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历史全国卷1-选修一-考试试题整理汇编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1)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
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
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
币值混乱、影响流通。
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
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度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
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
(9分)【答案】(1)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
(6分)(2)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9分)【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即可,材料信息“这(铸造开元通宝)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等可归纳为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等。
第(2)问“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材料信息“‘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
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
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可归纳出“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等。
2024年高考新课标卷历史真题(含答案)
2024年高考新课标卷历史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
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
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早期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早期D.新石器时代晚期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与能”。
不认同这一理念的学派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3.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
“禅让”反复出现()A.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B.放弃了血缘世袭传统C.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D.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4.下表所列史书皆涉及南宋初年与金朝关系,研讨这一问题,首先应信重的是()A.《宋史》B.《三朝北盟会编》C.《建炎以来系年要录》D.《宋史纪事本末》5.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
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6.下表是清末新军第九镇、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
这可用于说明新军()A.抵制了列强入侵B.导致了军阀势力扩大C.引发了军阀混战D.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7.公元前5世纪,波斯的一份契约记载,有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另一份契约记载,商人将份地、农具和种子等租给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
2024-2025学年人教新课标选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353
2024-2025学年人教新课标选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35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是《史记》中对商鞅变法的描述,其中体现了经济制度转型的是A.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B. 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C.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D.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2、戊戌变法对于我国近代教育事业的贡献是A. 首创了专业技术教育B. 废除了科举取士制度C. 开始组织官派留学教育D. 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3、下图反映的是梭伦任首席执政官后人民焦急等待他宣布改革法令的史实,你认为他所宣布的第一项法律制度是A. 遗嘱法B. 财产等级制度C. 解负令D. 建立“四百人会议”4、将雅典引上民主轨道的是()A. 伯利克里B. 克里斯提尼C. 梭伦D. 屋大维5、“1926年的时候,国民党突然变得强大起来,它不仅办起了军校,还打败陈炯明,基本上统一了两广地区。
”这主要是由于当时A. 国民党凝聚了主要革命力量B. 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C. 国民党得到了英美国家支持D. 军阀混战提供了发展契机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6、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1)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发展和完善:公元前5世纪,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
三、材料分析题(共7题,共14分)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以关中为腹心,朝廷消费浩大,物产不足供应,不得不依赖江南漕运。
安史乱后中原残破,赋入甚微,而运河又因战乱失修,运输成本大增,运量大降。
代宗初即位时,长安斗米价至千钱,宫中无隔夜之粮,郊农搓谷穗以输官。
历史选修一考试试卷
历史选修一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统一度量衡D. 以上都是2. 唐朝的“贞观之治”是指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3. 以下哪项不是明朝洪武年间的改革措施?A. 废除丞相制B. 建立东厂C. 推行科举制度D. 建立锦衣卫4. 清朝乾隆时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主要针对哪个国家?A. 英国B. 法国C. 美国D. 葡萄牙5. 辛亥革命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行的政体是什么?A. 君主立宪制B. 共和制C. 联邦制D. 独裁制...(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6.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_______。
7.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_______政策。
8. 唐朝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中,最高级别的考试是_______。
9. 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共进行了_______次远航。
10.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首任临时大总统是_______。
...(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宋朝的商业发展情况。
12. 清朝末期,中国面临的主要外部威胁有哪些?13. 论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5. 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意义。
五、材料分析题(共30分)16.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明朝海禁政策的背景、实施过程及其对明朝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一:《明史·食货志》记载,明朝初期,由于海寇频繁,朝廷实行了海禁政策,禁止民间私自出海贸易。
材料二:《明史·列传》记载,海禁政策导致沿海地区经济萧条,民间怨声载道,但朝廷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坚持实行海禁政策。
六、作文题(共30分)17. 以“历史与现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谈谈你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
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附答案
