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辽宁省本溪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本溪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年度(上)实验中学九年级阶段验收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应用(17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恣睢(suī)天娇(jiāo)瞥见(piě)间不容发(fà)B.冒然(mào)旁骛(wù)逞办(chéng)自吹自擂(léi)C.吹嘘(xū)杜绝(jué)筵席(yán)言不及义(yì)D.糟踏(tà)端详(xiáng)炊烟(cuī)鸠占鹊巢(què)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你若盛开,那是______在春日枝头上的一种情怀。

盛开,是花朵潜伏已久的梦,也是它不得不______的一种职责。

盛开,总是令人欣喜的。

花朵的盛开是______,是热闹;生命的盛开是激情,是______。

A.悄然绽放履行绚丽奋进B.含苞待放施行妖艳前进C.悄然绽放施行绚丽前进D.含苞待放履行妖艳奋进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被誉为楚国“丝绸宝库”的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大批精美的丝绸织物。

②这些织物轻薄细密、流光溢彩、柔软如梦。

③那锦上添花的刺绣,构图既生动流畅又艳丽繁复,有龙飞凤舞的灵动造型,也有花草枝蔓的自然延伸,其作品之精美、绣工之细腻,令人赞不绝口。

④历经两千余年的沧桑,颜色仍然鲜艳如新,令人叹为观止。

A.第②句中的“轻薄细密”“流光溢彩”“柔软如梦”都是并列短语。

B.第③句是病句,“龙飞凤舞”用词不当。

C.第④句中的“历经两千余年的沧桑”是状语。

D.第③句中的“赞不绝口”和第④句中的“叹为观止”可以调换位置。

4.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运用典故是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方法,分为事典和语典两类,《水调歌头》开头、结尾是对语典的改造运用。

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九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满分为150分120分钟完卷)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4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重庆的光影符号还不止这些,举家搬迁的三峡移民,铿锵有力的川江号子,飞火流星的铜梁龙,变幻莫测的变脸术,……都让我感受到重庆的深远和意味深长。

也许只有奔腾不息的长江水够辣够麻的火锅,才使重庆的川江号子深邃高亢,才使重庆人的性格豪放不羁。

……它的味道是生活化的、暄闹的、嚣张的、泼辣的,完全不像重庆冬天灰蒙蒙的天空。

灰这种颜色一直为我所爱,学美术的人说它是高贵灰,听起来就觉得低调雅致。

重庆不是这样的,其实穿着灰色的衣服,也仍然流淌出一种鬼异的艳,涂着七彩的眼影,是种响亮的颜色,如一只色彩斑澜的海底鱼。

其实我本不用担心,重庆的颜色是如此的靓丽明快,它完全不同于王家卫电影的格调。

(节选自《重庆印象》有改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上正确的拼音(2分)铿锵有力()()深邃高亢()豪放不羁()2.下面是从文段中选出的词语,其中三个有误,请找出并改正。

(3分)暄闹嚣张泼辣鬼异斑澜靓丽页 1 第改为,改为,改为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变幻莫测的变脸术。

(变幻莫测:这里指不规则地改变,无法预测)B.举家搬迁的三峡移民。

(举家搬迁:这里指搬家)C.才使重庆的川江号子深邃高亢(深邃:这里指深远)D.才使重庆人的性格豪放不羁(豪放不羁:这里指气魄大而无所拘束)4.请根据文中划线句子的格式,再续写两个句子,从不同侧面反映重庆的特色。

举家搬迁的三峡移民,铿锵有力的川江号子,飞火流星的铜梁龙,变幻莫测的变脸术。

(2分)5.下面划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修改在横线上。

(4分)①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端午节。

②这一天,为表彰屈原这位伟大爱国诗人,我国许多地方举行规模宏大的龙舟竞渡,风格独具,热闹非凡,堪称中国一绝。

③龙舟竞渡,不仅是一项历史悠久的端午节民间娱乐活动,而且也是一项传统的体育。

湖北省咸宁市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湖北省咸宁市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湖北省咸宁市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不是花痴,是思念①吴晓见人就笑,如一轮太阳,暖暖的。

