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中专题数据库之建设
浅议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

浅议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作者:牛永强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年第06期关键词: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图书馆摘要:地方公共图书馆在搞好传统服务的同时,要突出地方特色,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将地方特色文化进行数字化加工,从而更永久的保存、更迅速的传播,为本地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通过新郑市图书馆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实践,分析归纳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原则、方法及过程。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6-0086-02收稿日期:2014-04-11各个不同区域的图书馆要发挥自身的优势,除了传统媒介的收藏外,必须建设与维护数字馆藏。
新郑市图书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进行了广泛调查,在深度把握新郑市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的前提下,还建设了黄帝文化、裴李岗文化、郑韩文化、新郑历史名人、具茨山岩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郑旅游文化、新郑大枣文化、馆藏古籍书目、新郑地方文献、当代特色文化,共11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数据库,作为丰富新郑市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的重要方式,集成到新郑市图书馆门户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新郑分支机构的资源库中。
1 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原则1.1 地方特色性原则突出地方特色,是构建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新郑市丰富独有的特色文化资源,是开发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的强大资源保障。
新郑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出生地、建都地,有中华第一古都之美称,有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前的黄帝文化,2700多年前的郑韩文化,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不仅给新郑留下了丰厚文化资源,同时也孕育出了不少历史名人。
近几年举世瞩目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成功举办,成为全球华人寻根拜祖的圣地,是中华根亲文化的主要载体,已列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意见所提出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之一。
因此,在这个社会背景下,作为黄帝故里圣地的公益文化单位,宣传新郑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华夏历史文明应该是新郑市图书馆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也是新郑市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基本思路。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探讨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探讨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探讨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使高校的地方性大大增强,立足“本地,服务地方”成为高校的立校之本。
涉及地方性的各种研究课题和地方政府下达的配合地方工作的各种教学科研项目,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重点。
这就要求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高校图书馆能提供这方面的资料。
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变得日益重要。
随着图书馆逐渐进入网络化时代,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一些人所共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在图书馆的馆藏中所处的地位不断下降。
高校图书馆迫切需要一种具有本馆特色的藏书体系,来适应网络环境下“以特色参与共享”的现代化图书馆收藏原则。
地方文献由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具有在整个藏书体系中的惟一性,很自然地进入了高校图书馆的收藏范围。
高校教学科研的需要以及高校本身的文献资源建设的需要,使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成为各高校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
那么,高校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开展地方文献工作呢7 笔者认为收集具有明确主题的地方文献,建设专题数据库,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发展服务,应成为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重点。
1 专题集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高校图书馆收藏地方文献资料的目的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高校的教学科研具有明确的主题,这就要求图书馆收藏的地方文献也必须具有明确的主题,以便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高校收藏地方文献的历史普遍很短,许多才刚刚起步。
积累的地方文献资料不多,甚至基本是从零开始。
如果开展大而全的地方文献工作,一般会很困难,不易取得成果。
从集藏专题文献入手较易,也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
地方文献的集藏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的弱项。
在传统图书馆时期,这个弱项几乎是致命的和无法克服的。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网络的出现,高校图书馆在集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弱势有望改变,甚至可能变为强项。
我们知道,传统图书馆时期是以占有文献信息资源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图书馆的大小和图书馆工作的优劣,地方文献工作也不例外。
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中的问题探讨

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中的问题探讨摘要:地方文献主要是内容上有着地方特点的区域性的文献,其用来记录了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及其文化等知识与信息的载体。
地方文献的书目数据库作为读者利用最多的数据库,是查找地方文献的主要线索及地方文献开发的前提。
基于此,本文就从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进行入手,对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的建设进行分析,阐述其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关键词: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前言:经过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及其对研究文献的分析,发展了研究与建设中存在着地方文献的分类标引、主题标引不规范、书目控制号的不统一的问题。
下面就对其问题产生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加强解决的措施。
1 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中的问题1.1分类标引问题分类标引方面,存在为了突出“地方”特点,随意性,不符合《中图法》的规定。
认为地方文献的分类应严格以《中图法》为标准,但是又认为对地方文献的检索用分类号前加地方行政区划名称的缩写,前后矛盾。
[13] 例:《洞窟岩画》一书著录:690@a K879.41 ;690@a XJ ;690@a XJ K879.41。
而在《新版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中,690 字段是中国图书馆分类号,子字段标识符@a的内容是分类号。
显然,例1中第2个 690字段@a中的“XJ”不是中图分类号,第3个690 字段 @a 中的“ XJ K879.41”不是规范的中图分类号。
还有的认为:“在地方文献整理工作中可采用变通方法,即在 905 字段自定义子字段 @d 排架分类号前冠以英文状态下本地区汉语拼音首字母大写,并用《中图法》地区区分号‘()’括之,在分类检索途径下集中本馆书目数据库中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形成相对的本馆地方文献数据库。
”[14]这样是不规范的。
与 905 字段定义和分类法规定不相符合,还会导致排架号的混乱。
还有作者认为,地方文献与一般文献不同,具有明确的地方特征,而通过一般的文献揭示方式并不足以突出地方特色,因而有的馆还自设类目表,对原分类法中没有设置的类目进行了细化和新增。
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

