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弊大于利一辩稿

合集下载

三峡工程弊大于利一辩稿

三峡工程弊大于利一辩稿

三峡工程弊大于利一辩稿第一篇:三峡工程弊大于利一辩稿一辩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以及对方辩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三峡大坝的弊端远大于其利处。

众所周知,我国三峡大坝于1994年正式动工,坝体高达185米,它的建造目的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等方面。

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它的修建,引发了上至政府高官下至普通百姓,甚至国外人士的广泛关注。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方人士对于三峡大坝的修建从来都是针砭不一。

对方一辩已经阐述了诸多好处,而我方从不否认这些利端,但是其弊端远大于其利处。

首先,我想提醒对方辩友的是三峡大坝的防洪功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如意,如果上游发水,三峡可以蓄水,但是中下游强降雨的话,这种直接的作用就不明显。

而且上游蓄水库区泥沙淤积,三峡库区的高涨水位将是悬在两湖人民头上的一颗定时炸弹。

进而是它引以为傲的蓄水通航。

虽然从理论上说,河道深了,通航条件好了,会增加通航能力,但由于长时间大雾弥漫,实际通航能力,并不像我们当初想得那样如意。

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畅通。

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通过能力马上得到饱和,运行的实践证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单向通过能力不可能达到每年五千万吨,最多只能保证单向通过能力每年三千万吨左右。

目前长江货运需要用机械翻坝来协助完成。

原计划在1997年完工的升船机至今未见踪影,客轮过船闸的平均时间为七小时,乘客难以接受,造成长江客运和三峡旅游事业的萎缩。

而后最重要的是三峡大坝引起的一系列负面影响:第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三峡水库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状态,如水位、流量、含沙量、蒸发量、水温等等。

水位的上升带来了淹没危及淹没区的物种安全。

如:中华鲟等珍稀物种,因大坝阻挡,不能回游,生存受到巨大影响,长江的生物链已受到巨大破坏。

中华鲟、白鲟都明显受到冲击,产量锐减。

第二.山体滑坡及淤泥的隐患三峡库区很多地区的地层主要是土层,结构松散,在持续的暴雨影响下,土层会因为吸水而发胀,容易发生山体滑坡。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利于弊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利于弊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利于弊第一篇: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利于弊长江三峡工程利与弊长江三峡工程由重庆到湖北宜昌市的巨大水利工程,造福了千万人民,是我国最大,最全面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

虽然三峡水利工程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我们都知道,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不可能十全十美。

三峡工程也是同样。

我们先来看这项工程带来的好处:首先就是发电。

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水电站,它缓解了我国的电力问题。

它的年发电量超过了900亿千瓦时。

缓和了华中、华东、华南地区电力紧张的问题,也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

再来说说三峡工程防洪的功能。

它能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止了长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保证了下游数千万亩耕地和数千万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曾经在98年就抵抗了一次特大洪灾。

既然是水利工程,那么肯定也针对航运。

这项工程从根本上改善了从宜昌到重庆间600千米的川江航道落差大,水流急,险滩多,通航能力低的问题。

使得长江两岸的人民交往畅通,使得长江真正成为了黄金水道。

那么接下来就来看弊端:先从小处的说起,当生存环境改变后,长江中甚至长江周边的动植物难免会有不适应。

上游水库的储水,水量变多后,对于到上游产卵的鱼就造成了影响。

大家都知道,白鳍豚是我国濒临灭绝的稀有动物,其活动范围主要是在长江沿岸,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使长江往来的渔船争多。

渔船往来平凡,船与鱼相撞的事故也会争多,甚至还导致一些不法船商非法捕捉白鳍豚,这导致了白鳍豚的严重减少。

其次,长江水流速度等的改变也会对周边的天气甚至是气候都会造成影响。

而且在堤坝的修建中还积聚很多的泥沙在大坝的周围,水的浑浊,还有中下游的泥沙的减少对环境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对长江三峡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弥补的破坏。

甚至一些物种也因此灭绝。

三峡工程的建设还造成了众多当地居民移民搬迁的问题,为了建设此工程,差不多113万人口要进行搬迁。

国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甚至用掉了大约400亿人民币,搬迁面临的不仅仅是资金上的问题,更要面临移民的精神问题。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doc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doc

论三峡工程的利与弊三峡工程是中国正在长江中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

有时也称为三峡水电站、三峡大坝、三峡水库,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秭归县三斗坪,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1992年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三峡工程建设议案。

