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造字方法—六书
汉字造字的“六书”
汉字造字的“六书”汉字造字的“六书”是一种汉字笔画体系,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是汉字造字历史上重要的成果。
“六书”由郯邑孔伋和高礼以《象形定声六书》称其为“六书”。
“六书”包括《人书》、《地书》、《水书》、《火书》、《木书》、《金书》这六种汉字笔画,把汉字的笔画及其意义交织在一起,使汉字的写法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形成了一种汉字造字体系。
《人书》注重表意,又名“表书”,以表意词语中多见的轻声字,关于动作、态度、情绪等人文关怀内容的字根,用简单大笔画,以考量辩析相应词语多义时考虑,以简化表意字笔读。
《地书》注重形声,又名“形书”,以术语和地名,以及形容词、副词、助词、代词、动词中的声调字,以熟悉汉字字形拆出声旁,以联想和理解来表达对地方的记忆与熟悉,也以此存储对地方的记忆。
《水书》注重构字,又名“构书”,以配合汉字笔画习惯,可以表达更多的意义的字根,其构字有关的笔画,不仅熟悉古书表意字的构字法,而且能够把结构更为丰富的字形,用笔加以拆出声旁,增补构词,使汉字更为丰富。
《火书》注重应形,又名“变书”,以汉字词语中多见的音节字,充分利用汉字变形应用,可以将汉字笔画变形而得到不同意义的字根,例如狮(shi)以边变角,即变为示(shi),以及巴(ba)变为霸(ba),使汉字的含义更加丰富。
《木书》注重多情,又名“合书”,以汉字的结构特征,把两个或者多个拆分的字根合二为一,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并会用笔加以结合,以便表达不同意义的字根,以及在不同词语中表达出汉字的多义性。
《金书》注重变色,又名“变书”,以不同的汉字变形表达不同的意义,把汉字的笔画进行调整和修改,以实现不同意义的字根,比如法象变为泌,用把字根给它改变了颜色,以及把九丙边改为九乃边,使汉字的意义可以表达的更多,更丰富。
总之,汉字造字的“六书”是汉字造字历史上重要的成果,它把汉字的笔画、声旁和意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可靠、安全的汉字造字体系,使汉字的写法更加完善,更加简捷易读、精确而准确。
说文解字中六书的定义
说文解字中六书的定义摘要:1.说文解字的背景和作者2.六书的定义及具体内容3.六书的意义和影响4.历代对《说文解字》的研究正文:《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字典,作者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
该书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 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 年),是许慎献给汉安帝的一部著作。
在《说文解字》中,许慎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造字方法。
象形是用画画的办法画出物体,笔画的波势曲折同自然物的态势相一致,如日月二字;指事是通过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意义,如上下二字;会意是由两个或多个象形字组合在一起,合成一个新字,表示一种新的意义,如江河二字;形声是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意义,另一部分表示声音,如湖海二字;转注是在一个字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字形或字义,形成一个新字,如考老是也;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六书的提出,对于汉字的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它揭示了汉字的造字规律,使汉字从神秘的符号变为有规律可循的文字,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说文解字》中的六书理论,不仅对后世的字典编纂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整个汉语言文字学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历代对《说文解字》的研究颇多,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
许多学者对《说文解字》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注释,如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等。
这些学者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六书的理论,使《说文解字》成为一部具有权威性的汉字研究著作。
总之,《说文解字》中六书的定义,对汉字的演变和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揭示了汉字的造字规律,使汉字从神秘的符号变为有规律可循的文字,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六书造字法
在隶书中,还在鱼下面加上了一个火字,“鱼”字离象形的本义越来越远。另外,“鱼”还用于作为书信的代称,也常被借用为动词,与“渔”相通。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义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六书造字法”——象形字:属于“独体造字法”结构的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鼎”原是古代煮食物的一种器具, 一般由青铜铸造而成。这种器皿两侧有耳,下边有三足支撑。“鼎”字为象形文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这个字下边有三足,上边有圆形两耳,十分形象地表达出这个字的本义。在古代,“鼎”被看做传国的宝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用来比喻王位、帝业,如“问鼎中原”。这个字还象征着三方并立、互相对峙。最著名的鼎立局势就是三国时代魏、蜀、吴的三足鼎立。
“鲜”字的本义是鱼名,是一个会意字。在金文中,其字形上边为“羊”,下边为一只鱼的形状;在小篆文中,“鱼”被移至左边,“羊”则被移至右边,“鲜”字也由原来的上下结构变成左右结构。