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一、背景与意义地方文献是指反映地方性特征、地域文化和社会历史的文献资料。
我国地方文献丰富多样,记载了各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对于研究地方文化、地方历史、乡土建设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价值。
地方文献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是充分发挥地方文化价值的必经之路,是促进地方发展、加强地方文化建设的关键。
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是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共享化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可以实现对地方文献资源的精准定位和快速检索,加速地方文献的利用和推广,提高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的效率。
二、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进展较为缓慢。
一方面,地方文献的数量庞大,质量参差不齐,文献资料缺失和重复非常普遍,给数据库建设带来巨大的困难;另一方面,缺乏足够的投入和技术支持,使得许多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进展缓慢甚至停滞。
同时,在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中也存在一些其他问题。
比如,数据库的构建方式和技术手段过于单一、缺乏互联互通、用户体验不佳等等。
这些问题给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三、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对策和措施1.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
在制定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地方文献的特点,深入调查地方文献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等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
2.准确把握建设重点。
在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时,应从数字化、分类、整理、标注等方面准确把握建设重点,特别是要针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传统民俗、文化名人等重点文献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推广。
3.推进信息化建设。
应结合当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水平,推进数据库技术和应用能力的升级。
同时,积极探索更加先进、高效、便捷的数据挖掘和信息处理手段,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精准定位和快速检索。
4.加强合作与共建。
应通过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共建和共享,实现地方文献信息的互通互享,促进地方文化交流与发展。
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中的问题探讨

图书馆 ( L i b r a r y )
l 0 9
・
工作 研 究 ・
地方文献 书 目数据库建设 中的问题探讨 术
段 昌华 ( 安 康 学 院 图书馆 陕西安 康 7 2 5 0 0 0)
[ 摘 要] 文章对近十年我 国地方文献书 目 数据库理论与 实践进行分析 ,归纳 了我 国 地方文献书 目数据库建设 中存在的问题 , 分析 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 出了统一用《 中图法 第 5版 ) 分 类标 引 , 规 范 6字段 主题 标 引 , 统 一 书 目控 制 号等规 范建库 等 办法 。 [ 关键 词 ] 地 方 文献 书 目数 据 库 问题 探 讨 [ 分类 号 ] G2 5 4
字段 @a中的 “ X J ”不是 中图分类号 ,第 3个 6 9 0字段
( a中 的 “Ⅺ K 8 7 9 . 4 1 ” 不 是 规 范 的 中 图分 类 号 。还 有 的 认为 : “ 在 地 方 文 献 整 理 工 作 中可 采 用 变 通 方 法 ,即 在
考 虑到文献半衰期 ,笔者 2 0 1 4年 7月 2 5日利用 中
地方 文 献是 内容 上具 有 地方 特 征 的区域 性 文献 ,
应考 注其籍 贯 , 谱 牒宜详谱址 ,宜对另类 书作说 明等 ,
责任者 , 题名著录 中注重繁体字题名及责任者著 录; [ 9 - 1 0 ]
注重 地方文 献书 目数 据质 量控制 等。I 】 卜 通过 对文献
是记 录一个地 区政 治 、 经济 、 文化等知识和信息 的载体 。 它是 国家 的重要资 源。地方 文献书 目数据库 是读者 利
用最 多的数 据库 ,是 查找地方 文献 的主要线 索和地 方
地方文献资源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探讨——以广州湾法租界特色数据库建设实践为例

