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暑假作业: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 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及特点。

2.理解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3.理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措施。

【课前预习题】1、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2.“崛起的珠三角城市群”,掌握珠江三角城市化的表现有哪些?3.说一说“一镇一品”模式的优越性,它是如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4.珠三角城市化出现哪些问题?【重点知识分析】考点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识记)1、位置范围: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

珠江三角洲包括、、、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和。

珠江三角洲土地面积约42万平方千米,约占广东省面积的23%2、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区位因素:①优越的: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②地势低平,水源充足③便利;:④政策;⑤众多,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典型例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下列叙述中,属于江三角洲地区特有的位置条件的是()。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充沛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C.有许多优惠的政策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2.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A.良好的区位条件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考点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理解)1、珠三角城市化进程的两个阶段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四个方面表现:①。

城镇人口比重高达。

②。

③。

④。

◆典型例题深圳在改革开放以前还是一个十分偏僻的渔村,设立特区以后,短短二十多年时间,就发展成一个大城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4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第1课时)课件 中图版必修3.pptx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4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第1课时)课件 中图版必修3.pptx
(3)钢产品替代产品的广泛使用,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 少;20 世纪 50 年代后,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民族工业发展, 世界钢铁产量大幅度增加,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状况。
33
(4)①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使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明 显下降;②新技术革命既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 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已 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并且因用地日趋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原因, 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落户。
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
8
鲁尔区形成于 19 世纪中叶,是德国和西欧地区乃至世界的重要 工业区。读图,回答 1~2 题。
1.一位德国生态学家曾悲观地对鲁尔区作出预言“在这里,白色只 是一种梦想”,该预言所描述的问题是( )。
9
A.失业率下降
B.环境污染
C.治安混乱
D.金融危机
2.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下列因素与其无.关.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②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 ④煤炭、钢铁产量过剩,用
39
【解析】 读图可知该工业区为德国鲁尔区,是在丰富的煤炭资 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导工业是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由于煤炭的 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产业结构单一,环 境问题加剧等原因,导致其主导产业逐渐衰退。
5
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1.资源优势:煤田①
,开采条件好;离法国东北部②
较近;河流众多,水源丰富。
2.地理位置优越: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③

3.水陆交通便利:有四通八达的④
和公
路网;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联成⑤

4.⑥
广阔:德国以及西欧经济发达。

必修3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必修3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2、湿地的价值
①提供水资源和农副产品 ②调节气候 ③涵养水源
④调蓄洪水 ⑤美化环境 ⑥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⑦为动物提供栖息地, 保护生物多样性
⑧航运
⑨旅游观光
3、湿地资源问题
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 效益得不到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
三、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河流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文明 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
对河流流域的开发利用,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 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堪称这方面成功的典范。
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角度,分析
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2、流域的存在的问题
①因过度垦殖导致植被破坏,且多暴 雨,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农业 生产条件恶劣; ②下游平原地区多洪涝灾害。
3、流域的治理与开发
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洪涝。
开发:
①开发水电,进行梯级开发。(发电、防洪、航运、 灌溉、旅游) ②进行工业建设。(先是发展高耗能工业,再是进行 产业结构调整) ③因地制宜地发展大农业(种植、林、牧、渔)。 ④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⑤发展旅游业。
4、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
加强管理——设置专门机构 ↓
阅读P38页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2、南方的“红色荒漠”与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有 何异同?
同:都是植被破坏后导致的土地退化。 异:前者是湿润气候条件下水土流失所致;
后者是干旱环境下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所致。
3、如果你是南方“红色荒漠”区的政府领导,面对荒漠 化,你应该怎么做?
①控制人口增长,实行生态移民; ②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植被; ③调整产业结构。
3、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k12精品]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

[k12精品]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组成由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复合系统。

3.基本内涵(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

(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发展的目的都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在可持续发展中,经济发展只是条件,社会发展才是目的。

(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特别是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因为自然资源的高效与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

(1)代际公平:指时间上的公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2)代内公平:指空间上的公平,包括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是平等的。

2.持续性原则(1)制约因素: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资源与环境。

(2)核心: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3)首要条件: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3.共同性原则(1)措施:全球采取共同的行动,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