现在,人们常常用“鲜”来形容食物的鲜嫩味美。此外,“鲜”还是一个多音字,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xiǎn,意思是少,如鲜见,即很少见。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这个字的字形就像一辆形象而完整的车,有车厢、车辕和车轮。随着汉字的演化,“车” 的字形逐渐简化为一个轮子的形状。但它的本义没变,即表示交通工具——车。
车也指利用轮轴旋转的工具,如水车、纺车等。车还可以当做动词用,如用水车抬高水位的车水、用车床来车零件等。作为量词,它表示一车所载的容量单位。现在,车成了财富的代表, 有车一族越来越多。
六书的判断方法
六书的判断方法摘要:一、六书概念介绍二、六书判断方法详解1.指事字2.象形字3.形声字4.会意字5.转注字6.假借字三、六书判断方法在现代汉字研究中的应用四、实际案例分析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六书概念介绍六书,又称六书造字法,是我国古代对汉字构造方法的总结。
它起源于战国时期,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六种造字方法。
这六种方法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我们今天的汉字奠定了基础。
二、六书判断方法详解1.指事字:指事字是一种象征性较强的字,它的字形直接表示字义。
例如“刃”字,用刀的形象表示刀的部位;“凶”字,用残缺的口形象表示不好的事物。
2.象形字:象形字是根据事物的形象创造的字体。
如“日”字,模拟太阳的形状;“月”字,模拟月亮的形状。
这类字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容易识别。
3.形声字:形声字是由声旁和形旁组成的字。
声旁表示字的读音,形旁表示字的意义。
如“妈”字,声旁为“马”,形旁为“女”,表示母亲的意思。
形声字是汉字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字。
4.会意字:会意字是由两个或多个意义相关的字组合而成,表达一个新的意义。
如“林”字,由两个“木”字组成,表示树木茂密的地方。
会意字具有较强的表意功能。
5.转注字:转注字是一种通过改换偏旁或部分字形来表达新意义的字。
如“赚”字,由“贝”字旁和“员”字旁组成,表示赚钱的意思。
这类字在字形变化中传递了新的意义。
6.假借字:假借字是指借用一个字的音或形来表示另一个字的意义。
如“借”字,借用“藉”的音表示借用的意思。
这类字在语音和字形上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三、六书判断方法在现代汉字研究中的应用六书判断方法不仅是古代汉字构造的理论体系,同时在现代汉字研究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六书方法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构造原理,为汉字的教学、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四、实际案例分析以“智能手机”一词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六书方法进行判断。
其中,“智能”二字属于形声字,“智”为声旁,“慧”为形旁;“手机”二字属于会意字,“手”和“机”分别表示手持和机器的意思。
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
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有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
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这个汉字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指事: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
如人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
形声:此乃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
例如: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也有的只有声母一样),表达不同的事物。
但形声字,也因古今语言音韵变迁,不少古代同类形声字在今天的官话已无共同音素了。
会意:这个造字法,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使衍生出新的含意。
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
“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都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转注: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这怎么说呢?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
诗经的《大雅•棫朴》亦云:“周王寿考。
”。
苏轼的《屈原塔诗》也有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一语。
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别注意的是,后代的文字学家针对许慎的前述的定义也作了大量的解释。
其中包括“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三类,只是这三种说法有人认为不够全面,当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释说“转注”就是一个形体(字根)记录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
例如“帚和妇”与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这法简言之,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
一般来说,是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
简述六书造字方法
简述六书造字方法
六书造字方法是汉字构成的一种理论,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字的发展历程和构造规律。
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象形是最早的造字方法,通过描绘事物的形象来创造字符。
