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江西财经大学-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希望会有帮助!)

合集下载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引言计量经济学是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的一门学科。

实验是计量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设计和实施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

本文将对一项计量经济学实验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以展示实验的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

2. 实验设计2.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市场供需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具体而言,我们希望通过改变商品的市场供给量,观察商品价格如何变化,并分析供给弹性的大小。

2.2 实验假设在实验设计阶段,我们需要制定实验假设来指导实验的进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假设市场供给量的变动会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而且供给弹性的大小会决定价格的变动幅度。

2.3 实验步骤本次实验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设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我们将随机选择一些参与者,并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作为实验组,一组作为对照组。

实验组将面临市场供给量变动的情况,而对照组则不受干扰。

2.确定商品和市场:我们选择一个特定的商品,并确定一个特定的市场来进行实验。

这样可以使实验更加具体和可控。

3.设定实验条件:在实验组中,我们逐步调整市场供给量,并记录下不同供给量下的商品价格。

对照组则保持市场供给量不变。

4.数据收集:在每次实验条件设定完毕后,我们将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商品价格,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存储。

2.4 实验风险和伦理考虑在设计实验时,我们需要考虑实验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确保实验过程符合伦理要求。

具体而言,我们需要确保参与者的权益得到保护,并在可能对参与者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下停止实验。

3. 数据分析在实验进行完毕后,我们对数据进行分析,以验证实验假设并得出结论。

3.1 数据整理首先,我们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方便后续分析。

由于文档要求不能包含表格,这里无法展示具体的数据。

3.2 数据分析方法我们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

描述统计分析用于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和最大值等。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实验案例1:近年来,中国旅游业⼀直保持⾼速发展,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益显现。

中国的旅游业分为国内旅游和⼊境旅游两⼤市场,⼊境旅游外汇收⼊年均增长22.6%,与此同时国内旅游也迅速增长。

改⾰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进⼊90年代后,中国的国内旅游收⼊年均增长14.4%,远⾼于同期GDP 9.76%的增长率。

为了规划中国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定量地分析影响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解题过程:⾸先,通过Eviews,得出回归模型:Y=-274.377+0.013X2+5.438X3+3.272X4+12.986X5-563.108X6tc=-0.208 t2=1.031 t3=3.940 t4=3.465 t5=3.108 t6=-1.753R^2=0.995 F=173.354 DW=2.311从估计结果来看,模型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因为在OLS下,R^2^2与F值较⼤,⽽各参数估计量的t检验值较⼩,说明各解释变量对Y的联合线性作⽤显著,但各个解释变量存在共线性从⽽使得它们对Y的独⽴作⽤不能分辨,故t检验不显著。

应⽤Eviews,写下命令:cor X2 X3 X4 X5 X6。

得到相关系数矩阵。

可以从中看出五个经济变量之间两两简单相关系数⼤都在0.80以上,甚⾄有的在0.96以上。

表明模型存在着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从⽽为了消除多重共线性,这⾥采⽤逐步回归法。

第⼀步,⽤每个解释变量分别对被解释变量做简单回归。

得:Y=-3462+0.0842X2 t=8.666 R^2=0.903 F=75Y=-2934+9.052X3 t=13 R^2=0.956 F=173Y=640+11.667X4 t=5.196 R^2=0.771 F=27Y=-2265+34.332X5 t=6.46 R^2=0.839 F=42Y=-10897+2014X6 t=8.749 R^2=0.905 F=77根据R^2统计量的⼤⼩排序,可见重要程度依次为X3, X6, X2, X5, X4。

《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报告年级专业:2012级金融学姓名:*** 学号:2012******一、实验目的1.学会Eviews工作文件的建立、数据输入、数据的编辑和描述;2.掌握用Eviews软件通过阿尔蒙多项式变换法估计分布滞后模型。

二、实验内容根据某地区1980-2001年固定资产投资Y与销售额X的资料,取阿尔蒙多项式的次数M=2,阿尔蒙多项式变换法估计分布滞后模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将系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i=0,1,2,3,4)用二次多项式近似,则原模型可变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由此用Eviews软件得出分布滞后模型的最终估计式。

