学生将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相互点评。

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表现,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赞赏和指导,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创作中不断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
一.什么叫“分朱布白”
1.“分朱布白”是篆刻术语
2.是指印面的布局和经营位置: 章法贵在气、势,情韵皆备,讲求虚实疏密各得其宜,统一中求变化,追求和谐美。
媒体课件
二、讲授新课:
了解印章字序的分布
媒体课件。
三、主动参与,学作画:
1.平正端倪:文字结构、笔画繁简适度,粗细合宜,间隙停均,力求端正大方。
四、作品展示: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来自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作业与课堂评价
【课后活动】
查找自己名字的篆字写法
板书设计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教学
回顾

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觉孩子们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接触太少,特别是篆刻这门艺术形式。通过接触,同学们大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都跃跃欲试。虽然受到工具材料的限制,但同学们还是制作出了一些效果较好的作品。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多接受民族传统艺术的熏陶,提升艺术品位。
初中美术备课(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
备课人:金锦达
课题
第5课《方寸之间》
授课时间
第 周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总共2课时
授课班级
教学内容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了解西方绘画的历史发展,对比传统与现代的西方绘画风格与技法。
方法与过程目标
把握一些现代派绘画 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了解现代绘画的艺术语言。
情感与态度目标
二、印章的形式
朱文(阳文)
白文(阴文)
三、治印的过程
1、写印稿
2、印稿上石
A、直接反写
B、水印上稿
3、镌刻(冲刀法、切刀法)、这一步可以课后完成
4、修改
媒体课件。
三、主动参与,学作画:
要求:选用宜于雕刻的材料,尝试临刻自己喜欢的篆刻作品。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
媒体课件。
媒体课件
二、讲授新课:
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
书法与篆刻是中国艺术的孪生姐妹。
古代文人将诗、书、画、印并称四绝
一、印章的品类
名章 (<<白石>>、<<文彭之印>>、<<文征明印>>)
闲章(<<江山风月>>、<<乘长风破万里浪>>、<<大吉>><<玉树临风>>)
肖形章(<<虎>>、<<鹿>><<人与鸟>>)
例:《山中白云》、《跋扈将军》
四、展评作品:
学生结合相关资料进行创作。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评价,协助解决问题。
作业与课堂评价
以警句,成语或姓名内容治印
板书设计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教学
回顾

反思
本课重点
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本课难点
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教学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第1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媒体运用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采用的就是咱们中国印章的形式,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篆刻艺术的方寸之间,感受篆刻艺术的魅力。
初中美术备课(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
备课人:金锦达
课题
第5课《方寸之间》
授课时间
第 周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总共2课时
授课班级
教学内容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在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方法与过程目标
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虚实相间:把握好线条实体和空白间隙,两者间的疏密关系
3.刚柔巧拙:(刚柔相济,巧拙粗生)刚与粗、挺、拙等关联,柔与纤、曲、巧等关联
刚强过头:狂、燥、乱,软弱过头:媚、俗、薄
4. 穿插离合:文字相互交错延伸,打破范围界限,也可整体单字拆离开与临近字粘合,制造出朱白疏密的特殊效果。
例:《问梅消息》
例:《破荷亭》
能够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对物象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够初步建立以发展和辩证的眼光认识、品评美术作品的审美观念。
本课重点
西方现代主义画派的特点与传统主义画派的区别。
本课难点
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对物象的感受。
教具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第2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媒体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