指事则是在象形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一些标记或符号来表示抽象的概念或方位。
会意是将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字义,这种方法常用来表达复杂的概念。
形声则是由声符和形符组合而成的,通过声符表示读音,形符表示意义,这种方法是汉字中最常见的构造方式。
转注和假借则是用已有的字来表示同音或同义的其他字,它们不是直接创造新字,而是利用已有的字进行转借或注解。
总之,六书造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字的发展历程和构造规律,对于我们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汉字造字的六书
汉字造字的六书。
答案:汉字的六书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首见于《周礼》,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
普遍采取的是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六书是后人对汉字进行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也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
当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
中国汉字的六种造字法
汉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书体变化。
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整理小篆,“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
尽管汉语方言发音差异很大,但是书写系统的统一减少了方言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构造规律概括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
三千余年来,汉字的书写方式变化不大,使得后人得以阅读古文而不生窒碍。
但近代西方文明进入东亚之后,整个汉字文化圈的各个国家纷纷掀起了学习西方的思潮,其中,放弃使用汉字是这场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些运动的立论以为: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是繁琐笨拙的。
许多使用汉字国家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汉字简化,甚至还有完全拼音化的尝试。
日文假名的拉丁转写方案以及汉语多种拼音方案的出现都是基于这种思想。
中国大陆将汉字笔划参考行书草书加以省简,于1956年1月28日审订通过《简化字总表》,在中国及新加坡使用至今。
台湾则一直使用繁体中文。
目前在使用汉语的地区,大都使用两种规范汉字,分别是繁体中文(繁体字)和简体中文(简体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并仍然或曾经在日语和朝鲜语、越南语中使用。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
狭义地说,它是汉族的文字;广义地言,它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
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东南亚文化圈形成的内在纽带。
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诗词、对联等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
一个汉字一般具有多种含义,也具有很强的组词能力,且很多汉字可独立成词。
这导致了汉字极高的“使用效率”,2000左右常用字即可覆盖98%以上的书面表达方式。
汉字造字法(汉字六书)
专题1 汉字的造字法知识讲析造字法即汉字“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前四种是汉字的造字方法,后两种是汉字的用字方法。
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
用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勾画出来。
例如“”字,象形字,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像直视太阳时看到的形态,表示太阳。
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
与象形主要区别是含有较抽象的部分。
例如“”字,指事字,在刀口处加一点,指明刀刃,表示刀的锋利部分。
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将其字形字义合并,表达新的意思。
例如“”字,会意字,左边是牛,右边一只手举一根枝条,表示手拿棍子放牛。
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
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
形旁表示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相同或相近发音。
例如“”字,形声字,左边“木”是形旁,表示一种树木,右边“婴”是声旁,表示发音与“婴”字一样,表示樱树。
转注属于“用字法”。
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导致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
当这两个字表达相同含义时,会有相同部首或部件。
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
假借是同音替代。
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文字对应,就找和它发音相同的字表示。
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
因为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
“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