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以下哪项是半坡原始居民的主要生产工具?()A. 石器B. 骨器C. 陶器D. 铜器答案:B2. 商朝的首都叫做什么?()A. 镐京B. 亳C. 阳翟D. 安阳答案:D3.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主要原因是()A. 土地兼并B. 奴隶制度瓦解C. 分封制度崩溃D. 铁器牛耕的推广答案:D4. 以下哪项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创设县制B. 分封制C. 推行井田制D. 废除私田制答案:A5. 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的?()A. 董仲舒B. 韩愈C. 柳宗元D. 王安石答案:A6. 以下哪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A. 国家分裂B. 女性地位提高C. 宗教信仰自由D. 封建制度确立答案:A7. 唐朝时期的“府兵制”改革是谁提出的?()A. 李世民B. 李治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A8. 北宋时期的“庆历新政”是由谁发起的?()A. 范仲淹B. 欧阳修C. 王安石D. 司马光答案:A9. 明朝中叶以后,手工业领域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体现了()A. 封建制度的衰落B. 资本主义萌芽C. 重农抑商政策D. 开中制答案:B10.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结束?()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抗日战争胜利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60分)11.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董仲舒对策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材料二: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董仲舒对策曰:“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年之后,宜有成效。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2)根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哪项建议?(2分)(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主张和建议的影响。
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附参考答案)
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1. 以下哪项是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A. 增加商业税B. 实行均田制C. 发展官营手工业D. 推行“一条鞭法”参考答案:A2. 下列哪项史实标志着我国进入封建社会?A. 西周分封制B.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C. 秦始皇统一六国D.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参考答案:B3. 以下哪项是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改革?A. 推行县制C. 设立州刺史D. 推行“一条鞭法”参考答案:C4. 以下哪项是唐朝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A. 开疆拓土B. 实行科举制C. 发展海上丝绸之路D. 推行均田制参考答案:C5. 以下哪项是明朝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A. 市场交易繁荣B. 资本主义萌芽C. 实行“一条鞭法”D. 推行摊派制参考答案:B6. 以下哪项是清朝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B. 设立军机处C. 推行摊派制D. 实行均田制参考答案:B7. 以下哪项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特点?A. 和亲政策B. 民族歧视政策C. 民族融合政策D. 民族分裂政策参考答案:C8. 以下哪项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途径?A. 驼队丝绸之路B. 海上丝绸之路C. 遣唐使D. 郑和下西洋参考答案:B9. 以下哪项是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主要表现?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洋务运动D. 戊戌变法参考答案:A10. 以下哪项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端?A. 辛亥革命B. 戊戌变法C. 洋务运动D. 五四运动参考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计60分)11.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地方设置十三州部,每州设一个刺史,以监察地方。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5分)(2)分析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意义。
初中历史选修1-1综合测试题(内含详细答案)
初中历史选修1-1综合测试题(内含详细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事件中,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农业革命”的是:A) 安达曼海安瓦达岛出土的稻谷遗存B) 苏美尔的灌溉农业C) 剑桥大学的考古学家的发现D) 美洲的玉米史前种植正确答案:A2. 隋炀帝修建的运河是连接:A) 北海和南海B) 黄河和长江C) 长江和珠江D) 黄河和珠江正确答案:B3. 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工人运动是:A) 列强侵略中国后工人的抗议B) 上海广东一带的纱厂工人罢工C) 青年学生倡导的工人权益D) 中国组织的统一行动正确答案:B二、判断题1. 公元前221年,秦王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正确答案:正确2. 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丝绸之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正确答案:正确3.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爱国运动。
正确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形式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答: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形式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代使用的一种文字形式,主要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
它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4世纪,是中国文字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甲骨文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字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简述长城的作用和历史意义。
答:长城是古代中国人修建的一道巨大的防线,主要用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它起到了保护边疆安全、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
长城不仅具有军事防御功能,还具有宣示国威和文化交流的意义。
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建筑工程之一,长城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
四、解答题1. 西方文化是如何传入中国的?请谈谈对中西文化交流的看法。
答: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西方之间进行了大量的商品和思想的交流。
从西方传入的文化元素包括宗教、科学、艺术等,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对于中西文化交流,我认为它是一种相互借鉴和双赢的关系。
通过和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吸收了许多新的思想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历史考试试题(附答案)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历史考试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1. 以下哪项不是夏、商、西周时期的特点?A. 分封制度B. 铁器的使用C. 农业的发展D. 宗法制度答案:B2. 下列哪项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A. 周公旦变法B. 李悝变法C. 百家争鸣D. 荆轲刺秦王答案:B3. 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是指:A. 排斥儒家以外的其他学派B. 推崇儒家思想为唯一合法学说C. 禁止民间传播儒家经典D. 取消其他学派的地位和影响答案:B4. 以下哪个朝代的土地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C5. 以下哪项不是唐代文化繁荣的表现?A. 道教的发展B. 儒家思想的复兴C. 佛教的兴盛D. 科举制度的完善答案:B6.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北宋灭亡?A. 靖康之变B. 岳飞被害C. 金兵攻破南京D. 辽朝灭亡答案:A7. 明朝中叶以后,以下哪项现象逐渐明显?A. 资本主义萌芽B. 农业生产过剩C. 手工业发展缓慢D. 商业萧条答案:A8. 以下哪个事件是清朝民族关系恶化的标志?A. 三藩之乱B. 顺治皇帝去世C. 雍正皇帝即位D. 乾隆皇帝南巡答案:A9.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束?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抗日战争胜利D. 解放战争胜利答案:A10. 以下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取得的重大成就?A. 土地改革B. 社会主义改造C. 大跃进D. 改革开放答案:C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11. 简述秦朝统一六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
答案:秦朝统一六国后,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三公九卿,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经济上推广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文化上推行焚书坑儒,统一思想,强化了国家意识形态。
12. 简述唐朝盛极而衰的原因。
答案:唐朝盛极而衰的原因有:政治上,官僚腐败,科举制度弊端逐渐显现;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扩大;军事上,边疆战事频繁,国防压力增大;民族关系上,民族矛盾尖锐,边疆民族势力逐渐崛起。