(2)表现: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照顾各国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4.阶段性原则(1)含义: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推进的过程,不同国家处于不同的阶段,发展目标及承担责任存在差异。

(2)特点:①发展中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

②发达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其主要目标,在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优化练习鲁教版必修3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优化练习鲁教版必修3

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十二五”期末,中国人口数量已超过13.6亿,人口总量继续惯性增长,“十二五”时期出生人数多于“十一五”时期,其中60周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从“ ^一五”时期的年均净增480万提高到800万左右,2015年总量已超过2.1亿,占总人口的15.5%。

据此回答1〜2题。

1 •实现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最关键的措施是()A. 控制人口数量B. 提高人口素质C.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D. 加大自然资源开发力度2.下列有关我国可持续发展中人口战略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自1978年以来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压力已消除B. 我国人口结构较合理,人口老龄化问题只在上海等大城市存在C. 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是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D. 我国人口战略的重中之重是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解析:庞大的人口规模给我国的资源、环境、就业、经济发展等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所以控制人口数量是协调人口与发展的关键措施。

虽然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但人口基数大,人口压力依然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明显,不只在上海等城市存在。

我国人口战略的重中之重是控制人口数量。

答案:1.A 2.C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

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

读图,完成3〜4题。

tsn%冰、饮料用气3•该产业设想对农业的影响是()A. 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乙斛汽油燃料B. 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C. 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D. 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4.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

下列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A. 北方的退耕还草B. 湖区的混合放养C. 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D. 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解析:第 3 题,该构想图能够促进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减轻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结构,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湘教地理必修三练习: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含解析

湘教地理必修三练习: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含解析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1.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能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2.结合材料,理解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影响3.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4.结合实例,分析其他土地退化问题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的分析思路2017年7月3日,受较强冷空气的影响,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地区出现2017年第一场大范围强沙尘暴天气,最小能见度小于100米。

每年春天,风儿与沙都会“光顾”我国西北、华北等地。

为什么我国西北地区春季易发沙尘暴?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6页一、荒漠化的含义1.概念(1)荒漠化: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2.类型⎩⎨⎧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人类滥垦滥牧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生态破坏3.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1)位置(2)植被覆盖率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由乔木、灌木植被向灌木植被转变,直至荒漠↓大面积的地表裸露↓土壤失去植被保护以及对水的调节作用(3)人类活动人口的迅速增长↓加大了环境生态压力↓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草原破坏和沙漠扩大↓加剧了荒漠化的趋势荒漠化不是沙漠化荒漠化包括风蚀、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包括人类乱垦滥伐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其中风力长期侵蚀形成沙漠化,流水长期侵蚀形成石漠化,所以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荒漠化的危害1.危害范围大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涉及范围广。

2.危害程度深(1)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导致了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

三、荒漠化的防治1.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2.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3.目的: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答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明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应用荒漠化的形成原理和荒漠化的危害,以及提出防治的措施,学会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案例教学的作用:首先,西北荒漠化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程度严重,是我国现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个区域所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常与森林、草场、水资源等的开发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资源利用中不合理的问题,使学生了解西北荒漠化及治理措施。

过去的一种单纯的讲授,学生是被动的,对于一些原理和方法,学生是死记住了,并不是说真正理解了这个事情,那么要想理解,就得在一个案例分析过程中,他才能理解,我要从哪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对于学生理解地理原理,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而案例往往又要落实到一个区域去讨论,但是对于这个区域的材料又总是不充足的,所以就需要学生去收集准备一些相关材料,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了,正也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

如何将收集到的材料在课堂上展示补充,这需要学生去制作一些东西(或画图,或制表,或者借助多媒体等等),加大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信地在课堂上展示。

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性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内容

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性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内容

第二章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西北地区为例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一荒漠化的含义1西北地区概况:A西北地区的范围自然界线: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行政界线: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分。

降水界线: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B.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1)地形特征:以贺兰山为界,东部为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为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2)气候特征: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干旱。

其成因是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山岭重重阻隔。

(3)内部差异:贺兰山以东年降水量200mm以上,自然景观为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草场载畜牧量大;贺兰山以西年降水量200mm以下至不足50mm,自然景观为戈壁、沙漠,草场载畜牧量小。