然而,当有了“六书”这套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套系统为依据。
像“琴”“棋”是形声字,“凹”“凸”是指事字,“明”“笔”是会意字。
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多。
因为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
而“鲤”“鲮”“鲩”等,难以用象形法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
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鱼”就可以交代它们的类属,再用相近发音的声旁来区分这些字。
汉字六书指事构形法
汉字六书指事构形法六书,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
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
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等较抽象中的东西。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
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象的部分。
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
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转注:属于“用字法”。
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
六书的造字方法
“六书”当中除了上面讲的四种造字法以外,还有两种:转注法和假借法。
转注法
过去的说法很多,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为了适应方音分歧和语音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造字法。如原有一个“老”,表示年纪大的意思,而由于时间和地区的不同,又有用kǎo这个音表示老的意思,于是又造出了一个与“老”字部首相同、读音相近和意义相同的“考”字。但“考”字的形旁是“?”,声旁是“?”,因此,“考”字就其造字法而言,也是形声字。
六书的造字方法
2012-07-19
一、简单介绍
六书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时的《周礼》。《周礼?地官?保氏》中说:“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六艺是周代教育贵族子弟的六种基本科目。九数是关于算术的知识,六书则是有关汉字的教学,但不一定是后来的六书理论。
二、六书造字的方法
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
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从汉朝以来,相沿有“六书”的说法。六书之首,就是象形法。
象形法
象形象形字当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来表示具体实物,而是用来表示与实物有关的概念。例如:“大”字,原来是像一个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状,手足展开,就表示“大”的意思了。这种从名词推广到形容词的造字法,是后来发展出来的。象形字虽然起源最早,但数量却最少。因为宇宙间的事物很多,不可能按每一事物的特征都造一个象形字,很多抽象的概念根本画不出来,而且即使画得出,这种依样画葫芦的造字法也太笨了。后来为了克服象形字的局限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又发明了另一种造字法——指事法。
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这就把六书解释为造字的方法了。
中国造字法六书
中国造字法六书
中国造字法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以下是对这六种造字法的简单介绍:
1. 象形:通过描绘事物的形状来表示意义。
例如,“日”字就像一个太阳的形状。
2. 指事: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
例如,“上”和“下”字分别用一长一短的横线表示。
3. 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通过它们的意义组合来表示新的意义。
例如,“休”字由“人”和“木”组成,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
4. 形声: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表示字的意义类别,声旁表示字的读音。
例如,“湖”字左边的“氵”表示与水有关,右边的“胡”表示读音。
5. 转注:通过为已有的字添加义符或音符来产生新字,用以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义。
例如,“老”和“考”都有年老的意思。
6. 假借:借用已有的字来表示与其意义无关的新的意义。
例如,“长”字本来表示长短的意思,后来假借为“长官”的“长”。
这六种造字法相互结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汉字体系。
通过了解六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结构和演变,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汉字造字方法六书
汉字造字方法六书
汉字的造字方法可以归纳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
和假借。
1.象形:以物象为基础,通过对实际事物的形状、特征、功能等进行
简化和抽象,形成文字。
如“日”字就是太阳的形状,表示太阳、光明等
意义。
2.指事:通过对抽象概念、动作或指示对象的简化表达,表示相关的
意义。
如“上”字表示向上的方向或位置。
3.会意:将两个或多个象形或指事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新的意义。
如“众”字是由“人”和“口”组合而成,表示有许多人的意思。
4.形声:将一个字的字形部分与另一个字的音部分结合,表示与音有
关的意义。
如“木”字与“目”字的结合形成了“杏”字,表示与木相关
的意义。
5.转注:原本零散的字形和意义通过不断的使用和演变被赋予了新的
含义,形成新字。
如“哥”字原本表示一个姓氏,后来转注为表示“兄长”的意义。
6.假借:一些字因为字音相似,被借用来表示与原来字形和意义毫无