但是,他唯独对梅芽不笑。

②梅芽眨着眼睛问:“吴晓,你咋的不笑啊”吴晓白着眼睛说,自己不喜欢笑啊。

说着,他不再理梅芽。

梅芽就站在旁边,痴痴地看着吴晓,吴晓厌恶地想,有这么看一个帅哥的吗不害臊。

同学们因此私下里议论,说梅芽是花痴,看上了刚刚转学来的吴晓。

③大家正说着,梅芽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根香蕉,径直走到吴晓跟前,笑着递给吴晓道:“吴晓,给你的。

你最喜欢吃的香蕉。

”玩耍的男生们都停下来,有的吹起口哨。

一个胖乎乎的男生笑道:“哇,梅芽都知道吴晓喜欢吃什么啦。

”其他男生都嘎嘎大笑起来,笑得吴晓更是满脸通红,伸手将梅芽的手一推道:“我说了,我不吃。

”梅芽出其不意,香蕉落在地上。

吴晓望望地上的香蕉,转身走了。

男生们也都笑着走了。

梅芽站在那儿,呆呆地望着地上的香蕉,噘着嘴不说话。

④梅芽有写日记的习惯。

有时,写着写着,她的眼圈就红了,泪水就落下来。

有时,她又一个人笑了,笑意在酒涡里荡漾着,如一片春天。

周珠儿私下里分析说,这是恋爱的迹象。

大家不信,周珠儿很内行地说,最近一个电视剧里就是这样的,周珠儿断定,梅芽的日记里,一定记载着恋爱的事情,不信,大家可以打开看看。

⑤那天,梅芽刚走进教室,拿出日记本,一个女同学就跑进来喊她,说外面有人找。

梅芽将日记一合放在桌上,转身就跑了出去。

周珠儿嘎嘎一笑,这是她和别的女生商量的办法,她说,这叫调虎离山。

她跑过去,打开梅芽的日记,读起第一页: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男生,好帅气啊,他叫吴晓,长得很阳光,细高挑个儿,留着碎发。

看见他的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什么触动了一下,顿时高兴起来,我喜欢他,我喜欢今天这个天气。

安徽省涡阳县石弓学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安徽省涡阳县石弓学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测评・语文▶上册全部◀注意事项:1.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

(10分)(1)经典诗歌里有古人的巧思。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以用典手法,表达自己希望得到重用的心情;李商隐《无题》中“,”,以寻常之物设喻,巧用双关,写尽相思之苦;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鼓励我们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重新投入生活。

(2)故乡往往是游子魂牵梦萦的地方。

杜甫《月夜忆舍弟》中表达诗人感物伤怀、思念家乡的诗句是“,”;温庭筠《商山早行》中将自然景物与梦境结合起来,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12分)【甲】郑屠道:“着人与提辖拿了,送将府里去?”鲁达道:“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sào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

”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鲁达听得,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sào子在手,睁着眼,看着郑屠道:“洒家特地要消遣你!”把两包s ào子劈面打将去,却似下了一阵的“肉雨”郑屠大怒,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心头那一把无名火腾腾的按捺.不住,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将下来。

鲁提辖早拔步在当街上。

【乙】话休絮繁。

武松、施恩两个一处走着,但遇酒店便入去吃三碗,约莫也吃过十来处好酒肆。

施恩看武松时,不十分醉。

武松问施恩道:“此去快活林还有多少路?”施恩道:“没多了。

只在前面,远远地望见那个林子便是。

”武松道:“既是到了,你且在别处等我,我自去寻他。

”施恩道:“这话最好。

小弟自有安身去处。

望兄长在意,切不可轻敌。

”武松道:“这个却不妨。

你只要叫仆人送我,前面再有酒店时,我还要吃。

”施恩叫仆人仍旧送武松。

施恩自去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sào()子忿.()气按捺.()(2)下列短语的类型与“那个林子”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自去寻他B.跳将下来C.直冲脑门D.剔骨尖刀(3)《水浒传》采用链式结构:每回出现一个中心人物,成为一个环,同时这一环又与下一环相连,环环相扣,把小说的主要人物一个个连缀起来。

吉松原市前郭县南部学区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试卷 语文(含答案

吉松原市前郭县南部学区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试卷    语文(含答案

九年 ·语文(省命题) H学校姓名考号名校调研系列卷·九年级第三次月考试卷语文(人教版)题号二三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15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1-4题。

