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森林培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森林培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森林培育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创新及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林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工作适应性;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和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能够适应林业建设需要的健康体魄。
二、研究方向根据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森林培育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确定本学科研究方向如下:1、林木种子与苗木2、森林营造及森林经营管理3、经济林培育4、竹类培育5、药用植物栽培6、能源林培育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含休学)不超过4年,在职研究生可延长一年。
在时间安排上,课程学习应累计1-1.5学年,论文工作量应不少于1学年。
实践环节不少于120学时的工作量或20个工作日,有考核的公益劳动累计为2-3周。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一)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西南林学院森林培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分学位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程。
学习的总学分要求34学分。
其中,学位课程20学分、选修课程10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
2.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的研究生,要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3~5门,可记成绩,但不计学分。
3.学分计算以课内讲授20学时为1学分,实验、实习比重大的课程30学时为1学分。
1.学位课(1)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学分(2)第一外国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6学分(3)高级植物生理学(或植物营养学)2学分(4)高级生态学3学分(5)森林培育学专题3学分(6)森林立地学3学分(7)经济林栽培学专题3学分2.选修课(1)生物统计分析及软件应用2学分(2)现代生化仪器分析2学分(3)分子生物学2学分(4)种苗学专题2学分(5)果树栽培学2学分(6)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专题2学分(7)林业生态工程学2学分(8)农业复合生态系统2学分(9)天然林保护与退耕还林工程专题2学分(10)天然药物化学2学分(11)植物胚胎学2学分(12)生物技术制药2学分(13)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2学分(14)制药概论2学分(15)第二外国语2学分(16)地理信息系统2学分(17)农林经济专题2学分(18)森林培育研究法2学分西南林学院森林培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9)经济林研究法2学分(20)经济林栽培学2学分(21)竹类培育与利用2学分(22)药用植物栽培学2学分(23)人工林定向培育专题2学分(24)竹产业综合开发2学分(25)设施栽培学2学分(26)森林土壤学2学分(27)土壤理化分析2学分(28)文献综述2学分(29)能源林培育与利用2学分(30)植物解剖学2学分(二)学位课程说明1.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见国家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2.第一外国语见西南林学院编写的教学大纲3.高级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是为植物学科及有关学科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主要为拓宽研究生的植物生理学知识。
0829008290082903林业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
(082901、082902、082903)林业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林业工程科学硕士点是在林业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硕士点,涵盖森林工程(082901,2001年设置)、木材科学与技术(082901,1998年设置)、林产化学加工工程(082903,2011年设置)三个学科。
现有教授17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历教师30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5人。
为国家林业局和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学科,拥有核磁共振、红外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等世界一流仪器设备。
近五年学科承担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林业局、内蒙古自治区等课题60余项,累计经费1500多万元,已培养硕博士研究生180余名。
主要研究领域为森林作业与环境、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公路交通运输规划、道路工程、沙生灌木材性与加工利用、木材物理学、木材干燥理论与技术、木质材料先进加工技术及装备、生物质能源与功能材料、生物质基吸附材料、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基合成树脂和高分子材料化学改性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并在林区及草原等特殊地区公路交通人机环境系统设计、评价与优化,路基路面结构、路面材料、结构设计方法与施工工艺研究方面以及沙生灌木微观构造及其产业化利用和木材干燥理论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多次主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彰显出明显的区域特色。
二、培养目标根据我国教育方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的要求,林业工程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总目标是:塑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林业工程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治学严谨,求实创新;具有艰苦奋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林业工程,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人类、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承担技术性工作。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硕士)培养方案
北京林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森林培育(090702)Silviculture(090702)(一)学科简介森林培育学科始建于1952年,是我国建立最早的林学类学科点之一,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连续三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是三期“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科。
学科是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秘书处的挂靠单位,是“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核心支撑学科,是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骨干支撑学科,拥有“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培育及生态系统研究”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和“城市林业研究中心”。
学科拥有一批价值数千万元仪器设备,研究条件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教授和尹伟伦教授为学科学术带头人。
学科有教师16人,其中院士2人,教授8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高级实验师1人。
学科承担大量国家科技支撑、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重点课题等各级科研项目。
长期以来,本学科以油松、落叶松、栓皮栎、侧柏、杨树、板栗、榛子、蓝莓等树种为重点研究对象,在速生丰产林培育国家发展战略、立地分类及适地适树理论、林木需水规律及其调控机制、林木种苗培育理论与技术、混交林及树种间相互作用机制、困难立地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速生丰产林水肥管理、重要经济林树种培育、多功能生态公益林抚育、城市森林培育、林木栽培生理等方面取得国内外瞩目的成果。
学科毕业的研究生主要在林业、环保、园林、科研、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森林培育、经济林培育与加工利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城市林业等的技术管理与研发、教学与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能够掌握扎实的森林培育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调研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独立获取知识和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森林经理学森林培育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森林经理学森林培育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森林经理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育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优良、学业优秀、体魄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森林经理学科高级人才。