关系的新字。
如“信”字原本表示“诚实”、“守信”,后来因为音近而
借来表示“文字、消息”的意义。
以上为常见的汉字造字方法,演变和形成过程十分复杂,历经了几千
年的发展和变化。
每个造字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应用范围和规律,共同构成
了丰富多样的汉字体系。
六书造字法
六书造字法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六书造字法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象事、象意、象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
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风,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倍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义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象形六书之一。
字形摹写实物的形状,或用比较简单的线条来摹写事物的特征部分。
《说文解字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如《牙部》:“牙,壮齿也象形字“京”,象上下相错之形。
”《皿部》:“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
”象形字有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之分。
合体象形所合之二体,有一体不能单独成字,有一体可以单独成字。
如“石”,其中“厂”(han四声)成字,意思是山边岩石突出覆盖处;“口”象石块之形(非口舌字),不成字。
王筠说:“石与果一类,本以○象石形,而此形多矣,乃以厂定之。
”(《说文释例象形》)这说明合体象形的产生是由于区别象形形体的需要,即加上一个表示同类事物的字,使所摹写的对象能够确定,不致产生误解。
“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汉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础。
指事也叫“象事”、“处事”。
以点画等象征性的符号来表明意义。
《说文解字叙》:“指示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字在汉字中为数不多,这可指事字“果”,能与以符号表意的局限有关。
六书造字法
“六书”造字法古人分析汉字形体的构造而归纳出来六种条例,这就是传统的“六书”,即关于汉字造字法的理论。
“六书”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时的《周礼》。
“六艺”是周代教育贵族子弟的六种基本科目。
“六书”则是有关汉字的教学,但不一定是后来的“六书”理论。
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像事、像意、像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班固所解释的“六书”,就是六种造字的方法了。
比班固稍后的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给“六书”下了明确的定义。
“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许慎所指的“六书”以“指事”为首,因为《说文解字》的第一字为“一”,故将指事排在“象形”之前,为“六书”之首。
而“形声”在“会意”之前,因为“形声”为中国文字最多的一类。
许慎用“六书”的理论,分析了九千多个汉字的结构,写成了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使“六书”的理论得到极大的发挥,成为两千年来研究汉字的准绳。
清人戴震认为“六书”的前四种是造字的方法,后两种是用字的方法。
因为转注和假借没有造出新字。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六书”是秦汉时建立的关于汉字构造的一种理论,后来一般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汉字的形体构造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不带表音成分的纯粹表意字(包括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一类是带表音成分的形声字。
象形字和指事字又叫独体字,即以笔画为单位构成的字,它是一个囫囵的整体,不能分为两个或几个偏旁。
会意字和形声字又叫合体字,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组成的字。
而其后的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六书(造字法)
六书一、造字法1.象形字(1)象形(多为独体字):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是汉字造字的基础。
(2)常见一级象形字(重要):日、月、雨、口、牛、羊、车、舟、泉、瓜(3)常见二级象形字(次重要)人体类:夫、人、鬼、子、女、儿、朋:首、面、牙;身、手、爪、毛、足、尸心动物类:飞、羽、鸟、燕、龙:鱼(网);豕、马、犬、兔,象、虎、鹿;龟植物类:木、禾、米、竹、豆器物类:衣、巾、玉;门、户、瓦、鼎、壹2. 指事字(1)指事字(多为独体字):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性符号来表示某个意义的造字法。
(2)常见一级指事字:上、下、三、本、末、朱、甘、刃、亦(3)常见二级指事字:纯符号类:一、二、四、七、八、九、甘象形字+符号类:凶、尺、寸、刁、夕、太3. 会意字(1)会意字(多为合体字):用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合成一个字,形成具有新的意义的字。
(2)常见一级会意字:武、休、信、取、明、涉、益、采、从、森(3)常见二级会意字:众、鑫、林、森、炎、焱、圭、连、晶、矗比、拜、掰、班、北、此笔、尖、尘、安、家、寨、寇、冠、灭、囚、困4.形声字(1)形声字(合体字):由表字意的形旁(意符)和表读音的声旁(音符)组成的新的字。
(2)常见的形声字:左形右声(最多):铜、锡、梧、桐、堆、挑、谈、惜、肝、财右形左声:切、劲、攻、战、剃、胡上形下声:芳、竿、宇、空、爸、露下形上声:勇、型、贷、岱、袋、姿外形内声:囤、固、阁、匣、裹、衷内形外声(最少):问、闻、瓣、辫、辩、辨特殊:厅、府、病、屠/翅、匙/进、越、飓/荆、颍、旗、腾【注】记住常见的一级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做选择题时基本上就可以用排除法选出最佳答案。