2 . 2 广 州湾特色数据库资料的收集
广州湾特色数据库数据资源是有关广州湾时期江地
区的经济 、 文化 、 政治 、 军事 、 教育 等领域 的文献 资源 , 资 源内 容丰 富 , 载体形式多样 , 有文 本资 源 、 图像资 源 、 音 频视频 资 源、 网络资源等 。许多文 献资 源收藏 在各级 政府 、 单位 或私
限度地满足社 会、 政治 、 经济 、 文化 的需要 。 湛江地处广东省西部 , 历史悠久 , 文化底蕴深厚 , 传统文 化资源 十分 丰 富。1 8 9 9年法 国强 租 “ 广 州湾 ” ( 今 湛江 市
区) , 1 9 4 3年 1 3 本 侵 占广州湾 , 直到 1 9 4 5年 我国才从 日军手
- --— —
1 98 ・ ・ - — —
织文献 的过程 是一个 知识 管理的过程 , 这一过程关 系到整个
二, 对 已建成 的数据库 , 如发现其 内容有误差或错误情况 , 要
及时修正 。第三 , 对反 映 的文献特 征不 准确 、 不全面 的数据
摘
要: 在 分析 广州湾法租界 特 色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 , 提 出特 色数据库 建设 中必须注意 的问题 , 即数 据的规
范标准 , 数据库 的维护与 更新 , 实行数据库 的共建共 享, 以及 建设数据库 必须要有 高素质的核 心 团队。
关键词 : 广州湾法租 界 ; 特 色数据库 ; 地方文献 中图分类号 : G 2 5 0 .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7 8 3 6 ( 2 0 1 3 ) 0 5—0 1 9 8— 0 2
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及网络应用模式——以首都图书馆北京地方文献中心为例

数 据 库 进 行 了介 绍 , 并探 讨 了由 专题 数 据 库 搭 建 网站 开 展 网络 信 息 服 务 的 模 式 。
关键词 : 方文献 ; 题数据库 ; 地 专 网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图分 类 号 : 2 07 G 5 .6 文献标识码 : A
地方文献是指有关地方 的一切 文献资料 , 包括地方 史料 、 地 方出版物 、 地方人 物及著述 , 区别 于其他文 献 , 充分体 现着地 域 特色。北京地方文献反映了北京的历史 、 地理 、 政治 、 经济 、 军事 、 文 化教育等 发展状况 , 了解 和研究北 京工农商 业 、 教文化 、 是 科 文物历史 的主要情报来 源 ,以其独 有的价值参 与各方面 的情报 服 务。尤其在数字环境下 ,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地方文献 的开发 和 利用提供 了有效 的组织方式 和运行平 台 ,建立地 方文献数据库 和相关 网站 , 实现数 字信息 资源的开发利用 、 研究与共 享 , 是地 进交换采选技术 。建立各学 术机构 目录、 各学术 机构 出版 目录以 及 国家政府 出版 物 目录 , 在互联 网上提供公共 检索查询服务 , 建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 编 号 :05 6 3 ( 0 0 1— 0 3 0 10 — 0 3 2 1 )5 0 0 — 4
S IT C F R TO E E O ME T&E O O Y C — E H I O MA I N D V L P N N CN M
21年 00
第2卷 0
第 1 期 5
北 京外 国语大学 , 员 , 馆 国家 图书馆业务 管理处 , 京市海淀 区 北 中关村 南大街 3 3号 ,0 0 1 10 8 .
Re e c n t r o a i a i n o s ar h o hePe s n lz to fPubl a i n c ng i to Ex ha e c W o k un rt eViwpo nto ng Ta l r de h e i fLo i The r oy
建立地方文献计算机数据库为地方建设服务

建立地方文献计算机数据库为地方建设服务地方文献素有“一地之百科”的称誉,它是某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以及风俗、民情、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的环境下,提炼地方文献中的精华,建立地方文献计算机数据库,即通过计算机实现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标引著录、检索输出的自动化检索系统,将能更大地发挥地方文献的作用,促进当地建设的发展。
1 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可行性1.1 数据源方面在地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其价值体现于“唯我独有”,具有区域性、真实性、权威性、史料性、综合性等性质。
经过图书馆长期科学、系统的加工、整理,已成为广泛、连续、系统的信息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内容又源源不断地增加,这些充足的资源是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1.2 人力、物力方面大中型图书馆有一批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他们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学识水平,掌握一定的文献管理知识,对计算机操作得心应手,同时具备较强的处理信息资源的综合能力,能够对文献资料进行提炼、归纳、整序和分析比较、综合演绎,地方文献工作人员更是“本地通”,熟悉本地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旁及人物及事件等各方面情况,能够胜任建库工作。
在物力方面,大中型图书馆普遍引入了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开通了Internet等网络,具备数据库发展的条件。
1.3 技术方面当前全球信息服务向网络化、电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支撑信息服务的数据库技术时时面临新的挑战。
大中型图书馆的技术力量都比较雄厚,可对数据库的技术、设备进行论证,选择、设计好硬件、软件的系统环境,制订从建立、维护到应用的一整套规范标准和制度,并及时吸取、运用国内外相关的先进技术,保证数据库的有效利用。
1.4 用户方面地方文献具有鲜明的区域性,是进行区域研究不可或缺的资源。
我馆地方文献部接待的读者遍及各行各业,有农民、学生、学者、领导者、建设者,地方文献数据库建成后,网上读者还将不断增加。
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构建