当三峡水库形成后,受水势变缓和库尾地区回水影响,泥沙必然会在水库内尤其是大坝和库尾(回水的影响)淤积。

不过乐观者认为,长江的含沙量有季节性差异,汛期江水中的含沙比例比枯水期来得大,因此三峡水电站可以采用“蓄清排浑”的方法来应对,即在汛期时加大排水量使浑水出库,在枯水季节大量蓄积清水,便可以减少泥沙在水库内的淤积,这种方式与目前水电站的一般运行方式基本一致,所以不用过于担心三峡的泥沙淤积问题。

他们认为在三峡蓄水的初期,排沙比例只有30%至40%,将发生轻度淤积,但主要是填充死库容,影响不大,随着水库运行时间的增长,排沙比例会逐渐提高,在80至100年后,将基本达到平衡,不再出现新的淤积,旧有淤积也可以通过由临时船闸改建的泄沙通道和加强疏浚等方法清理。

那时水库将依然保持90%左右的库容,不会对发电、航运以及沿岸城镇尤其是重庆造成大的不良影响,而且随着长江上游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工作的进展,江水的泥沙含量也将缓慢下降。

三峡水库库容极大,因此必然会增加库区地震的频率。

但支持工程的人士认为,当时论证坝址时,非常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就是地质条件,三斗坪附近的岩体比较完整,断裂少,历史上也极少发生有感地震,因此不大可能发生破坏剧烈的强震。

三斗坪的上游地区,地质条件主要是碳酸盐岩,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较大,但烈度估计最高也不会超过6级,而三峡的主要建筑物都是按照防7级地震烈度来设计的。

论三峡工程的得与失

论三峡工程的得与失

论三峡工程的得与失一、三峡工程的简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中国长江中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

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早在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就预想过建设三峡工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的中段,坝址在三峡之珠——湖北省副省域中心城市宜昌市的三斗坪,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设计正常蓄水水位枯水期为175米(丰水期为14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水电站左岸设14台,右岸12台,共26台水轮发电机组。

水轮机为混流式,单机容量均为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

后又在右岸大坝“白石尖”山体内建设地下电站,设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垂直升船机,均布置在左岸。

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船闸,位于左岸临江最高峰坛子岭的左侧,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米×34米—5米(长×宽—坎上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

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承船箱有效尺寸为120米、18米、3.5米,一次可通过一艘3000吨级客货轮或1500吨级船队。

工程施工期间,另设单线一级临时船闸,闸室有效尺寸240米×24米×4米。

二、施工工期三峡工程的总体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

工程共分三期进行,总计约需17年,目前已全部完工。

三峡的利与弊

三峡的利与弊

三峡工程的支持者们相信该工程将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能拉动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

而反对者们则认为该工程劳民伤财,是政府领导人好大喜功、打算青史留名的表现。

三峡工程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利用效益等许多方面都堪为世界级工程的前列。

她不仅将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将为世界水利水电技术和有关科技的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实施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宏大工程,其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对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三峡工程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应该说是我国国力日趋强势的象征,我们不可能期望这一工程像都江堰工程那样完美。

但是我们在看到其有利一面的同时,不得不慎重考虑其不利的一面。

我们下一步应该做的,就是要做到未雨绸缪,冷静应对,科学决策,采取积极措施,真正使三峡工程成为民心工程、成为造福全人类的伟大工程。

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最大的工程。

它是综合治理长江中下游防洪问题的一项关键性措施。

并兼有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和发展库区经济等巨大的综合经济效益,对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三峡工程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战略决策。

它凝聚了我党几届领导的心血,是中国人民多年来的梦想。

它是一个全国人民的工程,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三峡工程是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三峡工程的建设正是在我国大力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前提下进行的伟大工程,它充分见证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向世界宣告了我们中国是有能力有条件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再一次向西方国家证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优越性。

第三、三峡工程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未来世界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说,是能源的竞争。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不可再生能源相继减少。

而三峡工程正是把可循环利用的水资源转化电能,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可以依赖的有效清洁能源之一。

长江三峡工程利与弊

长江三峡工程利与弊

关于长江三峡工程利与弊长江,我想我们都不陌生,长江不单是中国第一江还是世界第四江,他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中国民族第二个文明——巴楚文化,他带给中华民族的贡献是无可估量的,即使是在现在他还孕育着4.5亿人口,贡献着75%的总产值。