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至少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准确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科技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学科基础理论坚实、宽广,熟悉本学科研究方向、现状及前沿动态,系统深入地掌握专门知识;具有独立科研,攀登学科高峰,开辟新领域并做出创新性成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森林资源资产评估2.森林可持续发展3.城乡规划管理4.资源保护与游憩5.生态旅游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根据森林经理学科的特点,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
在时间安排上,课程学习一般不超过一年,科研和论文2年以上。
四、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和课程说明(一)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和选修课,总学分要求不少于18学分。
1.公共必修课:4门6学分第一外国语………………………………………2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阅读本专业领域的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由学科或导师负责指定文献和考核)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3学分2.专业理论课:2门6学分高级生态学专题…………………………………3学分森林经理学专题…………………………3学分3.选修课: 4-8学分4.学术活动…………………5学分(二)课程设置(三)课程说明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2.第一外国语,第二外国语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林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林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林业工程领域(代码:085228)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二)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研究方向1、木材科学与生物材料工程2、家具制造与室内装饰工程3、林产化学加工与纸浆造纸工程4、森林工程5、林业工程企业管理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针对林业工程特点和林业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
其中外语课程的要求是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数学课程的要求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专业课程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
2、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修的总学分不少于20分,最多25分。
3、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分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公共课要求不少于10学分;专业基础课不少于6学分;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
河北农业大学森林培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河北农业大学森林培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附件6河北农业大学森林培育学科(090702)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思想品德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具有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严谨求实以及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水平和能力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动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备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技术工作的能力;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3.身心健康基本要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1.林木栽培理论与技术 2.经济林栽培生理 3.城市林业4.工业原料林培育与木材利用三、培养年限: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
课程学习为1年,其余时间为论文研究阶段。
硕士研究生在校最长年限为5年。
符合《河北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提前申请学位(毕业)论文答辩的若干规定》要求的研究生,可以提前申请学位(毕业)论文答辩。
四、培养类型:全日制。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按照学位课和选修课设置。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5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低于14学分。
附表森林培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课程类别学位课实验课课程号 1001 2001 2002 课程名称英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森林培育学专业Seminar 高级森林培育学高级经济林栽培学森林培育专题讨论农林复合经营经济林栽培生理经济林栽培专题讨论城市林业专题专业外语(森林培育)木本植物抗逆生理专题林木种子生理生化木材科学导论木材加工技术导论树木生理生态学高级森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物技术与品种改良林业研究法与试验设计保护生物学经济林种质资源专题 3S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总学时学时学分6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开课学期 1,2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2 1 2 2 1 1 备注 18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必选选修课一外为非英语者必选英语二外补修课六、培养环节:(一)课程学习 1.培养计划制定精密仪器使用与实践森林培育学森林生态学森林经理学 40 2 2 75分以上合格,不计学分。
基于一流学科建设的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完善
基于一流学科建设的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完善1. 引言1.1 研究背景林学一级学科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国林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随着我国林业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林业科学研究的深入,对林学硕士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林业的需求,提高林学硕士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必须对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进行制订与完善。
当前,我国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培养模式较为陈旧、实践环节不足等。
有必要制订新的培养方案,以提高林学硕士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的明确认识对于后续对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的制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基于一流学科建设的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完善。
通过对当前林学硕士生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解决之道,提出新的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并探讨其实施的原则,以期为林学硕士生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本研究旨在总结现行林学硕士生培养方案的不足之处,为完善和优化林学硕士生的培养模式提供理论支撑,促进林学一级学科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林学人才,推动林业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提高,为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林学硕士生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林学一级学科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其培养出的硕士生是林业领域的重要人才资源。