三、实验数据教材第186页,表7.5:某地区1980-2001年固定资产投资Y与销售额X的资料四、实验步骤1.分析固定资产投资Y与销售额X的关系;2.模型设定: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将系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i=0,1,2,3,4)用二次多项式近似,则原模型可变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用Eviews计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i=0,1,2,3,4)。

步骤如下:(1)建立工作文件:双击Eviews图标,进入Eviews主页。

在菜单选项中依次点击New—Workfile,出现“Workfile Range”。

在““Workfile Frequency”中选择数据频率“Annual”,并在“Start Date”菜单中输入“1980”,在“End”菜单中输入“2001”,点击“OK”,出现未命名文件的“Workfile UNTITLED”工作框。

已有对象“c”为截距项,“resid”为剩余项。

(2)输入数据:在“Quick”菜单中点击“Empty Group”,出现数据编辑窗口。

将第一列命名为“Y”:方法是按上行键“↑”,对应“obs”格自动上跳,在对应的第二行有边框的“obs”空格中输入变量名为“Y”,再按下行键“↓”,变量名一下各格出现“NA”,依次输入Y的对应数据。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

实验是计量经济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实际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验证经济理论的有效性和预测能力。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我所进行的计量经济学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某地区居民消费支出与个人收入之间的关系。

通过收集一定数量的样本数据,建立经济模型,以探究消费支出与个人收入之间的相关性,并验证是否存在所谓的“边际消费倾向”。

实验设计:为了收集样本数据,我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涵盖了个人收入、家庭人口、教育水平、职业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我在某地区抽取了300个样本,并对这些样本进行了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我还请教了一些经济学专家,以确保问卷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我得出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实验结果:1. 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呈正相关关系:根据统计分析,我发现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个人收入越高,消费支出也越高。

这与经济学理论中的边际消费倾向相一致,即收入增加一单位时,消费支出增加的单位。

2. 家庭人口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我发现,家庭人口对消费支出有一定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家庭人口较多的家庭,其消费支出较高。

这可能是因为家庭人口较多,生活成本较高,因此需要更多的消费支出。

3. 教育水平与消费支出的关系:通过数据分析,我发现教育水平与消费支出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其消费支出相对较高。

这可能是因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收入,从而有更多的消费能力。

实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得出了一些对于经济学理论的验证和解释。

首先,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了边际消费倾向的存在。

这对于经济学理论的解释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家庭人口和教育水平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也提醒我们在研究经济现象时,需要考虑到个体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最新版)计量经济学课题论文实验报告-2021年个人用心整理

(最新版)计量经济学课题论文实验报告-2021年个人用心整理

计量经济学课题论文实验报告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一、摘要: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来。

居民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起点,对于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那么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宏观调控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居民消费水平具有研究性。

通过文献参考发现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五点:国内生产总值 GDP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本文将分别总结以上因素的影响情况。

本文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

二、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 GDP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在研究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影响之前,首选我们要明白居民消费水平的意义。

居民消费水平指按常住人口平均计算的居民消费支出。

即是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来。

在现实生活中,居民消费水平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来确定的一个量,所以要想了解居民消费水平就必须从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 GDP 常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意味着国民经济水平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水平随之提高。

由此选择了国内生产总值 GDP 作为居民消费水平计量分析的因素之一。

国内生产总值 GDP 是从整个宏观方面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整体水平做出个大致的分析,从微观层面上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在我国居民由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两部分组成,所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计量经济学实验基于EViews的中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学院:班级:学号:姓名:基于EViews的中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背景资料能⽤消费是引是指⽣产和⽣活所消耗的能源。

能源消费按⼈平均的占有量是衡量⼀个国家经济发展和⼈民⽣活⽔平的重要标志。

能源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产要素。

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长,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我国能源⼯业的迅速发展和改⾰开放政策的实施,促使能源产品特别是⽯油作为⼀种国际性的特殊商品进⼊世界能源市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的增长,我国能源的供需⽭盾⽇益紧张。

同时,煤炭、⽯油等常规能源的⼤量使⽤和核能的发展,⼜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态平衡的破坏。