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构建作者:孟令军摘要:通过分析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的现状。
论速了公共图书馆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类目设计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公共图书馆逐步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在Internet网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县级公共图书馆要使自己的馆藏具有特色,就必须广泛、系统地收集地方文献,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1 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必要性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是人们在Internet网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只有提供独特的信息资源,才能充分体现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在信息化社会中发挥出独具特色的作用.县级公共图书馆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充分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反映地方特色的专题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多种形式的数据库,并使之成为网上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是国家文献数据库的补充.对本地区的地方文献进行全面系统地收藏、整理、加工、标引,可带动基层图书馆共同形成区域性的图书馆整体优势与特藏,是国家图书馆的补充.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是本地区进行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地方文献具有以下作用:为本地区两个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信息,为发展科技文化、学术研究服务,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宝贵的乡土教材,为编纂志书和地方史书提供翔实的原始资料.2 “地方文献数据库”的类目设计县级公共图书馆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类目设计如下:2.1 人文、历史类数据库本地区研究数据库(历史、现状、人文、风俗等) 由数字化的书目数据和报刊索引数据组成.如一个读者要了解有关本地区的历史或地方志中有关方面的记载,就可通过书目数据提供的检索途径,对地方志数据库进行全文检索,从而获得有关信息.本地区名人数据库(本地有影响的历代和现代人物研究) 是由数字化的书目数据、报刊索引数据、文摘数据组成的专题数据库.对于当中有特殊研究价值的名人,可追加全文数据、照片数据等,并通过计算机处理使之数字化.一代画师齐白石是文化名人,对他的研究肯定离不开其作品,所以湘潭市图书馆在建立数据库时,加进其字画、印章的数字化照片数据.古籍数据库包括本地区的全部古籍地方文献的专题数据库,由于古籍珍贵,甚至有的是孤本,不便于实物查阅,可以通过光电扫描技术存入计算机,建立全文数据库.地方志数据库包括本地区全部史志的专题数据库,可根据需要建立地方志全文数据库。
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

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一个地区的文献数据的建设是当地文化繁荣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城市化及社会一体化的推进下,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成为推动文化建设与传承的重要手段。
如今,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化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已经逐渐成为一项举足轻重的事业。
一、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意义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在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体现。
它是一个地区的文化“DNA”,记录着这个地区人们的言行、风俗、习惯、传统和历史。
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有许多重要意义。
首先,地方文献数据库可以有效地推动当地文化传承。
通过建立一座全面、及时、具有权威性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将这些信息及时、快速地传递给后代,实现对历史文化的有序传承。
其次,地方文献数据库可以提供参考资料,并且为学术研究及政策制定提供基础数据。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各种学术研究越来越需要大量的参考资料,而这其中就包括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可以使得这些参考资料变得更加便捷、全面、便于查询、准确性更高。
最后,地方文献数据库也是当地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对于旅游业来说,文化是达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核心资源,而地方文献则是保护和展示当地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通过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可以展示一个地区的历史、名胜古迹、传统文化等,为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
二、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步骤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这需要一个完整的流程。
首先,需要对数据的原始材料进行采集、整理和归档,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其次,需要建立一个原始数据的质量控制系统,对数据进行筛选、处理和维护,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最后,将数据存储到地方文献数据库中,并建立相应的查询系统和管理机制,以确保用户可以方便的查找和使用数据。
三、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关键问题1. 数据收集的难度从资料筛选、获得、加工、整合至数据归档,每个流程都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而不同的地方文献资源数据来源多样化,形式也非常复杂。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浅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 精品