高考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大一轮复习配套练习:选修1-1 含解析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诚然,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和贫苦的自由民都不致各走极端,是古典思想家们的政治信条。
因此,他们对“贫富有所协调”的理论构想,并非为了最终消灭穷人或富户,而是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1)为“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梭伦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2)通过梭伦改革,其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是否达成,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梭伦改革。
(1)根据所学知识,梭伦为“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采取的措施包括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鼓励发展工商业等。
(2)第一小问是否达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回答达成,也可以回答未达成,关键是要史论结合地说明;第二小问说明,若回答“是”,可从财产等级制度打破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赋予平民以参政机会,缓和社会矛盾,促成社会平衡的角度分析;若回答“否”,可从改革的制度仍然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未能实现真正的平衡的角度说明。
答案:(1)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鼓励发展工商业。
(2)示例一:是。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既赋予了平民以参政机会,又保留了贵族的既得权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成了社会平衡。
示例二:否。
以财产等级取代血缘等级,仍然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未能实现真正的平衡。
(以上两种观点任答其一即可。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
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注:即雅典地区)上的主要问题。
——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材料二(商鞅变法)按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或十万顷的标准,以县为单位计算出土地总面积,除去山泽道路邑居,其余的耕地按良田一夫百亩的标准授予农民。
选修一历史试题及答案
选修一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 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 汉朝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D. 唐朝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答案:A2. 以下关于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春秋时期铁器广泛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B. 战国时期出现了“市”的概念,商业活动开始兴盛C. 汉朝实行“均田制”,土地分配更加公平D. 唐朝时期,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答案:D3. 以下关于古代中国文化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儒家思想在汉朝成为官方意识形态B. 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C. 道教在唐朝时期成为国教D. 宋朝时期,理学成为儒学的新发展答案:C4. 以下关于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汉朝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B.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遣唐使来华学习C. 宋朝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上贸易十分繁荣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关于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战国时期,出现了《周髀算经》,标志着数学的发展B. 汉朝时期,张衡发明了地动仪,用于地震的预测C. 唐朝时期,孙思邈撰写了《千金方》,是医学的重要著作D. 宋朝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答案:C6. 以下关于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汉朝时期,司马迁撰写了《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 唐朝时期,杜甫被誉为“诗圣”,其诗歌反映了社会现实C. 宋朝时期,苏轼是著名的词人,开创了豪放派词风D. 以上都是答案:D7. 以下关于古代中国民族关系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汉朝时期,匈奴被汉朝击败,部分南迁B. 唐朝时期,吐蕃与唐朝建立了和亲关系C. 宋朝时期,辽、金与宋朝长期对峙D. 元朝时期,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答案:D8. 以下关于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汉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重视礼仪教育B.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得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C. 宋朝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D. 以上都是答案:D9. 以下关于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秦朝时期,实行严刑峻法,以法家思想为指导B. 汉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法律的基础C. 唐朝时期,律法体系完备,以《唐律疏议》为代表D. 宋朝时期,法律更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答案:B10. 以下关于古代中国宗教信仰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汉朝时期,道教成为官方宗教B. 唐朝时期,佛教与道教并重,相互影响C. 宋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趋势明显D. 以上都是答案:C11. 以下关于古代中国军事制度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秦朝时期,实行征兵制,兵农合一B. 汉朝时期,实行募兵制,兵农分离C. 唐朝时期,实行府兵制,兵农合一D. 宋朝时期,实行禁军制,强化中央对军队的控制答案:C12. 以下关于古代中国教育制度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秦朝时期,实行私学,重视儒家教育B. 汉朝时期,设立太学,培养官员C. 唐朝时期,设立国子监,作为最高学府D. 以上都是答案:D13. 以下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秦朝时期,铁器广泛使用,手工业发展迅速B. 汉朝时期,丝绸业发达,丝绸之路开通C. 唐朝时期,瓷器业发展,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D. 宋朝时期,棉纺织业兴起,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答案:A14. 以下关于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秦朝时期,实行均田制,土地分配更加公平B. 汉朝时期,铁犁牛耕的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C. 唐朝时期,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15. 以下关于古代中国城市建设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秦朝时期,咸阳城规模宏大,是当时的政治中心B. 汉朝时期,长安城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C. 唐朝时期,洛阳城成为东都,与长安并称“两京”D. 宋朝时期,开封城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商业繁荣答案:D16. 以下关于古代中国货币制度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秦朝时期,实行统一货币,以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B. 汉朝时期,实行五铢钱,成为主要流通货币C. 唐朝时期,实行开元通宝,是最早的纸币D. 宋朝时期,实行交子,是最早的纸币答案:B17. 以下关于古代中国水利工程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秦朝时期,修建了都江堰,解决了成都平原的灌溉问题B. 汉朝时期,修建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C. 唐朝时期,修建了大运河,连接了南北水系D. 宋朝时期,修建了京杭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答案:D18. 以下关于古代中国外交关系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秦朝时期,与匈奴建立了和亲关系B. 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C. 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取经,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D. 以上都是答案:D19. 以下关于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秦朝时期,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B. 汉朝时期,汉赋是文学的重要形式C. 唐朝时期,壁画艺术发展,敦煌莫高窟是代表D. 宋朝时期,山水画成为绘画的主流答案:D20. 以下关于古代中国社会变革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秦朝时期,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 汉朝时期,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C. 唐朝时期,实行两税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D. 以上都是答案:D二、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2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全国1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1卷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秦朝建立后,为巩固统一,规定在全国“车同轨”“书同文”。