2、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即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按动力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等类型。

(植被破坏)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

(植被破坏)3荒漠化成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植被稀疏、土质疏松、风蚀作用强烈。

人为原因:A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B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滥垦滥伐、过度设施建设;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经济损失(1)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少(2)沟壑发展、泥石流破坏工矿交通设施危害(3)水、土、肥的损失干旱生态破坏(4)淤积江河湖库洪涝(下游“地上河”)(5)畜清排浑导致水量损失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三荒漠化治理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农作区:改善灌溉和耕作技术;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干旱内陆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生物措施:封沙育草;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营造防沙林带;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多层防护林体系。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第1课时) 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第1课时) 中图版必修3
由以上试验可知: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地表物 质构成、A 地表植B 被等都C能影响到水土流失量的大 小。
A
B
C
C最严重;A几乎没有;地表植被好,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好,同时也有
利下渗、减弱地表径流,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反之亦然。
3.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 2、人为原因
A
B
C
A;坡度越大形成的地表径流越强,对地表冲刷力越
强,水土流失越严重。
3.水土流失的原因
第二组试验:同样坡度的两个区域,A是 和风细雨,B是暴雨倾盆,那么哪一个区域水 土流失严重?
A
B
B;降雨强度大,不利于下渗,形成的地表径流大, 冲刷力大,水土流失严重
3.水土流失的原因
第三组试验:同样的坡度、同样是暴雨 倾盆,区域A是松散的泥沙,区域B是粘性较 好的粘土,哪一个水土流失严重呢?
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区域内,人类通过能动地控制自然 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在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又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和本 区域发展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和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 能力构成危害。
1.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 环境可持续发展 ➢ 经济可持续发展 ➢ 社会可持续发展
——基础 ——条件 ——目的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可持续发展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生态问题,如: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森林和湿地开发不当
2.水土流失
• 什么是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 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遭受 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河北省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暑假作业: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暑假作业: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 Word版含答案

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7 月 31 日— 8 月 1 日家长签字:2010年3月19日~21日,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先后影响了我国21个省(区、市),沙尘一度蔓延到黄淮、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区。

内蒙古呼和浩特、吉兰太等地出现了强沙尘暴,北京出现扬沙、浮尘。

受此影响,远在南方的香港多个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超过400,创历史新高,深圳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就连海峡对岸的台湾也受到了影响。

据此回答1~3题。

1.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造成了21个省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

其主要污染源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碳氢化合物 D.悬浮颗粒2.从生态破坏角度看,西北地区与沙尘暴的联系是( )A.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C.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野生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3.下列哪一做法不利于沙尘暴的防治( )A.禁止在草原滥挖发菜和其他野生药材 B.营造防护林带C.鼓励牧民在草原上放牧山羊 D.建立沙尘暴监测、预报系统4.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其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那些老广州的朋友们却总爱回忆起1984年的广州郊区……那时的珠江两岸尽是芦苇,一派“芦花似雪雪茫茫”的景象。

……才20多年的时间,我们生活的区域已经离得越来越远,我们的城市也已经大得无边了。

……这个地区,已成为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市密度最大、全球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这就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据此完成5~7题。

5.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程度高主要表现在( )①城镇人口数量多②城镇数量多,密度大③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④外来劳动力所占比重高,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较完善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6.目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表现为( )①城市化发展以小城市为主导②城乡一体化地带初步形成③广州和深圳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④区内城市与城市紧密相连,小城镇星罗棋布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7.“倒闭潮”“民工返乡潮”“外企老板人间蒸发”……2008年10月和11月间,流言和恐慌笼罩在珠三角上空。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分层突破中图版必修3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分层突破中图版必修3

章末分层突破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①产生原因②流域开发地理条件③生产条件④衰退的原因⑤发展前景与主要措施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解析】第1题,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是生态脆弱区,在绿洲区附近过量开采地下水,易造成绿洲区水位下降,其他地区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故C项正确。

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会造成自然植被生存条件恶化,植被减少,从而导致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变为流动沙丘。

第2题,要保持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防风固沙,使其恢复自然植被,故选项D正确。

荒漠地区不适合植树造林;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会造成水资源过度使用;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应该合理开采地下水。

