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细菌教学文案
《细菌》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主要内容是学习细菌、真菌的形态特点以及繁殖方式的。
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二节,首先讲述了细菌的发现过程,然后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证实了细菌是由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在这里可对学生进行感情教育和唯物主义教育。
接着学习细菌的三种形态:杆状、螺旋状和球状;细菌的体型非常小,只能通过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
本课通过“观察与思考”认识细菌的结构,并通过回忆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从而加深对细菌结构的认识。
细菌没有细胞核,通过分裂方式生殖。
遇到不良环境的时候,细菌会形成休眠体即芽孢来度过不良环境。
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本章主要是带领大家进入微观世界认识微生物,细菌真菌在生物的分类中地位非常重要。
本课就是在学习了细菌真菌的群落特点和生存条件的基础上对细菌加深认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情感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巴斯德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唯物主义精神。
2、通过对细菌结构的认识,掌握细菌的生活条件,从而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
三、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四、教学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先学后教。
先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预习,同时完成教师布置的自学思考题。
思考题能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找出答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习惯。
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再通过提问学生答案以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再针对知识点进行具体的讲解、分析。
在先学后教中渗透小组探究、讨论等合作性学习。
七、教学准备1、精心设计自学指导和自学流程2、准备细菌结构图片3、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视频资源4、准备相应课后练习八、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新课导入由于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细菌真菌的菌落等特点,但细菌真菌的差异远不止这些。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赛课用)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菌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及其在环境中的分布;掌握细菌在疾病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细菌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学生对细菌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细菌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细菌的繁殖方式,探讨细菌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
三、合作探究
1.学生分组讨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分析细菌在环境保护、疾病防治等方面的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细菌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了解细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观察、思考、提问的好习惯。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赛课用)
一、导入新课
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病毒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对细菌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细菌现象,撰写观察报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教材后的习题,重点复习细菌的分类、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以及细菌的繁殖方式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生活中的细菌现象,如发酵食品的制作、洗手的重要性等,撰写一篇关于细菌在生活中的作用的观察报告。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真实、具体,能反映出学生对细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节《细菌》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4)

第二节《细菌》教案(人教版初二上)(4)课型:新授课课时:1教材分析:从学生熟知的典型事例动身,创设情形,通过看书、观看、分析、交流,达到突破重点,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学情分析:学生对细菌的发觉史、形状和结构较为生疏。
因此要求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动身,通过分析学生熟知的典型事例,了解细菌的形状、结构和生殖,进而明确讲究卫生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要紧特点。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估量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发觉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觉与技术的进步紧密相关。
教学策略:创设情形---看书观看---分析交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学过程:课后记:细菌的结构学生把握较好。
关于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学生不大相信能够储存4年之久。
需要教师给与更详细的实验情形记录。
这方面的材料不容易查找,能够上网访咨询。
检测:1、我们要观看细菌,必须借助于〔〕。
A.放大镜B.解剖镜C.低倍显微镜D.高倍显微镜2、与高等动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中没有〔〕。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成形的细胞核3、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A.出芽生殖B.孢子生殖C.分裂生殖D.营养生殖4、以下图是显微镜视野中的三种细菌,其中的〔〕是球形;〔〕是杆形;〔〕是螺旋形。
5、以下图所示为有荚膜细菌的模式图,图中2是〔〕;3是〔〕;5是〔〕。
A.DNA B.细胞膜C.鞭毛D.细胞壁E.荚膜F.细胞质6、细菌的特点是〔〕。
A.个体微小,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既有微小的种类,也有个体较大的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C.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个体D.通过分裂的方式繁育后代E.细胞内没有叶绿体,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7、在以下细菌中,对人体有害的是〔〕A.醋酸细菌B.乳酸细菌C.甲烷细菌D.痢疾杆菌8、能引起传染性疾病的细菌,叫做〔〕A.异养菌B.腐生菌C.寄生菌D.病原菌9、技能训练假如一块馒头上有一个细菌,细菌的繁育速度按每30分钟繁育一代运算,试运算一下48小时后细菌的数目?〔248〕。
《第二节细菌》教案新部编本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二节细菌》教课设计教材剖析本节内容从细菌的形态、构造、生殖方式、营养方式、对自然界的意义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叙述了相关细菌的基础知识。
细菌是生物圈中数目最多、散布最广的一类微生物,因为其个体细小,人们对其察看困难,认识甚少,但细菌存在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令人又确实感觉到它的存在。
在借助显微镜和图片认识细菌构造的基础上,经过与植物细胞构造的对照,知道细菌是与植物不一样的一个生物类群。