浅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二十一世纪是我国进行西部经济大开发的世纪。
在这场伟大的世纪大开发中,不仅需要人才、物质、财力方面的支撑,更需要准确、畅通的信息障碍。
近年来,我国针对各行业的数据库层出不穷,对数据库建设的各个方面的论述屡见报刊,但对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的建立却重视不够,鲜有涉及。
然而,地区经济的研究、开发、发展却离不开地方文献的支持,建立具有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已是图书馆、情报所等文献信息机构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共同研究并付诸行动。
一、地方文献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地方文献是以一个地区为论述对象且反映该地区特色的文献资源,是了解和研究该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历史地理等方方面面的主要情报源,它对于发挥该地区传统优势、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l为该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历史借鉴和决策依据。
地方文献是对一地的综合反映,其内容包容了该地区在各个时代各方面的情况。
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经济部门只有以此为基础,全面了解、掌握本地区的自然、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并进行认真仔细地分析,结合对当前现实情况的调查研究,才能减少失误,制订出符合本地实情、发挥本地优势的科学的规划与措施,加快地区开发的步伐。
2直接服务于本地经济建设。
地方文献记载了丰富的关于本地的地理、矿藏、物产、名胜古迹、民族民俗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地的经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源。
该地区内各不同区域的开拓者、创业者可据此寻找、开发适合本区域的经济增长点,创建区域经济优势,进而推动该地区经济建设。
如地方文献中记载的山野特产、种植养殖、矿产挖掘、自然风景、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等,都是拉动、繁荣本地经济的重要途径。
3为本地文化繁荣服务。
文化与经济,历来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相伴相生,既互相对立,又相辅相成。
西部开发,不仅仅是经济的大开发,同时也是科学文化的大开发。
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地方文献的内容反映着地方文化,其本身也是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对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对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的思考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时代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这个背景下,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档案专题数据库是将各种类型的档案资源整合起来,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管理和展示,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查询和利用服务。
本文将对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的意义1.1 提高档案资源利用效率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如信息检索困难、存储空间占用大等。
而通过建设档案专题数据库,可以将各种类型的档案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并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存储和管理,大大提高了档案资源利用效率。
1.2 促进学术研究与知识传播档案是研究历史、文化等领域的重要原始资料,而传统的获取途径往往不够便捷。
通过建设档案专题数据库,可以让研究者更加方便地获取到相关的档案资源,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展示档案资源,可以将知识传播范围扩大到全球范围,使更多人受益。
1.3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档案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存在着易损坏、易丢失等问题。
通过建设档案专题数据库,可以将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保存,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为后代传承提供更好的条件。
2. 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关键要素2.1 数据采集与整理建设档案专题数据库首先需要进行数据采集与整理工作。
这一步骤包括对各种类型的档案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对其进行分类、标注等工作。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数据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质量和一致性。
2.2 数字化存储与管理数字化存储与管理是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的核心环节。
通过选择合适的存储技术和数据库系统,将采集到的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和结构,以便于后续的查询和利用。
2.3 检索与利用服务档案专题数据库的价值在于提供便捷的检索和利用服务。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设计合理的检索系统和用户界面,提供多种查询方式和功能。
试论省级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建设

试论省级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建设在当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省级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该体系不仅关系到一个地区文化传承与知识积累的深度和广度,也是提升地区软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首先,省级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明确目标和定位。
它应以服务社会、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和支持学术研究为基本任务。
体系的构建应注重信息资源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确保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其次,体系的建设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通过建立统一的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同时,要注重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资源互联互通。
再次,省级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加强法规和政策的支持。
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存储、传播和保护等方面的规定,保障信息资源的合法使用和有效管理。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
此外,人才培养是体系建设的关键。
应加强文献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最后,省级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建设应注重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文献信息交流与合作。
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信息管理理念和技术,提升体系的国际化水平,增强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省级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浅议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以新郑市图书馆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为例

浅议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以新郑市图书馆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为例作者:牛永强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第6期牛永强(新郑市图书馆,河南新郑451100)关键词: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图书馆摘要:地方公共图书馆在搞好传统服务的同时,要突出地方特色,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将地方特色文化进行数字化加工,从而更永久的保存、更迅速的传播,为本地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通过新郑市图书馆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实践,分析归纳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原则、方法及过程。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6-0086-02收稿日期:2014-04-11作者简介:牛永强(1973-),新郑市图书馆副馆长,助理馆员。
各个不同区域的图书馆要发挥自身的优势,除了传统媒介的收藏外,必须建设与维护数字馆藏。
新郑市图书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进行了广泛调查,在深度把握新郑市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的前提下,还建设了黄帝文化、裴李岗文化、郑韩文化、新郑历史名人、具茨山岩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郑旅游文化、新郑大枣文化、馆藏古籍书目、新郑地方文献、当代特色文化,共11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数据库,作为丰富新郑市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的重要方式,集成到新郑市图书馆门户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新郑分支机构的资源库中。
1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原则1.1地方特色性原则突出地方特色,是构建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新郑市丰富独有的特色文化资源,是开发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的强大资源保障。
新郑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出生地、建都地,有中华第一古都之美称,有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前的黄帝文化,2700多年前的郑韩文化,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不仅给新郑留下了丰厚文化资源,同时也孕育出了不少历史名人。
近几年举世瞩目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成功举办,成为全球华人寻根拜祖的圣地,是中华根亲文化的主要载体,已列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意见所提出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之一。
试论地市图书馆如何构建地方文献数据源保障体系