而我今天要探讨的主角跟长江就有很大的关系,那就是为了治理和开发长江而启动的三峡工程。

这样一项重要的水力发电工程,但争议也由它的筹建就开始,争议的内容就是我今天要说的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利点一箩筐三峡工程主要的利就在于防洪、发电……近些年来洪灾不断困扰人们的生活,所以防洪也是三峡工程的重要核心每次发洪水的时候荆江都要牺牲自己来换取武汉的平安,如果三峡工程建造完以后三峡的巨大水库就能容量百年一遇的大洪灾。

当然三峡这么巨大的工程好处怎么可能光一个防洪呢?还有就是经济效益,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如果想成为发达国家那么就一定要发展经济,而三峡工程最大的经济效益就体现在发电,它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非常靠近华东、华南等电力负荷中心,所发的电力将主要售予华中电网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华东电网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电网的广东省。

最主要的利益是由于三峡电站是水电机组,它的成本主要是折旧和贷款的财务费用,因此利润非常高。

弊点也不少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有利就有弊,三峡也不例外,长江最主要的弊端就是人口问题长江蓄水完成后将会压膜129座城镇,据统计会导致100多万人移民,大家想想那是多么浩大的移民呀,因此也会造成别的城市拥挤。

弊端也不止一个,还有一个较重要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环境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很重要的,良好的环境可以让我们身心健康,反之不好的环境则会让我们身心受到伤害。

目前,三峡两岸的游客和居民的生活垃圾都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到长江里导致水质污染,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你每天喝的水都有毒那该有多可怕呀,虽然当地政府正尽全力补救,结果谁都不知道。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近年来,中国的三峡水利工程备受争议。

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然而,也有人担心它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讨论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以全面了解这个备受关注的工程项目。

三峡水利工程作为一个巨大的工程项目,其利多于弊。

首先,它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绿色能源。

三峡水利工程的发电能力达到了22500MW,成为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供应源之一。

该项目的发电量占据了全国总发电量的10%,有效地促进了中国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减少了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

其次,三峡水利工程有助于改善航运条件。

工程建设后,三峡大坝水位上升,水位深度相应增加。

这对于改善长江上游地区的航运条件非常重要。

河道变得更深更宽,为大型船只提供了更加安全和高效的运输通道。

这不仅促进了地区内外贸易的发展,还增强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

此外,三峡水利工程以其对洪水的防控和灾害减轻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长江流域遭受了多次严重洪涝灾害,给周边地区带来了巨大损失。

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释放,三峡工程实现了对长江水流的有效控制,降低了洪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它不仅提高了沿岸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保护了土地资源和农田的安全。

然而,三峡水利工程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

首先,工程目前对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大坝建设导致了大量土地的淹没,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湿地的大面积退化和珍稀物种的减少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此外,由于长期水库蓄水,三峡地区也面临着滑坡和地质灾害的风险。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管理,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其次,三峡水利工程对古迹的保护产生了影响。

三峡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聚集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

由于水位上升,一些重要的古迹和文物被迫进行了迁移和保护。

尽管努力保护,但一些古迹的原始风貌可能已经无法完整地保存下来。

综上所述,三峡水利工程作为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项目,带来了众多的利益和弊端。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长江三峡工程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是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但是,自从它建成以来,就不断有赞扬和质疑之声。

我认为长江三峡工程利大于弊。

三峡工程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建设,它的建成可以起防洪作用;可以发电,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资源丰富,可以带来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对航运有促进作用,三峡水库可以改善川江航道对长江航道的限制。

它具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种功能。

特别地,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电力需求猛增的情况下,三峡工程是很好的解决方案,它可以有力地解决中国南方的资源危机,稳定电价。

他还有利于重庆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

但是,他也有一定的弊端:淹没了库区周边地区的文物古迹;破坏了沿岸的生态,对于大多数周边的动植物的生存有影响;还会给周围的居民生活环境带来考验。

它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初期没有很好的评估,如消落带问题等,这也是每一个大坝无法避免的。

但现在还来得及,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对人民负责,解决对人民生活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我认为三峡工程利大于弊,只要环境专家及时对它的弊端进行研究,那么三峡工程必将造福人类。

贪官都是怎么被识别出来的】1.贪官不是群众选举
出来的,是上级领导选拔出来的;2.贪官不是反贪局捉出来的,是内部互掐抖出来的;3.贪
官不是人民监督出来的,是小偷不慎偷出来的;4.贪官不是纪检审查出来的,是二奶小三争
风吃醋闹出来的;5.贪官不是百姓举报出来的,是情妇阴毛日记保管不慎被老婆爆出◇×。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11月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