学情剖析经过前方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生物圈中的植物和动物,掌握了细胞的基本构造;已学会初步的察看、剖析、比较等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具备了独立学习本节课部分内容的知识和能力。
固然学生对某些细菌惹起的疾病等有必定的认识,但对细菌的生殖、构造特色、营养方式的知识,缺少认识,难以理解,所以,鉴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教课目的知识目标1、记着细菌的形态和构造。
2、说出细菌是如何生活和生殖的。
3、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1、经过察看与思虑,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思想能力,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
2、经过计算手上的细菌数目,培育学生的推理计算能力。
感情目标1、经过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心主义看法去对待客观事物。
2、认识细菌与人类的亲密关系表此刻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进而纠正很多人误认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看法。
教课过程情形导入PPT展现资料:超级细菌有延伸全世界的趋向,我国也发现了三例感得病例。
这三个病例分别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福建省。
此中,两名宁夏病人当前已治疗康复,福建病人死亡。
发问:超级细菌是细菌吗?为何称之为超级细菌?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病从口入,所以吃饭前要洗手,其目的是讲究卫生。
初中生物第二节细菌教案

初中生物第二节细菌教案
课题:细菌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细菌的结构和生长方式;
3. 了解细菌在生活中的作用;
4. 能正确使用实验方法观察细菌。
二、教学重点
1. 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细菌的结构和生长方式。
三、教学难点
1. 细菌的分类;
2. 细菌的生长方式。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生物教科书;
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片、盖玻片、双孔滑片、草地试剂、无菌培养基等;
3. 实验材料:细菌样本、色板、植物蔬菜等。
五、教学过程
1. 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 讲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微生物、单细胞、无细胞核等;
- 介绍细菌的分类:按形态分类、按生存环境分类等。
2. 细菌的结构和生长方式
- 讲解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
- 讲解细菌的生长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等。
3. 细菌在生活中的作用
- 讲解细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发酵、分解、制药等。
4. 实验观察细菌
- 提供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结构和生长情况;
-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实验材料。
六、课堂作业
1. 总结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描述细菌的结构和生长方式;
3. 分析细菌在生活中的作用。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细菌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细菌的结构和生长情况,增强了他们对细菌的理解和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实验和观察,进一步深入研究细菌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细菌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课题:《细菌》一、教学内容分析:《细菌》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包括三方面知识: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生殖。
细菌是一类微小生物,它的发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显微镜的发明,作为一类单细胞原核生物,细菌有其独特的特征,在进化地位上十分低等,但由于细菌个体微小,适应力强,繁殖速度快,从而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并在自然界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材中依次展现了细菌的发现及细菌的来源、细菌的形态及结构及其生殖。
教学思路如下:二、学情分析:七学生学生在生活中对细菌有一些直观的认识,但不能准确表述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本节课要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通过学习活动认识细菌。
除此之外,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知道了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本节进一步深入学习细菌相关内容。
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细菌图片,归纳细菌的基本结构及无成形细胞核的特征,阐述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2.通过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异同点,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辨别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发展演绎与推理、归纳与总结等科学思维。
3.通过观察大肠杆菌二分裂繁殖视频,阐明细菌的生殖方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计算并构建大肠杆菌繁殖的数学模型,归纳出细菌繁殖速度快、数量多的特点,培养模型构建、分析归纳及合作探究能力。
4.通过对细菌科学史微课的学习,加深对科学家工作的认识,领悟科学精神,理解科学本质,认同技术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通过分析生活实例,了解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能够辩证地看待细菌人类生活的关系,能关注个人卫生,形成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教学难点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在任务驱动下帮助学生构建细菌的概念,深入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细菌》教案(通用3篇)

《细菌》教案(通用3篇)《细菌》篇1第二节细菌课题:细菌(知识、能力、品德)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说出细菌的形态结构。
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知道细菌的生殖方式。
的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通过计算手上的细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细菌发现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密切关系。
(重点、难点)教材分析一、重点: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二、难点:能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板书设计示意框图(第一课时)第二节:细菌细菌的发现:法国人巴斯德,巴氏消毒法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细菌的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2、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叶绿体)、未成形细胞核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芽孢时序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一、情境导入:用生活实例引出细菌的发现:“夏天吃剩的肉汤过一段时间会变质,我们知道是因为里面有了细菌,那么,细菌是从哪里来的?”“手上如果不洗,就会有许多细菌。