试论地市图书馆如何构建地方文献数据源保障体系作者:李纪英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年第06期关键词:地方文献;数据源;保障体系;构建途径摘要:本文以黔南州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实践活动为例,探讨了地方文献数字资源保障体系的构成方式。
构建权威性的组织机构,科学驱动保障体系,组建共建共享网络联盟,协同发展保障体系,制定统一发展目标。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1)06-0123-03网络环境下随着各级各类数字图书馆的风起云涌,建设自己得天独厚的特色数据库成为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尤其是边远地区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新时代寻求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
地方文献作为记录地方文化的载体,是一种符号化的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它根植于民族区域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是民族地区长期文化积淀的历史产物。
地方文献的这种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悠久性及生产、发行、传播方面的局限性和特殊性,注定了它会成为地市公共图书馆建设特色数据库的首选信息资源[1]。
因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不仅可以使地市公共图书馆获得自己独具特色的信息资源,为自己在数字空间谋得一席之地,而且还使本地区地方民族文化宝藏在数据库建设中得到抢救、整理和挖掘;而尤其重要的是还为本地区文化资源的展现开设了数字化的展示之窗,海内外用户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就能从各地的地方文献中获得最可靠、最具体、最真实的地方经济、文化印象,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地方文献数据源是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库资源,没有充足的数据源作保证,数据库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成效如何取决于各地是否科学构建了地方文献数据源保障体系。
本文分析了地方文献数据源保障体系的构建途径。
1 地方文献数据源保障体系构成方式地方文献数据源是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数据来源,构建地方文献数据源保障体系就是通过对记录有地方民族文化知识和历史信息的各种载体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统一汇集、贮存管理和开发利用,形成一个有组织机构管理、有协作网络合作、有统一目标建设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优势的数据源保障体系[2]。
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之探索

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之探索近年来,我国各种各样的数据库层出不穷,对数据库的开发、数据著录的格式、数据库的管理等数据库建设方面的问题均有不少论述,但对地方文献专题文献数据库的建立却稀有涉及。
地方文献是以一个地区为记述范围且反映本地特色的文献资源,是了解和研究某一特定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科学文化、历史与现状的主要情报来源。
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的研究更离不开地方文献的支持。
图书馆要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已是当务之急。
如何根据地方文献的自身特点,将那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资料建成适合用户需要的特色数据库,更方便研究者的使用,则是图书馆人不可忽视而需要共同探讨研究的问题,笔者拟就此谈几点看法。
1地方文献数据库应建成全文、摘要、题录三种形式并存的库地方文献是关于一个地方的全部资料,不仅其内容涉及一个地区的历史、现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历史遗留等各个方面;著述形式也有方志、专著、期刊、族谱、地图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记录等新老成员;文献载体更有印刷型的书籍、缩微品、录音制品、录像制品、机读磁带、磁盘、光盘等众多品种……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就是要将这些不同来源、不同内容、不同著述形式、存于不同介质的原始数据存于同一库中综合使用。
面对内容如此广泛、形式极其多样的地方文献,如何将其内容适度地呈现给用户,如何让使用者更快、更多地了解地方文献信息,这是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1.1 地方文献数据库中部分文献应建成全文式的目前各种专题数据库的数据录入大都以书目数据为主,只对文献的特征、主题、分类等做一般著录。
实际上,从用户角度来看,他们更需要的是全文数据显示,以便直接获取原始资料。
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地方文献不再仅仅以书籍形式出现,而更多的是发表于各种各样的报刊上,散见于各种各样的会议文件之中,甚至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商业宣传品里,地方文献和其它文献一样力求以更快速度、引人注目的方式向社会传播。
地方文献古籍书目数据库之建设

地方文献古籍书目数据库之建设在数字化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快,获取途径更加便捷。
因此,地方文献古籍书目数据库成为了备受重视的文化事业建设项目。
下文就地方文献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方文献古籍书目数据库的重要性地方文献古籍是一种可贵的文化资源,能够反映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
地方文献古籍的数量庞大,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包括历史、地理、民俗、政治、经济、教育、科技、艺术、文学等多个方面。
这些文献古籍与人类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息息相关,是我们珍贵的历史遗产。
通过建设地方文献古籍书目数据库,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为历史研究、文化交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效和全面的支持。
具体来说,地方文献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改变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式。
传统上,地方文献古籍主要依靠便携式维护和大批量翻印的方式进行保护和传播。
然而,这种方式无法达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效果,也容易造成资源的丢失和浪费。
通过建立地方文献古籍书目数据库,我们能够将这些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处理,实现其长期性保存和更好的利用。
2. 加强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地方文献古籍代表了当地历史、文化和文学等方面的瑰宝,是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建设地方文献古籍书目数据库,我们能够更好地展现本地区文化的特色,加深社会对本地历史、文化的认知,同时也可以为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3. 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化和拓展。
地方文献古籍是研究地方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宝贵材料,是历史研究、文学研究、民俗学研究等学科重要的基础资料。
通过地方文献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我们不仅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文献资料,也能够更好地对文献进行分析和研究,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化和融合。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尽管地方文献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试论地市图书馆如何构建地方文献数据源保障体系——以黔南州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为例