这是黄万里教授去世之前发生的。

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头蓄水,之后三峡船闸试运行,三峡第一台发电机组投入运行;2006年5月20 日三峡大坝全部完工。

这是黄万里教授去世之后发生的。

现在要向黄万里先生报告的是:"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地凉起来了。

穿着新衣的皇帝感觉到有点凉了。

"第一:三峡大坝蓄水之后,清水下泄,造成大坝下游长江干堤发生严峻崩岸。

2004年冬,荆江长江干堤发生多处崩岸。

2006年春传来岳阳长江干堤发生严峻崩岸的消息,湖南省水利厅负责人紧急赴京向水利部和我国防总汇报险情。

一千多年来,长江干堤爰护着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平安。

1998年长江洪水后中心政府动用几千亿国债加固长江干堤,1991年联合国又资助长江干堤修理。

三峡大坝蓄水后发生的长江干堤崩岸问题和黄河三门峡工程建成后的状况特别相像。

1962年黄河三门峡水库下泄清水导致黄河大堤溃塌,***中心为此召开中心工作会议加以争辩,打算转变工程运行方式,并开头改造。

黄万里教授用"清水顶冲长告急"来说明问题的严峻性。

长江干堤长告急,社会就不得安定, 穿着新衣的皇帝也无法睡个平稳觉。

其次: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畅通。

三峡工程根本不能使万吨轮船直达重庆,最多只能使万吨船队在一年中的五、六个月的时间内直达重庆。

万吨船队只不过是将四艘或者六艘驳船捆绑在一起而已。

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通过力量立刻得到饱和,运行的实践证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单向通过力量不行能达到每年深不超过15米,冬季不超过20米,泥沙简单在坝前淤积。

但是假如泥沙淤积量过大,前置库削减消落带生态危机的作用将大打折扣。

前置库形成后,假如不依据三峡工程环保要求严格处理上游垃圾和污水,对于开县来说尽管开县盼望将来成为一个滨水城市,但是有可能面临的又是一湖臭水。

三峡工程利与弊

三峡工程利与弊

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论三峡工程的利与弊古往今来,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莫过于洪水。

人类与洪水抗争的历史悠久,并在抗争中催生了人类的早期文明。

华夏民族尤重治水,且在治水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智慧。

治水者名垂千古,水利工程福泽万代,古都江堰就是一例。

长江,源于世界屋脊,上经“天府之国”,中贯“鱼米之乡”,下串“人间天堂”,给两岸以灌溉之利和舟楫之便。

然而一旦暴怒,变为浩劫,沃野成为泽国,民众成为鱼鳖,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心腹大患。

长江三峡工程就是为减免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而兴建的关键性工程,且兼有发电、航运诸多效益。

首先是防洪效益。

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长江中下游防洪条件,可消减的洪峰流量达每秒2.7万~3.3万立方米,属世界水利工程之最。

其次是发电效益。

三峡水电站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水电站共安装26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还有就是航运效益。

三峡水库回水至西南重镇重庆市,将改善航运里程660公里,使重庆至宜昌航道通行的船队由过去的3000吨级提高至万吨级,年单向通过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

不可否认,三峡工程的建设会诱发地震,以及库岸的稳定。

科学家们跟据长期的地质勘测研究和水库诱发地震研究成果认定,三峡坝区和库区地壳稳定,均不孕育发生严重地震的地质背景。

三峡水库蓄水后,虽不排除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但从高估计,影响到坝区的最高地震烈度不会超过VI度,不会影响按Vll度设防的主要建筑物的安全。

另外,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水位抬高,水深加大,可能发生库岸局部的滑坡和崩塌,不会影响航道通航。

水库蓄水后,可能受库岸局部滑塌影响较大的是库岸的新老城镇和居民。

因此,要充分重视移民新城镇和集中居民点选址的地质条件,同时要建立对可能失稳的崩滑体的监测和预报工作。

“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论点:长江三峡工程是利大还是弊大
观点:长江三峡工程是弊大
长江三峡水力工程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
流上。

其水利工程的防洪效益与泄洪能力居世界首位,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但是长江三峡工程对我们的生活有害也有利。

