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
《南京长江大桥》优秀教案
![《南京长江大桥》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5e32b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b.png)
《南京长江大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我国桥梁建筑中的地位。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探究南京长江大桥的科学原理。
3.提高学生对我国桥梁建筑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南京长江大桥的建筑特点及其在我国桥梁建筑中的地位。
难点:南京长江大桥的科学原理和设计理念。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视频、资料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座雄伟的桥梁。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简要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基本情况。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南京长江大桥在我国桥梁建筑中的地位。
(三)课堂探究1.教师提问:南京长江大桥的建筑特点有哪些?2.学生回答:南京长江大桥的建筑特点包括:双层桥梁设计、悬索桥结构、高强度钢材应用等。
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这些特点如何体现南京长江大桥的科学原理和设计理念?(四)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结构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原理。
(五)实践操作1.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一座小型桥梁,要求学生运用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理念。
2.学生分组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南京长江大桥的敬意和自豪感。
3.教师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其他著名桥梁的建筑特点及其在我国桥梁建筑中的地位。
五、课后作业1.查阅资料,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我国桥梁建筑中的地位。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资料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我国桥梁建筑中的地位。
通过课堂探究、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践的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2 南京长江大桥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2 南京长江大桥](https://img.taocdn.com/s3/m/ae80ff4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1.png)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2南京长江大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内容为“南京长江大桥”,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造型和历史背景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背景和制造过程;2.学会掌握描述关键词语的用语能力;3.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重点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建设过程;2.学会掌握描述关键词语的用语能力。
四、教学难点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团队合作、总结讲评。
六、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了解桥到底是什么,桥的作用在哪里。
2.输入新知识点1.展示图片,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前身和修建背景,了解下文将介绍的内容。
2.穿越设计大赛意义和结果,在激励学生对于创新思维和设计的积极性之间桥梁。
同时也为文章主题做了铺垫。
3.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形状、材料、耐用性等基本技术信息,让学生对设计的细节和复杂度有一个直观的认知。
3.练习1.分成小组,让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手绘一幅南京长江大桥的草图。
2.小组讨论,互相展示自己对于南京长江大桥的理解。
3.对于理解不同或有争议的部分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进一步加深对于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4.总结复习1.各组分享自己的作品,给其他组评价。
2.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验,及时发现他的不足之处。
七、教学体会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南京长江大桥也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优秀桥梁工程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通过对于南京长江大桥的学习,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优秀的设计和工程是如何落地实现的,获得更好的知识体验和销售观念,以激发他们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为青少年扩展视野,展示优秀的个性,成为一个成熟和有思想的人。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a7d9c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f.png)
让学生自行设计一段关于南京 长江大桥的解说词,培养语言
表达和写作能力。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一 张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的手抄报 ,提高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或网络调 查,了解一座现代桥梁的建设 过程和特点,培养探究和实践
能力。
归纳小结
总结南京长江大桥的重要性和意 义,强调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
精神。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 巩固记忆和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 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问题
的能力。
05
作业布置与教学反思
作业布置
作业一
请学生回家后,通过查阅资料或 采访长辈,了解自己家乡的桥梁 建设历史,写一篇关于家乡桥梁
的小短文。
作业二
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地考察南 京长江大桥,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 和感受,形成一篇游记。
THANK YOU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3-12-26
目 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 教学重难点与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作业布置与教学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 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 。
了解中国现代桥梁建 筑的发展历程和技术 特点。
掌握有关桥梁工程和 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 。
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 自豪感。
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的写作 技巧和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师通过讲解、阐述等方式, 向学生传授知识,帮助学生理
解文章内容。
讨论法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交流观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 能力。
《南京长江大桥》教案设计范文