(8分)青春,如诗如画,是人生中最为璀璨的篇章。

在这最美的时光里,青春是最美的奋斗时节。

青春的奋斗,如同一幅xuàn 丽多彩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甲】青春的奋斗,是一首激昂的乐章。

在奋斗的旋律中,有挫折时的低沉,有拼搏时的高亢,更有成功时的激昂海湃。

当遇到困难时,我们不退缩、不放弃,勇敢地迎难而上。

【七。

青春的奋斗,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

在这个旅程中,我们怀揣梦想,不断前行。

【丙】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2分)(1)xuàn( )丽多彩(2)高亢( )2.下列选项中与“奋斗时节”短语类型一致的是( )(2分)A.徐徐展开B.激昂澎湃C. 迎难而上D.怀揣梦想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每一次的挑战都是成长的机遇,每一次的挫折都是奋斗的勋章②也许前方的道路崎岖不平,但我们坚信,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能抵达成功的彼岸③那是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书本上的专注,是深夜灯火下为梦想拼搏的身影A.②①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①②③4.请提取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主于:。

(2分)5.在下面田字格中填写古诗词名句。

(7分)赏读经典,砥砺人生。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1)告诉我们戌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与报国之志;苏轼《定风波》中的“(2)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告诉我们面对人生的“风雨”,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3)”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秋瑾《满江红》中的(4)“身不得,男儿列,告诉我们词人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气概。

语文试卷第1 页 ( 共8 页)得分评卷人(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6-11题。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明雅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明雅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明雅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文句中空白处相应的词语。

最美的奋斗者,不会迷恋于kuākuāqítán____________的空想,不会沉溺于盲目的自我陶醉。

他们会心无páng wù____________,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孜孜不倦地努力探索,做好一件又一件实事,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

二、选择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B.学习制作凤冠,不仅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更要看对这种传统技艺有没有兴趣。

C.除了《金华味道》销量不错外,新华书店其他类似书籍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D.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负责市区约70多万人饮水安全的重要任务。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阅读经典,就是要学会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领悟其中蕴藏的深刻哲理。

B.贵阳环城林带,郁郁葱葱的树鳞次栉比....,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筑就了绿色屏障。

C.看到人民海军挥戈闯大洋,砺剑海天间,民族自豪感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D.在《我和橘皮的往事》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深情地缅怀..自己的小学班主任。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文体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和《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

B.《马说》和《捕蛇者说》的作者分别是柳宗元、韩愈。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

D.《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和《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都是法国作家。

三、句子默写5.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2)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份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份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3学年第二学期3月份素养调研九年级语文试题卷请同学们注意:1.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3.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祝同学们取得成功!为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我校将开展“文化探究”系列活动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以下是活动方案,请你参加系列活动,期待你的精彩表现!【美学:图样探究】春晚独有的仪式感,已在不知不觉中衍生为一种新民俗,一年一度地等待着我们去品鉴、去守望。

龙年春晚焕然一新,文艺盛宴美轮美huàn。

满屏的新意、诚意和创意,脍炙人口的歌曲背后闪耀着文化的花火,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中蕴含着多年的坚守,精致飘逸的年锦图案诉说着美好的祝愿。

春晚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年锦》惊艳全网,而这场跨越千载的华美图样出自93岁的常沙娜女士之手。

纹样,浓缩了民间美学与数学原理,蕴含着丰厚的传统之美:鱼纹寓意吉庆有余,牡丹纹寓意国色天香,莲花纹寓意________,大吉葫芦纹寓意福禄绵yán,瓜瓞绵绵纹寓意子孙昌盛……1. 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美轮美huàn________(2)绵yán________2. 请给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衍生(A yǎn B.yán)(2)脍炙人口(A kuài B.huì)3. 尝试探究莲花纹的寓意,请运用语文知识或联系课内篇目说明设计原理。

【答案】1. ①. 奂②. 延2. A A3. 莲花纹寓意吉祥清廉。

莲同“廉”,周敦颐也爱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清廉。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绵延,mián yán,延续不断的样子。