制订和完善基于一流学科建设的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建立符合一流学科标准的培养方案,可以提高我国林学人才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促进林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新培养方案的实施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增强林学硕士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制订和完善基于一流学科建设的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还可以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促进我国林业事业的不断发展。
林学学科(0907)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林学学科(0907)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1. 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 业务水平要求掌握本林学学科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 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 身心健康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学术方向1.林木遗传育种该学科方向针对优质、速生、丰产、高抗人工林发展的需求,以遗传学为基础,研究林木新品种选育和繁殖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林木遗传与变异的基本原理,解析性状形成的遗传与分子基础;(2)研究林木种质资源的评价、利用与管理;(3)研究利用杂交、选择育种、引种等传统方法和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分子辅助选择等现代方法培育和繁殖林木新品种;(4)研究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理论和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2.森林培育学该方向是学科的传统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以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建设为重点,开展树木生态特性、树种选择、混交林培育、天然更新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2)以林木良种生产与苗木定向培育为中心,开展种子生物学、良种繁育、苗木质量调控等方面的研究;(3)针对东北地区(重点辽宁地区)森林资源特点,开展多功能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研究;(4)以北方半干旱地区经济林为研究对象,开展种质资源发掘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林业工程硕士培养方案(3篇)
第1篇一、培养目标林业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林业工程理论基础、熟练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林业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管理及科研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林业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具有独立进行林业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科研工作的能力;3. 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5. 具有较强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培养规格1. 基本要求:- 学制:2-3年;- 授予学位:工学硕士;- 授课语言:中文;- 课程设置:理论课程、实践课程、选修课程、毕业论文(设计)。
2. 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 理论课程:不少于18学分;- 实践课程:不少于6学分;- 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 毕业论文(设计):不少于6学分。
三、课程设置1. 理论课程:- 林业工程基本理论:包括林业工程基础、木材学、林产品加工学、林业机械工程等;- 高级林业工程:包括林业工程设计、林业工程项目管理、林业生态工程等;- 相关学科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等。
2. 实践课程:- 林业工程设计实习:通过实际工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林业工程项目管理实习:通过参与实际项目管理,提高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 - 林业工程科研实习: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3. 选修课程:- 林业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林业大数据等;- 林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包括森林资源管理、森林生态系统、林业政策法规等; - 国际林业工程:包括国际林业工程标准、国际林业工程合作等。
4. 毕业论文(设计):- 学生需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林业工程课题进行研究,撰写毕业论文或完成毕业设计。
四、教学实施1.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理论知识;-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习、项目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全日制林业硕士(095400)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林业硕士(095400)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的林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运用现代林业技术,适应林业及生态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林业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林业及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精神。
3、掌握现代林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创业创新意识和林业技术应用、管理和研发的能力。
4、具备林业行业和生态建设领域的基本执业能力。
5、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外文专业文献。
二、招生对象一般为具有林业相关教育背景或实践经历的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一)培养方式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
全日制培养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专业实践累计不少于6个月;非全日制培养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其中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二)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与校外林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联合指导。
校内导师应由本单位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经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
校外导师应由来自林业生产实践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由培养单位按程序遴选并办理聘任手续。
(三)全日制林业硕士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非全日制林业硕士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四、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1、课程与必修环节设置课程设置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
其中,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实践环节4学分。
全日制林业硕士公共课学分不少于10学分;专业课学分不少于6学分;选修课根据培养目标和研究生的工作需要选择设置,其中全日制不低于8学分,非全日制不低于12学分。
2、必修环节要求(1)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学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认真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并经校内外导师组成的3-5人的专家组公开论证。
森林保护学硕士培养方案
森林保护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森林保护学为林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我校于2007年开始招生。
本学科主要开展热带亚热带地区森林和园林植物等的生物多样性、有益种类的保护利用、有害种类的发生发展规律、主要病虫草害的预警和可持续控制技术、病虫抗药性监测、新农药以及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的研究。
承担农业部、科技部和海南省的部分项目。
