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孟子
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导语:读形式分为个人诵读和集体诵读。
个人诵读:选择经典诗文篇目进行朗诵。
集体诵读:选择经典诗文篇目进行朗诵。
形式不拘一格,可将同类精短诗文组合成板块进行串联诵读,可配多媒体图像背景,并可穿插舞蹈、吟唱、书法、表演等其他艺术样式,以进一步提升诗文诵读的艺术表现力,集体诵读人数不少于3人。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经典诵读篇目,欢迎借鉴!一、经典古诗35篇1、《静夜思》(李白)2、《游子吟》(孟郊)3、《清明》(杜牧)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6、《送友人》(李白)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9、《春望》(杜甫)10、《过零丁洋》(文天祥)11、《泊秦淮》(杜牧)12、《题临安邸》(林升)13、《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1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5、《望岳》(杜甫)16、《观书有感》(朱熹)17、《元日》(王安石)18、《雪梅·梅雪争春》(卢梅坡)19、《山园小梅》(林逋)20、《乌衣巷》(刘禹锡)21、《游园不值》(叶绍翁)22、《登鹳雀楼》(王之涣)23、《春晓》(孟浩然)24、《枫桥夜泊》(张继)25、《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26、《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27、《江南春》(杜牧)28、《春夜喜雨》(杜甫)29、《初春小雨》(杜甫)30、《示儿》(陆游)31、《卖炭翁》(白居易)32、《望庐山瀑布》(李白)33、《如梦令》(李清照)34、《西江月》(辛弃疾)35、《石壕吏》(杜甫)二、四书五经1、《大学》(第1章)2、《中庸》(第4、20、22、22章)3、《论语》(10篇)⑴《学而·学而时习之云章》(第1、4、6、14、15、16章)⑵《为政·为政以德七章》(第1、4、11、15、17、19、20章)⑶《里仁·里仁为美九章》(第1、5、8、9、10、14、17、24、25章)⑷《雍也·乐水乐山四章》(第18、20、23、30章)⑸《述而·志于道八章》(第3、6、8、12、16、22、34、37章)⑹《泰佰·任重道远三章》(第5、7、10章)⑺《子罕·仁者不忧七章》(第4、17、18、19、23、28、29章)⑻《颜渊·成人之美五章》(第4、16、19、22、24章)⑼《子路·和而不同九章》(第6、16、17、19、21、23、24、26、27章)⑽《宪问·修己以安百姓十章》(第2、3、4、24、27、28、30、34、35、42章)4、《孟子》(6篇)⑴《公孙丑上·论浩然之气二章》(第2、6章)⑵《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一章》(第2章)⑶(离数上·得民心者得天下二章)(第9、10章)⑷《告子上·舍生取义四章》(第8、10章)⑸《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三章》(第14、19、24章)⑹《尽心下·尽信(书)不如无(书)二章》(第3、31章)5、《周易·泰》6、《尚书·盘庚上》7、《诗经》(6篇)⑴《关睢》⑵《子矜》⑶《鸡鸣》⑷《伐檀》⑸《硕鼠》8、《礼记》(3篇)⑴《苛政猛于虎也》(3篇)⑵《不食嗟来之食》⑶《学记·教学为先》9、《左传》(2篇)⑴《曹刿论战》⑵《烛之武退秦师》三、神话故事(5篇)1、《精卫填海》(《山海径》)2、《夸父逐日》(《山海径》)3、《鲧禹治水》(《山海径》)4、《女娲补天》(《山海径》)5、《嫦娥奔月》(《山海径》)四、寓言故事(10篇)1、《画蛇添足》(《战国策》)2、《狐假虎威》(《战国策》)3、《拔苗助长》(《孟子》)4、《鹬蚌相争》(《战国策》)5、《自相矛盾》(《韩非子》)6、《愚公移山》(《列子》)7、《螳螂捕蝉》(《说苑》)8、《卖椟还珠》(《韩非子》)9、《曾子杀猪》(《韩非子》)10、《朝三暮四》(《庄子》)五、爱国治国篇(10篇)1、《国殇》(屈原)2、《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3、《阿房宫赋》(唐·杜牧)4、《木兰诗》(北朝民族)5、《岳阳楼记》(宋·范仲淹)6、《满江红》(宋·岳飞)7、《正气歌》(宋·文天祥)8、《少年中国说》(三、四稿)(清·梁启超)9、《前出师表》(诸葛亮)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六、劝学励志名篇(10篇)1、《劝学》(前3节)(荀子)2、《师说》(韩愈)3、《孟母戒子》(韩愈)4、《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5、《孙权劝学》(司马光)6、《陋宝铭》(唐·刘禹锡)7、《爱莲说》(宋·周敦颐)8、《为学》(清·彭端淑)9、《卖油翁》(宋·欧阳修)1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七、启蒙经典(共3篇)1、《老子》(《道德经》)2、《三字经》3、《弟子规》八、现代诗文1、《一个高大的背影倒了》(聂紺驽)2、《一句话》(闻一多)3、《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4、《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5、《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闻一多)6、《海上日出》(巴金)7、《致橡树》(舒婷)8、《乡愁》(余光中)9、《无怨的青春》(席慕容)10、《祈祷》(闻一多)11、《预言》(何其芳)12、《你,浪花里的一滴水》(魏钢焰)13、《微笑》(杨钧炜)14、《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15、《有的人》(臧克家)16、《沁园春·长沙》17、《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顾诚)18、《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19、《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英)20、《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21、《雨巷》(戴望舒)九、奥运优秀诗文1、《奥运,感动人的心灵》2、《世界,我想对你说》3、《北京的真诚感动了世界》4、《心系奥运百年情》5、《2008——永恒的爱》6、《为祖国喝彩》7、《2008,中国扬帆起航》8、《拥抱是最美丽的语言》十、抗震救灾优秀诗文1、《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2、《妈妈,别哭》。
国学经典——《孟子精选篇目》
《孟子》经典诵读篇目精选1、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i),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欤(yú)?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阅读一至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精选,快快收藏!
国学是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课改对小学国学教育的标准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小朋友和家长们快快利用寒假学起来吧。