【答案】 1.C 2.D3.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

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

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答案】(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5.关于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分布于绿洲内部草原中 B.分布于草原牧区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 C.分布在旱作农业区内部 D.分布在河流上游 6.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多雨年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B.岩石裸露有利于风沙活动 C.气候因素决定荒漠化的发展 D.大风天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存的奇观。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材料一,年降水量小于80 mm,蒸发量大于3 500 mm,广泛分布着平均高达200~300 m的沙山。沙区总面积中,湖泊群约占10%;面 积大于1 km2的湖泊有5个,严冬也不结冰。 材料三 考察队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经测 定年龄在4000年以上。同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 材料四 经测定,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 差异较大。 (1)该地沙山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说明判断依据。 是固定的。判断依据: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且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 (2)该地湖泊冬季不结冰的原因是 ? 有来自(深层断裂带)温度较高的地下水补给。 (3)分析该地补给水的各种可能来源,并给出主要来源及其判断依据。 各种可能来源:①(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②周边地表水;③本地降水。 主要来源: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 判断依据: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且与补给水水温较高相 吻合,说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是主要补给源。 (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排除周边水补给是主要补 给源;本地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排除本地降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源)
1.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为( D ) A.以荒漠为主 B.以草原为主 C.以森林、草原为主 D.以草原、荒漠为主

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答题模板(上)

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答题模板(上)

全面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1.地理位置条件2.自然地理条件(1)农业条件:a.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e.生物(2)工业条件:矿产资源(如:各种金属矿、海盐、能源等)、土地资源、水资源等。

3.人文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1)人口(包括:劳动力素质、数量)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劳动力素质高;人口少、城市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广阔(2)交通海陆交通便利(3)市场(经济腹地)消费市场广阔;潜在市场广阔(4)科技科技发达/技术先进(5)发展历史(悠久)和工农业基础(好)(6)国家政策(支持)水能资源开发的主要条件流量:气候湿润,降水充沛,河流流量大落差: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市场:离市场近,电力需求量大交通:交通便利资金和技术:水电站建设资金雄厚、技术先进人口密度: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生态破坏小,地质灾害少。

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有利影响:(1)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2)社会效益:增加就业机会(3)生态效益:改善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调节库区气候;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等不利影响:(1)上游: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引发生态破坏和地质灾害(2)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水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分析河流的航运价值(1)水文特征:径流量大小、稳定状况、结冰期长短、含沙量大小、落差大小、流速缓急(2)水系特征:流域面积大小、支流状况、河网密度(3)经济发展状况:流域内经济状况、运输需求状况(人口、城市数量)其他:与铁路、海港相连,便于水陆联运、河海联运分析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自然原因:(1)地块小(地形破碎),不利于大规模机械耕作(2)河网稠密,不利于大规模机械耕作(3)土壤黏重,土地肥力下降(4)气候变化(5)水资源(灌溉水源)减少社会经济原因:(1)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耕地(2)农业结构调整(如发展经济作物会占用大量耕地)(3)大量人口迁入,加重粮食压力。

2018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综合测评 中图版必修3

2018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综合测评 中图版必修3

章末综合测评(二) 区域可持续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下列两幅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1~2题。

甲乙1.两地区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主要是( )【导学号:73360108】A.土地的沙漠化B.水资源缺乏C.水土流失严重D.沙尘暴盛行2.针对该问题采取的措施中,生态环境效益最好的是( )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B.营造速生薪炭林C.进行炉灶技术革新D.大力推广沼气建设【解析】第1题,甲在黄土高原,乙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共同的问题是水土流失。

第2题,推广沼气建设,可以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保护植被,且沼气是清洁能源,对环境污染小。

【答案】 1.C 2.D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3~4题。

3.对黄河流域的开发应贯彻的方针是( )A.把矿产资源的开发放在首位B.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控制经济发展速度C.结合流域内的自然资源条件综合开发D.水能开发必须是梯级开发4.黄河上游建设大型水电站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海拔高②河流流量大③水位季节变化大④地势落差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第3题,流域的综合开发要以流域的自然背景为基础,因此应结合其资源条件进行综合开发。

