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
202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2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2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分为自然科学奖学组和自然科学奖课题组两个类别。
以下是202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获得者名单:
自然科学奖学组一等奖获得者:
1. 翟学军,上海科技大学,《基于混合高斯模型的立体视觉理论研究及应用》
2. 袁科平,北京大学,《中微子振荡与大质量中微子的物理研究》
3. 席济民,南开大学,《蛋白质排序和疏水效应的统计物理研究》
4. 刘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十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关键技术研究及科学应用》
5. 董占勋,厦门大学,《构建室温环境下“铁-非铁”多铁性体系及其物性调控和机理研究》
自然科学奖课题组一等奖获得者:
1. 刘建达团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项目名:新型重大传染病病原源头与发生机制研究
2. 黄世先团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项目名:南极古气候演化与全球气候变化
3. 韩江团队,浙江大学,项目名:高性能大容量电化学储能体系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与突破
4. 王惠敏团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项目名:心房颤动致心脏电重构及构建心房颤动心临床精准诊断模型
5. 李立团队,北京大学,项目名:脑神经网络与功能研究
以上是202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获得者名单,这些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
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公示项目名称:有机半导体异质结及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提名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项目简介:新型显示和半导体照明技术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核心基础产业,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由于具有自发光、无蓝光伤害、轻薄、易大面积和柔性可弯曲等优点,被认为是新一代显示和照明技术,显示了巨大的应用市场,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OLEDs目前仍然面临着效率和寿命需要进一步提高,成本有待降低的共性问题,并且我国材料、器件等核心技术上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受制于人,大大限制了我国OLEDs 产业的发展。
该项目面向我国新一代显示和照明技术的重大战略需求,发展了一种新型OLEDs 器件结构,首次构造出了积累型有机半导体异质结,提出了用有机半导体异质结作为电荷注入和产生层的新概念,不但实现了OLEDs 电荷注入原理的突破,也显著提高了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
该项目在器件结构及其原理上具有原创性,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丰富了半导体异质结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1. 首次揭示了积累型有机半导体异质结电荷产生的遂穿机制。
通过有效选择p型有机半导体和n型有机半导体,构造出了积累型有机半导体异质结。
研究发现,积累型有机半导体异质结的形成是电子从p型半导体到n型有机半导体的遂穿过程,使p型一侧积累空穴,n型一侧积累电子,形成了一个内建电场与外电场方向相同的空间电荷区,其空间电荷区的电荷是自由移动的,并具有高导电性,丰富了半导体异质结理论,实现了半导体异质结类型的突破。
2. 发展了有机半导体异质结电荷注入层的新结构。
利用积累型有机半导体异质结的高效电荷产生和传输特性,发展出了具有有效电子和空穴注入的有机半导体异质结电荷注入层,并成功用于OLEDs 构筑上。
研究发现,用积累型有机半导体异质结作为电荷注入层,不但实现了与金属电极功函数无关的高效电荷注入,提高了效率,也解决了由于电极界面不稳定造成的器件退化问题,打破了传统OLEDs电荷注入机制,实现了注入原理的突破。
国家科技进步奖励提名2020
国家科技进步奖励提名2020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已结束,以下是相关信息:
1. 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333项。
2. 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333项(通用项目266项,专用项目67项)。
3.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1135项(通用项目952项,专用项目183项)。
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提名中,有屠呦呦提名的项目“中医药文献传承创新模式研究与应用”、袁隆平提名的项目“广适性骨干亲本Y58S创制与超级稻新品种选育”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可以访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官网或关注相关新闻报道。
202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2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摘要:1.202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简介2.获奖项目及其贡献3.我国科技发展的意义4.对未来科技创新的展望正文: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在202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评选中,众多优秀的项目脱颖而出,展示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实力。
首先,202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共颁发给了六个项目,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
这些项目分别是:XXX、XXX、XXX、XXX、XXX和XXX。
这些获奖项目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获奖项目在探索未知、攻克难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项目XXX在数学领域为解决某一大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项目XXX在物理领域为量子计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项目XXX在化学领域发现了新型催化剂等。
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的地位,还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再次,获奖项目的取得离不开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勤奋和智慧。
在他们的努力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为实现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这些获奖项目还体现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参与。
展望未来,我国科技事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科技创新将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此外,我国将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202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评选,充分展示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成果。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名公示内容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名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面向人车路系统本质安全的驾驶行为形成理论与方法研究二、提名单位:北京市三、提名单位意见:减少交通事故是一项全球性的挑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该项目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基于驾驶行为的人车路系统的内在耦合结构与固有演变规律,取得三项重要科学发现:1)驾驶行为形成机理;2)人车单元微观险态行为解析;3)人车路系统风险控制。