可以看出,它不仅是⼀个重⼤的技术、经济问题,⽽且以成为⼀个严重的政治问题。

在20世纪的最后⼆⼗年⾥,中国国内⽣产总值(GDP)翻了两番,但是能源消费仅翻了⼀番,平均的能源消费弹性仅为0.5左右。

然⽽⾃2002年进⼊新⼀轮的⾼速增长周期后,中国能源强度却不断上升,经济发展开始频频受到能源瓶颈问题的困扰。

鉴于此,研究能源问题不仅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具有很⼤的现实意义。

由于我国⽬前⾯临的所谓“能源危机”,主要是由于需求过⼤引起的,⽽我国作为世界上最⼤的发展中国家,⼈⼝众多,所需能源不可能完全依赖进⼝,所以,研究能源的需求显得更加重要。

⼆、影响因素设定根据西⽅经济学消费需求理论可知,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供给、消费者偏好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对于相关商品价格的替代效应,我们认为其只存在能源品种内部之间,⽽消费者偏好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数据差别较⼤,不容易进⾏搜集整理在此暂不涉及。

另外,发展经济学认为,来⾃知识、⼈⼒资本的积累⽔平所体现的技术进步不仅可以带动劳动产出的增长,⽽且会通过外部效应可以提⾼劳动⼒、⾃然资源、物质资本与⽣产要素的⽣产效率,消除其中收益递减的内在联系,带来递增的规模收益。

计量经济学eviews实习报告.doc

计量经济学eviews实习报告.doc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研究问题根据生产函数理论,生产函数的基本形式为:),,,(εK L t f Y =。

其中,L 、K 分别为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与资金,时间变量t 反映技术进步的影响。

表1列出了我国1994-2009年期间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有关统计资料;其中产出Y 为工业总产值(可比价),L 、K 分别为年末职工人数和固定资产净值(可比价)。

实验要求建立我国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生产函数。

实验步骤一、模型筛选(一)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回归结果如下:图1因此,我国国有独立工业企业的生产函数为:K L t Y 00998.171897.022674.90897.191+++-=∧(模型1)t =(-5.4) (0.862) (3.57) (40.44)999742.02=R 999677.02=R 57.15483=F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我国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劳动力边际产出为0.71897,资金的边际产出为1.00998,技术进步的影响使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9.22674亿元。

回归系数的符号和数值是较为合理的。

999742.02=R ,说明模型有很高的拟合优度,F 检验也是高度显著的,说明职工人数L 、资金K 和时间变量t 对工业总产值的总影响是显著的。

从图1看出,解释变量资金K 的t 统计量值为40.44,表明资金对企业产出的影响是显著的。

但是,模型中时间变量T 的t 统计量值都较小,未通过检验。

因此,需要对以上三元线性回归模型做适当的调整,按照统计检验程序,一般应先剔除t 统计量较小的变量(即时间变量)而重新建立模型。

(二)建立剔除时间变量的二元线性回归模型回归结果如下:图2因此,我国国有独立工业企业的生产函数为:K L Y 026137.1669964.02778.176++-=∧(模型2)t =(-5.76) (3.5) (62.79)999726.02=R 999684.02=R 95.23692=F(三)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C-D 生产函数C-D 生产函数为:εβαe K AL Y =。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一、经济学理论概述1、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

需求是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的统一。

2、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3、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二、经济学理论的验证方法在此次试验中,我运用了Eviews和Excel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1、拟合优度检验——可决系数R2统计量回归平方和反应了总离差平方和中可由样本回归线解释的部分,它越大,参差平方和越小,表明样本回归线与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高。

2、方程总体线性的显着性检验——F检验(1)方程总体线性的显着性检验,旨在对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否显着成立作出判断。

(2)给定显着性水平α,查表得到临界值Fα(k,n-k-1),根据样本求出F统计量的数值后,可通过F>Fα(k,n-k-1) (或F ≤Fα(k,n-k-1))来拒绝(或接受)原假设H0,以判定原方程总体上的线性关系是否显着成立。

3、变量的显着性检验——t检验4、异方差性的检验——怀特检验怀特检验不需要排序,对任何形式的异方差都适用。

5、序列相关性的检验——图示法和回归检验法6、多重共线性的检验——逐步回归法以Y为被解释变量,逐个引入解释变量,构成回归模型,进行模型估计。

三、验证步骤1、确定变量(1)被解释变量“货币流通量”在模型中用“Y”表示。

(2)解释变量①“货币贷款额”在模型中用“X”表示;1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模型中用“2X ”表示;③把由于各种原因未考虑到和无法度量的因素归入随机误差项,在模型中用“μ”。