第4题,黄河上游建设大型水电站,是因为上游河段水力资源丰富,这与该河段流量大、落差大密切相关。

【答案】 3.C 4.D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下图为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①农业科技先进②人均耕地面积大③机械化水平高④市场广阔A.a—①、b—②、c—③、d—④B.a—②、b—①、c—④、d—③C.a—①、b—③、c—④、d—②D.a—②、b—④、c—③、d—①6.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导学号:73360109】A.水热条件优越B.人均耕地面积大C.市场广阔D.农业科技先进【解析】第5题,先进的农业科技提高了粮食单产。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美国拥有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利用大型的 具有保鲜设备的集装箱汽车,可以将新鲜的蔬菜、 水果迅速销往全美各地及海外市场 美国农业是商品性生产为主,还是自给性生产为主? 这种生产方式对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有什么影响?
材料一:美国发达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现代化的农业机 械,以及电力、化肥、农药等。现在,这里谷物生产的各个 环节,都由机械作业。有的农场播种、施肥、喷洒农药等, 还使用飞机作业。 材料二:中部平原上的商品谷物农业离不开美国先进的农业 科技。美国政府为促进农业的发展,在全国建立起一个庞大 的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免费向所有的农场主提供最新 的农业科技成果。
美国农业带分布图
春小麦
乳畜带
畜牧和灌 溉农业带
冬小麦
玉米带
棉花带
1
2
美国“黑风暴”
阅读材料,归纳美国农业发展中曾出现的问题? 材料一:落基山脉的东侧,降水稀少,是传统的畜牧 业地带,土壤为黑色的钙质土,但随着该地区灌溉农业的 发展,土壤越来越贫瘠,导致大面积土地荒芜,大风将黑 色的土壤一直带到了美国东海岸华盛顿、纽约等地,这就 是著名的美国“黑风暴” 材料二:发达国家除农业动力直接消耗矿物燃料外, 工业提供的农机设备、化肥、农药、塑料等无一不是从矿 物能源转化而来的。这种农业耗能太多,投资太大,可称 为“能量密集型农业”或“石油农业”。同时使得土壤板 结、农产品被大量污染。 1、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
地形 土壤 水源
社 会 经 济 因 素
市场 交通 政策
科技 无土栽培 劳动力 水稻、花卉、园艺等需要考虑劳动力成本
一、分析美国农业的自然条件
从水热条件分析,哪些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哪些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
7 月 31 日— 8 月 1 日家长签字:
2010年3月19日~21日,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先后影响了我国21个省(区、市),沙尘一度蔓延到黄淮、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区。

内蒙古呼和浩特、吉兰太等地出现了强沙尘暴,北京出现扬沙、浮尘。

受此影响,远在南方的香港多个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超过400,创历史新高,深圳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就连海峡对岸的台湾也受到了影响。

据此回答1~3题。

1.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造成了21个省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

其主要污染源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碳氢化合物 D.悬浮颗粒
2.从生态破坏角度看,西北地区与沙尘暴的联系是( )
A.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C.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野生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
3.下列哪一做法不利于沙尘暴的防治( )
A.禁止在草原滥挖发菜和其他野生药材 B.营造防护林带
C.鼓励牧民在草原上放牧山羊 D.建立沙尘暴监测、预报系统
4.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其主要原因是( )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那些老广州的朋友们却总爱回忆起1984年的广州郊区……那时的珠江两岸尽是芦苇,一派“芦花似雪雪茫茫”的景象。

……才20多年的时间,我们生活的区域已经离得越来越远,我们的城市也已经大得无边了。

……这个地区,已成为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市密度最大、全球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这就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据此完成5~7题。

5.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程度高主要表现在( )
①城镇人口数量多②城镇数量多,密度大③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④外来劳动力所占比重高,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较完善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目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表现为( )
①城市化发展以小城市为主导②城乡一体化地带初步形成③广州和深圳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④区内城市与城市紧密相连,小城镇星罗棋布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7.“倒闭潮”“民工返乡潮”“外企老板人间蒸发”……2008年10月和11月间,流言和恐慌笼罩在珠三角上空。

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应( )
①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②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③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结构层次④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服务业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在黄河中游有两座著名的水利工程——三门峡和小浪底。