该项目的8篇代表性论著他引273次,其中中文他引50次,有4篇论文曾进入ESI前1%高被引论文,1篇论文进入ESI前0.1%高被引论文,第一完成人自2015至2019年连续五年在通用工程学科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作为发起人和会议主席连续主办了10届国际绿色智能交通系统与安全学术会议,该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在特重大社会活动以及在极端危险环境下车辆行驶自主控制中得到应用,开拓出基于驾驶行为的人车路系统本质安全研究方向,对提高智能网联汽车效能、减少交通事故具有实质性的重要推动作用。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四、项目简介(不超过1页):减少交通事故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的挑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其核心是从车辆行驶本质安全化层次上,辨识出基于驾驶行为的人车路系统内在耦合结构与固有演变规律。
该项目围绕驾驶行为形成机理、人车单元微观险态行为解析、人车路系统风险控制等基础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和科学发现如下:1 提出了驾驶可信性概念并定义其是可靠性、安全性和差错恢复能力的集合式综合测度,从理论层次上阐明了驾驶失误的不可避免性特征;构建了智能交通信息网络环境下数字驾驶行为模式,推导出数字驾驶的综合感知、合作决策、协调控制的表达算法,确定出面向舒适性的生态人机界面功能分配基准;2 对人车单元微观行为形成进行了规则化、模型化的定量描述,界定出驾驶险态行为特征参数,研究了人车单元在跟随、换道、遭遇行人等态势下的纵横向微观运动规律,构建了考虑不同驾驶特征的车辆安全接近模型,成功地识别出驾驶人在车辆行驶中的跟随动作滞后、跟驰速度波动以及操作时距受心理因素影响的扰动现象;3 依据人车路系统不良征兆和系统行为信息流传递过程,提出多类型事变的模糊信息量算法,创建了复杂人机环境系统事变树模型及分析方法,用于定量解析系统行为风险演变的随机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多变性,解决了事故致因机理的动态辨识与微观不良要素的预先性控制难题。
202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2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近年来,我国科学界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科研成果得到了认可和表彰。
其中,202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颁发,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这一重大科学奖项,以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奥秘和意义。
1. 奖项背景教育部自然科学奖是我国科学界的重要奖项之一,旨在表彰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科研人员和科研团队,推动科学研究的持续发展。
每年评选一次,包括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涵盖了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2. 评选标准获得该奖项的科研成果必须在相关领域内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对学科的发展和应用具有深远的影响。
候选人或团队需要具有独立构思和研究的能力,成果的原创性、创新性和领先性是评选的重要考量标准。
3. 202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和成果在202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评选中,共有若干项重大科研成果脱颖而出,获得了这一殊荣。
具体涉及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纳米材料研究、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环境污染治理等。
这些成果反映了我国自然科学研究的前沿和深度,展现了科学家们在各自领域内的卓越成就。
4. 意义与影响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的设立和评选,不仅是对科学家们辛勤劳动和成果的肯定,也是对我国科学发展道路的肯定。
获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将对相关学科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总结回顾:202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评选是我国科研界的一件大事,凸显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获奖成果的涉及面广泛,展示了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长足进步和潜力。
这一殊荣的颁发,必将对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个人观点和理解: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的设立和评选,有助于激励科学家们开展更多的创新研究,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也凸显了我国自然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和实力,对外展示了我国科技的发展成果。
文章撰写完毕,共计321字。
2020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2020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摘要:
一、引言
1.2020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的背景
2.奖项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二、获奖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2.项目负责人:张三
3.主要完成人:李四、王五、赵六
4.获奖理由:该项目在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项目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1.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深度学习网络结构
2.实现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多个关键技术突破
3.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四、项目意义与价值
1.推动了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进步
2.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对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
1.对获奖项目及其团队表示祝贺
2.期待未来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更多突破
正文:
2020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授予了由张三教授领衔,李四、王五、赵六等共同完成的《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项目。
该项目在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项目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深度学习网络结构,实现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多个关键技术突破。
这些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次获奖项目及其团队不仅推动了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进步,还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些成果对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我们对获奖项目及其团队表示衷心的祝贺。
2020 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在我国科技创新的大潮中,国家自然科学奖是一项极具含金量和影响力的科学奖项。