那么细菌又是从哪里来的?”二:课前预习:细菌个体是不是很微小,人的肉眼看得见吗?用什么仪器可以看见细菌?细菌很小,为什么分布却十分广泛?三、合作探究:1、提问:“夏天吃剩的肉汤过一段时间会变质,我们知道是因为里面有了细菌,那么,细菌是从哪里来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思考:你对科学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巴斯德要是没有雄厚的知识基础,能作出这个简单而精彩的实验吗?并指导学生和自己的学习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认同知识的学习,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的道理。
2、细菌的形态如何:“细菌很小,究竟有多小?我们能不能看见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利用指导学生观察与思考。
指出:“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十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
”“人的肉眼看不见细菌,只有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二节 《细菌》教案-学习文档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一)教材分析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
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细菌结构。
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知道细菌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对细菌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在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的学习中也学到了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学生学习本课的主要困难:由于细菌太小,用眼睛无法直接观察到,对学生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模式本节课总的设计思想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生生互助学习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构建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互助性。
教学模式:知识回顾→交流探究→总结归纳→互助提高→当堂检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2、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和制作细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互助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三)情感目标:1、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一)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二)细菌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细菌的发现史。
【教学用具】模拟巴斯德实验,细菌模型,ppt课件。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有关细菌发现过程、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等有关的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二节《细菌》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5)

第二节《细菌》教案(人教版初二上)(5)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要紧特点;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估量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发觉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进展与技术的进步紧密相关。
4、强化振兴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5、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二、重点和难点
1、细菌形状结构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三、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有关细菌的形状、结构和生殖等图片资料;CAI课件;显微镜;永久细菌涂片。
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站,搜集与细菌有关的资料。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第二节细菌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2节细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2. 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及运动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
2、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
三、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导语:在侵华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制造了很多惨无人道的杀戮事件,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黑太阳731”部队的“细菌战”。
他们抓取了大量的中国人做活体实验,在中国犯下了滔天大罪。
那么,细菌究竟是怎样的?它有哪些结构?课件展示“想一想,议一议”。
提问:为什么伤口较深时才会感染破伤风杆菌,皮肤划破却不会呢?教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细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2、新课讲授(一)细菌的发现教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细菌个体是十分微小的,这么小的生物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呢?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己制作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
但是一直到19世纪中叶,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还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后来,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进行了著名的鹅颈瓶实验。
课件展示鹅颈瓶实验。
提问:你能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吗?细菌来自于哪里?学生:细菌来自于空气中而不是自然发生的。
教师:是的,巴斯德用事实驳倒了“自然发生说”。
同时,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并提出了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被后人称作微生物学之父。
提问:从巴斯德的实验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教师: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小到什么程度呢?让我们来观察几幅图片:放大3000倍的细菌,放大70000倍的细菌,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
看完图片资料,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细菌太小了。
教师:是,细菌的确太小了,虽然它很小,但是却有很多的形态。
根据外部形态的不同,细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请同学们自学教材P72内容,说一说细菌可以大致分为哪三类?并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完成下面一道思考题。
八年级上册《4.2第二节 细菌》教案三篇(附课堂教学实录)

八年级上册《第二节细菌》教案【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尝试通过将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发现细菌的过程,队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的观点,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
【教学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细菌的发现史。