这表明秦朝A. 以法家思想为治国理念B. 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C. 以道家思想为治国理念D. 以墨家思想为治国理念答案:A2.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实行郡县制C. 开疆拓土,加强边防D. 推行均田制答案:A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实行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削弱了士族势力D. 以上都是答案:D4. 宋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A. 市集的繁荣B. 纸币的广泛使用C. 手工业的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5. 明朝时期,海禁政策的实施对中外交流产生了哪些影响?A. 加强了中外交流B. 限制了中外交流C. 促进了海外贸易D. 以上都不是答案:B6. 清朝康熙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实行科举制度B. 推行“摊丁入亩”C.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答案:D7.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哪些变化?A. 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B. 从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D. 从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B8.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B. 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 以上都是答案:C9.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A. 提倡民主与科学B. 反对封建礼教C. 提倡白话文D. 以上都是答案:D10.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A. 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结束C.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D. 以上都是答案:D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实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 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C.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有哪些?A.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B.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C.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D. 以上都是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含答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
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2.(4分)如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
该作品体现了()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3.(4分)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
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
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4.(4分)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
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5.(4分)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
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所示。
表《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22.8%17.5%17.2%据此可知,当时()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6.(4分)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
2019年历史真题及解析_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I)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4分)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3.(4分)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4.(4分)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5.(4分)表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如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6.(4分)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7.(4分)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
高中历史新课标选修1模块综合测试卷.DOC
模块综合测试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梭伦改革前的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决这种困扰。
”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贵族对平民的剥削是造成城市危险的主要原因B.平民暴动反映了城市真正到了危险境地C.萨拉米斯岛战役的失败决定了城市危机不可调和D.实行僭主政治似乎成为唯一的解决方式【解析】C项明显与史实不符,梭伦指挥雅典军队夺回了萨拉米斯岛。
【答案】 C2.公元前6世纪初鲁国实行“初税亩”,而齐国“相地而衰征”,其实质都是() A.土地赋税制度的变革B.承认土地私有C.井田制的瓦解D.封建赋税制度的确立【解析】从春秋时期改革变法的趋势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去分析。
【答案】 B3.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D.奖励军功,按功授爵,废除贵族特权【解析】本题要明确社会制度变化的关键因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措施是建立封建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 A4.北魏统治者实施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A.解决土地贫富不均的问题B.为受田农民解决实际问题C.获得维护封建国家政权必要的财政来源D.为证实鲜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明取得的成果【解析】北魏推行的均田制主要是为了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维护北魏政权的统治。
这是其主要目的,也是当时北魏政府所关心的问题。
【答案】 C5.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结束了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B.有力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D.德语逐渐成为德国的标准语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改革过程中,马丁·路德将《圣经》译成德文,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适应了资产阶级的需要,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课标历史选修1改革近5年高考真题训练
(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2.(2019年高考山东文综33题)(10分)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 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 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 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 “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 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 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材料三 (王安石 )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 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