精品解析: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合适,因为宋江确实是一个表里不一,心有城府的人,如宋江在诱使卢俊义入伙时,明知他不可能成为首领,却仍推让第一把交椅。下山或抗外敌,或招头目,或救人为博功绩总以不肯让晁盖下山等,阴阳脸很贴切地诠释了他心口不一的性格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首先要表达正确的观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并不都是逆来顺受的弱者”,然后结合简·爱的形象和她所生活过的三个地方的相关情节来反驳,有理有据地进行反驳即可。
示例:我认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并非都是逆来顺受的弱者,比如《简·爱》中简·爱就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比如童年时的简·爱,父母死后在盖茨海德府跟随舅父母生活,舅父去世后,舅母、表哥欺负她,她意识到“片刻的反抗已经难免给我招来异想天开的惩罚,于是我像任何一个反抗的奴隶一样,在绝望中下了一个决定,要反抗到底”,她敢于为生存而反抗;在洛伍德学校里,她又敢于为尊严反抗;在桑菲尔德庄园,她又敢于为独立而反抗,她对罗切斯特的态度始终不卑不亢,她追求平等的爱情。由此可知简·爱不是逆来顺受的弱者。
爱恨情仇、建功立业、修心养性,像毕淑敏一样,古代文人也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了三间小屋:第一间小屋里,李商隐盛放着“_______,_______”(《无题》)那至死不渝的爱;刘长卿盛放着“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长沙过贾谊宅》)那被贬的悲愤;杜甫则在那里盛放着由于社会骚乱而造成“_______,无家问死生”(《月夜忆舍弟》)的痛心。第二间小屋里,韩愈盛放着“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义无反顾,范仲淹盛放着“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的政治抱负。第三间小屋里,刘禹锡以“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了自己豁达的胸襟,而欧阳修则在高唱“山水之乐,_______”!(《醉翁亭记》)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文(七)一、语言知识及运用 (30分) “开往春天的.列车”已经启程,请和南老师一起寻觅山城繁花似锦的春色!【起点站·在花海中启程】“开往春天的列车”是重庆春日的胜景。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早在2月,重庆刚从静mì ( )的冬天中苏醒,就披上了一件粉衣——花繁叶少的美人梅已然盛开在单轨2号线列车的必经之路上。

朵朵芳蕊如同娉.( )婷的姑娘,在微风中翩然起舞。

娇艳的鲜花和疾驰的列车相得益彰,共同为渝州的春日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开往春天的列车”在网上走红,重庆的春天也在全国“出圈”了。

天南海北的摄影师们用快门将列车定格在相框.( )里。

为了迎接游人,重庆文旅部门箪食壶浆,盛情款待了远方的来客。

去年,人们仅能在单轨2号线经过的佛图关公园看到这一胜景。

而今年重庆又在巴南区、九龙坡区和两江新区等地的轨道列车沿线栽种了花枝招展的美人梅,让“开往春天的列车”一下子多起来。

为了迎接前来打卡的游客,很多车站也修qì ( )一新。

随着花期的临近,前来游玩的市民也一天天与日俱增。

A.如今,“开往春天的列车”已成为山城的季节性旅游名牌,它以地域文化特色为基础,融入山城自然风土要素,导致了旅游市场的热烈反响。

B.有专家指出,这张旅游名牌的打造,离不开文旅部门的倾情付出作为支撑。

C.重庆山水秀美如画,重庆轻轨穿梭如流,重庆人民热情似火,“开往春天的列车”不但彰显了渝州的城市底蕴,而且也展现了山城的风景之美。

D.所以,重庆近几年越来越受全国游客的青睐,全国各地也掀起一股品味巴渝文化的热潮。

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4分) 静 mì ( ∴) 娉. ( ) 婷 相框.( ) 修qì ( )2.画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相得益彰 B.箪食壶浆嫩C.花枝招展 D.与日俱增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处是 ( )(3分)【颂春站·献给春天的礼赞】 “开往春天的列车”来到湖广会馆,南老师带你参加这里的花朝节游园会。

海南省澄迈县部分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海南省澄迈县部分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海南省澄迈县部分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书法鉴赏1.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字体是__________2.请用简体楷书将这幅书法作品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米字格内。

3.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美,倾注了我们对世界的肯定,从“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的山河之美,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之美;从“唯不忘相思”的情感之美,到“诗酒趁年华”的文化之美;;从”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朦胧飘渺,到“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高洁优雅。