一年级:《三字经》节选第一部分:育人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幼。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国学经典诵读. 六年级. 上册
国学经典诵读.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第二课蒹葭先秦:佚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2页
国学经典诵读1·《论语·十二章》2、《诗经·蒹葭》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5、《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6、惜时诗三首:(《长歌行》-汉乐府、《偶成》-朱熹、《劝学》-颜真卿7、《少年中国说》(梁启超》8、《鱼我所欲也》(第一段)9、爱国诗三首:《过零丁洋》《春望》《示儿》10、《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11、《劝学》(一、三)(荀子)12、《卜算子·咏梅》(陆游)13、《礼记·虽有佳肴》14、《岳阳楼记.》(四五段)(范仲淹)15、咏清明三首:《清明》(杜牧、王禹偁、黄庭坚)1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17、《行路难·其一》(李白)18、边塞诗三首:《凉州词》、《从军行》、《雁门太守行》1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0、《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21、《兰亭集序》(一二段)(王羲之)2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23、《赤壁赋》(第一段)(苏轼)24、《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25、《师说》(一、三)(韩愈)26、《春江花月夜》(张若虚)27、《扬州慢》(姜夔)28、《爱莲说》(周敦颐)29、《国殇》(屈原)30、送别诗三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31、《短歌行》(曹操)3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33、《滕王阁序》(二三段)34、《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35、《咏荆轲》(陶渊明)。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一)经部选篇1。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2。
《礼记·中庸》选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二)史部选篇3.《史记·鹖冠子》选段魏文王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王曰:“可得闻邪?”扁鹊曰: “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4.《山海经·南山经》选段南山经之首曰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
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三)子部选篇5。
《孟子·公孙丑下》选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6.《荀子·劝学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初中七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七年级上册第一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采薇(节选)《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2.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3.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4.十五从军行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①,人生几何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③。
慨当以慷④,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⑤。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⑥。
但为君故,沉吟⑦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⑧。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⑨?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⑩,枉用相存⑪。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⑫,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⑬。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⑹归园田。
方⑺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⑻后檐,桃李罗⑼堂前。
暧暧⑽远人村,依依⑾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
久在樊笼⒁里,复得返自然⒂。
7.杂诗(其五) 陶渊明人生无根蒂①,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②已非常身。
落地③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④酒聚比邻。
盛年⑤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⑥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8.赠范晔陆凯折花逢驿使①,寄与陇头②人。
江南无所有,聊③赠一枝春④。
9.与诸子登岘首孟浩然人事①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④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0.书事王维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汶上县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六上——《孟子》选文(已校对)