首先说说利吧,三峡工程建筑对交通方便,经济开展比拟落伍的库区应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660公里的江段落差很大,有滩险一百多处,单航段几十处,重载货轮需牵引段也好几十处,而三峡建坝后,将吞没一切滩险、单航段和牵引段,航道扩宽许多,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航运本钱可以大大低落。

在生态方面,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会对当地大范围造成影响,像气候变化,对各种动植物的影响都非常大的。

距有关报道,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附近的气候发生了异常,应该转暖的时间却还是寒冷。

虽然在工程中有提到排浑蓄清措施,但是所谓的排浑蓄清措施无法解决水库的淤积问题。

虽然中央政府为了防止卵石淤积问题的出现,在嘉陵江和金沙江上建造了多座大坝,阻挡卵石和泥沙进入三峡水库,但这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多只是把问题留给子孙而已。

现在的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健康,但是三峡水库正造成血吸虫病的蔓延,从高发病的湖南、湖北向原没有血吸虫病的重庆、四川发展。

三峡库区已经发现血吸虫病患者。

看到这个报道以后大家还会说三峡工
程的利大于弊吗?
三峡大坝的修建,引发了上至政府高官下至普通百姓,甚至国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三峡的利弊有各种各样的评价,笼统的说弊大于利。

水库的利与弊

水库的利与弊
落坡岭水库
桃峪口水库
大黑汀水库
行唐江河水库
三峡水库
我们以三峡水库为例,来谈谈水库的利与弊
正方:利多
辩方:弊多
领导先介绍
评委宣布结果
双方4辩都拉肚子 缺 席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开发治理长江的关键工程。三 峡工程建成后将有效地抗御洪水,提供清洁能源,改 善长江上游航运,减免中下游洪水威胁,保护生态环 境。在三峡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建设与运行中,要 使有利影响得到充分发挥,并采取有效对策与措施, 使不利影响得到减免。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社会、 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世界是一个整 体,生态环境没有国界防止生态环境恶化,必须依靠 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三峡工程开发利用长江丰富的 水能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本身也是对中国人民和全 世界人民最大的贡献,有利于全球环境保护。三峡 下一页 上一页 工程是一项生态环境工程。 返★回
返★回 下一页 上一页
水资源 修建水库 时空调控
形成人工湖泊 土 壤 草甸化或 盐碱化 地 下 水 水位 上升 生 物
改变下游河流流速流量
泥沙沉积
冲积平原
岩 石
诱发 地震
地 方 气 候
洪水灾害


阻隔 洄游性 生物 生存, 陆生 植物 受淹
适度 云量增加, 气温日较差 减小
返★回
结☂束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淹没耕地 27820hm²、动迁人口113万,会加剧库区本来 就已十分突出的人地矛盾部分文物古迹和三 峡自然景观将被淹没。
返★回
下一页
上一页
利——泥沙减少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江水日渐清澈。根据大坝上游附近 的庙河水文断面观测资料,蓄水前。。年月日含沙量为。, 月中旬后已下降到。三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调度方 式,大部分泥沙可在汛期排至下游。工程建成年内,泥沙淤 积不会对长江航运产生重大影响,水库运行一年,将达到冲 淤平衡状态。三峡总公司在水库蓄水后,已加强对水库分 期蓄水的泥沙研究和优化调度,以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的综 合效益。

长江三峡利与弊 文档

长江三峡利与弊  文档

长江三峡的利与弊
三峡水电站大坝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

我们先看看作为三峡工程对人类的主要贡献。

1.1防洪目前,三峡大坝共拦蓄了70多亿立方米的水量,可以说三峡在防洪方面还是很不错的。

1.2发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共有单机70万千瓦的机组26台,总装机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847亿千瓦时,相当于6个半葛洲坝电站和10个亚太湾核电站,每年为全国人均提供70千瓦时电。

1.3航运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

曾几何时,我们一面警醒,一面又善于忘记;一面拼命叫喊保护生态环境,一面又悄悄进行新的破坏。

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在三峡工程如此巨大的利的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弊。

2.1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三峡水库落成后,长江中上游激流变成缓流,使适应激流性鱼类失去生存环境。

而修建鱼道成本大,难度高,加之认识不统一,目前我国所修大坝都没有考虑鱼道。

媒体曾报道过许多洄游鱼类撞死在坝堤上的惨剧。

2.2文化遗产方面三峡库区蓄水后,长江沿岸的千年古镇人文遗失,如涪陵白鹤梁、忠县石宝寨、丁房双阙——无名阙、云阳张飞庙、丰都鬼城、奉节白帝,那些古调古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赖以发展的土壤。