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 奸,至倍息 ,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 (司马光 )请更张新法 ,曰:“……王安石不达政体,
3.(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 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 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 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 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 以遇秦之锐士。
5. (2019年高考江苏单科25题)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
历史选修一考试试卷
历史选修一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B.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丞相一职C. 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D. 明朝时期,废除了丞相制度2. 以下哪项是唐朝对外交往的重要事件?A. 张骞出使西域B. 郑和下西洋C. 玄奘西行取经D. 鉴真东渡日本3. 以下关于宋朝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A. 宋朝时期,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来源B. 宋朝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C. 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D. 宋朝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4. 明朝时期,以下哪项是对外交往的重要事件?A. 郑和下西洋B. 张骞出使西域C. 鉴真东渡日本D. 玄奘西行取经5. 清朝时期,以下哪项是对外交往的重要事件?A. 郑和下西洋B. 张骞出使西域C. 鉴真东渡日本D. 玄奘西行取经……(以此类推,直至第20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15分,第23题15分,共50分)21. 简述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情况,并分析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22. 论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3. 分析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24. 结合历史事实,论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及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考生须知:1.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书写。
3. 请保持答题卡整洁,不得折叠、污损。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上交。
5. 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诚信考试。
(试卷结束)。
新课标-历史全国卷1-选修一-考试试题整理汇编[最终版]
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验43.(15 分) 历史上重大鼎新回眸材料一乾元元年(758) ,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
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
盗鬻者论以法。
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新唐书) 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材料二刘晏鼎新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
在产盐乡“因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
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责〞。
刘晏鼎新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开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
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 万缗,其后,达600 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 按照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
(8 分)(2) 按照材料二,说明刘晏鼎新榷盐法的意义。
(7 分)【2021 答案】43.(15 分) 历史上重大鼎新回眸(8 分)(1) 按照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第五琦:官营专卖,官府专利;强行加价。
刘晏:官督民产商销,官商分利;设常平盐。
(2) 按照材料二,说明刘晏鼎新榷盐法的意义。
(7 分)促进盐业开展;增加当局财务收入;利商,便民;有助于社会不变。
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验45.〔15 分〕【历史上重大鼎新回眸】材料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根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其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彼此仇杀。
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地部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
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
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
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置各旗不克不及解决的事务,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预各旗事务、发布政令。
(完整word版)高考试题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解析版)
高考选修真题分类汇总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上海历史卷, 16)“1895年, 适逢甲午惨败, 日本逼签条约, 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 要求拒签条约, 变法图强, 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 领导人B. 时间C. 参加者D. 地点答案: C 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联络的是各省的“会试举人”。
2.(上海历史卷, 17)明治维新时期, 西服流行的同时, 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 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 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 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 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 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 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答案:C 传统服饰“和服”与西服、酒吧与茶室、西洋歌剧与传统歌舞伎都能见到, 说明当时的日本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并存。
3.(江苏历史卷, 25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北宋年间, 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 为实现富国强后的目的, 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 展开了激烈的急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士, ……求有才有识者, 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 固当教以经济之业, 取以经济之才, 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 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 何负于天下, 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 且其学术不一, ……朝廷欲有所为, 异论纵然, 莫肯承听, 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 则修学校, 欲修学校, 则贡举法不可不举。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 乃闭门学作诗赋, 及其入官, 世事皆所不习, 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 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 百世不易之法。
(新课标)2012—2019年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秦朝与曹魏末年的爵位制改革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
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
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
“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
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