![《南京长江大桥》教案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60c23d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0.png)
《南京长江大桥》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成就。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我国桥梁工程的认识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
2.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
3. 南京长江大桥的成就及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成就及意义。
2. 教学难点: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和技术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成就及意义。
2. 图片展示法:展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大桥的外观和结构。
3. 视频播放法:播放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和成就的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详细讲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包括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内容。
3. 讲解南京长江大桥的成就及意义:阐述南京长江大桥在我国桥梁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4. 展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和结构,感受其雄伟壮观。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成就及意义。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资料,加深对大桥的了解。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南京长江大桥与其他著名桥梁的异同,如武汉长江大桥、重庆长江大桥等。
2. 探讨南京长江大桥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七、教学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组探讨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和成就。
2. 分享讨论成果:各组代表上台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引导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九、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南京长江大桥历史背景、建设过程、成就及意义的掌握程度。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一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fc942dcd83c4bb4cf6ecd13c.png)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进一步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的好处。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顺序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二)解决办法1.充分利用录像、投影,并和语言文字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在理解一、二自然段时,通过谈、看、画、想、议等,先弄懂每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再引导学生理解叙述顺序,看清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一)在教师引导下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三)结合导读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相互讨论交流。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五、教具准备(一)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录像片及投影片。
(二)配有音乐的朗读课文的磁带。
(三)电视、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你见过大桥吗说说自己见过的大桥的样子。
(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我国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
(板书课题后放录像)(二)看图说话,了解大桥。
1.南京长江大桥怎么样(十分雄伟壮丽)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桥有什么不同(铁路、公路两用桥,有正桥、引桥,桥非常大。
)2.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大桥结构特点。
(1)这幅图,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雄伟壮丽的南京大桥横跨在江面上)(2)大桥有几个桥墩(九个)桥墩怎么样(3)桥身给你什么感觉(4)桥面怎样(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5)桥的两侧都有些什么(引导学生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3.教师介绍。
南京长江大桥(优秀3篇)
![南京长江大桥(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0cf52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c.png)
南京长江大桥(优秀3篇)南京长江大桥篇一佚名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之情。
2.了解作者介绍大桥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进而读懂自然段。
5.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1、2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弄懂词义。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词,理解词义。
三、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
2.提问:谁去过南京长江大桥?请去过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3.谈话导入。
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跨越长江,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梁。
大桥1960年初动工,1968年全面建成通车。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加强了我国南北交通的联系,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
(二)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词及自然段序号。
2.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并用填表法按要求完成自学。
例:(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读音。
(1)“塑像”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ǔ。
(2)“穿梭”的“梭”读suō,不要读作shuō。
(3)多音字可采用组词的方法分清读音的用法。
3.分析字形结构,区别形近同音字。
(1)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轨”左右结构,右边是“九”不是“丸”;“滔”左右结构,右下边是“臼”不要写成“白”;“塑”上下结构,第五笔是小竖,第六笔是竖撇(丿)。
(2)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例:(四)理解词义。
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明媚——字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鲜明可爱;二是明亮动人。