【精品】《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精品】《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精品】《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认识计量经济学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统计软件STATA进行计量经济学的研究。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利用国外一项有关家庭经济收支的调查资料,分析收入与消费的关系,研究对收入的影响因素。

三、实验方法
(1)调查资料:国外家庭收支资料是由100个家庭的收支情况数据组成,其中包括这100个家庭的收入、消费、家庭编号、家庭购买力等。

(2)计量模型:在该实验中,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3)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利用STATA软件进行实证分析,以估计该家庭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影响收入的因素。

四、实验结果
(1)估计结果:家庭收入与消费的估计结果如下:
模型结果:Y=0.697+2.154X
线性拟合结果:R2=0.811,p=0.000
(2)影响收入的因素:利用STATA软件回归分析发现,家庭购买力、家庭编号等因素影响家庭收入。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计量经济学是一种有效的用来研究家庭收入与消费关系的方法。

(2)家庭收入与消费显著正相关,即家庭收入越高,消费也越高。

(3)家庭购买力以及家庭编号等因素对家庭收入有显著影响。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通过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并对经济理论进行实证分析。

实验是计量经济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经济理论的有效性,提供实证依据,为政策制定和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个基于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实验,以探讨某一特定经济现象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消费者购买决策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而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不同的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受到个体的经济状况、心理因素以及市场竞争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了解消费者对价格的反应机制对于企业制定定价策略以及政府进行市场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市场环境,探究消费者对价格的反应机制,并分析不同因素对消费者价格敏感度的影响。

实验设计实验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100名具有不同经济背景和消费习惯的消费者作为实验对象。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价格变动实验,第二阶段是心理因素调查。

第一阶段:价格变动实验在价格变动实验中,我们将随机选取50名消费者,并给予他们一定的购买预算。

然后,我们将分别设定两个不同的价格水平,并观察消费者对不同价格水平下商品的购买行为。

通过对购买行为的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第二阶段:心理因素调查在心理因素调查中,我们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所有参与实验的消费者提供一份针对价格敏感度的问卷。

问卷中包含了有关个体经济状况、消费心理以及市场竞争程度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分析不同因素对价格敏感度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价格敏感度的机制。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存在差异,有些消费者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而另一些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为迟缓。

2. 个体经济状况是影响消费者价格敏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计量经济学实训报告模板

计量经济学实训报告模板

一、封面标题:计量经济学实训报告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提交日期:________________二、摘要(此处简要概述实训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三、实训背景与目的1. 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经济数据的分析和预测需求日益增长。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数学分支,广泛应用于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领域。

本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

2. 实训目的(1)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软件(如EViews、Stata等)的操作技能;(3)使学生能够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实证分析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实训内容1. 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1)线性回归模型;(2)时间序列分析;(3)多元回归分析;(4)计量经济学模型诊断。

2. 计量经济学软件操作(1)EViews软件操作;(2)Stata软件操作。

3. 实证分析(1)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进行实证分析;(2)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模型构建、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3)撰写实证分析报告。

五、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1)了解实训要求,明确实训目标;(2)查阅相关资料,掌握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3)熟悉计量经济学软件操作。

2. 实训实施(1)分组讨论,确定研究课题;(2)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模型构建、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3)撰写实证分析报告。

3. 实训总结(1)总结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分享实训心得,提高实训效果。

六、实训结果1. 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理论水平。

2. 软件操作技能学生熟练掌握了EViews、Stata等计量经济学软件的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计量经济学论文实训报告

计量经济学论文实训报告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现象数量规律的学科,其在经济分析和决策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提高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实训报告以某地区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际操作,完成计量经济学论文的撰写。

二、实训目的1. 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对经济现象数量规律的认识。

2. 学会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

3. 提高论文写作能力,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

三、实训内容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复杂多样,如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结构等。

本研究以某地区居民消费水平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

2. 数据来源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某地区统计局和公开的统计数据,包括居民消费水平、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结构等指标。

3. 研究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居民消费水平、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结构等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各指标的基本特征。