二、用字法1. 转注字(1)部首相同、字义相同、字音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字。
(2)许慎《说文解字》:“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2. 假借字(1)假借的基础是音同,借者与被借者在意义上无丝毫的联系。
(2)许慎《说文解字》:“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汉字的造字方法:汉字六书
导读:从小到大,每个人至少应系统学习一次语言文字基础课,从而建构起一个语文知识的体系。
因为,语文不好,或者平庸,原因无外乎两点:1.看书少。
2. 基础差。
为此,专项知识汇总:汉字六书一、六书1.“六书”的提出先秦时代就开始了。
《韩非子五蠹》:“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周礼地官保氏》、《汉书艺文志》《说文解字叙》也有记载。
“六书”是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分析、归纳出的分类。
许慎在《说文叙》中为“六书”下了定义,举了字例。
后来,经过总结补充修正,成为人们所谓的“六书说”。
2.许慎的“六书”说(1)名称和顺序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2)许慎对“六书”的阐述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会意——比类合意,以见指撝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二、.“四体二用”“六书”不是从一个角度提出的。
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法后二书:转注、假借——用字法前四书是孤立地分析每一个汉字得出的结构类型;后二书是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出汉字发展的方式。
后人归结为“四体二用”。
“文字是記録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
” ——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三、“六书”详解1.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象形字的符号性表现在它强调突出对象的特征。
是一种最简单的造字法,很难表示抽象的或没有具体形象的概念,显示出很大局限。
但却为指事、会意、形声字创造了条件。
许慎所谓的“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诘诎”意思是弯曲。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的意思是,画成事物的样子,笔画随事物的外型弯曲。
“象形”所表示的是有一定外型的具体名物,有形可象。
字形与意义在形体上同一。
如“日”字像太阳,“月”字像月形。
2.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是说看上去可以认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意义。
常表示局部的或相对的概念,往往是在象形字上加上抽象的标志符号,指明所表示的范围。
六书中汉字的构造条例是
六书中汉字的构造条例是汉字的六书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资料拓展六书,首见于《周礼》,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
普遍采取的是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六书是后人对汉字进行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也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
当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
概念: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
象形者,图画变成其物,随其体诘诎,日月就是也;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五曰形声。
形声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托福旧就是也;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载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实乃教导之六艺,……五曰六书。
”东汉郑玄注惹来郑众说道:“六书,象形、会意、形声、行事、冒用、谐声也”(备注:行事,即为“指事”;谐声,即为“形声”)。
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订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形声、冒用。
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订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形声、冒用。
通常都指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造字之法,即为汉字结构的条例;形声、冒用则属用字之法。
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以及后世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
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是一个完善周密的条例。
它对于汉字,特别是对古文字,它能够予以充分说明。
并对汉字的演化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六书理论”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创见。
六书
六书概念基本概念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象事、象意、象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