小学三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精选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精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5a467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c0.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精选教案《南京长江大桥》是1960年开始修建的,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设的铁路公路两用的钢梁桥。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精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精选教案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进一步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的好处。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顺序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二)解决办法1.充分利用录像、投影,并和语言文字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在理解一、二自然段时,通过谈、看、画、想、议等,先弄懂每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再引导学生理解叙述顺序,看清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一)在教师引导下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三)结合导读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相互讨论交流。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五、教具准备(一)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录像片及投影片。
(二)配有音乐的朗读课文的磁带。
(三)电视、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你见过大桥吗?说说自己见过的大桥的样子。
(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我国着名的南京长江大桥。
(板书课题后放录像)(二)看图说话,了解大桥。
1.南京长江大桥怎么样?(十分雄伟壮丽)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桥有什么不同?(铁路、公路两用桥,有正桥、引桥,桥非常大。
小学三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原文、教学反思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原文、教学反思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1f5e0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7d.png)
【导语】语⽂是语⾔和⽂化的综合科。
语⾔和⽂章、语⾔知识和⽂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字能⼒和知识,⽂化知识的统称。
也可以说,语⽂是⼝头和书⾯的语⾔和⾔语的合称,是语⾔规律和运⽤语⾔规律所形成的⾔语作品的⾔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南京长江⼤桥》原⽂、教学反思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南京长江⼤桥》原⽂ 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桥。
今天的天⽓格外好,万⾥碧空飘着朵朵⽩云。
⼤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分壮丽。
波浪滚滚的江⽔中,9个巨⼤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
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仿佛⼀条钢铁巨龙卧在⼤江上⾯。
⼤桥分两层,底下⼀层是⽕车道,铺着双轨,上⾯⼀层是公路,公路两边是⼈⾏道。
宽阔的公路上,⾏⼈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我沿着⼈⾏道,⾛近正桥。
两座雄伟的⼯农兵塑像左右挺⽴。
塑像后⾯,耸⽴着两个⾼⼤的桥头堡,顶端的⼀⾯⾯红旗,映着阳光,⼗分艳丽。
正桥笔直的公路上,⼀对对⽟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队伍,站得整整齐齐。
我⼿扶着桥栏杆,站在⼤桥上,远望江⾯,江上的轮船像⼀叶叶扁⾈,随着波浪时起时伏,侧⽿倾听,⼀列列⽕车鸣着汽笛,从脚下呼啸⽽过。
滔滔的江⽔浩浩荡荡,奔向⼤海。
⾃古称作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
⼀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篇⼆】⼩学三年级语⽂《南京长江⼤桥》教学反思 读《南京长江⼤桥》⼀⽂,为同学们观察景物,⽣动地描写景物提供了学习的范例。
在教学中,引导学⽣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桥描写得⽣动具体的: 1、按观察顺序,条理清楚地描写景物。
作者参观、游览南京长江⼤桥是按照“远看⼤桥—近看⼤桥—观看后的感想”的顺序来写的。
这样写条理清楚,不会给⼈杂乱⽆章的感觉。
2、⽤总分法,具体分述。
第⼀⾃然段,⽤“⼤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分壮丽”的总述句,写远看⼤桥,外形雄伟壮丽;接着从“9个巨⼤的桥墩”、“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桥分两层”三个⽅⾯分述了⼤桥的⾼⼤、稳固、⼜宽⼜长,向⼈们展⽰了⼀幅雄伟壮丽的图画,让读者仿佛⾝临其境,难以忘怀。
2024年浙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南京长江大桥》教案
![2024年浙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南京长江大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87948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f.png)
1.“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的意思和这样比方的作用。
2.公路两侧,宽阔,穿梭似的,别说明作者是怎样观看大桥的。要学生据此划出本段写作思路示意图。
读3——8句,说出第3句和后5句的关系。
(3)小结概括:
说出这段课文内容概要:介绍作者在引桥上看见的大桥全貌。
(3)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议论后概括:这一自然段写了“我”看了南京长江大桥后的感受,为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感到高兴和自豪。
三、精读课文。
1.默读全文,回想各自然段大意。
2.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写了“我”参观南京长江大桥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写出了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说说第1自然段的大意。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回答。
(3)课文中写“我”的观察点是一处吗?请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4)“我”在走近正桥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5)议论——引导。
工农兵塑像、桥头堡、红旗、玉兰花灯柱,联系插图让学生认识;对比喻句要认真引导理解。
(看到和听到的情景;大桥雄伟。)
扁舟:小船。
时起时伏:一会儿升起来,一会儿落下去。
侧耳倾听:形容集中注意力听的样子。
呼啸而过:本课指火车发出长而高的声音迅速通过。(10)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议论后概括:这一自然段写了“我”在桥上看到和听到的情景,南京长江大桥既雄伟又壮观。
2024年浙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南京长江大桥》教案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南京长江大桥》教案 1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南京长江大桥》(马海燕)【最新资料】
![教学设计《南京长江大桥》(马海燕)【最新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6e6151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75.png)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小学语文《南京长江大桥》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顶岗实习总结专题13篇第一篇:顶岗实习总结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学校的计划要求,本人进行了为期个月的顶岗实习。
这个月里的时间里,经过我个人的实践和努力学习,在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对村的概况和村委会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村村委会的日常工作及内部制度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在与其他工作人员交谈过程中学到了许多难能可贵经验和知识。