(2)计量经济学模型构建: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如EViews、Stata等)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构建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模型。

(3)模型检验与结果分析:对构建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检验,分析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

4. 实训过程(1)数据整理:收集相关数据,整理成适合分析的数据格式。

(2)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各指标的基本特征。

(3)模型构建:根据理论分析,构建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

(4)模型检验与结果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分析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

四、实训结果1.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居民消费水平、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结构等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该地区居民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2. 计量经济学模型结果构建的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模型如下:居民消费水平= β0 + β1 × 收入水平+ β2 × 物价水平+ β3 × 人口结构+ ε模型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各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

计量经济学实训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目的1. 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熟悉计量经济学软件的操作;3. 能够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实验数据来源本实验数据来源于我国某地区的统计数据,包括地区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水平(C)、投资水平(I)和进出口总额(M)等变量。

2. 实验步骤(1)数据预处理首先,将原始数据导入计量经济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

包括去除缺失值、异常值等。

(2)建立模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本实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地区生产总值与居民消费水平、投资水平和进出口总额之间的关系。

(3)模型估计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模型参数的估计值。

(4)模型检验对估计得到的模型进行检验,包括残差分析、F检验、t检验等。

(5)模型预测根据估计得到的模型,对地区生产总值进行预测。

3. 实验结果与分析(1)模型估计结果通过计量经济学软件,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如下:Y = 10000 + 0.5X1 + 0.3X2 + 0.2X3其中,Y为地区生产总值,X1为居民消费水平,X2为投资水平,X3为进出口总额。

(2)模型检验结果通过残差分析、F检验和t检验,发现模型估计结果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可以接受。

(3)模型预测结果根据估计得到的模型,对地区生产总值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如下:当居民消费水平为5000元、投资水平为3000元、进出口总额为2000元时,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1000元。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学生学会了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模型估计、模型检验和模型预测;3.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报告
y最大值: 19 最小值:3.2 平均值: 11.6625标准差: 5.498591
2.估计结果,解释参数的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 GDP每增加一万亿元,可导致全国财政收入增加0.0041212万亿元,农业总产值每增加一万亿元,可导致全国财政收入增加0.0489586万亿元,税收每增加一万亿元,可导致全国财政收入增加1.183604万亿元。
三、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方差等,定性分析,了解数据质量)
X1最大值: 101.6 最小值: 18.6 平均值: 57.375 标准差: 27.22657
X2最大值: 7.2 最小值:2 平均值: 4.45625标准差: 1.648016
X3最大值: 15.8 最小值:2.9 平均值: 9.9125 标准差: 4.480606
图示检验法:
由图可得:模型存在正的相关序列。
3.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
Variable | VIF 1/VIF
-------------+----------------------
x2 | 70.29 0.014226
x1 | 54.81 0.018246
x3 | 52.31 0.019117
x2 | 3.299357 .1326672 24.87 0.000 3.014814 3.5839
_cons | -3.04026 .6279573 -4.84 0.000 -4.387095 -1.693426
------------------------------------------------------------------------------
二、模型和变量解释
1.模型建立,写出方程,阐述设定模型的经济理论

江西财经大学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江西财经大学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实验(一):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实验学号:0122585 姓名:戴安琪专业:注册会计师选课班级:A02 实验日期:2014.11.5 实验地点:0305实验名称: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实验【教学目标】《计量经济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各种模型的估计通过借助计算机能很方便地实现,上机实习操作是《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重要环节。

目的是使学生们能够很好地将书本中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掌握专业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的基本操作与应用。

利用Eviews做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OLS估计、统计检验、点预测和区间预测。

【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1.Eviews基本操作:(1)数据的输入、编辑与序列生成;(2)散点图分析与描述统计分析;(3)数据文件的存贮、调用与转换。

2. 利用Eviews做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OLS估计、统计检验、点预测和区间预测【实验内容】1.Eviews基本操作:(1)数据的输入、编辑与序列生成;(2)散点图分析与描述统计分析;(3)数据文件的存贮、调用与转换;2. 利用Eviews做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OLS估计、统计检验、点预测和区间预测。