《孟子》选文初稿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 ì)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2.“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něi)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qiè)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3.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chùtì]恻隐之心。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yāo)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wù)其声而然也。
4.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5.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6.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此之谓也。
8.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篇目推荐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篇目推荐“国学”一词,古已有之。
“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
以下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篇目推荐,欢迎阅读!推荐小学生背诵国学经典篇目一、《弟子规》二、《三字经》三、《百家姓》四、《千字文》五、《论语》六、《老子大学中庸庄子》七、《孟子》八、《陋室铭》刘禹锡(唐)九、《劝学》荀子(战国)十、《伤仲永. 笠翁对韵二冬》十一、《岳阳楼记. 笠翁对韵三江》小学生必背国学经典名句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3、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5-6年级适用
上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材料校本教材三(高年级)编者的话为了进一步扩大国学经典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我乡师生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根据冠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冠教发【2011】44号文件精神,我们编写这套教材,以供学生使用。
本教材根据以下特点编排:1.分年级推进。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划分三个推进梯队,分阶段推进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1—2年级为第一推进梯队,诵唱《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以国学发蒙,立身养性;3—4年级为第二推进梯队,诵唱《弟子规》《千家诗》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论中外古今、扬中华精神,立命养志;5—6年级为第三推进梯队,诵唱《诗经》《论语》《孟子》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知行结合,塑造儒雅风度。
2.分三个层面进行。
三个层面,即:精神层面、文化层面、技艺层面,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三个方面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光大华夏传统美德,秉承中华“礼仪之邦”之古风,习礼、厚德、雅行;树凛然之正气,养浩然之气节;培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宽广包容的民族精神。
立足民族,放眼世界,诵读中外传统诗文经典,吸收世界文化精华,积淀智慧财富,生发创新胚芽。
开发师生学习传统技艺的课堂,对词吟诗作文、书法绘画搏弈,习得国学技艺,提高师生素质。
德育处、团队组织具体组织实施“讲规范、促养成、树精魂”的育人工程,塑造“为人求真、为学求实”的校风,特别是在建设班级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中,让国学经典诵读行动始终在其中,并重在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
3.课内外结合。
以国学活动课为主,各学科有机结合、点滴交叉为辅,充分运用校园广播站等阵地,通过课内外等途径,采取诵唱练习等形式,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推进体系。
4.师生共同成长。
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始终树立一个理念,即“教师与学生同为发展主体,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发展”。
各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2015版本)
6.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三字经》)
三
热爱
祖国
1.天地泰宁,君之德也。君德昭明,则阴阳风雨以和,人赖之而生也。是故只承君之法度,行孝悌于其家,服勤稼(jià) 穑(sè),以供王职,此兆人之忠也。(《忠经·兆人》)
3、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
五
壮丽的祖国河山
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史记》
2、秩秩(zhì)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
3、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论语》
3.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声律启蒙)
二
学校
生活
1.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乾卦》)
2.庄敬日强,安肆(sì)日偷。(《礼记·表记》)
3.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礼记·学记》
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2. tiān dì xuán huáng yǔ zhòu hóng huāng
天 地 玄 黄, 宇 宙 洪 荒。
rì yuè yíng zè chén xiù liè zhāng 。
日 月 盈 昃 , 辰 宿 列 张 。
hán lái shǔ wǎng qiū shōu dōng cáng
寒 来 暑 往, 秋 收 冬 藏。
为 学 者 ,必 有 初。 小 学 终 , 至 四 书。
国学经典诵读优秀范文(通用6篇)
国学经典诵读优秀范文(通用6篇)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篇一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
此谓知本。
(1)“子曰”句:引自《论语·颜渊》。
听讼,听诉讼,即审案子。
犹人,与别人一样。
(2)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够花言巧语。
(3)民志:民心,人心。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