综述利与弊,或者说这些弊端造成的直接间接损失,是一个怎样的数据和概念,目前也难以预料。

三峡工程是功在当代,但利不在千秋。

论长江三峡工程利与弊

论长江三峡工程利与弊

论长江三峡工程利与弊
论长江三峡工程利与弊
论长江三峡工程利与弊
北京矿院附中
初一(3)班
谢呈
001031609
长江三峡的建设有利有弊,建设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我国实施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宏大工程,其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对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其水利工程的防洪效益与泄洪能力居世界首位,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先谈谈好处:
1、毋庸置疑建水电站就是为了发电,且它的发电能力可是相当的.惊人的,可以有效的解决中国的电荒问题。

2、它有大坝,可以存水用于防止旱灾,如果大坝下游有旱灾的情况下,它可以开闸放水,从而有效的缓解灾情。

3、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

再谈谈弊端:
1、宏伟的三峡工程上马,百万移民大军湖北只占极少一部分,而绝大多数移民是四川人。

2、白鳍豚,我国特有濒危哺乳动物,三峡工程其上千万吨的通
航能力带来的弊端之一便是增加了白鳍豚被螺旋桨击毙的事件。

3、我国是文明古国,而三峡地区富有地方特色,其文物、遗址不可估量,但由于三峡工程淹没范围广淹没地面地下文物、遗址众多,虽有所保护规划但也有一部分文物没入了淹没线以下并且出土几率少之又少。

纵观利弊,个人认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其利大于弊,因采取许多措施,其弊端被缩放,与其利——数千万人民生命安全相比还是较小的。

但在看到其利的一面时也要看到其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利与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利与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利与弊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

位于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

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从构思到践行在长江三峡建造大坝的设想最早可追溯至中华民国的开创者孙中山先生,他在《建国方略》一书中认为长江“自宜昌以上,入峡行”的这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利”。

按此设想,194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与美国垦务局签约,准备利用美国资金建设水电站。

萨凡奇在三度实地考察三峡地区后,写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认为三峡工程可行,但后因中国内战,此事无果而终。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口号,要兴建一批骨干工程以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三峡工程于是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1992年4月3日该议案获得通过,标志着三峡工程正式进入建设期。

工程的利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详细可分为以下三点:一.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

二. 它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非常靠近华东、华南等电力负荷中心,所发的电力将主要售予华中电网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华东电网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电网的广东省。

三. 到三峡工程建成后,该段长江将成为湖泊,水势平缓,万吨轮可从上海通达重庆。

而且通过水库的放水,还可改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枯水季节的航运条件。

我们在看到其有利一面的同时,也必须慎重考虑其不利的一面。

我们下一步应该做的,就是要做到未雨绸缪,冷静应对,科学决策,采取积极措施。

长江三峡工程弊大于利

长江三峡工程弊大于利

长江三峡工程弊大于利塘沽二中七年九班田宗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中国长江中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我认为三峡工程弊大于利。

不否认三峡工程的建设也有一些益处。

从防洪方面来看,在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

所以如遇洪水,三峡大坝可使荆江大堤有效防御。

另外,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

这个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能量。

装机(26+6)*70万(1820+420万)千瓦,每年发电846.8亿度,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华南等地区。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旅游、净化环境、航宇等方面也有巨大效益。

但其面临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是对库区文物的影响。

三峡工程600公里长的淹没范围,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库区蓄水达175米以后,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淹没于水下。

其重要的文物古迹有涪陵白鹤梁、忠悬石宝寨、丁房双阙,此外还有较重要的古栈道5处,石刻、题刻56处,古桥77处。

虽然从1996年起,国家按期发放保护资金,三峡库区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和发掘正在进行,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文物至此没入水下,而且很难在被发掘出来。