是 否科学 构建 了地 方文 献数 据 源保 障体 系 文 分析 本
了地方 文献 数据 源保 障体 系 的构 建途 径 1 地 方文 献数 据源 保 障体 系构 成方 式 地 方 文 献 数 据 源 是 地 方 文 献 数 据 库 的数 据 来
地方 文献 网络 联盟 应 具 有 特定 的契 约 型 的资 源
第3 1卷 第 6期
河 南图书馆 学刊
21 年 1 01 2月
试论地市图书馆如何构建地方文献数据源保障体系
— —
以黔南州 图书馆地方文献数 字化建设为例
李 纪英
( 南州 图书馆 , 州 都 匀 5 8 0 ) 黔 贵 5 0 0
关键 词 : 方文献 ; 据 源 ; 障体 系; 地 数 保 构建 途径 摘 要 : 文以黔 南州 图书馆 地 方文献数 据库 建设 实践 活动为例 , 本 探讨 了地 方文 献数 字资 源保 障体 系的构成 方
还 为 本地 区文 化资 源 的 展现 开设 了数 字 化 的 展示 之 窗 。 内外 用 户 足不 出户 、 点 鼠标 就 能 从 各地 的地 海 轻 方 文 献 中获得 最 可 靠 、 具 体 、 真 实 的地 方 经济 、 最 最 文 化 印象 , 利 于推 动 当地经 济 、 有 文化 的发 展 。 地 方 文 献 数 据 源 是 地 方 文 献 数 据 库 的建 库 资 源. 没有 充 足 的数 据源 作 保 证 . 据 库建 设 就会 成 为 数
字化联 盟 . 为水 书数据 源保 障体 系 构建起 了一个强 大
保 障体 系 1 协 同发 展保 障体 系 . 2 1 . 地 方 文献 网络联 盟 是 能 够产 生 协 作 过程 的区 .1 2
域集 聚式 特殊 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中专题数据库之建设
试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中专题数据库之建设
试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中专题数据库之建设
2007-05-25
计算机信息技术
摘要分析了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依托于地方文献保障系统的必要性,提出图书馆应转变观念,组建跨行业、跨系统的数据库联合开发机构。
并探讨了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地方文献保障系统数据库调控机构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既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又是信息产品的生产者。
公共图书馆要使自己的信息产品在互联网上占有一席之地。
必须开发馆藏特色资源,深入挖掘地方文献,建立具有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的文献资源信息库,并改进服务方式,增加服务项目和品种.满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文献信息的需求。
数量庞大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地方文献,是国家文献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把全国各地图书馆收藏的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料数字化,建成各种专题数据库,与国家图书馆数字化文献系统一起在互联网络中形成完整的中国数字图书馆。
通过互联网络向世界展示,才有利于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1 “地方文献保障系统”概念的引入
地方文献本着为地区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服务的原则,其收藏的数量和质量在
读者服务过程中起着决定性因素。
同时,地方文献信息是网络信息惟一性资源的主体,所以,地方文献数据库在社会信息网络中同样也是独一无二的。
正因为此,地方文献数据库在网络信息数据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李岚清副总理曾明确指出:“要更新图书馆观念,利用现代信息网技术,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
”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彻底摒弃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保守主义、本位主义思想,提倡全局观念、资源观念、合作观念、双赢观念、投入产出观念、创新观念和服务观念,从建设战略资源的高度,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及特色,搞好我们的文献信息资源整体建设,通过宣传、报道、学习、研究等各种手段把上述全新理念内化为所有图书馆人的共识,在此基础上牢固树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观念。
在此新认识的基础上,公共图书馆在充分利用国家文献保障体系的前提下.应建立一套适合本地区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它不仅包括图书馆,而应该是整个地区地方文献收藏单位的联合体;既能满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可成为国家文献保障体系的一个子系统
笔者认为。
地方文献保障系统是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物质保障”。
而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前提条件是组建一个本地区跨系统、跨行业的高层次的地方文献宏观调控机构(即本地区地方文献的主要收藏单位。
甚至个人),统筹、规划、协调组织本地区地方文献收藏以及开发利用工作。
由于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在地方文献的收藏数量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该机构应以其作为牵头者,联合各区、县图书馆,尤其要联合当地的档案馆、党政机关、学术机构和社会团体的文献信息中心。
因为这些单位所拥有的地方文献大多是内部出版物。
非公开发行,这部分文献恰恰又是公共图书馆所缺藏的。
因此,多家联合,既可以保证数据库的文献信息资源.又可以节约各家“单干”的费用。
这个调控机构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出数据库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
重点,对数据库立项做出决策,避免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