”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这一段以孔子谈诉讼的话来阐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道理,强调凡事都要抓住根本。
审案的根本目的是使案子不再发生,这正如“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的道理一样。
审案和卖药都只是手段,或者说是“末”,使人心理畏服不再犯案和增强体质不再生病才是目的,或者说才是“本”。
说到底,是一个教化与治理的问题,教化是本,治理是末。
正是由此出发,我们才能够理解《大学》强调以修身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只是末的道理。
本末的关系如此,终始的因果也一样。
从哲学命题的角度来看,本末是本质论,终始是发展观,千古哲学的两大范畴在《大学》这篇儒学的入门读物中以轻轻巧巧的八个字对仗而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再以八个字加以干净利落的解决:“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真是语言极度简洁而蕴含无比深刻,显出“经”的本色。
获得知识的途径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篇二《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在《南齐书·王敬则传》中说:“檀公(檀道济)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至今都非常实用,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作者杨南柯,秦朝咸阳人。
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
国学经典诵读名篇
国学经典诵读名篇国学经典诵读材料甘州区道德讲堂第二场活动经典诵读爱Ren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诗Ci原文】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Yi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Ai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Zhe,人恒敬之。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①,Ze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Wu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Qi横逆由③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
Zi反而忠矣,其横道由是也,君子日:‘此亦Wang人也已矣。
如此,则与禽兽奚择④哉?于禽Shou又河难⑤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Chao之患也。
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Yi人也。
舜为法(6)于天下,可传于后世.Wo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
忧之如何?Ru舜而已矣。
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
非仁无为Ye,非礼无行也。
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Yi。
” 【注释】①横逆:蛮横无礼。
②Ci物:指上文所说“横逆”的态度。
奚宜:怎Me应当。
③由:通“犹”。
下文“我由未免为Xiang 人也”中的“由”也通“犹”。
④择:区Bie。
⑤难:责难。
(6)法:楷模。
【Yi文】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Fang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
君子内心所Huai的念头是仁,是礼。
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De 人尊敬别人。
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Zun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
假定这里有Ge人,他对我蛮横无礼,那君子必定反躬自问:Wo一定不仁,一定无礼吧,不然的话,他怎么Hui对我这样呢?如果反躬自问是仁的,是有礼De,而那人仍然蛮横无礼,君子必定再次反躬Zi问:我一定不忠吧?如果反躬自问是忠的,Er那人仍然蛮横无礼,君子就会说:‘这人不Guo是个狂人罢了。
?这样的人和禽兽有什么区Bie呢?而对禽兽又有什么可责难的呢?’所以Jun子有终身的忧虑,但没有一朝一夕的祸患。
Bi如说这样的忧虑是有的:舜是人,我也是人;Shun是天下的楷模,名声传于后世,可我却不过Shi一个普通人而已。
(完整word版)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弟子规》二、《三字经》三、《百家姓》四、《千字文》五、《论语》10段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子曰:"君子欲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六、《老子大学中庸庄子》11段《老子》节选1.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3.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大学》节选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材料校本教材一(低年级)编者的话为了进一步扩大国学经典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我乡师生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根据冠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冠教发【2011】44号文件精神,我们编写这套教材,以供学生使用。
本教材根据以下特点编排:1.分年级推进。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划分三个推进梯队,分阶段推进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1—2年级为第一推进梯队,诵唱《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以国学发蒙,立身养性;3—4年级为第二推进梯队,诵唱《弟子规》《千家诗》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论中外古今、扬中华精神,立命养志;5—6年级为第三推进梯队,诵唱《诗经》《论语》《孟子》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知行结合,塑造儒雅风度。
2.分三个层面进行。
三个层面,即:精神层面、文化层面、技艺层面,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三个方面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光大华夏传统美德,秉承中华“礼仪之邦”之古风,习礼、厚德、雅行;树凛然之正气,养浩然之气节;培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宽广包容的民族精神。