实验内容以课后练习:以41页计算题为例进行操作。

【实验步骤】1.建立工作文件选择年份数据,将工作文件命名为41.7。

2.输入和编辑数据3. 散点图分析命令栏输入 scat x y从散点图可以看出,y与x近似成线性关系,所以采取线性回归模型Yi=B0+B1Xi+ui是合理的。

4.OLS估计参数输入LS Y C X 得到参数估计结果,以eq01为名保存。

得到估计结果:Y=10.77+0.005X其中斜率0.005表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人均鲜蛋需求量增加0.005.R2=0.6709, 拟合较好,线性关系显著。

单击Equation 窗口中的View → Actual, Fitted, Resid → Table按钮,可以得到拟合直线和残差的有关结果。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个计量经济学实验来探讨价格对商品需求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设定了两组价格水平,并观察了对应的商品需求量。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有关价格与需求关系的结论。

实验过程中,我们邀请了50位参与者来参与实验。

实验的流程如下:首先,我们向参与者展示了一段视频介绍了商品的特点和使用价值。

然后,我们给每位参与者一份价格调查问卷,询问他们对该商品的需求情况以及他们愿意出多少钱购买该商品。

根据参与者的回答,我们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是高价组,另一组是低价组。

高价组的参与者被告知商品价格为100元,而低价组的参与者被告知商品价格为50元。

接下来,我们记录了每组参与者购买该商品的数量。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价格与商品需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关系。

具体而言,对于高价组的参与者,他们的购买数量明显低于低价组的参与者。

这说明高价对于商品需求有着抑制的效果,而低价则相对而言更吸引人。

这个结果与经济学理论中的需求理论相吻合,即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会导致需求增加。

通过本实验的结果,我们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理论。

此外,我们还通过计算得到了价格弹性系数。

价格弹性系数是一种衡量价格变动对需求变动影响程度的指标。

计算结果显示,高价组的价格弹性系数为-1.5,而低价组的价格弹性系数为-2.5。

这表明当价格上涨1%,高价组的需求量会下降1.5%,而低价组的需求量会下降2.5%。

可以看出,价格对于低价组的参与者来说,其影响更加敏感。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得出了结论:价格对商品需求有着显著影响,高价会抑制需求,而低价则会促进需求。

这个实验结果对于企业制定定价策略以及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实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实验规模相对较小,只有50位参与者。

其次,实验环境与真实市场环境存在差异,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为了更好地了解价格与需求的关系,今后可以进一步开展更大规模的实验,并且尽可能真实地模拟市场环境。

最新江财计量经济学 第二次实验报告 0140002 王冰瑶

最新江财计量经济学 第二次实验报告 0140002 王冰瑶

江财计量经济学第二次实验报告0140002王冰瑶2016-2017第1学期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实验(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估计、检验与预测学号:0140002 姓名:王冰瑶选课班级:A05/B01 指导教师: 万建香成绩:实验日期: 2016.11.7 实验地点: M106/303/304学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估计、检验与预测【教学目标】针对实际的经济问题,分析其经济背景或经济行为规律,收集或模拟样本数据,建立计量回归模型;模型的参数检验;模型检验;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

【实验目的】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2、参数的显著性T检验与模型的显著性F检验;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区间估计;4、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

【实验内容】在一项对某社区家庭对某种消费品的消费调查中,得到下表所示的资料。

序号对某商品的消费支出Y商品单价X1家庭月收入X21 2 3 4 5 6 7 8 9 10 591.9654.5623.6647.0674.0644.4680.0724.0757.1706.823.5624.4432.0732.4631.1534.1435.3038.7039.6346.68762091201067011160119001292014340159601800019300请用手工与软件两种方式对该社区家庭对该商品的消费需求支出作二元线性回归分析,其中手工方式要求以矩阵表达式进行计算。