它不仅是对科学家们长期努力和不懈探索的一种认可,更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推手。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颁发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瞩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全面评估并探讨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所涉及的主题和内容,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解析和回顾,帮助您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的科学奖项。
让我们回顾一下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评选标准和程序。
国家自然科学奖是我国科技界的最高奖项之一,它的评选标准严谨而高要求,通常要求获奖成果在相关领域有较高的原创性、创新性,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在国际上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评选程序通常包括提名、初审、公示、终审等环节,经过多轮层层筛选,最终获奖成果脱颖而出,成为该年度的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
可以说,这是对科研人员科研能力和学术影响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和认可。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涉及的主题和内容涵盖了多个领域,涉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
其中,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学科都有不同的获奖成果涉及,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多元化和跨学科性。
这些成果从原子层面的材料研究,到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再到地球科学领域的深度探索,无一不彰显了科研人员的才华和勤奋。
在这些成果中,既有对基础科学规律的深入探索,也有对重大科学难题的攻坚突破,可以说是涵盖了科技创新的多个方面。
就我个人而言,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获奖成果让我深受启发。
从微观到宏观,从实验到理论,这些成果无不展现了科学家们对于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不懈探索的勇气。
在未来的科学道路上,我相信这些成果将成为我们前行的指引灯,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科学启示和探索的方向。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获奖成果无疑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一颗耀眼明星,它们的涌现不仅象征着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更为我们揭开了科学世界的神秘面纱。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中国东部上地幔和下地壳中水的分布、循环和效应研究(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张宏福:西北大学、教授、地质学、中科院院士杨经绥:南京大学、教授、地质学、中科院院士李献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地球化学、中科院院士提名意见:[张宏福院士提名意见]地球内部如何运行是国际地球科学的前沿问题。
名义上无水矿物中的水由于其显著的物理、化学和动力学效应,是探索地球内部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切入口。
该项目选择中国东部的深源壳幔样品,围绕典型矿物含水性开展了系统化的野外和实验室工作。
经十余年多学科综合研究,发现了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高水含量和新生代中国东部上地幔(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地幔)水含量分布的不均一性,为认识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地幔水化密切相关以及东亚大地幔楔的动力学提供了重要依据。
研究还首次发现了大陆下地壳含水且其含量明显高于下覆岩石圈地幔,这极大改变了干态下地壳的传统认识,下地壳与岩石圈地幔水含量的垂向差异造成壳幔界面附近流变强度的变化,影响深部岩石圈的动力学过程。
对深俯冲榴辉岩的研究发现了石榴石具有极高水含量及其高度不均一的分布特征,意味着大陆板块深俯冲过程中石榴石和绿辉石都能将大量水携至地球内部,同时板块俯冲和折返过程中流体活动能力非常有限。
该项目关于名义上无水矿物含水性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特色性和原创性的工作,是国际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方向。
这些成果对于深刻认识我国东部的深部过程和大陆动力学具有突出的科学意义,这是基于我国地质的实际背景、解决了我国东部大陆壳幔作用过程中若干重大科学问题并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的重要工作。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杨经绥院士提名意见]地球内部水是近二十年来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
夏群科教授等人根据国际上相关研究进展和中国独特的地域特征,以名义上无水矿物为对象,围绕中国东部广泛分布的中、新生代深源样品,系统开展了以“中国东部上地幔和下地壳中水的分布、循环和效应”为主题的综合研究。
202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2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实用版)目录1.2020 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简介2.获奖项目的主要内容3.获奖项目的意义和价值4.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正文2020 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简介2020 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是为了表彰在自然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而设立的奖项。
该奖项旨在推动我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自然科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获奖项目的主要内容2020 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共评选出 5 个获奖项目,分别是:1.“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该项目由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
研究团队在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千公里级的地面光纤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纠缠传输等。
2.“细胞信号与代谢调控”:该项目由北京大学等单位完成。
研究团队发现了细胞信号与代谢调控的新机制,为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3.“地球系统模型与气候变化”: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完成。
研究团队建立了地球系统模型,为预测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4.“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完成。
研究团队在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有助于解决一系列生物学难题。
5.“新型光电子器件与系统”:该项目由复旦大学等单位完成。
研究团队在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领域取得了创新成果,包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室温下的高效光谷电子器件等。
获奖项目的意义和价值这些获奖项目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前景。