通过这次实践,使我对村委会实务有所了解,也为我今后的顺利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实习工作情况村是一个(此处可添加一些你实习的那个村和村委会的介绍)我到村村委会后,先了解了村的发展史以及村委会各个机构的设置情况,村委会的规模、人员数量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帮忙清理卫生,做一些后勤工作;再了解村的文化历史,认识了一些同事,村委会给我安排了一个特定的指导人;然后在村委会学习了解其他人员工作情况,实习期间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习期间我遵守了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我在村委会主要是负责管理日常信件的工作,这个工作看似轻松,却是责任重大,来不得办点马虎。
一封信件没有及时收发,很有可能造成工作的失误、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很感谢村委会对我这个实习生的信任,委派了如此重要的工作给我。
在实习过程中,在信件收发管理上,我一直亲力亲为,片刻都不敢马虎。
为了做好信件的管理工作,我请教村委会的老同事、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出了一套信函管理的具体方法。
每次邮递员送来的信件,我都要亲自检查有无开封、损坏的函件,如果发现有损坏的函件,我马上联络接收人亲自来查收。
需要到邮局领取的函件,我都亲自到邮局领取,并把信函分别发放到每个收件人的手里。
对于收到的所有信函,我都分门别类的登记,标注好收发人的单位、姓名还有来函日期等等。
《南京长江大桥》教案设计范文
![《南京长江大桥》教案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20495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d.png)
《南京长江大桥》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重要意义。
2. 通过学习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精神。
3. 提高学生对我国桥梁建筑艺术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及建设意义。
2.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
3. 南京长江大桥的桥梁建筑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桥梁建筑特点。
2. 教学难点: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技术及其在当时的世界地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和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a. 讲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b. 分析南京长江大桥的桥梁建筑特点,引导学生欣赏桥梁艺术。
c. 讨论南京长江大桥在当时世界桥梁建筑领域的地位及其意义。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桥梁建筑的发展历程。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桥梁建筑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我国桥梁建筑艺术的认知和审美观念的提升。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七、教学资源:1. 南京长江大桥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桥梁建筑艺术的相关书籍和论文。
3. 网络资源,如南京长江大桥的官方网站、新闻报道等。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南京长江大桥,亲身体验其雄伟壮观。
2. 邀请桥梁工程师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和维护的经验。
3. 开展桥梁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桥梁。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南京长江大桥教案教学设计
![南京长江大桥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51833d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8.png)
南京长江大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南京长江大桥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
2.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技术成就和重要意义。
3.南京长江大桥在我国桥梁建设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结构特点和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南京长江大桥的技术成就及其在我国桥梁建设史上的地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南京长江大桥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这座桥的名字?它位于哪里?2.猜想质疑(1)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和特点。
3.探究学习(1)分组讨论: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结构特点和重要意义。
(2)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发言。
4.精讲点拨(1)讲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重要意义。
(2)分析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和技术成就。
(3)讨论南京长江大桥在我国桥梁建设史上的地位。
5.拓展延伸(1)让学生了解其他著名的长江大桥,如武汉长江大桥、上海长江大桥等。
(2)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桥梁建设的发展趋势。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2.收集其他长江大桥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探究、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重要意义。
2.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南京长江大桥在我国桥梁建设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讨论时,对南京长江大桥的技术成就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教师:“同学们,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开始的呢?”学生:“是大跃进时期。
《南京长江大桥》教案
![《南京长江大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875fe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58.png)
《南京长江大桥》教案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之情。
5.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弄懂词义。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词,理解词义。
三、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
2.提问:谁去过南京长江大桥?请去过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3.谈话导入。
(二)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词及自然段序号。
2.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并用填表法按要求完成自学。
例:(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读音。
(1)“塑像”的“塑”读ù,不要读成ǔ。
(2)“穿梭”的“梭”读uō,不要读作huō。
(3)多音字可采用组词的方法分清读音的用法。
3.分析字形结构,区别形近同音字。
(1)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轨”左右结构,右边是“九”不是“丸”;“滔”左右结构,右下边是“臼”不要写成“白”;“塑”上下结构,第五笔是小竖(),第六笔是竖撇(丿)。
(2)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例:(四)理解词义。
明媚——字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鲜明可爱;二是明亮动人。