【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着重让学生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即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等方面的特征。
依托学生对细菌已有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细菌为什么分布如此广泛?”,并以此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螺旋上升。
本设计以生活化的情境导入,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细菌发现史获得情感的提升。
呈现丰富的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知细菌形态。
通过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和归纳,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结构及细菌营养方式。
通过技能训练中的计算,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生殖的特点,最后总结出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个体微小,易扩散;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会形成芽孢,抵抗力强等),与课前问题相呼应,将知识深化提升,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常温下存放3天的剩奶,常温下死亡3天的小鱼,常温下存放3天的猪肉,反映细菌发现史的多媒体资料,细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挂图。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节细菌一、细菌的发现:曲折而艰难二、细菌的形态:个体小,呈杆状、球状、螺旋状三、细菌的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四、细菌的营养:大多数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五、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小结:细菌为什么分布广泛?1.它个体微小,易扩散;2.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3.有些会形成芽孢,抵抗力强等。
《第二节细菌》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2. 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3. 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电子显微境下的细菌图片,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2. 观看教师展示的细菌分裂的图片和CAI课件, 了解细菌的快速繁殖。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4.2 细菌 教案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认同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2、通过对细菌的繁殖速度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三、教学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㈠情境导入多媒体依次展示酸奶图片、泡菜图片、以及抗战期间日本731部队利用细菌对我过人民进行活体实验图片,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从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细菌是怎么来的呢?㈡讲述新课任务一: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学生自学教材P71-72页的内容,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1)是谁首先发现了细菌?(2)巴斯德实验的理解(3)巴斯德还有哪些贡献?老师提问:通过以上两个故事,你对科学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设计理念:使学生初步了解细菌的发现,让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密切相关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学的态度。
)任务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细菌的形态(1)师出示钉子后提问:老师这儿有颗钉子,不知道它上面有没有细菌?(2)课件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个理性的认识。
(设计理念: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图片,使学生对抽象的、微观的知识有个较直观的认识。
培养学生分析图形、总结归纳的能力。
)2、细菌的结构过渡: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细菌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态也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课件展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1)提问:细菌的结构名称有哪些?(2)课件展示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列表比较异同。
3、细菌的营养方式,课件显示:植物细胞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能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而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所以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细菌》教案2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简述细菌的发现。
2、会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等主要特征。
3、通过细菌的生殖和芽孢的形成,说明细菌无处不在。
4、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认同细菌对人类有利也有害。
三、自学指导
用约10分钟时间阅读82-83页,并思考以下问题:
1、细菌是怎样被发现的?从细菌发现的故事中,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样的认识?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细菌
一、形态
1.个体十分微小
2.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3.都是单细胞个体
二、结构
1.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有些有鞭毛、荚膜,有些能够形成芽孢。
三、营养方式:异养
四、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2、细菌和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A、细菌有细胞壁B、细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C、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D、细菌有细胞质
3、细菌是以什么形式来对付不良环境的?()
A、冬眠B、遇到不良环境死亡C、形成芽孢D、形成生殖细胞
4、细菌的个体都非常______。细菌的形态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有的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细菌繁殖速度快,有些细菌还能形成抵抗不良环境的芽孢,细菌和芽孢又小又轻,便于各种媒体携带传播,因此细菌无处不在。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六、巩固本节知识,
1、“微生物之父”是:()
A、罗伯特•虎克B、列文•虎克C、路易斯•巴斯德D、沃森
2、细菌的形Leabharlann 怎样?结构包括哪几部分?它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有何异同?营养方式是什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细菌》
一、教学目标:
1。
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说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认同发现细菌的过程中理性的怀疑和技术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难点:“观察与思考”活动:比较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常温下存放3天的剩奶、常温下存放3天的猪肉和课件.