对美的欣赏,把人与世界融汇成一个整体,“依依向物华”。

经典,是一种积蓄的沉diàn;是时代与文明进步的升华;一是不落后向前进的启示录,诚如旭日之交相huī映于浩瀚无边际的星空,是那般明亮与深邃.,值得我们去咏流传。

中国文明文化(A.余音绕梁B。

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很大程度受中华经典的影响。

经典能成为经典,必定是受过时代的考验,风雨洗涤后留存并被世代咏诵一些有益自己的经典,去感受经典带给我们的(A.潜移默化B。

耳濡目染)的教化与涵养。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沉diàn( )交相huī 映( )深邃.( )历久弥.新(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3)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二、情景默写4.在横线上默写古诗文原句。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4)周敦颐《爱莲说》中描写莲花美好形象,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成为咏莲的名句是___________。

九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doc

九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doc

九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第1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__汲__取(jí) 胆__怯__(qiè) 吹毛求__疵__(chī) B 商__酌__(zhuó) 蓬__蒿__(ɡāo) 获益__匪__浅(fěi) C __称__职(chènɡ) __克__扣(kè) 沥尽心__血__(xuè) D __襁__褓(qiǎnɡ) __淳__朴(chún) 不可__磨__灭(m6)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词义和普通话读音来判断,注意形声字中“声旁”。

拼读汉字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和声调,比如A 组“疵”声母应该读平舌音(c ),B 组“蒿”声母应是(h ),C 组“称”韵母就是前鼻音(en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

第2题: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周围高高低低的树木__鳞次栉比__,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就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B 签字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书中的观点是__无可置疑__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C 世博会开幕后,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大会的接待工作井然有序,__周道如砥__。

D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__持之以恒,__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判断的是成语。

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其情感色彩。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重点中学九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及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重点中学九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及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重点中学九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遵.循(zūn)熏陶.(tāo)苍劲.(jìnɡ)信手拈.来(niǎn)B. 妖娆.(ráo)拘泥.(nì)瘦削.(xuē)间.不容发(jiān)C. 捷.报(jié)恣睢.(suī)筵.席(yàn)千钧.之力(jūn)D. 瞥.见(piě)狡黠.(xiá)栈.桥(zhàn)根深蒂.固(dì)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接踵而至不功自破忸怩作态不省人事B. 言不及义相辅相成自惭形秽经世奇才C. 形消骨立李代桃僵名副其实销声匿迹D. 原驰蜡象袖手旁观不屑置辩矫揉造做3. 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去掉“在……中”或者“使”。

B. 要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能力建设,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和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准确采取必要的紧急防控措施并做出预警。

将“采取必要的紧急防控措施”和“做出预警调换位置”。

C. 为了防止此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市交警大队及时采取了安全整顿措施。

删去“防止”或者“不”。

D. 忽视母语修养,会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生活中渐渐逐步消退。

把“让”改成“使”。

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的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吴用——智取生辰纲B. 《儒林外史》——清代长篇讽刺小说C. 欧阳修——唐代散文家D. 惠顾——属于敬辞5. 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情境】2022年的冬季,在新冠病毒侵袭下,周围很多人都阳了。

如果你的好友小明也中招了,他出现了发烧、咳嗽、浑身酸痛等症状,打电话和你诉说,你应该怎样宽慰他,从而表达你的关心?A. “小明,不要过于担忧!及时吃药,多喝水,多休息,相信你很快就会康复的。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3月份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1.(8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①远处流淌着一条美丽的小河,它像一条蓝色的绸带,环绕着那朴素jì_____静的小山村。

②春天,小河刚刚解冻,“_____”,鸭子们争先恐后地跳到河里。

③夏天,小河很早就穿上了荷叶与荷花编织成的衣裳。

④河里美丽的荷花有的含苞欲放【甲】□有的已经张开所有的花瓣怒放着【乙】□还有一些花儿早已diāo_____谢【丙】□却留下了青绿青绿的莲蓬。

⑤秋天,小河两岸开满了金色的菊花,铺天盖地,香飘千里。

⑥田野中的收割机忙碌起来了,将那早已笑弯腰的稻子收入怀中。

⑦冬天,小河没了春天的生机,也没了夏天的美丽,它安静地睡下了。

⑧站在岸边,可以看到河底的卵石、水中的鱼儿,还有人们淘米时留下的米粒。

(1)根据词语解释或拼音,将横线处应填写的汉字用正楷字书写在横线上。

①静②谢(2)根据语境,填入文段第②句横线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A.春江水暖鸭先知B.几处早莺争暖树C.沾衣欲湿杏花雨D.草色遥看近却无(3)在【甲】【乙】【丙】三处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甲】分号【乙】分号【丙】分号B.【甲】分号【乙】分号【丙】逗号C.【甲】逗号【乙】逗号【丙】逗号D.【甲】逗号【乙】逗号【丙】分号(4)对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句中把“小河”比喻成“绸带”,写出小河的湍急,表达“我”对小山村的怀念之情。