前者多指景物,后者多指眼睛。
因此,在本文中应取第一种解释,指天空一片碧蓝,鲜明而又可爱。
时起时伏——伏:低下去。
词的意思是:有时起来,有时低下去。
在文中是说长江的轮船随着滚滚的波浪时而起时而又落下去,起伏不定。
2.比较近义词,理解同义。
“壮丽”与“美丽”都含有好看的意思。
不同的是“壮丽”重在“壮”字上,“美丽”重在“美”字上。
“壮丽”在文中的意思是南京长江大桥在阳光下十分雄伟、美丽。
3.出示卡片、指读词语。
4.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让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五)学生自读课文,巩固识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南京长江大桥
![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南京长江大桥](https://img.taocdn.com/s3/m/ccd6814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60.png)
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Unit 6《家乡的长江大桥》教学目标1.知道长江大桥的基本信息和历史渊源;2.通过长江大桥学习词汇,提高语文运用能力;3.能够理解长江大桥对于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4.通过观察长江大桥的图片和视频,了解桥梁结构和建设过程。
教学重点1.长江大桥的基本信息和历史渊源;2.通过长江大桥学习词汇,提高语文运用能力;3.能够理解长江大桥对于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长江大桥对于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2.通过长江大桥学习词汇,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课前导入(5分钟)1.播放PPT,展示长江大桥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桥吗?位置在哪里?学习内容1(10分钟)1.通过PPT介绍长江大桥的基本信息和历史渊源;2.给学生介绍桥梁领域的一些词汇和概念(例如:跨度、主梁、承台等),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词汇。
学习内容2(20分钟)1.调用PPT,展示长江大桥的现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带领学生了解桥梁结构和建设过程;2.收集学生关于长江大桥的问题,进行问题解答。
学习内容3(15分钟)1.通过词语解释和例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词汇讲解;2.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编写与长江大桥有关的文章。
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2.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3.布置下节课的作业内容。
自主学习内容1.阅读教材P68-69,了解更多关于长江大桥的相关信息;2.搜集与长江大桥有关的图片和视频,自主了解桥梁结构和建设过程;3.编写与长江大桥有关的文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内容1.分组完成小组作文,写一篇与长江大桥有关的文章,字数要求在500字以上;2.编写一份关于长江大桥的调查报告,包括长江大桥的起源、历史、现状、未来等方面。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对于长江大桥的了解更加深入,对于桥梁领域的词汇和概念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语文运用能力。
《南京长江大桥》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南京长江大桥》优秀教案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b668a7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4.png)
《南京长江大桥》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绘画、摄影等手法表现南京长江大桥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特点和价值。
(2)运用观察、采访、实地考察等方法,收集南京长江大桥的相关资料。
(3)运用绘画、摄影等手法,表现南京长江大桥的美丽与壮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桥梁建筑事业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爱公共设施、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
2. 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和工程技术。
3. 南京长江大桥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4. 南京长江大桥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5. 实地考察南京长江大桥,感受其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重要意义。
(2)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和工程技术。
(3)南京长江大桥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2. 教学难点:(1)南京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和难题解决。
(2)如何表现南京长江大桥的美丽与壮观。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资料和视频。
(2)准备相关教学设备和材料。
(3)制定实地考察计划和安全措施。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基本情况。
(2)准备绘画、摄影等表现手法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座著名的桥梁。
(2)简要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深入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特点和价值。
(2)分小组讨论,总结南京长江大桥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3. 课堂交流(1)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分享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南京长江大桥》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南京长江大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12e962ad02de80d4d8408f.png)
篇一教学要求:1、认识南京长江大桥,了解祖国的建设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课文中的比喻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并展开合理想象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软件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演示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这座桥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齐读。
二、预习课文。
1、提示观察方法和观察重点,提出默读课文的要求。
2、学生按要求观察、默读,自学生字读音。
三、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检查读音。
2、指名按自己的观察顺序讲述图意。
3、指名朗读课文。
四、教师按课文描写顺序指导看图。
五、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
说说这一课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第二课时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2)哪几句话描述了大桥的样子?3、再次观察图画,从图上找出桥墩、正桥、引桥、火车道、公路、人行道。
结合观图,理解"明媚""连接""来来往往"等词语的意思。
4、练习朗读第一段。
5、默读后四句,启发学生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桥的。
6、让学生对照板书复述大桥的样子。
二、对照图,理解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2)这一段描述发哪些事物?3、让学生从挂图中找出这一段所描写的事物。
结合看图,理解"耸立、笔直、顶端"的意思。