二是移民问题,三峡工程竣工后,库水淹没区将涉及湖北和重庆的20个区县,最终动迁移民113万,其中重庆16个市区县受淹,移民数量占整个库区移民的85%。

目前库区已经搬迁移民70多万人,占规划总人口的65%,但在未来的6年时间里,三峡库区每年还需搬迁移民8万人左右。

最重要的还是地质灾害问题其中《长江三峡工程库岸稳定性研究》共查获体积大于10万立方米的崩塌滑坡404处,总体积29.36亿立方米,查获泥石流沟90条,并对其中26个重大崩滑体进行了详细勘查,对库区查获的崩滑体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和预测分析,划分了不稳定库段;《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崩滑体处理总体规划报告》,共查获175米以下崩滑体1302处(含原地矿部“七五”查获的崩滑体),总体积33.34亿立方米,对规划为工程防治的有30个崩滑体;国土资源部完成了三峡库区的20个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查出了库区20个县(市、区)所辖范围内(包括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点5384处,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其中滑坡3891处,崩塌(含危岩)617处,不稳定斜坡668处,泥石流沟85处,地面塌陷88处,地裂缝33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辩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以及对方辩友: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三峡大坝的弊端远大于其利处。

众所周知,我国三峡大坝于1994年正式动工,坝体高达185米,它的建造目的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等方面。

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它的修建,引发了上至政府高官下至普通百姓,甚至国外人士的广泛关注。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方人士对于三峡大坝的修建从来都是针砭不一。

对方一辩已经阐述了诸多好处,而我方从不否认这些利端,但是其弊端远大于其利处。

首先,我想提醒对方辩友的是三峡大坝的防洪功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如意,如果上游发水,三峡可以蓄水,但是中下游强降雨的话,这种直接的作用就不明显。

而且上游蓄水库区泥沙淤积,三峡库区的高涨水位将是悬在两湖人民头上的一颗定时炸弹。

进而是它引以为傲的蓄水通航。

虽然从理论上说,河道深了,通航条件好了,会增加通航能力,但由于长时间大雾弥漫,实际通航能力,并不像我们当初想得那样如意。

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畅通。

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通过能力马上得到饱和,运行的实践证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单向通过能力不可能达到每年五千万吨,最多只能保证单向通过能力每年三千万吨左右。

目前长江货运需要用机械翻坝来协助完成。

原计划在1997年完工的升船机至今未见踪影,客轮过船闸的平均时间为七小时,乘客难以接受,造成长江客运和三峡旅游事业的萎缩。

而后最重要的是三峡大坝引起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第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三峡水库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状态,如水位、流量、含沙量、蒸发量、水温等等。

水位的上升带来了淹没危及淹没区的物种安全。

如:中华鲟等珍稀物种,因大坝阻挡,不能回游,生存受到巨大影响,长江的生物链已受到巨大破坏。

中华鲟、白鲟都明显受到冲击,产量锐减。

第二.山体滑坡及淤泥的隐患
三峡库区很多地区的地层主要是土层,结构松散,在持续的暴雨影响下,土层会因为吸水而发胀,容易发生山体滑坡。

近几年,三峡库区发生过一些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如2007年夏季湖北巴东县清太坪镇的山体滑坡,2007年冬季湖北巴东县野山关镇的岩崩,2009年夏季湖北省兴山县高阳镇的山体滑坡,这三起事件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泥沙淤积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长江每年要携带5亿立方米的泥沙进入三峡,但其中大部分都无法排出去,水库因此将出现淤塞,三峡大坝进而有可能垮塌。

工程师在大坝底部设计了23道闸门用于在汛期冲走泥沙。

但事实是泥沙淤积的速度高过了蓄水;大坝两侧山体严重滑坡,大量泥沙淤积于大坝内,大坝的蓄水能力与日剧减,抗洪能力也变成了笑话,下游数千万人危如累卵。

第三.水污染方面
由于江水被大坝阻拦,农业残留物、生活及工业污染物无法顺流而下排入大海,而是倒灌回水库,使得库区水体的污染不断加重,并导致库区的长江支流出现“水华”现象。

这与政府所说的二类水质要求甚远。

第四.文化遗产和移民方面
在三峡地区,在这块土地上曾存在灿烂的文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

三峡库区蓄水后,长江沿岸的千年古镇人文遗失,如涪陵白鹤梁、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奉节白帝。

尤其是那些方言和地方戏曲无法再发展传承,如川江号子几乎绝迹。

而且还迫使库区500w农民搬迁到人口更加密集的沿江坡地上,他们一方面要靠着比以前更少的土地勉强维生,一方面还要面临日益加重的土地侵蚀和塌方事故的致命威胁。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明晰得出结论,也就是今天我方坚持的观点:三峡大坝的修建功在当代,但利不在千秋,我方认为三峡项目的社会和生态成本过高。

从长远来看,他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它的益处,不符合当今可持续发展观的主流观点,三峡工程的其弊远大于其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