B.第③句用“穿”一词赋予“荷叶与荷花”以人的行为,生动描写了夏天小河的美丽。

C.第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秋天小河因为开满菊花而芳香四溢。

D.第⑦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冬天小河的安静。

2.(7分)古诗文默写填空。

(1)怀旧空吟闻笛赋,。

(2),,此事古难全。

(3)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冬季雪景的句子是,。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的意思是“坚强有力”,应读为“jìn”.选择甲,因为二十四节气是根据气候、物候特征进行的总结,灵动又有智慧,与草书的飘逸狂放相符合。

.选择乙,因为我国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气源远流长,与隶书古朴厚重的历史感相二、句子默写三、诗歌鉴赏【链接一】文公伐原①,令以三日之粮。

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

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

(《国语•文公伐原》)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

②[令]限令。

③[疏军]撤兵。

④[谍]刺探军情的人。

⑤[孟门]原国地名。

【链接二】宣帝曰:“闻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①也。

今百姓多上书触讳以犯罪者,朕甚怜之。

其更讳询②。

诸触讳在令前者,赦之。

”(节选自《汉书·宣帝纪》)注释:①[讳]避讳。

②[询]汉宣帝改名为“询”。

五、名著阅读10.《简·爱》描写了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

请结合小说情节,说说简爱的反抗精神体现在哪些地方,这种精神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50字左右)六、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自2021年Roblox上市引爆“元宇宙”概念后,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创业者都对“元宇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②“元宇宙”一词诞生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

小说中提到“元宇宙”和“化身”两个概念。

人们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化身,这个虚拟的世界就叫做“元宇宙”。

③元宇宙既虚拟又现实,它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

参照现实世界对元宇宙的本质进行总结,元宇宙由五大构成要素:人(生产力)、人的关系(生产关系)、社会生产资料(物料)、经济(交易体系)及法律关系和环境及技术生态体系。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某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某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C.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树扭曲的形态。
D.文中划线句有语病,应在“去观看动物的激情活力”前面添加“还”。
4.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①_______________,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②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魏晋名士形成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知识分子生态。他们特立独行,无视生死界限,最后凝聚为一种充满诗意的孤傲美。——余秋雨
11.组员找到一首欧阳修化用张翰相关典故的诗作,请阅读材料二,完成小组阅读单。
(二)(8分)
阅读名著语段和相关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名著要善于运用对比勾连的方法,关注不同书中相似的情节。

右旁“辛”乃宰省,所以“梓”不读xīn而音zǐ。
联想:古代梓木村村有之,遂称家乡为②______,称木匠为梓人,称棺材为梓宫。

古人迷信桃枝打鬼,桃符辟邪。鬼邪畏惧此树而逃,故名。
联想:“桃”在书写时笔顺很容易出错,它的第③______划是“竖弯钩”。
(3)【我来阅读】语文老师对小涛的分享很是赞赏,又提醒大家,在许多名著中其实也有不少关于“树”的故事,不妨也讲来听听。你能从下列素材中挑选一个,简要给大家讲述它的故事吗?
劫掠资财害善良,谁知天道降灾殃。
家园荡尽身遭戮,到此翻为没下场。
(节选自《水浒传》)
12.结合上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三小题
(1)语段一中“水帘洞有一个孙行者”是__________(填名),沙僧在菩萨面前见到行者劈脸便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二中A是________(填人名),李逵说“与了他一个银子,又饶了性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并倾听着大桥建设者的英雄事迹。

B.通过学习《卖油翁》一文,使我懂得了熟能生巧的深刻道理。

C.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相关部门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

D.对于那些遭遇不幸的人,我们尽管要时刻关注他们,还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2 .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厂家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吹毛求疵,因而产品销路越来越好。