立足民族,放眼世界,诵读中外传统诗文经典,吸收世界文化精华,积淀智慧财富,生发创新胚芽。
开发师生学习传统技艺的课堂,对词吟诗作文、书法绘画搏弈,习得国学技艺,提高师生素质。
德育处、团队组织具体组织实施“讲规范、促养成、树精魂”的育人工程,塑造“为人求真、为学求实”的校风,特别是在建设班级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中,让国学经典诵读行动始终在其中,并重在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
3.课内外结合。
以国学活动课为主,各学科有机结合、点滴交叉为辅,充分运用校园广播站等阵地,通过课内外等途径,采取诵唱练习等形式,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推进体系。
4.师生共同成长。
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始终树立一个理念,即“教师与学生同为发展主体,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发展”。
各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参考)
各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小学一二年级:〔一〕国学经典:有方案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方案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二〕古典诗词:?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小学三四年级:〔一〕国学经典:有方案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方案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家训??学庸论语??孟子? 〔二〕古典诗词:?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夏日绝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望天门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秋浦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参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 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守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小学五六年级:〔一〕国学经典:有方案地诵读完成?尚书??孝经??易经? 〔二〕古典诗词:?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竹枝词??泊船瓜洲??望湖楼醉书??春江晚景??题西林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赠花卿??示儿??石灰吟??竹石??过零丁洋??黄鹤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天净沙--秋思??渔歌子??独坐敬亭山??春望??别董大??竹里馆??春夜喜雨??乌衣巷??望岳?〔杜甫〕?观书有感?〔朱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满江红??如梦令?〔李清照〕?念奴娇o赤壁怀古??关雎?〔诗经〕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
国学经典诵读书单
国学经典诵读各年级读书单
六年级学生主要以《大学》和《道德经》的朗诵为主。
《大学》包括十一章的内容,分别是经述,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知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修身齐家,齐家治国,治国平天下。
《大学》以人的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强调人的修身养性不只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同外物想接触,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过程。
同时使人明白做人要正心,正心就是保持内心的中正,就是谨守天性中的良知,不被个人的好恶所左右,不受个人感情、自私的欲望所支配,就是把握好自己的情志、心态,以保持美好的心灵。
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提倡“百行德为先”,崇尚“身正为师,德高为范”。
各行各业,各村各户都在努力提高群体的道德水准。
具体来说,就是将“静心、净心、尽心”三心衍化为“六心”教育: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热心献给集体,关心献给同事,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孟子
《孟子》“四书”之一。
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为孟子、孟子弟子所作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中成语
《孟子》中的语言,包括用以帮助说理的比喻、寓言等,多为后人引用,并逐渐化为成语。
《梁惠王上》
不远千里,五十步笑百步,明察秋毫,始作俑者,缘木求鱼,引领而望,挟泰山以超北海,寡不敌众
《梁惠王下》
妻离子散,匹夫之勇,出尔反尔,与民同乐,顾左右而言他,水深火热,救民水火,箪食壶浆,流连忘返
《公孙丑上》
揠苗助长,事半功倍,出类拔萃,与人为善,解民倒悬,具体而微,心悦诚服,反求诸己
《公孙丑下》
彼一时,此一时(此一时,彼一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地利人和,舍我其谁,绰绰有余
《滕文公上》
为富不仁,守望相助
《滕文公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乱臣贼子,吊民伐罪
《离娄上》
为渊驱鱼,自暴自弃,不虞之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手舞足蹈,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何出此言
陈善闭邪
《离娄下》
赤子之心,好为人师,不为己甚,左右逢源,夜以继日
《万章上》
自怨自艾,先知先觉
《万章下》
却之不恭,知人论世
《告子上》
专心致志,一暴十寒,舍生取义,杯水车薪
《告子下》
以邻为壑拒人千里
《尽心上》
独善其身,习焉不察,不言而喻,引而不发,仁民爱物,当务之急,一毛不拔
《尽心下》
尽信书,不如无书,茅塞顿开,言近旨远,同流合污
书中名句精选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提出必须靠修养及发挥善性的功夫,以全力扩充存于内心的“四端”,孟子称之为“尽性”。
“尽性”的修养,培养出浩然之气,使人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再以”心志统气“,控制自己的情感,便能成德。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