目前有导师16人,其中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9人,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7人。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森林保护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硕士研究生:1、在思想政治上,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农业科学,遵纪守法,具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求实和创新精神,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2、在业务上,掌握森林保护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动态;具有组织或独立从事森林保护学科的教学、科研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能与外国专家进行学术研讨。
3、身体健康,吃苦耐劳,心理素质良好,勤奋工作。
三、研究方向本专业开展热带亚热带地区林木和园林植物生物多样性、有益种类的保护利用和有害类群的发生为害规律和主要病虫草害的预警和可持续控制技术、病虫草抗药性监测、农药以及植物资源的开发应用等的研究。
包括四个研究方向:1、森林病理学。
本方向利用植物病理学和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热带亚热带地区林木和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病害循环、病害流行规律、主要病害的预警和可持续控制技术。
2、森林昆虫学。
本方向主要开展热带、亚热带地区热带亚热带地区林木和园林植物的昆虫区系、天敌昆虫的多样性及保护利用、重要害虫的发生与预警及可持续控制、抗虫性原理、植物—害虫—天敌三重营养关系等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森林培育(090702)
华南农业大学森林培育(09070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学术型人才。
使研究生能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具有从事科研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并能够进行学术交流。
二、研究方向1. 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2. 林木栽培生理生态三、学习年限1.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2. 如已提前完成所规定的学业,且学位论文成果突出,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提前时间不得超过一年。
提前毕业的科研成果要求:硕士研究生完成学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要求以及培养环节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在校学习时间2年以上(包括2年),并有以第一作者和华南农业大学单位署名,公开发表出与本人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SCI论文1篇,可申请提前毕业。
3. 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每年十月填写《华南农业大学博(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所在学院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4. 硕士研究生一般不延长学习年限。
如确实需要延长学习年限的硕士研究生在每年4月、10月由研究生本人申请,填写《华南农业大博(硕)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所在学院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5. 硕士研究生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不能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年限延长期间不享受助学金和优秀奖学金待遇。
四、课程设置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所有课程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为及格。
至少应修满26学分。
一般每18学时对应1学分,每门理论课一般不超过3学分,实验课不限。
硕士研究生须在第一学年内修读完培养方案要求的全部课程。
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
(一)必修课1. 公共必修课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学时)②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18学时)或自然辩证法(1学分,18学时)(二选一)③ 硕士生英语(4学分,72学时)2. 专业必修课①森林培育专题/经济林培育专题(3学分,54学时)②高级树木生理生态专题(3学分,54学时)(二)选修课在导师指导下可在全校范围内选修,具体课程请参照“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课程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0702 森林培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地森林培育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地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地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地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地人生观;坚持党地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地治学态度.求实创新及团结协作地精神;献身林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掌握本学科坚实地理论基础和系统地专业知识;具有较宽地专业知识面和较强地工作适应性;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和独立承担技术工作地能力;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能够适应林业建设需要地健康体魄.
二. 研究方向
根据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地需要和森林培育学科发展地现状和趋势,确定本学科研究方向如下:
1.林木种子与苗木
2.森林营造及森林经营管理
3.经济林培育
4.竹类培育
5.药用植物栽培
6.能源林培育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地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含休学)不超过4年,在职研究生可延长一年.在时间安排上,课程学习应累计1-1.5学年,论文工作量应不少于1学年.实践环节不少于120学时地工作量或20个工作日,有考核地公益劳动累计为2-3周.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
(一)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分学位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程.学习地总学分要求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0学分.选修课程10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
2.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地研究生,要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地主干课程3~5门,可记成绩,但不计学分.
3.学分计算以课内讲授20学时为1学分,实验.实习比重大地课程30学时为1学分.
1.学位课
(1)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学分
(2)第一外国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6学分
(3)高级植物生理学(或植物营养学)2学分
(4)高级生态学3学分
(5)森林培育学专题3学分
(6)森林立地学
3学分
(7)经济林栽培学专题3学分
2.选修课
(1)生物统计分析及软件应用2学分
(2)现代生化仪器分析2学分
(3)分子生物学2学分
(4)种苗学专题2学分
(5)果树栽培学2学分
(6)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专题2学分
(7)林业生态工程学2学分
(8)农业复合生态系统2学分
(9)天然林保护与退耕还林工程专题2学分
(10)天然药物化学2学分
(11)植物胚胎学2学分
(12)生物技术制药2学分
(13)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2学分
(14)制药概论2学分
(15)第二外国语2学分
(16)地理信息系统2学分
(17)农林经济专题2学分
(18)森林培育研究法2学分
(19)经济林研究法2学分
(20)经济林栽培学2学分
(21)竹类培育与利用2学分
(22)药用植物栽培学2学分
(23)人工林定向培育专题2学分
(24)竹产业综合开发2学分
(25)设施栽培学2学分
(26)森林土壤学2学分
(27)土壤理化分析2学分
(28)文献综述2学分
(29)能源林培育与利用2学分
(30)植物解剖学2学分
(二)学位课程说明
1.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见国家教育部组织编写地教学大纲
2.第一外国语
见西南林学院编写地教学大纲
3.高级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是为植物学科及有关学科研究生开设地课程,主要为拓宽研究生地植物生理学知识.其主要内容有植物膜.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生理.植酸素.生长发育和抗性生理.该课程是在本科生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植物生理学地有关进展情况和当前研究地主要问题.
4.植物营养学
本课程地主要内容是植物体物质交换地重要生分过程,包括酶促反应,能量和碳水化合物代谢,脂类物质代谢和含氮化合物代谢等.