B.通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治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C.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组长建议同学们发言要直截了当,不必转弯抹角。

D.就算有天分,懈息和骄做仍然可能毁了一个人才,我们须知;玉不琢不成器。

3 . 下列句子中有关语法修辞所作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很丰富”加点的“丰富”都是形容词。

B.“高见”和“劳驾”都是敬辞;“见教”和“奉陪”都是谦辞。

C.“上来”“出去”“减少”“讨厌”都是动词。

D.“你这样做,自然有一定的道理。

”和“她是初次演出,但演得挺自然。

”两个句子中的“自然”意义相同。

二、字词书写4 .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汉字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瑰宝。

汉字书法具有其他语言文字无可比拟的美感,或古朴或拙趣,或厚重或飘逸。

cháng 徉于汉字的时光长廊,体味书写的敬意与喜悦,让汉字之美流连于指间心上。

(1)拙(2)cháng5 .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qì(______)的是茶,尝的却是生活;zhēn(_______)的是酒,品的却是艰辛。

吃亏的时候能开心的一笑,这是一种huò(______)达;处于jiǒng(______)境的时候能自嘲的一笑,这是一种智慧。

日落不是岁月的过,风起不是树林的错。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火车许锋①母亲也算是一个有见识的人。

年轻时她就开始坐火车。

②母亲年轻时,市场还很死板。

她生活的村庄周围百里,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

可以想象,那时能够坐火车是多么的不容易。

③她可能一个人坐过。

我所知道的是她带着两个孩子,从西部的一座小城上车,然后开始漫长的旅行。

那时火车很慢,似乎站站都停。

那时有卧铺,但她们只能坐在硬座上。

那时两个孩子还小,不需要买票,但不买票也就意味着没有座位,一个座位坐三个人,那么,孩子们多时就得坐在母亲腿上。

那时可能有方便食品,但孩子们从没有过什么奢望,母亲或许背着家乡特有的蒲扇那样大的饽饽。

那时没有民工潮,但车厢里仍然满是人,母亲和孩子们蜷缩在车厢里,动弹不得。

母亲的行程一点都不短。

她需要带着孩子经过两天两夜先到达北京。

④北京站更大,人更多。

母亲背着大包,一手牵一个孩子,去办中转签证。

火车不是自家的,所以,从办完中转手续到重新登上列车,需要时间,那个时间有多长,不清楚。

半天,8个小时,都有可能。

在这段同样漫长的时间里,母亲要让孩子们吃饱饭,要让孩子们别把屎尿丢在裤裆里,要看好行李,更重要的,要看好孩子。

孩子们很小,虽然不是非常调皮,从小地方到了大北京,心虚,但一动不动是不可能的,只要稍微跑一跑,母亲就手足无措了。

但是母亲最终还是背着大包,牵着孩子,登上了新的列车。

⑤列车开往北大荒。

从首都到北大荒,同样是漫长的。

同样,只有一个座位,人很多,孩子们闹。

白天还好说,到了晚上,那么小的地方,如何睡得下三个人呢。

尤其母亲晕车,非常晕车,一晕就吐,一吐就浑身无力,脸色蜡黄,脑袋像一罐糨糊。

那时,她实在需要一张铺,哪怕睡那么一会会儿。

但是没有。

可她不敢对火车有丝毫的不满,她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人,谨慎地回答着列车员的问题,她还不能因为分神而使孩子们受到伤害。