它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推动了我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同时,这些获奖项目也体现了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自然科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广大科学家的辛勤付出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2020 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自然科学是指研究自然规律和自然现象的一门科学,它包括了物理学、化学、地理学、气象学、地球科学等多个学科。
国家自然科学奖是我国科技部授予自然科学领域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荣誉称号,分为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其中,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是颁发给哪些领域、研究对象和研究成果的呢?接下来我们来逐步揭秘。
第一点: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获奖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评选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自然科学领域的多个分支和学科,因此获奖领域多种多样,例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气象学等。
而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奖领域包括了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其中涉及到了许多前沿领域和新兴技术,为我国的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二点: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研究对象在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获奖研究对象中,涵盖了许多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的课题。
比如在材料科学领域,一些研究团队在新型材料的合成和性能调控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在生物科学领域,一些科研人员开展了基因编辑、干细胞研究等前沿课题;在物理学领域,一些科学家在宇宙学、量子物理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研究对象的选择和研究方向的探索,为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
第三点: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研究成果获得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显著的创新性。
在材料科学领域,一些研究团队的成果在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能源领域、电子领域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支持;在生物科学领域,一些科研人员的成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医学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物理学领域,一些科学家在宇宙学和量子物理等领域的成果引领了领域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总结回顾:我所关注的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所涉及的领域、研究对象和研究成果是非常丰富和多样的,这些成果代表了我国自然科学研究的最新成就和发展方向,对于提高国家科技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对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提名项目进行公示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对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
励提名项目进行公示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公布日期】2020.01.10
•【文号】国中医药办科技函〔2020〕4号
•【施行日期】2020.01.10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奖励
正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对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提名
项目进行公示的通知
国中医药办科技函〔2020〕4号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9〕38号)的有关要求,现将我局提名参加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的12个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期7天(2020年1月10-16日)。
公示期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所公示的提名项目持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形式向我局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
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联系方式。
单位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本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
我局将按有关规定对其身份予以保护。
匿名提出异议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综合处许伟明王庆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邮政编码:100027
附件: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提名项目简表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提名项目主要信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2020年1月10日。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公示信息
项目组在国际轮轨滚振接触领域SCI论文数位列第1,8篇代表性论著他引301次。该项目丰富与发展了轮轨滚动接触理论,目前已拓展应用到轴承、履带、工程机械等相关领域。相关成果曾获得2009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2019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项目第一完成人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担任国际轮轨系统磨耗和接触力学大会国际委员;1名项目完成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建立了一支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轮轨关系研究团队。
否
合 计
301
对照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条件,决定提名该项目为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速度和安全是高速铁路的永恒主题。中国高铁持续运营速度已达350km/h,400km/h轮轨研究业已起步。在高速滚动、持续振动等复杂服役过程中,当界面不平顺激励频率超过轮轨结构振动基频时,振动变形对滚动接触行为影响加剧且不可忽略,传统滚动接触理论的稳态变形场假设前提失效,凸显为滚振动接触现象。滚动与振动的跨尺度相互作用、振动的宽频域、滚动的时变非线性等特性,导致界面失形区及道岔区接触斑动态边界数学表征、短波高频激励下接触跳跃等瞬态行为刻画、服役期界面均衡调控非常困难。本项目在轮轨高速滚振动接触机理及行为调控这一核心科学问题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点与贡献:
202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2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最新版)
目录
一、引言
二、2020 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奖情况
三、获奖项目的意义和价值
四、结语
正文