当初的三门峡水库设计没有考虑到冲沙功能,致使库区泥沙淤积严重,水库几近报废。

新建的小浪底水库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对流域内上下游的影响,充分发挥了调水冲沙功能。

2006年6月15日至7月3日,小浪底进行了第五次调水冲沙,黄河下游河道得到全面冲刷,下游主槽过流能力显著增强。

据此回答8~9题。

8.小浪底水利工程与三门峡水利工程相比( )
①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②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环境效益③更具有防灾减灾意识
④更充分地考虑到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选择在6月15日至7月3日进行调水冲沙的主要原因是( )
A.此时黄河流量小 B.预留库容为防汛作准备
C.此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D.减少水库的泥沙淤积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回答10~11题。

10.该地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沉降11.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产品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12~13题。

12.图1是某种农业活动形式的示意图。

该农业活动最可能出现在图2中的(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3.图2中b区域是世界三大城市密集区之一,其兴起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设 B.矿产较丰富,有利于工业生产
C.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外联系 D.阳光灿烂,有利于农业生产
鲁尔区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20世纪50年代后,该区工业开始衰退,经过鲁尔区一系列的整治,经济重新走向繁荣,现已成为一个社会经济结构协调、环境优美的地区。

回答16~17题。

14.鲁尔区发展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
①煤铁资源丰富②水能资源充沛③市场广阔④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鲁尔区综合整治的主要措施有( )
①增加煤炭、钢铁企业数量②钢铁工业布局向东部转移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④发展科技,美化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上海市新建占地面积4.4万余平方米的太平桥绿地,其主要作用是( )
①为市政建设提供木材②改善城市空气质量③调节气候,减缓城市热岛效应④美化城市环境,树立国际大都市形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18.下列对中、日两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生的现象
B.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C.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
D.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
在广州举行的“珠三角地理经济结构变化研讨会”上,不少区域经济学专家认为,珠三角经济地理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多年累积的高速工业化、城市化正在推动该区域进入“超级城市体”时代。

据此完成19~20题。

19.多年累积的高速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加速了( )
①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②人口向城市集中③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④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传播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此时,珠江三角洲地区应注意的问题有( )
①占用大量耕地②环境污染严重③产业结构层次偏低④城镇和工业密度过低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答案:
1.D [沙尘暴发生时,使得大量沙尘被风力搬运到大气中,大大增加了大气的悬浮颗粒含量。

]
2.B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加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得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裸露的地表易在大风作用下产生沙尘暴。

]
3.C [对放牧山羊要进行控制,因为山羊对草场资源的破坏能力特别强。

]
4.D [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而西北部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因此生态环境脆弱。

故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应选D项。

] 5.A 6.D 7.B [第5题,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第6题,①②为刚刚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表现。

第7题,在这轮“倒闭潮”中,倒闭的是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与当前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的政策不符。

]
8.C
9.B [7、8月黄河流域进入汛期,选择在6月15日至7月3日进行调水冲沙,有利于降低水库水位,提高调蓄洪水能力,还有利于冲刷下游河床的泥沙淤积,增强下游主槽的泄洪能力。

]
10.B [我国江南地区丘陵、山地面积广大。

从土地资源构成图可知,该地宜林和宜牧的丘陵、山地面积广,但由土地利用构成图可知,该地在土地利用方面没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耕地比重过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
11.B [增加林草植被覆盖率可有效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所以现阶段在土地利用上要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

]
12.B [由图1可知,该地种植的人工牧草和作物几乎都提供给牲畜作饲料,畜产品直接面向市场,可判定这种农业活动形式为乳畜业,对应图2中的b乳畜带。

]
13.D [b区域纬度高,光照差。

]
14.D 15.D [第14题,鲁尔区是在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区,但该区内铁矿资源和水能资源并不丰富。

第15题,鲁尔区整治过程中合并了许多煤炭、钢铁企业,使其数量减少;钢铁工业往西靠近海港布局。

]
16.D
17.B [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低于日本,起步时间比日本晚;同时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日本的城市化高于工业化。

]
18.C [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日本为发达国家,中国工业化水平低于日本。

]
19.D 20.D [高速工业化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涌入,包括很多农村人口,同时改变了农村生活方式,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环境问题也相继出现,因此,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造成了许多城市问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