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思考_马雪勇_王慧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4 09:38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5786.R.20131024.0938.004.html
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马雪勇,王慧霞
河南省胸科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快推进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简单介绍我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从领导认识、人才队伍、资金投入、责任意识等方面分析了制约信息化建设的因素,同时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化建设制约因素合理化建议
Problems and Considerations of Tertiary Hospit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MA Xueyong,WANG Huixia
Henan Provincial Chest Hospital, Henan Zhengzhou 450000
Abstract: It's an inevitabl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 to apply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accelerate hospit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hen it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main factors constraining hospit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regarding leadership cognition, personnel troop, capital investment, consciousness of responsibility and so on.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some targeted suggestions to accelerate hospit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Hospit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Restraining factors;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不断扩展,医院管理系统的应用不断深入,建设高效的信息系统成为以后医院工作发展的一个趋势。医院信息化建设不仅能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而且能够提升医疗质量和管理效能。但是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无论是前期的调研和考察,上线的培训和沟通,还是后期的运行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各个环节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环环相扣的。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摸索前进的过程,避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很多医院领导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内涵、目标及实施策略存在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和把握不住的情况;其次医院信息人员编配比例不合理,并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兼备管理科学、医学和信息学的复合型人才;再者医院的医疗设备、网络基础设施、应用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样的投入又不能产生直接的效益,医疗机构缺乏内在的投入资金的动力。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制约着信息化的建设[1]。我们不能死搬硬套别人的经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医院信息系统。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以及医护人员的操作习惯等有针对性的分析解决问题,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医院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方案。
1 我院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院现有的计算机业务管理系统初建于2000年9月,由于受当时的条件限制,信息化程度不高,很多业务管理系统模块缺陷,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业务需求。为了提高我院医护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结合我院的实际业务需求,我院部署上线了HI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重症监护与手麻系统、临床路径系统、合理用药等十几个系统并购置相关硬件设备,医院的硬件配置整体得到了提高,对医院的人、财、物以及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打造出了医院数字化管理的平台。
2 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三级医院已经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积极进行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我院也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医院的共性问题,同时也出现了本院一些特有的问题。从各方面考虑,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制约信息化建设:
2.1 少数医院领导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缺乏重视
医院信息化将大大降低全院成本,全面提升医院各部门的生产效率,但是医院信息化建设要解决的问题很杂乱,要处理的关系很复杂,要协调的工作很繁琐。只有医院各级领导将医院信息化建设作为工作重心,给予大力支持,各部门通力配合,才能有效打通全医院各部门的信息神经末梢。如果信息化建设得不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势必将延缓信息化建设进程,更严重的可能会造成一些信息孤岛,极大提高后期生产运行维护成本,偏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初衷。
2.2 缺少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
信息人员是推动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因素之一,因此它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决定了整个信息化的进程和结果,制约着医院信息化的高效快速发展。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医疗队伍的壮大,软件和硬件随时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还需要亲自去一线指导解决,充足的信息人员配备是完成工作的基本保障;同时医院信息化人员不同于一般的信息人员,他是专门为医疗卫生行业服务的,需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不仅需要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知晓一定的管理学知识,还要精通信息技术,因此拥有一批具有管医疗、管理、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2]。
2.3 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据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的调查,投资不足是阻碍医院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3]。一些医院管理者片面的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购买软件来辅助医院管理和医生工作,没有认识到是适应全球信息化大趋势、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效率的探索和实践,以至于只进行最基础的信息化建设来应对上级部门的要求和检查。甚至认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长期工程,需要长期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带来的经济效益往往是不明显的,甚至需要在系统上线稳定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有所成效,没能从长远角度认识信息化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愿意把资金投入到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项目中,例如:病房楼的扩建、病床的增加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医院信息化的资金投入,阻碍了信息化的进程。
2.4 医院的医护人员责任意识淡薄
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是信息科一个部门的事,也不是某几个部门的事,它应该是全院所有人员相互协作的事。相关科室工作上不配合相互推诿,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几乎每个科室的工作都与信息科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如果但凡与信息有关的工作都有信息科来完成是不科学不实际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耽误工作的进度而且还有可能降低工作的质量。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对医院的信息化作全面的完善改造和升级,新上线的信息系统对于全院医护人员都是全新的事物,需要对系统的基本功能以及基本操作做好加强训练,可是对上线前的集中指导和培训相关的医护人员态度不端正,认识不到位,纪律性不强。甚至有的老专家已经习惯了手工书写病历和医嘱,墨守成规不愿意改变现有的工作方式,再加上对基本的电脑操作知识不熟练,造成上线之后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2.5 医院的医护人员与开发人员沟通不畅
医院领导在信息化建设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开发人员还需要第一时间与医院相关领导进行沟通了解当前的工作进度,从而确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没有及时的沟通将会延缓工作进程。医院信息化系统一般是在开发商的系统原型上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例如:操作习惯、患者医护人员的数量及结构情况等进行修改。这就需要开发商能及时和相关科室人员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征求他们的意见。但是,大多数医护人员不具备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在表达需求时就会出现偏差,开发人员理解不到位,最终导致完成的系统功能不能满足需求,需要系统反复的重新开发设计,造成大量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延缓工作进程等诸多问题。
3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3.1 制定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和制度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有效地进行资源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确保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成功实施,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4],例如: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信息系统权限分级管理规定等;并成立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对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作出清晰明确的规定,同时对责任追究与考核奖惩办法进行公布;为确保医院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制定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相关的各项重要工作政策均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给各个部门,加强对其的约束力。
3.2 引进并着力培养具备医学、管理、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保证医院信息化人才的质量,我们要从源头抓起,在录用新员工时,凭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知识技能测试、无领导小组测试等多样化的考核形式进行人才的选拔[5]。同时,新聘人员需要在各科室轮转,掌握各科室最基本的工作流程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将获得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能力,方便以后更快地适应工作。在进入工作岗位以后根据每个人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多层次、分类别、多形式的培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