4、默读第二段,思考:(1)这一段描写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听到的?(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5、练习朗读第二段。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重点理解:"浩浩荡荡""天堑""征服"等词语和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doc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doc](https://img.taocdn.com/s3/m/15e620a7c5da50e2534d7f6c.png)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一-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二)解决办法1.充分利用录像、投影,并和语言文字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在理解一、二自然段时,通过谈、看、画、想、议等,先弄懂每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再引导学生理解叙述顺序,看清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一)在教师引导下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三)结合导读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相互讨论交流。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五、教具准备(一)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录像片及投影片。
(二)配有音乐的朗读课文的磁带。
(三)电视、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你见过大桥吗?说说自己见过的大桥的样子。
(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我国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
(板书课题后放录像)(二)看图说话,了解大桥。
1.南京长江大桥怎么样?(十分雄伟壮丽)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桥有什么不同?(铁路、公路两用桥,有正桥、引桥,桥非常大。
)2.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大桥结构特点。
(1)这幅图,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雄伟壮丽的南京大桥横跨在江面上)(2)大桥有几个桥墩?(九个)桥墩怎么样?(3)桥身给你什么感觉?(4)桥面怎样?(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5)桥的两侧都有些什么?(引导学生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3.教师介绍。
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桥。
铁路桥全长6772米,公路桥全长4589米,正桥长1577米。
大桥建成后,火车、汽车南来北往。
南京长江大桥是世界建桥史上的奇迹。
(三)课文是怎样把这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描写下来的呢?教师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词。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南京长江大桥》教案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南京长江大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618f2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10.png)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南京长江大桥》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背景和历史;2.了解南京长江大桥在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地位;3.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结构。
能力目标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3.帮助学生了解城市建设及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
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桥梁建设过程。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在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0分钟)1.老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南京长江大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外围把长江分成两部分,其中南北合并,要过桥才能连接。
桥的建设对于开展区域合作,推进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步:阅读理解(20分钟)1.学生阅读《南京长江大桥》课文,并回答问题:–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背景是什么?–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后对南京和整个中国都产生了哪些影响?2.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讲述自己阅读到的内容,让更多的同学有所收获。
第三步:词语练习(10分钟)1.老师给学生推荐几个和桥有关的词汇,包括“桥梁”、“测量”、“跨度”等,要求学生了解这些词汇的意义,并能够熟练运用到自己的口头语言中;2.学生可以结合网上或者自己的词典,查询词汇的更多内容,加深对于新词汇的理解。
第四步:亲身体验(30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自行组成桥梁建设队伍,了解桥梁建设的过程;2.学生依次模拟桥梁建设的过程,包括测量距离和高度,搭建脚手架,在脚手架的基础上建造桥梁。
第五步:课后拓展(10分钟)1.学生利用网络或者图书馆等资源,寻找更多的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和应用案例,扩展学生的阅读素材和文化知识储备;2.学生利用自己所学,自己动手尝试设计建造小型桥梁,加深学生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总结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和建设背景,掌握了相关的词汇和表达结构,同时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到了桥梁建设的过程,并通过课后的拓展学习,加深了对于桥梁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南京长江大桥》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进一步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的好处。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顺序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二)解决办法1.充分利用录像、投影,并和语言文字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在理解一、二自然段时,通过谈、看、画、想、议等,先弄懂每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再引导学生理解叙述顺序,看清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一)在教师引导下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三)结合导读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相互讨论交流。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五、教具准备(一)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录像片及投影片。
(二)配有音乐的朗读课文的磁带。
(三)电视、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你见过大桥吗?说说自己见过的大桥的样子。
(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我国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
(板书课题后放录像)(二)看图说话,了解大桥。
1.南京长江大桥怎么样?(十分雄伟壮丽)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桥有什么不同?(铁路、公路两用桥,有正桥、引桥,桥非常大。
)2.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大桥结构特点。