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
”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
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示、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
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是一个不够完善周密的条例。
但是,它对于大多数的汉字,特别是对古文字,它还是能够予以说明。
“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简介“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历史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其中没有对“六书”详细的名称,也没有对六书的解释。
拆字必须要遵循汉字构字的理据,遵守汉字造字“六书”。
拆字必须要遵循汉字构字的理据,遵守汉字造字“六书”。
是的,拆字是按照汉字构字的原则进行的,遵守汉字造字的"
六书"。
"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
种造字方法。
1. 象形:即通过图画的形状来表达字的含义,如 "日"字表示
太阳的形状。
2. 指事:通过一种事物或物体来表示字的含义,如 "上"字表
示向上的方向。
3. 会意:通过组合两个或多个相关的意义来表示字的含义,如"好"字由 "女"和 "子"组成,表示美好的含义。
4. 形声:字的构成部分中,一个是声旁,表示读音,另一个是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如 "林"字的声旁是 "木",表示读音为"lin",而形旁是 "木",表示字的意义为 "多树木的地方"。
5. 转注:一些字原本是用于表示另外一个字的读音或意义,后来逐渐发展成独立的字,如"奇"字本来是指一种毛发的颜色,后来转化为表达"奇特"的意思。
6. 假借:一些字原本没有自己的意义或读音,为了填补语义空缺,借用其他字既有的音或义,如 "洋"字本身并没有独立的
意义或读音,但是借用了"漾"字的读音和意义,表示"大海泛滥"的意思。
在拆字过程中,遵循这些构字原则和"六书"的规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汉字的含义和读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书一、概念六书: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1]》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
”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
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
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是一个不够完善周密的条例。
但是,它对于大多数的汉字,特别是对古文字,它还是能够予以说明。
“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二、释义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条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
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
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
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象的部分。
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
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韵母与“监”字一样(古音及部分方言);“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两字韵母相同。
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例如“酒” 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有部分汉字,会同时兼有会意和形声的特点。
例如“功”字,既可视为以“力”和“工”会意,而“工”亦有声旁的特点;“返”字,既可视为以“反”和“辵”(解作行走,变形作“辶”)会意,而“反”亦有声旁的特点。
这类字称为会意兼形声字。
转注属于“用字法”。
各说文家解释不同。
大致有“形转”“音转”“义转”三说。
江声认为所谓“建类一首”是指部首,“考”和“老”同属老部。
戴震认为转注就是互训,《说文解字》“考”字下说“老也”,“老”字下说“考也”,“转相为注,互相为训”的例子。
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
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
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
这些字有着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假借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
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
假借字有两类。
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那就是上面所说的假借字。
如“北”,甲骨文作“ ”,像二人相背。
北方的“北”无形可像,就借语音相同的“”来表示北方的意思。
许慎在《说文叙》里所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就是这一类。
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这一类的字很多。
假借字的另一类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本有其字的意思是在日常使用的文字当中本来有表示某个词义的书写形式,但是在使用当中不用本来约定俗成的字形而写为另外一个意义不相涉而音同或音近的字。
这一类在秦汉以上的古书中极为常见。