(1)估计回归方程的参数,计算R2及_ R2(2)对方程进行F检验,对参数进行t检验,并构造参数95%的置信区间。

(3)运用矩阵验证最小二乘法的原理;(4)运用excel以及fit、genr命令验证最小二乘法的原理。

【实验步骤】(1)Y = 626.509284667 - 9.79057009656*X1 + 0.0286181587914*X2 R2=0.902218 _R 2=0.874281 (2)方程的F 检验:F 检验的统计量的值为32.29408,在5%的显著水平下,临界值F 0.05(2,7)=4.74,显然 32.29>4.74,所以回归方程通过F 检验,方程的显著成立。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模板加实例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模板加实例
3.估计VAR模型
从上表可知,我们估计的VAR模型是:
lnYt= 0.70 lnYt-1+0.25 lnXt-1-0.09 lnYt-2+0.14 lnXt-2-0.63
lnXt= -0.15 lnYt-1+1.44 lnXt-1+0.13 lnYt-2-0.40lnXt-2-0.03
该模型的稳定性检验如下:
45.9
7
1990
1154.4
159
1951
19.6
6.9
1971
48.4
5
1991
1357
187.3
1952
19.4
4.8
1972
63
5
1992
1655.3
212.8
1953
23.7
5.1
1973
109.8
9
1993
1957
256.5
1954
24.4
4.1
1974
145.7
14
1994
2366.2
4.要求我们正确运用软件,明白软件中给出的数据所代表的意义。能够了解理论、数据与实际之间的相关性。
【实验原理】
1.Eviews8软件使用方法;
2.单位根检验、约翰森检验、VECM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反应和方差分解理论。
【实验内容】
1.创建工作文件,输入数据;
2.利用Eviews检验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样本相关图和ADF检验);
29.2
4.2
1983
436.2
53.9
2003
8509.9
923.1
1964
34.7
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班级:10金融三班姓名:吴杨军学号:0102330目录一、经济学理论概述 (3)二、主要实验内容 (3)1、拟合优度检验——可决系数R2统计量 (3)2、方程总体线性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 (3)3、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 (4)4、异方差性的检验——怀特检验 (4)5、序列相关性的检验——DW检验 (4)6、多重共线性的检验——逐步回归法 (4)三、验证步骤 (4)1、确定变量 (4)2、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5)3、数据描述和处理 (5)4、多元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初步估计与分析 (7)5、异方差检验 (8)6、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最终确定 (12)7、检验结果分析 (12)四、结论 (13)货币流通量与居民价格消费指数、贷款额的关系一、经济学理论概述1、货币流通量(amount of currency in circulation)是指市场上实际流通的货币总量。

目前我国货币流通量统计实际就是针对流通中的现金量,即M0进行统计,通常又称之为市场货币供应量。

2、消费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3、居民消费和贷款额共同构成货币流通量的重要部分。

二、实验主要内容在此次试验中,我运用了gretl和excel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1、拟合优度检验——可决系数R2统计量回归平方和反应了总离差平方和中可由样本回归线解释的部分,它越大,参差平方和越小,表明样本回归线与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高。

2、方程总体线性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1)方程总体线性的显著性检验,旨在对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否显著成立作出判断。

(2)给定显著性水平α,查表得到临界值Fα(k,n-k-1),根据样本求出F统计量的数值后,可通过F>Fα(k,n-k-1) (或F≤Fα(k,n-k-1))来拒绝(或接受)原假设H0,以判定原方程总体上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成立。

3、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4、异方差性的检验——怀特检验怀特检验不需要排序,对任何形式的异方差都适用。

5、序列相关性的检验——DW检验6、多重共线性的检验——逐步回归法以Y为被解释变量,逐个引入解释变量,构成回归模型,进行模型估计。

三、验证步骤1、确定变量(1)被解释变量“货币流通量”在模型中用“Y”表示。

(2)解释变量①“货币贷款额”在模型中用“1X ”表示; 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模型中用“2X ”表示;③把由于各种原因未考虑到和无法度量的因素归入随机误差项,在模型中用“μ”。