学生准备:教材和习题。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细菌+精品教案

第二节细菌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说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认同发现细菌的过程中理性的怀疑和技术的进步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观察与思考”活动:比较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填写表格。
【强调】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
图。
【讲解】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分裂完的细菌长大后又能进行分裂。
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
(图文结合讲解)
【提出问题】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
第二节细菌教案

第二节细菌教案第二节细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形态结构。
2. 了解细菌的分类和繁殖方式。
3. 了解细菌的作用和危害。
4. 能够正确判断细菌的影响和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形态结构。
2. 细菌的分类和繁殖方式。
3. 细菌的作用和危害。
4. 细菌的影响和生活习惯调整。
三、教学重难点1. 细菌的分类和繁殖方式。
2. 细菌的作用和危害。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讨论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加强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展示细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1. 你们知道细菌是什么吗?2. 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细菌吗?3. 细菌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步骤二: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形态结构(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细菌的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形态结构,并与学生进行讨论:1. 细菌有哪些基本特征?2. 细菌有哪些形态结构?步骤三:了解细菌的分类和繁殖方式(2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细菌的分类图和繁殖过程的动画,向学生介绍细菌的分类和繁殖方式,并与学生进行讨论:1. 细菌有哪些主要分类?2. 细菌是如何繁殖的?步骤四:了解细菌的作用和危害(2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向学生介绍细菌的作用和危害,并与学生进行讨论:1. 细菌对人类的生活有哪些积极的影响?2. 细菌对人类的生活有哪些危害?步骤五:细菌的影响和生活习惯调整(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提出以下问题:1. 我们在生活中如何预防细菌的感染?2. 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不良习惯可能会导致细菌的繁殖?步骤六: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上课参与度和思维活跃度。
2. 学生按要求完成课堂讨论和总结,并积极参与互动。
八年级生物上册5.4.2《细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5.4.2《细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二节细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1、描述出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2、能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二)技能目标1、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细菌正反两面方面作用(有害和有益)的学习, 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及在自然界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细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细菌和人类的关系。
2.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法方法1.直观教学法:2.目标导向法:3.推理法:教学过程导入观察:(腐烂水果的图片)你熟悉这种情形吗?你能解释其原因吗?讨论交流:细菌,一个同学们都很熟悉的字眼,但你对它了解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细菌的一些认识。
细菌是如何发现的呢?阅读课文:请你阅读书本P58-P59的相关内容,从中你可以获取哪些重要信息?细菌的发现1、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2、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提出巴氏消毒法)你知道常州的品牌牛奶吗?红梅牛奶,它是利用什么样的消毒方法吗?引出巴氏消毒法,并作简单介绍。
通过阅读,你对于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1、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2、巴斯德的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勇于实践,就能发现自然界的奥秘。
1从生物学的角度,细菌有什么样的形态结构呢?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观察:展示细菌的形态图,了解细菌的三种形态。
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菌的结构怎样呢?观察:展示细菌结构图片。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
总结细菌的结构的特点。
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引出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腐生和寄生)细菌的生殖我们熟悉的植物是怎样繁殖的?(种子和孢子),那细菌又是怎样繁殖的呢?观察:①细菌的生殖过程,学生说出生殖的特点:二分裂引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学生谈启示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你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吗?1、炎热的夏天,食物容易腐败,但放在冰箱里的食物为什么就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呢?2、为什么晒干的香菇、木耳比新鲜的更容易保存?3、在我国秦朝修建长城时,建造者的食物之一是存放在罐子里用盐腌制的蔬菜,你能说出腌制蔬菜,为什么能保存较长时间的道理吗?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细菌的生存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旬阳县吕河初中
肖鹏
细菌是大家比较
熟悉的名字,因为 有很多疾病是它们 引起的,如鼠疫杆 菌、霍乱弧菌、破 伤风杆菌;那些腐 败菌常引起食物和 工农业产品腐烂变 质,并散发出特殊 的臭味或酸败味。
2020/4/5
鼠疫杆菌
一、细菌的发现
1、细菌是怎样发现的呢? 十七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
芽孢的形成对于产芽孢 菌度过困境有着极为重 要的意义,芽孢可在普 通条件下保存几年甚至 几十年都依然可以复活。
2020/4/5
能各小
萌处而
发 成 细
,
落 在 适
轻 的 芽
菌
,
当 环 境 中 又
孢 可 随 风 飘 散
.
2020/4/5
芽孢的抵抗恶劣环境的本事可能高得出乎我们的想象 有一个真实的事情:
细胞质
2020/4/5
请你认真填写结构名称, 比 较三者的不同
结构 细 细 细 细
类型
胞 胞 胞 胞 其他结构
壁 膜质核
植物 有 有 有 有 有叶绿体
动物 细菌
没 有
有
有有
无叶绿体
有 有有
没有叶绿体 鞭毛 荚膜
DNA
2020/4/5
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结构差异,决定 了细菌的营养方式与植物不同。请你推 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呢?
半!我们不得不佩服细菌的生活能力呀!
2020/4/5
c 1、“微生物之父”是:( )
A、罗伯特•虎克 C、路易斯•巴斯德
B、列文•虎克 D、沃森
c 2、细菌和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
A、细菌有细胞壁 B、细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C、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D、细菌有细胞质
c 3、细菌是以什么形式来对付不良环境的?