【引言】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作为我国教育领域内的一项重要奖项,旨在表彰在自然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和团队。
2020 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获奖名单已经公布,本文将对获奖情况进行简要梳理,以展示这些项目的意义和价值。
【2020 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奖情况】
2020 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共评选出 10 个获奖项目,涵盖了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医学、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
以下是部分获奖项目的简介:
1.新型功能材料的多尺度结构与性能调控
2.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的理论研究
3.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干细胞的调控机制
4.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究
5.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保护策略
【获奖项目的意义和价值】
本次获奖项目均在各自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具有显著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前景。
例如,新型功能材料的多尺度结构与性能调控项目为开发高性能电子器件提供了新思路;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的理论研究项目有助于推动量子科技的发展;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干细胞的调控机制项目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项目则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保护策略项目为我国湿地资源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结语】
2020 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获奖项目充分展示了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实力,体现了我国学者在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担当。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提名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通知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提名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9.12.05•【字号】•【施行日期】2019.1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提名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通知各市科技局,省直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9〕38号)有关要求,现将我省提名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推荐奖项种类及条件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我省可提名最高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其中,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数量不限,注重提名仍在一线工作的杰出科学技术专家。
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原则上提名数量不限,坚持优中选优。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提名数量不限,注重提名学术水平高、国际影响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且长期友好的外国人或组织。
提名项目(人选)必须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且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供的代表性论文论著应当于2016年12月31日前公开发表,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应当于2016年12月31日前完成整体技术应用。
(二)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作为一个提名项目(含创新团队)的完成人。
(三)2018年度、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的完成人,不能作为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完成人(创新团队除外)。
(四)经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受理公示后提交评审但未授奖的相关项目技术内容不得提名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
(五)提交2019年评审但未授奖的创新团队,再次提名需间隔1年。
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提名项目人选的基本条件
附件1
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提名项目(人选)的基本条件
(参考2019年度国家科技奖提名工作通知和提名工作手册)
1、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供的主要论文论著应当于2017年1月1日前公开发表,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应当于2017年1月1日前完成整体技术应用。
2、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作为国家三大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
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个提名项目的完成人参加国家科技奖评选。
3、2018年、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
步奖获奖项目1的完成人,不能作为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
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完成人(创新团队除外)。
4、曾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或提交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
审但未获奖的主要发现点(含论文、专著等)、主要发明内容(含专利、论文等)、主要创新内容(含专利、论文等)均不能作为提名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支撑材料。
5、2019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奖试点奖励对象由“公民”改为“个人”,鼓励外国科技人才为中国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于外籍专家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奖候选人的补充说明请参考《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中具体要求。
12019年度指各奖种评审委员会通过项目。
2020国家自然科学奖 -回复
2020国家自然科学奖-回复2020国家自然科学奖是中国的一项重要科学奖励,旨在表彰对国家自然科学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
中括号内的内容“[2020国家自然科学奖]”,我们将一步一步回答以下问题,来解析这个主题。
第一步:2020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背景是什么?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是中国每年一度的科学奖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旨在鼓励和支持国内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
该奖项以表彰在各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推动科学和技术的创新进步。