(1)这幅图,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雄伟壮丽的南京大桥横跨在江面上)(2)大桥有几个桥墩?(九个)桥墩怎么样?(3)桥身给你什么感觉?(4)桥面怎样?(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5)桥的两侧都有些什么?(引导学生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3.教师介绍。
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桥。
铁路桥全长6772米,公路桥全长4589米,正桥长1577米。
大桥建成后,火车、汽车南来北往。
南京长江大桥是世界建桥史上的奇迹。
(三)课文是怎样把这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描写下来的呢?教师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词。
(四)按提纲,自学课文,教师有重点地检查指导。
(五)交流自学情况。
塑像:本课指雕成的人物群像。
顶端:最上面。
扶着:(动作演示)滔滔江水:“滔滔”,形容大水滚滚向前的样子。
江水滚滚向前流去,就可以说江水滔滔。
“滔”,右上是“”,下边是“臼”。
浩浩荡荡:水面广大的样子。
天堑变通途:堑,壕沟。
长江就像“天堑”,阻隔了两岸交通。
通途,大道。
架起了长江大桥,大桥就成为通畅的道路,可以人来车往。
(六)布置作业。
1.读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字词,这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指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作者是分几段来写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墩、桥身、火车道、公路等方面)2.每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呢?(板书:远看、近看、想)(三)讲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学生自学。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2)你觉得作者笔下的大桥怎么样?请画出课文中的一句话。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板书:壮丽)(3)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描写大桥壮丽的呢?把第1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找出来。
(4—7)句)2.讨论交流自学情况(1)理解第4句。
①波浪滚滚是什么意思?②在波浪滚滚的江水中桥墩怎样?③作者说桥墩是什么样的?④这句话是写波浪还是写桥墩?为什么?⑤教师总结:这一句是用桥墩的巨大和稳固来显示长江大桥的壮丽的。
⑥指导朗读第4句。
(2)理解第5句。
①第5句是写什么?作者用什么比喻大桥的桥身?(板书:桥身)②边看投影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板书:巨龙卧)(因为大桥是用钢铁建成的,而且又宽又长,正桥连接着引桥的形状,像一条龙,所以作者才这样比)③教师小结:这句把大桥比作钢铁巨龙,就具体地写出了大桥又宽又长,十分壮丽的特点。
④指导朗读这句话。
(3)理解6、7两句。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两句,看一看大桥的桥面分几层?②结合看图想想,大桥的上下两层各怎么样?(从画面上看,桥面铺着双轨,两列火车能同时对开,可以体会到桥面很宽阔,公路桥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知道桥上特别宽阔)③联系“穿梭”这个词语谈得更具体些。
(“穿梭”指织布的梭子穿来穿去,来回活动,“穿梭似的”是形容来来往往的人、车辆特别多,说明桥面特别宽阔)(板书:宽阔)④小结:这两句作者通过写桥面的宽阔来讲南京长江大桥的壮丽。
⑤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4)下面我们连起来看,写大桥十分壮丽的句子,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作者先总的说大桥十分壮丽,然后从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桥身仿佛像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桥面特别宽阔这几方面来具体说明大桥是如何壮丽的)(5)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大桥的?(从下往上)(6)下面请同学们边看投影,边听录音,体会大桥的壮丽。
(7)作者是在什么样的天气情况下参观大桥的?(8)作者在天气格外好的情况下来看南京长江大桥,心情会是什么样的?(9)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10)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11)总结:这一段作者是写从远处看大桥的,远看大桥怎么样?(十分壮丽)那么近看大桥怎样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第二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2.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1)正桥连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2)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第三课时(一)指名朗读,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读课文,看画面思考讨论:1.第二段作者是在哪儿观察大桥的?找出有关词语。
(板书:近看)2.作者近看正桥看到了什么?各有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什么?(壮丽)(板书:塑像挺立桥头堡耸立玉兰花灯柱整齐)3.如果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队伍,站得整整齐齐”一句话中的“像等候检阅的队伍”去掉,看意思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更具体、更形象)4.作者走进正桥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由近及远)5.作者来到正桥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1)在大桥上远望江面,江面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由于大桥很高,又是站在大桥上远望江面,所以轮船就显得很小了,实际上作者是突出写大桥的高大,大桥的壮丽。
(2)作者来到正桥上听到了火车呼啸的声音。
(板书:听火车呼啸)也突出了大桥的壮丽。
6.教师小结:这一段作者通过叙述自己在正桥上看到的听到的来讲近看南京长江大桥十分壮丽。
7.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第3自然段后思考讨论:1.“滔滔”、“浩浩荡荡”各是什么意思?第一句话是什么?2.作者面对浩浩荡荡的江水想到了什么?怎样才叫“征服”了?3.“天堑”是什么?(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天堑指长江。
)为什么自古以来就把长江称作天堑呢?(作者向我们展示了长江水势浩大、水流湍急的壮观景象,这样想在长江上架桥真是太难了,所以,自古以来,长江就被称作天堑)4.作者又想到了什么?(板书想)指名说,然后齐读: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板书)5.理解句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一座横空高架的大桥跨越长江南北两岸,自古以来的天险变成了畅通无阻的大道。
)6.看录像,边看边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自古以来长江天险没有人能够征服,新中国成立以后,伟大的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它战胜了,你觉得中国人民怎样?(真了不起,真伟大,真令人佩服。
)我们为这样伟大的人民而感到自豪。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
1.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作者从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几方面对南京长江大桥进行具体介绍,使我们真切体会到大桥十分壮丽。
(板书壮丽)2.学到了哪些观察顺序?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的?(从远到近、从下往上、由近及远等)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我国工人叔叔真了不起,中国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要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
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
(五)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欣赏课文。
放录像,放课文录音。
七、布置作业(一)熟读课文,熟练背诵第一段。
(二)预习第六课《参观人民大会堂》,初读课文,理解生字新词,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