养成搞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要经常洗 手、洗澡、换洗衣服,减少自身携带的细 菌数目,减少被细菌感染而生病的可能。
2020/4/5
电 镜 下 细 菌 的 芽 孢
芽孢: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 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特别能够耐受高温和干燥。
2020/4/5
芽孢
类似于“蚕结茧变蛹”
炭疽杆菌
乳酸杆菌
葡萄球菌 金黄葡萄球菌
肺 炎 球 菌
球 状
肺炎链球菌
2020/4/5
霍 乱 弧 菌
螺旋状 螺 旋 菌
2020/4/5
下面是细菌结构示意图结构示意图,请你认 真观察,填写结构名称
DNA
2020/4/5
鞭毛
(有
些种
细 类的
荚膜 胞 细菌
细
细 (有些 质 有)
胞 胞 种类的
膜 壁 细菌有
2020/4/5
自然发生论 细菌是由肉汤 自然产生的
推 翻
巴斯德 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 在的细菌产生的
2020/4/5
从细菌的发现故事中,你对科 学的发现有什么样的认识? 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 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2020/4/5
巴斯德还有那些主要贡献? 发现乳酸菌、酵母菌; 提出巴氏消毒法; 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2020/4/5
列文虎克和他制造的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
2020/4/5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雨水和牙垢等物质, 发现了很多呈杆状、螺旋状和球状的小生物,有的 单个存在,有的连在一起,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细菌。
他惊叹地记录道:
“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 的弯曲姿势运动。”” “在人口腔的牙垢中生 活的小居民,比整个荷 兰王国的人还要多。”
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美国向月球发射了一颗人造 卫星,卫星上携带了一台电视摄像机。两年半后, 美国的阿波罗12号飞船到达了月球,宇航员把这台 摄像机带了回来。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把摄像机 的一小块塑料隔离板放在营养液中,几小时后观察 ,在培养液中发现了一串串链球菌。它25分钟繁殖 一代,据此可以推算出,至少有一个链球菌生活在 这个摄像机上。在人类登上月球以前,这个链球菌 竟然在月球那么严酷的环境下不吃不喝生活了两年
)
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细胞壁
细 菌
基本结构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菌没有成 形的细胞核 和叶绿体
的
DNA
结
荚膜:保护细菌
构
特殊结构 鞭毛:使细菌能在液
体中运动
2020/4/5
下面两副图片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 结构示意图,请你认真观察,填写结构名称 。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膜
液泡 细胞核
细胞核
细胞质 叶绿体
()
A、冬眠 C、形成芽孢
B、遇到不良环境死亡 D、形成生殖细胞
2020/4/5
4、细菌的个体都非常_微___小__。细菌的形态主要 有_杆__状____、_球__状____和_螺__旋__状____。
5、细菌之所以分布广泛,是因为:
A、细菌的个体__很___小__。 B、细菌是进行_分___裂__生殖,繁殖速度非常快。 C、细菌的休眠体——__芽__孢___对不良环境有较
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 虎克当年寄文章文章给英国 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 !
皇家学会的信中所付的图之一。
2020/4/5
2、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
十九世纪中叶 法国人巴斯德
2020/4/5
2020/4/5
经典的鹅颈瓶实验
结论: 肉汤的腐败是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2020/4/5
根据巴斯德的实验,分析下列问题: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他根 据问题和早期的研究,作出了什么样的科学 假设? 2.在巴斯德制订的计划中,鹅颈瓶妙在何处? 3.根据研究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样的 结论?
——“微生物学之父”
2020/4/5
电镜下头发上看到的细菌
针头上的细菌
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 细菌堆这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菌的几种形态, 请你认真观察,并尝试将它们进行分类。
A
B
D
2020/4/5
C E
杆 状 大肠杆菌
枯草杆菌
2020/4/5
2020/4/5
三、
细 菌 的 分 裂 过 程
细菌的繁殖很快,在适宜条件下每 20——3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
2020/4/5
计算: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 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 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 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100X28=25600(个)
细菌必须分解现 成的有机物获得 所需的营养和能 量。
2020/4/5
异养: 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靠获得 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 分:寄生和腐生
腐生:动物的遗体中获取有机物
寄生:活的动植物体吸收有机物
2020/4/5
自养:某些自养型硫细菌
2020/4/5
这是在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菌生殖的图片, 请你仔细观察,你能判断出细菌的生殖方 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