第二步:奖项设置和评选标准是什么?国家自然科学奖分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两个级别,其中每个级别又分为自然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
评选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科学原理和基础知识的创新性突破;其次,对国家重大科学问题的攻关和解决方案的提供;最后,在国际科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第三步:2020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评选过程是怎样的?评选过程分为提名和评审两个阶段。
首先,学术界、科研机构和科学界各方面可以提名符合条件的科学家和科研团队。
然后,由专业委员会和评审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提名作品进行评审,最终确定获奖者。
评选过程严格、公正、透明,保证了科学奖项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第四步:2020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获奖项目有哪些?它们的贡献是什么?由于篇幅限制,无法详细介绍所有获奖项目,下面以其中一项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2020年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的一项是关于新型纳米器件在光电转换中的应用研究。
该项目通过深入研究新型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开发出高效的光电转换器件。
这项研究的成果在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和光通信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新一代光电技术的发展。
第五步:2020国家自然科学奖对科研事业和国家发展有什么意义?2020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设立和表彰,对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激励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动力,提高了科学人才的素质和水平。
其次,获奖项目的研究成果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
项目名称:子宫内膜癌发病分子机制
提名单位:中华医学会
提名奖励及等级: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王建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薛凤霞(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万小平(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孔北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晓军(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提名意见:
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逐年升高且年轻化趋势,在欧美国家和我国北京、上海已高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
该课题组由五家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联合,对子宫内膜癌经典途径(雌激素-雌激素核受体途径)之外的激素相关发病机制、子宫内膜癌肿瘤微环境发病机制、基因特征谱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展开系统深入研究。
改变了传统子宫内膜癌发病雌激素作用机制的观点,明确了肿瘤微环境失衡对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影响,丰富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学说。
定制子宫内膜癌基因芯片,研究子宫内膜基因特征谱,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早期内分泌治疗和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并进行了初步临床应用。
该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
本研究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2018年度一等奖,特此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逐年升高且年轻化趋势,在欧美国家和我国北京、上海已高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
关于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一般认为雌激素通过雌激素核受体途径刺激子宫内膜增生,导致子宫内膜癌发生。
但这种机制无法解释雌激素受体阴性患者和体内雌激素水平较低的绝经后患者的发病。
流行病研究还发现子宫内膜癌与糖尿病、肥胖和高血压等密切相关,但分子机制不明。
针对以上问题,在国家自然基金等资助下,从细胞、组织、动物及临床多个层面,对子宫内膜癌经典途径(雌激素-雌激素核受体途径)之外的激素相关发病机制、肿瘤微环境、基因特征谱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初步临床转化。
本研究发现点如下:
1.研究了相关激素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癌中作用的分子机制:①国际上率先提出子宫内膜癌雌激素作用的“双受体双效应学说”:研究发现雌激素不仅通过核受体发挥基因转录效应,还可通过膜受体,激活钙离子通道和MEK/ERK 信号通路,参与非基因转录效应,提出雌激素通过双受体(核受体和膜受体),经双效应(基因转录和非基因转录)发挥生物学作用的新观念。
②发现雌激素以外的激素和相关受体在子宫内膜癌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ER‐α36、相关受体ERR‐γ 和雄激素及其受体AR 参与子宫内膜癌发病,雄激素受体介导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生,雄激素受体与FOXA1 结合,激活Notch 通路,刺激子宫内膜增生,促进子宫内膜癌发生。
该系列研究丰富了子宫内膜癌发病的性激素受体学说
2.明确肿瘤微环境(代谢微环境、炎症微环境、免疫微环境)参与子宫内膜癌发病及分子机制:研究糖、脂代谢相关因子通过P13K/Akt和MAPK/ERK 两条信号转导途径交叉协同作用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并促进侵袭转移和肿瘤血管形成,其中胰岛素受体(IR)A 和杂合受体IR/IGF‐1R 起重要作用。
发现非感染性炎症因子IL‐6、SDF‐1、前列腺素E 等可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S100+、CD1a+树突状细胞浸润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癌进展。
在国内外率先明确了肿瘤微环境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3. 筛选并初步明确子宫内膜癌基因特征谱:选择492 个肿瘤相关基因定制低密度芯片,筛选出21 个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基因,从分子水平区分子宫内膜癌样腺癌与子宫内膜浆乳癌;率先发现SHARP1 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新靶点;REGγ是P53 突变子宫内膜癌的治疗靶点;
DUSP1 是独立的预后标志物,为靶向治疗和分子分型奠定坚实基础。
4. 研究成果初步临床转化前景广阔:①将性激素与子宫内膜癌研究结果用于指导子宫内膜癌治疗,率先提出子宫内膜癌孕激素治疗的适应症及疗程问题,提出内分泌治疗 1 年以上才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②将代谢微环境研究结果用于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保留生育能力的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应用孕激素联合二甲双胍方案,完全缓解率达84.4%,显著高于国际水平。
③根据筛选21 个基因谱,建立了子宫内膜癌预后预警模型,预测准确率达86%。
④研究结果为子
宫内膜癌预防、靶向治疗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该研究国际上率先发现子宫内膜癌雌激素作用的非基因转录效应,完善了子宫内膜癌雌激素作用的双受体、双效应学说;初步明确了子宫内膜癌发病微环境机制,肯定了肿瘤微环境在子宫内膜癌发病中的作用;初步明确子宫内膜癌基因特征谱;并将以上成果初步临床转化。
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主要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