⑥穿过漫长的黑夜,列车到达终点。

足足一个礼拜的旅行,孩子们伸伸懒腰,就又有了精神。

但对于母亲来说,那是颠簸,所以,她笑得很疲惫。

⑦后来,她老时,提起坐火车,她头皮都麻。

除非万不得已,她是不会再坐火车的。

她对火车有骨子里的惧怕。

⑧60岁时,她再一次上了火车。

她带着三岁的孙子,就俩人。

这时的母亲已经浑身是病,高血压、心绞痛,都是要命的病。

她又没有手机。

这一次的旅行需要36个小时。

她是去另一座城市看望另一个孩子。

在她以往坐火车的经历中,这是最短的一次。

送她的孩子问,您行吗?她笑笑,没问题。

孩子指着一大堆水果、罐头、面包说,一定要吃好。

母亲说,行了,你们走吧。

⑨另一个孩子焦急地等待了36个小时后,母亲乘坐的列车到站了。

孩子等旅客下得差不多了,进了车厢,拉开了包厢门,看见母亲正和孙子在上铺玩呢。

母亲呵呵笑道,如今火车就是不一样,没晕车。

细节是,在终点前的一个大站,母亲那个包厢的人都下车了。

整个一个包厢,就祖孙俩。

60岁的母亲抱着孙子上蹿下跳。

⑩从20多岁开始坐火车,母亲终于彻底地“放肆”了一回。

(选自《深圳特区报》2018年05月23日B03版)6 . 通读全文,然后概括母亲“对火车有骨子里的惧怕”的原因。

7 . 第①自然段中说“母亲也算是个有见识的人”,请说说你对词语“也算是”的理解。

8 . 第⑨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得凝练传神,请你赏析。

9 . 结合原文,简要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我刚过55岁的时候,我立刻提了一个建议,说:“国家的重大项目,863计划,学术带头人,要小于或等于55岁。

”——把我排除在外。

这个当然不见得能行,但我还是坚信这是对的。

我们看世界上一些企业的创业者、发明家,没有一个超过45岁的。

王安创业时是30岁;英特尔的三个创业者,最年轻的31岁,另外两个人也不到40岁;苹果公司的开创者也只有22岁,他被美国前任总统里根称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三年把苹果公司变成了世界500强;比尔.盖茨创微软的时候是19岁;雅虎创业者也是不到30岁。

所以创业的都是年轻人,我们需要一种风险投资的基金来支持创业者,要看到这个趋势。

我扶植年轻人真心诚意。

.我们的中年教师,包括我们的博士生导师,都是靠自己奋斗过来的,都是苦出身,所以我们一贯倡导我们的年轻人做的成果,导师没有做什么工作,导师就不署名。

当然外面宣传报道“在王选领导下……”我承认我剥削了年轻人最多,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我并不是主观上要去剥削年轻人,所以对我也比较谅解,(笑声)见报以后也不以为意,知道是怎么回事。

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

在这方面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特别要反对马太效应,尤其在中国,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有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名人的头衔,鉴定会的时候挂一个院士,其实院士并不了解那个具体领域,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

10 . 选文第一段开头“我”提的建议,表现了“我”是个怎样的人?11 . 选文第一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12 . “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一句中的“这种风气”是指什么?13 . 王选先生能一心一意地扶持年轻人,这表现了老一代科学家怎样的精神?14 . 文中画线的语句与下文中哪个句子相照应?四、句子默写15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但感别经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枝一何劲!(3)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4)仍怜故乡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

(6)剧哉边海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千丈见底。

_______________,直视无碍。

(8)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

(9)王绩的《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山峦之奇,古来共谈。

《三峡》群山连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答谢中书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流见底”,而《与朱元思书》中富春江的山却是充满活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五、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乙)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①,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②者也。

儒生不博览,犹为闭暗,况庸人无篇章之业③,不知是非,其为闭暗,甚矣!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

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故入道④弥深,所见弥大。

——东汉王充《论衡·别通》(注)①类,种类。

②痈:毒疮,这里指失去嗅觉的鼻病。

③篇章之业:指读书经历。

④道:指先王之道。

16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犹为闭暗(4)其为闭暗,甚矣17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

B.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

C.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

D.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

18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

19 . 甲乙两文论述学习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六、综合性学习20 . 2018年1月31日晚,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食”。

152年后再遇“月全食”。

请你借助图例,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月全食”形成的过程。

月全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_______材料一十一期间,湖北黄鹤楼景区推出优惠活动,游客背诵出《黄鹤楼》,可以免费领取价值60元的景区门票。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一时间书声与掌声此起彼伏,文学名篇与亭台楼宇交相辉映。

在现场,大家边排队边捧着书本和手机突击背诵。

截止十月八日,共6000人通过背诵登上了黄鹤楼,好多家长特意带着孩子从外地赶来参加活动。

通过背诵获得门票最年长者84岁,最年幼者才4岁。

材料二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被视为天上文曲星下凡,到他山东高密老家参观的已有上万人,莫言老家屋边的草、地里的菜,都给人揪了去,抠墙皮、挖砖块的也不少,据说是想沾沾莫言的“文气”。

21 . 《文苑》主编打算采用材料一发一则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