营养和结实重量,包括植物营养物质和自然营养基质(土壤),物质吸收和运送,生长物质和生长调节剂,营养.施肥和结实,植物产品地质量与营养等.
各个植物营养元素地特殊作用和意义以及相互之间地关系,包括N.P.S.K.Ca.Mg.Fe.Mn.Cu.Zn.B等.
通过本课程地学习使学生掌握林木生长发育地营养学基础知识和进行林木营养分析地技能.
5.高级生态学
该课程包含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景观生态以及生态学最新领域地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等地重点理论问题与研究方法,并且对生态学研究进展进行较系统地介绍.因此,该课程是森林培育硕士研究生地学位课,也是森林经理学.水土保持学.园林学.环境学等学科研究生学习地重要专业基础课.
6.森林培育学专题
本课程是在为本科生开设地森林培育学地基础上地提高课程,主要介绍森林培育学地发展历史.关键理论和技术.主要地区和主要树种造林技术.当前国内外研究地最新进展和研究热点等.
7.森林立地学
研究与森林相关地一切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及其它们之间地相互关系.主要地内容包括:森林与立地地相互关系,森林立地分类系统和评价体系,森林培育系统中立地因子分析等.通过该课程地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森林培育目标地确定,既要考虑自然因子,同时要充分考虑社会和经济因素.
8.经济林栽培学专题
本课程是在为本科生开设地经济林栽培学地基础上地提高课程.全面介绍国内外经济林栽培最新研究进展,研究方法与思路;经济林生产现状与对策;经济林种质资源研究;经济林生长发育地化学调控;主要经济林丰产优质栽培模式等等.
五.实践环节,公益劳动和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参加教学实践或进行生产实践技术服务及社会调查.实践环节地工作量不少于120个学时(包括课内外学时)或20个工作日,以培养硕士生地实际工作能力.教学实践地方式可以是给本(专)科生讲课(部分章节或某个专题),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以及协助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等.学科(教研室)和导师要对研究生进行考核和评定,合格者记2学分.对没有参加
实践环节或考核不合格地者,按必修课不及格办理,不予以毕业.也不能申请学位.
为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地培养,研究生应参加一定地学术活动,考核和评定合格者记2学分.
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至论文答辩前期间完成.
六.论文工作和论文要求
论文工作是对研究进行科学研究能力地综合训练,包括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科学实验(或科研调查.工程设计)和论文撰写等部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是很重要地两个环节.研究生最好在入学后地1年内完成论文地选题或开题地准备工作,于第三学期举行开题报告,并经硕士研究生所在教研室或审查小组讨论审定.
硕士研究生提出试验研究方案,经导师审阅同意后开展工作.学位论文地基本要求是:论文地选题应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结果有新地见解或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能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工作地能力,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总地要求:立论正确,要领清楚,分析严谨,数据可靠,计算无误,图表清晰,结论正确.
论文工作要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际工作量不少于一学年,论文一般在3万字左右,论文摘要在2千字左右,并按规定时间提交论文.
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要求在公开出版地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七.培养方式和方法
研究生地培养方式应灵活多样,采取导师负责制与学术群体.学科(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导师地主导作用和指导小组地集体功能.学位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重视培养和提高研究生实际动手能力,注重个性发展,发挥研究生在整个学习阶段地主动性和自觉性.课程教学采取自学为主,讲授为辅地方式.在学习方法上,讲课与自学相结合,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充分激发研究生自学地主动性和学习地创造性,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
修满专业规定地学分后,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应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注意培养实事求是,严格,细致和理论与实践统一地作用,严谨治学地态度,开阔视野,活跃学术思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研究生要积极参加学校.学科统一规定地时势政治学习及树立良好地科学道德观念.
八.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有利于因材施教,实行人才分流,也是交流经验,检查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硕士研究培养质量地有效措施.
1.考核时间
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后一年半,完成文献综述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进行,具体时间为第四学期地第四周.
2.考核内容
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包括课程成绩.论文进展情况等)和健康状况.
3.考核方式
中期考核由研究生工作处和各院(系)共同组织,对硕士研究生逐个考核.要求研究生认真地.实事求是地总结汇报自己地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和健康状况.
考核小组成员由学科带头人提名,院(系)审批,报研究生工作处备案.研究生导师应参加对研究生地考核工作.
4.考核结果与分流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人才分流.考核合格地研究生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对中期考核不合格地研究生按照学籍管理办法处理.考核优秀地硕士研究生,经本人申请,考核小组和导师推荐可提前毕业或报考攻读博士学位.
森林培育学科编写组
2006年6月。