2、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根据各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假定: Y=0β+1βX 1+2βX 2+μ 3、数据描述和处理中国货币流通量、贷款额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历史数据年度货币流量Y (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 (1990年=100) 贷款额X(亿元) 1978 212 46.2 1850 1979 267.7 47.1 2039.6 1980 346.2 50.6 2414.3 1981 396.3 51.9 2860.2 1982 439.1 52.9 3180.6 1983 529.8 54 3589.9 1984 792.1 55.5 4766.1 1985 987.8 60.6 5905.6 19861218.464.67590.81987 1454.5 69.39032.51988 213482.3 10551.3 19892344 97 14360.1 19902644.4 10017680.7 1991 3177.8 103.4 21337.8 1992 4336 110 26322.9 1993 5864.7 126.2 32943.1 1994 7288.6 156.7 39976 1995 7885.3 183.4 50544.1 1996 8802 198.7 61156.6 1997 10177.6 204.2 74914.1 1998 11204.2 202.6 86524.1 1999 13455.5 199.7 93734.3 2000 14652.7 200.6 99371.1 2001 15688.8 201.9 112314.7 2002 17278 200.3 131293.9 2003 19746 202.7 158996.22004 21468.3 210.6 178197.8 2005 24031.7 214.4 194690.4 2006 27072.6 217.7 225347.2 200730375.2228.1261690.9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资料50年汇编》 4、多元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初步估计与分析 用gretl 软件检测分析: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如下:Y ∧= -86.8463+0.103524X 1+20.66982X 2+μ(-3.54) (42.80) (7.85)=R20.996992 =R 20.996769 F=4474.520回归结果表明,在1978——2007年间,Y 变化的99.69%可由其他两 个变量的变化来解释。

根据表上F 统计量对应的P 值可以看出,每个 P 值都小于5%,拒绝原假设,表明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

5、异方差检验(图一)(图二)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得到的残差平方项与X1的散点图看,(图二)上的点总体上呈单调递增趋势,存在异方差性。

再进一步地统计检验,采用怀特(white)检验。

记2~ie为对原始模型进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得到的残差平方项,将其与X1、X2及其平方项与交叉项进行辅助回归,得:2~ie=-1221567-82.3X1+33496.6X2+(-8.61E-05)X12-127.8X22+0.47X3R20.613492怀特统计量nR 2=30×0.613492=18.40476,该值大于5%显著水平下、自由度为5的2χ分布的相应临界值05.02χ=11.07,因此,拒绝同方差的原假设,存在异方差性。

去掉交叉项后的辅助回归结果为:2~i e =-39245.9-8.14X1-549.2X2+(8.31E-06)X12+35.61X22=R20.569596显然在怀特统计量nR 2=30×0.569596=17.08788,该值小大于5%显著水平下、自由度为5的2χ分布的相应临界值05.02χ=11.07,因此,拒绝同方差的原假设,存在异方差性。

6、序列相关检验在保证自变量严格外生的条件下,我们可以用DW统计量进行序列相关检验,根据软件回归结果如下:因为DW=2*(,而我们计算出来的DW等于0.959975,p值=0.0001,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我们可拒绝原假设,也就是说明存在序列相关性。

7、多重共线性检验由于r=0.851148接近1。

因此1X与2X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再用逐步回归法寻找最优方程。

首先找出最简单的回归形式,分别作y 与x1、x2间的回归,得:(1)Y ∧=821.9852+0.119685X2(3.721859)(52.98755)R2=0.990126 D.W.=0.351995(2)Y ∧=-6977.121+116.5944X2(-4.151105)(10.35281)R2=0.792870 D.W.=0.104111可见,货币流量受贷款额的影响较大,因此选(1)作为初始的回归模型。

8、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最终确定经过一系列的检验和分析,最终的模型为:lnY=0β+1βX1+2βX2+μ模型的变量显著性成立,且存在异方差性、存在较高的多重共线性。

9、检验结果分析从以上的分析和检验中可得出,贷款额每增加一个单位,货币流通量就增加0.103524个单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货币流通量增加20.66982个单位。

进而得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加对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大于贷款额增加对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四、结论(1)由于各种原因,得出的模型仍然存在有诸多问题,比如存在序列共线性,并未对其进行修正,留待以后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从计量经济学角度来看,根据已知的贷款额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而建立的货币流通量的模型,其通过了变量的显著性检验、且存在异方差性,也具备较高的多重共线性。

(3)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货币流通量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大于贷款额的影响,也就是贷款额的增加对货币流通量的提高影响并不是很大,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加将会提高货币流通量,从而刺激生产的扩大,最终导致国家福利的增加。

但若货币流通量过大或是货币流通速度过大,将导致供过于求即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将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通货膨胀和腐败的结合将动摇国家的政权稳定。

”由此可见,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对国民经济来讲是一把双刃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