(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10分)【考点】秦朝与曹魏末年的爵位制改革【解析】(1)据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结合所学商鞅为法家代表可知“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由材料“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结合所学周礼是儒家经典得出“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
(2)第一小问对象,依据材料“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说明“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从材料“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可知“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
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和所学西周的世卿世禄制、秦朝的统一得出“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从材料“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可知“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4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
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
盗鬻者论以法。
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 材料二
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
在产盐乡“因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
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责”。
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
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
(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
(7分)
【2010答案】4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
(8分)
不同之处:第五琦:官营专卖,官府专利;强行加价。
刘晏:官督民产商销,官商分利;设常平盐。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
(7分)
促进盐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利商,便民;有助于社会稳定。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其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
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地部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
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
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
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事务,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涉各旗事务、发布政令。
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管理。
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
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
(5分)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
(10分)
【2011答案】答案:45.(15分)
(1)旗、盟是清政府针对蒙古地区制定的一种管理体制;部落、部落联盟是草原游牧民族自身的社会、政治组织。
(5分)
(2)在尊重蒙古族社会传统的基础上,改造了草原的社会政治面貌;削弱了蒙古贵族的权力,加强了清政府对草原的管理;有利于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了清朝统治的基础;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为巩固。
(10分)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
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
“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
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
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
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
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
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
“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
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10分)
【2012答案】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2)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
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创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
“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巨、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巨、各省督抚,各就砚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时政,当因当革,当有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
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与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行政工作。
在随后
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
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6分)
(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
【2013答案】45、(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
面临的国内外情势不同。
实质:维持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
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
1000多条,“律令颇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
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
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选906卷,770余万宇,
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
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
改定的
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
的可能性。
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7分)
【2014答案】(1)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突出伦理犯罪。
(8分)(2)“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
(7分)
【考点】中国古代的封建改革【考查能力】对材料的理解、解构,分析与提炼能力。
【解析】本题
属于常规试题,对学生阅读材料、建构时代背景与知识迁移的能力考查较为突出。
第一问,依据材料,
一般都能概括性答出。
第二问,为升华类设问,但回答准确、全面则不易。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铸币主要以重量为名。
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实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市场发生。
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
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视读成“开元通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中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这种,远远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度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
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例,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
(9分)
【2015答案】(1)名称“开元通宝”,样式大小轻重仿“五铢”,重量单位钱取代铢。
(2)币值统一,古代货币的范式固定下来,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第(1)问,可从材料中概括得出,从名称样式重量等角度解答。
第(2)问,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币制统一、范式固定,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推动商品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