(2)完善、执行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推动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由于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要依靠众多单位的合作,为保证数据库的制作质量和查询效果。
以便于数据的交换和共享,统一标准便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3)选择一个成熟的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
该系统要配备完善的索引,包括篇名索引、主题词或关键词索引、分类索引、著者索引、地名索引等,索引要功能完备、操作简单、提供多途径的检索方法。
(4)根据数据库选题的内容,针对各成员单位不同的收藏特点,充分利用其各自的文献资源优势,合理、恰当地分配工作内容,对建库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以保证数据库的质量。
(5)指定某个成员单位(如省市级公共图书馆)为中心管理机构,负责数据的整合、加工、规范以至最终完成数据库的制作工作,并负责数据库的网上发布、数据更新、技术维护等日常管理工作。
2 专题数据库规划的构思
针对地方文献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特点,在开展地方文献信息数字化时.应选择自身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比较高的地方文献,建设信息型数据库,包括书目数据库(即本地区地方文献联合目录)、索引数据库、文摘或提要型数据库以及全文数据库。
笔者认为。
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应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既要根据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兼顾保存历史文化遗产,还应考虑面向全国和全球的传播意义。
分期分批地建设一批宣传本地区并能够引起广泛社会影响以及经济效益好的专题数据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从历史的角度,本着继承和发扬本地区灿烂文化的原则建设以下数据库:
●地方志数据库。
包括本地区历代史志和各类专业志的专题数据库。
●本地人物数据库。
包括本地有影响的历代和现代的人物及其研究成果。
例如天津图书馆所建立的“津门群星”人物库.对收录的每位名人都编辑了全文人物小传。
●古籍数据库。
包括本地区全部古籍地方文献的专题数据库。
由于古籍一般年代久远,版本珍贵,不便于实物查阅。
应通过光电扫描技术建立全文数据库。
●照片数据库。
作为历史瞬间的记录、时代的缩影,照片资料是研究地方史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尤其老照片,是不可再生的。
应根据照片内容建立不同专题的数据库。
●家谱数据库。
家谱是一个地区古老的文化遗产。
是地方文献重要的组成部分。
应根据需要建立全文数据库。
● 民俗风物数据库。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各地区的生活习俗各异,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情文化。
这些独有的地域特色,恰恰符合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的建库原则。
(2)从现实的角度,本着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原则,建设若干数据库:
●地方法规数据库。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及大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地方法规已成为地方文献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
该数据库应采取全文形式。
并附加相关法律服务机构名录。
方便读者进行相关咨询。
●行业信息数据库。
包括本地区各行各业,特别是支柱性行业的发展动态、趋势、市场、投资等方面的信息以及各类研究报告,为政府决策和各类用户提供必
要的参考。
●名优产品数据库。
就是把本地区出产的、具有相当规模和行业优势的工农业产品作为信息资源。
加以收集、整理和开发而成的数据库。
利用多媒体技术。
最大限度地揭示产品信息的’内容,包括产品外形(图或动画),与产品有关的文字描述,产量、价格和库存的动态情况,生产者的背景资料以及使用者的情况。
并且.通过网络与生产者建立联系,及时更新动态信息,便于读者全方位检索,在生产者与用户间筑起一条沟通的桥梁。
●企业名录数据库。
包括本地注册的各类企业的名称、产品介绍、联系方式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数据库应是动态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的。
●旅游资源数据库。
以发展本地旅游经济为目的,宣传本地旅游区,挖掘待开发的旅游资源。
“天津旅游”数据库,就是一个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专题数据库。
●综合数据库。
关于本地区历史、人文、现状等方面综合类数据库。
如天津图书馆开发的“文化讲座”、“名人故居”等数据库,内容涉及天津历史沿革、民俗、建筑特色、名人轶事等,为读者提供百科性的检索服务。
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性能,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对已成体系的静态的历史资料,如图片、拓本、手稿、票据、画片等,应利用数码摄影或扫描录入的方式建库。
以保存文献资料的原形传真;对不断产生、发展变化的动态的现实资料,如录音、录像等,应利用相应的数字化软件工具把它们转换成数码格式输入数据库。
总之,在地方文献保障系统框架下,以本地中心公共图书馆为核心。
联合各个地方文献收藏单位,共同建设开放型的地方文献数据库,为地方文献的拥有者和使用者提供一个地方文献信息检索、交流与交换的平台,从而改变以往数据库建设中各自为政的局面,使之走上“共建、共知、共享”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胡长锋.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建设构想.宁波大学学报,2002(2)
2 高坤育.地方多媒体文献资源库建设.情报探索,2002(4)
3 邓晓辉.谈网络环境下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图书馆学研究,2001(1)
(张岩天津图书馆历史文献部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