如借“汤”为“荡”;《诗经·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借“壶”为“瓠”,这些都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前一类可以说是不造字的假借,后一类是在用字当中的假借。
在用字当中既然本有其字,为什么还要另外写一个假借字呢,其中可能有两种原因。
一种原因是写书者仓促间写为一个音同的字,历代传抄因其旧而不改;另一种原因是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或某一师承,经常习惯以某字代某字用,后世传写也就一仍其旧。
[3]三、具体内容象形象形字“京”六书之一。
字形摹写实物的形状,或用比较简单的线条来摹写事物的特征部分。
《说文解字·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如《牙部》:“牙,壮齿也象形字“京”,象上下相错之形。
”《皿部》:“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
”象形字有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之分。
合体象形所合之二体,有一体不能单独成字,有一体可以单独成字。
如“石”,其中“厂”(han四声)成字,意思是山边岩石突出覆盖处;“口”象石块之形(非口舌字),不成字。
王筠说:“石与果一类,本以○象石形,而此形多矣,乃以厂定之。
”合体象形字“果”(《说文释例·象形》)这说明合体象形的产生是由于区别象形形体的需要,即加上一个表示同类事物的字,使所摹写的对象能够确定,不致产生误解。
“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汉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础。
指事指事字“甘”六书之一。
也叫“象事”、“处事”。
以点画等象征性的符号来表明意义。
《说文解字·叙》:“指示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字在汉字中为数不多,这可能与以符号表意的局限有关。
指示字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所谓纯指事字,全部用指事性的符号来表示,如一、二、三、四;+(甲骨文“七”字);丨(甲骨文“十”字)等。
这类指示字可能是来自原始的刻划符号。
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某一部位加上点画性符号,以表明造字的意图所在。
如“刃”是在刀口处加一点,指明刀刃。
“本”是在“木”字下方加上一短画,指明是树木的下端,“末”与此相反,指明是树木的上端。
这一类指示字,有些文字学著作称为合体指事或加体指事。
会意会意字“前”六书之一。
也叫“象意”。
组合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此类合谊(同“义”),以见指撝(同“挥”),武信是也。
“会意会意字“前”字中较普遍的是用不同的字组成的“异文会意”。
如《说文·林部》:“戍,守边也,从人持戈。
”《手部》:“挚,握持也,从手执。
”还有相当一部分会意字是“叠文会意”。
如《说文·林部》:“林,平土有丛木曰林,从二木。
”《车部》:“轰轰,群车声也。
从三车。
”会意字的结构有助于认识一些汉字的本义。
如《说文·斗部》:“料,量也,从米在斗中。
“段玉裁注:“米在斗中,非盈斗也。
视其浅深而可料其多少,此会意。
”形声六书之一。
也叫“象声”、“谐声”。
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成的字,其中形符表义,声符表音。
《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字是汉字中最能产的合成字。
因此,形声字在汉字中数量最多,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形声字的组合方式很灵活,如:形声字“责”·左形右声:江、河形声字“责”·左声右形:锦、刊·上形下声:草、房·上声下形:想、袈·外形内声:街、衷·外声内形:闻、衡有的声符或形符只占字的一个角落,如“胜”,形符是“力”,声符是“朕”。
“宝”,声符是“缶”,形符是“宀”、“玉”、“贝”组成的会意字(西周金文中才开始在这个会意字中加上声符“缶”)。
形声字可能是比较晚起的造字方式。
早期甲骨文中形声字还比较少;后期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二十。
由于这种方式灵活,适应性强,在汉字发展中,它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
转注转注是古人制造“同义字”的方法,换言之,转注就是用同义字辗转相注的方法造字。
许慎说:“转注者,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同意相受”是统一字首的具体方法,即授与一个同义字,也就是说用一个同义字相注释,作为它的义符。
例如:语言(指“口语”)里〔lao 三声〕这个词,既已制造了“老”字来记录它。
后来口语里起了变化,“老”念成“丂”〔kao三声〕,于是就在“丂”的上面注一个同义的“耂(念lao三声,即现在的“老”字)”字,写成“考”(即造出了一个新字“考”)。
“耂(老)”对于“丂(考)”,就是“同意相受”(即:同义相注。
就是说,用“耂”作了“丂”的义符)。
“耂(老)”、“丂(考)”的基本意思都是“年纪大”,它们是同义字,当然也是“转注字”。
●转注字的特点是:字首(部首)的意义等于转注字的意义,因为用来注释的字首是一个同义字。
判断转注字的两个重要依据:一是部首相同,二是同义相注。
●转注字的历史意义:转注字的形和义密合无间,只要看看它们的形体就可以知道它的意义,也就可以知道它们是同一群同义字。
这种造字方法解决了语言中同义词的创造问题,是孳乳文字(孳乳zīrǔ:派生,演变,繁殖)的重要方法,是我们祖先的一个伟大创举。
例如:1.老、考、耆、耋①老:《说文》云:“考也。
七十曰老。
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
”②考:《说文》云:“老也。
从老省,丂声。
”③耆:《说文》云:“老也。
从老省,旨声。
”(注:“耆”今读qi二声: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④耋:《说文》云:“年八十曰耋。
从老省,至声。
”(注:“耋”今读die二声:年老,七八十岁的年纪)2.至、到、臻①至:《说文》云:“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从一,一犹地也。
象形。
”②到:《说文》云:“至也。
从至,刀声。
”③臻:《说文》云:“至也。
从至,秦声。
”●这类字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形义密合,视其形即可知其义,所以后世还是不断地创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